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

上传人:奶盖 文档编号:8872020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48507.X

申请日:

20130206

公开号:

CN103146641B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5/0735,C12N5/02,C12N5/071

主分类号:

C12N5/0735,C12N5/02,C12N5/071

申请人:

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发明人:

蒋斌,李天晴,季维智,牛昱宇

地址: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开发区希陶路8号

优先权:

CN201310048507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世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该方法包括:将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并混合均匀;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所述移液器产生的压力挤压,使其通过30-70μm细胞筛的筛网,形成混于培养基的更多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完成传代。该方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传代。本发明适于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小球,是一种无需酶消化的新型传代方法。利用该方法传代后多能干细胞克隆球存活率高,可以达到90%,每次传代比率可达1:8至1:10,可以满足干细胞大规模量产化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

1.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将每70-90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3ml培养基中,并混合均匀;步骤B: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所述移液器产生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使其分批通过30-70μm细胞筛的筛网,形成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并且每批吸取800μl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每批在所述筛网的不同位置通过;其中,所述细胞筛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步骤C: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完成传代;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非人胚胎干细胞小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的球状聚集体,并且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240±4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Rock抑制剂Y-27632,并将所述培养基在37℃水浴中预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无血清成分确定培养基;和/或,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传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可以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快速增 殖而不分化,并且在经过体外大量扩增后,再给予特定条件处理,例如使用蛋白 质或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诱导,可以使其定向的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将 这些分化后失去多能性的特定细胞收集起来就可用于治疗人类的相关疾病,例如 可以将多能干细胞诱导成神经细胞后,注入大脑内用于治疗因神经元缺损导致的 老年性痴呆或亨廷顿氏症。

工业化生产中,多能干细胞的常见增殖培养方式是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其 中,相比贴壁培养,悬浮培养方式有很多优点,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模式, 是未来干细胞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的趋势所亟需的技术: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 的分布呈球形,易于操作处理和回收细胞;悬浮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及培养基, 便于集中控制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悬浮系统产出的多能干细胞更利于向特定 功能细胞如神经前体细胞和中胚层心肌前体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过程中,当多能干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进行传代,进行 再培养。现有的传代方法主要有机械传代、酶消化传代,以及酶消化加机械传代 三种方式。

现有的机械传代是利用极细的玻璃丝将大的集落划切成数枚小片传代,可用 于贴壁培养,而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呈实体球状,其毫无附着,无法固定,很 难用玻璃丝将其划开,因而不适宜用现有机械传代。

酶消化传代是向细胞中加入胰酶等酶进行消化处理,使细胞分散后传代;可 用于贴壁培养,而酶消化对悬浮培养的细胞球表面的细胞起作用快,而球内部细 胞消化慢,造成消化不均一,影响了传代细胞的性能,例如团块大于150微米的 多能干细胞小块在接种到小鼠饲养层细胞上后易于自发分化,而小于40微米的 多能干细胞小块则易于死亡。因而悬浮培养不适宜用酶消化传代。

酶消化配合移液枪吹打相较单独酶消化,虽然消化相对均匀,但传代时仍不 易掌握和控制,导致制备的小团块大小不均一,无法抑制自发分化,并且降低定 向分化的可行性。并且长期采用酶消化,容易引起多能干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 缺失。

可见,现有的细胞传代方法不适于悬浮培养多能干细胞的传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实现了悬浮培养体系中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将多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并混合均匀;

步骤B: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所述移 液器产生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使其通过30-70μm细胞 筛的筛网,形成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步骤C: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 养,完成传代;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的球状聚集体,并且所述 多能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240±40μ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包括:

利用移液器将混合后的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分批通过 30-70μm细胞筛的筛网;

并且每批吸取800μl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每批在所述筛网的 不同位置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包括:

将每70-90个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3ml所述培养基中,并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移液器为移液枪,所述移液枪所用的枪头为带滤芯枪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Rock抑制剂Y-27632,并将所述培养基在 37℃水浴中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的混合均匀包括:

利用移液管或移液枪反复吸吹。

进一步地,所述继续培养包括:

将所述培养皿置于37℃,含5%CO2的培养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之后和所述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

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细胞筛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和/或,

