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带机控带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带机的控带方法及由该方法派生的装置,主要用于竹木板平面的磨光和抛光。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一是目前国外进口到国内的砂带机,其控带方法采用改变气泵气路的方法来解决控带轮上砂带在运动中出现的左右位移(跑带)现象,其装置为气泵活塞控制机构。存在的不足点:制造成本高、国内客户难以接受。二是国内生产的砂带机,采用砂带跑带时带动两头的两控带轮,轮上的连杆顶住了机架,使控带轮旋转一个角度来进行控带。不足点:一是砂带在复位前砂带与控带导轮硬磨擦,产生热量,会烧坏砂带;二是砂带的两边由于经常与控带装置磨擦,产生木耳边,影响竹木板的加工质量;三是动作过猛、运动过度(头),加剧砂带两边走动的次数,每分钟位移达40余次,缩短了砂带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利用光电检测、电机驱动调整机构调整砂带机控带轮转动,从而达到一是控带轮上砂带自动复位,二是为保证加工件质量所作的必要的自动砂带移位地砂带机控带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采用电机作为砂带机控带轮转动(其控带轮上砂带复位)的动力源,光电接收装置作为检测砂带机控带轮上砂带是否跑带的信号源,电机转动控制电路作为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或不转的控制执行机构,丝杠螺母连杆机构或蜗轮蜗杆直接驱动转轴机构作为砂带机控带轮的调整机构,限位调节器与限位开关的配合作为控带轮转动到位后的电机断电器,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设计目的。其砂带机控带方法:光电接收装置作为检测砂带是否在控带轮上跑带,其检测到的信号接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信号输入端,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作为控带轮转动到位后的电机电源断电器件,电机根据由光电接收装置和限位开关构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发出的指令而正转或反转或不工作,电机经变速箱变速后,其动力输出轴驱动控带轮调整机构且由控带轮调整机构控制控带轮绕转轴前后转动(由蜗轮蜗杆直接驱动转轴机构来控制控带轮的前后转动或驱动丝杠螺母连杆机构来控制控带轮的前后转动),电机轴上设有制动器总成来控制电机在断电后的惯性。其结构方案:①砂带机控带装置1:主动轮(17)两端的轴位于下耳座(16)上,带轮(18)套在主动轮的轴上,砂带(28)套在控带轮(6)和主动轮(17)上,控带轮(6)位于上耳座(7)上,控带轮面的两边设有限位调节器(29),位于机头架(9)两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30)与限位调节器相匹配,转轴(5)上端与上耳座(7)的底部固接,光电接收装置(27)相对设置在机头架(9)上且砂带在光电接收装置两管构成的间隙中通过,光电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接电机正反控制电路中的信号接收端,转轴(5)的轴身与位于机头架(9)中的隔套(26)相配合,转轴(5)的底端部与蜗轮蜗杆带涨紧机构中的弧形弹簧钢板(23)相触,电机(33)经变速箱(13)变速后,其动力输出轴与丝杠螺母连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丝杠螺母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控带轮的端墙连接且通过电机正转或反转控制控带轮(6)绕转轴(5)前后转动,制动器总成设置在电机轴上或不设置。②砂带机控带装置2:主动轮(17)两端的轴位于下耳座(16)上,带轮(18)套在主动轮的轴上,砂带(28)套在控带轮(6)和主动轮(17)上,控带轮(6)位于上耳座(7)上,控带轮面的两边设有限位调节器(29),位于机头架(9)两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30)与限位调节器相匹配,转轴(5)上端与控带轮架(7)的底部固接,转轴(5)的底端部与蜗轮蜗杆涨紧机构中的弧形弹簧钢板(23)相触,转轴(5)的下部为蜗轮且与转向蜗杆(39)上的齿相啮合,蜗杆一端有轴座、另一端套有隔套(38)且与转向齿轮(41)相固接,转向齿轮与变速箱(13)中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且通过电机正转或反转控制控带轮(6)绕转轴(5)前后转动,制动器总成设置在电机轴上或不设置。③砂带机控带装置1和2中:丝杠螺母连杆机构由导套座(10)、导套(11)、螺母座(12)、丝杠(32)构成,导套座(10)的一端与控带轮(6)的端墙连接,导套(11)位于导套座(10)中的轴孔内且套在螺母座(12)轴上,螺母座(12)上的螺母(36)旋接在丝杠(32)上,丝杆一端与变速箱(13)的动力输出轴固接。