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40136.4 (22)申请日 2017.01.13 (73)专利权人 武汉亚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发区关山大道1号1.2期光谷企业公馆 C2栋1-4层1号 (72)发明人 张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代理人 韩登营张丽萍 (51)Int.Cl. C12G 3/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自动控制。
2、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包括进料装置、 发酵装置和分离装置, 所述进料 装置包括螺旋式提升机, 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 罐, 所述发酵罐上设有第二进料口、 第二出料口 和进水口; 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 二进料口连接; 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池, 过滤池上 设有第三进料口与第三出料口, 第三进料口通过 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出料口连接; 过滤池下部设有 支撑板, 支撑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 支撑 板上还设有过滤布, 过滤布连接有将滤饼提升并 移出过滤池的提升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 自动进料, 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通过对 罐体内部的物料搅拌混合,。
3、 提高了发酵效率, 且 能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 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06396170 U 2017.08.11 CN 206396170 U 1.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料装置、 发酵装置和分离装置, 所述进 料装置包括螺旋式提升机, 所述螺旋式提升机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变速动力电 机, 所述变速动力电机与壳体内设有的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壳体顶端 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壳体下端设有第一进料口, 所述螺旋式提升机倾斜设置在第一 机架上; 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 所述发酵罐上设有第二。
4、进料口、 第二出料口和进水口; 所述 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 所述发酵罐内部轴心处竖直设有搅拌 杆, 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 所述搅拌杆顶端穿过所述发酵罐与旋转电机连接, 所述发酵 罐设置在第二机架上;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池, 所述过滤池上设有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 所述第三进 料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 所述过滤池下部设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上 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 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过滤布, 所述过滤布上设有环形挂钩, 所述过 滤布连接有将滤饼提升并移出过滤池的提升卸料装置, 所述过滤池设置在第三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
5、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罐内壁上设有温度 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 控制器与发酵罐外壁上的供养装置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 所述报警器与报 警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卸料装置包括第四 机架, 所述第四机架上设有电葫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罐外侧还设有夹套 层, 所述夹套层上设有夹套进水口与夹套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罐上还设有泄压 管, 所述泄压管上设有电磁泄压阀。
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池上设有盖板, 所 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密封在一起, 所述过滤池上还设有抽滤口, 所述抽滤口通过软管与加 压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顶部设有续电器, 所述真空泵通过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续电器, 所述续电器与 真空压力表连接, 所述真空压力表可拆卸连接于真空泵顶部抽气口上, 所述抽气口与所述 软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通过 螺栓固定在一起, 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之间设有密封垫。 9.根据。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出液 管, 所述出液管上设有阀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396170 U 2 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米酒发酵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米酒发酵的智能自动控制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原有的米酒酿造过程中, 需要人工上料, 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不易控制上料 量, 严重影响了米酒酿造的生产量。 酿造米酒的过程中, 发酵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目前常 用的发酵工具都是发酵罐, 一般的发酵罐不能对内部的发酵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混合, 影 响了发酵的效果和效率, 且现有的酿酒用。
8、发酵罐不能对内部的温度和氧气浓度进行有效的 控制, 也影响了发酵产物的质量; 发酵过程中, 发酵罐内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大发酵罐内的压 力, 如果二氧化碳产生的气压使得发酵罐的耐压能力超出极限时的安全防护, 就会引发发 酵罐爆裂的情况, 甚至伤及周围人员, 存在安全隐患。 发酵完成后, 经常需要对发酵混合物 进行固液分离, 工业生产中, 由于池子一般比较大, 固液分离以后, 滤饼需要通过人工用铁 锹移出池子, 工作效率低, 人力成本高, 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能实现自动进料, 大大减小 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