所述培养基为无血清成分确定培养基;和/或,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的用途,所述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 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传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是:用移液器吸取悬 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该移液器产生的压力使细胞小球通过细胞筛的 筛网,同时利用筛网具有均匀小孔的特点,从而将其切割成均匀的圆柱形小团块, 进行传代,其中,无需细胞自身具有附着点,并且为无酶消化的传代,因而避免 了细胞染色体变异;

可见,该方法适于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小球,利用该方法传代后多能 干细胞存活率高,可以达到90%,每次传代比率可达1:8至1:10。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达到下列技术效果:

(1)简单易行:本发明通过细胞筛和移液器两个工具,即可完成传代,所 用工具操作简单易行。

(2)成本低,耗时少:本发明的传代方法无需酶消化,因而避免了酶消化 中涉及的清洗、处理、终止等繁琐步骤,因而不仅节省了酶试剂所需的成本,而 且节省了生产时间,可用于工业化量产多能干细胞。

(3)提高细胞活性,防污染:本发明分批切割多能干细胞小球,可以保证 得到的细胞小团块尺寸更均匀,从而提高细胞活性;并且每批都在细胞筛的不同 位置切割,可以防止污染。

(4)培养基安排合理:每70-90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用3ml培养基,体积适 量,既可以保证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又可以避免培养基的浪费。

(5)切割所用的气流均匀和缓:使用带滤芯的枪头,可以产生均匀和缓的 气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切割的均匀性。

(6)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培养基中加入Rock抑制剂Y-27632,可显著促进 细胞增殖,提高细胞的克隆球形成能力。

(7)保证培养基顺利铺展: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 面,增加了培养皿的浸润性,从而保证培养基可以顺利铺展,防止多能干细胞克 隆球相互聚集成团,抑制了自发分化,提高干细胞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 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的形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多能干细胞传代当天和传代第二日的形态 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的8次传代后的多能性染色 鉴定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 围。

实施例一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将多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并混合均匀;

步骤102: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移液 器产生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使其通过30-70μm细胞 筛的筛网,形成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步骤103: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继续 培养,完成传代;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培养(非贴壁式)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球状聚集体, 并且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240±40μm。

与现有的传代方法相比,本实施例的传代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充分考虑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的球体形状:用移液器携带悬浮培养 的多能干细胞小球,并利用该移液器产生的压力使细胞小球通过细胞筛,同时利 用细胞筛具有均匀小孔的特点,从而将其切割成大小均匀的直径为30-70μm的 圆柱形小团块,进行传代,其中,无需细胞自身具备附着点或事前的特殊处理。

(2)避免多能干细胞的变异:本实施例的方法为无酶消化的传代,因而避 免了细胞染色体变异。

(3)简单易行:本方法通过细胞筛和移液器两个工具,即可完成传代,所 用工具操作简单易行。

(4)成本低,耗时少:本方法无需酶消化,因而避免了酶消化中涉及的清 洗、处理、终止等繁琐步骤,因而不仅节省了酶试剂所需的成本,而且节省了生 产时间,一次传代在1-3min即可完成,这样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大规模量产 多能干细胞。

由此可见,本发明方法更适用于悬浮培养多能干细胞的工业化生产,为研究 和医疗需要的大量多能干细胞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的用途:

所述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 细胞的传代。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实施例的实用性,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优选地,所述步骤101之前进一步包括: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Rock 抑制剂Y-27632,并将所述培养基在37℃水浴中预热。因为培养基中加入Rock抑 制剂Y-27632,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优选地,步骤101中,将每70-90个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3ml所述培养 基中,并混合均匀。因为每70-90个多能干细胞小球所传代后的多能干细胞小球 置用3ml培养基,体积适量,既可以保证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又可以避免培养 基的浪费。

优选地,步骤102中,利用移液器将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分 批通过30-70μm细胞筛,得到多能干细胞小团块;并且每批吸取800μl混于培养 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每批在所述细胞筛的不同位置通过。因为分批切割多 能干细胞小球,可以保证得到的细胞小团块尺寸更均匀,从而提高细胞活性;并 且每批都在细胞筛的不同位置切割,可以防止污染。

优选地,所述移液器为移液枪,所述移液枪所用的枪头为带滤芯枪头。因为 使用带滤芯的枪头,可以产生均匀和缓的气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切割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102之后和所述步骤103之前进一步包括:

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因为用磷酸盐缓 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面,增加了培养皿的浸润性,从而保证培养基 可以顺利铺展,可以防止多能干细胞小球自发聚合成团。

