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碱复合预 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利用废弃生物质再 生能源成为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氢气可直接用作燃料,也可通过燃 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用于交通运输等。氢作为能源载体具有 能量密度高,绿色无污染等突出优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据报道,目前90%的氢气都来源于一次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 但其设备投资大,加速一次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环境危害。以有 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氢气,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再生能源,成为 极具潜力的氢气生产途径之一。
目前,采用生物方法制备氢气大多利用容易降解的原料,如葡萄糖、蔗糖和 废水等(David B.Levin等.Biohydrogen production:prospects and limitations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4,29:173-185)。 秸秆纤维废弃物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材料使获取廉价氢气 和实现产业化成为可能。然而,秸秆纤维原料结构复杂,难以被产氢菌直接利用。 樊耀亭提供了一种利用酸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该方法先将秸秆粉碎,然 后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混合煮沸,调节pH到中性,加入厌氧污泥和水即可 发酵制得氢气(Fan Yao Ting等.Efficient conversion of wheat straw wastes into biohydrogen gas by cow dung compost.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6,97:500-505)。 陈洪章(CN1254544C,使用汽爆植物秸秆发酵制备氢气的方法)也提供了一种使 用汽爆秸秆发酵制备氢气的方法,不同的是发酵过程中采用的接种物是丙酮丁醇 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上述的发酵产氢过程使用到预处理,有时还要用到纤维素 酶,以将纤维成分转化为可溶性的糖,从而被产氢菌利用产氢。
王爱杰(CN 200710071696,一种菌种复配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方法)公开 了一种复合菌发酵产氢的方法,将纤维素降解产氢菌与高效产氢菌接种于以纤维 素原料中进行厌氧发酵,即可获得大量氢气。热纤梭菌是一种高效的纤维降解菌, 可以直接发酵纤维原料制备氢气(David B.Levin等.Hydrogen production by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27405 from cellulosic biomass substra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6,31:1496-1503),然而,当发酵天然未处理的 秸秆废弃物时,产氢水平远远低于纯的纤维素底物。
传统碱预处理可以去除秸秆纤维原料中部分木质素,提高纤维原料可及性, 从而提高热纤梭菌发酵纤维原料的过程转化效率(K.Sudha Rani等.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various pure and natural cellulosic biomass by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trains SS21 and SS22.Process Biochemistry 1998,33:435-440)。然而,传统碱预 处理过程也将可溶性糖、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转化成为副产物,一方面副产物 对微生物将产生毒害作用,不利于后续发酵;另一方面,传统碱预处理也降低了 发酵过程的原料利用率。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报道了一些秸秆纤维原料厌氧发酵制备氢气的方法,但 对预处理过程和纤维素酶的要求都比较高,这无疑提高了产氢过程成本,预处理 过程也将导致有毒副产物的生成和原料利用率的降低,而直接的纤维原料高温发 酵产氢方法存在产氢效率低的不足,大大的阻碍了产氢过程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 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破碎秸秆纤维原料,将破碎原料与营养盐溶液混合得到混合物;
2)向混合物中接入嗜热菌种子液,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产氢气,秸秆纤维原料 经生物预处理后得到发酵残渣,发酵制氢过程也是秸秆生物预处理过程,发酵残渣 即为生物预处理秸秆;
3)将上述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按10-20∶200∶1比例混合,55-120℃ 下放置15min-3d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合预处理 秸秆;
4)将获得的复合预处理秸秆与营养盐溶液混合,向混合物中接入嗜热菌种子液, 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产氢。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复合预处理为生物预处理和碱预处理,所述的第一步发酵 产氢过程同时又是采用嗜热菌对秸秆的生物预处理过程。所述的两步发酵为第一 步发酵产氢和第二步发酵产氢过程。优选地,其中,在步骤2)和步骤4)中,所 述秸秆与营养液的混合比例为5-50g∶1L。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每升所述营养盐液包括(NH4)2SO4,1.3g;KH2PO4, 1.5g;K2HPO4·3H2O,3.8g;CaCl2,0.013g;FeSO4,1.25mg;酵母粉,5g;MgCl2·6H2O,1.41g;半胱氨酸,0.5g。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嗜热菌为热纤梭菌,或者为嗜热解糖梭菌∶ 热纤梭菌按0-10∶10的混合菌液,所述嗜热菌种子液的接种量为5-20%v。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或4)中,在所述发酵产氢过程中,温 度控制为55-60℃,时间为2-5天,pH为6.5-7.5。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秸秆纤维原料为选自高粱秸秆、小麦秸秆、稻 草、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任意两种的混合比例为0-10∶0-10。
本发明的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具体包括如 下步骤:
1)原料破碎和混合
