封闭瓶子或类似物用的塑料螺旋盖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类型的螺旋盖。
由DE 4226935A1已知一种所涉及类型的螺旋盖,它有一个带内螺纹的圆柱形螺旋部分,内螺纹用于拧在瓶颈的外螺纹上,其中从螺旋盖底部起向外倾斜地延伸一个密封唇,密封唇有一个用来贴靠在瓶口端面上的密封面。此外,设有用于确定螺旋盖拧紧位置的装置;它们由环形端面构成,在拧上时它们与瓶颈端面压靠并因而限制继续拧入。通过恰当确定环形端面的位置可以调整密封唇夹紧在瓶颈端面与设在密封唇后面的支承面之间的力。这种夹紧没有沿全部圆周进行,确切地说,在密封唇后面至少一个地方有一凹槽,所以在压力增高时它们在凹陷内隆起,从而可以泄去过压。在凹槽所在的区域内密封唇仅基于其固有的弹性再加上其预紧度贴靠。这样做的缺点是,由于塑料也有部分塑性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封唇的弹性力并因而贴合力减小,因此在瓶子内部过压较小时密封装置已经不严密,其结果是会导致不希望的液体从瓶子流出。此外,发生卸压以防瓶子爆裂时的压力只能不准确地调整。
由DE 3839351A1已知一种与所涉及类型相似地螺旋盖,它与上面所介绍的那种螺旋盖的区别仅在于,密封唇用装入的密封装置代替。因此这种已知的螺旋盖也有相同的缺点。
由US 4360077已知一种塑料螺旋盖,其中从螺旋盖底部出发基本上沿轴向延伸两个环形的密封装置,在拧紧的状态它们应在它们之间封闭瓶颈出口的边缘。这两个密封唇在它们的边缘上有通气缝,在螺旋盖完全拧紧时它们没有意义,而是当拧开螺旋盖时应使内压不会突然地而应逐渐通过通气缝从瓶子泄出。因此能防止爆炸式地泄气。但这里并未构成一种过压阀。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螺旋盖,它以简单的方式经久和高效地有过压阀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由权利要求1特征所述的原理达到。
按本发明原理的基本思想在于,不是利用密封装置的弹性偏转构成过压阀,而是利用由于内压产生底部和圆柱形螺旋部分相邻边缘区的圆顶状变形来操纵过压阀。为此目的,密封唇的密封面基本上设计为圆锥形,当拧上螺旋盖时它贴靠在瓶口端面的外密封边上。在密封唇按这种设计和定向时,由于其与螺旋盖底部连接,所以当底部取决于瓶子内压发生圆顶状隆凸时,密封唇在瓶口端面的外密封边上实施滑移运动。
这种滑移运动导致利用按本发明的原理构成一个过压阀,为此在锥形面内至少设一个凹槽,凹槽从一个在拧上螺旋盖时处于紧接在密封边之外的区域起朝密封唇边缘方向延伸并与外界环境连通。若螺旋盖的底部超过规定的量向外圆顶状隆凸,则密封唇圆锥形密封面内的凹槽到达瓶口端面外密封边的区域内,从而在瓶子内腔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通道,通过此通道可以泄压。由于从瓶子内部泄压,底部的圆顶状隆凸消退,所以圆锥形密封面内的凹槽也重新离开瓶口端面的密封边区域,通道亦即过压阀重新关闭。
通过确定密封唇的长度、支承面倾斜角以及凹槽离密封边的距离等尺寸,可以在大的范围内调整放气压力。
在瓶子底部圆顶状隆凸时,它的边缘由于割线状缩短而略向里收缩,与此同时向内带动圆柱形螺旋部分的相邻区,因此支持了底部的圆顶状隆凸和与之相连的密封唇滑动运动。
在圆锥形密封面内的凹槽合乎目的地是一个径向通道,这个通道意味着是从构成的过压阀开启区到外界环境的最短的路程。
按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在圆柱形螺旋部分与瓶颈之间在瓶颈的出口区内形成一空隙。由此保证,螺旋盖底部边缘和尤其是圆柱形螺旋部分相邻区的径向向里运动即使在偏移较大时也不受瓶颈圆周面的妨碍。
密封唇最好至少直至凹槽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因此在低于构成的过压阀通气压力之下滑动运动时不会改变支承压力,所以密封力始终同样大小并因而避免在低于通气压力时的不密封性。