优选地,所述步骤101中的混合均匀进一步包括:利用移液管或移液枪反复 吸吹。

优选地,所述步骤103中的所述继续培养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培养皿置于 37℃,含5%CO2的培养箱中。

优选地,所述细胞筛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mTeSR1培养基;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由此可见,经过改进,本发明的传代方法的实用性在以下发明得到了进一步 提高:试剂得到充分利用,细胞的切割更均匀,细胞的存活率高,操作更简单易 行,从而使本发明的适用范围更广。

为了更充分说明本发明的改进点,以下实施例二提供了具体试验例。

实施例二

以下试验例所用的多能干细胞均为人类胚胎干细胞BG02。

将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在平均直径达到240μm时进行利用细胞筛进行传 代。

第一步:轻轻晃动培养皿,使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聚集在培养皿中央。

第二步:使用200μl的移液枪无选择的吸取少量多能干细胞小球置于96孔 板的一个孔中。

第三步:在显微镜下计数,调整小球个数至70-90个。

第四步:将小孔中的多能干细胞小球转移至3ml37℃预热的培养基中(内含 10μmol/L Rock抑制剂Y-27632)。

第五步:将直径为40μm细胞筛置于洁净的小管上。

第六步:用移液枪轻轻吹吸步骤4中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用1ml带滤芯的枪 头吸取800μl的培养基。

第七步:将枪头轻轻的抵紧细胞筛网面,缓缓按压使培养基及多能干细胞小 球通流流过筛网流入下面的洁净小管中,得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第八步:重复步骤6-7直至3ml培养基及多能干细胞小球全部通流完毕,且 每次通过筛网面的位置不同。

第九步:撤去细胞筛,使用5ml的移液枪轻轻吹吸传代后的多能干细胞小团 块及培养基3次。

第十步:吸取全部的步骤9中溶液在35mm直径的皮氏培养皿中央注入,注 入时使液流垂直。

第十一步:将培养皿轻轻的移入培养箱中,在移入过程中尽量不要使液面发 生波动。

上述细胞在传代后24h内不要移动培养皿。上述第一步中的悬浮培养的多能 干细胞小球形状如图2所示,左侧为4X镜下照片,右侧为10X镜下照片。

传代当天仅为d0日,传代第二日(d1)进行照相和换液,。

照相:

在传代后24-30h内将培养皿取出,轻轻晃动,使多能干细胞小球聚集于培 养皿中央。利用4X镜下拍摄照片。利用摄像软件测量200个以上的多能干细胞 小球直径,计算平均直径。

多能干细胞在传代当天的形态如图3的左侧所示,在传代第二日的形态如图 3的右侧所示。

换液过程:

在传代24小时后需要更换不含Y-27632的新鲜培养基。吸取培养皿中的培 养基并用2ml预热的PBS涮一下培养基,回收剩余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离心 500rpm,5min;去掉上清,用3ml新鲜的预热过的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后按实 施例1中步骤十,十一铺入原来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检验多能干细胞经过8次传代后的多能性。

检验方法:免疫染色法。

将经过8次通流细胞筛传代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BG02在传代后第1天转移 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细胞上,待其贴壁,观察其是否形成并恢 复典型的平面生长形态,在贴壁后进行多项多能性标记物免疫染色鉴定,方法如 下(以Oct-3为例):

将贴壁的BG02品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0min,PBS洗两次,每次5min。 加入0.3%Triton-X1002mL,室温放置10min,随后PBS洗两次,每次5min。

样品在5%BSA中封闭20min,PBS稀释一抗(鼠抗Oct-3IgG),稀释比例为 1:500,将样品与一抗室温孵育1h,随后PBS洗2次,每次5min。

所用二抗为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1:100稀释后,将样品与二抗室温孵育 30min,随后PBS洗2次,每次5min。

SABC-Cy31:100稀释,室温避光,与样品孵育30min,随后PBS洗3次, 每次5分钟。

DAPI染色:DAPI1:50稀释,与涂片室温孵育10分钟,荧光显微镜观察。

SSEA-4和Tra-1-60两种抗体的操作方法同上,只需将一抗更换即可。

结果:

