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

上传人:凯文 文档编号:8843142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8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12516.0

申请日:

20130402

公开号:

CN103193567A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B31/00,C07C209/36,C07C211/46,C07C211/47,C07C211/52,C07C211/45,C07C213/02,C07C217/84,C07C215/76,C07C221/00,C07C225/22,C07C253/30,C07C255/58,C07C227/04,C07C229/60,C07C211/58,C07C211/05,C07C211/06,C07C211/07,C07C211/51,C07C211/35,C07D215/38,C07D235/18,C07C5/09,C07C15/46,C07C41/20,C07C43/215,C07C17/354,C07C25/28,C07C11/04,C07C11/02,C07C29/17,C07C35/06,C07C33/02,C07C15/52,C07C15/44,C07C33/03,C07D213/16

主分类号:

C07B31/00,C07C209/36,C07C211/46,C07C211/47,C07C211/52,C07C211/45,C07C213/02,C07C217/84,C07C215/76,C07C221/00,C07C225/22,C07C253/30,C07C255/58,C07C227/04,C07C229/60,C07C211/58,C07C211/05,C07C211/06,C07C211/07,C07C211/51,C07C211/35,C07D215/38,C07D235/18,C07C5/09,C07C15/46,C07C41/20,C07C43/215,C07C17/354,C07C25/28,C07C11/04,C07C11/02,C07C29/17,C07C35/06,C07C33/02,C07C15/52,C07C15/44,C07C33/03,C07D213/16

申请人:

复旦大学

发明人:

曹勇,黄均,柳翔,于磊,刘永梅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优先权:

CN201310112516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陆飞;盛志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甲酸为氢源,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化剂,在25oC~100oC下,由惰性气体或空气气氛保护,在溶剂中,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及其衍生物;本方法所用设备及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体系环境友好,目标产物的收率高,分离简单,是一条绿色低能耗的工艺路线,具有重大的潜在的工业化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以甲酸为氢源,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化剂,在25 C ~ 100 C下,由惰性气体或空气气氛保护,在溶剂中,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及其衍生物;其中,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1 ~ 79摩尔当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氮气、氦气或氩气;惰性气体气氛压力为1 atm~ 10 atm,空气气氛为常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其金颗粒尺寸小于10 nm;其载体选自TiO、ZrO、SnO、CeO、FeO及AlO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金与载体的重量比为0.5:99.5 ~ 3:97。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苯、水、三乙胺、乙醇、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或环己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基化合物为芳香、脂肪、杂环或稠环硝基化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炔烃化合物为芳香、脂肪或杂环炔烃。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炔烃化合物包括端位炔烃和内部炔烃。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为硝基苯和取代芳香硝基苯;其中所述的取代芳香苯基的取代基是一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烷氧基或氨基,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氯、溴、碘、氰基、酰基、醛基、酮基、硝基或羧基;所述的脂肪硝基化合物包括1 ~ 6碳的直连或环烷基硝基化合物;所述的杂环硝基化合物是氮杂环硝基化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炔烃为苯乙炔和取代芳香炔烃,其中所述的取代苯是一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和烷氧基,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氯、溴、酰基、醛基或酮基;所述的脂肪炔烃为 4 ~ 10个碳的直连或环烷基末端或内部炔烃化合物;所述的杂环炔烃是氮杂环炔烃化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甲酸为氢源的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进一步为负载型纳米金催化硝基和炔烃等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合为相应胺和烯烃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胺类化合物和烯烃是两类非常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它们被广泛的用于制造聚合物、染料、香料、药物、农用化学品、织物助剂、表面活性剂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直接还原硝基化合物和炔烃是工业生产胺和烯烃的常用方法,工业上常采用气相和液相加氢两种工艺,相比与气相工艺对于底物沸点的限制,液相工艺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对于一些生产量小、但附加值特别的胺类及烯烃等精细化学品。

目前,实现这一还原过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硫化碱还原法,水合肼还原法,SnCl2还原法,金属氢化物,光催化还原法,电化学方法等,这一类方法虽然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离相对简单,但由于还原剂昂贵,或者由于产能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使其工业化受到限制。(2)强酸加金属粉末还原法。比如铁粉、锌粉、铜粉等在强酸存在下还原硝基化合物,该方法虽然工艺操作简单,产品收率高,应用范围广泛;但是该法对设备腐蚀性强,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铁泥,还容易累积易爆物羟胺,后期的产物分离又要加入大量的碱,因此将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环境不友好。(3)以羰基配合物或硒等为催化剂,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还原方法,这类方法使用的还原剂比较便宜,但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均十分苛刻,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以及副反应的发生等问题,因而其应用也收到一定的限制。(4)以分子氢气为还原剂,负载型贵金属或者镍基催化加氢方法是一种较为绿色的方法,该类方法反应活性高,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但是该类方法也存在活性过高而导致选择性低的问题,容易将其他共存的易还原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卤素、醛基、腈基等)同时还原,虽然可以通过修饰改性催化剂、仔细控制氢气的分压以及反应进程来改善选择性的问题,但这些改进对底物的适应范围仍然比较有限,同时氢气也存在高度的爆炸风险。

