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858241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07054.7

申请日:

20110113

公开号:

CN102206592B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465

主分类号: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465

申请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发明人:

周国英,杨蕾,李琳,宋光桃,李红军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优先权:

CN201110007054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方法。所述的菌株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保藏编号为CCTCC?M?2011012。该菌株发酵液与米糠混合,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添加40wt%原粉,38wt%高岭土,10wt%木质素磺酸钠,7wt%SDS,5wt%腐植酸制成菌剂;将菌剂稀释后直接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油茶病害。该菌株对油茶主要病害均有防治作用,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而且具有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繁殖速度快等优点。尤其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作用强,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株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CSUFTAC0906002,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1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茶病害是: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半边疯病、油茶茶饼病、油茶根腐病、油茶软腐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茶病害为油茶炭疽病和油茶叶枯病。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防治油茶病害;所述的油茶病害是: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半边疯病、油茶茶饼病、油茶根腐病、油茶软腐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株用于制备防治油茶病害的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治油茶病害的制剂的制备过程如下:(1)先将菌株发酵: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10%,装液量100mL/300m L,初始pH7.0,温度25~30℃,发酵时间168h;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0.5%,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1%,碳酸钙0.3%,pH自然;(2)菌剂制备: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添加40wt%原粉,38wt%高岭土,10wt%木质素磺酸钠,7wt%SDS,5wt%腐植酸制成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糠进一步粉碎,过30-80目筛;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混合的比例按照质量∶体积为1∶0.5-2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糠过80目筛,米糠与发酵液混合比例按照质量∶体积为1∶2进行。 9.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制备的菌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经过稀释后,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油茶病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剂稀释100-1000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防放线菌 菌株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及应用。

技术背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 油料树种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 种于广大的红壤丘陵低地区。主要生长在南方,以湖南、江西、广西为主,其 中湖南省是国内最大的油茶产地和最大的茶油消费区。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 很高的经济价值。据统计,油茶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有130个,30万亩以上 的县有56个,50万亩以上的县有19个。年产茶油1.3~1.5亿公斤,是二亿多 人口的主要食用油来源。目前全国有油茶林400万公顷,占全国木本食用油料 面积的80%以上,常年产油15万吨。目前,油茶的病害种类繁多,其危害程 度也愈发严重。每年因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其中油茶炭疽病是一 种常见的油茶病害。

油茶炭疽病是由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引起 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引起严重落 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衰亡。病害落果率通常在20%左右,严重时 40%以上。据浙江省的资料,由于油茶炭疽病,严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0%,病树 的平均存果率比无病树降低了63.3%。

当前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植抗性品种和化学防治来控制,但有害 生物抗性问题日益严重,且化学农药残留造成严重的危害,如造成残毒、污染 环境,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利于油茶产业生产的可持 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务之急。放线菌广泛 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里,土壤是放线菌习居的良好场所。许多放线菌能 够产生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和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土壤拮 抗放线菌具有环境友好、拮抗作用良好、作用效果持久、针对性强等优点,是 很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对 油茶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相关技术仍旧很薄弱甚至空白,至 今20多年能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病的拮抗放线菌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油茶幼林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 孢变种CSUFTAC0906002,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孢变种CSUFTAC0906002是一种 从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油茶多种主要病害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 放线菌菌株,对油茶幼林病害的防治及促进油茶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球孢变种CSUFTAC0906002在防治油茶病害方面的多种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球孢变种CSUFTAC090600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菌株菌落干燥、表面不光滑, 有突起,菌落边缘不整齐,浅灰色。孢子丝非螺旋形,长枝条状。孢子卵圆形、 球形、长圆形,表面光滑。基丝无色,有时背面微黄色。气丝较少,气丝秸草 色、乳脂色或微黄秸草色。该菌株已于2011年1月10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藏中心进行了保藏,名称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 (Streptomyces globixporus supsp.globisporus)CSUFTAC0906002;保藏编 号为:CCTCC NO:M 2011012。

本发明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通 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获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在防治油茶主要病害上的应用,并且可以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 害的制剂。