9、产效益; 通过对罐体内部的物料搅拌混合, 提高了 发酵效率, 且能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包括进料装置、 发酵装置和分离 装置,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螺旋式提升机, 所述螺旋式提升机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 变速动力电机, 所述变速动力电机与壳体内设有的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 所 述壳体顶端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壳体下端设有第一进料口, 所述螺旋式提升机倾斜 设置在第一机架上; 0005 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 所述发酵罐上设有第二进料口、 第二出料口和进水口; 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一连。
10、接管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 所述发酵罐内部轴心处竖直设有 搅拌杆, 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 所述搅拌杆顶端穿过所述发酵罐与旋转电机连接, 所述 发酵罐设置在第二机架上; 0006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池, 所述过滤池上设有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 所述第 三进料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 所述过滤池下部设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 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 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过滤布, 所述过滤布上设有环形挂钩, 所 述过滤布连接有将滤饼提升并移出过滤池的提升卸料装置, 所述过滤池设置在第三机架 上。 0007 采用这种结构, 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 将发酵料加入到第一进料口, 通过螺。
11、旋式 提升机自动输送发酵料, 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缩短了工时, 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生产效益; 旋转电机工作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对罐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进 说明书 1/5 页 3 CN 206396170 U 3 一步提高发酵物料的混合, 提高发酵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提升卸料装置, 实现自动将滤饼移 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08 优选地, 所述发酵罐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 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发酵罐外壁上的供养装置连接, 所述 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 所述报警器与报警电源连接。 0009。
12、 采用这种结构, 温度传感器对内部温度进行检测, 氧气传感器对罐体内部氧气浓 度进行检测, 当氧气浓度过低时, 控制器控制供氧装置工作对罐体内部进行供氧, 确保氧气 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 保证了发酵的持续进行, 保证了发酵产物的质量, 也提高了发酵效 率; 当罐体内部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使得发酵罐的耐压能力超出极限时, 报警器报警, 警告 发酵罐周围的人员尽快远离发酵罐, 避免了毫无警告的条件下意外的发酵罐爆裂导致人员 伤亡的问题, 消除了安全隐患, 提高了发酵罐的安全性。 0010 优选地, 所述提升卸料装置包括第四机架, 所述第四机架上设有电葫芦, 所述电葫 芦的吊钩通过挂绳与所述过滤布上设。
13、有的环形挂钩连接。 0011 采用这种结构, 分离完成后, 通过电葫芦的提升作用, 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 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12 优选地, 所述发酵罐外侧还设有夹套层, 所述夹套层上设有夹套进水口与夹套出 水口。 0013 采用这种结构, 当温度过低时, 通过向夹套层内通入热介质实现对内部发酵物料 进行加热, 保证发酵温度为适宜温度; 当发酵温度过高时, 通过向夹套层内通入冷介质实现 对内部发酵物料进行降温, 保证发酵温度为适宜温度。 0014 优选地, 所述发酵罐上还设有泄压管, 所述泄压管上设有电磁泄压阀。 0015 采用这种结构, 当罐体内部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使得发酵罐。
14、的耐压能力超出极限 时, 通过打开电磁泄压阀, 对发酵罐进行泄压, 消除发酵罐压力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提高 了发酵罐的安全性。 0016 优选地, 所述过滤池上设有盖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密封在一起, 所述过滤池 上还设有抽滤口, 所述抽滤口通过软管与加压装置连接。 0017 采用这种结构, 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密封在一起, 增加整个过滤池的密封 性。 0018 优选地,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顶部设有续电器, 所述真空泵通过 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续电器, 所述续电器与真空压力表连接, 所述真空压力表可拆卸连接 于真空泵顶部抽气口上, 所述抽气口与所述软管连接。 0019。
15、 采用这种结构, 通过真空抽滤, 能快速的对发酵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缩短 固液分离的时间, 提高了分离效率。 0020 优选地, 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之 间设有密封垫。 0021 采用这种结构, 密封垫能增加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池连接处的密封性, 防止连接 处漏气。 0022 优选地, 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出液管, 所述出液管上设有阀门。 0023 采用这种结构, 当固液分离完成后, 通过打开出液管上设有的阀门, 排出分离后的 说明书 2/5 页 4 CN 206396170 U 4 液体。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自动控 制装置, 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 通过螺旋式提升机自动输送发酵料, 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 动强度, 同时也缩短了工时,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旋转电机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 动对罐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进一步提高发酵物料的混合, 提高了发酵效率, 且发酵 效果好; 通过提升卸料装置, 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25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 并配合。
17、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中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限制的依据。 0030 一种智能自动控制装置, 如图1-3所示, 包括进料装置、 发酵装置3和分离装置6, 所 述进料装置包括螺旋式提升机, 所述螺旋式提升机包括壳体10, 所述壳体10的顶端设有变 速动力电机11, 所述变速动力电机11与壳体。