因此,继续开发新型的高选择的催化加氢工艺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在这方面,催化氢转移还原表现出了相对传统的加氢工艺较明显的优势。该方法利用均相或多相催化剂同氢源构成催化氢化体系,可以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和炔烃实现高选择地可控还原。这些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如Pd、Pt、Ru、Rh、Ir、Fe等的金属盐或者有机配合物;多相催化剂包括负载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氧化硅、碳酸钡和硫酸钡等载体上的Pd、Pt、Ru、Rh、Ir、Cu、Ag、 Fe、Ni或则骨架镍催化等。在该催化加氢工艺中,氢源的选择可以十分丰富,它们可以是醇类、甲酸及甲酸盐、环己烯、水合肼、氢硅烷、四氢喹啉、二氢吲哚等等。丰富的催化和氢源极大的拓宽了氢转移加氢的应用灵活性及范围。专利CN 101940926 A公布了一种以Fe-FeO-Fe2O3为催化剂,水合肼为氢源,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还原的方法,该方法催化剂制备工艺繁琐,氢源水合肼由于致癌性也显得不够绿色,同时硝基底物的适用范围也比较窄。专利CN 101704701 A公开了一种金属Pd盐,以KOH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氢源还原炔烃为顺式烯烃的方法,该方法的均相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在强碱参与下反应,反应体系不够绿色。Gowda等报道了利用雷尼镍和甲酸来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到相应的胺,但该方法甲酸用量大大过量,底物适用范围窄,产物得率不高,催化剂溶解等缺点(D.C. Gowda, A.S.P. Gowda, A.R. Baba and S. Gowda., Syn. Commun., 2000, 30, p2889.)。Pd/C和甲酸的组合也用于硝基的氢转移还原,但该体系需要Pd/C催化剂量需求大,达到底物的重量比30%-50%,而且需要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酸,同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少量CO以及金属的溶解容易使催化剂失活(D.C. Gowda and S. Gowda, Ind. J. Chem. 2000,p709.)。Elsevier等首次报道了以甲酸为氢源,高选择性地将炔烃还原为顺式烯烃,但该体系为均相催化体系,配体NHC(氮杂卡宾)昂贵,对部分底物选择性不高,催化剂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

在众多的催化氢转移还原体系中,负载型纳米型金催化剂和甲酸的组合是一个新型高效的还原体系,而且国内外几乎没有相关的报道。一方面,近年来相关报道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在众多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特别高的选择性,而且反应条件相对更加温和,能在低温低压下进行。例如Corma等首次报道了直接利用分子氢为氢源,氧化钛和氧化铁负载金粒子能够将取代型的硝基化合物中硝基官能团定向还原,该方法充分揭示出了金催化剂在提高还原选择性的优势,但也暴露出对于分子氢的地活化能力,需要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而且反应速度较慢(A. Corma and P. Serna, Science, 2006, 313, p332.)。另一方面,相对其他氢源,甲酸是一种更为优良的氢源。首先甲酸来源十分广泛而且便宜,可以产生于众多生物质精炼过程的副产品;其次,甲酸相对醇等氢源更容易实现脱氢和转移加氢过程,尤其是在纳米金的参与下;在此区别于甲酸盐等氢源,甲酸有更高的氢比例,同时不会产生副产物盐类,尤其在纳米金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条件可以是十分温和,而且甲酸可以达到100%利用,同时可以不需要额外碱的添加。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甲酸为氢源的金催化硝基和炔烃化合物的可控还原转化的工艺,具备一下显著优点:甲酸为氢源廉价易得,安全性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少;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使反应条件温和,尤其是其能提供非常高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催化剂能重复回收使用;产物丰富可调可控,产物容易分离。苯发明所述的选择催化加氢工艺方便简单,反应条件环境友好,能耗较低,克服了传统催化加氢工艺选择性不高,工艺不够绿色等突出问题,具有诱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传统催化加氢工艺中现存的问题的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于提供的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以甲酸为氢源,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化剂,在25 oC ~ 100 oC下,由惰性气体或空气气氛保护,在溶剂中,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及其衍生物;其中,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1 ~ 79摩尔当量。

本发明中,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1 ~ 79摩尔当量,优选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3 ~ 7摩尔当量。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25 oC ~ 100 oC,优选反应温度为25 oC ~80 oC。

本发明中,所述的惰性气氛为二氧化碳、氮气、氦气或氩气,其优选为二氧化碳或氮气。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惰性气氛保护压力为1 atm ~ 10 atm,优选为5 atm;空气气氛为常压。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苯、水、三乙胺、乙醇、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或环己烷;优选为甲苯、水或三乙胺,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反应选择合适的溶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其金颗粒尺寸小于10 nm,优选为1 ~ 3 nm。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沉积沉淀法、共沉淀法、胶体法、浸渍法或改进的浸渍法。

本发明中,所述的负载型金催化剂中所使用的载体为TiO2、ZrO2、SiO2、CeO2、Fe2O3及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载体为TiO2。

本发明中,所述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其金与载体的重量比为0.5:99.5 ~ 3:97,其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99。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底物为硝基和炔烃化合物。其中:

所述的硝基化合物,包括芳香、脂肪、杂环或稠环硝基化合物。具体地,所述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基苯或取代芳香硝基苯;其中所述的取代芳香苯基的取代基是一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烷氧基或氨基,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氯、溴、碘、氰基、酰基、醛基、酮基、硝基或羧基;所述的脂肪硝基化合物包括1 ~ 6碳的直连或环烷基硝基化合物;所述的杂环硝基化合物是氮杂环硝基化合物。

