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没水****6 文档编号:8888807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43202.1

申请日:

20170731

公开号:

CN107286816A

公开日:

2017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63/10,C08J7/04,B41F23/08,B05D7/04,B05D3/14,B05D3/06

主分类号:

C09D163/10,C08J7/04,B41F23/08,B05D7/04,B05D3/14,B05D3/06

申请人:

广东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健生

地址: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永兴居委会广隆工业园兴业8路9号之一

优先权:

CN201710643202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郑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压光膜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所述上光层的原料是UV涂料,所述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该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的效率高且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压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所述上光层的原料是UV涂料,所述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增白剂及增亮剂,其中,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5%-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10%,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层为聚酯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尼龙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层的厚度为1μm-5μm。 7.一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将所述UV涂料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固化成型,即得所述压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薄膜基层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的所述UV涂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成型。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印刷品的亮度及耐刮擦性能,通常会对印刷品进行表面压光处理。传统的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是将UV涂料涂布于印刷品表面,再使用光固化设备使其固化成型。但是,传统的印刷品的表面压光处理的效率低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压光膜,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所述上光层的原料是UV涂料,所述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增白剂及增亮剂,其中,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5%-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10%,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基层为聚酯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尼龙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光层的厚度为1μm-5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光膜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该上光层的原料为UV涂料,且UV涂料包括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通过控制UV涂料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的重量百分比,该上光层具有较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其中,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强度,而苯乙烯作为活性稀释剂,能够较好溶解环氧丙烯酸树脂,且苯乙烯能够促进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成膜。环氧丙烯酸树脂与苯乙烯共同反应,分子间的结合力较强,进而确保形成的上光层具有较好地机械较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此外,UV涂料涂布于薄膜基层,薄膜基层能够防止渗透,更易在其表面进行形成压光层,制备效率较高。

该压光膜通过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表面涂布UV涂料进行压光,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此外,该压光膜具有较好地耐磨性及硬度,其表面光滑平整。该压光膜覆膜完成后能够从印刷品进行剥离,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进而显著降低了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的成本。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将所述UV涂料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固化成型,即得所述压光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所述薄膜基层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的所述UV涂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成型。

该亚光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便于产业化生产。

此外,还有必有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应用。

将上述压光膜覆合于印刷品表面,压光膜的上光层压印印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使其形成高光泽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再将压光膜从印刷品表面剥离,留待下次使用。使用该压光膜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方法简便,制备效率高且制备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光膜;100.薄膜基层;200.上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建议的调节进行选择。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压光膜10包括薄膜基层100及设在该薄膜基层100上的上光层200。

该薄膜基层100为聚酯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尼龙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等薄膜层。可选地,该薄膜基层100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层、流延聚丙烯薄膜层或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该薄膜基层100的厚度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调整。

该上光层200的原料是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UV涂料),该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其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UV涂料中的基本骨架,可以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涂层,并赋予涂层具备较好地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性。苯乙烯作为活性稀释剂能够溶剂涂料中的固体组分,调节混合体系的粘度,该苯乙烯还参与固化成膜过程的反应,其与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交联聚合,进一步促进涂层具备较好地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性。光引发剂用于传递紫外线光子的能量,能够引发涂料中各组分的交联聚合,促进体系的液固转换过程。本发明中的光引发剂不作具体限制,常用的光引发剂均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助剂用来改善UV涂料的性能,可以根据涂料的具体使用要求及所需涂膜性能选择添加的辅助性组分。如流平剂、消泡剂、基材润滑剂、消光剂、分散剂、稳定剂、表面滑爽剂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助剂包括流平剂、增白剂及增亮剂。该流平剂、增白剂及增亮剂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的涂料的使用要求即可。

上述组分混合形成的UV涂料对环境污染小,固化效率高,且生成的涂膜具有较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度。