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BG02传代8 次后,细胞的存活率还可以达到90%以上,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适用于悬浮培养多 能干细胞的传代。上述实验只是选取了本发明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实验,经过多次 实验证明,该方法用于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小球传代,每次传代比率可达 1:8至1: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 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和具体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048507.X (22)申请日 2013.02.06 C12N 5/0735(2010.01) C12N 5/02(2006.01) C12N 5/071(2010.01) (73)专利权人 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 验室 地址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开发区希陶 路 8 号 (72)发明人 蒋斌 李天晴 季维智 牛昱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71 代理人 李世喆 KR 20120126236 A,2012.11.21, 权利要求 1-4, 说明书第 1-1。

2、5 段, 附图 1-7. CN 1966080 A,2007.05.23, 全文 . CN 101861163 A,2010.10.13, 全文 . CN 201793577 U,2011.04.13, 全文 . CN 102399747 A,2012.04.04, 权利要求 1-3, 说明书第 2-40 段 . (54) 发明名称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多能干 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该方法包括 : 将定量 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 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 球, 并利用所述移液器产生的压力挤压。

3、, 使其通过 30-70m 细胞筛的筛网, 形成混于培养基的更多 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 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 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 完成传代。 该方 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 细胞的传代。本发明适于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 细胞小球, 是一种无需酶消化的新型传代方法。 利 用该方法传代后多能干细胞克隆球存活率高, 可 以达到90, 每次传代比率可达1:8至1:10, 可以 满足干细胞大规模量产化的需求。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孙永福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授权。

4、公告号 CN 10314664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25 CN 103146641 B 1/1 页 2 1.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 步骤 A : 将每 70-90 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 3ml 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 步骤 B : 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并利用所述移液器产生 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使其分批通过 30-70m 细胞筛的筛网, 形 成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并且每批吸取 800l 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 小球, 每批在所述筛网的不同位置通过 ; 其中, 所述细胞筛。

5、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 ; 步骤 C : 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 继续培养, 完成传 代 ;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非人胚胎干细胞小球。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 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的球状聚集体, 并且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 24040m。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 之前进一步包括 : 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10mol/L Rock抑制剂Y-27632, 并将所述培养基在37水浴中 预热。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其特征在。

6、于, 所述培养基为无血清成 分确定培养基 ; 和 / 或, 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5. 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能 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传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6641 B 2 1/6 页 3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多能干细胞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 可以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快速增殖 而不分化, 并且在经过体外大量扩增后, 再。

7、给予特定条件处理, 例如使用蛋白质或小分子化 合物的组合诱导, 可以使其定向的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将这些分化后失去多能性 的特定细胞收集起来就可用于治疗人类的相关疾病, 例如可以将多能干细胞诱导成神经细 胞后, 注入大脑内用于治疗因神经元缺损导致的老年性痴呆或亨廷顿氏症。 0003 工业化生产中, 多能干细胞的常见增殖培养方式是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 其中, 相 比贴壁培养, 悬浮培养方式有很多优点, 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模式, 是未来干细胞生 物研究和应用发展的趋势所亟需的技术 : 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的分布呈球形, 易于操作 处理和回收细胞 ; 悬浮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及培养基,。

8、 便于集中控制并降低成本, 提高效 率 ; 悬浮系统产出的多能干细胞更利于向特定功能细胞如神经前体细胞和中胚层心肌前体 细胞分化。 0004 细胞培养过程中, 当多能干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 需要进行传代, 进行再培 养。现有的传代方法主要有机械传代、 酶消化传代, 以及酶消化加机械传代三种方式。 0005 现有的机械传代是利用极细的玻璃丝将大的集落划切成数枚小片传代, 可用于贴 壁培养, 而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呈实体球状, 其毫无附着, 无法固定, 很难用玻璃丝将其 划开, 因而不适宜用现有机械传代。 0006 酶消化传代是向细胞中加入胰酶等酶进行消化处理, 使细胞分散后传代 ; 可用于 。

9、贴壁培养, 而酶消化对悬浮培养的细胞球表面的细胞起作用快, 而球内部细胞消化慢, 造成 消化不均一, 影响了传代细胞的性能, 例如团块大于 150 微米的多能干细胞小块在接种到 小鼠饲养层细胞上后易于自发分化, 而小于 40 微米的多能干细胞小块则易于死亡。因而悬 浮培养不适宜用酶消化传代。 0007 酶消化配合移液枪吹打相较单独酶消化, 虽然消化相对均匀, 但传代时仍不易掌 握和控制, 导致制备的小团块大小不均一, 无法抑制自发分化, 并且降低定向分化的可行 性。并且长期采用酶消化, 容易引起多能干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缺失。 0008 可见, 现有的细胞传代方法不适于悬浮培养多能干细胞的传代。