所述的炔烃化合物,包括芳香、脂肪或杂环炔烃,其中炔基的位置可以在末端也可以是在内部。具体地,芳香炔烃包括苯乙炔和取代芳香炔烃,其中所述的取代苯是一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和烷氧基,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氯、溴、酰基、醛基或酮基;所述的脂肪炔烃是包括 4 ~ 10个碳的直连或环烷基末端或内部炔烃化合物;所述的杂环炔烃是氮杂环炔烃化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作为氢源的甲酸廉价易得,安全性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少;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使反应条件温和,尤其是其能提供非常高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催化剂能重复回收使用;将硝基和炔烃等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的胺、甲酰胺、仲胺、苯并咪唑和烯烃等多类精细化学品,产物丰富可调可控,收率高,分离简单;该选择催化加氢工艺方便简单,反应条件环境友好,能耗较低,具有诱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本发明的内容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分别移取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HAuCl4水溶液(0.5 g Au/100 ml)于6只均装有10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随后加入适量的尿素(保持尿素与金的摩尔比为100),搅拌待尿素完全溶解,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升温至80 oC并在此温度下恒温搅拌回流4 h,减压过滤,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最后将固体于5% H2/Ar流动气流中300 oC热处理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金催化剂,表示为0.5%Au/TiO2-DPU ~ 3%Au/TiO2-DPU。

实施例2:分别移取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HAuCl4水溶液(0.5 g Au/100 ml)于6只均装有10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升温至75 oC并在此温度下用0.5 mol/L的NaOH溶液将体系pH调制7.5 ~ 8.5,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回流1.5 h,减压过滤,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最后将固体于5% H2/Ar流动气流中热处理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表示为0.5%Au/TiO2-DPN ~ 3%Au/TiO2-DPN。

实施例3:分别移取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HAuCl4水溶液(0.5 g Au/100 ml)于6只均装有10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室温下用0.5 mol/L的氨水溶液将体系pH调制8 ~ 9,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回流6 h,减压过滤,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最后将固体于5% H2/Ar流动气流中300 oC热处理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表示为0.5%Au/TiO2-DPNH ~ 3%Au/TiO2-DPNH。

实施例4:分别移取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HAuCl4水溶液(0.5 g Au/100 ml)于6只均装有100 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在80 oC先搅拌将水蒸干,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最后将固体于5% H2/Ar流动气流中300 oC热处理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表示为0.5%Au/TiO2-IMP ~ 3%Au/TiO2-IMP。

实施例5:分别移取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HAuCl4水溶液(0.5 g Au/100 ml)于6只均装有500 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Fe(NO3)3·9H2O,在80 oC先搅拌下地加入适量沉淀剂Na2CO3溶液,抽虑洗涤至无氯离子,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最后将固体于马弗炉中300 oC焙烧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表示为0.5%Au/Fe2O3-CoDP ~ 3%Au/ Fe2O3-CoDP。

实施例6:分别移取适量的H2PtCl6,RuCl3,Rh(NO3)3,H2IrCl6水溶液(于4只均装有100 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在80 oC先搅拌将水蒸干,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48 h,将固体至于马弗炉中250 oC焙烧2 h,最后将固体于5% H2/Ar流动气流中350 oC还原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表示为1%Pt/TiO2、 1%Ru/TiO2、 1%Rh/TiO2、1%Ir/TiO2。5%Pd/C是商业催化剂。

实施例7:容量为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10 ml溶剂甲苯,3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0.1 g实施例1-4中所得1%Au/TiO2 或则实施例5中1%Au/Fe2O3-CoDP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结果得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5 和7结果

实施例8:容量为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10 ml溶剂甲苯,3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催化剂,密封反应釜,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结果,硝基苯转化率为95%,苯胺选择性为100%。

实施例9: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水、乙醇、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和环己烷,3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选择性见表2。

表2实施例9结果

实施例10: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3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适量的以下催化剂Au/TiO2,Au/ZrO2,Au/CeO2,Au/Al2O3,Au/Fe2O3,Pd/C,Pt/TiO2,Ru/TiO2,Rh/TiO2,Ir/TiO2(保持硝基苯与金属的摩尔比为100),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选择性见表3。

表3实施例10结果

实施例11: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3 mmol甲酸,1 mmol含不同取代基的硝基苯,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 9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见表4。

表4实施例11结果

实施例12: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4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或含不同取代基的硝基苯(同实施例6中底物),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 9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除间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8%,甲酰间乙烯基苯胺的选择性为97%,其余底物的转化率均大于99%,对应甲酰化产物的的选择性为100%。

实施例13: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7 mmol甲酸,1 mmol邻二硝基苯,4-甲基-1,2-二硝基苯,3-甲基-1,2-二硝基苯,4-氯-1,2-二硝基苯,4-氟-1,2-二硝基苯,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5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质谱连用分析反应结果,所得产物为对应的苯并咪唑,得率均大于99%。

实施例14: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4 mmol甲酸,1 mmol 硝基化合物,1 mmol 苯甲醛,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8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3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转化率为100%,N-苯基苯甲胺的选择性为97%。

实施例15: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4 mmol甲酸,1 mmol 含取代基的硝基化合物,1 mmol 苯甲醛,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8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3-15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转化率和对应的仲胺选择性见表5。

表5实施例15结果

实施例16: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4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1 mmol 含取代基的苯甲醛,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8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3-15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转化率和对应的仲胺选择性见表6。

表6实施例16结果

实施例17: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6 mmol甲酸,1 mmol邻二硝基苯,1 mmol苯甲醛,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15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6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质谱连用分析反应结果,产物为2-苯基-1-氢苯并咪唑(结构式为),其得率为99%。