所述的植物主要病害包括: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半边疯病、油 茶茶饼病、油茶根腐病、油茶软腐病、柑橘炭疽病、荷花玉兰炭疽病、杉木炭 疽病。该菌株尤其在油茶炭疽病和油茶叶枯病上防治效果显著。

所述的防治油茶病害的制剂的制备过程如下:

(1)先将菌液发酵: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10%,装液量100mL/300mL, 初始pH7.0,温度25~30℃,发酵时间168h;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0.5%, 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1%,碳酸钙0.3%,pH自然;

(2)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添加40wt%原粉, 38wt%高岭土,10wt%木质素磺酸钠,7wt%SDS,5wt%腐植酸制成制剂。

所述的米糠进一步粉碎,过30-80目细筛;将发酵液与米糠混合,混合的比 例按照质量∶体积为1∶0.5-2进行。

所述的米糠优选过80目筛,米糠与发酵液混合比例优选按照质量∶体积为 1∶2进行。

所述的菌剂还可以经过稀释后,直接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油茶病 害。所述的菌剂稀释100-100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对油茶主要病害均有防治作用, 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而且具有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繁殖 速度快等优点,尤其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作用强,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 要意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2)该种菌株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 发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株菌落形态图;

图2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株菌丝形态图;

图3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平板对 峙拮抗作用图;

图4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液发酵后活性组分液质联用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新菌株,其展现出对油茶 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

本发明的新菌株分离自园林植物根基土壤。

本发明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菌株 菌落干燥、表面不光滑,有突起,菌落边缘不整齐,有褶皱,浅灰色。孢子丝 非螺旋形,长枝条状。孢子多,卵圆形、球形、长圆形,表面光滑。基丝无色, 有时背面微黄色。气丝较少,气丝秸草色、乳脂色或微黄秸草色。在高氏1号 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孢子较少,菌落浅灰色。菌株的生化反应:明胶液化慢。 牛奶胨化。淀粉水解快。硝酸盐还原。不产生类黑色素酪氨酸酶和H2S。利用 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糖、鼠李糖、淀粉、甘油、甘露醇、 柠檬酸钠;不利用蔗糖、乳糖、棉子糖。不利用亚硝酸盐作为氮源。下面结合 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而不会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CSUFTAC0906002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取土样,采用常规法进行分离、纯化和保存。我们从土壤中共分理出14株 放线菌,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到6株抑菌直径大于5mm的菌株,再用摇瓶复筛, 得到抑制菌丝生长的菌株。最终确定CSUFTAC0906002的拮抗作用最强。

筛选到的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 确定该菌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本发明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株菌落和菌丝形态图见图1 和图2。

实施例2 CSUFTAC0906002的抗菌谱测定

采用对峙培养法。将打好直径为6mm的病原菌菌饼放于平板中央,然后 用接菌环蘸取待测菌悬浮液等距离(距平板中央3cm)点接拮抗菌,放于培养 箱中28℃黑暗培养,4d后观察记录抑菌带的有无及大小,共重复3次。结果 见表1。

表1 CSUFTAC0906002菌株对10种供试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SUFTAC0906002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平板对峙拮抗 作用见图3。

实施例3 CSUFTAC0906002发酵液、培养滤液抗菌活性测定

用CSUFTAC0906002发酵液、培养滤液进一步对参与初筛实验的10种病原 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实验结果表明,CSUFTAC0906002用高氏1号和PDA培养 液培养后,CSUFTAC0906002对10种病原菌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测定结果(表 2)表明,发酵液对10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存在差异;而培养滤液对这些菌抑菌 效果较弱,仅对油茶炭疽病菌有一定抑制效果,抑制率为34.7%。发酵液对油茶 炭疽病菌、油茶根腐病菌、油茶软腐病菌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对油茶半边 疯病菌、油茶茶饼病菌以及柑橘炭疽病菌、合欢玉兰炭疽病菌等抑制率可达50% 左右。