10、。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其用途, 实现了悬浮培养体系中多能 干细胞的传代。 001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0011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 0012 步骤 A : 将多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3 2/6 页 4 0013 步骤 B : 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并利用所述移液器 产生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使其通过 30-70m 细胞筛的筛网, 形 成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 0014 步骤 C : 将所述混于。

11、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 继续培养, 完 成传代 ; 0015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的球状聚集体, 并且所述多能 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 24040m。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B 包括 : 0017 利用移液器将混合后的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分批通过 30-70m 细胞筛的筛网 ; 0018 并且每批吸取 800l 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每批在所述筛网的不 同位置通过。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A 包括 : 0020 将每 70-90 个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 3ml 所述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0021 进一步。

12、地, 所述移液器为移液枪, 所述移液枪所用的枪头为带滤芯枪头。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A 之前进一步包括 : 0023 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10mol/L Rock抑制剂Y-27632, 并将所述培养基在37水 浴中预热。 0024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A 中的混合均匀包括 : 0025 利用移液管或移液枪反复吸吹。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继续培养包括 : 0027 将所述培养皿置于 37, 含 5%CO2的培养箱中。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B 之后和所述步骤 C 之前进一步包括 : 0029 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 0030 进一步地, 。

13、所述细胞筛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 和 / 或, 0031 所述培养基为无血清成分确定培养基 ; 和 / 或, 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0032 所述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的用途, 所述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动物 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传代。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是 : 用移液器吸取悬浮培 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 并利用该移液器产生的压力使细胞小球通过细胞筛的筛网, 同时利 用筛网具有均匀小孔的特点, 从而将其切割成均匀的圆柱形小团块, 进行传代, 其中, 无需 细胞自身具有附着点, 并且为无酶消化的传代, 因而避免了细胞染色体变异 ;。

14、 0034 可见, 该方法适于悬浮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小球, 利用该方法传代后多能干细 胞存活率高, 可以达到 90%, 每次传代比率可达 1:8 至 1:10。 0035 此外,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达到下列技术效果 : 0036 (1) 简单易行 : 本发明通过细胞筛和移液器两个工具, 即可完成传代, 所用工具操 作简单易行。 0037 (2) 成本低, 耗时少 : 本发明的传代方法无需酶消化, 因而避免了酶消化中涉及的 清洗、 处理、 终止等繁琐步骤, 因而不仅节省了酶试剂所需的成本, 而且节省了生产时间, 可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4 3/6 页 5 用于工业。

15、化量产多能干细胞。 0038 (3) 提高细胞活性, 防污染 : 本发明分批切割多能干细胞小球, 可以保证得到的细 胞小团块尺寸更均匀, 从而提高细胞活性 ; 并且每批都在细胞筛的不同位置切割, 可以防止 污染。 0039 (4) 培养基安排合理 : 每 70-90 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用 3ml 培养基, 体积适量, 既可 以保证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 又可以避免培养基的浪费。 0040 (5) 切割所用的气流均匀和缓 : 使用带滤芯的枪头, 可以产生均匀和缓的气压, 从 而进一步提高切割的均匀性。 0041 (6) 增加细胞的存活率 : 培养基中加入 Rock 抑制剂 Y-27632, 可显著促。

16、进细胞增 殖, 提高细胞的克隆球形成能力。 0042 (7) 保证培养基顺利铺展 : 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面, 增加 了培养皿的浸润性, 从而保证培养基可以顺利铺展, 防止多能干细胞克隆球相互聚集成团, 抑制了自发分化, 提高干细胞品质。 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4 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流程图 ;。

17、 0045 图 2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的形态图 ; 0046 图 3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多能干细胞传代当天和传代第二日的形态图 ; 0047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的8次传代后的多能性染色鉴定 结果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的描述, 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49 实施例一 0050 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 如图 1 所示, 包括下列步骤 。

18、: 0051 步骤 101 : 将多个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 0052 步骤 102 : 利用移液器吸取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并利用移液器产 生的压力挤压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使其通过 30-70m 细胞筛的筛网, 形成 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 0053 步骤 103 : 将所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移入新的培养皿中, 继续培养, 完成传代 ; 0054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为悬浮培养 (非贴壁式) 形成的多能干细胞球状聚集体, 并且 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的直径为 24040m。 0055 与现有的传代方法相比, 本实施例的传代方法具有。

