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33024.X (22)申请日 2016.12.06 (73)专利权人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41404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棋盘路 80号 (72)发明人 陈永贵甘萍萍颜亚奇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代理人 李华温黎娟 (51)Int.Cl. C12M 1/24(2006.01) C12M 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2、微生物菌种保藏装 置, 它由具有内腔的管体和管盖组成, 所述管体 内部底端为内凹结构, 管体内中下部设置有微孔 隔板, 微孔隔板上方设置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 料, 微孔隔板下方设置变色硅胶, 管体管口外壁 设置外螺纹, 管盖内壁设置内螺纹, 外螺纹与内 螺纹配合; 管盖顶部开设透气孔, 透气孔上安装 空气过滤垫, 透气孔上方设置密封透气孔的透气 孔盖, 透气孔盖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管盖上; 管体 外壁上固定有透明的标签盒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使菌种保藏及菌种取 用更加方便, 提高了菌种保藏的工作效率以及菌 种标记信息的持久性, 为辨别保藏是否有效提供 了简单、 快捷的途径。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6396199 U 2017.08.11 CN 206396199 U 1.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由具有内腔的管体和管盖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内 部底端为内凹结构, 管体内中下部设置有微孔隔板, 微孔隔板上方设置微生物菌种保藏吸 附材料, 微孔隔板下方设置变色硅胶, 管体管口外壁设置外螺纹, 管盖内壁设置内螺纹, 外 螺纹与内螺纹配合; 管盖顶部开设透气孔, 透气孔上安装空气过滤垫, 透气孔上方设置密封 透气孔的透气孔盖, 透气孔盖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管盖上; 管体外壁上固定有透明的标签盒 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
4、种保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外壁上设置 有体积刻度标识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盖外壁设置有 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盖上设置 有凸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盖内部顶端设 置有密封软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 吸附材料选自土壤、 砂土、 硅胶、 明胶、 麸皮、 磁珠和滤纸片。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396199 U 2 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技术领。
5、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切从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 其中包括从自然界直 接分离得到的野生菌种, 以及经过人工方法选育出来的优良变异菌株或基因工程菌株等都 是国家的重要种质资源。 因此, 菌种保藏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础,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使菌 种被保藏后不死亡、 不变异、 不被杂菌污染, 并保持其优良性状, 以利于生产和科研的应用。 0003 通常情况下, 微生物很容易发生变异, 其变异的速度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的速度有 关, 一般当微生物代谢旺盛时, 菌种的变异速度就快, 反之, 代谢活动微弱, 变异速度就慢, 因此, 在。
6、保藏过程中, 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 才能在一定时 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活性, 低温、 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 要因素, 目前菌种保藏方法有20多种, 大体分为传代法、 悬液法、 载体法、 真空干燥法、 冷冻 法等。 其中载体法是使生长合适的微生物吸附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干燥, 这种载体来源很 广, 如土壤、 砂土、 硅胶、 明胶、 麸皮、 磁珠或滤纸片等。 0004 目前常见的菌种保藏形式为试管、 培养皿、 沙土管、 冻干管、 安瓿管等, 其中试管、 培养皿占地面积大、 易破碎、 不利于微生物休眠、 易污染、 不能缺氧保存; 沙土管选沙制沙工 。
7、艺繁琐、 不能长期保存; 冻干管不易清洗分装、 冻干效率低; 安瓿管易破碎, 转接易污染, 一 管只能使用一次, 储藏占用空间大, 且开启时步骤繁琐。 同时菌种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 由 于冷凝水或外力的作用容易导致保藏装置外部的菌种标记信息模糊、 玷污、 丢失或损毁, 因 此目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普遍存在制备步骤繁琐, 不方便操作, 细菌容易侵入和污染, 菌 种信息标记保存不完善, 不易辨别菌种保存是否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使菌种保藏及菌种取用更 加方便, 提高了菌种保藏的工作效率以及菌种标记信息的持久性, 为辨别保藏是否有效。
8、提 供了简单、 快捷的途径。 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它由具有内腔的管体和管盖组成, 所述管体内部底端为内凹结构, 可保护管体不受外力损 坏, 提高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安全性。 所述管体内中下部设置有微孔隔板, 微孔隔板上方设 置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 微孔隔板下方设置变色硅胶, 管体管口外壁设置外螺纹, 管盖 内壁设置内螺纹, 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 管盖顶部开设透气孔, 透气孔上安装空气过滤垫, 透气孔上方设置密封透气孔的透气孔盖, 透气孔盖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管盖上; 管体外壁上 固定有透明的标签盒外壳。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管。
