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

上传人:龙脉 文档编号:881420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607813.2

申请日:

20171127

公开号:

CN207775137U

公开日:

201808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7/29,C09J7/25

主分类号:

C09J7/29,C09J7/25

申请人:

深圳市利和腾鑫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光平,王亚博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朝阳路68号厂房二202、301、302

优先权:

CN20172160781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反射片2,PET与PC混合膜3,透明胶液层4;所述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反射膜的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反射率高;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采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反射片2,PET与PC混合膜3,透明胶液层4;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基膜与PET与PC混合膜涂覆一层高反射性聚碳酸酯(PC)与无机离子制成的反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ET基膜的厚度为30-50μm,PET与PC混合膜的厚度50-60μm,反射片的厚度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在整个可见光区内的反射率都在96%以上,折射率为2.6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液层通过自动化丝印装置印在PET与PC混合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广泛用于蜂窝电话,电脑,电视,仪器仪表等装置中作为显示装置。而液晶显示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通过背光源来提供照射光。为了提高背光源中的光线的利用率,需要装配反射膜,减少光的泄漏造成的损耗,提高显示器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器的画面质量。

为了提高反射率,一般通过添加粒子或使反射膜产生微孔或气泡,利用粒子的折射或膜的基材树脂与微孔或气泡之间的折射率差异来提高反射率,这些方法虽然能提高膜的反射率,但是,随着反射膜中的孔隙率的提高,使得反射膜变软,导致反射膜在使用加工过程中易于划伤、折皱,影响背光源及显示器的亮度和画面质量。

近年来,随着电脑电视等液晶显示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反射膜的性能也不断提出高的要求。为了使反射膜拥有较高的反射率,通常采用如下方法:a.在PET聚酯薄膜中加入酸钡等无机粒子,利用PET聚酯与无机粒子的界面以及以粒子为核所生成的微小孔洞的孔洞界面进行光反射的方法;b.在PET聚酯薄膜中加入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并以其为核形成微小孔洞,利用此孔洞界面进行光反射的方法。但是,PET聚酯薄膜成型加工困难,模塑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冲击性能差,造成薄膜发脆等缺点。

且在背光行业原有的加工方案为有基材透明双面胶和ESR反射片单独加工好然后再单个产品分开组装在一起。这样做产品组装时累积公差大,产出效率低下,制程不良。有基材双面胶和反射片单独加工,制程材料增加,综合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反射膜包括PET基膜1,反射片2,PET与PC混合膜3,透明胶液层4;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此反射膜制做工艺简单,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在上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胶液,自动粘合在一起,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

优选地,所述PET基膜与PET与PC混合膜涂覆一层高反射性聚碳酸酯(PC)与无机离子制成的反射片。

优选地,所述的PET基膜的厚度为30-50μm,PET与PC混合膜的厚度50-60μm,反射片的厚度为50-100μm。

优选地,所述反射膜在整个可见光区内的反射率都在96%以上,折射率为2.6以上。

优选地,所述透明胶液层通过自动化丝印装置印在PET与PC混合膜。

PET与PC混合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醇脂(PET)和聚碳酸酯(PC)组合而成;PET反射膜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其结晶速率慢,成型加工困难,模塑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冲击性能差,将PET与其他聚合离子相配合使用,可更大程度上提高结晶速度,降低生产周期。

反射面是由聚碳酸酯(PC)与二氧化钛、银铝、硫酸钡等无机离子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复配作用。无机离子能够分别吸收不同的特定波长。

透明胶层是通过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直接印在成型的反光膜表面,实现反光膜与背胶工艺一次性完成。

采用多层膜法制备反射膜背胶结构:

1.称取一定量的PET加入到1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将PC和无机填料加入到2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将PET与PC加入到3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2.物料分别经1号单螺杆挤出机、2号单螺杆挤出机、3号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融熔到模头,经三层共挤的模头得到复合厚片;

3.将得到的复合厚片通过装有15℃冷却水的辊筒快速冷却至室温,再在115℃经过静态双向拉伸试验机进行双轴拉伸,拉伸倍率为3.0~4.0倍;冷却后即得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光反射膜;

