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在袋的两侧具有三角片(gore)的角片袋(gussetbag)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公知的三边密封式扁平袋容器是用两平薄膜对置放置然后热封其三边制成。当要将嵌合密封条装在这个扁平袋容器上时,可使构成扁平袋容器的平薄膜的传输方向与嵌合密封条延伸的方向一致,以提高生产率。
对于扁平袋以外的其他袋,也希望装上嵌合密封条。在袋的两侧具有三角片地角片袋由于其容量大,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有需要将嵌合密封条装在角片袋的口上。
最近知道有一种具有平底的角片袋可提高角片袋的自己站立性。这种角片袋也被称为平底袋,制造时是将底薄膜装在具有三角片的袋的主体上。
但角片袋的制造方法要求在其两侧具有三角片。如果使构成袋的前后表面的平薄膜的传输方向与构成袋的三角片的侧薄膜的传输方向一致,那么这个方向将不同于嵌合密封条的延伸方向或底薄膜的延伸方向,这样就会造成生产率低的问题。角片袋可分为三种:一是在其上装有嵌合密封条的,二是具有平底部的,三是具有平底并装有嵌合密封条的。必需采用不同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这三种,这样也会使生产率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和设备,该方法能适应各种角片袋的制造并能提高生产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将一个在垂直于平薄膜传输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侧薄膜插置在一对形成角片袋前后表面的平薄膜之间,并折转侧薄膜的两端使嵌合密封条或底薄膜容易装上。更具体点说,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角片袋的制造方法,该袋的前后表面由一对对置的平表面构成,而两侧由连接两个平表面的侧边并褶进两个平表面内的带褶的侧表面构成。制造方法包括下列工步:分开和传输一对构成所述袋的一对平表面的平薄膜;将侧薄膜插在一对平薄膜之间,构成角片袋的侧表面;将一对平薄膜互相对置地放置,构成一条带状的薄膜;熔合平薄膜和侧薄膜;从一个在三角片褶痕上选为基点的点将侧薄膜以一个与原褶叠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三角片褶痕处褶叠到侧薄膜一端,然后在侧薄膜端头两个角或其附近与基点的连接线上将侧薄膜向所说角片袋的向内方向折进,形成凸边,从而在每一个侧薄膜和平薄膜的至少一端形成一个开启的表面;以及沿着规定的切割线分割带状的薄膜。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其中侧薄膜的两端被折转并且至少在侧薄膜和平薄膜的一端形成一个开启的表面,这样就可能:(1)制造一个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而将嵌合密封条装在两个平薄膜的一端;(2)制造一个有平底的角片袋,而将底薄膜装在两个平薄膜的一端;(3)制造一个既有嵌合密封条又有平底的角片袋,将嵌合密封条装在两个平薄膜的一端,将底薄膜装在其另一端。因此这种制造方法能适应角片袋的三种型式。由于平薄膜的传输方向垂直于侧薄膜的延伸方向,因此能使平薄膜的传输方向与嵌合密封条或底薄膜的传输方向一致,这样就可方便嵌合密封条或底薄膜的连结并可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第二方案所提供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一个将延伸方向与平薄膜传输方向平行的嵌合密封条连结到开启表面上的工步和一个将嵌合密封条与平薄膜熔合在一起的工步。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能够制造出装有拉链的角片袋。由于如上所述侧薄膜的端头被折转形成一个开启的表面,因此较易装上嵌合密封条并且侧薄膜被开启表面增强不容易破裂。
