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合剂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包装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粘合剂是具有粘性的物质,借助其粘性能将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
现有的很多粘合剂很多是油性粘合剂,但是,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油性粘合剂终将会被淘汰。
市面上也有较多的水性粘合剂,由于其以水作为溶剂,应用环保,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现有制备方法制备的粘合剂在应用时,常常使用寿命较短,其主要原因是其耐候性差,一段时间后,其粘结性能就会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将引发剂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引发剂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乳化剂,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0-65℃;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20-200r/min,搅拌5-9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0-78℃后,将一等份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50-300r/min,反应40-50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引发剂溶液,140-17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0-30min;
将抗氧剂以及调节剂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4-8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方法步骤为:
将引发剂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引发剂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乳化剂,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4-62℃;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40-180r/min,搅拌6-8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2-77℃后,将一等份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60-290r/min,反应42-48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引发剂溶液,150-165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3-26min;
将抗氧剂以及调节剂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5-7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方法步骤为:
将引发剂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引发剂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乳化剂,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8℃;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70r/min,搅拌7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5℃后,将一等份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70r/min,反应46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引发剂溶液,16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5min;
将抗氧剂以及调节剂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6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以及烷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以及过硫酸铵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264、抗氧剂AO-50、抗氧剂1076以及抗氧剂1010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调节剂为碳酸钠或者氯化铵。
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提供了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制备的粘合剂为单组份粘合剂,应用时不需要复配,使用方便,其可应用于建筑房屋内外补漏,其耐候性好,且防水性能优异,剥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实施例1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按质量份数其原料组份为:
其制备方法为:
按质量称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叔碳酸乙烯酯、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过硫酸钾、抗氧剂264、碳酸钠以及水;
将过硫酸钾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过硫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0℃;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5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0℃后,将一等份过硫酸钾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50r/min,反应50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过硫酸钾溶液,14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30min;
将抗氧剂264以及碳酸钠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4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将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实施例2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按质量份数其原料组份为:
其制备方法为:
按质量称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叔碳酸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过硫酸钠、抗氧剂AO-50、氯化铵以及水;
将过硫酸钠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过硫酸钠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4℃;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80r/min,搅拌6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7℃后,将一等份过硫酸钠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90r/min,反应42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过硫酸钠溶液,165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3min;
将抗氧剂AO-50以及氯化铵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7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将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实施例3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按质量份数其原料组份为:
其制备方法为:
按质量称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叔碳酸乙烯酯、烷烯基磺酸钠、过硫酸铵、抗氧剂1076、碳酸钠以及水;
将过硫酸铵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过硫酸铵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烷烯基磺酸钠,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65℃;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20r/min,搅拌9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8℃后,将一等份过硫酸铵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300r/min,反应40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过硫酸铵溶液,17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0min;
将抗氧剂1076以及碳酸钠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8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将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实施例4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按质量份数其原料组份为:
其制备方法为:
按质量称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叔碳酸乙烯酯、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过硫酸铵、抗氧剂AO-50、碳酸钠以及水;
将过硫酸铵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过硫酸铵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62℃;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40r/min,搅拌8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2℃后,将一等份过硫酸铵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60r/min,反应48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过硫酸铵溶液,15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6min;
将抗氧剂AO-50以及碳酸钠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5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将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实施例5
耐候单组份水性粘合剂,按质量份数其原料组份为:
其制备方法为:
按质量称量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叔碳酸乙烯酯、烷烯基磺酸钠、过硫酸钠、抗氧剂1010、氯化铵以及水;
将过硫酸钠加入至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配成过硫酸钠溶液,分成两等份,备用;
将剩余的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同时加入烷烯基磺酸钠,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升温至58℃;
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叔碳酸乙烯酯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70r/min,搅拌7min;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75℃后,将一等份过硫酸钠溶液加入至反应釜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70r/min,反应46min;
往反应釜中均匀滴加另一份过硫酸钠溶液,160min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5min;
将抗氧剂1010以及氯化铵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6min,得到水性粘合剂;
将水性粘合剂冷却至室温,称重,包装。
本本粘合剂可应用于建筑房屋内外补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将实施例1-5制备方法制备的水性粘合剂,以及在市售的水性粘合剂1以及水性粘合剂2;进行耐候性、防水性以及剥离强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由上述的表可以得知:实施例1-5的粘合剂相较于对比例1、对比例2,在室外处理一段时间,其粘结强度下降率低,防水性强,不透水,且其剥离强度高,可以达到58N/2.5cm。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