4.采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所述反射膜的上表面,自动贴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反射膜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在上表面自动化粘合透明胶液,采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2、反射片,3、PET与PC混合膜,4、透明胶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反射片2,PET与PC混合膜3,透明胶液层4;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反射片上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PET与PC混合膜3上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

实施列2

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步骤,特将制备方案附带公布,采用多层膜法制备反射膜背胶结构:

1.将PET基料加入到1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将PC与无机填料按60:40的质量比,混合加入到2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将PET与PC按70:30的质量比,称量混合加入到3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2.物料经1号单螺杆挤出机挤出、2号单螺杆挤出机在200℃下融熔挤出到模板,经三层共挤的模板得到复合厚片;

3.将得到的复合厚片通过装有15℃冷却水的辊筒快速冷却至室温,再在115℃经过静态双向拉伸试验机进行双轴拉伸,拉伸倍率为3.5倍;冷却后即得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反光膜;

4.经拉伸后的反射膜干燥后再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印热熔胶在反射膜上表面,自动粘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反射膜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在上表面自动化粘合透明胶液,采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和改进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607813.2 (22)申请日 2017.11.27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利和腾鑫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 道燕川社区朝阳路68号厂房二202、 301、 302 (72)发明人 王光平王亚博 (51)Int.Cl. C09J 7/29(2018.01) C09J 7/25(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反 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 反射片2。

2、, PET与PC 混合膜3, 透明胶液层4; 所述PET基膜1上层涂覆 一层反射片2, 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 膜3, 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 4。 反射膜的抗蠕变性, 耐疲劳性, 耐摩擦性、 尺寸 稳定性都很好; 耐有机溶剂、 耐候性好, 反射率 高; 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 采用自动化丝印装 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 一次性完成 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 制作工艺简单, 生产效 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775137 U 2018.08.28 CN 207775137 U 1.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其特征在于, 反射膜背。

3、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 反射片2, PET与 PC混合膜3, 透明胶液层4; 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 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 合膜3, 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PET基膜与PET与PC混 合膜涂覆一层高反射性聚碳酸酯(PC)与无机离子制成的反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PET基膜的厚度为 30-50 m, PET与PC混合膜的厚度50-60 m, 反射片的厚度为50-100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反射膜在整个可见光 区内的反射率都在96以上, 折射率为2.6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胶液层通过自动 化丝印装置印在PET与PC混合膜。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7775137 U 2 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反射膜背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液晶显示器广泛用于蜂窝电话, 电脑, 电视, 仪器仪表等装置中作为显示 装置。 而液晶显示其本身并不发光, 需要通过背光源来提供照射光。 为了提高背光源中的光 线的利用率, 需要装配反射膜, 减少光的泄漏造成。

5、的损耗, 提高显示器的亮度, 进而提高显 示器的画面质量。 0003 为了提高反射率, 一般通过添加粒子或使反射膜产生微孔或气泡, 利用粒子的折 射或膜的基材树脂与微孔或气泡之间的折射率差异来提高反射率, 这些方法虽然能提高膜 的反射率, 但是, 随着反射膜中的孔隙率的提高, 使得反射膜变软, 导致反射膜在使用加工 过程中易于划伤、 折皱, 影响背光源及显示器的亮度和画面质量。 0004 近年来, 随着电脑电视等液晶显示行业的不断发展, 对反射膜的性能也不断提出 高的要求。 为了使反射膜拥有较高的反射率, 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a.在PET聚酯薄膜中加入 酸钡等无机粒子, 利用PET聚酯与无机粒。

6、子的界面以及以粒子为核所生成的微小孔洞的孔 洞界面进行光反射的方法; b.在PET聚酯薄膜中加入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并以其为核形成 微小孔洞, 利用此孔洞界面进行光反射的方法。 但是, PET聚酯薄膜成型加工困难, 模塑温度 高, 生产周期长, 冲击性能差, 造成薄膜发脆等缺点。 0005 且在背光行业原有的加工方案为有基材透明双面胶和ESR反射片单独加工好然后 再单个产品分开组装在一起。 这样做产品组装时累积公差大, 产出效率低下, 制程不良。 有 基材双面胶和反射片单独加工, 制程材料增加, 综合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膜背胶。

