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81487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02871.3

申请日:

2001.10.19

公开号:

CN1392852A

公开日:

2003.01.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D 55/21申请日:20011019授权公告日:20050420终止日期:201410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55/21

主分类号:

B62D55/21

申请人: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秋田秀树; 出津涉; 关口良明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0.11.02 JP 336127/20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密封垫(21)由与履带(7)的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连结各凸缘部(22,23)的中间连结部(24)构成。而且,当把链节侧凸缘部(22)、衬套侧凸缘部(23)、链节侧连结部(24A)、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设为(T1,T2,T1′,T2′)时,则有(T2≈T2′>T1≈T1′)的关系,另外,把中间连结部(24)的最大外径(24C)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外侧。而且,由中间连结部(24)使衬套侧凸缘部(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履带,该履带由:在长度方向一侧上形成外侧链节部(9)、 同时在长度方向另一侧上形成内侧链节部(10)的、相互环状被连结 的左,右履带链节(8,8),设置在上述各履带链节(8)的内侧链节 部(10)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相对配 置的衬套(11),插入上述衬套(11)内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嵌 合在上述外侧链节部(9)内并将两者连结起来的连结销(12),位于 上述履带(8)的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并设置在连结销 (12)的外周侧的密封垫(21)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垫(21) 备有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 与上述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位于上 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链节侧凸缘部(22)之间并把两凸缘部连结 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间连结部(24),上述中间连结部(24) 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 (24A)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 连结部(24B)构成V字状,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 被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基本相等,上述 衬套侧凸缘部(23)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T2′) 被设定成比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 寸(T1,T1′)大,上述中间连结部(24)将其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 和衬套侧连结部(24B)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得比上述 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外侧 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 的厚度尺寸(T1)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设定成 相互基本相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中间连结部(24)将 其位于上述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分界处的 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 位置(L-L)更靠径向内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把上述衬套侧凸缘部 (23)的与上述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接触面(23A)做成 平坦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把上述链节侧凸缘部 (22)的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接触面(22A)做成平坦面。
6: 一种履带用的密封垫,该密封垫备有与外侧链节部(9)的内 侧端面(9C)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的端面(11A) 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位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链节侧 凸缘部(22)之间并把两凸缘部间连结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 间连结部(24),上述中间连接部(24)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 的径向内侧端面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24A)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 部(23)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连结部(24B)构成V字状, 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被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 (24B)的厚度尺寸(T2′)大致相等,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衬 套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T2′)被设定成比链节侧凸缘部(22) 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T1′)大,上述中间连结部 (24)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分界处 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 间位置(L--L)更靠径向外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上述链节 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 (T1′)被设定成相互基本相等。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 连结部(24)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 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 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内侧。
9: 如权利要求6所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把上述衬套 侧凸缘部(23)的与上述衬套(11)接触的接触面(23A)做成平坦面。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把上述 链节侧凸缘部(22)的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接触面(22A) 做成平坦面。

说明书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用在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上的履带备有在长度方向一侧形成外侧链节部、同时在长度方向另一侧形成内侧链节部的左,右履带链节、设置在上述各履带链节的内侧链节部之间的左,右方向两端侧与上述外侧链节部对置的衬套、插入上述衬套内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嵌合在上述外侧链节部内并连结它们的连结销。

    这种现有技术的履带,卷绕在游动轮和驱动轮之间并由行走用地液压马达等回转驱动驱动轮,使履带在游动轮和驱动轮之间作回绕运动,使车体在前后等方向行走。

    另外,已经知道为了防止在行走时砂土等侵入衬套和连结销之间,在该原有技术的履带上,在履带链节的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安装具有大致M字状横断面的环状的密封垫(例如,日本实开昭49-113342号公报等)。

    在此,密封垫是由与外侧链节部的内侧端面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与衬套的端面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连结各凸缘部的中间连结部构成的。

    另外,作为另一个原有的技术的密封垫,在与衬套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的接触面(以下叫密封面)上,在从其径向内侧部位即根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上设置尖状部(例如日本实开平1-65773号公报)。

    在上述实开昭49-113342号公报中记载的原有技术的密封垫,由于把与衬套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局部地形成厚壁,所以增加了该衬套侧凸缘部的磨损余量,提高了耐久性。