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70%、72%、74%、75%、76%、78%或80%等。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5%、6%、7%、8%、9%或10%等。该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3%、4%或5%等。以及该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6%、8%、10%、12%、14%或5%等。该UV涂料中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与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助剂包括流平剂、增白剂及增亮剂。其中,该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4%或5%等。该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4%或5%等。以及该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4%或5%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5%-80%,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10%,该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该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以及该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80%,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10%,该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该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该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以及该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上光层200的厚度为1μm-5μm。通过控制上光层200的厚度,确保上光层200具有较佳的光泽度及机械强度,能够较好地对印刷进行表面压光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光膜10包括薄膜基层100及设在该薄膜基层100上的上光层200,该上光层200的原料为UV涂料,且UV涂料包括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通过控制UV涂料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的重量百分比,该上光层200具有较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

其中,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速度快且强度较,而苯乙烯作为活性稀释剂,能够较好溶解环氧丙烯酸树脂,且苯乙烯能够促进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成膜。重量百分比为70%-80%的环氧丙烯酸树脂与重量百分比为5%-10%苯乙烯共同进行交联聚合,分子间的结合力较强,能够确保形成的上光层200具有较好地机械强度及光泽度。此外,UV涂料涂布于薄膜基层100,薄膜基层100能够防止渗透,更易在其表面进行形成压光层,制备效率较高。

该压光膜10通过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表面涂布UV涂料并通过光固化设备进行压光处理,其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成本较低。此外,该压光膜10具有较好地耐磨性及硬度,其表面光滑平整。该压光膜10覆膜完成后能够从印刷品表面剥离,可以重复使用,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的成本。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光膜10的制备方法。

该压光膜1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其中,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该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该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备取各组分,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并使用搅拌器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增亮剂及增白剂,并持续搅拌,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即得UV涂料。

2)将该UV涂料涂布于该薄膜基层100,固化成型,即得该压光膜10。可选地,涂布UV涂料前先对该薄膜基层100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可选地,使用紫外灯照射,将涂布在该薄膜基层100表面的UV涂料进行固化定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先对薄膜基层100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再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薄膜基层100表面,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200,即得压光膜10。最后把压光膜10收卷放置,备用。

该亚光膜10的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便于产业化生产。

此外,还有必有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压光膜10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应用。

将上述压光膜10覆合于印刷品表面,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通过压印印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使印刷品形成高光泽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由于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具有耐磨及高硬度,且表面光滑平整,进而能够将压光膜3从印刷品表面剥离,该压光膜10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过覆膜机加热加压将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覆合在数码印刷品表面。其中,加热温度为60℃-80℃,加压压力不大于5Mpa。由于数码碳粉油墨具有热塑性,在覆膜机加热辊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碳粉油墨熔融,该碳粉油墨可以完全贴合于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由于上光层200具有高光泽度、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进而能够使印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相对应压印成高光泽度、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形态。当印刷品离开覆膜机加热辊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印刷品上的数码碳粉冷却定型,表面形状成型,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压光处理完成后,再将压光膜10从印刷品表面剥离,留待下次使用。

使用该压光膜10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方法简便,制备效率高且制备成本低。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制备压光膜1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7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的苯乙烯、5%的光引发剂5%、流平剂3%、增亮剂3%、增白剂4%。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并使用搅拌器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增亮剂及增白剂,并持续搅拌,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即得UV涂料。

2)先对聚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酯薄膜层表面,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即得压光膜1。最后把压光膜1收卷放置,备用。

实施例2:制备压光膜2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8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5%的苯乙烯、3%的光引发剂、5%的流平剂、4%的增亮剂、3%的增白剂。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并使用搅拌器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增亮剂及增白剂,并持续搅拌,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即得UV涂料。

2)先对聚丙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丙烯薄膜层表面,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即得压光膜2。最后把压光膜2收卷放置,备用。

实施例3:制备压光膜3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8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的苯乙烯、3%的光引发剂、2%的流平剂、2%的增亮剂、3%的增白剂。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并使用搅拌器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增亮剂及增白剂,并持续搅拌,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即得UV涂料。

2)先对聚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酯薄膜层表面,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即得压光膜3。最后把压光膜3收卷放置,备用。

实施例4:制备压光膜4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75%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8%的苯乙烯、5%的光引发剂、5%的流平剂、5%的增亮剂、2%的增白剂。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并使用搅拌器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增亮剂及增白剂,并持续搅拌,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即得UV涂料。