收集秸秆纤维原料,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粒径15mm以下,将一定量固体 原料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在产氢反应器中,其中固体秸秆浓度为5-50g/L, 每升营养盐溶液包括(NH4)2SO4,1.3g;KH2PO4,1.5g;K2HPO4·3H2O,3.8g;CaCl2, 0.013g;FeSO4,1.25mg;酵母粉,5g;MgCl2·6H2O,1.41g;半胱氨酸,0.5g。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将步骤1)中产氢反应器充氮气获得厌氧环境,然后以5-20%的接种量接入嗜 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 55-60℃,时间为2-5天,pH为6.5-7.5。发酵产氢过程同时又是对秸秆的生物预 处理过程,发酵残渣即为生物预处理秸秆。
3)碱预处理
将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比为10-20∶200∶1混合,在 55-120℃下放置15min-3d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 合预处理秸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将复合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产氢反应器中,使复合预处理 秸秆浓度为5-50g/L,充氮气获得厌氧环境,然后以5-20%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 子液,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60℃,时间为2-5 天,pH为6.5-7.5。
前述的一种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气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发 酵制得氢气步骤中用于接种的嗜热菌种子液可以是单独的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也可以是嗜热解糖梭菌(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热纤梭菌按0-10∶10的混合菌液。所述热纤梭菌菌种子 液的制备是将热纤梭菌接种于DSM 122培养基中,55或60℃培养2-4天,获得 菌种子液。所述的嗜热解糖梭菌菌种子液的制备是将嗜热解糖梭菌接种于DSM 61 培养基中,60℃培养1-2天,获得菌种子液。所述的DSM 122和DSM 61为常规 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其详细成分和配制方法见德国菌种保藏中心网站 (www.dsmz.de)。
所述的秸秆纤维原料选自高粱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 者几种,其中,任意两种的混合比例为0-10∶0-1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 氢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嗜热菌直接发酵秸秆纤维原料产氢,同时此过程又是秸 秆生物预处理过程,发酵残渣即为生物预处理秸秆,将生物预处理秸秆与氢氧化 钠溶液混合及进行碱预处理,获得复合预处理秸秆,将复合预处理秸秆再进行第 二步发酵制备氢气。
根据本发明的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的优点 在于:
1、秸秆发酵制备氢气,再生能源的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从而提 出了一种秸秆资源化新途径,具有产业上广泛的利用价值;
2、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 即“第一步发酵产氢&生物预处理-碱预处理-第二步发酵产氢”过程,所述的 复合预处理两步发酵产氢过程的优点体现在:①第一步发酵过程利用秸秆中可溶 性糖和易降解纤维组分产氢,避免了直接碱预处理过程可溶性糖和易降解纤维组 分损失,提高了原料利用率;②碱预处理脱木质素过程容易将可溶性糖和易降解 纤维组分水解形成对发酵细菌有抑制的副产物,第一步发酵产氢利用了上述组分, 因此减少了副产物形成;③第一步发酵产氢又是生物预处理过程,部分打开了纤 维复杂结构,从而提高了后续碱预处理过程效率,因此在第二步发酵产氢过程中 产氢水平得到大幅提高;④嗜热菌生物预处理过程降低了碱预处理过程的处理量, 因此降低了碱预处理费用。采用上述的复合预处理秸秆两步发酵产氢,产氢水平 提高75%,原料利用率从40%提高到70%,碱预处理费用降低4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发酵制备氢气的 方法,因其使用原料为秸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有效解决了生物制氢过程原 料不足的问题;复合预处理两步发酵过程提高了产氢水平和原料利用率,降低了 预处理成本,使本发明更加适于应用。本发明工艺简单高效,节能,成本低,具 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适宜于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加以推 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能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玉米秸秆(取自北京市大兴郊区)、热纤梭菌DSM No.7072(购买自德国 菌种保藏中心)通过碱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碱预处理
收集秸秆纤维原料,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粒径15mm以下,将秸秆、水和 氢氧化钠按照10∶200∶1的比例混合,55℃下放置3d,残渣水洗至中性,获得 碱预处理秸秆。
(2)原料混合
将一定量碱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在产氢反应器中,其中碱 预处理秸秆浓度为10g/L,每升营养盐溶液包括(NH4)2SO4,1.3g;KH2PO4,1.5g; K2HPO4·3H2O,3.8g;CaCl2,0.013g;FeSO4,1.25mg;酵母粉,5g;MgCl2·6H2O, 1.41g;半胱氨酸,0.5g。
(3)发酵制得氢气
以10%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 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4天,pH为7.5。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7072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 DSM 122培养基中,55℃培养4天获得。
采用如上所述碱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单位质量 秸秆的产氢气量)达到65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38%。
实施例2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玉米秸秆和高粱秸秆(取自北京市大兴郊区,其混合比例为10∶10)、热 纤梭菌DSM No.7072和热解糖梭菌DSM No.869(购买自德国菌种保藏中心)通过 碱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碱预处理
收集秸秆纤维原料,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粒径15mm以下,将秸秆、水和 氢氧化钠按照12∶200∶1的比例混合,120℃下放置15min,残渣水洗至中性, 获得碱预处理秸秆。
(2)原料混合