    但是,当看一看作用在这样构成的密封垫上的表表面压力力时就会发现,衬套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在靠近该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位置上有局部增高的倾向。因此,即使如上所述把衬套侧凸缘部做成厚壁,该衬套侧凸缘部还是存在着从表面压力高的部分进行磨损,不一定能会充分提高密封垫的耐久性的问题。

    另外,由于只能够局部地提高衬套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所以也存在着由该衬套侧凸缘部不能充分地提高密封性的问题。

    另外,日本实开平1-65773号公报所述的另一种原有技术的密封垫,由于与衬套侧凸缘部的密封面相对应,在从其径向的内侧部位的根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上凸出设置尖状部,所以在底部和尖状部的2个地方上增大了衬套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提高了密封性。

    但是,例如在液压挖掘机的转向等操作时,频繁地产生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的轴向间隔一时扩大的现象。而且这时往往密封垫的尖部瞬间地离开衬套,外部的砂土侵入密封垫的尖状部和底部之间,而且一旦砂土侵入尖状部和底部之间,该砂土成为封闭在两者之间的状态,存在着因砂土而磨损密封面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衬套侧凸缘部上设置尖状部,密封垫的全体形状变复杂化,也存在密封垫的制作时的作业性等低下的问题。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作用于与衬套的表面压力分布均匀化的,可以维持密封性、耐久性等的,同时可以简化全体形状的履带及用于履带的密封垫。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履带由:在长度方向一侧形成外侧链节部并在长度方向另一侧形成内侧链节部的相互环状连结的左、右履带链节;设置在上述各履带链节的内侧链节部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与上述外侧链节部相对配置的衬套;插入上述衬套内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嵌合在上述外侧链节部内并连结它们的连结销;位于上述履带链节的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并设置在连结销的外周侧的密封垫构成。

    而且,本发明采用的构成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垫备有与上述外侧链节部的内侧端面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与上述衬套的端面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位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和链节侧凸缘部之间并把两凸缘部连结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间连结部,上述中间连结部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连结部构成V字状,上述衬套侧凸缘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上述衬套侧凸缘部和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上述链节侧凸缘部和链节侧连结部的尺寸大,上述中间连结部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和衬套侧连结部的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侧配置在比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更径向外侧。

    由于这样的构成,把密封垫安装在履带的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时,由于密封垫的中间连结部在链节侧凸缘部和衬套侧凸缘部之间压缩变形,所以使链节侧凸缘部和衬套侧凸缘部分别有过盈地与外侧链节部的内侧端面和衬套的端面接触,可以密封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

    在此,由于把密封垫的衬套侧凸缘部做成具有比链节侧部凸缘部和中间连结部的链节侧连结部大的厚度尺寸,所以可以确保衬套侧凸缘部的磨损余量大。另外,由于把衬套侧连结部做成具有与衬套凸缘部大致相等的厚度尺寸,所以可以均匀地提高与衬套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

    再有,由于中间连结部的最大外径部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的长度尺寸的中间位置的径向外侧,所以可以由中间连结部使衬套侧凸缘部全体均匀地压附在衬套的端面上。

    这时,本发明把链节侧凸缘部的厚度尺寸和链节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相互大致相等。由于这样的构成,可以使与外侧链节部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均匀化,可以提高链节侧凸缘部的密封性。

    另外,本发明把中间连结部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和衬套侧连结部的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侧配置在衬套凸缘部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内侧。由于这样的构成,可以确保中间连结部的最大外径部侧和最大内径部侧之间的壁厚,在把密封垫在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压缩时,可以提高在中间连结部产生的弹性力(复原力)。

    另外,本发明把衬套侧凸缘部的与衬套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面做成平坦面。由于这样的构成,可以使链节侧凸缘部的接触面的全体以大致均等表面压力与衬套接触

    再有,本发明把链节侧凸缘部的与外侧链节部接触的接触面做成平坦面。由于这们的构成,可以使链节侧凸缘部的接触面全体以大致相等表面压力与外侧链节部接触。

    另外,用于本发明的履带的密封垫,备有与外侧链节部的内侧端面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与衬套的端面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位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和链节侧凸缘部之间并把两凸缘部连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间连结部,上述中间连结部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连结部构成V字状,上述衬套侧凸缘部的厚度尺寸被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上述衬套侧凸缘部与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被设定成比上述链节侧凸缘部和链节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大,上述中间连结部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的衬套侧连结部的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侧配置在上述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外侧。