本发明第三方案所提供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一个将平行于平薄膜传输方向而延伸并构成角片袋底表面的V形底薄膜连结到两个平薄膜的端头上的工步和一个将底薄膜和平薄膜熔合在一起的工步。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能够将倒置的V形薄膜连结到如上所述由于折转侧薄膜而形成的开启表面上从而制造出具有平底的角片袋,因而可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第四方案提供一种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侧薄膜和平薄膜的两端都各形成一个开启表面,并且带状薄膜沿着规定的切割线被切割成为左右两列的角片袋。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能够制造出在平薄膜的传输方向上左右对称的两列角片袋,这样可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第五方案提供一种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侧薄膜和平薄膜的两端都各形成一个开启表面;将一条平行于平薄膜传输方向而延伸的嵌合密封条连结到两个平薄膜的一端,将它们熔合在一起;而将一个平行于平薄膜传输方向而延伸用来构成袋的底表面的V形底薄膜连结到两个平薄膜的另一端,将它们熔合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能够制造出装有嵌合密封条并有平底的角片袋,同样有上面提到的这些优点。
本发明第六方案提供一种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其中侧薄膜构成位在平薄膜传输方向上的前后两个角片袋的侧表面。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总共能形成四个侧表面,包括在传输方向上的两列左右侧薄膜和在每一列中的前后侧薄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角片袋的生产率。
在本发明的第七到第九方案中,侧薄膜的制备可将两个V形薄膜结合起来,或将一个长方形的薄膜的两侧折转使薄膜的两端位在薄膜的中心线上,或者将一管状薄膜压扁。
按照本发明第十方案,侧薄膜由长方薄膜在其中心线上摺合成为船状薄膜构成,摺出底部褶痕,从褶痕上一个选为基点的点以与原来的褶叠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三角片褶痕处将侧薄膜摺叠到其一端,然后在侧薄膜端头两个角或其附近与基点的连接线上将侧薄膜向角片袋的向内方向折进,形成凸边。这样在形成开启表面的工步内就可不需折转侧薄膜便可形成侧薄膜上的开启表面。
按照本发明第十一方案所提供的角片袋的制造设备,该可摺袋具有由一对对置的平表面构成的前后表面,和由连接两个平表面的侧边并褶进到两个平表面内的带褶的侧表面构成的两侧。该设备具有:一个传输单元用来分开并传输一对平薄膜以便用来构成袋的一对平表面;一个侧薄膜插入单元用来将侧薄膜插在一对平薄膜之间,并使侧薄膜在垂直于平薄膜传输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一个薄膜放置单元用来将一对平薄膜对置放置,从而形成一条带状的薄膜;一个侧薄膜熔合单元用来熔合平薄膜和侧薄膜;一个开启表面形成单元用来至少在侧薄膜和平薄膜的一端形成一个开启表面,其方法是从三角片褶痕上一个选为基点的点,以与原来的褶叠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三角片褶痕上将侧薄膜摺叠到其一端,并在侧薄膜端头的两个角或其附近与基点的连接线上将侧薄膜向角片袋的向内方向折进,形成凸边,从而在每一个侧薄膜和平薄膜的至少一端形成一个开启的表面;以及一个切割单元用来沿着规定的切割线分割带状薄膜,这样来解决上述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这个方案便可提供能适应角片袋的上述三种型式的制造设备。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一角片袋的透视图,该袋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角片袋制造设备制出;
图2为图1所示角片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角片袋制造设备的略图;
图4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侧薄膜插置到平薄膜内的情况;
图5为一透视图示出侧薄膜的另一例;
图6为一透视图示出侧薄膜的尚有一例;
图7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侧薄膜插置到平薄膜内的情况;
图8为一船状侧薄膜的透视图;
图9为一透视图示出平薄膜和侧薄膜的熔合;
图10为一透视图示出在平薄膜和侧薄膜上形成的开启表面;
图11为一透视图示出开启表面的形成方法;
图12为一透视图示出开启表面的另一种形成方法;
图13为一透视图示出嵌合密封条的连结方法;