蜗轮蜗杆涨紧机构由于定位套(14)、蜗杆(15)、手轮(19)、蜗轮(20)、螺套(21)、导柱(22)、弧形弹簧钢片(23)和平面轴承(24)构成,平面承轴(24)上面与转轴(5)的下端面固接、下面位于弧形弹簧钢板(23)上,弧形弹簧钢板套在导柱(22)上,螺套(21)套在导柱(22)上且位于弧形弹簧钢板的下方,蜗轮(20)的内孔壁制有内齿且旋接在螺套(21),蜗杆(15)两端套有定位套(14)且蜗杆(15)上的齿与蜗轮(20)相啮合,手轮(19)套固在蜗杆轴上。制动器总成由摩擦片(45)、制动片(34)、制动器体(46)和制动器调节螺钉(35)构成,摩擦片(45)套在电机轴上且固定在电机的端盖上,制动器调整螺钉(35)旋接在制动器体(46)上用于调整制动片与摩擦片间摩擦系数,制动片上的导柱位于制动器体的导槽内。转轴(5)的轴身上纵向制有平键(25),以便转轴沿平键上下位移。转轴(5)的轴身采用轴承(8)或滚针轴承(37)与位于机头架(9)中的隔套(26)相配合。④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两组光电接收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继电器J1和J2的线圈,其J1和J2常开触点的一端分别与交流接触线圈km3和km2的一端连接,线圈km3和km2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接触器触点km2和km3的一端连接,km2和km3的另一端分别接限位开关k1和k2的一端,k1和k2的另一端相接。其余部分属现有技术。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由于采用电机作为砂带机控带轮上砂带复位的动力源,光电接收装置作为检测控带轮上砂带是否跑带的信号源,电机转动控制电路作为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或不转控制执行机构,丝杠螺母连杆机构或蜗轮蜗杆直接驱动转轴机构作为砂带机控带轮的调整机构,限位调节器与限位开关的配合作为控带轮转动到位后的电机断电器。因此,当砂带机控带轮上的砂带在发生跑带时,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快速复位且不产生任何损伤;二是实现了为保证加工件质量所作的必要的自动砂带移位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交流接触器)。
图6是本发明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晶闸管)。
图7是本发明的方框图。
实施例1(图1和图2及图5~图7):砂带机控带装置,主动轮(17)两端的轴采用轴承(8)安装在下耳座(16)上。带轮(18)套固在主动轮的轴上。砂带(28)套在控带轮(6)和主动轮(17)上。控带轮(6)两端的轴(3)采用轴承(2)安装在上耳座(7)上,控带轮面的两边安装有限位调节器(29),限位调节器(29)上设有调整螺钉(44),以调整限位调节器与限位开关相配合的灵敏度。安装在机头架(9)两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30)与限位调节器相匹配,通过调整限位调节器上的调整螺钉,就可实现其配合灵敏度的调整。转轴(5)上端与上耳座(7)的底部固接,光电接收装置(27)相对设置在机头架(9)上且砂带在光电接收装置两管构成的间隙中通过,光电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接电机正反控制电路中的信号接收端,转轴(5)的轴身与位于机头架(9)中的隔套(26)采用轴承(8)相配合,转轴(5)的底端部与蜗轮蜗杆带涨紧机构中的弧形弹簧钢板(23)相触,电机(33)经变速箱(13)变速后,其动力输出轴与丝杠螺母连杆机构中丝杠(32)的一端连接,丝杠螺母连杆机构中导套座(10)的一端与控带轮(6)的端墙连接且通过电机(33)正转或反转控制控带轮(6)绕转轴(5)前后转动,制动器总成设置在电机轴上。丝杠螺母连杆机构由导套座(10)、导套(11)、螺母座(12)、丝杠(32)构成,导套座(10)的一端与控带轮(6)的端墙连接,导套(11)位于导套座(10)中的轴孔内且套在螺母座(12)轴上,螺母座(12)上的螺母(36)旋接在丝杠(32)上,丝杆一端与变速箱(13)的动力输出轴固接。蜗轮蜗杆涨紧机构由于定位套(14)、蜗杆(15)、手轮(19)、蜗轮(20)、螺套(21)、导柱(22)、弧形弹簧钢片(23)和平面轴承(24)构成,平面承轴(24)上面与转轴(5)的下端面固接、下面位于弧形弹簧钢板(23)上,弧形弹簧钢板套在导柱(22)上,螺套(21)套在导柱(22)上且位于弧形弹簧钢板的下方,蜗轮(20)的内孔壁制有内齿且旋接在螺套(21),蜗杆(15)两端套有定位套(14)且蜗杆(15)上的齿与蜗轮(20)相啮合,手轮(19)套固在蜗杆轴上。制动器总成由摩擦片(45)、制动片(34)、制动器体(46)和制动器调节螺钉(35)构成,摩擦片(45)套在电机轴上且固定在电机的端盖上,制动器调整螺钉(35)旋接在制动器体(46)上用于调整制动片与摩擦片间摩擦系数,制动片上的导柱位于制动器体的导槽内。转轴(5)的轴身上纵向制有平键(25),以便转轴沿平键上下位移。转轴(5)的轴身采用轴承(8)或滚针轴承(37)与位于机头架(9)中的隔套(26)相配合。