    这时,本发明把链节侧凸缘部的厚度尺寸和链节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大致相等。

    另外,本发明把中间连结部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和衬套侧连结部的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内侧。

    再有,本发明把衬套侧凸缘部的与衬套接触的接触面做成平坦面。权利要求10的发明把链节侧凸缘部的与外侧链节部接触的接触面做成平坦面。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图。

    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履带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中箭头III-III所示的方向看履带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3中各履带链节之间的连结部等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以单体表示图4中的密封垫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外侧链节部、衬套和密封垫等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与表面压力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

    图8是用单体表示比较例的密封垫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把图8中的密封垫安装在外侧链节部和衬套之间的状态的与图6同样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与表面压力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履带用于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为例,根据图1至图7的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此,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是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走体,该下部行走体1由备有向前后方向伸长的左、右侧构架2A(只图示一方)等的履带构架2、分别设置在该履带构架2的侧构架2A两端侧上的游动轮3、驱动轮4、和卷绕在该游动轮3和驱动轮5之间的后述的履带7构成。

    另外,在履带构架2的侧构架2A上设置在侧构架2A的上侧导引,履带7的上侧的一个上滚轮5和在侧构间2A的下侧导引履带7的下滚轮6,6…。

    7是卷绕在游动轮3和驱动轮4之间的履带,该履带7由后述的履带链节8、衬套11、连结销12和履带瓦13等构成。而且,位于各履带链节8的连结部分的后述的衬套11与驱动轮4啮合,在该状态下由于驱动轮4进行回转驱动,履带7在游动轮3和驱动轮4之间进行回绕运动。

    8,8是左右方向相对配置的相互环状被连结的左右履带链节,该履带链节8是沿履带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而且在履带链节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外侧链节部9。在该外侧链节部9上形成嵌插图4,图6所示的连结销12的嵌插孔9A、把该销嵌插孔9A作为轴中心的与衬套11相对的内侧面扩径的安装后述的密封垫21的密封垫安装孔9B、位于该密封垫安装孔9B的里部并与上述销嵌插孔9A和密封垫安装孔9B之间的内侧端面9C形成为台阶孔。

    另外,在该履带链节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内侧链节部10,在该内侧链节部10上形成嵌插后述的衬套11的衬套嵌插孔10A。

    11是设置在左、右履带链节8,8的内侧链节部10之间的、在内周侧插入连结销12的衬套,该衬套11在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具有端面11A,11A。而且衬套11是在压入的状态下被插入各内侧链节部10的衬套嵌插孔10A内的,其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与外侧链节部9相对并有间隙地插入密封垫安装孔9B内。另外,在衬套11的端面11A的外周缘侧形成沿全周的圆弧状的倒角部11B。

    12是把相邻的履带8,8之间相互结合的连结销,该连结销12有微小间隙地插入衬套11内,其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以插入状态嵌合在外侧链节部9的销嵌插孔9A内。另外,在该连结销12和衬套11之间的间隙内充填黄油等润滑油,由该润滑油使连结销12相对于衬套11圆滑地回转。

    13是由设置在左,右履带链节8,8上的金属板构成的履带瓦,该履带瓦13如图2、图3所示,用多个螺栓14等固定在履带链节8的外侧,与左,右履带链节8连结成一体,构成履带7的接地面。

    21,21是位于连结销12的外周侧的、设置在履带链节8的外侧链节部9与衬套11之间的左,右密封垫,该密封垫21使用例如尿烷橡胶、晴橡胶等弹性树脂材料,形成横向断面为M字状的环状密封垫,在自由状态下具有图5所示的形状,另外,该密封垫21由后述的链节侧凸缘部22、衬套侧凸缘部23和中间连结部24构成。

    而且,密封垫21是在压缩的状态下安装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的,阻止沙土等异物侵入衬套11和连结销12之间,同时用黄油封住两者间的间隙。

    22是与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该链节侧凸缘部22形成如图5所示的平板状,具有大致一定的厚度尺寸T1。另外,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长度尺寸为D1,该长度尺寸D1比后述的衬套侧凸缘部23的长度尺寸D2稍大些,设定为下述(1)式的关系:

    D1>D2…(1)