图14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带状薄膜正好在分割之前的情况,其时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是按双面设计制成的;
图15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带状薄膜正好在分割之前的情况,其时有平底的角片袋是按双面设计制成的;
图16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带状薄膜正好在分割之前的情况,其时所制造的为一带嵌合密封条并有平底的角片袋;
图17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带状薄膜正好在分割之前的情况,其时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是按单面设计制成的;
图18为一透视图示出一个带状薄膜正好在分割之前的情况,其时有平底的角片袋是按单面设计制成的。
图1和2示出一个按照本发明制造的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图1为透视图,其时袋内装有东西,而图2为一平面图,其时该袋被摺合,袋内还没有装东西。角片袋在其两侧具有三角片。角片袋有三种型式,包括袋口上装嵌合密封条的、有平底的、和既有嵌合密封条又有平底的。现在说明带嵌合密封条而有平底的角片袋。
角片袋1具有一个两侧有三角片的袋主体2,一条嵌合密封条3使袋主体2的口4可以开启和闭合,以及一个平的底表面7。袋主体2由一对对置而用作前后表面的平表面构成。两个侧面由连接两个平表面2a和2b的侧边并向内折进到平表面2a和2b内的起褶的侧表面2c和2d构成。平表面2a和2b及侧表面2c和2d均为分开的零件由粘结连接在一起。在袋主体内,平表面2a和2b在顶部互相粘结,并且平表面2a和2b与侧表面2c和2d在两侧粘结在一起。热熔合表面5(图1中画有剖面线的部分)指出这些粘结位置。侧表面2c和2d在其顶部各有一个侧小片6a。侧小片6a由两个侧表面2c和2d分别以其褶痕外侧上的一点作为基点摺合而成。这个摺合工步将在下面涉及形成开启表面的工步时详细说明。当焊合袋主体的侧边时,侧小片也被焊合。一般地说,塑料膜片、卡纸、铝箔或其适当的叠合可被用作袋主体2及侧表面2c和2d的材料,但对材料或其厚度并无限制。
嵌合密封条为带状,由互相接合的公件和母件组合而成。公件在其中央有一突起部,而母件在其中央有一凹进带。突起部和凹进带的接合可保证内部的密封。在嵌合密封条3之上制有一条穿孔线8。当要拿走袋的内含物时可用来割断袋口4的顶端以便拉开嵌合密封条。在拿走一些内含物后,可闭合嵌合密封条将内部密封。一般地说,各种塑料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用作密封嵌合条3的材料。
底7为一平的长方形,其外周的四边被热熔焊合到袋主体2的下端。侧薄膜2a和2b在其下端具有侧小片6b。侧小片6b由两个侧表面2c和2d分别以其褶痕外侧上的一点作为基点摺合而成。这个摺合工步也将在下面涉及形成开启表面的工步时详细说明。底7被热熔合到这侧小片6b上。图2示出角片袋的被摺合状态,其时底部成V形。
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角片袋的制造设备。现在说明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和设备。首先说明一个将角片袋制造成左、右两列的例子。
从材料辊11输出的材料被松卷辊拉出并且材料从垂直的姿态被一转动棍转变为水平姿态。材料在其中央被切割成为两半,这两半被分开成为一对上下平薄膜12a和12b,这对平薄膜12a和12b形成左、右两列袋主体2的两个平表面2a和2b。换句话说,平薄膜12a和12b被一由输送辊13和类似物组成的传输单元14传输使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对置的平薄膜12a和12b成为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材料是连续供给的,但平薄膜是由在以后几个工步中都未示出的步进辊或类似物间歇地输送的,并且其他操作是在间歇输送平薄膜停止期间进行的。
图4示出侧薄膜15被插置在平薄膜12b上的情况。在一对平薄膜12a和12b被相对地放置在一起之前,具有互相对置的V形薄膜15a和15b的侧薄膜15被一侧薄膜插置单元以垂直于平薄膜12a和12b传输方向的方向插置在下面的平薄膜12b上。这个侧薄膜15以垂直于平薄膜12a和12b传输方向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左、右两列袋主体2的两侧2c和2d。侧薄膜15形成位在传输方向前、后的两个侧表面2c和2d。V形薄膜15a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左列袋和右列袋的侧表面2c,而V形薄膜15b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左列袋和右列袋的侧表面2d,V形薄膜15a、15b的开口被设置得互相相对。这样,侧薄膜15在传输方向的左右两列中共可为四个互相邻接的袋的一侧形成四个侧表面。侧薄膜15以垂直于平薄膜传输方向(图4中的方向1)的方向(图4中的方向2)插置在平表面15b上。