表2 CSUFTAC0906002发酵液、培养滤液对10种供试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实施例4 CSUFTAC0906002发酵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0.5%,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1%,氯化 钠0.1%,碳酸钙0.3%,pH自然。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温度25~ 30℃,发酵时间168h,最适接种量为10%,装液量100mL/300mL。在此条件下, 菌体干重为1.9376mg,抑菌率达96.7%。

CSUFTAC0906002对酸碱处理有一定的耐受性,在pH为12条件下,仍可保 87.1%的抑菌率;在pH为1的条件下,抑菌率为40%。由此证明,CSUFTAC0906002 在碱性环境下仍能保持高的稳定性,在强酸性条件下有一定稳定性,而对高温 条件的稳定性较弱。实验证明,该菌株对紫外线不具稳定性。经传代10次后, 该菌株的抑菌活性仍可达83.7%,说明其遗传稳定。

实施例5 CSUFTAC0906002活性成分分析

发酵液预处理方法:将600ml液体发酵4天后的发酵液用1mol/L的草酸调 节pH至3,室温下静置3小时,用1mol/L NaOH调pH为7。10000r/min离心 10min,离心后弃上清取菌体沉淀。菌体沉淀用200ml 0.85%无菌生理盐水悬浮, 置于4℃冰箱静置过夜。将处理后的发酵液进行细胞超声破碎,破碎条件为450w, 破碎5s,间歇3s,累积15min。

菌株发酵液经预处理后,用正丁醇进行萃取时,得到的有机相抑菌活性最 高。并且抑菌活性不受pH值的影响。抑菌活性在90%以上。

捷克八溶剂系统和pH纸层析结果表明,发酵液中主要杀菌成分属于碱性水 溶性抗生素类物质。

将抑菌活性物质初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将分离到的各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抑菌活性强的组分进行下一步分析。

分离出的两个活性组分经液质联用分析后,综合相关文献及图谱,确定其 分子两位388和402(见图4)。

实施例6 CSUFTAC0906002生防菌剂研制

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备用。将买回的米糠经粉 碎机进一步粉碎,再依次过30目、50目、80目细筛。将发酵液与以上三类米 糠混合,混合的比例按照(质量∶体积)1∶2、1∶1、1∶0.5进行。结果表明按1∶ 2的比例与80目筛米糠混合后的菌剂原粉的效果最好。

配方优化结果表明,添加40%原粉,38%高岭土,10%木质素磺酸钠,7%SDS, 5%腐植酸为菌剂最优配方。此配方下菌剂的润湿性、分散性、悬浮性都可达最 佳水平。菌剂成品中活菌数为2.13×1010cfu/g,抑菌率达94.3%。经测定,菌剂 的货架保存期较长,保存6个月后抑菌率仍可达78.8%。

CSUFTAC0906002生防菌剂的林间使用方法及效果

一、盆栽实验

(一)方法:对两年的油茶苗进行盆栽实验。取上述拮抗菌CSUFTAC0906002 制备好的菌剂,分别用无菌水稀释100倍、500倍和1000倍。菌剂各浓度稀释液, 采用灌根的接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1)预防效果的测定:灌撒拮抗菌菌剂,每株灌根100ml。保湿培养24h后, 喷洒接种浓度107cfu/mL的胶孢炭疽孢子悬浮液。

(2)治疗效果的测定:先喷洒接种与上相同浓度胶孢炭疽孢子悬浮液,保湿 24h,再施用拮抗菌菌剂。

以无菌水和7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作为对照,25℃保湿条件下培养,统 计病情指数。每处理5株,重复3次。共需幼苗:4×5×3×2=120株

病情分级标准:0级,未发病;I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5以下;II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5~1/2;III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2~3/4;IV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3/4以上。

病情指数=∑(病级片数×代表数值)/总片数×发病最重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二、苗圃试验

(一)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处理A(空白对照):喷洒清水、清水灌根处理;

