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10月26日的中国专利申请01135596.4 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非甾族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的 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非甾族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传统上将核受体定义作为配体依赖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响应配体 结合而被活化(R.M.Evans,240 Science,889(1988))。这个家族成 员包括下述的受体: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黄体酮和雌 激素。这些受体天然存在的配体是在健康和许多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 低分子量的分子。这些配体的过量或缺少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后果。 如糖皮质激素过量会导致库兴氏综合症,而糖皮质激素不足会导致阿 狄森病。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存在于糖皮质激素响应细胞中,在这里它以 非活化态存在于胞质中,直至它被激动剂刺激为止。在刺激后,糖皮 质激素受体就转移到细胞核中,在那里与DNA和/或蛋白质进行特异性 的相互作用,并以糖皮质激素响应方式调节转录。同糖皮质激素受体 相互作用的两个蛋白质的例子是转录因子API和NFk-B。这种相互作 用导致API和NFk-B介导的转录的抑制,被认为与内源给予的糖皮质 激素的某些抗炎症活性相关。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起到独立于核 转录的生理作用。生物学上相关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包括皮质醇 和皮质酮。己有许多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包括地塞米松、 泼尼松和氢泼尼松。根据定义,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结合到受体上, 并防止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结合和引发GR介导的活动,包括转录。 RU486是非选择性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个实例。
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1,1’-羰基二咪唑存在下使式(II)化合物:
同下式酰胺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极性质子溶剂中,使式(III)化合物:
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IV)化合物:
同氢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V)化合物:
同三氟甲基丙炔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催化剂和碳酸钾存在下使式(VI)化合物:
同氢反应。
本发明还涉及式(V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VII)化合物:
同氰化物源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V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VIII)化合物:
同甲醇钠反应。
本发明还涉及式(V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IX)化合物:
同甲基乙烯基酮反应。
本发明还涉及式(IX)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化合物:
同吡咯烷反应,接着使得到的吡咯烷烯胺中间体同苄基卤反应。
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
(a)使式(X)化合物
同吡咯烷反应,接着使得到的吡咯烷烯胺中间体同苄基卤反应,形成 化合物IX:
(b)所形成的式IX化合物同甲基乙烯基酮反应,形成式(VIII)化 合物:
(c)所形成的式VIII化合物同甲醇钠反应,形成式(VII)化合物:
(d)所形成的式VII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同氰化物源反应,形成 式VI化合物:
(e)在催化剂和碳酸钾存在下,还原如此形成的式VI化合物,形 成式(V)化合物:
(f)所形成的式V化合物同三氟甲基丙炔反应,形成式IV化合物:
(g)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还原所形成的式IV化合物,形成式III 化合物:
(h)所形成的式III化合物在极性质子溶剂中同氢氧化钠水溶液 反应,形成式II化合物,
(i)所形成的式II化合物在1,1’-羰基二咪唑存在下同下式的酰 胺反应:
本发明涉及式(V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XII)化合物:
同甲基乙烯基酮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X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XIII)化合物:
同苄基卤反应。
本发明还涉及式(XX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化合物:
同式XXIV的胺反应:
本发明涉及式(XX)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VII)化合物:
同硼烷或硼酸盐反应。
本发明涉及式(XV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VIII)化合物:
同下式化合物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V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IX)化合物:
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烷反应。
本发明涉及式(XXV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I)化合物:
在1,1’-羰基二咪唑存在下同下式胺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II)化合物:
在极性质子溶剂中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还原式(XIII)化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XIV)化合物:
同三氟甲基丙炔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还原式(XV)化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式(X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含使式(VII)化合物:
