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03321.X (22)申请日 2016.11.30 (73)专利权人 湖州珍贝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 318国道织里段888号 (72)发明人 邱雪芳何水琴徐雅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32 代理人 孙艾明 (51)Int.Cl. C09B 61/00(2006.01) C07H 17/04(2006.01) C07H 1/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水溶型栀。
2、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包括真空干燥罐、 连接所述真空干燥罐的进料装 置和干燥罐加热装置, 所述干燥罐加热装置包括 气泵、 初级加热组件、 次级加热组件、 负离子发生 器以及连通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和所述真空干燥 罐底部的加热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加热组 件包括次级加热腔、 次级气流入口、 次级气流出 口、 设于所述次级加热腔中的次级发热元件以及 设于所述次级发热元件底部的过载保护件, 所述 过载保护件的轴线与所述次级气流出口的轴线 重合, 所述次级加热腔、 所述次级发热元件和所 述过载保护件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 具有对 进入负离子发生器的。
3、气流进行流量和温度监控 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232645 U 2017.06.09 CN 206232645 U 1.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包括真空干燥罐 (1) 、 连接所述真空干燥罐 (1) 的进料 装置 (2) 和干燥罐加热装置 (3) , 所述干燥罐加热装置 (3) 包括气泵、 初级加热组件 (31) 、 次 级加热组件 (32) 、 负离子发生器 (33) 以及连通所述负离子发生器 (33) 和所述真空干燥罐 (1) 底部的加热管 (34)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加热组件 (32) 包括次级加热腔 (321) 、 次级气 流入口、 次。
4、级气流出口、 设于所述次级加热腔 (321) 中的次级发热元件 (322) 、 设于所述次级 发热元件 (322) 底部的过载保护件 (323) 以及设于所述过载保护件 (323) 与所述次级发热元 件 (322) 之间的隔热件 (324) , 所述过载保护件 (323) 的轴线与所述次级气流出口的轴线重 合, 所述次级加热腔 (321) 、 所述次级发热元件 (322) 和所述过载保护件 (323) 之间的空间形 成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过载保护件 (323) 包括风琴式储气囊、 压力传感器、 以及连通风琴式储气囊与压力传感器的气流管道。
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琴式储气囊 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次级气流出口的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加热组件 (32)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件 (324) 上且开口朝向所述次级气流入口的锥形储气斗 (325) 、 以及设于所述次级气流入口周围的环形导流片 (326) ; 所述锥形储气斗 (325) 包括本体及设 于所述本体上朝向所述次级气流出口延伸的斗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加热组件 (31) 包括与所述气泵连接的初级气流入口、 与所述次。
6、级气流入口连接的初级气流出口、 初 级加热腔 (311) 、 设于所述初级加热腔 (311) 内的初级发热元件 (312)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发热元件 (312) 包括一对分流发热件 (3121) 和设于一对所述分流发热件之间的直流加热件 (3122) , 所述分流发热件 (3121) 和所述直流发热件 (3122) 均为开设有气流通孔的油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发热件 (3121) 包括环形阵列的多个圆柱孔的气流通孔; 所述直流发热件 (3122) 包括轴线与所述直 流发热件。
7、 (3122) 的本体中线重合的气流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 (34) 盘 设在所述真空干燥罐 (1) 底部, 且所述加热管 (34) 上开设有多个气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232645 U 2 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素提取设备, 具体涉及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得到的黄色素, 是一种水溶型胡萝 卜素类色素, 属 于天然色素, 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与栀子蓝色素、 栀子红色素复配得到一系列不同色条的 色素, 其色泽鲜艳、 。
8、无毒、 稳定性好、 染色能力强, 因而被广泛应用在食品、 药品及化妆品等 领域。 专利CN 204411745U提供了一种栀子黄色素的提取装置, 利用了向真空干燥罐中通入 设定温度的负离子气体, 加热栀子黄色素原液, 从而有效保护产物不被氧化、 高色价的栀子 黄色素。 然而栀子黄色素的提取过程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再者, 其所使用的负离子气体发生 器对流入的气体的流量要求一定的稳定性, 而该设备并未对二者进行监控, 在长期生产使 用过程中, 易出现劣等品并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对进入负离子发生器的气流 进行流量和温度监控的水。
9、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水溶型栀子黄色素 提取设备, 包括真空干燥罐、 连接所述真空干燥罐的进料装置和干燥罐加热装置, 所述干燥 罐加热装置包括气泵、 初级加热组件、 次级加热组件、 负离子发生器以及连通所述负离子发 生器和所述真空干燥罐底部的加热管; 所述次级加热组件包括次级加热腔、 次级气流入口、 次级气流出口、 设于所述次级加热腔中的次级发热元件、 设于所述次级发热元件底部的过 载保护件、 以及设于所述过载保护件与所述次级发热元件之间的隔热件, 所述过载保护件 的轴线与所述次级气流出口的轴线重合, 所述次级加热腔、 所述。
10、次级发热元件和所述过载 保护件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 0005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二级加热的方式, 流入负离子发生器中的气体被分为两个 阶段进行加热, 这样的好处是在初级加热组件中, 将气体首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再在次级 加热组件中加热到需要的温度, 减小了直接进入负离子发生器的次级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 梯度, 而此时对次级加热组件的气流流量和气流温度的监控将更为有效。 进一步, 通过在次 级发热元件底部设置过载保护件, 使得本技术方案的过载保护件可同时起到气流流量和气 流温度的监控。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过载保护件包括风琴式储气囊、 压力传感器、 以及连通 风琴式储气囊。
