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缩的采血装置 发明背景及现有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患者体内安全抽取血液或其它体液的医疗器械,其中该器械包括一个刺管套筒,刺管在使用后可缩回到该套筒中,并容留在该套筒中,以实现安全的处置。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采血装置,在该装置中,只需要容易地转动套筒上的可旋转操作部件,来使得刺管支撑件上的一个非圆形部分能穿过套筒一端上的非圆形开孔,就可以使使用后的刺管在一弹簧的作用下自动缩回到一个套筒中,这样就能将刺管拉回到套筒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采血装置,该装置由很少数目的部件组成,且每个部件都易于大批量生产。发明概述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回缩的采血装置,其包括:
a)一个细长的管状套筒,其具有一个端壁,该端壁部分地封闭了所说套筒的第一端;
b)一个刺管支撑毂盘,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说套筒中,以在套筒中实现纵向运动,所说支撑毂盘与所说套筒在靠近所说套筒所说第一端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对相配合的卡键和键槽,用于防止所说支撑毂盘相对于所说套筒转动,所说毂盘还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刺管支撑件,其在所说毂盘的第一侧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非圆截面部分,在使用过程中,该部分在靠近所说套筒第一端的位置处伸到所说套筒之外;
c)一个刺管,其附接在所说毂盘上,并由其支撑,所说刺管具有一个第一端,该第一端在使用中与所说非圆截面的刺管支撑部分经所说套筒端壁而延伸到所说套筒之外,所说刺管具有一个第二端,其从所说毂盘地一个第二侧伸到所说套筒中,所说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说刺管的长度;
d)一个刺管固定挡圈,其可转动地固定到所说套筒的第一端上,所说固定挡圈具有一个定位在中央的孔口,在使用过程中,所说毂盘上所说支撑件的非圆形部分与刺管从该孔隙中穿出,所说固定挡圈上所说孔口的截面为非圆形,且其尺寸被设计成:在所说刺管的使用过程中,当所说固定挡圈相对于所说毂盘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上时,该孔口能防止所说刺管的所说非圆部分从中穿过;当所说固定挡圈相对于所说毂盘处于一个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说孔口能允许所说刺管支撑件的非圆部分从中穿过,从而将所说刺管缩回到所说套筒中时;以及
e)一个位于所说套筒中的压缩弹簧,其顶坐在所说毂盘与所说套筒的第一端之间,用来对所说毂盘进行偏顶,从而当所说固定挡圈相对于所说套筒转动到所说第二转动位置时,可将所说毂盘的所说非圆部分以及所说刺管的第一端撤回到所说套筒中,从而使所说刺管在使用后能完全处于所说套筒中。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对所说采血装置的套筒所作的透视图;
图2是从左侧对套筒端盖所作的侧面正视图;
图3是套筒的右侧正视图;
图4是刺管支撑毂盘的透视图;
图5是刺管支撑毂盘的剖面视图;
图6是刺管支撑毂盘的右侧正视图;
图7是刺管固定挡圈的透视图;
图8是固定挡圈的左侧正视图;
图9是组装完成后的采血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
图1的透视图表示了一个总体为圆筒状的细长套筒10,其最好是用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该细长管状套筒具有一横切方向延伸的端壁12(14),从图中可看出,该端壁部分地封闭了套筒的右端。套筒10的左端包括一个一体成型的指头夹持挡圈16和一个塑料顶盖20,塑料顶盖20可通过任意形式的铰链30连接到套筒上,但最好是通过一个一体制出的塑料铰链30进行连接,铰链30具有弹性复原性,能将顶盖20偏置向一个常态位置—封闭套筒左端的位置。顶盖20还包括一个一体地制其盖内侧壁面上、总体上为半圆形的引导裙边22,该裙边能紧密地装插到套筒内部,套筒内部最好总体上为圆筒形。顶盖与套筒材料所固有的弹性会将顶盖保持在紧闭的状态,但用指头顶压却能容易地打开。如图1所示,套筒的纵向延伸壁12设计有一段壁面加厚的部分,从而形成一个直径变小的承座18,用来防止刺管支撑毂盘60(见图4到图6)越过承座而顶向左侧。
图1和图3表示出了套筒的右端,右端包括所示的横向布置的端壁14,端壁14的末端是一个一体制成的、直径缩小的轴向延伸圆筒端15。套筒圆筒壁12外部上一个滚圆的环形卡位隆沿24和一段直径缩小的限位槽26与固定挡圈50的内壁相配合,从而将固定挡圈50保持在套筒的端头上,但却能允许固定挡圈50与套筒10相对转动,其中的固定挡圈50将在下文中参照图7和图8进行描述。固定挡圈50最好是用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这样,固定挡圈50就能弹性地压装到套筒的端部上,且利用隆沿24和限位槽26固定在端部上。在套筒端壁14上以及固定挡圈50内表面上设置了可接合的转动限位止挡42、44、52,用来将它们之间的相对转动限制在最好不超过45度的范围内,这样,用一只手就可以容易地使固定挡圈50相对于套筒10转动,且使用者无须变换手的姿势。套筒端部的转动限位止挡42、44可采用任何合适的形式,但如图所示,其是由一个环形裙边40的两端构成的,它们与固定挡圈上的转动限位止挡52相抵接。