实施例18:容量为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 ml三乙胺,2 ml甲酸,1 mmol苯乙炔,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DPN催化剂,氮气鼓泡保护,置于25 oC水浴中,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0.5 h,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产物为苯乙烯,得率100%。

实施例19:容量为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 ml三乙胺,2 ml甲酸,1 mmol各个取代炔烃,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DPN催化剂,氮气鼓泡保护,置于25 oC水浴中,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0.5 h,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对应烯烃的得率见表7。

表7实施例19结果

 a 烯烃结构为顺式。

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试验。

实施例20:将重复实施例3的反应4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用甲苯洗涤3次,得催化剂1%Au/TiO2 –DPN-R3。向容量为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10 ml溶剂甲苯,3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0.1 g 1%Au/TiO2 –DPN-R3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结果得硝基苯仍然100%转化,且苯胺的选择性为100%。

实施例21:将重复实施例8的反应4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用乙醇洗涤3次,得催化剂1%Au/TiO2-DPN-R8。向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4 mmol甲酸,1 mmol硝基苯,1 mmol 苯甲醛,0.1 g 1%Au/TiO2-DPN-R8催化剂,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80 oC,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3-15 h,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硝基苯转化率仍然为100%,且N-苯基苯甲胺的选择性为97%。

实施例22:将重复实施例12的反应4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用三乙胺洗涤3次,得催化剂1%Au/TiO2-DPN-R12。容量为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 ml三乙胺,2 ml甲酸,1 mmol苯乙炔,0.1 g 1%Au/TiO2-DPN-R12催化剂,氮气鼓泡保护,置于25 oC水浴中,开启磁力搅拌,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0.5 h,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分析反应结果,产物为苯乙烯,得率仍然为100%。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9356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7.10 CN 103193567 A *CN103193567A* (21)申请号 201310112516.0 (22)申请日 2013.04.02 C07B 31/00(2006.01) C07C 209/36(2006.01) C07C 211/46(2006.01) C07C 211/47(2006.01) C07C 211/52(2006.01) C07C 211/45(2006.01) C07C 213/02(2006.01) C07C 217/84(2006.01) C07C 215/76(200。

2、6.01) C07C 221/00(2006.01) C07C 225/22(2006.01) C07C 253/30(2006.01) C07C 255/58(2006.01) C07C 227/04(2006.01) C07C 229/60(2006.01) C07C 211/58(2006.01) C07C 211/05(2006.01) C07C 211/06(2006.01) C07C 211/07(2006.01) C07C 211/51(2006.01) C07C 211/35(2006.01) C07D 215/38(2006.01) C07D 235/18(2006.01) 。

3、C07C 5/09(2006.01) C07C 15/46(2006.01) C07C 41/20(2006.01) C07C 43/215(2006.01) C07C 17/354(2006.01) C07C 25/28(2006.01) C07C 11/04(2006.01) C07C 11/02(2006.01) C07C 29/17(2006.01) C07C 35/06(2006.01) C07C 33/02(2006.01) C07C 15/52(2006.01) C07C 15/44(2006.01) C07C 33/03(2006.01) C07D 213/16(2006.01。

4、)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 220 号 (72)发明人 曹勇 黄均 柳翔 于磊 刘永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 盛志范 (54) 发明名称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 合物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 法。本发明以甲酸为氢源, 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 化剂, 在 25oC100oC 下, 由惰性气体或空气气氛 保护, 在溶剂中, 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 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 及其衍生物 ; 本方法所。

5、用设备及工艺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 体系 环境友好, 目标产物的收率高, 分离简单, 是一条 绿色低能耗的工艺路线, 具有重大的潜在的工业 化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93567 A CN 103193567 A *CN103193567A* 1/1 页 2 1. 一种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 以甲 酸为氢源, 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化剂, 在25 oC 100 oC下, 由惰性气体或空气。

6、气氛保护, 在 溶剂中, 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 及其衍生物 ; 其中, 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 1 79 摩尔当量。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惰性气体为二氧化碳、 氮气、 氦气 或氩气 ; 惰性气体气氛压力为 1 atm 10 atm, 空气气氛为常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其金颗粒尺 寸小于 10 nm ; 其载体选自 TiO2、 ZrO2、 SnO2、 CeO2、 Fe2O3及 Al2O3中的一种, 或其中几种 ; 金 与载体的重量比为 0.5:99.5 3:97。

7、。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苯、 水、 三乙胺、 乙 醇、 乙腈、 四氢呋喃、 1,4- 二氧六环或环己烷。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硝基化合物为芳香、 脂肪、 杂环或 稠环硝基化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炔烃化合物为芳香、 脂肪或杂环 炔烃。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炔烃化合物包括端位炔烃和内部 炔烃。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为硝基苯和取 代芳香硝基苯 ; 其中所述的取代芳香苯基的取代基是一。

8、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 所 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 烷氧基或氨基, 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 氯、 溴、 碘、 氰基、 酰基、 醛基、 酮基、 硝基或羧基 ; 所述的脂肪硝基化合物包括 1 6 碳的直连或环烷基硝基化合物 ; 所述的杂环硝基化合物是氮杂环硝基化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芳香炔烃为苯乙炔和取代芳香炔 烃, 其中所述的取代苯是一种或多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 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和烷 氧基, 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氟、 氯、 溴、 酰基、 醛基或酮基 ; 所述的脂肪炔烃为 4 10 个碳的直连或环烷基末端或内部。

