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离所装入的两种不同物质的容器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用来装入一种物质的瓶体和用来关闭该瓶体的瓶盖,以便放置于该瓶盖中的物质能与瓶体内的物质分离的容器装置。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液态溶剂与以药片形式存在的溶质分开的饮料,在饮用时,该药片混入溶剂中。为防止变质,该药片在混入溶剂前必须封闭保存。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容器装置方式,用来提供一套保护封套。一种典型的方式包括有用来保留液态溶剂的主要容器和用来保留溶质的附加容器。此方式的容器装置需依序地开启主要容器以及附加容器,或者反之亦可,以便使溶质与液态溶剂接触而能形成饮用液体。然而,问题是产生上述饮用液体,必须具有此两个独立的开启操作,将造成此种容器装置在操作上的不便利及复杂性;另一种已有容器装置的方式包括一个具有开口以便将一个填充物组件紧密嵌入于其中的容器瓶体,以及由该容器瓶体所界定的一个容置空间用来保留液态溶剂,该填充物组件包括一个具有导筒的填充物瓶体,该导筒顶端连接于填充物瓶体成为一体,并且其底端由一个密封构件覆盖使导筒中能保留溶质;以及一个经由导筒顶部插入导筒内部地扁平的切割构件,该扁平的切割构件能够气密密封导筒以防止在导筒中所装入的溶质与外界接触。在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先移除容器瓶体上用来防止使用前推压扁平切割构件的一保护盖,然后按下扁平切割构件使密封构件与导筒底端分开,以便从导筒中释放出该溶质,让溶质溶解或混入在容器瓶体内的液态溶剂当中,之后,填充物组件从容器瓶体移除供使用者饮用获得的溶液。其缺点在于此种容器装置在准备饮用时须要三个步骤才能产生饮用液体。因而在操作上较为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拧动瓶盖的同时即能将两种物质混合的容器装置,使装置的使用者可操作方便、简单地将两种物质混合起来,并使两种物质在混合操作前可安全地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该容器装置包括一个具有颈部的中空瓶体,该头部有一开口贯通颈部,由瓶颈和瓶体界定的一个容置空间用来保留第一物质,该容器的头部外缘上有一个环状螺纹部;一个可反复闭合地连接在瓶体颈部用来气密地闭合开口的瓶盖构件;一个用来容纳瓶盖构件所装入的第二物质且可与该瓶盖构件同步移动的气密闭合组件,即瓶盖构件借由手压推力以同轴方式沿着瓶体颈部旋动;一个能使气密闭合组件释放出第二物质的切割构件;以及一个可剥离地环附于瓶盖构件的底部的撕离环,在该撕离环与瓶盖构件分开后,瓶盖构件的底部的下部位置对顶于环状肋部,气密闭合组件上部位置由距切割构件的一小段距离处移至与切割部件相接触,从而释放出第二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气密封闭组件由一个封口膜环附于瓶盖构件侧壁的内面上,第二物质装入气密封闭组件以与外界隔离。并且,此气密封闭构件至少应与颈部顶缘向上突出的环状肋部吻合,以便使瓶体开口能紧密密封不外漏。当瓶盖构件位于瓶体颈部时,瓶盖构件底部的撕离环会与环状肋部相对顶从而得到定位,此时该环状肋部相对邻接于气密封闭组件的封口膜并将其向上推起,以此方式导致封口膜从平面状变形为凸面状,可防止漏出装在瓶体内的第一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气密封闭组件包括一个朝下开口的内罩体、气密封闭该朝下开口的一个封口膜,以及一个由该内罩体内壁与封口膜所限定并用来装入第二物质的闭合空间。该第二物质在内罩体里放置,然后用封口膜密封闭合该朝下开口,为了使气密封闭组件能牢固地与瓶盖构件接合,可通过一种惯用的结合方式,如超间波溶合方式,置入方式……等等方式,使此气密封闭组件体放置于瓶盖内部。因此,当瓶盖构件位于瓶体的颈部时,该瓶盖构件的撕离环会与环状肋部相对顶而得到定位,此时颈部的顶缘上的环状肋部会向上推起紧密连接在气密封闭组件上的封口膜,以此来密封瓶体开口而防止外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气密封闭组件的内罩体系为一个可挠性环体的顶端用来闭合该顶端的一个基座。一个用来气密封闭该可挠性环体底端的封口膜,在基座、可挠性环体及封口膜所限定的封闭空间内容纳第二物质。当装有气密封闭组件的瓶盖构件置于瓶体颈部上时,该气密封闭组件将部分套入瓶体开口内,此时可挠性环体会因瓶体颈部的向内挤压而密封住气密的瓶体开口而防止外漏。