为了能触感到固定挡圈50和套筒10的相对位置,在套筒端壁14的外侧设置了两个周向间隔开的凸纽或隆突46、48,它们位于环形挡位裙边40上两止挡42、44之间的弧线段中,其中的两个止挡是由裙边40的两端部构成的。固定挡圈50上的转动限位止挡52的尺寸被设计成能陷卡到限位止挡42、44与隆突46、48之间的一个或另一个凹陷之中,从而使得使用者能感知到固定挡圈50相对于套筒10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如图7所示,固定挡圈总体上是一个杯状的部件,其外部具有一个指头夹持表面54,该表面最好制出多个沟槽或多个隆突。如图8所示,固定挡圈50具有一个非圆形的中央开孔56,其形状可以为矩形,转动限位止挡52是一体制出的,并从固定挡圈的侧壁径向向内延伸,从而与由套筒10端壁上环形裙边的端部构成的止挡42、44相接合。固定挡圈上的止挡52具有一个端面56,其可被插接到套筒端壁14外表面上的隆突46、48与止挡42、44之间的空隙中,其中的止挡42、44是由环形套筒裙边40的两端部形成的。
一个总体上为杯状的刺管支撑毂盘60(见图4到图6)最好也是用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该支撑毂盘是由一个横切方向延伸的盘体62和一段轴向延伸的裙边64构成的,其最好具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分隔的环形段64a、64b、以及一个中央定位的支撑件66,支撑件66上具有一个非圆形部分68,其例如为矩形或方形,非圆形部分一体地制在支撑件端部上,用于穿过固定挡圈50上的开孔56。该毂盘最好还包括一个一体制成的固定器70,其具有一个膨大的唇边72,其适于固接一段橡胶或塑料保护套罩74,套罩74在初始状态下用来包盖双头刺管80的左端头,刺管80紧固地支撑在一条中心定位的通道82中,通道82贯穿毂盘60。刺管80可被永久地连接到刺管支撑件66中,或者也可以使支撑件66中的刺管通道是螺纹连接形式的,以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而旋接一个刺管。永久连接的刺管将具有初始状态下从套筒中突出的一端,且如图9所示,刺管80从毂盘60的两侧延伸出,图9中表示了组装完成后的采血装置。固定挡圈50中心定位的非圆开孔56的尺寸被设计成:当固定挡圈50相对于支撑毂盘60和套筒10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时,开孔能防止刺管支撑件66上的非圆端头68从其中穿过;而当固定挡圈50相对于支撑毂盘和套筒转到一个第二位置时,能允许刺管支撑件66的端头从开孔56中穿过。
在套筒中,在毂盘盘体62和套筒横向延伸端壁14之间顶压着一条螺旋压缩弹簧90(见图9),用来将毂盘60和支撑在其中的刺管80偏压向左侧,这样就可以使双头刺管80在使用后能完全封闭到套筒中,其中的弹簧90最好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压缩弹簧90可以是柱形压缩弹簧,或者是如图所示那样,总体上为锥形,弹簧90紧密地缠绕在细长的刺管支撑件66上,以防止当毂盘60在套筒10中纵向滑动而与承座18接合时,毂盘出现不对正的情况,在其中的承座18处,毂盘与其所支撑刺管向左的连续运动被终止。
毂盘环形裙边部分64a、64b之间的空隙很便利地形成了几个键槽,这些键槽可容纳纵向延伸的卡键92,如图1和图2所示,卡键92一体地制在套筒圆筒壁面的内部,用来对在套筒中滑动的毂盘60进行导引,防止套筒和支撑毂盘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组装好的采血装置在运送时最好再安上一个保护性的鞘套100,该鞘套是由橡胶、塑料或其它可弹性拉伸的材料制成,用来在刺管80使用前对其突出的那一端头进行包封。该鞘套通过摩擦作用固定在刺管支撑件的非圆形端68上,该非圆形端68实质上可具有一个唇边,用来弹性地保持着鞘套。
在工作中,首先将包封着双头刺管80内端头的弹性套罩74或罩帽撤除,然后将一个具有可刺破端的合适的采血容器插入到套筒的开口端中,在此处,可刺破端被刺管80的内端刺破。然后将刺管的外保护鞘套100取下,该采血装置按照所希望的方式进行使用,在抽取了血液样本后,将刺管80从患者的静脉中拔出。然后用一只手容易地使固定挡圈50相对于套筒转动—最好是顺时钟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就会使刺管支撑毂盘的非圆形端头68与固定挡圈50上的非圆形开孔对正,使得弹簧90能被动地将刺管支撑毂盘的端部68以及刺管完全抽拉到套筒10中,实现安全处置。
尽管上述的叙述构成了对优选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该优选实施例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动,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