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气式培养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气式培养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8119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9.21 CN 201981196 U *CN201981196U* (21)申请号 201120053539.5 (22)申请日 2011.03.03 C12M 1/24(2006.01) C12M 1/1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 238 号 (72)发明人 李景玉 刘岩 邓志科 王巧晗 宫庆礼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张中南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57) 摘要 本。
2、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包括由 瓶颈、 瓶身和瓶口组成的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培养瓶底部经通气孔通有一根开口向上的通气 管, 且培养瓶的瓶口设有滤膜。 上述通气管向上收 缩, 高于培养瓶瓶身而低于瓶口, 且通气管还套有 连接管, 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带调节阀的三通管 ; 上述连接管内还设有透气滤膜。本实用新型设计 科学合理, 结构紧湊, 可多个装置组合应用, 为海 藻、 特别是大型海藻的实验室培养提供了一套科 学合理的装置, 极大地提高了海藻培养的成功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
3、1 页 CN 201981198 U1/1 页 2 1. 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包括由瓶颈 (2)、 瓶身 (1) 和瓶口 (12) 组成的培养瓶 (11), 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瓶 (11) 底部经通气孔 (4) 通有一根开口向上的通气管 (5), 且培养瓶 (11) 的瓶口 (12) 设有滤膜 (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式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气管(5)向上收缩, 高于培养 瓶 (11) 瓶身 (1) 而低于瓶口 (12)。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通气式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气管 (5) 还与培养瓶 (11) 侧壁通过连接块 (6) 固定连接。 4. 如权利。
4、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通气式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气管 (5) 还套有连接管 (9), 连接管 (9) 的另一端设有带调节阀 (7) 的三通管 (8)。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通气式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管 (9) 内还设有透气滤 膜 (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式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膜(3)为透气的无菌滤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81196 U CN 201981198 U1/3 页 3 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瓶, 具体涉及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 培养海藻。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对海。
5、藻, 特别是大型海藻的实验室培养普遍采用烧杯或者三角烧瓶, 具体方 法是将海藻的幼体或者成体部分叶片加入到添加了营养盐的过滤灭菌海水中, 将烧杯或者 三角烧瓶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静止培养或者充气培养。充气培养时主要依靠定期手摇, 或 者用气石、 玻璃滴管等连接气泵进行充气。 0003 海藻, 特别是大型海藻的实验室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烧瓶内的水体流动性较 弱, 空气与水体不能有效混合, 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 营养盐分布不均匀, 藻 体表面易形成境界层, 不利于藻体对营养盐的吸收。瓶口采用的脱脂棉或者牛皮纸等遮盖 物难以兼顾防污染和透气性两种效果, 另外所充气体未经无菌过滤处理, 外界。
6、杂质和细菌 容易污染水体, 也可能带入杂藻和敌害生物。 0004 针对以上的不足, 为海藻, 特别是大型海藻的实验室培养提供一种便捷、 高效、 可 持续、 成功率高的实验装置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 一种通气式培养瓶, 包括由瓶颈、 瓶身和瓶口组成的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 养瓶底部经通气孔通有一根开口向上的通气管, 且培养瓶的瓶口设有滤膜。因为在海藻培 养过程中需不断往培养瓶中通气, 因而设置上述通气管 ; 而上述滤膜可防止外界环境污染 培养水体, 避免污染物进入瓶内。 0007 上述通气管向上收缩, 高于。