    而且,链节侧凸缘部22的表面侧为与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有过盈量地接触的接触面22A,该接触面22A构成与外侧链节部9之间进行液密封的密封面。在此,链节侧凸缘部22的接触面22A形成与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平行的平坦面。

    另外,链节侧凸缘部22的外周面22B成为向接触面22A的外径端缩径的锥形面(圆锥面)。另外,链节侧凸缘部22在接触面22A和内周面22C之间成为大致直角的角部22D。

    23是与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该衬套侧凸缘部23形成平板状,而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比链节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和后述的链节侧连结部24A(中间连结部24)的厚度尺寸T1′都大,设定有下述(2)式的关系。

    而且,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侧有与衬套11的端面11A过盈接触的接触面23A,该接触面23A构成与衬套11之间进行液体密封的密封面。在此,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形成与衬套11的端面11A平行的平坦面。

    另外,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外周侧上凸出设置环状凸部23B。而且,该环状凸部23B具有与衬套11的倒角部11B对应的横断面为圆弧状的凹弯曲面23B1,该凹弯曲面23B1与接触面23A一起密封与衬套11之间的间隙。

    另外,衬套侧凸缘部23的外周面23C成为沿全周的向轴向直线延伸的平直面。再有,在衬套侧凸缘部23上形成位于接触面23A和内周面23D之间的圆锥状的倒角部23E。

    24是位于链节侧凸缘部22和衬套侧凸缘部23之间的、把两个凸缘部22、23连结成一体的中间连结部,该中间连结部24具有大致V字状的横断面形状。而且,该中间连结部24由向链节侧凸缘部22倾斜缩径地延伸的连结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内侧端的链节侧连结部24A、从该链节侧连接部24A向衬套侧凸缘部23倾斜缩径并延伸的连结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内侧端的衬套侧连结部24B构成。

    在此,中间连结部24的链节侧连结部24A如图5所示,与链节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大致相等,形成具有下述(3)式的关系。

    T1′≈T1…(3)

    另外,衬套侧链节结部24B与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大致相等,形成具有下述(4)式的关系。

    T2′≈T2…(4)

    从而,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比链节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大,成为下述(5)式的关系。

    T2≈T2′>T≈T1′…(5)

    而且,该中间连结部24的位于链节侧部24A的外周面24A1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外周面24B1的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在比成为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基准线L-L更径向外侧。

    另外,中间连结部24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内周面24A2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内周面24B的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在比成为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基准线L-L更径向内侧。

    25是设置在链节侧凸缘部22和中间连结部24之间的链节侧外周沟,该链节侧外周沟25在链节侧凸缘部22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外周面24A1之间形成具有大致U字状或大致V字状的横断面的环状沟。而且,该链节侧外周沟25具有圆弧状的沟底25A,该沟底25A配置在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基准线L-L)更径向内侧。

    26是设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和中间连结部24之间的衬套侧外周沟,该衬套侧外周沟26在衬套侧凸缘部23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外周面24B1之间形成具有大致U字状或大致V字状的横断面的环状沟。

    而且,该衬套侧外周沟26具有圆弧状的沟底26A,该沟底26A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基准线L-L)更靠径向的内侧。在此,衬套侧外周沟26的沟底26A如图5所示,与链节侧外周沟25的沟底25A相比配置成靠近径向外侧,成为浅底的沟。

    再有,27是可回转地设置在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28是可俯仰地设置在该上部回转体27的前部侧的作业装置。

    本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由于具有上述的构成,所以在路上行走时由行走马达(图未示)旋转驱动驱动轮4,使履带7在游动轮3和驱动轮4之间做回绕动作,由此,使车体向前,后等方向行走。

    另外,在履带7进行这样的绕转动作时,由于用密封垫21在履带链节8的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进行密封,因此,可以阻断砂土等异物侵入衬套11和连结销12之间,同时也可以防止充填在两者之间的黄油泄漏到外部去。

    其次,为了调查本实施例的密封垫21的表面压力,进行了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图7所示的特性曲线。

    再有,在该图7中,横轴表示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上产生的表面压力,纵轴表示从沿图6所示的衬套侧凸缘部23的内径端的基准线M-M开始的径向长度。另外,图7中的点A,B,C,D相当于图6中的点A,B,C,D的位置。