同氰化物源反应。
本发明涉及下式(VII)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下式(VI)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下式(V)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下式(IV)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下式(III)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下式(II)化合物:
制备A
制备A(续)
制备B
制备C
制备D
制备D(续)
制备D(续)
制备D(续)
图解1
图解1(续)
图解1(续)
图解1(续)
图解1(续)
在制备 A的反应1中,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如甲苯存在下使化合物 X与下式XXIV胺化合物反应:
可使化合物X转化为相应的式XXI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 度在大约90℃到大约150℃之间,优选大约115℃,时间为大约0.5 小时到大约12小时之间,优选大约2小时。
在制备 A的反应2中,在碱如二异丙基酰胺锂和酸如甲磺酸存在 下,使式XXIII化合物与苄基卤如苄基溴反应,可使式XXIII化合物 转化为相应的式XX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78℃ 到大约室温之间,优选大约25℃,时间为大约0.5小时到大约12小 时,优选大约2小时。
在制备 A的反应3中,在酸如硫酸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甲苯存在 下,使化合物XXII与甲基乙烯基酮反应,可将式XXII化合物转化为 相应的式VI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40℃到大约 180℃,优选大约38℃,时间为大约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 约2小时。
在制备 B的反应1中,首先在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存在下,用碱 如正丁基锂处理化合物VII。反应在搅拌下进行,反应温度在大约-100 ℃到大约-70℃之间,优选大约-78℃,反应时间在大约0.5小时到大 约12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然后将硼烷如二苯基硼烷或硼酸盐加到 该反应混合物中,并在过氧化氢存在下加入氢氧化钠。将所得到的反 应混合物在大约-20℃到大约0℃之间、优选大约-10℃下搅拌大约0.5 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从而可使式VII化合物转化为 相应的式XX化合物。
在制备 C的反应1中,在四丁基氟化铵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四氢 呋喃存在下,使化合物XIX与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烷反应,可将式 XIX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VI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 在大约-78℃到大约室温之间,优选大约-10℃,时间为大约0.5小时 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
在制备 C的反应2中,在碱存在下,使化合物XVIII与下式化合 物反应:
可将式XVI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V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 反应温度在大约-10℃到大约室温之间,优选大约25℃,时间为大约 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1中,在钯偶合试剂如四(三苯基膦)钯(0)和极性 质子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使化合物XVI与氰化物源如氰化锌 反应,可将式XV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V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 行,温度在大约25℃到大约150℃之间,优选大约80℃,时间为大约 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4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2中,在大约20psi到大约100psi之间、优选大 约60psi的压力下,在催化剂如披钯木炭和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存在 下,用氢还原化合物XV,接着用酸如盐酸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可使式 XV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IV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 约0℃到大约100℃之间,优选大约25℃,时间为大约0.5小时到大 约12小时,优选大约6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3中,在碱如叔丁醇钾和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存 在下,使化合物XIV与三氟甲基丙炔反应,可使式XIV化合物转化为 相应的式XI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78℃到大约 25℃之间,优选大约-10℃,时间为大约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 选大约1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4中,在大约10psi到大约50psi之间、优选大 约20psi的压力下,在催化剂如披钯木炭存在下,用氢还原化合物 XIII,可使式XI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 进行,温度在大约0℃到大约100℃之间,优选大约25℃,时间为大 约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6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5中,使化合物XII在乙醇中与5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反应,可使式X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I化合物。反应在搅 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60℃到大约100℃之间,优选大约80℃,时间 为大约0.5小时到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6小时。