图5示出侧薄膜的另一个例子。这个侧薄膜16是在褶痕16b上将一长方形薄膜的两端16c向内折转使薄膜的两端16c都在中心线16a上而成。
图6示出侧薄膜的尚有一个例子。侧薄膜17由一管状薄膜17a压扁形成并可在其两侧制出褶痕。由拉拔制出的无缝圆筒形薄膜可被用作管状薄膜17a。
在上述实施例中,侧薄膜15都是以垂直于平薄膜12a和12b传输方向的方向插置的,但侧薄膜15也可如图7所示,以与平薄膜12a和12b传输方向(图7中的方向1)相同的方向(图7中的方向2)插置。侧薄膜15也可不粘结在下平薄膜12b而是粘结在上平薄膜12a上。另外,当侧薄膜15由两个V形薄膜15a和15b形成时,V形薄膜15a和15b可暂时分别粘结在上平薄膜12a和下平薄膜12b上,互相间隔开一个合适的距离,这样当将相互相对的一对平薄膜12a和12b放置在一起时,这两V形薄膜便可分别形成前后传输的袋主体2的侧表面2c和2d。
图8示出插置在平薄膜12a和12b之间的侧薄膜的还有一个例子。侧薄膜23可由两个船状薄膜23a和23b组合而成,它们是这样制备的,将一长方形薄膜在其中心线上摺叠,形成底褶痕24,在褶痕24上从选为基点P的点以相反于原褶叠方向的方向将侧薄膜摺叠到其一端,并在薄膜端头两个角Q或其附近和基点P的连接线上将侧薄膜向角片袋的向内方向折进,形成凸边25。当制出侧薄膜23时可不再需要折转侧薄膜23以便在其上形成开启表面。
在插置到平薄膜12b上以后,侧薄膜15可用侧薄膜熔合单元18如热焊棒暂时熔合在平薄膜12b上如图3所示。然后用薄膜放置单元19如放置辊同步地将上、下平薄膜12a和12b对置在一起。形成带状薄膜20的平薄膜12a和12b及侧薄膜15再一次被侧薄膜熔合单元如热焊棒焊合。
图9示出侧薄膜(图4)及平薄膜12a和12b的熔合表面。在这工步中,侧薄膜15靠近中央的部分(V形薄膜15a和15b对置的边)的全长在纵长方向上(图9中画有剖面线的部分)都被熔合,这样来把袋主体2的平表面12a和12b的侧边与两侧2c和2d连接在一起。
在下一工步中,如图3所法,一对平薄膜12a和12b的右端和左端被一形成开启表面43的开启表面形成单元32间隔开。在这个开启表面形成的工步中,由于用随后传输过来的平薄膜的抽吸垫抽吸平薄膜12a和12b的端头,袋内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被胀大。如图10所示,开启表面43是由在三角片褶痕的一个作为基点的点上向外折转侧薄膜而在平薄膜12a和12b及侧薄膜15上形成的。
图11示出开启表面的一种形成方法。如图11(A)所示,由于侧薄膜15在全长上与平薄膜12a和12b熔合而形成焊合表面22,因此需要在平薄膜12a和12b的单点链线41的内侧部上用一块未被示出的压板压住,然后在三角片褶痕上一个作为基点的点P上将侧薄膜15逐渐折转如图11(B)所示。在折转时将一保持板条42插置在要被折转的部分上,在从任意一个作为基点的点P到侧薄膜15端头的原来的褶痕上将侧薄膜15折转,其方向与原来的褶痕方向相反,并在侧薄膜端头的两个角Q与基点P的连接线上在朝向袋主体内部的方向上形成凸边45。这样就完成如图10所示的折转。
图12示出开启表面的另一种形成方法。在图12中,平薄膜12a的一端被完全从平薄膜12b的端头向上折转,没有使用保持板条42,而侧薄膜15的端部沿着一条成为凸边45的连接侧薄膜端头两角Q和基点P的线朝向袋主体2的内部折进,这样就在侧薄膜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开启表面43。重新设定这样完全开启的平薄膜12a,并在从任选一点作为基点P延伸到侧薄膜一端的原来褶痕44上将侧薄膜15向内折进,其方向与原来的褶痕方向相反。这样就可形成图10所示的折转。图10、11和12中的双点链线C.L代表后面要说明的切割线。
在下一个工步中,如图3所示,以与平薄膜传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传输的嵌合密封条被一嵌合密封条连结单元51连结到左右两列的开启表面上。嵌合密封条带53从组成连结单元51的卷带盘52上被输送出来。如图13所示,连结单元51将嵌合密封条带53输送到平薄膜12a和12b之间,使它被熔合在平薄膜12a和12b的内壁上。其时嵌合密封条带的公件和母件互相接合,被保持在侧薄膜15上的开启表面之间的一个位置上,公件被热熔合在一个开启表面上,而母件被熔合在另一个开启表面上。为了使袋主体2的侧边熔合容易进行,嵌合密封条带上与袋主体2侧边相应的部分被压力机压平。