11、与压力传感器的气流管道。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风琴式储气囊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次级气流出口 的口径。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次级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且开口 朝向所述次级气流入口的锥形储气斗、 以及设于所述次级气流入口周围的环形导流片; 所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232645 U 3 述锥形储气斗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上朝向所述次级气流出口延伸的斗檐。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初级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气泵连接的初级气流入 口、 与所述次级气流入口连接的初级气流出口、 初级加热腔、 设于所述初级加热腔内的初级 发热元件。 。
12、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初级发热元件包括一对分流发热件和设于一对所 述分流发热件之间的直流加热件, 所述分流发热件和所述直流发热件均为开设有气流通孔 的油热板。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分流发热件包括环形阵列的多个圆柱孔的气流通 孔; 所述直流发热件包括轴线与所述直流发热件的本体中线重合的气流通孔。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加热管盘设在所述真空干燥管底部, 且所述加热 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口。 0013 综上所述, 本技术方案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具有对进入负离子发生器的 气流进行流量和温度监控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3、的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级加热组件的一种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发热件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加热件的一种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次级加热组件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溶型栀子黄色素提取, 包括顶部设有气流开口的真空 干燥罐1, 进料装置2包括一联通真空干燥罐1内的进料管、 用于向真空干燥罐1中输入栀子 黄色素原液, 设置于真空干燥罐1另一侧的干燥罐加热。
14、装置3用于向真空干燥罐1中提供加 热后的负离子气流, 采用负离子热气体作为栀子黄色素原液干燥加热的热源, 对栀子黄色 素起到有效保护。 干燥罐加热装置3包括连接真空干燥罐1上部并向其中抽气的气泵、 初级 加热组件31、 次级加热组件32、 负离子发生器33以及连通负离子发生器33和真空干燥罐1底 部的加热管34。 气流经气泵抽向初级加热组件31, 在初级加热组件31中得到第一次加热, 第 一次加热约将气体加热至40, 随后流向次级加热组件32并在次级加热组件32中得到第二 次加热, 第二次加热约将气体加热至60, 完成加热的气体流向负离子发生器, 最后通过螺 旋盘设的加热管34, 并利用加热管。
15、34上开设的多个气口通入真空干燥罐1底部的栀子黄色 素原液中。 0021 如图24所示, 初级加热组件31包括与气泵连接的初级气流入口、 与次级气流入口 连接的初级气流出口、 初级加热腔311、 设于初级加热腔311内的初级发热元件312。 初级发 热元件312包括一对是油热板的分流发热件3121和设于一对分流发热件之间的是油热板的 直流加热件3122; 分流发热件3121和直流发热件3122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初级加热腔311内 部, 并通过串联的油管与热油源 (图中未示出) 连接。 分流发热件3121包括环形阵列的6个圆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232645 U 4 柱孔的气流通孔。
16、, 直流发热件3122包括轴线与直流发热件3122的本体中线重合的气流通 孔, 气流通孔的轴线与初级加热腔311的轴向平行。 热油板式的加热方式更利于控制加热温 度的稳定性, 同时设置在分流发热件3221上的气流通孔与设置在直流发热件3122上的气流 通孔相错设置, 从而加大气流与三个油热板的接触时间。 0022 如图5所示, 次级加热组件32包括次级加热腔321、 次级气流入口、 次级气流出口、 设于次级加热腔321中的次级发热元件322、 设于次级发热元件322底部的过载保护件323, 过载保护件323的轴线与次级气流出口的轴线重合, 次级加热腔321、 次级发热元件322和过 载保护件3。
17、23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 次级气流入口处周围设有环形导流片326, 环形导 流片326包括自次级气流入口处向内收拢的上锥形导气斗和自上锥形导气斗下部向次级气 流出口处扩张的下锥形导气斗, 且下锥形导气斗的下开口与次级加热腔的内径相同。 次级 发热元件322包括发热件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发热体, 发热体可以是U型加热管或螺旋加热 管, 过载保护件323以螺接固定设置在发热件外壳底部, 中间间隔有隔热件324, 隔热件324 可以是陶瓷隔热片, 过载保护件323包括风琴式储气囊、 压力传感器 (图中未示出) 、 以及连 通风琴式储气囊与压力传感器的气流管道。 在隔热件324朝向次级气流入口固定套。
18、设有锥 形储气斗325, 锥形储气斗325的口径自隔热片324至次级气流入口逐渐扩大, 且在靠近次级 气流入口一侧的开口设有反向 (即朝向次级气流出口) 一侧延伸的斗檐。 由此, 气流在环形 导流片326的引导下进入锥形储气斗325中、 并从斗檐处流向次级气流出口, 以增加次级发 热元件322对气体的充分加热。 0023 风琴式储气囊的底面直径大于次级气流出口的口径。 风琴式储气囊的底部形成受 风面, 由此, 当流经次级加热组件32中的气体流量大于设定流量时, 流向次级气流出口的气 体反推风琴式储气囊的底面、 从而风琴式储气囊受到挤压, 初始状态下储存在风琴式储气 囊中的气体被挤压流向压力传感。
19、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如何设定压力传感器的报警 压力值, 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超标压力时进行报警反馈; 进一步, 当次级加热组件32中的加 热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 初始状态下储存在风琴式储气囊中的气体被过度加热, 气体膨胀 后流向压力传感器, 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超标压力时进行报警反馈。 002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232645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06232645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06232645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06232645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06232645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