在制备 D的反应6中,在1,1’-羰基二咪唑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四 氢呋喃存在下,使化合物XI与下式胺化合物反应:
可使式X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XXVII化合物。加热回流进行反应, 时间在大约1小时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
在图解 1的反应1中,在非质子溶剂如甲苯存在下,使化合物X 与吡咯烷反应。反应温度被加热到大约80℃到大约150℃之间,优选 115℃,时间大约1小时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然后使所得 到的吡咯烷烯胺中间体在非质子溶剂如甲苯中与苄基溴反应,反应温 度在大约80℃到大约100℃之间,优选大约90℃,时间在大约30分 钟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从而可将式X化合物转化为相应 的式IX化合物。
在图解 1的反应2中,首先在大约25℃到大约110℃之间、优选 100℃下,在水和非质子溶剂如甲苯中加热化合物IX,时间大约1小 时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然后将S-(-)α-甲基苄胺加入到 该反应混合物中,将所得溶液加热到大约80℃到大约150℃之间,优 选大约115℃。然后使形成的中间体同甲基乙烯基酮反应。接着搅拌 该反应混合物,温度在大约0℃到大约-20℃之间,优选大约-10℃, 时间为大约10分钟到大约30分钟,优选大约20分钟,从而可使式 IX化合物转化为式VIII化合物。
在图解 1的反应3中,首先在极性质子溶剂如乙醇存在下,用甲 醇钠处理化合物VIII。搅拌该反应混合物,温度在大约室温到大约80 ℃之间,时间为大约1小时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然后将 该反应混合物加到乙酰氯的乙醇溶液中,搅拌所得的反应混合物,温 度在大约-10℃到大约10℃之间,优选大约0℃,时间为大约15分钟 到大约1小时,优选大约30分钟,从而可将式VIII化合物转化为相 应的式VII化合物。
在图解 1的反应4中,在催化剂如四(三苯基膦)钯(0)和极性溶剂 如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存在下,使化合物VII与氰化物源如 氰化锌反应,可使式V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VI化合物。反应在搅 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70℃到大约90℃之间,优选约80℃,时间为 大约10小时到大约14小时,优选大约12小时。
在图解 1的反应5中,在催化剂如披钯木炭、碳酸钾和极性非质 子溶剂如四氢呋喃存在下,用氢还原化合物VI,可使式VI化合物转 化为相应的式V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压力在大约40psi到大 约100psi之间,优选大约60psi,温度为室温,时间为大约4小时到 大约6小时,优选大约5小时。
在图解 1的反应6中,在叔丁醇钾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四氢呋喃 存在下,使化合物V与三氟甲基丙炔反应,可使式V化合物转化为相 应的式IV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20℃到大约0℃ 之间,优选大约-10℃。
在图解 1的反应7中,在催化剂如披钯木炭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 四氢呋喃存在下,用氢还原化合物IV,可使式IV化合物转化为相应 的式III化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压力从大约10psi到大约30psi 之间,优选大约20psi,温度为室温,时间为大约2小时到大约7小 时,优选大约5.5小时。
在图解 1的反应8中,在极性质子溶剂如乙醇存在下,使化合物 III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可使式I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II化 合物。反应在搅拌下进行,温度在大约70℃到大约90℃之间,优选大 约80℃,时间为大约12小时到大约18小时,优选大约15小时。
在图解 1的反应9中,在1,1’-羰基二咪唑和极性非质子溶剂如四 氢呋喃存在下,使化合物II与下式胺反应:
可使式II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式I化合物。加热回流进行反应,时间 在大约1小时到大约3小时,优选大约2小时。
实验部分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都是市场上可买到的,无需纯化即可使 用。用Thomad Hoover毛细管熔点仪测定熔点,未校正。用 UNITYplus-400(400MHz)分光光度计在氚氯仿、丙酮-d6或DMSO-d6中获得NMR光谱。在Nicolet Avatar 360 FT-IR上记录红外光谱。用 Perkin Elmer 241旋光仪测定旋光性。用M-Scan Inc.,West Chester, PA获得质谱。由Schwarzkopf Microanalytical Laboratory,Woodside, NY.进行元素分析。
实施例1
1-(1(RS)-苄基-6-溴-3,4-二氢-1H-亚萘-2-基)-吡咯烷鎓溴化物
将溴代四氢萘酮的亚硫酸氢盐加成物(250g,760mmol)的饱和碳 酸氢钠(1.25L)和乙酸乙酯(2.5L)溶液剧烈搅拌过夜。分离各相, 将有机相转移至新的烧瓶中,加入甲苯(1L)。减压蒸馏该溶液使体 积至大约为500ml。另外加入500ml甲苯,减压蒸馏至体积大约为 300ml。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吡咯烷(54.1g,760mmol)。在 Dean-Stark条件下,加热至150℃进行反应。两小时后大约收集到13ml 水,浓缩小量样品进行NMR分析表明反应已经完成。将吡咯烷烯胺的 甲苯溶液冷却至90℃,向其中滴加苄基溴(105ml,912mmol)。30分 钟后固体开始形成颗粒,溶液变得非常粘稠。加入500ml甲苯以利于 搅拌,并在90℃继续加热2小时。使浆液冷却至室温,并粒化过夜。 过滤出固体,用甲苯洗涤(2次,500ml),在真空烘箱中(50℃)干 燥过夜,收集棕色固体:250g,(557mmol),产率73%;mp 203-205 ℃;IR(膜)υ1654,1596cm-1;
1H NMR(CDCl3)δ7.25(s,1H),7.17-7.13(m,3H),7.08(dd,1H,J=8.3,1.7 Hz),6.98-6.93(m,2H),6.68(d,1H,J=8.3Hz),4.29(dd,1H,J=7.5,7.5Hz),4.25- 4.17(m,2H),3.95-3.86(m,1H),3.62-3.49(m,2H),3.27(dd,1H,J=13.7,6.6Hz), 3.14-3.05(m,3H),2.07-1.95(m,3H),1.92-1.84(m,1H);13C NMR(CDCl3)δ189.2, 137.2,136.1,132.2,131.2,130.9,130.6,129.8,129.2,127.8,122.1,55.1,55.2,51.3, 39.3,34.0,25.6,24.9,24.2.
