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所述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设置在对底线施加张力的夹线器和在左右方向上进退的套口机(looper)之间,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双线锁缝缝纫机或平式连锁缝纫机中的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背景技术
在这种缝纫机中,如日本特公昭54-4341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采用通过转轴的旋转使穿入拦线板的线孔中的底线弯曲量变化的线控制凸轮。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线控制凸轮固定在转轴的端部上。线控制凸轮由左右并列设置的两块贝壳状板构成,线接收件配置在贝壳状板之间。线接收件固定在缝纫机机架上。拦线板的结构为,与线孔对向设置,可以以平行于转轴轴线的固定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拦线板由弹性体弹性加载,利用离合片固定在作用位置和非作用位置上。采用这样的机构,利用线控制凸轮的外周使拦线板之间的线弯曲并将线抽出,放松所述弯曲以使线松弛。
但是,在这样地底线控制机构中,当从转轴上取下线控制凸轮时,配置在线控制凸轮之间的线接收件成为障碍,必须将线接收件从缝纫机机架上卸下。并且,当拦线板在作用位置上时,线控制凸轮成为线通过的障碍,当拦线板在非作用位置上时,线通道的线孔离操作者过远,难以穿线。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该机构在拦线板从作用位置退避开时,可以容易地从转轴上将线控制凸轮卸下,同时,不会成为底线穿线的障碍。
本发明为一种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该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的转轴;与线孔对向设置、可以以平行于该转轴轴线的固定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拦线板;左右并列设置、通过转轴的旋转而与贯穿拦线板线孔的底线配合,将该底线抽出的线控制凸轮,配置在该线控制凸轮之间的线接收件;以使该拦线板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拦线板弹性加载的弹性体;抵抗弹性体的加载、将拦线板固定于作用位置和非作用位置上的离合片,其特征在于,拦线板由具有固定轴的绕线台、和具有位置可调地固定在该绕线台上的线孔的线通道构成,线接收件固定在绕线台上,并且,该绕线台由离合片固定在从作用位置到非作用位置的中间位置上。
而且,前述离合片由在下端部具有凸出设置的销且可上下滑动的操作钮、和从下方对该操作钮加载的板簧构成,通过将板簧配合到形成于绕线台的固定轴上的锁定销上,固定拦线板。
采用本发明,在当拦线板位于作用位置时解除离合片对拦线板的固定的情况下,利用弹性体使拦线板与线接收件一起向同一方向转动。而且,在解除离合片对拦线板的固定结束时,拦线板固定在中间位置或非作用位置上。对于底线的贯穿,是在拦线板固定于中间位置时进行的。而对于线控制凸轮的卸下,是在拦线板固定于非作用位置上时进行的。并且,为了形成所需的针脚,在绕线台上对线通道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的平面图。
图2是同一机构的后视图。
图3是同一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一机构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同一机构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线控制凸轮1、1由左右并列设置的贝壳状板构成。该线控制凸轮1、1被螺纹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撑于缝纫机机架A上的转轴2的端部。转轴2与缝纫机主轴(图中未示出)同时旋转。拦线板3由绕线台4和线通道5、5构成。绕线台4具有固定轴6,固定轴6可旋转地支撑在由螺栓7固定到缝纫机机架A后部的托架8上。因而,拦线板3可以以平行于转轴2的固定轴6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线通道5、5夹着线控制凸轮1、1配置于左右两侧,其形状为L形。线孔9、9贯穿设置于线通道5、5的竖立部5a、5a,与线孔9、9的位置对向设置。当螺栓10被松开时,线通道5、5的线孔9、9的位置可以在长孔11内滑动,从而,可以调节线通道5、5在绕线台4上的固定位置。并且,线接收部12被螺栓13固定在绕线台4上,配置于线控制凸轮1、1之间。从而,线控制凸轮1、1通过转轴2的旋转与贯穿于拦线板3的线孔9、9的底线配合,从而,抽出底线。
在绕线台4的固定轴6上装有螺旋弹簧14(弹性体)。螺旋弹簧14的一侧与绕线台4配合,另一侧与托架8配合。借此,以向箭头R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拦线板3弹性加载。离合片15配置于绕线台4的固定轴6侧。离合片15反抗螺旋弹簧14的加载以固定拦线板3。该离合片15包括:具有销16a的操作钮16、和从销16a下方加载的板簧17。销16a凸出设置于操作钮16的下端部上,操作钮16可上下滑动。板簧17由螺栓18固定于从托架8水平凸出的支持片8a上。
并且,在绕线台4的固定轴6上利用螺栓20固定有锁定销19。锁定销19配有三个钩部19a、19b、19c。当钩部19a与板簧17配合时,拦线板3位于受线控制凸轮1影响的作用位置上。这时,线控制凸轮1、1通过转轴2的转动改变从绕线台4的凸出量,抽出贯穿到线通道5、5的线孔9、9中的底线。当钩部19b与板簧17配合时,拦线板3位于线易于通过的中间位置。当钩部19c与板簧17配合时,拦线板3位于不受线控制凸轮1、1影响的非作用位置上,可以将线控制凸轮1、1卸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在缝纫机机架A上设置具有贯穿底线用的线孔20a的线导向件20,形成底线不与缝纫机机架A接触的结构。
下面,对上述缝纫机底线控制机构的操作进行说明。通常,如图3所示,拦线板3位于作用位置。当因故将底线卷绕到线控制凸轮1、1的转轴2上时,深深按下操作钮16。当深深按下操作钮16时,操作钮的销16a向下方推压板簧17,板簧17从形成于绕线台4的固定轴6上的钩部19a脱离,与钩部19c配合。借此,拦线板3与线接收件12一起向箭头R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到达非作用位置。这时,若松开线控制凸轮1、1固定用螺栓,则易于从转轴2上将线控制凸轮1、1卸下,从而,顺畅地进行底线去除作业。并且,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未详细说明,但即使继续深深按操作钮16,板簧17也不会越过钩部19c,从而可以防止对缝纫机机架等的干扰。
在拦线板3位于通常的作用位置上的情况下,由于线控制凸轮1、1夹在线通道5、5之间,所以底线难以贯穿到线通道5、5的线孔9、9中。因而,在贯穿底线时较浅地按下操作钮16。当较浅地按下操作钮16时,板簧17从钩部19a脱开并与钩部19b配合。借此,拦线板3与线接收件12一起向箭头R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到达从作用位置至非作用位置的中间位置处。这时,贯穿设置于拦线板3的线通道5、5上的线孔9、9略微离开线控制凸轮1、1,易于将底线贯穿到线通道5、5的线孔9、9中。另外,在拦线板3位于非作用位置的情况下,线通道5、5的线孔9、9位于绕线台4的对面侧,底线的贯穿难以进行。
并且,在拦线板3的中间位置中,线导向件20的线孔20a和线通道5、5的线孔9、9呈横向的一条直线,从而可以从供应源侧顺畅地贯穿底线。当操作者向与箭头方向R相反的方向推压拦线板3时,固定到非作用位置和中间位置上的拦线板3可以返回到作用位置。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由于线接收件固定于拦线板的绕线台上,所以当拦线板移动至非作用位置时易于卸下线控制凸轮。并且,由于拦线板借助离合片固定于从作用位置至非作用位置的中间位置上,所以易于进行底线的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