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883431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0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0696.9

申请日:

2001.08.13

公开号:

CN1401842A

公开日:

2003.03.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8.13

IPC分类号:

D04B15/50; D04B15/58

主分类号:

D04B15/50; D04B15/58

申请人: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炳赐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主要是于给纱器的给纱部上增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上具有一导纱面,此导纱面在纱线通过时,不易让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上,也不会让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能有效地将纱线输送到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顺利钩拉纱线进行编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用以配置于圆编机上,可将 编织用的纱线(5、6、7)喂入于织针上方的给纱器(1),该 给纱器(1)至少包括有一本体(11),及一自本体(11)下缘 延伸出的给纱部(12),该给纱部(12)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 的孔(13、13’),前述的孔(13、13’)可供穿套纱线(5、6), 并将纱线(5、6)喂入于织针上方,利于织针钩纱编织,其特 征在于: 上述的给纱部(12)的一端凸设有一凸部(14),该凸部 (14)上具有一导纱面(15),此导纱面(15)在纱线(7)通 过时,不易让纱线(7)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14) 上,也不会让纱线(7)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能有 效地将纱线(7)输送到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顺利钩拉纱线 进行编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导纱面(15)可为一曲弧状、斜面状、直角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凸部(14)可由一柱体(8)取代,其上具有一呈圆弧状的导 纱面(8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柱体(8)可与给纱部(12)一体成型。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柱体(8)一端具有一接合部(82),此接合部(82)得以接合 于给纱部(12)的接合孔(12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接合部(82)可为一螺纹状。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接合孔(121)内具有一呈螺纹状的接合面(122)。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接合部(82)可直接穿过接合孔(121),并利用一螺帽锁固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该 本体(1)上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凹槽(16),该凹槽(16)中 配置有一调整件(2),该调整件(2)上配置有一导纱轮(3), 此导纱轮(3)可将编织用的纱线(7)导向于凸部(14)底下 通过。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其中,更 具有一固接于圆编机上的固定件(4),该固定件(4)上具有 一固定部(41),该固定部(41)承接一具有滑槽的支撑部(42), 该给纱器(1)的本体(11)则枢设于支撑部(42)的滑槽中, 可让给纱器(1)于固定件(4)上作一高度调整。

说明书


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尤指一种于给纱器的给纱部上增设有一凸部,让纱线可喂入于织针上,利于织针钩拉纱线进行编织物的编织。

    【发明背景】

    已知,目前人们所穿的衣物布料皆是由圆编机所编织,而在圆编机编织时,需由给纱器将纱线喂入于织针上方后,在织针钩纱成环后,即可完成布料的编织。而在编织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时,该给纱器就必需再穿设一组具有弹性的纱线,与原先穿套于给纱器上的纱线混合进行编织,即可编织生成具有伸缩性的布料(如制作内衣、内裤的布料)。但是传统的给纱器在将具有弹性的纱线喂入织针上方时,皆会有许多问题发生。

    如图1的给纱器1,该给纱器1至少包括有一本体11,及一自本体11下缘延伸出的给纱部12,该给纱部12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可供穿套纱线的孔13、13’,另于本体11上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凹槽16,该凹槽16中配置有一调整件2,该调整件2上配置有一导纱轮3,此导纱轮3可将具有弹性的纱线喂入至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钩拉纱线。但是,在纱线经过导纱轮3而喂入织针上方时,该纱线易产生抖动现象,让织针常有钩不到纱线,或钩纱不完全,导致所编织完成的布面不整,或有些微破洞产生,造成所编织完成的布料品质不佳。