元素分析:C21H22BrN,计算值:C,56.15;H,5.16;N,3.12。实测值: C,55.64;H,5.22;N,3.22。
实施例2
1(R)-苄基-5-溴-9(S)-氢-10(R)-羟基-10(R)-甲基-三环[7.3.1.02,7]十三碳-2,4,6-三烯-13-酮
将1-(1(RS)-苄基-6-溴-3,4-二氢-1H-亚萘-2-基)-吡咯烷鎓溴 化物(245g,545mmol)的甲苯(275ml)和水(275ml)溶液于100℃ 下加热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分离各相,水相用甲苯洗涤(250ml)。 合并的有机相与(S)-(-)-α-甲基苄胺(71ml,545mmol)一起在 Dean-stak条件下加热至150℃。在收集250ml甲苯和水之后使反应冷 却至室温并搅拌过夜。使溶液冷却至-10℃,在15分钟内向其中滴加 通过减压下碳酸钾蒸馏得到的新鲜甲基乙烯基酮(50ml,600mmol)。 加完后反应物于-10℃搅拌20分钟,然后温热至室温。将溶液加热至 38℃,用NMR监测。7小时后,不再有起始物质检出,将反应冷却至 室温。加入10%的硫酸(750ml),将溶液搅拌过夜,在此期间由溶 液中沉淀出固体,过滤出这些固体,用水(500ml)和异丙基醚(1000ml) 洗涤。在真空烘箱中(45℃)干燥过夜后,收集浅棕色固体:159g (413mmol),产率76%;mp 154-155℃;IR(膜)υ 3412,1717 cm-1;[α]25D-48.75;1H NMR(CDCl3)δ7.26-7.19(m,2H),7.13-7.08(m,2H), 7.06-7.00(m,4H),3.72(d,1H,J=15.8Hz),3.35(dd,1H,J=18.0,6.6Hz),3.12(d, 2H,J=15.8Hz),3.11(d,1H,J=18.0Hz),2.66(d,1H,J=6.6Hz),2.28(ddd,1H,J =13.1,13.1,4.5Hz),2.06(bs,1H),1.67(ddd,1H,J=13.1,4.5,2.7Hz),1.57-1.50 (m,1H),1.44-1.38(m,1H),1.36(s,3H);13C NMR(CDCl3)δ212.9,139.6,138.4, 136.8,130.5,130.4,130.4,128.7,128.1,125.8,120.6,79.3,58.4,54.2,41.9,38.5, 34.0,32.9,28.1.