试验处理B(防效测定):用清水稀释100倍的上述拮抗菌CSUFTAC0906002的 生防菌剂喷洒、灌根处理。

试验处理C(防效测定):用清水稀释500倍的上述拮抗菌CSUFTAC0906002的 生防菌剂喷洒、灌根处理。

试验处理D(防效测定):用清水稀释1000倍的上述拮抗菌CSUFTAC0906002 的生防菌剂喷洒、灌根处理。

试验处理E(化学农药防效测定):用75% 500倍的多菌灵喷洒、灌根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10株,小区间设保护 行。共需幼苗:10×3×5=150株。随机选择2个苗圃做平行的试验处理。

(二)试验实施

2010年8月22日开始第一次喷洒、灌根处理。喷洒处理同时,采用灌根器 用稀释菌剂进行灌根处理,50~100mL/棵。2010年9月7日进行第二次喷洒、 灌根处理。以此类推,每15天施用菌剂一次,合计共施用5次。

(三)防效调查

调查方法:是第一次处理前进行一次病情指数调查,第二次处理前进行第二 次调查,并在最后一次处理后10d分别再进行一次调查。共调查6次。

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合计每组处理共调查15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调 查病叶的严重度,记载病情指数,最终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一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 100%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SUFTAC0906002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很良好, 可达70%以上,使该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降低。CSUFTAC0906002生防 菌剂对油茶叶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表明,CSUFTAC0906002对叶枯病有一定防 治效果,但不如对炭疽病的效果显著,可达40%左右。

田间苗圃实验表明,CSUFTAC0906002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各种病害对油茶 幼苗的侵害,还可以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增强苗木的抗性。

表3 CSUFTAC0906002生防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表4 CSUFTAC0906002生防菌剂对油茶叶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表5 CSUFTAC0906002生防菌剂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0659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7.25 CN 102206592 B *CN102206592B* (21)申请号 201110007054.7 (22)申请日 2011.01.13 CCTCC M 2011012 2011.01.10 C12N 1/20(2006.01) A01N 63/02(2006.01) A01P 3/00(2006.01) C12R 1/465(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 498 号 (72)发明人 周国英 杨蕾 李琳 宋光桃 李红军 (74)专利。

2、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颜勇 CN 101475922 A,2009.07.08, 全文 . 周国英等 .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 施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第 27 卷 ( 第 6 期 ), 第 179-182 页 . 宋光桃等 . 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 其抑菌谱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第 30 卷 ( 第 2 期 ), 第 75-78 页 . 宋光桃等 . 油茶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 其拮抗油茶炭疽病菌的筛选 .福建林学院学 报 .2009, 第 29 卷 ( 第 4 期 ), 第 297-300 页 . (54)。

3、 发明名称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 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 菌菌株及其应用方法。所述的菌株为球孢链霉菌 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保藏编号为 CCTCC M 2011012。该菌株发酵液与米糠混合, 自然风干后 碾碎制成原粉 ; 添加 40wt原粉, 38wt高岭土, 10wt木质素磺酸钠, 7wt SDS, 5wt腐植酸制 成菌剂 ; 将菌剂稀释后直接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 用于防治油茶病害。该菌株对油茶主要病害均有 防治作用, 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 而且具 有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繁殖速度快等 优点。 尤其对油。

4、茶炭疽病菌抑制作用强, 对油茶炭 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 前景。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代月函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株为球孢链霉菌球 孢亚种 (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CSUFTAC0906002, 保藏编号为 CCTCC M 2011012。 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菌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茶病害是 : 油茶炭疽病、 油茶叶 枯病、 油茶半边疯病、 油茶茶饼病、 油茶根腐病、 油茶软腐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菌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茶病害为油茶炭疽病和油茶叶 枯病。 4. 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防治油茶病害 ; 所 述的油茶病害是 : 油茶炭疽病、 油茶叶枯病、 油茶半边疯病、 油茶茶饼病、 油茶根腐病、 油茶 软腐病。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株用于制备防治油茶病害 的制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应用方法, 其。

6、特征在于, 所述的防治油茶病害的制剂的制备 过程如下 : (1) 先将菌株发酵 : 发酵条件为 : 接种量为 10, 装液量 100mL/300m L, 初始 pH7.0, 温 度2530, 发酵时间168h ; 发酵培养基为 : 酵母粉0.5, 葡萄糖1, 磷酸二氢钾0.1, 氯化钠 0.1, 碳酸钙 0.3, pH 自然 ; (2) 菌剂制备 : 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 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 ; 添加 40wt原粉, 38wt高岭土, 10wt木质素磺酸钠, 7wt SDS, 5wt腐植酸制成制剂。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米糠进一步粉碎, 过 30-。