实施例2(图3和图4及图5~图7):砂带机控带装置,主动轮(17)两端的轴采用轴承(8)安装在下耳座(16)上,带轮(18)套固在主动轮(17)的轴上,砂带(28)套在控带轮(6)和主动轮(17)上,控带轮(6)采用轴承(2)安装在上耳座(7)上,控带轮面的两边安装有限位调节器(29),限位调节器(29)上设有调整螺钉(44),以调整限位调节器与限位开关相配合的灵敏度。安装在机头架(9)两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30)与限位调节器相匹配,通过调整限位调节器上的调整螺钉,就可实现其配合灵敏度的调整。转轴(5)上端与控带轮架(7)的底部固接,转轴(5)的底端部与蜗轮蜗杆涨紧机构中的弧形弹簧钢板(23)相触,转轴(5)的下部为蜗轮且与转向蜗杆(39)上的齿相啮合,蜗杆一端有轴座、另一端套有隔套(38)且与转向齿轮(41)相固接,转向齿轮与变速箱(13)中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且通过电机正转或反转控制控带轮(6)绕转轴(5)前后转动,制动器总成设置在电机轴上。蜗轮蜗杆涨紧机构由于定位套(14)、蜗杆(15)、手轮(19)、蜗轮(20)、螺套(21)、导柱(22)、弧形弹簧钢片(23)和平面轴承(24)构成,平面承轴(24)上面与转轴(5)的下端面固接、下面位于弧形弹簧钢板(23)上,弧形弹簧钢板套在导柱(22)上,螺套(21)套在导柱(22)上且位于弧形弹簧钢板的下方,蜗轮(20)的内孔壁制有内齿且旋接在螺套(21),蜗杆(15)两端套有定位套(14)且蜗杆(15)上的齿与蜗轮(20)相啮合,手轮(19)套固在蜗杆轴上。制动器总成由摩擦片(45)、制动片(34)、制动器体(46)和制动器调节螺钉(35)构成,摩擦片(45)套在电机轴上且固定在电机的端盖上,制动器调整螺钉(35)旋接在制动器体(46)上用于调整制动片与摩擦片间摩擦系数,制动片上的导柱位于端盖的导槽内。转轴(5)的轴身上纵向制有平键(25),以便转轴沿平键上下位移。转轴(5)的轴身采用轴承(8)或滚针轴承(37)与位于机头架(9)中的隔套(26)相配合。
实施例3(图7):砂带机控带方法,光电接收装置作为检测砂带是否在控带轮上跑带,其检测到的信号接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信号输入端,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作为控带轮转动到位后的电机电源断电器件,电机根据由光电接收装置和限位开关构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发出的指令而正转或反转或不工作,电机经变速箱变速后,其动力输出轴驱动控带轮调整机构且由控带轮调整机构控制控带轮的前后转动,电机轴上设有制动器总成来控制电机在断电后的惯性。前边所述的控带轮调整机构是指由蜗轮蜗杆直接驱动转轴机构来控制控带轮的前后转动或由丝杠螺母连杆机构来控制控带轮绕转轴前后转动。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前提根据砂带机运行中砂带左右跑带的特点,在砂带超过工作区域的左右两侧砂带通过的相对面,各设一对光电检测接收装置(发射管为光源,接收管为光电二极管)。①当砂带从左边跑出它的工作区域,它必定睹住了左边的光电检测装置中的光源,光电接收管在接收不到光源的瞬间,向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输入一个信号,经放大后,继电器J1得电,其常开触点J1闭合,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km3闭合,电机正转,经变速箱变速后驱动丝杠连杆机构(或经变速箱变速后由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带动转向齿轮旋转,转向齿轮带动蜗杆旋转且由蜗杆驱动位于转轴下部的蜗轮旋转)带动控带轮向前旋转一定角度,当控带轮上的限位调节器与设在机头架上的限位开关相触时,限位开关K1断开,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线圈km3断电,触点km3断开,电机断电停止工作。为了控制断电后电机轴的惯性,在电机轴(另一端)上设有制动器总成,通过调整制动器总成上的调整螺钉,可以方便控制电机在断电后的惯性大小。②当砂带从右边跑出它的工作区域,它必定睹住了右边的光电检测装置中的光源,光电接收管在接收不到光源的瞬间,向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输入一个信号,经放大后,继电器J2得电,其常开触点J2闭合,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km2闭合,电机反转,经变速箱变速后驱动丝杠连杆机构(或经变速箱变速后由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带动转向齿轮旋转,转向齿轮带动蜗杆旋转且由蜗杆驱动位于转轴下部的蜗轮旋转)带动控带轮向前旋转一定角度且控带轮上的限位调节器与设在机头架上的限位开关相触时,限位开关K2断开,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线圈km2断电,触点km2断开,电机断电停止工作。同样为了控制断电后电机轴的惯性,在电机轴(另一端)上设有制动器总成,通过调整制动器总成上的调整螺钉,可以方便控制电机在断电后的惯性大小。③当控带轮上的砂带正常工作时,电机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