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

上传人:C*** 文档编号:8854809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01045.1

申请日:

20160509

公开号:

CN105907303A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83/07,C09D5/26,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83/07,C09D5/26,C09D7/12

申请人:

吉翔宝(太仓)离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於险峰

地址:

215431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闸村

优先权:

CN201610301045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马广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层,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0‑25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18‑30份;甲基丙烯酸酯:1‑7份;二氧化钛:3‑9份;抗氧化剂:0.1‑2.5份;偶联剂:2‑7.5份;消泡剂:0.2‑1.8份;附着力促进剂:0.1‑1.5份;溶剂:20‑40份所述热致变色离型膜,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连;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具有警示作用,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0-25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18-30份;甲基丙烯酸酯:1-7份;二氧化钛:3-9份;抗氧化剂:0.1-2.5份;偶联剂:2-7.5份;消泡剂:0.2-1.8份;附着力促进剂:0.1-1.5份;溶剂: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5-22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3-30份;甲基丙烯酸酯:2-5份;二氧化钛:3-6份;抗氧化剂:1-2份;偶联剂:3-5份;消泡剂:0.8-1.8份;附着力促进剂:0.6-1.5份;溶剂:25-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20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5份;甲基丙烯酸酯:3.5份;二氧化钛:5.5份;抗氧化剂:1.7份;偶联剂:4.2份;消泡剂:0.9份;附着力促进剂:1.1份;溶剂:2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PET、TPX、PMMA、BOPP或PS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或螺吡喃类化合物或席夫碱化合物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或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或聚酯树脂或有机硅烷化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膜,特别涉及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背景技术

离型膜又称防粘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简称PET)、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塑料(简称BOPP)、聚乙烯塑料(简称PE)、碳酸酯塑料(简称PC)、聚苯乙烯塑料(简称PS)、聚丙烯塑料(简称CPP)为基材制作的一种表面具有低表面能的特性的材料。将紧邻的黏胶从离型面剥离时,可以轻易剥离或移取离型材料,而不伤害黏胶物性。离型膜的特点是表面平整、洁净度高,后续加工尺寸稳定,透明度及颜色可调整,薄膜的厚度与基材的种类可选择的范围广。利用离型膜这些特点可以向光学与电子领域的零部件的深加工发展,从而适应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过程,目前,离型膜能够广泛应用于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电子胶黏剂等领域。

离型膜包含基材膜和离型层。基材膜表面至少一面设置有离型层,以提供较低的表面能量。基材膜多采用纸、塑料薄膜作为材料,离型层主要采用硅混合物构成。一般多用于产业用粘着带或者胶粘带等的,对离型膜的性能要求较低,只需要其具有高密着性和残留胶粘率,但是随着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离型膜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其其他性能也有了一定要求。

热致变色是一种现象,当热致变色化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其颜色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可分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及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两大类。

由于离型膜表面需要覆盖有胶黏剂,研究表面,胶黏剂主要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对空间环境十分敏感,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紫外线、温度、 氧气、水及污染物等影响下,会加速老化,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热致变色的离型膜,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色,起到警示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所述热致变色离型膜,各组分相互配合,使得得到的离型层能够均匀涂布于基膜层上,进而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连;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具有警示作用,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0-25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18-30份;甲基丙烯酸酯:1-7份;二氧化钛:3-9份;抗氧化剂:0.1-2.5份;偶联剂:2-7.5份;消泡剂:0.2-1.8份;附着力促进剂:0.1-1.5份;溶剂:20-40份。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5-22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3-30份;甲基丙烯酸酯:2-5份;二氧化钛:3-6份;抗氧化剂:1-2份;偶联剂:3-5份;消泡剂:0.8-1.8份;附着力促进剂:0.6-1.5份;溶剂:25-35份。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20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5份;甲基丙烯酸酯:3.5份;二氧化钛:5.5份;抗氧化剂:1.7份;偶联剂:4.2份;消泡剂:0.9份;附着力促进剂:1.1份;溶剂:29份。

再有,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PET、TPX、PMMA、BOPP或PS中的 任一种。

