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刘** 文档编号:8877422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526122.2

申请日:

20180529

公开号:

CN108795366A

公开日:

201811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183/04,C09J163/10,C09J161/20,C09J183/07,C09J11/08,C09J11/04,C09J11/06

主分类号:

C09J183/04,C09J163/10,C09J161/20,C09J183/07,C09J11/08,C09J11/04,C09J11/06

申请人:

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任兆军

地址: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十字乡十字村

优先权:

CN20181052612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并保温2h‑3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50℃,调整混合液的pH;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通过本发明的原料的充分反应,使得制备出来的超低硬度胶不但硬度低,同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粘结效果好,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超低硬度胶的胶粘性能优良,适合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础胶35-40份,环氧丙烯酸酯6-8份,氨基树脂12-1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13份,交联剂2-5份,氢氧化铝1-3份,有机锡2-4份,三氧化二锑1-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6份,增塑剂3-4份,催化剂0.6-0.8份,蓖麻油5-7份,甲醇1-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5份,四水合醋酸镁2-5份;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80℃,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90℃,并保温2h-3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50℃,调整混合液的pH为7.2-7.5;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比例:基础胶38份,环氧丙烯酸酯7份,氨基树脂13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交联剂3份,氢氧化铝2份,有机锡3份,三氧化二锑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增塑剂4份,催化剂0.7份,蓖麻油6份,甲醇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份,四水合醋酸镁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胶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和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交联剂为正硅酸乙酯或聚硅酸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且预乳液与过硫酸铵溶液的体积比为(2000-220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MPa-0.8MPa,温度为70℃-80℃,时间为4h-5h。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胶接(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要,能将同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粘剂或粘接剂、粘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超低硬度胶主要用于模压工艺生产泳帽、泳镜、缓冲垫和笔套等低硬度和超低硬度硅橡胶制品,现有市场上的超低硬度胶的的生产成本大,而且胶粘性较差。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础胶35-40份,环氧丙烯酸酯6-8份,氨基树脂12-1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13份,交联剂2-5份,氢氧化铝1-3份,有机锡2-4份,三氧化二锑1-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6份,增塑剂3-4份,催化剂0.6-0.8份,蓖麻油5-7份,甲醇1-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5份,四水合醋酸镁2-5份;

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

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 ℃-80 ℃,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

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 ℃-90 ℃,并保温2 h-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50 ℃,调整混合液的pH为7.2-7.5;

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优选的,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比例:基础胶38份,环氧丙烯酸酯7份,氨基树脂13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交联剂3份,氢氧化铝2份,有机锡3份,三氧化二锑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增塑剂4份,催化剂0.7份,蓖麻油6份,甲醇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份,四水合醋酸镁3份。

优选的,所述基础胶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和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交联剂为正硅酸乙酯或聚硅酸乙酯。

优选的,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且预乳液与过硫酸铵溶液的体积比为(2000-2200):1。

优选的,所述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0.8 MPa,温度为70 ℃-80 ℃,时间为4 h-5 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基础胶,氨基树脂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超低硬度胶的基本成分,可以很好的保持超低硬度胶的基本特性,氢氧化铝,有机锡,三氧化二锑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对超低硬度胶进行填充,减少了超低硬度胶的生产成本,而其他的组分既保证超低硬度胶的胶粘性,也降低了超低硬度胶的硬度,通过本发明的原料的充分反应,使得制备出来的超低硬度胶不但硬度低,同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粘结效果好,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超低硬度胶的胶粘性能优良,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二甲基硅氧烷35份,环氧丙烯酸酯6份,氨基树脂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份,正硅酸乙酯2份,氢氧化铝1份,有机锡2份,三氧化二锑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份,催化剂0.6份,蓖麻油5份,甲醇1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份,四水合醋酸镁2份;

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

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 ℃,向20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

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 ℃,并保温2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调整混合液的pH为7.2;

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0.8 MPa,温度为70 ℃,时间为4 h,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二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38份,环氧丙烯酸酯7份,氨基树脂13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聚硅酸乙酯3份,氢氧化铝2份,有机锡3份,三氧化二锑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4份,催化剂0.7份,蓖麻油6份,甲醇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份,四水合醋酸镁3份;

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

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5 ℃,向22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

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90 ℃,并保温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50 ℃,调整混合液的pH为7.5;