2)先对聚乙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乙烯薄膜层表面,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即得压光膜4。最后把压光膜4收卷放置,备用。

实施例5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

使用覆膜机将实施例3制备的压光膜3的上光层覆合于数码印刷品表面。其中,覆膜机的加热温度为70℃,加压压力为3Mpa。由于数码碳粉油墨自身具有热塑性,在覆膜机加热辊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碳粉油墨熔融,该碳粉油墨可以完全贴合于压光膜3的上光层。压光膜3的上光层具有高光泽度、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进而能够相对应将印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压印成高光泽度、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形态。由于当印刷品离开覆膜机加热辊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印刷品上的数码碳粉冷却定型,表面形状成型,完成数码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由于压光膜3的上光层具有耐磨及高硬度,且表面光滑平整,通过覆膜机的收卷装置能够将压光膜3从印刷品表面剥离,留待下次使用。

本发明中的压光膜10相对于传统技术的印刷品表面UV处理,该压光膜10只需要简单的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该压光膜10可以在数码印刷品表面形成光泽度高、亮度高的表观效果,该表观效果与表面UV处理的效果相同。但是,通过使用压光膜10进行压光处理,工艺简单,避免使用光固化设备及等待UV涂料固化,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降低了加工成本。此外,该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具有耐磨性及高硬度,且表面光滑平整,该压光膜10能够从印刷品表面剥离。该压光膜10能够重复使用多次,且不影响数码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效果,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因此,该压光膜10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的效率高且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43202.1 (22)申请日 2017.07.31 (71)申请人 广东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 永兴居委会广隆工业园兴业8路9号之 一 (72)发明人 胡健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郑彤 (51)Int.Cl. C09D 163/10(2006.01) C08J 7/04(2006.01) B41F 23/08(2006.01) B05D 7/04(2006.01) 。

2、B05D 3/14(2006.01) B05D 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该压光膜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 上的上光层, 所述上光层的原料是UV涂料, 所述 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 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 其中, 所述环氧丙烯酸 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所述苯乙烯 的重量百分比为5-10、 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 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6-15。 该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 的效率高且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

3、图1页 CN 107286816 A 2017.10.24 CN 107286816 A 1.一种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 所述上光 层的原料是UV涂料, 所述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 及助剂, 其中,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 比为5-10、 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 增白剂及增亮剂, 其中, 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4、2-5以及所述 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 75-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10, 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 所 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 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10, 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所述流平剂的 重量百分比为2, 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基。

5、层为聚酯薄膜层、 聚丙烯薄膜层、 尼龙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光层的厚度为1 m-5 m。 7.一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 其中, 所述环氧 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 所述光引 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将所述UV涂料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 固化成型, 即得所述压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薄膜基层的表 。

6、面进行电晕处理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的所述 UV涂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成型。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7286816 A 2 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增加印刷品的亮度及耐刮擦性能, 通常会对印刷品进行表面压光处理。 传统 的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是将UV涂料涂布于印刷品表面, 再使用光固化设备使其固化成型。 但是, 传统的。

7、印刷品的表面压光处理的效率低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压光膜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0004 一种压光膜, 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 所述上光层的原料 是UV涂料, 所述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 其 中,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 10、 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 增白剂及增亮剂, 其中, 所述流平剂 的重量百分比为。

8、2-5, 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 比为2-5。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5-80, 所述苯 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10, 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 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 分比为2-4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80, 所述苯乙烯 的重量百分比为10, 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 所述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以及所述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薄膜基层为聚酯薄膜层、 聚丙烯薄。

9、膜层、 尼龙薄膜层或 聚乙烯薄膜层。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上光层的厚度为1 m-5 m。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光膜包括薄膜基层及设在所述薄膜基层上的上光层, 该上光 层的原料为UV涂料, 且UV涂料包括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 通过控 制UV涂料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的重量百分比, 该上光层具有较 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 其中, 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强度, 而苯乙烯作 为活性稀释剂, 能够较好溶解环氧丙烯酸树脂, 且苯乙烯能够促进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成 膜。 环氧丙烯酸树脂与苯乙烯共同反应, 分子间的结合力。