19、以下优点 :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5 4/6 页 6 0056 (1) 充分考虑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的球体形状 : 用移液器携带悬浮培养的多能 干细胞小球, 并利用该移液器产生的压力使细胞小球通过细胞筛, 同时利用细胞筛具有均 匀小孔的特点, 从而将其切割成大小均匀的直径为 30-70m 的圆柱形小团块, 进行传代, 其中, 无需细胞自身具备附着点或事前的特殊处理。 0057 (2) 避免多能干细胞的变异 : 本实施例的方法为无酶消化的传代, 因而避免了细胞 染色体变异。 0058 (3) 简单易行 : 本方法通过细胞筛和移液器两个工具, 即可完成传代, 所用工具操 作简。

20、单易行。 0059 (4) 成本低, 耗时少 : 本方法无需酶消化, 因而避免了酶消化中涉及的清洗、 处理、 终止等繁琐步骤, 因而不仅节省了酶试剂所需的成本, 而且节省了生产时间, 一次传代在 1-3min 即可完成, 这样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大规模量产多能干细胞。 0060 由此可见, 本发明方法更适用于悬浮培养多能干细胞的工业化生产, 为研究和医 疗需要的大量多能干细胞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0061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的用途 : 0062 所述多能干细胞的传代方法用于脊椎动物门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的传代。 006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实施例的实用性, 可以在以下方。

21、面进行改进 : 0064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01 之前进一步包括 : 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 10mol/L Rock 抑制剂 Y-27632, 并将所述培养基在 37水浴中预热。因为培养基中加入 Rock 抑制剂 Y-27632, 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 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0065 优选地, 步骤 101 中, 将每 70-90 个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移入 3ml 所述培养基中, 并混合均匀。 因为每70-90个多能干细胞小球所传代后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置用3ml培养基, 体积适量, 既可以保证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 又可以避免培养基的浪费。 0066 优选地, 步骤 102 中, 利用移液器。

22、将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细胞小球, 分批通过 30-70m 细胞筛, 得到多能干细胞小团块 ; 并且每批吸取 800l 混于培养基的所述多能干 细胞小球, 每批在所述细胞筛的不同位置通过。 因为分批切割多能干细胞小球, 可以保证得 到的细胞小团块尺寸更均匀, 从而提高细胞活性 ; 并且每批都在细胞筛的不同位置切割, 可 以防止污染。 0067 优选地, 所述移液器为移液枪, 所述移液枪所用的枪头为带滤芯枪头。 因为使用带 滤芯的枪头, 可以产生均匀和缓的气压, 从而进一步提高切割的均匀性。 0068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02 之后和所述步骤 103 之前进一步包括 : 0069 用磷酸盐缓冲。

23、液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 因为用磷酸盐缓冲液 或培养基润湿所述培养皿的底面, 增加了培养皿的浸润性, 从而保证培养基可以顺利铺展, 可以防止多能干细胞小球自发聚合成团。 0070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01 中的混合均匀进一步包括 : 利用移液管或移液枪反复吸吹。 0071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03 中的所述继续培养进一步包括 : 将所述培养皿置于 37, 含 5%CO2 的培养箱中。 0072 优选地, 所述细胞筛为尼龙筛网的无菌细胞筛。 0073 优选地, 所述培养基为 mTeSR1 培养基 ; 所述培养皿为皮氏培养皿。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6 5/。

24、6 页 7 0074 由此可见, 经过改进, 本发明的传代方法的实用性在以下发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试剂得到充分利用, 细胞的切割更均匀, 细胞的存活率高, 操作更简单易行, 从而使本发明 的适用范围更广。 0075 为了更充分说明本发明的改进点, 以下实施例二提供了具体试验例。 0076 实施例二 0077 以下试验例所用的多能干细胞均为人类胚胎干细胞 BG02。 0078 将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在平均直径达到 240m 时进行利用细胞筛进行传代。 0079 第一步 : 轻轻晃动培养皿, 使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胞小球聚集在培养皿中央。 0080 第二步 : 使用 200l 的移液枪无选择的吸。