元素分析:C21H21BrO2,计算值:C,65.46;H,5.49.实测值:C,65.42; H,5.44。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可确认该化合物的结构和绝对构型。
实施例3
4a(S)-苄基-7-溴-2-乙氧基-3,4,4a,9-四氢-菲
将甲醇钠(8.4g,156mmol)缓慢地加入1-(1(RS)-苄基-6-溴-3,4- 二氢-1H-亚萘-2-基)-吡咯烷鎓溴化物(60g,156mmol)的2B乙醇溶液 (540ml)中,于80℃搅拌4小时。HPLC结果显示起始物质已经消耗 完,将反应物冷却至-10℃。将乙酰氯(33ml,467mmol)的2B乙醇(180mL) 溶液也冷却至-10℃。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地加到乙酰氯溶液中,使温度 保持在大约0℃。加入完成后,使得到的固体于0℃下颗粒化1小时。 过滤出固体,用2B乙醇洗涤(2次,100ml),并置入真空烘箱于室 温下过夜。得到的固体含有7.59%氯化钠粉末,不必纯化可直接使用。 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室温)后,得到浅黄色固体:56.1g(131mmol), 产率84%;mp 134-135℃;IR(膜)υ1656,1631 cm-1;[α]25D+170.68;
1H NMR(丙酮-d6)δ7.37-7.32(m,2H),7.11-7.05(m,2H),7.01-6.95(m, 2H),6.53(d,2H,J=7.1Hz),5.49(dd,1H,J=5.8,2.5Hz),5.47(d,1H,J=1.2Hz), 3.91(q,2H,J=7.1Hz),3.03(d,1H,J=12.5Hz),2.91(dd,1H,J=21.6,5.8Hz), 2.77-2.69(m,1H),2.68(d,1H,J=12.5Hz),2.59(dd,1H,J=12.9,6.0Hz),2.27(dd, 1H,J=17.1,6.0Hz),2.13(d,1H,J=21.6Hz),1.79(ddd,1H,J=12.9,12.9,5.8 Hz),1.32(t,3H,J=7.1Hz);13C NMR(丙酮-d6)δ155.2,141.1,140.1,137.8, 136.2,130.7,129.9,128.8,127.9,127.1,126.0,119.3,118.7,98.9,62.5,44.3,41.9, 32.4,30.0,25.6,14.3.
元素分析:C23H23BrO,计算值:C,69.88;H,5.86。实测值:C,70.20; H,5.84。
实施例4
4b(S)-苄基-7-乙氧基-4b,5,6,10-四氢-菲-2-腈
将氰化锌(13.4g,114mmol)加入到4a(S)-苄基-7-溴-2-乙氧基 -3,4,4a,9-四氢-菲(30g,75.9mmol)的DMF溶液(200ml)中,接着 加入处于配备有漂白洗涤系统的烧瓶中的四(三苯基膦)钯(0) (10.5g,9.11mmol)。用另外的二甲基甲酰胺(400ml)冲洗烧瓶的 侧面和漏斗。将悬浮液加热至80℃。7小时后,HPLC结果显示已经没 有起始物质,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用乙酸乙酯(300ml)稀释悬浮液, 通过Celite板过滤。滤液用2N氢氧化铵(2次,500ml)、盐水(500ml) 和水(500ml)洗涤,加入水后开始沉淀出固体,因此再加入乙酸乙酯 (200ml)。将有机层浓缩至1/2体积,用乙醇(250ml)和水(250ml) 稀释。使得到的固体粒化1小时,然后过滤。缓慢浓缩母液,可收集 到第二批产品。合并的产品空气干燥过夜后收集到白色固体:24.9g (72.9mmol),产率96%;mp 164-165℃;IR(膜)υ2227,1657, 1631cm-1;[α]25D+160.06;
1H NMR(丙酮-d6)δ7.62-7.56(m,2H),7.29(s,1H),7.09-7.06(m,1H),7.01-6.95 (m,2H),6.51(d,2H,J=7.1Hz),5.54(dd,1H,J=5.4,2.0Hz),5.49(d,1,J=1.6 Hz),3.91(q,2,J=7.1Hz),3.07(d,1,J=12.5Hz),2.99(dd,1,J=21.6,5.8Hz), 2.81-2.72(m,1H),2.73(d,1H,J=12.5Hz),2.65(dd,1H,J=13.7,6.6Hz),2.29(dd, 1H,J=17.8,5.4Hz),2.15(d,1H,J=21.6Hz),1.83(ddd,1H,J=12.8,12.8,6.2 Hz),1.33(t,3H,J=7.1Hz);13C NMR(丙酮-d6)δ155.3,147.4,138.9,137.4, 136.0,131.0,130.7,129.5,127.2,127.0,126.2,119.0,118.4,109.5,98.8,62.5,44.2, 42.5,32.1,29.9,25.5,14.3.