10、较强, 进而确保形成的上光层具有 较好地机械较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 此外, UV涂料涂布于薄膜基层, 薄膜基层能够防止渗 透, 更易在其表面进行形成压光层, 制备效率较高。 0011 该压光膜通过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表面涂 说明书 1/6 页 3 CN 107286816 A 3 布UV涂料进行压光, 操作简便, 加工效率高。 此外, 该压光膜具有较好地耐磨性及硬度, 其表 面光滑平整。 该压光膜覆膜完成后能够从印刷品进行剥离, 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进而显著降 低了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的成本。 0012 此外,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0013 一。

11、种压光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4 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 其中, 所述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所述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 所述 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0015 将所述UV涂料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 固化成型, 即得所述压光膜。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对所述薄膜基层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步骤。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涂布于所述薄膜基层的所述UV涂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成 型。 0018 该亚光膜的制备方法简单, 效率高, 便于产业化生产。 00。

12、19 此外, 还有必有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压光膜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应 用。 0020 将上述压光膜覆合于印刷品表面, 压光膜的上光层压印印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 使其形成高光泽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 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再将压光膜从印刷品 表面剥离, 留待下次使用。 使用该压光膜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方法简便, 制备效率 高且制备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0.压光膜; 100.薄膜基层; 200.上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13、。 附图中 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 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全面。 0025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6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 。

14、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和/或” 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 或按照商品说 明书建议的调节进行选择。 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 均为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 说明书 2/6 页 4 CN 107286816 A 4 的常规产品。 0028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该压光膜10包括薄膜基层100及设在该薄膜基层100上 的上光层200。 0029 该薄膜基层100为聚酯薄膜层、 聚丙烯薄膜层、 尼龙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等薄膜 层。 可选地, 该薄膜基层100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15、层、 流延聚丙烯薄膜层或双向拉伸尼龙薄 膜层。 该薄膜基层100的厚度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调整。 0030 该上光层200的原料是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UV涂料), 该UV涂料包括以下的组 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 其中,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UV涂料中的 基本骨架, 可以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涂层, 并赋予涂层具备较好地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 性。 苯乙烯作为活性稀释剂能够溶剂涂料中的固体组分, 调节混合体系的粘度, 该苯乙烯还 参与固化成膜过程的反应, 其与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交联聚合, 进一步促进涂层具备较好地 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性。 光引发剂用于传递紫外线光子的能。

16、量, 能够引发涂料中各组分 的交联聚合, 促进体系的液固转换过程。 本发明中的光引发剂不作具体限制, 常用的光引发 剂均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0031 助剂用来改善UV涂料的性能, 可以根据涂料的具体使用要求及所需涂膜性能选择 添加的辅助性组分。 如流平剂、 消泡剂、 基材润滑剂、 消光剂、 分散剂、 稳定剂、 表面滑爽剂 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助剂包括流平剂、 增白剂及增亮剂。 该流平剂、 增白剂及增亮剂不作 具体限制, 只要能够满足的涂料的使用要求即可。 0032 上述组分混合形成的UV涂料对环境污染小, 固化效率高, 且生成的涂膜具有较好 的机械力学性能及高光泽度。 0033 该环氧丙。

17、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例如可以为, 但不限于70、 72、 74、 75、 76、 78或80等。 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 例如可以为, 但 不限于5、 6、 7、 8、 9或10等。 该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 例如可以为, 但不限于3、 4或5等。 以及该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例如可以为, 但不限于 6、 8、 10、 12、 14或5等。 该UV涂料中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与 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助剂包括流平剂、 增白剂及增亮剂。 其中, 该流平剂的重量百 分比为2-5, 例如可以为, 但。

18、不限于2、 3、 4或5等。 该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2-5, 例如可以为, 但不限于2、 3、 4或5等。 以及该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 5, 例如可以为, 但不限于2、 3、 4或5等。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5-80, 该苯乙烯的重 量百分比为8-10, 该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4, 该增白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 4以及该增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80, 该苯乙烯的重量百 分比为10, 该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 该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 该增白剂的重 量百分比为2以及该增亮剂的。