将一定量碱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在产氢反应器中,其中碱 预处理秸秆浓度为10g/L,营养盐溶液成分同实施例1。
(3)发酵制得氢气
以20%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厌氧发酵,制得氢气。 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5天,pH为7.2。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是A菌种子液和B菌种子液等比例混合液。所述的A菌 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7072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DSM 122培养基中, 55℃培养4天获得。所述的B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869以10%的接种 量接种于DSM 61培养基中,60℃培养1天获得。
采用如上所述碱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74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达40%。
实施例3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玉米秸秆,热纤梭菌DSM No.7072通过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 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收集秸秆原料,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粒径15mm以下,将一定量秸秆原料 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在产氢反应器中,其中秸秆浓度为10g/L,营养盐成分 同实施例1。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以10%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 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4天,pH为7.5。发酵产氢过程同时又 是对秸秆的生物预处理过程,发酵残渣即为生物预处理秸秆。
(3)碱预处理
将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比为10∶200∶1混合,在55℃ 下放置3d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合预处理秸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将一定量复合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产氢反应器中,其中复 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10g/L,营养盐成分同实施例1。然后以10%的接种量接入 嗜热菌种子液,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 为4天,pH为7.5。
步骤(2)和(4)中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同实施例1。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115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68%。
实施例4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玉米秸秆和高粱秸秆(取自北京市大兴郊区,其混合比例为10∶10)、热 纤梭菌DSM No.7072和热解糖梭菌DSM No.869(购买自德国菌种保藏中心)通过 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以20%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 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5天,pH为7.2。收集发酵残渣即获得 生物预处理秸秆。
(3)碱预处理
将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比为12∶200∶1混合,在120℃ 下放置15min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合预处理秸 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将一定量复合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产氢反应器中,其中复 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10g/L,营养盐成分同实施例1,然后以20%的接种量接入 嗜热菌种子液,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 为5天,pH为7.2。
步骤(2)和(4)中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同实施例2。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131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70%。
实施例5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高粱秸秆、小麦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其混合比例为10∶10∶10∶10, 其中小麦秸杆取自河北农村、稻草取自湖南农村、高粱和玉米秸秆取自北京市大 兴郊区),热纤梭菌DSM No.7072通过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过 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其中秸秆浓度为50g/L。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以5%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氢 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60℃,时间为2天,pH为6.5。收集发酵残渣即获得生 物预处理秸秆。
(3)碱预处理
将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比为20∶200∶1混合,在100℃ 下放置45min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合预处理秸 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将一定量复合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产氢反应器中,其中复 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5g/L,营养盐成分同实施例1。然后以8%的接种量接入嗜 热菌种子液,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 4天,pH为7.5。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7072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 DSM 122培养基中,55℃培养4天获得。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87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63%。