7、80 目 筛 ; 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 混合的比例按照质量体积为 1 0.5-2 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米糠过80目筛, 米糠与发酵液 混合比例按照质量体积为 1 2 进行。 9. 权利要求 6 所述方法制备的菌剂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菌剂经过稀释后, 以 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油茶病害。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剂稀释 100-1000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06592 B 2 1/7 页 3 一种防治油茶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

8、域,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 其应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及应用。 技术背景 : 0002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 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 树种之一, 已有 2000 多年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它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适种于广大的红壤丘 陵低地区。 主要生长在南方, 以湖南、 江西、 广西为主, 其中湖南省是国内最大的油茶产地和 最大的茶油消费区。油茶全身都是宝,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统计, 油茶面积在 10 万亩 以上的县有 130 个, 30 万亩以上。

9、的县有 56 个, 50 万亩以上的县有 19 个。年产茶油 1.3 1.5 亿公斤, 是二亿多人口的主要食用油来源。目前全国有油茶林 400 万公顷, 占全国木本 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 常年产油15万吨。 目前, 油茶的病害种类繁多, 其危害程度也愈 发严重。 每年因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其中油茶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油茶病害。 0003 油茶炭疽病是由胶胞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侵染引起的一 种毁灭性病害, 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生普遍, 引起严重落果、 落蕾、 落叶、 枝 枯, 甚至整株衰亡。病害落果率通常在 20左。

10、右, 严重时 40以上。据浙江省的资料, 由于 油茶炭疽病, 严重病区发病率高达 80, 病树的平均存果率比无病树降低了 63.3。 0004 当前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植抗性品种和化学防治来控制, 但有害生物 抗性问题日益严重, 且化学农药残留造成严重的危害, 如造成残毒、 污染环境, 对人体健康、 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不利于油茶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 安 全、 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务之急。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里, 土壤是放线菌 习居的良好场所。许多放线菌能够产生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和促进植 物生长作用。土壤拮抗放线菌具有环境友。

11、好、 拮抗作用良好、 作用效果持久、 针对性强等优 点, 是很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0005 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对油茶炭 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相关技术仍旧很薄弱甚至空白, 至今 20 多年能有效防 治油茶炭疽病病的拮抗放线菌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油茶幼林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孢变 种 CSUFTAC0906002,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孢变种 CSUFTAC0906002 是一种从植株根际土 壤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油茶多种主要病害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菌株, 对油茶幼林 病害的防。

12、治及促进油茶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0007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孢 变种 CSUFTAC0906002 在防治油茶病害方面的多种应用。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3 2/7 页 4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球孢 变种 CSUFTAC0906002, 在 PDA 固体培养基上菌株菌落干燥、 表面不光滑, 有突起, 菌落边 缘不整齐, 浅灰色。孢子丝非螺旋形, 长枝条状。孢子卵圆形、 球形、 长圆形, 表面光滑。 基丝无色, 有时背面微黄色。气丝较少, 气丝秸草色、 乳脂色或微黄秸草色。

13、。该菌株已于 2011 年 1 月 10 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进行了保藏, 名称为 :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Streptomyces globixporus supsp.globisporus)CSUFTAC0906002 ; 保 藏编号为 : CCTCC NO : M 2011012。 0009 本发明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通过平板 对峙试验筛选获得。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高效防治油茶病害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在防治油茶主要病害上的应用, 并且可以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