另,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

且有,所述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或螺吡喃类化合物或席夫碱化合物中的一种。

同时,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或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或聚酯树脂或有机硅烷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各组分相互配合,使得得到的离型层能够均匀涂布于基膜层上,进而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连;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具有警示作用,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0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0份;甲基丙烯酸酯:2份;二氧化钛:4份;抗氧化剂:0.8份;偶联剂:2份;消泡剂:0.5份;附着力促进剂:0.1份;溶剂:20份。

其中,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 脂。

实施例2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4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18份;甲基丙烯酸酯:1份;二氧化钛:3份;抗氧化剂:1.8份;偶联剂:5.5份;消泡剂:0.2份;附着力促进剂:0.6份;溶剂:25份。

其中,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T,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类化合物,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

实施例3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20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5份;甲基丙烯酸酯:3.5份;二氧化钛:5.5份;抗氧化剂:1.7份;偶联剂:4.2份;消泡剂:0.9份;附着力促进剂:1.1份;溶剂:29份。

其中,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MMA,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有机硅烷化合物。

实施例4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19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5份;甲基丙烯酸酯:7份; 二氧化钛:6.2份;抗氧化剂:0.1份;偶联剂:5.8份;消泡剂:1.3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溶剂:34份。

其中,所述基膜层材料为TPX,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类化合物,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有机硅烷化合物。

实施例5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热致变色化合物:25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30份;甲基丙烯酸酯:4份;二氧化钛:9份;抗氧化剂:2.5份;偶联剂:7.5份;消泡剂:1.8份;附着力促进剂:1.1份;溶剂:40份。

其中,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S,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席夫碱化合物,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聚酯树脂。

为了对实施例1-5中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的离型力进行测试,使用FINAT-10,在各实施例离型膜上附着宽50mm×长175mm的标准带(TESA7475-丙烯酰氯类)。接着,利用FINAT-10试验辊(2Kg载荷),以10mm/sec的速度往返两次把标准带压紧,用两块平整的金属板夹住离型膜,一边加上70g/cm2的压力,在大约25℃的温度下保持20h。之后,卸掉压力,4h后把离型膜固定到治具,将标准带从180°的方向按照300mm/min的速度剥离、测试,反复测试5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5中离型膜的离型力测试结果

从上表可知,实施例1-5中离型膜具有较好的离型力,各组分相互配合,使得得到的离型层能够均匀涂布于基膜层上,进而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连;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具有警示作用,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01045.1 (22)申请日 2016.05.09 (71)申请人 吉翔宝 (太仓) 离型材料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地址 215431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 新闸村 (72)发明人 於险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67 代理人 马广旭 (51)Int.Cl. C09D 183/07(2006.01) C09D 5/26(2006.01) C09D 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57。

2、)摘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 在于, 包括基膜层, 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离型 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 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 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0-25份; 乙烯基有 机硅树脂: 18-30份; 甲基丙烯酸酯: 1-7份; 二氧 化钛: 3-9份; 抗氧化剂: 0.1-2.5份; 偶联剂: 2- 7.5份; 消泡剂: 0.2-1.8份; 附着力促进剂: 0.1- 1.5份; 溶剂: 20-40份所述热致变色离型膜, 使得 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 时不产生粘连; 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 当离 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 可以直观地从离 型。

3、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 具有警示作用, 避 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 延长产 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907303 A 2016.08.31 CN 105907303 A 1.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 离型层由离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0- 25份; 乙烯基有机硅树脂: 18-30份; 甲基丙烯酸酯: 1-7份; 二氧化钛: 3-9份; 抗氧化剂: 0.1- 2.5份; 偶联剂: 2-7.5份; 消泡剂: 0.2-1.8份; 附着力促进剂: 。

4、0.1-1.5份; 溶剂: 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 百分含量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5-22份; 乙烯基有机硅树脂: 23-30份; 甲基丙烯酸 酯: 2-5份; 二氧化钛: 3-6份; 抗氧化剂: 1-2份; 偶联剂: 3-5份; 消泡剂: 0.8-1.8份; 附着力促 进剂: 0.6-1.5份; 溶剂: 25-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 百分含量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20份; 乙烯基有机硅树脂: 25份; 甲基丙烯酸酯: 3.5 份;。