7、结构, 反射膜 包括PET基膜1, 反射片2, PET与PC混合膜3, 透明胶液层4; PET基膜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 反射片上层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 PET与PC混合膜3上层丝印一层透明胶液层4。 此反射 膜制做工艺简单, 抗蠕变性, 耐疲劳性, 耐摩擦性、 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耐有机溶剂、 耐候性 好; 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 在上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胶液, 自动粘合在一起, 一次性完成反 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 0007 优选地, 所述PET基膜与PET与PC混合膜涂覆一层高反射性聚碳酸酯(PC)与无机离 子制成的反射片。 0008 优选地, 所述的PET基膜的厚度为30-50 。

8、m, PET与PC混合膜的厚度50-60 m, 反射片 的厚度为50-100 m。 0009 优选地, 所述反射膜在整个可见光区内的反射率都在96以上, 折射率为2.6以 上。 0010 优选地, 所述透明胶液层通过自动化丝印装置印在PET与PC混合膜。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7775137 U 3 0011 PET与PC混合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醇脂(PET)和聚碳酸酯(PC)组合而成; PET反射 膜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 但其结晶速率慢, 成型加工困难, 模塑温度高, 生产周期长, 冲击性 能差, 将PET与其他聚合离子相配合使用, 可更大程度上提高结晶速度, 降低生产周期。 00。

9、12 反射面是由聚碳酸酯(PC)与二氧化钛、 银铝、 硫酸钡等无机离子的一种或者几种 的复配作用。 无机离子能够分别吸收不同的特定波长。 0013 透明胶层是通过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直接印在成型的反光膜表面, 实现反 光膜与背胶工艺一次性完成。 0014 采用多层膜法制备反射膜背胶结构: 0015 1.称取一定量的PET加入到1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 将PC和无机填料加入到2 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将PET与PC加入到3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0016 2.物料分别经1号单螺杆挤出机、 2号单螺杆挤出机、 3号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融熔到 模头, 经三层共挤的模头得到复合厚片; 。

10、0017 3.将得到的复合厚片通过装有15冷却水的辊筒快速冷却至室温, 再在115经 过静态双向拉伸试验机进行双轴拉伸, 拉伸倍率为3.04.0倍; 冷却后即得多层共挤双向 拉伸光反射膜; 0018 4.采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所述反射膜的上表面, 自动贴合在一起。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反射膜抗蠕变性, 耐疲劳性, 耐摩擦性、 尺寸稳定性都 很好; 耐有机溶剂、 耐候性好; 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 在上表面自动化粘合透明胶液, 采用 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 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 制 作工艺简单, 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

11、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剖视图; 0021 图中: 1、 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 2、 反射片, 3、 PET与PC混合膜, 4、 透明胶液 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 实施例1 0024 反射膜背胶结构包括PET基膜1, 反射片2, PET与PC混合膜3, 透明胶液层4; PET基膜 1上层涂覆一层反射片2, 反射片上涂覆一层PET与PC混合膜3, PET与PC混合膜3上丝印一层 透明胶液层4。 002。

12、5 实施列2 0026 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步骤, 特将制备方案附带公布, 采用多层膜 法制备反射膜背胶结构: 0027 1.将PET基料加入到1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将PC与无机填料按60:40的 质量比, 混合加入到2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将PET与PC按70:30的质量比, 称量混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7775137 U 4 合加入到3号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融熔共混; 0028 2.物料经1号单螺杆挤出机挤出、 2号单螺杆挤出机在200下融熔挤出到模板, 经 三层共挤的模板得到复合厚片; 0029 3.将得到的复合厚片通过装有15冷却水的辊筒快速冷却。

13、至室温, 再在115经 过静态双向拉伸试验机进行双轴拉伸, 拉伸倍率为3.5倍; 冷却后即得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反 光膜; 0030 4.经拉伸后的反射膜干燥后再用自动化丝印装置印热熔胶在反射膜上表面, 自动 粘合在一起。 003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反射膜抗蠕变性, 耐疲劳性, 耐摩擦性、 尺寸稳定性都 很好; 耐有机溶剂、 耐候性好; 且制做反射膜的过程中, 在上表面自动化粘合透明胶液, 采用 自动化丝印装置将透明胶液印在反射膜的上表面, 一次性完成反射膜背胶结构的制做; 制 作工艺简单, 生产效率高。 0032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和改进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777513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7775137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