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864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8134.5

申请日:

2004.08.16

公开号:

CN1580344A

公开日:

2005.02.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4H 1/54申请日:20040816授权公告日:20070822终止日期:201108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H1/54

主分类号:

D04H1/54

申请人:

王小建; 范强

发明人:

王小建; 范强; 郭之杰; 腾训辉

地址:

030027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76号2号楼2单元201号

优先权:

2004.04.28 CN 200410012265.X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朱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其特征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18%-50%,加湿温度为4-2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45-95℃。本发明突破了非织造布热加固工艺中对加热方式的传统思维、传统认识,改变了加热方式的思维惯性,提出了一种对非织造布领域来说为全新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并且微波加热能产生突出的技术效果,即提高了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强度,使止血纤维非织造布满足了作为医用材料的要求,使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得以在医用领域大范围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其特征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18%-50%,加湿温度为4-2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45-95℃。

说明书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热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复方明胶纤维(原名止血纤维)已录入国家药典。其含有明胶、聚乙烯醇、盐酸黄连素、枫香叶提取物。自问世以来,以其止血迅速、可吸收、消炎、无毒付作用等显著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用材料。由于未经深加工的止血纤维呈棉絮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差、飞毛等缺点,因而影响了止血纤维在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专利号为99114610.7的专利文献涉及了“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纵观上述专利文献中有关制备方法的技术内容,其主要侧重止血纤维湿法纺丝的一些工艺参数、所用材料的配比等;有关非织造布制备方法的内容,在其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只提到“……湿法纺丝方法制成半成品纤维,再用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制成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在后处理工序之后,采用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非织造布加工方法为气流成网工艺,……”。可见,其纺丝工序后的非织造布制备方法采用的是现有的公知方法,特别是其制备方法中并未涉及非织造布的(热)加固方法,因此,以上述专利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其强度仍然较低,仍然无法满足医用材料的要求。
非织造布的制备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纤维准备,纤维成网、纤维加固。而纤维加固又包括机械加固、化学加固和热加固;止血纤维的成份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脆性,不适合机械加固;而化学加固需添加其它化学物质(如粘合剂、溶剂等),而用于人体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绝对禁止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其它化学物;现有的各种热加固方法其加热温度难以调节、控制,由于止血纤维中含有药性成份,温度过高止血纤维中的药性成份被破坏,温度过低又起不到热加固的作用,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微波作为一种加热源,在许多领域已得到应用,但在非织造布技术领域,特别是止血纤维非织造布领域未见以微波加热进行热加固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以现有技术制备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强度低,因而影响其作为医用材料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以制备出强度较高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18%-50%,加湿温度为4-2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45-95℃。
微波是从物质内部进行加热,且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的特点,可快速地使止血纤维网内外同时受热,使止血纤维网各交叉点粘结,制成蓬松状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由于微波加热的热惯性小,止血纤维网的内外受热、各交叉处的溶解、粘合、干燥是在瞬间完成,且加热后纤维网快速降温,这样,既保证了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热加固,又不损坏止血纤维中的药性成份。
在非织造布的热加固工艺中,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热加固方式,如属于对流加热的热风式、属于传导加热的钢轧辊加热方式。而本发明突破了非织造布热加固工艺中对加热方式的传统思维、传统认识,改变了加热方式的思维惯性,提出了一种对非织造布领域来说为全新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并且微波加热能产生突出的技术效果,即提高了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强度,使止血纤维非织造布满足了作为医用材料的要求,使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得以在医用领域大范围推广使用。
止血纤维是水溶性粘接纤维,只有具有适当的含水率才能使得纤维网中的各交叉点在热加固过程中实现热溶粘。
本发明所述的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制备方法,特别是其微波加热的加固方法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第一,加热速度快。非织造布热粘合加固常规的加热方式都是热传导、对流、热辐射将热量首先传递给被加热纤网的表面,再通过热传导逐步使中心温度升高(即常称的外部加热)。它要使中心部位达到所需温度,需要一定的热传导时间,而对热传导率差的纤维所需时间就更长。微波加热则属内部加热方式。电磁能直接作用于纤维分子介质转换成热能,且透射使纤维介质内外同时受热,不需要热传导,故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均匀加热。第二,加热均匀。用外部加热方式加热时,为提高加热速度,就需升高外部温度,加大温差梯度。然而随之就容易产生外焦内生现象。微波加热时,微波都能均匀渗透,产生热量,因此均匀性大大改善。第三,节能高效。由于微波的反射性,即遇到导体如金属物体就反射,象镜子反射光波一样,金属不吸收微波,利用这一特性可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的微波泄露。因此使用不吸收微波材料制造的微波加热设备本身的热损耗极小。第四,易于控制。因为在加热时只对物体本身加热,炉体几乎不加热,因此热惯性极小,即开即有。特别易于自动化控制。第五,清洁卫生。因为微波能是一种辐射能,在使用微波热效应加热物体时只对物体本身加热,没有其它媒介参与,清洁卫生。特别对医用产品加热时是一种很好的能源。第六,选择性加热。不同性质的纤维材料对微波地吸收损耗不同,即选择性加热特点,对干燥过程有利。因为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损耗最大,所以含水量高的部位,吸收微波功率多于含水量低的部位,从而干燥速率趋于一致。第七,安全无害。由于微波的反射性,即遇到导体如金属物体就反射,象镜子反射光波一样,金属不吸收微波,利用这一特性可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的微波泄露,能量的泄漏极小,而且微波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加热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25%,加湿温度为10℃,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50℃。止血纤维网的加湿采用超生波加湿器,这样,纤维网加湿均匀、不损坏纤维网。
在微波加热功率一定,止血纤维网的介质常数已知且被加热的止血纤维网的重量已知、要达到的温度已知的前题下,可容易地调试、计算出微波加热的时间,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加热止血纤维使用的微波频率是我国目前用于工业加热的微波频率915兆赫和2450兆赫。
实施例2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40%,加湿温度为2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70℃。
实施例3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50%,加湿温度为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90℃。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止血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止血纤维的准备、止血纤维的成网和成网后的热加固,其特征为:使成网后的止血纤维网的含水率为1850,加湿温度为425,然后用微波对止血纤维网进行热加固,加热温度为4595。本发明突破了非织造布热加固工艺中对加热方式的传统思维、传统认识,改变了加热方式的思维惯性,提出了一种对非织造布领域来说为全新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并且微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