5、 二氧化钛: 5.5份; 抗氧化剂: 1.7份; 偶联剂: 4.2份; 消泡剂: 0.9份; 附着力促进剂: 1.1 份; 溶剂: 2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 PET、 TPX、 PMMA、 BOPP或PS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 机热致变色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 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或螺吡喃类化合物或席夫碱化合物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

6、氧化剂为二叔丁基 苯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或聚 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或聚酯树脂或有机硅烷化合物。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907303 A 2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膜, 特别涉及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背景技术 0002 离型膜又称防粘膜, 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简称PET)、 双向拉伸聚丙烯 薄膜塑料(简称BOPP)、 聚乙烯塑料(简称PE)、 碳酸酯塑料(简称PC)、 聚苯乙烯塑料(简称 PS)、 聚丙烯塑料(简称CPP)为基材制作的一种表面具有低。

7、表面能的特性的材料。 将紧邻的 黏胶从离型面剥离时, 可以轻易剥离或移取离型材料, 而不伤害黏胶物性。 离型膜的特点是 表面平整、 洁净度高, 后续加工尺寸稳定, 透明度及颜色可调整, 薄膜的厚度与基材的种类 可选择的范围广。 利用离型膜这些特点可以向光学与电子领域的零部件的深加工发展, 从 而适应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过程, 目前, 离型膜能够广泛应用于覆铜板、 印 刷电路板、 电子胶黏剂等领域。 0003 离型膜包含基材膜和离型层。 基材膜表面至少一面设置有离型层, 以提供较低的 表面能量。 基材膜多采用纸、 塑料薄膜作为材料, 离型层主要采用硅混合物构成。 一般多用 于产业用粘。

8、着带或者胶粘带等的, 对离型膜的性能要求较低, 只需要其具有高密着性和残 留胶粘率, 但是随着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 离型膜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对其其他性能也有 了一定要求。 0004 热致变色是一种现象, 当热致变色化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 其颜色随温度改变而 发生变化, 可分为不可逆热致变色及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两大类。 0005 由于离型膜表面需要覆盖有胶黏剂, 研究表面, 胶黏剂主要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 对空间环境十分敏感, 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紫外线、 温度、 氧气、 水及污染物等影响下, 会加 速老化, 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 需要一种热致变色的离型膜, 能够在高温条件下 发生变。

9、色, 起到警示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所述热致 变色离型膜, 各组分相互配合, 使得得到的离型层能够均匀涂布于基膜层上, 进而使得到的 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连; 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 当离 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 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 具有警示作 用, 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老化,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

10、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0-25份; 乙烯基 有机硅树脂: 18-30份; 甲基丙烯酸酯: 1-7份; 二氧化钛: 3-9份; 抗氧化剂: 0.1-2.5份; 偶联 剂: 2-7.5份; 消泡剂: 0.2-1.8份; 附着力促进剂: 0.1-1.5份; 溶剂: 20-40份。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5-22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5907303 A 3 份; 乙烯基有机硅树脂: 23-30份; 甲基丙烯酸酯: 2-5份; 二氧化钛: 3-6份; 抗氧化剂: 1-2份; 偶联剂: 3-5份;。

11、 消泡剂: 0.8-1.8份; 附着力促进剂: 0.6-1.5份; 溶剂: 25-35份。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20份; 乙烯基有机硅树脂: 25份; 甲基丙烯酸酯: 3.5份; 二氧化钛: 5.5份; 抗氧化剂: 1.7份; 偶联 剂: 4.2份; 消泡剂: 0.9份; 附着力促进剂: 1.1份; 溶剂: 29份。 0011 再有,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 PET、 TPX、 PMMA、 BOPP或PS中的任一种。 0012 另,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 0013 且有, 所述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