9、炔烃化合物 ; 所述的杂环炔烃是氮杂环炔烃化合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93567 A 2 1/11 页 3 一种纳米金催化甲酸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甲酸为氢源的纳米金催化可控 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进一步为负载型纳米金催化硝基和炔烃等化合物可控还原 转化合为相应胺和烯烃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胺类化合物和烯烃是两类非常重要的化学中间体, 它们被广泛的用于制造聚合 物、 染料、 香料、 药物、 农用化学品、 织物助剂、 表面活性剂等高附加值化学品。 直接还原硝基 化合物和炔烃是工业。

10、生产胺和烯烃的常用方法, 工业上常采用气相和液相加氢两种工艺, 相比与气相工艺对于底物沸点的限制, 液相工艺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尤其是对于一些生 产量小、 但附加值特别的胺类及烯烃等精细化学品。 0003 目前, 实现这一还原过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硫化碱还原法, 水合肼还 原法, SnCl2还原法, 金属氢化物, 光催化还原法, 电化学方法等, 这一类方法虽然工艺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 产物分离相对简单, 但由于还原剂昂贵, 或者由于产能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而使其工业化受到限制。 (2) 强酸加金属粉末还原法。比如铁粉、 锌粉、 铜粉等在强酸存在 下还原硝基化合物, 该方法虽。

11、然工艺操作简单, 产品收率高, 应用范围广泛 ; 但是该法对设 备腐蚀性强, 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铁泥, 还容易累积易爆物羟胺, 后期的产物分离又要加入大 量的碱, 因此将产生大量的 “工业三废” , 环境不友好。 (3) 以羰基配合物或硒等为催化剂, 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还原方法, 这类方法使用的还原剂比较便宜, 但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 均十分苛刻, 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以及副反应的发生等问题, 因而其应用也收到一定的限 制。 (4) 以分子氢气为还原剂, 负载型贵金属或者镍基催化加氢方法是一种较为绿色的方 法, 该类方法反应活性高, 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 但是该类方法也存在活性过高而导致选择 性。

12、低的问题, 容易将其他共存的易还原的官能团 (如碳碳双键、 卤素、 醛基、 腈基等) 同时还 原, 虽然可以通过修饰改性催化剂、 仔细控制氢气的分压以及反应进程来改善选择性的问 题, 但这些改进对底物的适应范围仍然比较有限, 同时氢气也存在高度的爆炸风险。 0004 因此, 继续开发新型的高选择的催化加氢工艺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在这 方面, 催化氢转移还原表现出了相对传统的加氢工艺较明显的优势。该方法利用均相或多 相催化剂同氢源构成催化氢化体系, 可以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和炔烃实现高 选择地可控还原。这些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 如 Pd、 Pt、 Ru、 Rh、 Ir、 Fe 。

13、等的金属盐或者 有机配合物 ; 多相催化剂包括负载在活性炭、 活性氧化铝、 氧化硅、 碳酸钡和硫酸钡等载体 上的 Pd、 Pt、 Ru、 Rh、 Ir、 Cu、 Ag、 Fe、 Ni 或则骨架镍催化等。在该催化加氢工艺中, 氢源的 选择可以十分丰富, 它们可以是醇类、 甲酸及甲酸盐、 环己烯、 水合肼、 氢硅烷、 四氢喹啉、 二 氢吲哚等等。丰富的催化和氢源极大的拓宽了氢转移加氢的应用灵活性及范围。专利 CN 101940926 A 公布了一种以 Fe-FeO-Fe2O3 为催化剂, 水合肼为氢源, 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 选择还原的方法, 该方法催化剂制备工艺繁琐, 氢源水合肼由于致癌性也显得不。

14、够绿色, 同 时硝基底物的适用范围也比较窄。 专利CN 101704701 A公开了一种金属Pd盐, 以KOH和二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3 2/11 页 4 甲基甲酰胺为氢源还原炔烃为顺式烯烃的方法, 该方法的均相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是一个比 较严重的问题, 同时在强碱参与下反应, 反应体系不够绿色。Gowda 等报道了利用雷尼镍和 甲酸来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到相应的胺, 但该方法甲酸用量大大过量, 底物适用范围窄, 产 物得率不高, 催化剂溶解等缺点 (D.C. Gowda, A.S.P. Gowda, A.R. Baba and S. Gowda., Syn. Commun。

15、., 2000, 30, p2889.) 。Pd/C 和甲酸的组合也用于硝基的氢转移还原, 但该 体系需要 Pd/C 催化剂量需求大, 达到底物的重量比 30%-50%, 而且需要加入大大过量的甲 酸, 同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少量CO以及金属的溶解容易使催化剂失活 (D.C. Gowda and S. Gowda, Ind. J. Chem. 2000,p709.) 。Elsevier 等首次报道了以甲酸为氢源, 高选择性地 将炔烃还原为顺式烯烃, 但该体系为均相催化体系, 配体 NHC(氮杂卡宾) 昂贵, 对部分底物 选择性不高, 催化剂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 0005 在众多的催化氢转移还原体。