25、取少量多能干细胞小球置于 96 孔板的 一个孔中。 0081 第三步 : 在显微镜下计数, 调整小球个数至 70-90 个。 0082 第四步 : 将小孔中的多能干细胞小球转移至 3ml37预热的培养基中 (内含 10mol/L Rock 抑制剂 Y-27632) 。 0083 第五步 : 将直径为 40m 细胞筛置于洁净的小管上。 0084 第六步 : 用移液枪轻轻吹吸步骤4中的多能干细胞小球, 用1ml带滤芯的枪头吸取 800l 的培养基。 0085 第七步 : 将枪头轻轻的抵紧细胞筛网面, 缓缓按压使培养基及多能干细胞小球通 流流过筛网流入下面的洁净小管中, 得到混于培养基的多能干细胞小。

26、团块。 0086 第八步 : 重复步骤6-7直至3ml培养基及多能干细胞小球全部通流完毕, 且每次通 过筛网面的位置不同。 0087 第九步 : 撤去细胞筛, 使用 5ml 的移液枪轻轻吹吸传代后的多能干细胞小团块及 培养基 3 次。 0088 第十步 : 吸取全部的步骤 9 中溶液在 35mm 直径的皮氏培养皿中央注入, 注入时使 液流垂直。 0089 第十一步 : 将培养皿轻轻的移入培养箱中, 在移入过程中尽量不要使液面发生波 动。 0090 上述细胞在传代后 24h 内不要移动培养皿。上述第一步中的悬浮培养的多能干细 胞小球形状如图 2 所示, 左侧为 4X 镜下照片, 右侧为 10X 。

27、镜下照片。 0091 传代当天仅为 d0 日, 传代第二日 (d1) 进行照相和换液 ,。 0092 照相 : 0093 在传代后 24-30h 内将培养皿取出, 轻轻晃动, 使多能干细胞小球聚集于培养皿中 央。利用 4X 镜下拍摄照片。利用摄像软件测量 200 个以上的多能干细胞小球直径, 计算平 均直径。 0094 多能干细胞在传代当天的形态如图 3 的左侧所示, 在传代第二日的形态如图 3 的 右侧所示。 0095 换液过程 : 0096 在传代 24 小时后需要更换不含 Y-27632 的新鲜培养基。吸取培养皿中的培养基 并用 2ml 预热的 PBS 涮一下培养基, 回收剩余的多能干细。

28、胞小球离心 500rpm, 5min ; 去掉上 清, 用 3ml 新鲜的预热过的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 后按实施例 1 中步骤十, 十一铺入原来的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7 6/6 页 8 培养皿中, 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0097 检验多能干细胞经过 8 次传代后的多能性。 0098 检验方法 : 免疫染色法。 0099 将经过 8 次通流细胞筛传代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BG02 在传代后第 1 天转移到小 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 饲养层细胞上, 待其贴壁, 观察其是否形成并恢复典型的平面生长 形态, 在贴壁后进行多项多能性标记物免疫染色鉴定, 方法如下 (以 Oc。

29、t-3 为例) : 0100 将贴壁的 BG02 品在 4% 多聚甲醛中固定 10min, PBS 洗两次, 每次 5min。加入 0.3%Triton-X1002mL, 室温放置 10min, 随后 PBS 洗两次, 每次 5min。 0101 样品在 5%BSA 中封闭 20min, PBS 稀释一抗 ( 鼠抗 Oct-3IgG), 稀释比例为 1:500, 将样品与一抗室温孵育 1h, 随后 PBS 洗 2 次, 每次 5min。 0102 所用二抗为生物素化羊抗小鼠 IgG, 1:100 稀释后, 将样品与二抗室温孵育 30min, 随后 PBS 洗 2 次, 每次 5min。 010。

30、3 SABC-Cy31:100 稀释, 室温避光, 与样品孵育 30min, 随后 PBS 洗 3 次, 每次 5 分钟。 0104 DAPI 染色 : DAPI1:50 稀释, 与涂片室温孵育 10 分钟, 荧光显微镜观察。 0105 SSEA-4 和 Tra-1-60 两种抗体的操作方法同上, 只需将一抗更换即可。 0106 结果 : 0107 结果如图 4 所示, 可知,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 BG02 传代 8 次后, 细 胞的存活率还可以达到 90% 以上,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适用于悬浮培养多能干细胞的传代。 上述实验只是选取了本发明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证明。

31、, 该方法用于悬浮 培养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小球传代, 每次传代比率可达 1:8 至 1:10。 0108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管参照前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和具体 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146641 B 8 1/2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6641 B 9 2/2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6641 B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