元素分析:C24H23NO,计算值:C,84.42;H,6.79;N,4.10。实测值: C,83.82;H,6.87;N,4.04。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可确认该化合物 的结构和绝对构型。
实施例5
4b(S)-苄基-7-氧代-4b,5,6,7,8,8a(R),9,10-八氢-菲-2-腈
在水湿润的5%披钯木炭(7.0g)和碳酸钾(7.0g)的THF(100ml) 溶液中加入4b(S)-苄基-7-乙氧基-4b,5,6,10-四氢菲-2-腈 (35.0g,103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600ml)。在氢气压力为50psi 下,把得到的浆液转移至带有塔顶搅拌器的1L氢化器中,5小时后通 过HPLC不再检测出起始物质,反应混合物通过Celite板过滤。滤液 用1N盐酸(70ml)稀释,放置1小时后,用HPLC检测不出乙烯基醚。 溶液用乙酸乙酯(700ml)、水(700ml)和盐水(100ml)稀释并进行 相分离。用水(700ml)和盐水(700ml)洗涤有机层,减压浓缩有机层至 大约500ml,加入乙酸乙酯(500ml),再次将溶液浓缩至300ml左右。 向剧烈搅拌的溶液中一次加入己烷(1L)。使得到的固体粒化1小时, 然后过滤。HPLC分析显示存在一些杂质,因此,使固体在己烷(75ml) 和乙酸乙酯(25ml)中再次粒化24小时。过滤出固体,空气干燥。浓 缩母液后得到橙色固体,使其在乙酸乙酯(15ml)和己烷(85ml)中 粒化24小时。收集固体,与第一批产品合并。空气干燥过夜后收集得 到白色固体:18g(57.1mmol),产率56%;mp 128-129℃;IR(膜) υ2226,1713cm-1;[α]25D-252.50;
1H NMR(CDCl3)δ7.43(s,1H),7.21- 7.08(m,4H),6.58(d,2H,J=7.1Hz),6.40(d,1H,J=7.9Hz),3.21(d,1H,J=13.3 Hz),3.13-2.97(m,2H),2.85(ddd,1H,J=14.9,14.9,6.2Hz),2.80(d,1H,J=14.1 Hz),2.66-2.51(m,2H),2.60(d,1H,J=14.1Hz),2.45-2.40(m,1H),2.24-2.16(m, 1H),2.09-1.98(m,1H),1.83-1.76(m,1H),1.61(dd,1H,J=14.1,14.1,5.4Hz);13C NMR(CDCl3)δ210.1,147.6,137.3,136.5,133.1,130.9,128.4,128.1,128.0,127.0, 119.3,110.4,44.5,42.7,40.7,38.2,36.2,33.0,28.0,24.7.
元素分析:C22H21NO,计算值:C,83.77;H,6.71;N,4.44。实测值: C,83.76;H,6.90;N,4.40。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可确认该化合物 的结构和绝对构型。
实施例6
4b(S)-苄基-7(R)-羟基-7(R)-三氟丙-1-炔基
-4b,5,6,7,8,8a(R),9,10-八氢-菲-2-腈
在冷却至-10℃的4b(S)-苄基-7-氧代-4b,5,6,7,8,8a(R),9,10- 八氢-菲-2-腈(20g,63.4mmol)的四氢呋喃(320ml)溶液中加入3,3,3- 三氟-1-丙炔(42ml,~3M四氢呋喃溶液,127mmol)。通过加料漏斗 向溶液中加入叔丁醇钾(12.7ml,1.0M四氢呋喃溶液,12.7mmol)以 使温度保持在大约-10℃(7分钟左右)。加入完成后,HPLC分析显示 起始物质已经消耗完,所得到的产物为10∶1非对映异构体。加水 (1.14ml,63.4mmol)使反应停止,并温热至室温。得到的溶液可以粗 产品形式使用。用饱和氯化铵(200ml)和盐水(2次,200ml)洗涤 有机相开始分离,干燥有机相(硫酸钠),滗析和浓缩。在高真空下 干燥过夜后,收集得到浅棕色泡沫状固体:mp73-75℃;IR(膜)υ 3409,2275,2230cm-1;[α]25D-196.02;1H NMR(主要的非对映体 (CDCl3)δ7.44(s,1H),7.18-7.07(m,4H),6.51(d,2H,J=7.1Hz),6.41(d,1H,J= 8.3Hz),3.09-3.00(m,3H),2.60(d,1H,J=13.3Hz),2.27-2.20(m,3H),2.08-1.93 (m,4H),1.90-1.80(m,1H),1.47-1.41(m,1H);13C NMR(主要的非对映体) (CDCl3)δ148.8,137.5,136.8,133.1,131.0,128.1,127.9,127.8,126.7,119.4,114.3 (q,J=257.1Hz),110.0,90.4(q,J=6.1Hz),72.1(q,J=54.1Hz),69.1,41.4,40.5, 39.5,35.9,35.4,30.0,27.3,23.8.