16、系中, 负载型纳米型金催化剂和甲酸的组合是一个新 型高效的还原体系, 而且国内外几乎没有相关的报道。 一方面, 近年来相关报道负载型纳米 金催化剂在众多氧化、 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特别高的选择性, 而且反应条件相对更加温和, 能 在低温低压下进行。例如 Corma 等首次报道了直接利用分子氢为氢源, 氧化钛和氧化铁负 载金粒子能够将取代型的硝基化合物中硝基官能团定向还原, 该方法充分揭示出了金催化 剂在提高还原选择性的优势, 但也暴露出对于分子氢的地活化能力, 需要在比较高的温度 下进行, 而且反应速度较慢 (A. Corma and P. Serna, Science, 2006, 313, p。

17、332.)。另 一方面, 相对其他氢源, 甲酸是一种更为优良的氢源。首先甲酸来源十分广泛而且便宜, 可 以产生于众多生物质精炼过程的副产品 ; 其次, 甲酸相对醇等氢源更容易实现脱氢和转移 加氢过程, 尤其是在纳米金的参与下 ; 在此区别于甲酸盐等氢源, 甲酸有更高的氢比例, 同 时不会产生副产物盐类, 尤其在纳米金催化剂存在下, 反应条件可以是十分温和, 而且甲酸 可以达到 100% 利用, 同时可以不需要额外碱的添加。 0006 总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甲酸为氢源的金催化硝基和炔烃化合物的可控还原转 化的工艺, 具备一下显著优点 : 甲酸为氢源廉价易得, 安全性高, 反应产生的废弃物少 。

18、; 负 载型纳米金催化剂使反应条件温和, 尤其是其能提供非常高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 ; 催化剂 能重复回收使用 ; 产物丰富可调可控, 产物容易分离。 苯发明所述的选择催化加氢工艺方便 简单, 反应条件环境友好, 能耗较低, 克服了传统催化加氢工艺选择性不高, 工艺不够绿色 等突出问题, 具有诱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传统催化加氢工艺中现存的问题的纳米金 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0008 本发明于提供的纳米金催化可控还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 以 甲酸为氢源, 以负载型纳米金为催化剂, 在25 oC 100 oC下。

19、, 由惰性气体或空气气氛保护, 在溶剂中, 将底物硝基或炔烃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胺或烯烃精细化学品, 及其衍生 物 ; 其中, 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 1 79 摩尔当量。 0009 本发明中, 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1 79摩尔当量, 优选甲酸的用量为底物的3 7 摩尔当量。 0010 本发明中,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 25 oC 100 oC, 优选反应温度为 25 oC 80 oC。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4 3/11 页 5 0011 本发明中, 所述的惰性气氛为二氧化碳、 氮气、 氦气或氩气, 其优选为二氧化碳或 氮气。 0012 本发明中, 所述的反应惰性气氛保护压力为。

20、 1 atm 10 atm, 优选为 5 atm ; 空气 气氛为常压。 0013 本发明中, 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苯、 水、 三乙胺、 乙醇、 乙腈、 四氢呋喃、 1,4- 二氧六 环或环己烷 ; 优选为甲苯、 水或三乙胺, 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反应选择合适的溶剂。 0014 本发明中, 所述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其金颗粒尺寸小于 10 nm, 优选为 1 3 nm。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沉积沉淀法、 共沉淀法、 胶体法、 浸渍法或 改进的浸渍法。 0015 本发明中, 所述的负载型金催化剂中所使用的载体为 TiO2、 ZrO2、 SiO2、 CeO2、 Fe2O3 及 。

21、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载体为 TiO2。 0016 本发明中, 所述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其金与载体的重量比为 0.5:99.5 3:97, 其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 1:99。 0017 本发明中, 所述的反应底物为硝基和炔烃化合物。其中 : 所述的硝基化合物, 包括芳香、 脂肪、 杂环或稠环硝基化合物。 具体地, 所述的芳香硝基 化合物包括硝基苯或取代芳香硝基苯 ; 其中所述的取代芳香苯基的取代基是一种或多种推 电子或吸电子基团, 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 烷氧基或氨基, 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 芳环相连的氟、 氯、 溴、 碘、 氰基、 酰基、 醛基、 酮基、 硝基或羧基 ; 所述的。

22、脂肪硝基化合物包括 1 6 碳的直连或环烷基硝基化合物 ; 所述的杂环硝基化合物是氮杂环硝基化合物。 0018 所述的炔烃化合物, 包括芳香、 脂肪或杂环炔烃, 其中炔基的位置可以在末端也可 以是在内部。 具体地, 芳香炔烃包括苯乙炔和取代芳香炔烃, 其中所述的取代苯是一种或多 种推电子或吸电子基团, 所述的推电子基团为烷基和烷氧基, 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直接与 芳环相连的氟、 氯、 溴、 酰基、 醛基或酮基 ; 所述的脂肪炔烃是包括 4 10 个碳的直连或环 烷基末端或内部炔烃化合物 ; 所述的杂环炔烃是氮杂环炔烃化合物。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 作为氢源的甲酸廉价。

23、易得, 安全性高, 反 应产生的废弃物少 ;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使反应条件温和, 尤其是其能提供非常高的化学 和立体选择性 ; 催化剂能重复回收使用 ; 将硝基和炔烃等化合物可控还原转化为相应的 胺、 甲酰胺、 仲胺、 苯并咪唑和烯烃等多类精细化学品, 产物丰富可调可控, 收率高, 分离简 单 ; 该选择催化加氢工艺方便简单, 反应条件环境友好, 能耗较低, 具有诱人的工业化应用 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内容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此。 0021 实施例 1 : 分别移取 10 ml、 15 ml、 20 ml、 25 ml、 30 ml HAuCl4。

