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2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及其制备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062003.2 (22)申请日 2015.02.0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6102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5.13 (73)专利权人 符健 地址 571100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4号海南 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 (72)发明人 张皓符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海口兴南知识产权事务有限 公司 46002 代理人 戴巨龙 (51)Int.Cl. C07D 495/04(2006.01) A61P 7/02(2006.。
2、01) 审查员 朱亚莉 (54)发明名称 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 格雷,其结构通式为: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工艺步骤为: (1) 对羟基苯酚与浓硫酸作用, 以氯仿为反应溶剂, 回流为反应条件, 生成2, 5-二羟基苯磺酸; (2)硫 酸氢氯吡格雷盐在碱性条件游离得到氯吡格雷; (3)以乙酸乙酯为反应溶剂, 常温条件下2, 5-二 羟基苯磺酸与氯吡格雷反应生产2, 5-二羟基苯 磺酸氯吡格雷。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 栓和血小板聚集作用和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1页。
3、 CN 104610275 B 2017.07.07 CN 104610275 B 1.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 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式(III)所示: 2.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1)对羟基苯酚与浓硫酸作用, 以氯仿为反应溶剂, 回流为反应条件, 生成2, 5-二羟基 苯磺酸; (2)硫酸氢氯吡格雷盐在碱性条件游离得到氯吡格雷; (3)以乙酸乙酯为反应溶剂, 常温条件下2, 5-二羟基苯磺酸与氯吡格雷反应生产2, 5- 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
4、的工 艺步骤如下: (1)2, 5-二羟基苯磺酸的合成 把22g的对苯二酚加到150ml的三氯甲烷中, 加热搅拌至回流后, 慢慢滴加19.6g的浓硫 酸到反应液中, 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回流2-3小时后, 停止加热, 除去溶剂, 再加入150ml的 三氯甲烷加热回流1小时, 再除去溶剂即可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化合物 )粗品; (2)氯吡格雷的生成 把109.2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盐溶解到500ml的水中, 加入28g的碳酸钠游离出氯吡格 雷, 然后加入500ml的乙酸乙酯萃取, 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氯吡格雷(化合物); (3)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盐的合成 权利要求书 1。
5、/2 页 2 CN 104610275 B 2 把步骤(2)得到的氯吡格雷溶解到50ml的乙酸乙酯中, 得到氯吡格雷乙酸乙酯溶液 (A); 然后把步骤(1)反应得到的2, 5-二羟基苯磺酸粗品溶解在50ml乙醇溶液, 得到2, 5-二 羟基苯磺酸乙醇溶液(B); 在常温搅拌的下, 把溶液(B)慢慢滴加到溶液(A)中, 滴加完毕继 续常温反应4小时后, 把反应液慢慢滴加到1.5L的异丙醚中, 有大量固体产生, 过滤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粗品, 把该粗品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后, 最后干燥得到2, 5-二羟 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化合物III)。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4。
6、610275 B 3 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 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2 氯吡格雷, 化学名为2-(2-氯苯基)-2-(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基)乙酸 甲酯硫, 它的硫酸氢盐是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1986年研 制, 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 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 1998年首先在美国 上市后, 随后进入欧洲等国家, 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相比较, 它的疗效更好, 平均抑制水平 维持在40-60,在治疗中止。
