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888428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363241.2

申请日:

20150601

公开号:

CN204702750U

公开日:

2015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M1/12,C12M1/107,C12M1/02

主分类号:

C12M1/12,C12M1/107,C12M1/02

申请人:

江西赣州兴万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年东,林贵富,叶家华,黄振飞

地址: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市镇火燃村

优先权:

CN201520363241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包括沼气池,进料池,进料池通过进料管与沼气池连接,沼气池上部设有回流管和污水泵,污水泵设置于回流管和沼气池的连通处,回流管连接沼气池与进料池。进料时,秸秆类发酵原料倒入进料池,接通污水泵电动开关,发酵主池中的沼液通过循环回流管进入进料池,进料管被秸秆类发酵原料自动堵塞封住管口,沼液在进料池中累积,液面上升,随着沼液的不断泵入,进料池的液面会不断增高,发酵主池内的沼液液面会不断下降,当进料池的压力大于发酵主池的压力时,被原料堵塞封闭的进料管口被冲开,原料即可与沼液一道自动进入发酵主池,完成进料。如此循环,秸秆类发酵原料即可轻松地进入沼气池,充分混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包括沼气池,进料池,进料池通过进料管与沼气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沼气池上部设有回流管和污水泵,污水泵设置于回流管和沼气池的连通处,回流管连接沼气池与进料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池建在地面上,高出沼气池平面800mm至1000mm。进料池长1000mm,宽1000mm,深900mm,净容积达到0.9立方米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直径为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管使用直径32mm的PVC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气池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气池下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保护壳,搅拌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气池四壁设置有保温层,防渗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沼气池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沼气池进料装置由进料口,因容积较小,称为进料口和进料管 组成,进料口和发酵主池之间通过进料管相连通,进料口平面与沼气发酵主池 平面相平,埋置于地下。用气时随着料液液面自然下降,堆积在进料口的原料 通过进料管自流进入到发酵主池中,完成进料。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当发酵原 料为较轻的秸秆类发酵原料时,受沼气池内贮存的沼气压力的影响,浮在液 面,原料很难自流进入到发酵池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料装置由大口径进料池、加粗进 料管、沼液循环回流管道、污水泵组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 置,包括沼气池,进料池,进料池通过进料管与沼气池连接,沼气池上部设有 回流管和污水泵,污水泵设置于回流管和沼气池的连通处,回流管连接沼气池 与进料池。进料时,秸秆类发酵原料倒入进料池,接通污水泵电动开关,发酵 主池中的沼液通过循环回流管进入进料池,初期,进料管被秸秆类发酵原料自 动堵塞封住管口,沼液在进料池中累积,液面上升,随着沼液的不断泵入,进 料池的液面会不断增高,发酵主池内的沼液液面会不断下降,当进料池的压力 大于发酵主池的压力时,被原料堵塞封闭的进料管口被冲开,原料即可与沼液 一道自动进入发酵主池,完成进料。如此循环往复,秸秆类发酵原料即可轻松 地进入沼气池,并得到充分混匀。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料池建在地面上,高出沼气池 平面800mm至1000mm。进料池长1000mm,宽1000mm,深900mm,净容积 达到0.9立方米以上。通过加大进料池尺寸,使净空容积增大,便于容纳膨松 的秸秆类发酵原料;进料池建在地面上,高出沼气池平面800-1000mm,便于 提高进料液面与发酵主池液面的压力差,使原料在压力的作用下轻松进料。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料管直径为500mm,进料管管 径加粗,便于加快秸秆类固态原料的进料速度,防止管径太小而被堵塞。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流管使用直径32mm的PVC 管。新增沼液循环回流管和污水泵,实现沼液在发酵主池和进料池之间的回流 循环,带动原料的进入以及在主池间的充分混合。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沼气池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 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沼气池下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 拌装置包括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保护壳,搅拌电机。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沼气池四壁设置有保温层,防渗 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拓展了沼气发展空间。由 于解决了秸秆类原料进料难和混匀难问题,突破了农村秸秆类废弃物难以成为 沼气发酵原料的制约。长期以来,沼气行业的发展仅仅局限在以养殖业为基 础,以畜禽粪便小颗粒固、液混合物易进料的物质为发酵原料,发酵原料单 一,发展空间受限。特别是随着畜禽集约化发展,散户养殖的基数逐渐减少, 加上部分已建成的沼气池由于受养殖业市场行情的影响缺乏原料而停用,均制 约了沼气事业的长足发展。农村有大量的秸秆类原料,但因该种原料重量轻, 体积膨大,原有的沼气池进料装置难以适用,即使进入了沼气池也浮在液面难 以与池内料液混合均匀,产气效果不好,未能被广泛利用。此发明装置,采用 沼液循环自动进料技术,解决了秸秆类原料进料难和混匀难的问题,通过在实 践中的应用证明效果良好,秸秆发酵原料轻松进料,混合均匀,产气率提高。 此发明装置的应用将大大拓宽沼气行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水平,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解决了农村秸秆类废 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农村有大量秸秆类废弃物,散落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 角落堆沤,未能收集利用,污染环境。以我区火燃食用菌基地为例,各种菌类 年产量达到4000多吨,其下脚料等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每年 产生废弃菌苞约1200万袋,废弃下脚料160吨,大量堆积在厂房周边腐化, 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性气体,并滋生蚊蝇、细菌、病毒等,造成卫生安全隐患, 对企业的生产、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阻碍了产业自身的扩大 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该项发明技术,解决 了秸秆类原料未能被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使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将废弃物原 料收集在密闭的环境中厌气发酵,杀灭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病菌,根除了蚊蝇的 滋生场所,卫生面貌得到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产生的沼气、沼 肥可再生利用,促进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沼气池,2-进料池,3-进料管,4-回流管,5-污水泵,6-螺旋叶片保护 壳,7-出料口,8-螺旋叶片,9-搅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由于以下所述仅为该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 到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包括沼气池 1,进料池2,所述的进料池2建在地面上,高出沼气池平面800mm至 1000mm。进料池长1000mm,宽1000mm,深900mm,净容积达到0.9立方 米以上,进料池2通过进料管3与沼气池1连接,所述的进料管3直径为 500mm,沼气池1上部设有回流管4和污水泵5,所述的回流管4使用直径32 mm的PVC管,污水泵5设置于回流管4和沼气池的连通处1,回流管4连接沼 气池1与进料池2,沼气池1下部设置有出料口7,出料口7处设置有过滤 网,沼气池1下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螺旋叶片8,螺旋叶片保护 壳6,搅拌电机9,沼气池1四壁设置有保温层,防渗层。

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沼气池自动循环进料装置,包括沼气池,进料池,进料池通过进料管与沼气池连接,沼气池上部设有回流管和污水泵,污水泵设置于回流管和沼气池的连通处,回流管连接沼气池与进料池。进料时,秸秆类发酵原料倒入进料池,接通污水泵电动开关,发酵主池中的沼液通过循环回流管进入进料池,进料管被秸秆类发酵原料自动堵塞封住管口,沼液在进料池中累积,液面上升,随着沼液的不断泵入,进料池的液面会不断增高,发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