24、水溶液 (0.5 g Au/100 ml) 于6只均装有10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 随后加入适量的尿素 (保持尿素 与金的摩尔比为 100) , 搅拌待尿素完全溶解, 然后分别加入 5 g TiO2, 升温至 80 oC 并在此 温度下恒温搅拌回流 4 h, 减压过滤,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 将所得固体转入表 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最后将固体于 5% H2/Ar 流动气流中 300 oC 热处理 2 h。 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金催化剂, 表示为 0.5%Au/TiO2-DPU 3%Au/TiO2-DPU。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5。

25、 4/11 页 6 0022 实施例2 : 分别移取5 ml、 10 ml、 15 ml、 20 ml、 25 ml、 30 ml HAuCl4水溶液 (0.5 g Au/100 ml) 于6只均装有10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 然后分别加入5 g TiO2, 升温至 75 oC 并在此温度下用 0.5 mol/L 的 NaOH 溶液将体系 pH 调制 7.5 8.5, 并在此温度下搅 拌回流 1.5 h, 减压过滤,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 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 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最后将固体于 5% H2/Ar 流动气流中热处理 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 需要。

26、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表示为 0.5%Au/TiO2-DPN 3%Au/TiO2-DPN。 0023 实施例3 : 分别移取5 ml、 10 ml、 15 ml、 20 ml、 25 ml、 30 ml HAuCl4水溶液 (0.5 g Au/100 ml) 于 6 只均装有 1000 ml 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 然后分别加入 5 g TiO2, 室温 下用 0.5 mol/L 的氨水溶液将体系 pH 调制 8 9, 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回流 6 h, 减压过滤, 将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氯离子, 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最 后将固体于 5% H2/Ar 流动气流中。

27、 300 oC 热处理 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 米金催化剂, 表示为 0.5%Au/TiO2-DPNH 3%Au/TiO2-DPNH。 0024 实施例4 : 分别移取5 ml、 10 ml、 15 ml、 20 ml、 25 ml、 30 ml HAuCl4水溶液 (0.5 g Au/100 ml) 于 6 只均装有 100 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然后分别加入 5 g TiO2, 在 80 oC 先 搅拌将水蒸干, 将所得固体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最后将固体于 5% H2/ Ar 流动气流中 300 oC 热处理 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

28、纳米金催化剂, 表示为 0.5%Au/TiO2-IMP 3%Au/TiO2-IMP。 0025 实施例5 : 分别移取5 ml、 10 ml、 15 ml、 20 ml、 25 ml、 30 ml HAuCl4水溶液 (0.5 g Au/100 ml) 于 6 只均装有 500 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 Fe(NO3)3 9H2O, 在 80 oC 先搅拌下地加入适量沉淀剂 Na2CO3溶液, 抽虑洗涤至无氯离子, 将所得固体转入表 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最后将固体于马弗炉中 300 oC 焙烧 2 h。冷却破碎后即 得所需要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表示为 。

29、0.5%Au/Fe2O3-CoDP 3%Au/ Fe2O3-CoDP。 0026 实施例 6 : 分别移取适量的 H2PtCl6, RuCl3, Rh(NO3)3, H2IrCl6水溶液 (于 4 只均装有 100 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然后分别加入 5 g TiO2, 在 80 oC 先搅拌将水蒸干, 将所得固体 转入表面皿中并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48 h, 将固体至于马弗炉中 250 oC焙烧 2 h, 最后将固体 于 5% H2/Ar 流动气流中 350 oC 还原 2 h。冷却破碎后即得所需要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 表示为 1%Pt/TiO2、 1%Ru/TiO2、 1%Rh/TiO。

30、2、 1%Ir/TiO2。5%Pd/C 是商业催化剂。 0027 实施例 7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 10 ml 溶剂甲苯, 3 mmol 甲酸, 1 mmol 硝基苯, 0.1 g 实施例 1-4 中所得 1%Au/TiO2 或则实施例 5 中 1%Au/Fe2O3-CoDP 催化 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 5 atm 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 内温度升至 7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20 min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 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结果得结果见表 1。 0028 表 1 实施。

31、例 1-5 和 7 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6 5/11 页 7 。 0029 实施例 8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 10 ml 溶剂甲苯, 3 mmol 甲酸, 1 mmol 硝基苯,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 温度升至7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结果, 硝基苯转化率为 95%, 苯胺选择性为 100%。 0030 实施例 9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 10。

32、 ml 甲苯、 水、 乙醇、 乙 腈、 四氢呋喃、 1,4- 二氧六环和环己烷, 3 mmol 甲酸, 1 mmol 硝基苯,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 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 7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20 min, 开 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 选择性见表 2。 0031 表 2 实施例 9 结果 。 0032 实施例10 : 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33、 ml甲苯, 3 mmol甲酸, 1 mmol 硝基苯, 适量的以下催化剂 Au/TiO2, Au/ZrO2, Au/CeO2, Au/Al2O3, Au/Fe2O3, Pd/C, Pt/ TiO2, Ru/TiO2, Rh/TiO2, Ir/TiO2(保持硝基苯与金属的摩尔比为 100) ,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 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 开启磁 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20 min,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 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选择性见表 3。 说 明 书 C。

34、N 103193567 A 7 6/11 页 8 0033 表 3 实施例 10 结果 。 0034 实施例11 : 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 3 mmol甲酸, 1 mmol 含不同取代基的硝基苯,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 催化剂, 密封反应 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 90 min,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 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见表 4。 0。