19、重量百分比为3。 0037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上光层200的厚度为1 m-5 m。 通过控制上光层200的厚度, 确 保上光层200具有较佳的光泽度及机械强度, 能够较好地对印刷进行表面压光处理。 0038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光膜10包括薄膜基层100及设在该薄膜基层100上的上光层 说明书 3/6 页 5 CN 107286816 A 5 200, 该上光层200的原料为UV涂料, 且UV涂料包括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 及助剂。 通过控制UV涂料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的重量百分比, 该上光层200具有较好地光泽度及机械强度。 0039 其中, 环。

20、氧丙烯酸树脂固化速度快且强度较, 而苯乙烯作为活性稀释剂, 能够较好 溶解环氧丙烯酸树脂, 且苯乙烯能够促进环氧丙烯酸树脂固化成膜。 重量百分比为70- 80的环氧丙烯酸树脂与重量百分比为5-10苯乙烯共同进行交联聚合, 分子间的结合 力较强, 能够确保形成的上光层200具有较好地机械强度及光泽度。 此外, UV涂料涂布于薄 膜基层100, 薄膜基层100能够防止渗透, 更易在其表面进行形成压光层, 制备效率较高。 0040 该压光膜10通过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表面 涂布UV涂料并通过光固化设备进行压光处理, 其操作简便, 加工效率高, 且成本较低。 此外, 。

21、该压光膜10具有较好地耐磨性及硬度, 其表面光滑平整。 该压光膜10覆膜完成后能够从印 刷品表面剥离, 可以重复使用, 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印刷品表面压光处理的成本。 0041 此外,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光膜10的制备方法。 0042 该压光膜1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1)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苯乙烯、 光引发剂以及助剂混合配制成UV涂料, 其中, 该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 该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5-10、 该光引 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以及该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 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备取各组分, 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 酯。

22、树脂, 再加入苯乙烯进行稀释, 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待搅拌均匀后, 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 流平剂、 增亮剂及增白剂, 并持续搅拌, 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 即得UV涂料。 0045 2)将该UV涂料涂布于该薄膜基层100, 固化成型, 即得该压光膜10。 可选地, 涂布UV 涂料前先对该薄膜基层100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可选地, 使用紫外灯照射, 将涂布在该薄 膜基层100表面的UV涂料进行固化定型。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 先对薄膜基层100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再使用湿式涂布机把 UV涂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薄膜基层100表面, 使用光固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 形成上光层200。

23、, 即得压光膜10。 最后把压光膜10收卷放置, 备用。 0047 该亚光膜10的制备方法简单, 效率高, 便于产业化生产。 0048 此外, 还有必有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压光膜10对数码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应 用。 0049 将上述压光膜10覆合于印刷品表面, 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通过压印印刷品表面 的数码碳粉, 使印刷品形成高光泽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 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由于 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具有耐磨及高硬度, 且表面光滑平整, 进而能够将压光膜3从印刷品 表面剥离, 该压光膜10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 经过覆膜机加热加压将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

24、0覆合在数码印刷 品表面。 其中, 加热温度为60-80, 加压压力不大于5Mpa。 由于数码碳粉油墨具有热塑 性, 在覆膜机加热辊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 碳粉油墨熔融, 该碳粉油墨可以完全贴合于压光 膜10的上光层200。 由于上光层200具有高光泽度、 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 进而能够使印 刷品表面的数码碳粉相对应压印成高光泽度、 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形态。 当印刷品离开覆 膜机加热辊后, 随着温度的降低, 印刷品上的数码碳粉冷却定型, 表面形状成型, 完成印刷 说明书 4/6 页 6 CN 107286816 A 6 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压光处理完成后, 再将压光膜10从印刷品表面剥离, 。

25、留待下次使用。 0051 使用该压光膜10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的方法简便, 制备效率高且制备成本 低。 0052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0053 实施例1: 制备压光膜1 0054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7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10的苯乙烯、 5的光引发 剂5、 流平剂3、 增亮剂3、 增白剂4。 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再加入苯乙 烯进行稀释, 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待搅拌均匀后, 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 流平剂、 增亮剂及增 白剂, 并持续搅拌, 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 即得UV涂料。 0055 2)先对聚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0056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辊。