14、害的制剂。 0011 所述的植物主要病害包括 : 油茶炭疽病、 油茶叶枯病、 油茶半边疯病、 油茶茶饼病、 油茶根腐病、 油茶软腐病、 柑橘炭疽病、 荷花玉兰炭疽病、 杉木炭疽病。 该菌株尤其在油茶炭 疽病和油茶叶枯病上防治效果显著。 0012 所述的防治油茶病害的制剂的制备过程如下 : 0013 (1) 先将菌液发酵 : 发酵条件为 : 接种量为 10, 装液量 100mL/300mL, 初始 pH7.0, 温度2530, 发酵时间168h ; 发酵培养基为 : 酵母粉0.5, 葡萄糖1, 磷酸二氢 钾 0.1, 氯化钠 0.1, 碳酸钙 0.3, pH 自然 ; 0014 (2) 将米糠与。

15、发酵液混合, 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 ; 添加 40wt原粉, 38wt高 岭土, 10wt木质素磺酸钠, 7wt SDS, 5wt腐植酸制成制剂。 0015 所述的米糠进一步粉碎, 过 30-80 目细筛 ; 将发酵液与米糠混合, 混合的比例按照 质量体积为 1 0.5-2 进行。 0016 所述的米糠优选过 80 目筛, 米糠与发酵液混合比例优选按照质量体积为 1 2 进行。 0017 所述的菌剂还可以经过稀释后, 直接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油茶病害。所 述的菌剂稀释 100-1000 倍。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9 (1)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

16、002, 对油茶主要病害均有防治作用, 对多 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 而且具有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繁殖速度快等优点, 尤 其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作用强, 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 0020 (2) 该种菌株培养条件简单, 容易保存, 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 景。 附图说明 : 0021 图 1 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菌株菌落形态图 ; 0022 图 2 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菌株菌丝形态图 ; 0023 图 3 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

17、06002 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平板对峙拮 抗作用图 ;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4 3/7 页 5 0024 图 4 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菌液发酵后活性组分液质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25 本发明提供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新菌株, 其展现出对油茶炭疽 病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 0026 本发明的新菌株分离自园林植物根基土壤。 0027 本发明的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在 PDA 固体培养基上菌株菌落干 燥、 表面不光滑, 有突起, 菌落边缘不整齐, 有褶皱, 浅灰色。孢子丝非螺旋形。

18、, 长枝条状。孢 子多, 卵圆形、 球形、 长圆形, 表面光滑。基丝无色, 有时背面微黄色。气丝较少, 气丝秸草 色、 乳脂色或微黄秸草色。在高氏 1 号培养基上生长较慢, 孢子较少, 菌落浅灰色。菌株的 生化反应 : 明胶液化慢。牛奶胨化。淀粉水解快。硝酸盐还原。不产生类黑色素酪氨酸酶 和H2S。 利用葡萄糖、 阿拉伯糖、 半乳糖、 麦芽糖、 甘露糖、 鼠李糖、 淀粉、 甘油、 甘露醇、 柠檬酸 钠 ; 不利用蔗糖、 乳糖、 棉子糖。不利用亚硝酸盐作为氮源。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 而不会限制本发明。 0028 实施例 1 CSUFTAC0906002 的分离、 筛选及鉴。

19、定 0029 取土样, 采用常规法进行分离、 纯化和保存。我们从土壤中共分理出 14 株放线菌, 用平板对峙法, 初筛到 6 株抑菌直径大于 5mm 的菌株, 再用摇瓶复筛, 得到抑制菌丝生长的 菌株。最终确定 CSUFTAC0906002 的拮抗作用最强。 0030 筛选到的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 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最终确定该 菌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0031 本发明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菌株菌落和菌丝形态图见图 1 和图 2。 0032 实施例 2 CSUFTAC0906002 的抗菌谱测定 0033 采用对峙培养法。将打好直径为 6mm 的病原。

20、菌菌饼放于平板中央, 然后用接菌环 蘸取待测菌悬浮液等距离 ( 距平板中央 3cm) 点接拮抗菌, 放于培养箱中 28黑暗培养, 4d 后观察记录抑菌带的有无及大小, 共重复 3 次。结果见表 1。 0034 表 1 CSUFTAC0906002 菌株对 10 种供试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0035 0036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CSUFTAC0906002 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平板对峙拮抗作用 见图 3。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5 4/7 页 6 0037 实施例 3 CSUFTAC0906002 发酵液、 培养滤液抗菌活性测定 0038 用 CSUFTAC0906002 发酵。