12、或螺吡喃类化合物或席夫碱 化合物中的一种。 0014 同时, 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 剂; 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或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 代树脂或聚酯树脂或有机硅烷化合物。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各组分相互配合, 使得得到的离型层能够均 匀涂布于基膜层上, 进而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离时不产生粘 连; 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 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 可以直观地从离型膜的 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 具有警示作用, 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

13、温下加速老化, 延长产品 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 细说明。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0份; 乙烯基有 机硅树脂: 20份; 甲基丙烯酸酯: 2份; 二氧化钛: 4份; 抗氧化剂: 0.8份; 偶联剂: 2份; 消泡剂: 0.5份; 附着力促进剂: 0.1份; 溶剂: 20份。 0020 其中,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

14、色化合物三芳甲 烷类化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乙二 醇二硬脂酸酯;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 0021 实施例2 0022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4份; 乙烯基有 机硅树脂: 18份; 甲基丙烯酸酯: 1份; 二氧化钛: 3份; 抗氧化剂: 1.8份; 偶联剂: 5.5份; 消泡 剂: 0.2份; 附着力促进剂: 0.6份; 溶剂: 25份。 0023 其中,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ET,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

15、机热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 类化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聚氧 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代树脂。 0024 实施例3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5907303 A 4 0025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20份; 乙烯 基有机硅树脂: 25份; 甲基丙烯酸酯: 3.5份; 二氧化钛: 5.5份; 抗氧化剂: 1.7份; 偶联剂: 4.2 份; 消泡剂: 0.9份; 附着力促进剂: 1.1份; 。

16、溶剂: 29份。 0026 其中,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MMA,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三芳 甲烷类化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 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有机硅烷化合物。 0027 实施例4 0028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19份; 乙烯基有 机硅树脂: 25份; 甲基丙烯酸酯: 7份; 二氧化钛: 6.2份; 抗氧化剂: 0.1份; 偶联剂: 5.8份; 消 泡剂: 1.3份; 。

17、附着力促进剂: 1.5份; 溶剂: 34份。 0029 其中,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TPX,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 类化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苯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丙 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有机硅烷化合物。 0030 实施例5 0031 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 包括基膜层, 所述基膜层上设置有离型层, 所述离型层由离 型剂涂覆而成, 所述离型剂包含下述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热致变色化合物: 25份; 乙烯基有 机硅树脂: 30份; 甲基丙烯酸酯: 4份; 二氧化钛: 9份; 抗氧化剂: 2.5份; 偶联剂: 7.5份; 消泡 。

18、剂: 1.8份; 附着力促进剂: 1.1份; 溶剂: 40份。 0032 其中, 所述基膜层材料为PS, 所述热致变色化合物为有机热致变色化合物席夫碱 化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所述消泡剂为乙二醇 二硬脂酸酯;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聚酯树脂。 0033 为了对实施例1-5中一种热致变色离型膜的离型力进行测试, 使用FINAT-10, 在各 实施例离型膜上附着宽50mm长175mm的标准带(TESA7475-丙烯酰氯类)。 接着, 利用 FINAT-10试验辊(2Kg载荷), 以10mm/sec的速度往返两次把标准带压紧, 用两块平整的金属 板夹住离型膜,。

19、 一边加上70g/cm2的压力, 在大约25的温度下保持20h。 之后, 卸掉压力, 4h 后把离型膜固定到治具, 将标准带从180 的方向按照300mm/min的速度剥离、 测试, 反复测 试5次取平均值, 结果见表1。 0034 表1实施例1-5中离型膜的离型力测试结果 0035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5907303 A 5 0036 0037 从上表可知, 实施例1-5中离型膜具有较好的离型力, 各组分相互配合, 使得得到 的离型层能够均匀涂布于基膜层上, 进而使得到的离型膜在与接触的粘着带或者胶粘带分 离时不产生粘连; 同时含有热致变色化合物, 当离型膜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时, 可以直观 地从离型膜的颜色变化上显示出来, 具有警示作用, 避免胶黏剂在外部环境如高温下加速 老化,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38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发明的技术 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范围中。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5907303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