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8 MPa,温度为70 ℃,时间为5 h,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三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甲基硅氧烷40份,环氧丙烯酸酯6-8份,氨基树脂1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3份,正硅酸乙酯5份,氢氧化铝3份,有机锡4份,三氧化二锑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4份,催化剂0.8份,蓖麻油7份,甲醇2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5份,四水合醋酸镁5份;

S2、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

S3、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80 ℃,向20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混合液,

S4、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90 ℃,并保温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50 ,调整混合液的pH为7.5;

S5、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温度为80 ℃,时间为5 h,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制成的超低硬度胶中根据GB/T 531.1-2008标准测量其硬度,同时使用加载速率为50 mm/min的拉力机对超低硬度胶在180°下的剥离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硬度(双0,HB)161415180°剥离强度(kgf/cm)1.581.631.62

由上述的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制成的超低硬度胶的硬度低,而且180°下的剥离强度大,并且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的超低硬度胶的硬度最低,180°下的剥离强度最大,因此,实施例二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26122.2 (22)申请日 2018.05.29 (71)申请人 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十字乡 十字村 (72)发明人 任兆军 (51)Int.Cl. C09J 183/04(2006.01) C09J 163/10(2006.01) C09J 161/20(2006.01) C09J 183/07(2006.01) C09J 11/08(2006.01) C09J 11/04(2006.01) C09J 11/06。

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包 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S2、 将 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 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到预乳液; S3、 将 预乳液不断升温,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 液, 充分搅拌混合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 的温度升高, 并保温2h-3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50, 调整混合液的pH;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 压过滤, 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 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通过本发明的原料的充分 反应, 使得制备出来的超低硬。

3、度胶不但硬度低, 同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 粘结效果好, 而且本发 明的制备方法简单, 生产成本低廉, 超低硬度胶 的胶粘性能优良, 适合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8795366 A 2018.11.13 CN 108795366 A 1.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基础胶35-40份, 环氧丙烯酸酯6-8份, 氨基树脂12-15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13份, 交联剂2-5份, 氢氧化铝1-3份, 有机锡2-4份, 三氧化二锑1-2 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6份, 增塑剂3-4份, 催化剂0.6-0.8。

4、份, 蓖麻油5-7份, 甲醇1-2份, 二 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5份, 四水合醋酸镁2-5份; S2、 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 到预乳液; S3、 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80,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 充分搅拌混合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90, 并保温2h-3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50, 调 整混合液的pH为7.2-7.5;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 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 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 。

5、量份的比例: 基础胶38份, 环氧丙烯酸酯7份, 氨基树脂13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 交联 剂3份, 氢氧化铝2份, 有机锡3份, 三氧化二锑1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 增塑剂4份, 催化 剂0.7份, 蓖麻油6份, 甲醇2份,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份, 四水合醋酸镁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胶为聚二甲 基硅氧烷, 聚甲基硅氧烷和 ,-二羟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 交联剂为正硅酸乙酯或聚硅酸 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 甲酸二-2-乙基己-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6、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 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 质量分数为10, 且预乳液与过硫酸铵溶液的体积比为(2000-220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过滤的压力 为0.6MPa-0.8MPa, 温度为70-80, 时间为4h-5h。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795366 A 2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胶接(粘合、 粘接、。

7、 胶结、 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技 术, 具有应力分布连续, 重量轻, 或密封, 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 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 质、 不同厚度、 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 胶接近代发展最快, 应用行业极广, 并对高新科 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 因此, 研究、 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 要, 能将同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 固化后具有足够 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 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 统称为胶粘剂或粘接剂、 粘合剂、 习惯上简 称为胶。 超低硬度胶主要用于模压工艺生产泳帽、 泳镜、 缓冲垫和笔套等低硬度和超低硬度 硅。

8、橡胶制品, 现有市场上的超低硬度胶的的生产成本大, 而且胶粘性较差。 0003 因此, 我们提出了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 工艺。 0005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基础胶35-40份, 环氧丙烯酸酯6-8份, 氨基树脂12-15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13份, 交联剂2-5份, 氢氧化铝1-3份, 有机锡2-4份, 三氧化二锑1-2 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6份, 增塑剂3-4份, 催化剂0.6-0.8份, 蓖麻油5-7份, 甲。

9、醇1-2份, 二 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5份, 四水合醋酸镁2-5份; S2、 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 到预乳液; S3、 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 -80 ,向预乳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溶液, 充分搅拌混合 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 -90 , 并保温2 h-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50 , 调整混合液的pH为7.2-7.5;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 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 存。 0006 优选的, 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比例: 基础胶38份, 环氧丙烯酸酯7份, 氨基树。