18、10内设有的转轴12连接, 所述转轴12上设有螺 旋叶片13; 所述壳体10顶端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4, 所述壳体下端设有第一进料口15, 所述 螺旋式提升机倾斜设置在第一机架16上; 0031 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30, 所述发酵罐30上设有第二进料口31、 第二出料口32 和进水口33; 所述第一出料口14通过第一连接管20与所述第二进料口31连接; 所述发酵罐 30内部轴心处竖直设有搅拌杆34, 所述搅拌杆34上设有搅拌叶35, 所述搅拌杆34顶端穿过 所述发酵罐30与旋转电机36连接, 所述发酵罐30设置在第二机架37上; 0032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池60, 所述过滤池60上设有。
19、第三进料口61和第三出料口 62, 所述第三进料口61通过第二连接管50与所述第二出料口32连接; 所述过滤池60下部设 有支撑板63, 所述支撑板63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64, 所述支撑板63上还设有过滤布65, 所述过滤布65上设有环形挂钩, 所述过滤布连接有将滤饼提升并移出过滤池的提升卸料装 置, 所述过滤池60设置在第三机架66上。 0033 在具体的生产发酵过程中, 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 将发酵原料加入到第一进料 口15内, 通过变速动力电机11带动转轴12转动, 从而转轴12上设有的螺旋叶片13转动, 将发 酵原料从位于水平地面上输送至第一出料口14, 通过与第一出料口14连接。
20、的第一连接管 20, 与第一连接管20连接的第二进料口31, 将发酵原料输送至发酵罐30内, 通过进水口加入 水, 其中, 发酵菌剂可通过与发酵原料混合送入发酵罐30, 或者可通过进水口加入至发酵罐 30内, 通过旋转电机36带动搅拌杆34以及搅拌杆上设有的搅拌叶35转动, 使发酵物料充分 混合均匀; 当发酵完成后, 通过发酵罐30底部设有的第二出料口32排出发酵混合液, 通过第 说明书 3/5 页 5 CN 206396170 U 5 二连接管50将发酵混合液输送至过滤池60内, 支撑板63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64以及支 撑板63上设有过滤布65, 实现发酵混合液的固液分离。 0034 具。
21、体地, 进料装置的控制单元、 分离装置的控制单元以及发酵罐的控制单元可以 设置在地面工作人员能伸手够到的位置, 且这些控制单元还可以连接有信号转换器, 将具 体发酵过程中的各类参数经转换器转化后, 通过发射器发送给广域网, 便于工作人员的实 时监控。 0035 在此过程中, 螺旋式提升机自动输送发酵料, 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 缩短了工时,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旋转电机工作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对罐体 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进一步提高发酵物料的混合, 提高发酵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提升 卸料装置, 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36 如图2所示,。
22、 所述发酵罐30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1、 氧气传感器42和压力传感器 38, 所述温度传感器41、 氧气传感器42分别与控制器43连接, 所述控制器43与发酵罐30外壁 上的供养装置44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38与报警器39连接, 所述报警器39与报警电源40连 接。 该控制器43还可与发酵罐的控制单元连接, 随时将温度以及氧气信息通过转化器转化 后, 经发送器发送至广域网。 温度传感器41对内部温度进行检测, 氧气传感器42对罐体内部 氧气浓度进行检测, 当氧气浓度过低时, 控制器43控制供氧装置44工作对罐体内部进行供 氧, 确保了氧气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 保证了发酵的持续进行, 保证了。
23、发酵产物的质量, 也 提高了发酵效率; 当罐体内部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使得发酵罐30的耐压能力超出极限时, 报警器39报警, 警告发酵罐30周围的人员尽快远离发酵罐, 避免了毫无警告的条件下意外 的发酵罐爆裂导致人员伤亡的问题, 消除了安全隐患, 提高发酵罐的安全性。 0037 如图3所示, 所述提升卸料装置包括第四机架70, 所述第四机架70上设有电葫芦 71, 所述电葫芦71的吊钩通过挂绳与所述过滤布65上设有的环形挂钩连接, 分离完成后, 通 过电葫芦71的提升作用, 实现自动将滤饼移出过滤池,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38 优选地, 所述发酵罐30外侧还设有夹套层47, 所述夹套层4。
24、7上设有夹套进水口46 与夹套出水口45。 当温度过低时, 通过向夹套层47内通入热介质, 如热水、 热油等, 实现对内 部发酵物料进行加热, 保证发酵温度为适宜温度; 当发酵温度过高时, 通过向夹套层内通入 冷介质, 如冷水, 实现对内部发酵物料降温, 保证发酵温度为适宜温度。 0039 具体地, 所述发酵罐30上还设有泄压管48, 所述泄压管48上设有电磁泄压阀49, 所 述电磁泄压阀49与发酵装置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当罐体内部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使得发 酵罐的耐压能力超出极限时, 通过发酵装置的控制单元打开电磁泄压阀闭合, 对发酵罐进 行泄压, 消除发酵罐压力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提高了。
25、发酵罐的安全性。 0040 具体地, 所述过滤池60上设有盖板67, 所述盖板67与所述过滤池60密封在一起, 所 述过滤池60上还设有抽滤口, 所述抽滤口通过软管83与加压装置连接。 0041 如图3所示,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真空泵80, 所述真空泵80顶部设有续电器81, 所述 真空泵80通过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续电器81, 所述续电器81与真空压力表82连接, 所述真 空压力表82可拆卸连接于真空泵顶部抽气口84上, 所述抽气口84与所述软管83连接。 通过 启动真空泵80, 进行真空抽滤, 真空压力表82能实时显示压力信息, 通过真空抽滤, 能快速 的对发酵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缩短。
26、固液分离的时间, 提高分离效果。 0042 具体地, 所述盖板67与所述过滤池60通过螺栓69固定在一起, 所述盖板67与所述 说明书 4/5 页 6 CN 206396170 U 6 过滤池60之间设有密封垫68。 当需要将滤饼移出时, 通过拆除螺栓69, 打开盖板67, 将电葫 芦71的吊钩通过挂绳与所述过滤布65上设有的环形挂钩连接, 启动电葫芦, 过滤布65以及 过滤布上滤饼经提升后, 吊离出过滤池60, 清除掉过滤布65上的滤饼后, 将过滤布65通过电 葫芦71提升装回至过滤池60, 将盖板67与所述过滤池60通过螺栓69固定在一起, 通过密封 垫68, 防止连接处漏气, 增加整个过。
27、滤池的密封性。 0043 具体地, 所述过滤池60底部设有出液管62, 所述出液管62上设有阀门。 当固液分离 完成后, 通过打开出液管62上设有的阀门, 排出分离后的液体。 0044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 权利范围,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 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 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206396170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206396170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206396170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206396170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