21、液、 培养滤液进一步对参与初筛实验的 10 种病原菌 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CSUFTAC0906002 用高氏 1 号和 PDA 培养液培养后, CSUFTAC0906002 对 10 种病原菌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测定结果 ( 表 2) 表明, 发酵液对 10 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存在差异 ; 而培养滤液对这些菌抑菌效果较弱, 仅对油茶炭疽病菌有一 定抑制效果, 抑制率为 34.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菌、 油茶根腐病菌、 油茶软腐病菌的抑 制率可达 80以上, 对油茶半边疯病菌、 油茶茶饼病菌以及柑橘炭疽病菌、 合欢玉兰炭疽病 菌等抑制率可达 50左右。 0039 表 2 CSUFT。

22、AC0906002 发酵液、 培养滤液对 10 种供试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0040 0041 实施例 4 CSUFTAC0906002 发酵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0042 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 酵母粉 0.5, 葡萄糖 1, 磷酸二氢钾 0.1, 氯化钠 0.1, 碳酸钙0.3, pH自然。 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 : 初始pH7.0, 温度2530, 发酵时间168h, 最适接种量为 10, 装液量 100mL/300mL。在此条件下, 菌体干重为 1.9376mg, 抑菌率达 96.7。 0043 CSUFTAC0906002 对酸碱处理有一定的耐受性, 在 pH 为 12 条件下, 仍可保 87.。

23、1 的抑菌率 ; 在 pH 为 1 的条件下, 抑菌率为 40。由此证明, CSUFTAC0906002 在碱性环境下 仍能保持高的稳定性, 在强酸性条件下有一定稳定性, 而对高温条件的稳定性较弱。 实验证 明, 该菌株对紫外线不具稳定性。 经传代10次后, 该菌株的抑菌活性仍可达83.7, 说明其 遗传稳定。 0044 实施例 5 CSUFTAC0906002 活性成分分析 0045 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 将 600ml 液体发酵 4 天后的发酵液用 1mol/L 的草酸调节 pH 至 3, 室温下静置 3 小时, 用 1mol/L NaOH 调 pH 为 7。10000r/min 离心 1。

24、0min, 离心后弃上 清取菌体沉淀。菌体沉淀用 200ml 0.85无菌生理盐水悬浮, 置于 4冰箱静置过夜。将 处理后的发酵液进行细胞超声破碎, 破碎条件为 450w, 破碎 5s, 间歇 3s, 累积 15min。 0046 菌株发酵液经预处理后, 用正丁醇进行萃取时, 得到的有机相抑菌活性最高。 并且 抑菌活性不受 pH 值的影响。抑菌活性在 90以上。 0047 捷克八溶剂系统和 pH 纸层析结果表明, 发酵液中主要杀菌成分属于碱性水溶性 抗生素类物质。 0048 将抑菌活性物质初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进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将分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

25、B 6 5/7 页 7 离到的各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确定抑菌活性强的组分进行下一步分析。 0049 分离出的两个活性组分经液质联用分析后, 综合相关文献及图谱, 确定其分子两 位 388 和 402( 见图 4)。 0050 实施例 6 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研制 0051 将米糠与发酵液混合, 自然风干后碾碎制成原粉备用。将买回的米糠经粉碎机进 一步粉碎, 再依次过 30 目、 50 目、 80 目细筛。将发酵液与以上三类米糠混合, 混合的比例按 照 ( 质量体积 )1 2、 1 1、 1 0.5 进行。结果表明按 1 2 的比例与 80 目筛米糠混 合后的菌剂原粉的效果。

26、最好。 0052 配方优化结果表明, 添加 40原粉, 38高岭土, 10木质素磺酸钠, 7 SDS, 5 腐植酸为菌剂最优配方。此配方下菌剂的润湿性、 分散性、 悬浮性都可达最佳水平。菌剂成 品中活菌数为 2.131010cfu/g, 抑菌率达 94.3。经测定, 菌剂的货架保存期较长, 保存 6 个月后抑菌率仍可达 78.8。 0053 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的林间使用方法及效果 0054 一、 盆栽实验 0055 ( 一 ) 方法 : 对两年的油茶苗进行盆栽实验。取上述拮抗菌 CSUFTAC0906002 制备 好的菌剂, 分别用无菌水稀释 100 倍、 500 倍和 1。