由于在上述解决方案中采用了撕离环结构与切割构件切割气密封闭组件的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拧动瓶盖的同时即能操作方便、简单地将两种物质混合起来;并由于采用了环状肋部挤推封口膜或瓶颈挤推可挠性环体的挤压式结构,使两种物质在混合操作前可安全地分离。即上述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地分离并可混合所装入的两种物质的容器装置。此装置的第一物质及第二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因此,第一物质能以化学性反应或物理性溶解混合于第二物质中。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瓶盖分离于瓶体时的切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瓶盖置于瓶体上时的切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瓶盖置于瓶体上并将撕离环剥离瓶盖时的切面图,接着瓶盖向下顺时针方向转90度则由切割机构切割封口膜;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瓶盖置于瓶体上并且瓶盖底部顶接于瓶体的环状肋部时的切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气密封闭组件分离于瓶盖时的瓶盖的切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气密封闭组件放置于瓶盖中时的瓶盖的切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的切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在撕离环剥离瓶盖后,瓶盖向下旋至瓶盖底部顶接于瓶体的环状肋部位置时的切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其气密封闭组件分离于瓶盖时的瓶盖切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容器装置当其气密封闭组件放置于瓶盖上时的瓶盖切面图;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切面图中,该容器装置整体看来包含有一个瓶体1及可移除而置于瓶体1上的一个瓶盖2。该瓶体1一般为圆筒状且在上部具有一个颈部3,该颈部3外缘有第一螺纹部4,外缘与外缘相对的内缘形成一个开口5,与瓶体1内部用以容纳溶液6的容置空间7相连通,并且,在颈部3的外缘第一个螺纹部4下方有一个环状肋部8。还有,在颈部3上的顶缘向上延伸设有一个环状突出部10,该环状突出部10可个别或集中地增设于顶缘9上并且也可以是正圆、似波状的圆形或其他形状。
瓶盖2由上缘11及与上缘相对的一个下缘12及内面的环体14构成,环体14上缘11对接一个盖片15,以便封闭环体14的一个端部,其底面对着环体14的下缘15延伸连接至一个切割构件16,环体14内面13具有第二螺纹部17吻合于第一个螺纹部4以便将瓶盖2牢置于瓶体1的颈部3。封口膜18是向著环体14内面13在第二螺纹部17上面产生的一个围绕的附著物,一般以可挠性及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使该封口膜18,内面13及盖片15的底面组成一个气密封闭组件而产生一个气密室19以气密封入溶质20于其中,并且防止外部污染如湿气或空气入侵。此外,在瓶盖2置于该瓶体1后,一个撕离环21与环体14下缘12及颈部3的环状肋部8两者相连接。该撕离环21具有一个厚度L,以切割构件16的尖端不触及封口膜18为限,当瓶盖2置于瓶体1上,由撕离环21限定瓶盖2最大旋转小于360度以防止封口膜18由切割构件16切离环体14,然后从瓶盖2移除撕离环21。至于瓶盖2及瓶体1间的关系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从图2所示清楚可知,封口膜18由瓶体1的颈部3上的环状突出部10的向上按压而由平面状变形为凸面状。当瓶盖2置于瓶体1的颈部3并且与由撕离环21牢固接合于颈部3的环状肋部8上时,颈部3的开口5不会外漏液体,由封口膜18也可密封,使液态溶剂6密闭在瓶体1的容置空间7内而不由开口5漏于瓶体1外,其中,切割构件16的尖端22与封口膜18维持在一个相当接近的距离,以确保溶质20气密封入于封闭室23,并且,因撕离环21处于固定位置,则瓶盖2会受限于向下旋向环状肋部8。
在切割构件16末端有一个尖端22并沿着周边一面为切割缘24。因此,如图3所示。剥除撕离环时,瓶盖2即可向下转动,顺时针方向地转向环状肋部8,随瓶盖2向下转动则切割构件16将同时下降,使切割构件16末端的一个尖端22先刺穿封口膜18,然后切割构件16的切割缘24会切割开封口膜18,封口膜18的凸面部由于颈部3上的环状突出部10将保留在原处。继续以顺时针方向打开瓶盖2,封口膜18会大幅切割开来以使溶质20因其重力从气密室19经由开口5下落至瓶体1的容置空间7,如图4所示。最后,溶质20会在液态溶剂6中溶解变成食用液体供人食用。
向下转动瓶盖2时环体14下缘12及颈部3的环状肋部8会相对邻接,切割构件16会停于切割开来的封口膜18处,瓶盖2下降的距离相当于撕离环21的厚度,用来限定转动瓶盖2的范围小于360度,而切割构件16限定封口膜18从瓶盖2切离,结果,如图4所示,封口膜18仍有部分与环体14的内面13相接以防止封口膜18落入瓶体1的容置容间7。当溶质20完全在溶液溶剂6中溶解成为食用液体,向上以逆时针方向转开瓶盖2即可从瓶体1颈部3移除,经由颈部3的开口5即可轻易食取此食用液体。