    而且,如该图7的特性曲线29所表明的那样,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从作为接触面23A的径向内侧部位的点A的位置开始,随着向径向的外侧延伸逐渐上升,在点B位置上成为最大值。而且,从点B的位置到点C的位置之间,表面压力保持大致一定的大小,同时从点C的位置向点D的位置前进时,表面压力缓慢地减小。

    另外在把该密封垫21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压缩时测定产生的压缩负荷,结果为(2.5~3.5)×104N(牛顿)左右,与后述的比较例相比负荷增大了。

    另外,为了调查图8,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密封垫21′的表面压力,进行了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图10所示的特性曲线。

    在此,该比较例的密封垫21′与实施例的密封垫21基本一样,由具有接触面22A′的链节侧缘部22′、具有接触面23A′的衬套侧凸缘部23′、中间连结24′、具有沟底25A′的链节侧外周沟25′和具有沟底26A′的衬套侧外周沟26′构成。另外,中间连结部24′由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构成,具有最大外径部24C′和最大内径部24D′。

    再有,链节侧凸缘部22′和中间连结部24′的链节侧连结部24A′分别具有厚度尺寸T1、T1′,同时,衬套侧凸缘部23′具有比厚度尺寸T1,T1′大的厚度尺寸T2。

    但是,该密封垫21′的中间连结部24′的衬套侧连结部24B′具有与链节侧连结部24A′大致相等的厚度尺寸T1′,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壁薄,在这一点上与实施例不同。

    另外,在图10中,横轴表示在密封垫21′的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上产生的表面压力,纵轴表示从沿衬套侧凸缘部23′的内径端的基准线M--M开始的径向长度。另外,图10中的点A′、B′、C′,相当于图9中的点A′,B′,C′。

    而且,如该图10中的特性曲线30所表明的那样,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从作为接触面23A′的径向内侧部位的点A′的位置开始,随着向径向的外侧移动而上升,在点B′的位置为最大,而且从点B′的位置向点C′的位置移动时表面压力急剧下降。

    另外,在该比较例中,测定了把密封垫21′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压缩时产生的压缩负荷,其结果为(1~2)×104N(牛顿)左右。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21被做成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与中间连结部24的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如(4)式所示那样互相大致相等,把衬套侧外周沟26做成比链节侧外周沟25底浅。

    由此,在压缩状态下把密封垫21安装在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和衬套11的端面11A之间时,由于衬套侧凸缘部23的内周部分(内周面23D侧)与衬套连结部24B的内周部分(内周面24B2侧)的协作,在两者之间产生大的弹力,使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最大的位置(点B)可比比较例的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最大位置(点B′)更偏向径向内侧。

    其结果,在比较例中,在密封垫21′的接触面23A′上,如图9所示,从B′点向箭头所示的a′方向和向着衬套侧外周沟26′的沟底26A′侧进行磨损。

    与此相反,在实施例中,在密封垫21的接触面23A上,如图6所示,可以从B点的位置向箭头所示的a方向和从衬套侧凸缘部23向衬套侧连接部24B侧进行磨损,增加了磨损余量,可以提高密封垫21的耐久性和寿命等。

    另外,如上所述,在密封垫2 1的径向内侧(点B侧)可以加大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所以可以反抗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加在密封垫21上的轴向力推压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可以提高密封垫21的耐久性等,可以提高衬套侧凸缘部23的密封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使密封垫21的衬套侧外周沟26形成为浅底,同时把中间连结部24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中间位置(基准线L--L)的径向的外侧。

    由此,在压缩状态下把密封垫21安装在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和衬套11的端面11A之间时,由于中间连结部24的存在,可以抑制衬套侧凸缘部23向离开衬套11的端面11A的方向变形,在该状态下可以使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全体向图6中箭头所示的b方向均匀地压附在衬套11的端面11A上。

    其结果,如图7的特性曲线29所表明的那样,在从点B到点C的区间内,可以实现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衬套侧凸缘部23的密封性,同时可以防止在接触面23A上产生局部磨损,可以提高密封垫21的耐久性。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把密封垫21的中间连结部24的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设定成(3)式所表明的那样,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情况一样,可以实现链节侧凸缘部22的表面压力的分布均匀化,同时可以防止在接触面22A上产生局部的磨损,可以提高链节侧凸缘部22的耐久性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密封垫21的衬套侧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做成平坦面,如前面所述只在图6中点B一个地方增大衬套侧凸缘部23的表面压力。其结果,可以消除在原有技术中所述的砂土从外部侵入并封入在链节侧凸缘部22和外侧链节部9之间以及衬套凸缘部23的接触面23A与衬套11之间,由此,可以提高密封垫21的耐久性。