27、000 倍。菌剂各浓度稀释液, 采用灌根的接 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0056 (1) 预防效果的测定 : 灌撒拮抗菌菌剂, 每株灌根 100ml。保湿培养 24h 后, 喷洒接 种浓度 107cfu/mL 的胶孢炭疽孢子悬浮液。 0057 (2) 治疗效果的测定 : 先喷洒接种与上相同浓度胶孢炭疽孢子悬浮液, 保湿 24h, 再施用拮抗菌菌剂。 0058 以无菌水和 75多菌灵 500 倍稀释液作为对照, 25保湿条件下培养, 统计病情 指数。每处理 5 株, 重复 3 次。共需幼苗 : 4532 120 株 0059 病情分级标准 : 0级, 未发病 ; I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5以。

28、下 ; II级, 病斑面 积占叶片面积 1/5 1/2 ; III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1/2 3/4 ; IV 级, 病斑面积占叶 片面积 3/4 以上。 0060 病情指数 ( 病级片数 代表数值 )/ 总片数 发病最重级代表值 100 0061 防治效果 ( 对照病情指数 - 处理病情指数 )/ 对照病情指数 100 0062 二、 苗圃试验 0063 ( 一 ) 试验处理设计 0064 试验处理 A( 空白对照 ) : 喷洒清水、 清水灌根处理 ; 0065 试验处理 B( 防效测定 ) : 用清水稀释 100 倍的上述拮抗菌 CSUFTAC0906002 的生 防菌剂喷洒、 。

29、灌根处理。 0066 试验处理 C( 防效测定 ) : 用清水稀释 500 倍的上述拮抗菌 CSUFTAC0906002 的生 防菌剂喷洒、 灌根处理。 0067 试验处理 D( 防效测定 ) : 用清水稀释 1000 倍的上述拮抗菌 CSUFTAC0906002 的生 防菌剂喷洒、 灌根处理。 0068 试验处理 E( 化学农药防效测定 ) : 用 75 500 倍的多菌灵喷洒、 灌根处理。 0069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 10 株, 小区间设保护行。共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7 6/7 页 8 需幼苗 : 1035 150 株。随机选择 。

30、2 个苗圃做平行的试验处理。 0070 ( 二 ) 试验实施 0071 2010 年 8 月 22 日开始第一次喷洒、 灌根处理。喷洒处理同时, 采用灌根器用稀释 菌剂进行灌根处理, 50 100mL/ 棵。2010 年 9 月 7 日进行第二次喷洒、 灌根处理。以此类 推, 每 15 天施用菌剂一次, 合计共施用 5 次。 0072 ( 三 ) 防效调查 0073 调查方法 : 是第一次处理前进行一次病情指数调查, 第二次处理前进行第二次调 查, 并在最后一次处理后 10d 分别再进行一次调查。共调查 6 次。 0074 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 合计每组处理共调查15株, 每株调查所有叶片, 。

31、调查病叶的 严重度, 记载病情指数, 最终计算防治效果。 0075 防治效果 ( ) ( 空白对照病情指数一处理区病情指数 )/ 空白对照病情指 数 100 007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CSUFTAC0906002 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很良好, 可达 70以上, 使该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降低。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对油茶叶枯病 的盆栽防治效果表明, CSUFTAC0906002 对叶枯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但不如对炭疽病的效果 显著, 可达 40左右。 0077 田间苗圃实验表明, CSUFTAC0906002 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各种病害对油茶幼苗的侵 害, 还可以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 增强苗木的抗性。 0078 表 3 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0079 0080 表 4 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对油茶叶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0081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8 7/7 页 9 0082 表 5 CSUFTAC0906002 生防菌剂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 0083 说 明 书 CN 102206592 B 9 1/1 页 10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06592 B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