图5、6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容器装置瓶盖的切面图。除了瓶盖结构外,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该容器结构与上述本发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相似,因此,为求简化在此不赘述瓶体部分。
在图5中,瓶盖2包含有一个环体14,具有内面13、下缘12以及能封闭环体14一端并连接环体14顶端的一个盖片15,该环体14内面13的下部的第二螺纹部与瓶体上所形成的第一个螺纹部(未图示)相互吻合以使瓶盖2a旋接于瓶体上。第二螺纹部17上方的环凹槽31为环状地形成于内面13上部,一个气密封闭组件27安置在瓶盖2内,该气密封闭组件26具有一个内环体27,与内环体27顶端连接的一个内盖片28,与内环体27底端连接的一个封口膜29,以及与内盖片28底面相接的切割构件25。该内盖片28,封口膜29,以及内环体27内壁的组合成一个气密室30,可气密封入溶质20于其中以与外界隔离放置。在内环体4的外壁上也有一个环体吻合突出部31,能与环体14的凹槽31相互接合使气密封闭组件26牢固接合于瓶盖2,如图6所示。
图7、8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容器装置的切面图。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该容器装置包括一个切割构件33,容纳切割构件33的瓶体1,以及置于瓶体1上的瓶盖2。
该切割构件33具有一个外管体34、与该外管体34同轴的一个内管体35,以及通道36。一个凸缘37位于外管体34顶端且向外延伸,一个底盖38分别与外管体34及内管体35的底端相连接,并且形成多个通孔39使液体通过。为使内管体35具有切割性,故在内管体35b上形成一个尖端40,并具有锐利的外缘41。
该瓶体1顶部上有一个颈部3,该颈部3具有一个上缘9、圆筒状外缘螺环所形成一个第一螺纹部4,以及圆筒状内缘界定的一个开口5,并与瓶体1内壁用于容纳液态溶剂6的容置容间7相连接,并且,一个环状肋部8位于颈部3第一个螺纹部4下的外缘。切割结构33在颈部3的开口5中,当凸缘37顶接于上缘9时,切割结构33与气密封闭组件26相邻接但不割破气密封闭组件26,而得到一个固定位置,并且使开口5能连通于切割结构33的通道36。
该瓶盖2包括有一个瓶体14,具有顶端11、内面13、与顶端11相对的底缘12、与顶端11相接以闭合瓶体14末端的盖片15,以及一个封胶结构16置于盖片15下面以封入溶质20于其中。该封胶结构16是一种具有弹性、表面呈曲线的环体24所构成,采用任何已知的粘贴方法将一端与盖片15粘贴并且将另一端与封口膜42粘贴。环体24、封口膜42以及盖片15组成一个气密室43以装入溶质6于其中,表面呈曲线的环体24底面须大于内管体35但小于外管体34;环体24中间部的直径大于外管体34,以使得封胶结构16的环体24受到外管体34的内壁44作用的一个内固力,使环体24与外管体34的内壁44紧密结合,以防液态溶剂6从瓶体1漏出。当可旋接的瓶盖2置于瓶体1上时,瓶体6的底缘12与环状肋部8之间有一个可剥离的撕离环21,该撕离环21应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内管体35的尖端40与封胶结构16的封口膜42接触,其中,将撕离环21剥离时,该瓶盖2最大的下降距离对应于撕离环的厚度,以封口膜42不切离封胶结构16为允许的范围。此外,瓶体14的内面13可以有一个第二螺纹部17以与第一螺纹部4螺合使得可旋接的瓶盖2能牢固地旋于瓶体1上。
当撕离环21剥离时,可向下旋动瓶盖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施力则使瓶盖2向下移动,同时,封口膜42逐渐下降与仍在原位的内管体35的尖端接近,继续向下旋动瓶盖2,该尖端40将会先穿透封口膜42,接着内管体35外缘41会切割开封口膜42,此刻,封口膜42切开一个大幅度的开口足以让有重力的溶质20落下,溶质20由封胶结构16向下移动一直到瓶盖2的底缘12顶接到瓶体1的环状肋部8时才会结束。当瓶盖2向下旋转小于360b度的范围时,则封口膜42不会完全从封胶结构16脱离并且仍部分与环体24接触以防止封口膜42掉入容置容间7。
图9、10是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容器装置瓶盖的切面图。除了瓶盖结构外,在结构上与上述第三具体实施例相似,因此,为求简化在此不赘述瓶体部分。
在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瓶盖4中,在环体14内面13第二螺纹部17上部环绕形成一个凹槽32,以便于与内盖片的外环缘45接合以覆盖住该封胶结构16中具弹性且表面呈曲线的环体24的顶端。因此,一个气密室43是由环体24、内盖片46、以及用于密封环体24底端的封口膜42组成,使其能气密一个溶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