7、后一般约在5天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 0003 目前, 经查阅和检索相关资料, 只有专利CN200610063152.1提到该化合物, 但是实 质上没有具体的制备实例, 也没有相关的产品性质等数据如熔点、 晶型等, 更没有记载相关 的体内和体外相关预实验。 所以关于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都 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报道。 由此可见, 研制一种无毒性、 更好地抑制血栓和血小板聚集的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存在的相对不足,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毒性极小、 更好地抑制 血栓和血小板聚集的2, 5-二羟基苯磺酸。
8、氯吡格雷。 0005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 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式(III)所示: 0008 0009 一种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0010 (1)对羟基苯酚与浓硫酸作用, 以氯仿为反应溶剂, 回流为反应条件, 生成2, 5-二 羟基苯磺酸; 0011 (2)硫酸氢氯吡格雷盐在碱性条件游离得到氯吡格雷; 0012 (3)以乙酸乙酯为反应溶剂, 常温条件下2, 5-二羟基苯磺酸与氯吡格雷反应生产 2, 。
9、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 0013 较佳地, 所述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步 骤如下: 说明书 1/16 页 4 CN 104610275 B 4 0014 (1)2, 5-二羟基苯磺酸的合成 0015 0016 把22g的对苯二酚加到150ml的三氯甲烷中, 加热搅拌至回流后, 慢慢滴加19.6g的 浓硫酸到反应液中, 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回流2-3小时后, 停止加热, 除去溶剂, 再加入 150ml的三氯甲烷加热回流1小时, 再除去溶剂即可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化合物 )粗品; 0017 (2)氯吡格雷的生成 0018 0019 把109.2g。
10、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盐溶解到500ml的水中, 加入28g的碳酸钠游离出氯吡 格雷, 然后加入500ml的乙酸乙酯萃取, 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氯吡格雷(化合物 ); 0020 (3)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盐的合成 0021 0022 把步骤(2)得到的氯吡格雷溶解到50ml的乙酸乙酯中, 得到氯吡格雷乙酸乙酯溶 液(A); 然后把步骤(1)反应得到的2, 5-二羟基苯磺酸粗品溶解在50ml乙醇溶液, 得到2, 5- 二羟基苯磺酸乙醇溶液(B); 在常温搅拌的下, 把溶液(B)慢慢滴加到溶液(A)中, 滴加完毕 继续常温反应4小时后, 把反应液慢慢滴加到1.5L的异丙醚中, 有大量。
11、固体产生, 过滤得到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粗品, 把该粗品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后, 最后干燥得到2, 5-二 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化合物III)。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方面, 经过体内、 外相关预试验, 本发明化合物通过选择性 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 抑制纤维蛋白原与其血 小板受体GP II b/m a结合而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 与现有市场上(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的相比较, 本发明化合物不但几乎无毒性, 而且具有较强的抑制血栓和血小板聚集 作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说明书 2/16 页 5 CN 104610275 B。
12、 5 附图说明 0024 图1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图。 0025 图示: 1.颈外静脉, 2.聚乙烯管(内径1mm、 长10cm), 3.中段聚乙烯管(内径2mm、 长 8cm), 4.手术线, 5.颈总动脉。 0026 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7 实施例1 0028 第一步: 2, 5-二羟基苯磺酸的合成 0029 0030 具体操作: 把22g的对苯二酚加到150ml的三氯甲烷中, 加热搅拌至回流后, 慢慢滴 加19.6g的浓硫酸到反应液中, 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回流2-3小时后, 停止加热, 除去溶剂, 再加入150ml的三氯甲烷加热回流1小时, 再除去溶剂即可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化合。
13、物 )粗品(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0031 第二步: 氯吡格雷的生成 0032 0033 具体操作: 把109.2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溶解到500ml的水中, 加入28g的碳酸钠游 离出氯吡格雷, 然后加入500ml的乙酸乙酯萃取, 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氯吡格雷 (化合物); 0034 第三步: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的合成 0035 0036 具体操作: 把得到的化合物2溶解到50ml的乙酸乙酯中, 得到溶液A; 然后把第一步 反应得到的2, 5-二羟基苯磺酸(化合物)粗品溶解在50ml乙醇溶液, 得到溶液B; 在常温搅 拌的下, 把溶液B慢慢滴加到溶液A中, 滴加完毕继续。