35、035 表 4 实施例 11 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8 7/11 页 9 。 0036 实施例12 : 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 4 mmol甲酸, 1 mmol硝基苯或含不同取代基的硝基苯 (同实施例6中底物) , 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 TiO2 -DPN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 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 7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20 - 90 min, 开 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

36、除间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 为 98%, 甲酰间乙烯基苯胺的选择性为 97%, 其余底物的转化率均大于 99%, 对应甲酰化产物 的的选择性为 100%。 0037 实施例13 : 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甲苯, 7 mmol甲酸, 1 mmol 邻二硝基苯, 4- 甲基 -1,2- 二硝基苯, 3- 甲基 -1,2- 二硝基苯, 4- 氯 -1,2- 二硝基 苯, 4- 氟 -1,2- 二硝基苯,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 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 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37、 oC, 开 启磁力搅拌, 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5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检测 器) - 质谱连用分析反应结果, 所得产物为对应的苯并咪唑, 得率均大于 99%。 0038 实施例 14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 10 ml 水, 4 mmol 甲酸, 1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9 8/11 页 10 mmol 硝基化合物, 1 mmol 苯甲醛,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 催化剂, 密封反 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

38、 8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3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转化率为 100%, N- 苯基苯甲胺的选择性为 97%。 0039 实施例 15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 10 ml 水, 4 mmol 甲酸, 1 mmol 含取代基的硝基化合物, 1 mmol 苯甲醛, 0.1 g实施例2中所得1%Au/TiO2 -DPN催化 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 5 atm 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 内温度升至 8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

39、转的转速下搅拌 3-15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 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转化率和对应的仲胺选择性见表 5。 0040 表 5 实施例 15 结果 。 0041 实施例 16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 10 ml 水, 4 mmol 甲酸, 1 mmol 硝基苯, 1 mmol 含取代基的苯甲醛,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 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 度升至 80 oC, 开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3-。

40、15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转化率和对应的仲胺选择性见表 6。 0042 表 6 实施例 16 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10 9/11 页 11 。 0043 实施例 17 : 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 10 ml 水, 6 mmol 甲酸, 1 mmol 邻二硝基苯, 1 mmol 苯甲醛,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 -DPN 催化剂, 密封 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 5 atm 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 升至 150 oC, 开。

41、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6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 相色谱 (FID 检测器) - 质谱连用分析反应结果, 产物为 2- 苯基 -1- 氢苯并咪唑 (结构式为 ) , 其得率为 99%。 0044 实施例18 : 容量为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 ml三乙胺, 2 ml甲酸, 1 mmol苯乙炔,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DPN 催化剂, 氮气鼓泡保护, 置于 25 oC水浴中, 开启磁力 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0.5 h, 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 反应结果, 产物为苯乙烯, 得率。

42、 100%。 0045 实施例 19 : 容量为 25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3 ml 三乙胺, 2 ml 甲酸, 1 mmol 各个取 代炔烃, 0.1 g 实施例 2 中所得 1%Au/TiO2-DPN 催化剂, 氮气鼓泡保护, 置于 25 oC水浴中, 开 启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0.5 h, 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 器) 分析反应结果, 对应烯烃的得率见表 7。 0046 表 7 实施例 19 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11 10/11 页 12 a 烯烃结构为顺式。 0047 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试验。 0048 实施。

43、例 20 : 将重复实施例 3 的反应 4 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 用甲苯洗涤 3 次, 得 催化剂 1%Au/TiO2 DPN-R3。向容量为 50 ml 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装入 10 ml 溶剂甲苯, 3 mmol甲酸, 1 mmol硝基苯, 0.1 g 1%Au/TiO2 DPN-R3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气置换 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70 oC, 开启磁力搅 拌, 在1000转的转速下搅拌20 min,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检测器) 分 析结果得硝基苯仍然 100% 转化, 且苯胺的选择性为 100%。 0。

44、049 实施例 21 : 将重复实施例 8 的反应 4 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 用乙醇洗涤 3 次, 得 催化剂1%Au/TiO2-DPN-R8。 向容量为50 ml的哈氏合金高压釜中分别装入10 ml水, 4 mmol 甲酸, 1 mmol 硝基苯, 1 mmol 苯甲醛, 0.1 g 1%Au/TiO2-DPN-R8 催化剂, 密封反应釜并用氮 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 最后维持釜内为5 atm氮气, 置于油浴中使釜内温度升至80 oC, 开启 磁力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3-15 h, 开釜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 测器) 分析反应结果, 硝基苯转化率仍然。

45、为 100%, 且 N- 苯基苯甲胺的选择性为 97%。 0050 实施例22 : 将重复实施例12的反应4次后的催化剂过滤回收, 用三乙胺洗涤3次, 得催化剂 1%Au/TiO2-DPN-R12。容量为 25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3 ml 三乙胺, 2 ml 甲酸, 1 mmol苯乙炔, 0.1 g 1%Au/TiO2-DPN-R12催化剂, 氮气鼓泡保护, 置于25 oC水浴中, 开启磁力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12 11/11 页 13 搅拌, 在 1000 转的转速下搅拌 0.5 h, 搅拌取样并高速离心, 用气相色谱 (FID 检测器) 分析 反应结果, 产物为苯乙烯, 得率仍然为 100%。 说 明 书 CN 103193567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