10、 脂13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 交联剂3份, 氢氧化铝2份, 有机锡3份, 三氧化二锑1份, 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 增塑剂4份, 催化剂0.7份, 蓖麻油6份, 甲醇2份,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 酸锌4份, 四水合醋酸镁3份。 0007 优选的, 所述基础胶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甲基硅氧烷和 ,-二羟基聚硅氧烷中 的一种, 交联剂为正硅酸乙酯或聚硅酸乙酯。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8795366 A 3 0008 优选的,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 酸二环己酯,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 0009 优选。

11、的, 所述过硫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 且预乳液与过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比为 (2000-2200) :1。 0010 优选的, 所述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0.8 MPa, 温度为70 -80 , 时间为4 h-5 h。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采用基础胶, 氨基树脂和,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作 为超低硬度胶的基本成分, 可以很好的保持超低硬度胶的基本特性, 氢氧化铝, 有机锡, 三 氧化二锑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对超低硬度胶进行填充, 减少了超低硬度胶的生产成 本, 而其他的组分既保证超低硬度胶的胶粘性, 也降低了超低硬度胶的硬度, 通过本发明的 原料的充分反应,。

12、 使得制备出来的超低硬度胶不但硬度低, 同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 粘结效 果好, 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 生产成本低廉, 超低硬度胶的胶粘性能优良, 适合规模 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0013 实施例一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35份, 环氧丙烯酸酯6份, 氨基树脂12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份, 正硅酸乙酯2份, 氢氧化铝1份, 有机锡2份, 三氧化二锑1份, 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5份,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份, 催化剂0.6份, 蓖麻油5份, 甲醇1份, 二甲 基。

13、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份, 四水合醋酸镁2份; S2、 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 到预乳液; S3、 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0 ,向20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 酸铵溶液, 充分搅拌混合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80 , 并保温2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 调整混合液的 pH为7.2;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 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0.8 MPa, 温度为70 , 时间 为4 h, 过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0014 实施例二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14、 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二羟基聚硅氧烷38份, 环氧丙烯酸酯7份, 氨基树脂 13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2份, 聚硅酸乙酯3份, 氢氧化铝2份, 有机锡3份, 三氧化二锑1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4份, 催化剂0.7份, 蓖麻油6份, 甲醇2份, 二甲 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份, 四水合醋酸镁3份; S2、 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 到预乳液; S3、 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75 ,向22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8795366 A 4。

15、 酸铵溶液, 充分搅拌混合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90 , 并保温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50 , 调整混合液的 pH为7.5;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 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8 MPa, 温度为70 , 时间为5 h, 过 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密封保存。 0015 实施例三 一种超低硬度胶生产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甲基硅氧烷40份, 环氧丙烯酸酯6-8份, 氨基树脂15份,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3份, 正硅酸乙酯5份, 氢氧化铝3份, 有机锡4份, 三氧化二锑2份, 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6份, 邻苯二甲酸二异。

16、癸酯4份, 催化剂0.8份, 蓖麻油7份, 甲醇2份, 二甲基二硫 代氨基甲酸锌5份, 四水合醋酸镁5份; S2、 将原料在反应器中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分散机中进行分散, 分散完全后得 到预乳液; S3、 将预乳液不断升温到80 ,向2000份的预乳液中加入1份质量分数为10 %的过硫 酸铵溶液, 充分搅拌混合后, 得到混合液, S4、 将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90 , 并保温3 h后将混合液降温到40 -50 , 调整混合 液的pH为7.5; S5、 将混合液进行减压过滤, 减压过滤的压力为0.6 MPa, 温度为80 , 时间为5 h, 过 滤后产物即为超低硬度胶, 将超低硬度胶分装后。

17、密封保存。 0016 将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制成的超低硬度胶中根据GB/T 531.1-2008标 准测量其硬度, 同时使用加载速率为50 mm/min的拉力机对超低硬度胶在180 下的剥离强 度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 硬度 (双0, HB)161415 180 剥离强度 (kgf/cm)1.581.631.62 由上述的检测结果可知, 本发明制成的超低硬度胶的硬度低, 而且180 下的剥离强度 大, 并且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的超低硬度胶的硬度最低, 180 下的剥离强度最大, 因此, 实施 例二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001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8795366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