HRMS(E1)质子化的C25H22F3NO,计算值:m/e 410.1732,实测值:m/e 410.1758。
另一个合成方法:将2(1.0g,3.17mmol)和16(726mg,3.49mmol) 的THF(20ml)溶液冷却至-15℃,缓慢加入TBAF(3.49ml,1.0M四氢 呋喃溶液,3.49mmol),使温度保持在-10℃以下。加完后,HPLC分 析显示为7∶1的非对映异构体,更倾向轴向丙炔的立体化学。加水 (63mg,3.49mmol)使反应停止,并温热至室温。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可 不经进一步分离或纯化而直接使用。其所有特征与由上述方法分离的 化合物相同。
实施例7
4b(S)-苄基-7(S)-羟基-7(S)-(3,3,3-三氟丙基)
-4b,5,6,7,8,8a(R),9,10-八氢-菲-2-腈
向处于帕尔烧瓶中的4b(S)-苄基-7(R)-羟基-7(R)-三氟丙-1-炔 基-4b,5,6,7,8,8a(R),9,10-八氢-菲-2-腈(17.3g,42.3mmol)的四氢 呋喃(245ml)溶液中加入湿润的5%披钯木炭(2.0g)的四氢呋喃(5ml) 浆液。于20psi氢气压力下将反应混合物放置于帕尔振荡器上进行反 应。2.5小时后,氢气吸收放缓,再过3小时后停止。通过Celite板 过滤反应混合物,浓缩滤液。在高真空干燥过夜后,收集得到浅棕色 泡沫状固体:mp 70-72℃;IR(膜)υ3454,2228cm-1;[α]25D-180.73; 1H NMR(CDCl3)(主要的非对映体)δ7.42(s,1H),7.17-7.07(m,4H),6.51(d,2H,J= 6.7Hz),6.39(d,1H,J=8.3Hz),3.13(d,1H,J=13.2Hz),3.12-2.96(m,2H).2.57 (d,1H,J=13.2Hz),2.26-2.10(m,3H),2.06(ddd,1H,J=14.1,14.1,3.8Hz),2.03- 1.67(m,8H),1.23(ddd,1H,J=14.1,14.1,3.3Hz);13C NMR(CDCl3)(主要的 非对映体)δ149.4,137.5,137.0,133.0,131.0,128.1,128.0,127.9,127.8(q,J= 275.2Hz),126.6,119.5,110.0,71.4,41.2,40.9,39.3,35.6,34.5,29.9,29.6,28.3(q, J=28.6Hz),27.3,24.2.
HRMS(EI)质子化的C25H26F3NO,计算值:m/e 414.2045,实测值:m/e 414.2050。
实施例8
4b(S)-苄基-7(S)-羟基-7(S)-(3,3,3-三氟丙
基)-4b,5,6,7,8,8a(R),9,10-八氢-菲-2-羧酸
将4b(S)-苄基-7(S)-羟基-7(S)-(3,3,3-三氟丙基 -4b,5,6,7,8,8a(R),9,10-八氢-菲-2-腈(10g,24.2mmol)的2B乙醇 (200ml)和50%氢化钠(25ml)溶液加热至80℃。15小时后,HPLC 分析显示已经没有起始物质或中间体酰胺。将溶液冷却至0℃,向其 中滴加浓盐酸直到pH达到6.3。得到的溶液用乙酸乙酯(2次,250ml) 洗涤,将合并的有机相浓缩至50ml左右。通过加料漏斗缓慢加入己烷 (200ml),产生固体,使之粒化。过滤出固体,使母液再次在结晶条 件下结晶,得到第二批产品,将其加入到第一批产品中。空气干燥过 夜后收集得到白色固体,HPLC分析显示其不含可观察到的非对映异构 体:6.5g(15.1mmol),三个步骤的产率为63%;mp 128-130℃;IR (膜)υ2938,1689cm-1;[α]25D-143.10;
1H NMR(DMSO-d6)δ12.74(bs,1H),7.67 (s,1H),7.34(dd,1H,J=8.3,1.6Hz),7.10-7.03(m,3H),6.49(d,2H,J=7.9Hz), 6.34(d,1H,J=8.3Hz),4.65(bs,1H),3.07(d,1H,J=13.2Hz),3.06-2.90(m,2H), 2.56(d,1H,J=13.2Hz),2.30-2.17(m,2H),2.04-1.95(m,2H),1.86-1.77(m,1H), 1.70-1.59(m,6H),1.54(d,1H,J=12.0Hz),1.21-1.07(m,1H);13C NMR(CDCl3)δ 172.2,150.1,137.2,136.5,131.3,131.0,131.0,127.8,127.8(q,J=276.5Hz), 127.3,126.5,126.3,71.8,41.3,40.9,39.5,35.7,34.6,30.0,29.6,28.3(q,J=29.0 Hz),27.5,24.5.