在下一工步中,如图3所示,在平薄膜12a和12b端头形成的开启表面被一开启表面熔合单元61如熔合杆熔合。在这个工步中,袋主体2在口4以上顶端的整个区域在侧边上被熔合。袋主体2从口4以上的顶端通过嵌合密封件到侧薄膜15端头的侧边部分都被熔合。
图14示出在熔合工步完成后的带状薄膜62。带状薄膜62是由连续将左右两列袋主体与底63结合而成。这样如上所述,通过开启表面的熔合工步和侧薄膜的熔合,袋主体2的整个外边都被熔合。
在下一工步中,由切割单元使用激光或类似物(见图3)沿切割线C.L(72.73)分割,这样便可得到具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现在说明具有左右两列平底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
图15示出具有左右两列平底的平底式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在这制造方法中,一直到形成开启表面(图10、11和12)的工步都与上述的具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相同。在本例中,侧薄膜15的远端E被定位在靠近平薄膜12a和12b端头的地方。设有将V形底薄膜54连结到开启表面43上的工步来取代将嵌合密封条53连结到开启表面43上的工步。随后,底薄膜54与平薄膜12a和12b被熔合。V形底薄膜54在与平薄膜12a和12b的传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底薄膜54被插入到开启表面43内到一定深度。沿着规定的切割线72和73分割使可得到具有平底的平底式角片袋。沿着切割线73分割还可得到袋1的开口,在装入东西后该开口可被熔合。
图16示出具有平底且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在本例中,平薄膜12a和12b只形成一列袋。在这制造方法中一直到形成开启表面43为止所经历的工步都与上述具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相同。嵌合密封条53被连结到平薄膜12a和12b的一侧,而V形底薄膜54被连结到其另一侧。嵌合密封条53和底薄膜54都在平薄膜12a和12b的传输方向上延伸。在将嵌合密封条53和底薄膜54连结后,它们就分别与平薄膜12a和12b熔合。然后沿着规定的切割线72分割,便可得到具有平底和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
图17示出在一列袋上的具有一列嵌合密封条的侧边可织袋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一个制出开启表面43的工步,但开启表面43只在侧薄膜15的一端侧制出。嵌合密封条53被连结到平薄膜12a和12b的一侧上并与它们熔合。然后沿着规定的切割线72分割,便可得到具有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
图18示出在一列袋上具有一列平底的角片袋的制造方法,其中开启表面43只在侧薄膜15的一端侧上制出。V形底薄膜54被连结到其中一个开启表面43上,V形底薄膜54并与平薄膜12a和12b熔合。然后沿着规定的切割线72分割,便可得到具有平底的角片袋。
通过上述工步制造的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在将内含物(如茶叶、咖啡)从开口装入袋内后,开口可被焊合将内部封闭。在装入内含物时,该袋1通过三角片的膨胀列较大的厚度,成为盒状。
当要打开这个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1时,可如图所示沿着在前端密封部和嵌合密封件3之间的单点链线8将袋切开。再松开嵌合密封条的密封,便可使袋1开启,取出内含物。在内含物取出后,嵌合嵌合密封条3可重新使袋封闭。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垂直于平薄膜传输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或在与平薄膜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侧薄膜被插置在形成角片袋前侧和后侧的一对平薄膜之间,并且将侧薄膜的两端折转来形成开启表面,这样来方便嵌合密封条或底薄膜的连结。从而便可能:(1)制造一个带嵌合密封条的角片袋而将嵌合密封条连结在平薄膜的端头上;(2)制造一个具有平底的角片袋而将底薄膜连结在平薄膜的端头上;(3)制造一个带嵌合密封条而具有平底的角片袋,将嵌合密封条连结在平薄膜的一端上而将底薄膜连结在平薄膜的另一端上。这样的制造方法便能适应三种角片袋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