26、涂的方式涂布于聚酯薄膜层表面, 使用光固化 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 即得压光膜1。 最后把压光膜1收卷放置, 备用。 0057 实施例2: 制备压光膜2 0058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8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5的苯乙烯、 3的光引发 剂、 5的流平剂、 4的增亮剂、 3的增白剂。 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再加入 苯乙烯进行稀释, 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待搅拌均匀后, 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 流平剂、 增亮剂 及增白剂, 并持续搅拌, 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 即得UV涂料。 0059 2)先对聚丙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0060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通过。

27、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丙烯薄膜层表面, 使用光固 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 即得压光膜2。 最后把压光膜2收卷放置, 备用。 0061 实施例3: 制备压光膜3 0062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80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10的苯乙烯、 3的光引发 剂、 2的流平剂、 2的增亮剂、 3的增白剂。 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再加入 苯乙烯进行稀释, 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待搅拌均匀后, 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 流平剂、 增亮剂 及增白剂, 并持续搅拌, 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 即得UV涂料。 0063 2)先对聚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0064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料。

28、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酯薄膜层表面, 使用光固化 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 即得压光膜3。 最后把压光膜3收卷放置, 备用。 0065 实施例4: 制备压光膜4 0066 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备取75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8的苯乙烯、 5的光引发 剂、 5的流平剂、 5的增亮剂、 2的增白剂。 先在容器中添加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再加入 苯乙烯进行稀释, 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待搅拌均匀后, 再依次加入光引发剂、 流平剂、 增亮剂 及增白剂, 并持续搅拌, 直至溶液无分层现象, 即得UV涂料。 0067 2)先对聚乙烯薄膜层表面进行电晕工艺处理。 0068 3)使用湿式涂布机把UV涂。

29、料通过辊涂的方式涂布于聚乙烯薄膜层表面, 使用光固 化设备将UV涂料快速固化定型形成上光层, 即得压光膜4。 最后把压光膜4收卷放置, 备用。 0069 实施例5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 0070 使用覆膜机将实施例3制备的压光膜3的上光层覆合于数码印刷品表面。 其中, 覆 膜机的加热温度为70, 加压压力为3Mpa。 由于数码碳粉油墨自身具有热塑性, 在覆膜机加 说明书 5/6 页 7 CN 107286816 A 7 热辊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 碳粉油墨熔融, 该碳粉油墨可以完全贴合于压光膜3的上光层。 压光膜3的上光层具有高光泽度、 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表面, 进而能够相对应将印刷品表面 的。

30、数码碳粉压印成高光泽度、 高亮度及平整光洁的形态。 由于当印刷品离开覆膜机加热辊 后, 随着温度的降低, 印刷品上的数码碳粉冷却定型, 表面形状成型, 完成数码印刷品表面 的压光处理。 由于压光膜3的上光层具有耐磨及高硬度, 且表面光滑平整, 通过覆膜机的收 卷装置能够将压光膜3从印刷品表面剥离, 留待下次使用。 0071 本发明中的压光膜10相对于传统技术的印刷品表面UV处理, 该压光膜10只需要简 单的覆膜就能完成印刷品表面的压光处理。 该压光膜10可以在数码印刷品表面形成光泽度 高、 亮度高的表观效果, 该表观效果与表面UV处理的效果相同。 但是, 通过使用压光膜10进 行压光处理, 工。

31、艺简单, 避免使用光固化设备及等待UV涂料固化, 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且 降低了加工成本。 此外, 该压光膜10的上光层200具有耐磨性及高硬度, 且表面光滑平整, 该 压光膜10能够从印刷品表面剥离。 该压光膜10能够重复使用多次, 且不影响数码印刷品表 面压光处理效果, 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0072 因此, 该压光膜10对数码印刷品进行压光处理的效率高且成本低。 007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6/6 页 8 CN 107286816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9 CN 10728681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