14、常温反应4小时后, 把反应液慢慢滴加 说明书 3/16 页 6 CN 104610275 B 6 到1.5L的异丙醚中, 有大量固体产生, 过滤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粗品, 把该粗品 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后, 最后干燥得到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化合物III)64.0g。 (总收率为62.5)。 0037 实施例2 0038 体外、 体内药效学预试验: 0039 1.急性毒性试验 0040 本发明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进行KM种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 每天给药2次, 给 药1天, 每次给药间隔4小时, 持续观察14天, 实验结果如表1、 表2、 表3、 表4和表5所示。 。
15、0041 表1给药前小鼠的体重 说明书 4/16 页 7 CN 104610275 B 7 0042 0043 表2给药后1天小鼠的体重 说明书 5/16 页 8 CN 104610275 B 8 0044 0045 表3给药后3天小鼠的体重 说明书 6/16 页 9 CN 104610275 B 9 0046 0047 表4给药后7天小鼠的体重 说明书 7/16 页 10 CN 104610275 B 10 0048 0049 表5给药后14天小鼠的体重 说明书 8/16 页 11 CN 104610275 B 11 0050 0051 通过表1至表5, 可得到实验各组小鼠体重增长情况, 如。
16、表6所示。 0052表6实验各组小鼠体重增长情况(g,) 说明书 9/16 页 12 CN 104610275 B 12 0053 0054 注: 供试品组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A)与阴性对照组(B)比较, *P0.05。 0055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最大给药量法(2.2 g/kg, 40 mL/kg)对小鼠进行灌胃 给药时, 其平均体重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未见动物有明显毒性反应, 效果非常 好。 0056 2.抑制实验 0057 2.1试验前准备 0058 2.1.1全血血小板聚集专用稀释缓冲液(pH7.4)见表7 0059 表7缓冲液 0060 0061 。
17、以上物质称量好后, 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配制好后, 加0.1叠氮化钠(迭 氮钠)1mL(蒸馏水配制), 4保存, 与抗凝全血的稀释比为1: 1。 当发现溶液混浊或长霉菌不 得再用。 0062 2.1.2二磷酸腺苷二钠(ADP)致聚剂 0063 用电子分析天平(仪器型号: ME235S)精确称取一定量的二磷酸腺苷二钠, 以全血 血小板聚集专用稀释缓冲液(pH7.4)溶解, 定容至终浓度为40 mol/L的二磷酸腺苷二钠 溶液。 0064 2.1.3试管硅化 0065 用硅油lmL加乙醚99mL, 浸泡经过清洗烤干的玻璃器件, 滴干后置200的烤箱内 烘4h以上, 清洗烘干待用, 使。
18、用数次后将要重新硅化。 0066 1.2.4麻醉剂水合氯醛溶液的配制。 0067 用电子分析天平(仪器型号: FA2004)精确称取10g水合氯醛置于100mL量筒中, 用 说明书 10/16 页 13 CN 104610275 B 13 少量0.9(g/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稀释到100mL, 振摇均匀, 即得到浓度为100mg/mL的 水合氯醛溶液。 经由腹腔注射对SD大鼠进行麻醉, 给药剂量350mg/kg。 0068 2.2实验 0069 2.2.1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盐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实验 0070 本次实验选取了全血电阻抗法测定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
19、格雷盐对SD大鼠血小 板聚集的影响。 0071 人体血液是电解质溶液, 将两根铂电极置入富血小板血浆(PRP)或抗凝全血中, 电 极初与样品接触时, 表面吸附了一层血小板薄层, 如没有血小板聚集产生, 血小板不再粘附 到电极上, 两电极间电阻恒定。 当有聚集剂加入和搅拌的条件下, 聚集发生, 愈来愈多的血 小板粘附到电极表面, 使电极表面原有薄层逐渐加厚, 导致电极间电阻增大, 此电阻增大正 比于血小板聚集程度。 由于此法不是根据光通量的变化, 而是测量电极间的变化值, 故不仅 可用于PRP, 也可在比浊法无法进行的全血中测量。 0072 实验共设5个组, 分别为阴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I组和供。
20、试品组, 每组SD大鼠10只。 其中, 阳性对照I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 给药剂量为7.5mg/kg(阳性药临床用药剂 量的大鼠等效剂量); 供试品低、 中、 高剂量组给予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盐, 给药剂量 分别为4.5mg/kg、 9.0mg/kg和18.0mg/kg。 阴性对照组给予2(mL/mL)吐温80, 各组均按 10mL/kg进行灌胃给药, 每日给药1次, 连续给药1d。 0073 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 取各组大鼠进行眼眶采血 【每只大鼠均取0.5mL, 采用肝素 钠抗凝(20u/mL)】 , 用QX-200全血血小板聚集仪进行检测, 得到的电阻值如表8所示。 。