实施例6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高粱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其混合比例为10∶10∶10,秸秆来源 地同实施例5),热纤梭菌DSM No.4150和嗜热解糖梭菌DSM No.572(购买自德国 菌种保藏中心)通过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其中秸秆浓度为50g/L。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以15%的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步厌氧发酵,制得 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60℃,时间为5天,pH为6.5。收集发酵残渣即获得 生物预处理秸秆。
(3)碱预处理
将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比为20∶200∶1混合,在120℃ 下放置25min进行碱预处理,预处理残渣过滤、水洗至中性,获得复合预处理秸 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将一定量复合预处理秸秆和营养盐溶液混合后加入到产氢反应器中,其中复 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5g/L,营养盐成分同实施例1,然后以20%的接种量接入嗜 热菌种子液,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制得氢气。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60℃,时间为 2天,pH为7。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是A菌种子液和B菌种子液按10∶5比例混合液,所 述的A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4150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DSM 122培 养基中,55℃培养2天获得,获得A菌种子液,所述的B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 DSM No.572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DSM 61培养基中,60℃培养1天获得。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93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64%。
实施例7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高粱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其混合比例为10∶10∶10,秸秆来源地同 实施例5),热纤梭菌DSM No.4150和嗜热解糖梭菌DSM No.869通过复合预处理 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其中秸秆纤维原料浓度为15g/L。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4,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60℃,时间为3天,pH为7.0。
(3)碱预处理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生物预处理秸秆、水与氢氧化钠的按质量 比为20∶200∶1混合,在80℃下放置1d进行碱预处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复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20g/L,以15%的 接种量接入嗜热菌种子液。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60℃,时间为5天。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是A菌种子液和B菌种子液按10∶5比例混合的混合液, 所述的A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4150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DSM 122 培养基中,60℃培养2天获得,所述的B菌种子液是将热纤梭菌DSM No.869以 10%的接种量接种于DSM 61培养基中,60℃培养2天获得。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107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66%。
实施例8生物、碱预处理秸秆发酵产氢
使用高粱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其混合比例为10∶5∶10∶5, 来源地同实施例5),热纤梭菌DSM No.7072和嗜热解糖梭菌DSM No.572通过复 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过程,步骤如下:
(1)原料破碎和混合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
(2)第一步发酵产氢和生物预处理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产氢过程温度控制为55℃,时间为5天, pH为6.5。
(3)碱预处理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6,所不同的是在70℃下放置1.5d进行碱预处理。
(4)第二步发酵制得氢气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复合预处理秸秆浓度为30g/L。
所述的嗜热菌种子液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热解糖梭菌为DSM No.572。
采用如上所述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氢气产率达到 122ml H2/g-秸秆,原料利用率为68%。
以上实施例1-6所述的DSM 122和DSM 61培养基为常规培养基,按常规方 法配制,其详细成分和配制方法见德国菌种保藏中心网站(www.dsmz.de)。
综上所述,与采用传统碱预处理强化发酵产氢过程相比,采用本发明提出的 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两步发酵产氢,氢气产率提高75%,原料利用率从40% 提高到70%。同时生物预处理过程降解了部分秸秆和秸秆中可溶性物质,不但避 免了这部分物质在传统碱预处理过程的损失,提高了原料利用率,而且降低后续 碱预处理过程的处理量40%左右,因此碱预处理成本降低40%左右。
以上已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了具体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依据本发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的所有变体、变型、替代方式和等同物均在本发明 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