9、体外壁上设置有体积刻度标识线, 用于辅助操作者衡量微生物 菌种保藏时的菌悬液分装量。 说明书 1/5 页 3 CN 206396199 U 3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管盖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防止操作者在分离管盖和管体时发生打 滑。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透气孔盖上设置有凸条, 便于透气孔盖的旋转, 实现透气孔的开启 和关闭。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管盖内部顶端设置有密封软垫, 加强了管体管口与管盖的密封, 确 保微生物保藏密封严密, 密封软垫可由具有弹性的耐高温材料制成, 如: 聚四氟乙烯、 硅橡 胶、 氟橡胶、 丁腈橡胶、 氯丁橡胶、 氯醇(醚)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等。 0011。
10、 进一步的, 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选自土壤、 砂土、 硅胶、 明胶、 麸皮、 磁珠 和滤纸片。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微孔隔板, 其微孔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其它物质很 难透过, 因此设置在微孔隔板下的变色硅胶可以保持管体内局部空间的干燥并对管体密封 是否严密、 微生物菌种保藏是否失效作出指示, 从而降低了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的存储环 境要求, 降低了菌种保藏室保持环境干燥的设备及药品投入; 管体与管盖螺旋密封, 管盖内 顶端设置的密封软垫加强其密封; 管盖设置带空气过滤垫的透气孔, 避免微生物菌种保藏 装置在真空干燥过程中, 特别是真空干燥后, 泄压取出过程中的杂菌入侵, 保障。
11、了微生物菌 种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真空干燥后, 旋转关闭透气孔盖, 可使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与 外部空气隔绝, 保障了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的干燥、 低含氧量的环境。 因此本实用新型较现 有技术需要在管内填充棉花的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在微生物菌种保藏样品分装及微生物 菌种取用上更加方便。 0013 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管体外壁上的透明标签盒外壳, 具有防潮、 防水、 防玷污、 防外 力作用等功能, 用于记录菌种信息的标签纸粘贴在标签板上插入标签盒外壳内, 有效避免 了微生物菌种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因冷凝水或外力作用下导致菌种信息标记模糊、 丢失、 玷 污或损毁现象的发生。 标签纸通过设置不同颜色可用。
12、于醒目地区分保藏微生物菌种种类, 其上可记录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各项信息, 且具有可更换性, 既实用又方便。 0014 现有技术中, 工作人员准备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步骤繁琐、 耗时, 工作效率低, 与之 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藏装置, 其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可规模化制备, 同时盛装入 本实用新型保藏装置内, 统一灭菌, 使用时即取即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进行 规模化生产,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15 需要注意的是, 制作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材料可以变化, 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玻璃、 透明或半透耐高温塑料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 聚丙烯(PP)、 聚碳酸酯(PC)、 丙烯腈-丁二。
13、 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形状、 尺寸大小也可以变化, 可以呈圆柱形、 四 棱柱形以及其它规则和不规则的外观形状。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透气孔关闭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0 图5为透气孔开启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说明书 2/5 页 4 CN 206396199 U 4 0021 图例说明: 0022 1管体; 2管盖; 3体积刻度标识线; 4标签盒外壳; 5防滑纹; 6微孔隔 板; 7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 8变色硅胶;。
14、 9内螺纹; 10外螺纹; 11密封软垫; 12透气孔; 13空气过滤垫; 14透气孔盖; 15旋转轴; 16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 参见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它由具有内腔的管 体1和管盖2组成, 参见图1, 所述管体1内部底端为内凹结构, 可保护管体不受外力损坏, 提 高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安全性。 所述管体1内中下部设置有微孔隔板6, 微孔隔板6上方设置 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7, 微孔隔板6下方设置变色硅胶8, 管体1管口外壁设。
15、置外螺纹10, 管盖2内壁设置内螺纹9, 外螺纹10与内螺纹9配合; 管盖2顶部开设透气孔12, 透气孔12上安 装空气过滤垫13, 空气过滤垫13可为具备过滤除菌功能的多种材料, 透气孔12上方设置密 封透气孔的透气孔盖14, 透气孔盖14通过旋转轴15固定在管盖2上; 管体1外壁上固定有透 明的标签盒外壳4和体积刻度标识线3, 体积刻度标识线3用于辅助操作者衡量微生物菌种 保藏时的菌悬液分装量, 标签盒外壳4用于放置标签纸。 0025 进一步的, 管盖2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5, 防止操作者在分离管盖和管体发生打滑。 0026 进一步的, 透气孔盖14上设置有凸条16, 便于透气孔盖的旋转, 。