按本发明另一项恰当的改进在于,在密封唇背对圆锥形密封面的那一侧就在密封唇后面延伸一个与圆锥形密封面平行的密封唇支承面。密封唇虽然原则上可以有足够的自身刚度以保证在拧紧的状态即使在密封唇滑动运动的过程中仍有足够大的支承力,使得在不管出现什么压力密封唇都不会从瓶口端面的密封边抬起,但为此需要更大的材料厚度和更多地消耗材料。若反之密封唇能在其背面支承在一个支承面上,则密封唇可以薄得多,因为支承力始终足够大,足以避免在任何出现压力的情况下密封唇脱开。因此,即使密封唇较薄也能始终只有在圆锥形密封面内的凹槽滑移到瓶口端面外密封边区域内并因而产生一个从瓶子内部到外界环境的通道时才实现从瓶子内部向外放气。这种实施形式除此以外的优点是,开启压力与拧紧螺旋盖时用的扭矩无关,所以不一定非得要有止挡,这种止挡防止拧得过紧。但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形式中有这样一种止挡可能是有利的。
原则上在圆锥形密封面上有一个凹槽已足以保证过压阀的功能。当然在只有一个凹槽的情况下仅形成较小的放气截面。由于这一原因,恰当的是沿密封唇的全部周边分布地设多个凹槽。
按本发明的一项改进,螺旋盖在一个当拧上螺旋盖后处于与密封边邻接的区域内有一削弱部分,它最好由底部内的一个环形槽构成并沿径向位于密封边以外。借助于此削弱部分应有利于底部因内压产生的圆顶状变形,并因而增大按本发明利用的密封唇在瓶口端面外密封边上的滑动运动以及由此改善过压阀的效果。
下面可借助附图表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其中表示:
图1拧在瓶口上的一个螺旋盖实施例剖面图;
图2图1左半部螺旋盖处于关闭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与图2相应但表示螺旋盖处于过压阀开启位置;以及
图4与按图2的表示方式相应但表示按图1的实施例的改型。
图1表示螺旋盖2的剖面图,它包括圆柱形螺旋部分4和底部6。螺旋部分4制有内螺纹8,它与瓶颈12的外螺纹10啮合。止挡14处于底部6的内侧上,它们贴靠在瓶颈12的端面16上并因而规定了螺旋盖2在瓶颈12上的拧入深度。保证环20通过材料连接部分18与螺旋部分4连接。在第一次旋开螺旋盖2时撕断材料连接部分18,从而明显说明这是第一次开启,然后保证环20与螺旋盖2脱开。
密封唇24从底部6内表面22起向外倾斜地延伸并构成圆锥形密封面26,在图1左半部表示的拧上后的状态下它支靠在瓶颈12出口端面16的外密封边28上。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唇24夹紧在密封边28与圆锥形支承面30之间,当在拧紧后的状态密封唇24贴靠在密封边28上时,支承面30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唇24的密封面26。
在圆锥形密封面26内有凹槽32,在螺旋盖2拧上后瓶内不存在高的过压时,凹槽32从一个在拧紧螺旋盖2后处于紧接在密封边28之外的区域起一直延伸到密封唇24的边缘34。
图2是图1左半部的放大,以便能清楚看出在拧上了螺旋盖2以及没有过高内压时的情况。在此放大图中尤其可以看出凹槽32从一个紧接在密封边28之外的区域一直延伸到密封唇24的边缘。这意味着,密封唇24夹紧在密封边28与支承面30之间并因而造成有大的密封力的良好密封,此密封力与密封唇24的弹性特性无关。
图3对应于图2,但表示卸压时的情况,此时构成的过压阀开启。可以看出,在内压作用下底部6圆顶状隆起。因此底部边缘和与之相连的螺旋部分4的附近区域沿径向向里游移,如图中箭头36所示。与此同时,密封唇24的根部38沿轴向大体朝隆凸方向游移,如箭头40所示。这两种沿箭头36和40方向的运动导致密封唇24的根部38沿箭头42方向的运动,这一运动造成在密封边28与支承面30之间的密封唇24的滑动,其结果是使凹槽32到达密封边28的区域内并因而构成了一个从瓶子内腔到外界环境的通道,通过此通道可卸走过压,在这种情况下内螺纹8和外螺纹10不造成障碍。在卸压后底部6的圆顶状隆凸重新消退,运动沿与箭头36、40和42相反的方向进行,以及由此使凹槽32再次到达在密封边28所在区域之外,先前构成的通道重新封闭。
图4在按图2的表示方式的视图中表示了一种按图1的实施例的改型。相同或对应的部分采用同样的标号。其区别在于,在底部6中的一个沿径向处于瓶颈12出口端面16外密封边28之外的区域内设一环形槽44。此槽44处于底部6面朝密封唇24的一侧。通过此槽44有利于在内压作用下瓶底部的圆顶状隆起,增大了密封唇24的滑动运动以及改善了过压阀的功能。在圆柱形螺旋部分4内壁中与螺旋盖2底部6相邻处的槽46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