    于是,就在给纱部12上开设有一导槽17,如图2所示,该导纱轮3所导出的纱线直接进入于导槽17中,此导槽17可以解决纱线喂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抖动现象。但是,纱线长时间与导槽17内部接触摩擦时,易产生棉絮,而棉絮也易积塞于导槽中,当棉絮积压一定数量时,会导致纱线无法顺利通过导槽17而产生断线,或者积塞于导槽17中的棉絮会随纱线一并喂入编织,造成编织生成的布料表面形成有凸起状态,造成编织后的布料品质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给纱器的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发明于给纱器的给纱部另一端上凸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上具有一导纱面,此导纱面在第三纱线通过时,与第三纱线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上,也不会让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能有效地将纱线输送到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顺利钩拉纱线进行编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凸部可由一柱体所取代之,此柱体可与给纱部一体成型制作,该柱体上具有一圆弧状的导纱面,当第三纱线由柱体的导纱面通过时,与导纱面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第三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柱体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柱体一端具有一接合部,而在给纱部一端增设有一具接合孔,此接合孔内具有一接合面,此接合面可供前述的柱体的接合部组接,或者此接合部可直接穿过接合孔,利用一螺帽锁接于接合部上,以便柱体固接于给纱部上,在第三纱线与导纱面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第三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柱体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断线的现象。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与实施例,现配合说明书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给纱器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传统另一给纱器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给纱器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1的给纱器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3-1的给纱器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3-1、3-2所示,为本发明的给纱器外观立体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用以配置于圆编机上,可将复数纱线喂入于织针(图中未示)上方的给纱器1,在织针上升时,可利于织针钩拉纱线。

    上述所提的给纱器1至少包括有一本体11,及一自本体11下缘延伸出的给纱部12,该给纱部12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可供穿套纱线的孔13、13’,而给纱部12的另一端凸设有一凸部14,该凸部14上具有一可呈曲弧状或斜面状的导纱面15,以利于纱线通过;另于本体11上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凹槽16,该凹槽16中配置有一调整件2,该调整件2上配置有一导纱轮3,此导纱轮3可将编织用的纱线导向于前述的凸部14底下通过,在圆编机编织过程中利于输送纱线;

    另有固定件4,其上具有一固定于圆编机上的固定部41,该固定部41承接一具有滑槽(图中未示)的支撑部42,在给纱器1的本体11枢设于支撑部42的滑槽中,可让给纱器1于固定件4上作一高度调整。如是,借由前述构成一全新的给纱器。

    参见图4、5所示,为本发明的给纱器正视及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给纱器1借由固定件4固接于圆编机上时,编织所用的第一纱线5、第二纱线6分别穿套于给纱部12的孔13、13’中,而具有弹性的第三纱线7则配置于导纱轮3上,再由导纱轮3导引由凸部14的导纱面15通过。

    在编织过程中,第一、二、三纱线5、6、7依序输送至织针上方,在织针上升时,即可钩拉第一、二、三纱线5、6、7进行编织物编织。当第三纱线7由凸部14的导纱面15通过时,与导纱面15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14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7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能有效地将第三纱线7输送到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顺利钩拉第三纱线7进行编织,也以确保编织后的编织物的品质。

    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所提的凸部14可由一柱体8所取代之,此柱体8可与给纱部12一体成型制作,该柱体8上具有一呈圆弧状的导纱面81,当第三纱线7由柱体8地导纱面81通过时,与导纱面81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第三纱线7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柱体8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7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

    参见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与上述的构造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柱体8一端具有一呈螺纹状的接合部82,而在给纱部12一端增设有一接合部孔121,此接合孔121内具有一呈螺纹状的接合面122,此接合面122可供前述的柱体8的接合部82组接,或者此接合部82可直接穿过接合孔121,利用一螺帽(图中未示)锁接於接合部82上,以便柱体8固接於给纱部12上。当第三纱线7由柱体8的导沙面81通过时,与导纱面81形成摩擦接触状态,不易让第三纱线7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纱滞留在柱体8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7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

    参见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在给纱部12所凸设的凸部14’比上述所提的凸部14的厚度为薄,此凸部14’一侧具有一呈直角状态的导纱面15’。在第三纱线7与导纱面15’形成摩擦接触状态时,不易让第三纱线7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14’上,也不会让第三纱线7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

    

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改进型圆编机的给纱器构造,主要是于给纱器的给纱部上增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上具有一导纱面,此导纱面在纱线通过时,不易让纱线产生棉絮,或者让棉絮滞留在凸部上,也不会让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能有效地将纱线输送到织针上方,以利于织针顺利钩拉纱线进行编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