7、培养瓶瓶身而低于瓶口 ; 该结构使通气管不易折断, 易 于和连接管连接, 同时防止培养瓶内海水培养液经通气管反流出外界或进入连接管。 0008 为了更好地固定通气管, 并使该装置更为集成, 占据空间更少, 上述通气管还与培 养瓶侧壁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块是一块将通气管固定连接在培养瓶侧壁的玻 璃块。 0009 为了便于将多个培养瓶连接在一起, 并进行有效通气, 上述通气管还套有连接管 ; 为了对进入该装置的气体量进行有效控制, 且便于操作, 实现多个通气管路的集成, 同时为 控制进入培养瓶中的气体量, 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带调节阀的三通管。 0010 为了使进入该装置的空气得到净化,。
8、 避免外界细菌和污染物进入, 为培养瓶中的 反应体系营造无菌环境, 上述连接管内还设有透气滤膜。 0011 为了在防止外界细菌和污染物进入该装置的同时, 使空气得以透过, 为整个装置 营造空气流通的无菌环境, 上述瓶口处的滤膜为透气的无菌滤膜。 0012 显然,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 可通过通气孔连接通气管, 并经通气管与连接管和充 说 明 书 CN 201981196 U CN 201981198 U2/3 页 4 气泵连接, 加上瓶口和通气管内设置的具有透气功能的无菌滤膜, 能形成无菌的可循环式 流动环境。 避免受到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污染, 防止引入杂藻和敌害生物, 可为海藻的生长 及发育。
9、提供无菌环境, 保证了海藻的正常生长。 能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氧气、 海水、 营养盐 和海藻有效混合, 提高了培养的效率。 通气孔的合理设置, 可使得经通气管进入的空气推动 培养瓶内的海水往斜上方向涌动, 并在瓶壁的阻力下形成斜向的反作用力, 这几种力的共 同作用, 能推动海水涌动, 以模拟自然海域的海水运动, 带动其中的海藻流转, 并悬浮其中, 可促进海藻细胞的分裂, 加快生长。充气可使空气与海水有效混合, 提高海水中的溶氧浓 度, 促进培养海水中有机物质和其他代谢物质的氧化, 可有效提高海水中气体交换的效率, 并使水质得到改良, 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其中后, 能为海藻的生长提供足够的。
10、碳源。 0013 经可调式三通管可以和其他连接管连接起来, 能将多个装置组合在一起进行海藻 的培养, 减少了培养所需的空间, 节约了能源, 降低了能耗。 同时, 可通过调节阀门控制进入 装置的气体量, 间接控制装置内海水流动的速度, 并可在控制进入海水中的空气及空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后, 适度调节海水的酸碱度。 0014 透明度在 70以上的玻璃材质, 能够保障为整个装置内部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强 度, 利于海藻的生长, 也便于随时观察海藻的生长发育情况。 0015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 结构紧湊, 可多个装置组合应用, 为海藻, 特别是大型 海藻的实验室培养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装置, 极大。
11、地提高了海藻培养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其中, 1、 瓶身, 2、 瓶颈, 3、 滤膜, 4、 通气孔, 5、 通气管, 6、 连接块, 7、 调节阀, 8、 三通 管, 9、 连接管, 10、 透气滤膜, 11、 培养瓶, 12、 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 1 所示, 作为培养海藻的容器, 通气式培养瓶包括由瓶颈 2、 瓶身 1 和瓶口 12 组成的培养瓶 11, 为了实现对海藻的通气式培养, 所述的培养瓶 11 底部经通气孔 4 通有一 根开口向上的通气管 5, 为了使容器内环境为无菌状态, 培养瓶 11 的瓶口 12 。
12、设有滤膜 3。 0019 上述通气管 5 向上收缩, 高于培养瓶 11 瓶身 1 而低于瓶口 12。 0020 上述通气管 5 还与培养瓶 11 侧壁通过连接块 6 固定连接。 0021 上述通气管 5 还套有连接管 9, 连接管 9 通常为软管, 连接管 9 的另一端设有带调 节阀 7 的三通管 8。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调节三通管 8 上的调节阀 7, 实现对通入培养瓶 11 中气体量的控制。 0022 上述连接管 9 内还设有透气滤膜 10, 透气滤膜可预先放置于连接管内并经良好固 定。 0023 上述滤膜 3 为具有透气功能的无菌滤膜。滤膜 3 可放置于瓶口 12 上方, 并与瓶口 相互固。
13、定密封, 以防滤膜 3 在实验过程中滑落, 还可防止外界污染物污染培养瓶内部环境, 也便于气体流通。 0024 实施例 1 0025 整个通气式培养瓶以玻璃为材料, 材料容易获得, 便于光线透过, 也便于随时观察 说 明 书 CN 201981196 U CN 201981198 U3/3 页 5 瓶中海藻的生长情况。其中, 连接管 9 以聚氯乙烯树脂 (PVC) 为材料, 带调节阀 7 的三通管 8 以高密度聚乙烯 (HDPE) 为材料。无菌的透气滤膜 10 需满足透气和防止外界细菌及污染 物透过的特点。分别放置于连接管 9 内和瓶口 12,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为海藻的生长营造无 菌环境, 并。
14、能使其中的气体得以畅通。 0026 制作时, 玻璃材料的培养瓶 11 与通气管 5 可一次成型。瓶口 12 内径为 2.6cm, 外 径为 3.2cm ; 瓶颈 2 高 5.0cm, 瓶身 1 高 12cm, 瓶身 1 球形部分的直径为 11cm, 平板状的圆形 瓶底直径为 6cm。再将单独的底面圆直径略大于瓶口 12 外径的圆柱形滤膜 3 与培养瓶 11 的瓶口 12 无缝隙组合在一起。滤膜 3 为透气的无菌滤膜。 0027 通气管 5 高 13.5cm, 通气管 5 向上收缩, 中部内径 0.5cm, 外径 0.6cm。 0028 通气管 5 还与培养瓶 11 侧壁通过连接块 6 固定连接, 连接块 6 是一块将通气管固 定连接在培养瓶侧壁的玻璃块, 厚 0.5cm。 0029 通气管 5 末端还套有连接管 9, 连接管 9 的另一端设有带调节阀 7 的三通管 8, 并 且需要在连接管 9 内设有透气滤膜 10。 说 明 书 CN 201981196 U CN 201981198 U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81196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