    另外,在密封垫21的接触面22A、23A上没有原有技术中所述的尖状部,可以简化密封垫21的整体形状,可以提高该密封垫21的制作时的作业性。

    再有,密封垫21的中间连结部24,由于把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内侧,所以可以使中间连结部24具有厚度尺寸T1′并形成厚壁,在把密封垫21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压缩时进一步提高在中间连结部24上产生的弹性力(复原力),可以提高密封垫21的密封性。

    再有,把密封垫21的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长度D1做成如(1)式所示的那样比衬套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D2稍微大些,同时把链节侧凸缘部22的外周面22B做成倾斜的圆锥面,其结果,在把密封垫21安装在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使链节侧凸缘部22的外周侧变形的状态下,可以使外周面22B与衬套侧凸缘部23的外周面23C一起强力压附在外侧链节部9的密封垫安装孔9B的周壁上,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密封垫21的密封性。

    再有,在实施例中,以作为履带式车辆的液压挖掘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液压起重机等履带式车辆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把构成密封垫的衬套侧凸缘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把衬套侧凸缘部和衬套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链节侧凸缘部和链节侧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大,同时把中间连结部的最大外径部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外侧,所以在衬套侧凸缘部和衬套侧连结部之间产生大的弹力,可以在该衬套侧凸缘部的径向内侧部位上增大与衬套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表面压力,同时由中间连结部可以使衬套侧凸缘部全体均匀地压附在衬套的端面上。

    由此,可以实现衬套侧凸缘部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可以提高衬套侧凸缘部的密封性,同时可以防止在衬套侧凸缘部的接触面上产生局部磨损,可以提高衬套侧凸缘部的耐久性和寿命。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履带,该履带由:在长度方向一侧上形成外侧链节部(9)、同时在长度方向另一侧上形成内侧链节部(10)的、相互环状被连结的左,右履带链节(8,8),设置在上述各履带链节(8)的内侧链节部(10)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相对配置的衬套(11),插入上述衬套(11)内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嵌合在上述外侧链节部(9)内并将两者连结起来的连结销(12),位于上述履带(8)的外侧链节部(9)和衬套(11)之间并设置在连结销(12)的外周侧的密封垫(21)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垫(21)备有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上述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位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链节侧凸缘部(22)之间并把两凸缘部连结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间连结部(24),上述中间连结部(24)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24A)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连结部(24B)构成V字状,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被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基本相等,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设定成相互基本相等,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T2′)被设定成比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T1′)大,上述中间连结部(24)将其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得比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中间连结部(24)将其位于上述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把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与上述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接触面(23A)做成平坦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把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接触面(22A)做成平坦面。

    5.一种履带用的密封垫,该密封垫备有与外侧链节部(9)的内侧端面(9C)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位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链节侧凸缘部(22)之间并把两凸缘部间连结成一体的横断面为V字状的中间连结部(24),上述中间连接部(24)由与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径向内侧端面倾斜连结的链节侧连结部(24A)和与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内侧端倾斜连结的衬套侧连结部(24B)构成V字状,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T2)被设定成与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大致相等,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厚度尺寸(T1)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被设定成相互基本相等,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和衬套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T2,T2′)被设定成比链节侧凸缘部(22)和链节侧连结部(24A)的厚度尺寸(T1,T1′)大,上述中间连结部(24)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分界处的最大外径部(24C)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连结部(24)的位于链节侧连结部(24A)和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分界处的最大内径部(24D)侧配置得比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L-L)更靠径向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所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把上述衬套侧凸缘部(23)的与上述衬套(11)的端面(11A)接触的接触面(23A)做成平坦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用的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把上述链节侧凸缘部(22)的与上述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接触面(22A)做成平坦面。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密封垫(21)由与履带(7)的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连结各凸缘部(22,23)的中间连结部(24)构成。而且,当把链节侧凸缘部(22)、衬套侧凸缘部(23)、链节侧连结部(24A)、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设为(T1,T2,T1,T2)时,则有(T2T2T1T1)的关系,另外,把中间连结部(24)的最大外径(24C)侧配置在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