元素分析:C25H27F3O3,计算值:C,69.43;H,6.29;F,13.18.实测 值:C,69.77;H,7.02;F,12.02。
实施例9
4b(S)-苄基-7(S)-羟基-7(S)-(3,3,3-三氟丙
基)-4b,5,6,7,8,8a(R),9,10-八氢-菲-2-羧酸(2-甲基-吡啶-3-基甲
基)-酰胺
向4b(S)-苄基-7(S)-羟基-7(S)-(3,3,3-三氟丙 基)-4b,5,6,7,8,8a(R),9,10-八氢-菲-2-羧酸(1.0g,2.31mmol)的四 氢呋喃溶液(20ml)中加入1,1’-羰基二咪唑(450mg,2.77mmol)。 回流反应2小时后,HPLC分析(1mL/min;中间体,8.3分钟)显示没 有起始物质。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溶解于四氢呋喃(1mL)中的 胺(339mg,2.77mmol)。室温下3小时后,HPLC分析(1mL/min, CP-628006T,4.7分钟)显示没有中间体。向溶液中加水(50ml)和乙 酸乙酯(50ml)进行相分离。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铵(2次,50ml)洗 涤并浓缩。将得到的浅棕色泡沫溶解于热丙酮,过滤出无机盐。浓缩 滤液,将得到的物质悬浮于乙酸乙酯(15ml)中。在蒸汽浴中加热得 到的浆液,直至留下5ml左右的乙酸乙酯。将悬浮液冷却至室温,使 沉淀的固体粒化过夜。过滤固体,使母液再次经历相同的结晶过程, 得到第二批产品,将其与第一批产品合并。空气干燥过夜后收集得到 白色固体:851mg(1.59mmol);产率69%;HPLC分析(25%乙腈, 10%甲醇,1mL/min,16.2分钟)显示其纯度为97%;mp 219-220℃; IR(膜)υ3324,1640cm-1;[α]25D-130.00;1H NMR (DMSO-d6)δ8.86(dd,1H,J=5.6,5.6Hz),8.30(dd,1H,J=4.7,1.5Hz),7.66(dd, 1H,J=1.5Hz),7.54(dd,1H,J=7.5,1.2Hz),7.34(dd,1H,J=8.1,1.5Hz),7.15 (dd,1H,J=7.5,4.7Hz),7.11-7.05(m,2H),6.53-6.50(m,2H),6.34(d,1H,J=8.3 Hz),4.63(s,1H),4.42(d,2H,J=6.2Hz),3.06(d,1H,J=12.9Hz),2.49(s,3H), 2.33-2.19(m,2H),2.06-1.93(m,2H),1.88-1.77(m,1H),1.70-1.57(m,6H),1.54(d, 1H,J=12.0Hz),1.16-1.09(m,1H);13C NMR(CDCl3)δ167.8,156.7,148.2,147.8, 137.3,136.8,136.6,132.0,131.6,131.1,128.4,127.9(q,J=276.6Hz),127.8, 127.3,126.4,122.7,121.9,71.5,41.6,41.3,40.6,39.6,35.7,34.6,30.1,29.6,28.3 (q,J=28.6Hz),27.6,24.5,22.1.
元素分析:C32H35F3N2O2,计算值:C,71.62;H,6.57;N,5.22; F,10.62。实测值:C,72.04;H,6.54;N,5.33;F,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