21、0074 表8各组电阻值 说明书 11/16 页 14 CN 104610275 B 14 0075 0076 通过表8实验结果可得到各给药组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 结果如表9所 示。 0077 表9各给药组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n10) 0078 0079 注: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05; *: P0.01。 0080 结论: 在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面; 一、 阳性对照组及供试品各剂量组 说明书 12/16 页 15 CN 104610275 B 15 均有极佳的药效; 二、 阳性对照组与供试品各剂量组相比较, 供试品低剂量组与阳。
22、性药硫酸 氢氯吡格雷片(帅信)效果相近或相当; 中、 高剂量组明显优于阳性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 信), 供试品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有非常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0081 2.2.2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对SD大鼠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实验 0082 共设5个组, 分别为阴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I组和供试品组, 每组SD大鼠10只。 其中, 阳性对照I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 给药剂量为7.5mg/kg(阳性药临床用药剂量的大 鼠等效剂量); 供试品低、 中、 高剂量组给予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盐, 给药剂量分别为 4.5mg/kg、 9.0mg/kg和18.0m。
23、g/kg。 阴性对照组给予2(mL/mL)吐温80, 各组均按10mL/kg进 行灌胃给药, 每日给药1次, 连续给药1天; 末次给药30min后, 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溶液 (350mg/kg)将大鼠麻醉后, 钝性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 0083 如图1所示, 在三段聚乙烯管(2、 3)的中段聚乙烯管3(内径2mm、 长8cm)放入1根长 5cm的四号手术线4, 将0.9(g/mL)氯化钠溶液充满聚乙烯管。 当聚乙烯管2的一端插入左 颈外静脉1后, 从聚乙烯管2另一端注入0.9(g/mL)氯化钠溶液(0.1mL/100g体重), 并将此 端插入右颈总动脉5中, 5分钟后开放血流,。
24、 15分钟后终止血流, 取出丝线称取血栓湿重, 如 表10所示, 按下列公式计算血栓抑制率: 0084 0085 其中,血栓重量为线栓湿重减去线的毛重(0.0039g) 0086 表10各组线栓湿重 说明书 13/16 页 16 CN 104610275 B 16 0087 0088 通过线栓湿重表10可得到各组血栓重量, 如表11所示 0089 表11各组血栓重量 说明书 14/16 页 17 CN 104610275 B 17 0090 0091 注: 血栓重量为线栓湿重减去线的毛重(0.0039g)。 0092 通过计算得到各组SD大鼠术后血栓重量, 如表12所示。 0093 表12各组。
25、SD大鼠术后血栓重量比较(n10) 0094 0095 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05; *: P0.01。 0096 取各组大鼠进行颈部动静脉旁路血栓造模, 考察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抑制 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见表13。 0097 表13各给药组血栓抑制率比较(n10) 说明书 15/16 页 18 CN 104610275 B 18 0098 0099 结论: 供试品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有很好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0100 在抗SD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方面, 一、 阳性对照组及供试品各剂量组均有极佳的 药效; 二、 阳性对照组与供试品各。
26、剂量组相比较, 供试品低剂量组与阳性药硫酸氢氯吡格雷 片(帅信)效果相近或相当; 中、 高剂量组明显优于阳性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 供试品 2, 5-二羟基苯磺酸氯吡格雷有极佳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0101 综上所述,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和动物药效学实验, 所合成的2, 5-二羟基 苯磺酸氯吡格雷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相比较, 具有无毒性、 更好的抑制血栓和血小板聚集及 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010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 围, 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说明书 16/16 页 19 CN 104610275 B 1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20 CN 104610275 B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