16、实现透气孔的开启 和关闭。 0027 进一步的, 管盖2内部顶端设置有密封软垫11, 加强了管体1管口与管盖2的密封, 确保微生物保藏密封严密, 密封软垫可由具有弹性的耐高温材料制成, 如: 聚四氟乙烯、 硅 橡胶、 氟橡胶、 丁腈橡胶、 氯丁橡胶、 氯醇(醚)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等。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吸附材料7选自土壤、 砂土、 硅胶、 明胶、 麸皮、 磁珠 和滤纸片。 0029 下面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和安瓿管分别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保藏为例进行说明本实 用新型的简便性: 0030 一、 对比例: 安瓿管滤纸保存(引自 微生物学实验 第四版主编沈萍陈向东) 0031 (1)。
17、滤纸条的准备: 将滤纸剪成0.5cm1.2cm的小条装入0.6cm8cm的安瓿管中, 每管装1-2片, 用棉花塞上后经121灭菌30min。 0032 (2)保护剂的配置: 配置20脱脂奶, 装在三角烧瓶或试管中, 112灭菌25min。 待 冷却后随机取出几份分别置28、 37培养过夜, 然后各取0.2ml涂布在肉汤平板上或斜面 上进行无菌检查, 确认无菌后方可使用, 其余的保护剂置4存放待用。 0033 (3)菌种培养: 将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直到其生长丰满。 菌悬 液的制备: 取无菌脱脂奶2-3ml加入待保存的菌种斜面试管内, 用接种环轻轻地将菌苔刮 下, 经振荡器振荡。
18、均匀, 即为菌悬液。 0034 (4)样品分装: 用无菌滴管(或吸管)吸取菌悬液滴在安瓿管中的滤纸条上, 每片滤 纸条约滴0.5ml, 塞上棉花。 0035 (5)干燥: 将安瓿管放入有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作吸水剂的干燥器中, 用真 说明书 3/5 页 5 CN 206396199 U 5 空泵抽其至干。 0036 (6)熔封与保存: 用火焰将安瓿管封口, 至4或室温存放。 0037 (7)取用安瓿管: 使用菌种时, 取存放的安瓿管用锉刀或砂轮在安瓿管上端管壁划 痕, 然后掰开或将安瓿管顶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迅速滴上冷的无菌水将安瓿管前端炸 开, 敲掉上端的玻璃, 用无菌镊子取出滤纸。
19、, 放入液体培养基或少许无菌水用无菌吸管或毛 细管吹打几次, 使干燥物很快溶解后吸出, 转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 0038 该方法存在的缺点为: 0039 (1)安瓿管中塞棉花, 样品分装过程需无菌操作, 要将棉花取出后加入菌悬液然后 再塞入棉花, 既不便于操作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染菌。 0040 (2)真空泵抽干水分过程中因安瓿管不能完全密封, 容易造成杂菌侵入。 0041 (3)因该法微生物菌种保存时间长, 容易在保存过程中因冷凝水或外力作用下导 致菌种信息标记模糊、 玷污、 丢失或损毁。 0042 (4)安瓿管熔封与菌种使用不方便, 一是用锉刀或砂轮在安瓿管上端管壁划痕, 然 后掰开, 二。
20、是将安瓿管顶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迅速滴上冷的无菌水将安瓿管前端炸开, 容易导致使用者被安瓿管玻璃划伤或烫伤, 不利于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 0043 (5)微生物菌种保存管是否失效, 密封是否存在问题, 不易辨别。 0044 二、 实施例: 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滤纸保存 0045 (1)滤纸条的准备: 将滤纸剪成0.5cm1.2cm的小条装入本实用新型装置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中, 每管装1-2片, 盖严管盖后经121灭菌30min。 0046 (2)保护剂的配置: 配置20脱脂奶, 装在三角烧瓶或试管中, 112灭菌25min。 待 冷却后随机取出几份分别置28、 37培养过夜, 然后各取0.2m。
21、l涂布在肉汤平板上或斜面 上进行无菌检查, 确认无菌后方可使用, 其余的保护剂置4存放待用。 0047 (3)菌种培养: 将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直到其生长丰满。 0048 (4)菌悬液的制备: 取无菌脱脂奶2-3ml加入待保存的菌种斜面试管内, 用接种环 轻轻地将菌苔刮下, 经振荡器振荡均匀, 即为菌悬液。 0049 (5)样品分装: 用无菌滴管(或吸管)吸取菌悬液滴在本实用新型装置微生物菌种 保藏管中的滤纸条上, 每片滤纸条约滴0.5ml, 盖严管盖, 将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管壁标签盒 外壳内的标签纸随标签板一起从标签盒外壳中取出, 在标签纸上记录保藏菌种的各项信息 后, 将标。
22、签纸随标签板一起放回标签盒外壳中。 0050 (6)干燥: 旋转打开透气孔盖, 将微生物菌种保藏管放入有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 化钙)作吸水剂的干燥器中, 用真空泵抽其至干。 0051 (7)保存: 旋转关闭透气孔盖, 至4或室温存放。 0052 (8)取用: 使用菌种时, 打开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管盖, 用无菌镊子取出滤纸, 放入液 体培养基或少许无菌水用无菌吸管或毛细管吹打几次, 使干燥物很快溶解后吸出, 转入适 当的培养基中培养。 0053 本方法的优点为: 0054 (1)使菌种保藏及菌种取用更加方便,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意外受伤, 提高了载体法 保藏微生物菌种的工作效率; 0055 (2)提。
23、高了载体法保藏微生物菌种标识的持久性及菌种的安全性; 说明书 4/5 页 6 CN 206396199 U 6 0056 (3)为识别载体法保藏微生物菌种是否有效提供了简单、 快捷的途径。 0057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对于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206396199 U 7 图1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2 页 8 CN 206396199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2/2 页 9 CN 20639619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