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80937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11903.1

申请日:

2002.05.28

公开号:

CN1462079A

公开日:

2003.12.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04; H01M4/48; C01D1/04

主分类号:

H01M4/04; H01M4/48; C01D1/04

申请人:

陈韶峰;

发明人:

徐庆; 周汉章; 何金华; 陈韶峰; 刘明军

地址:

315403浙江省余姚市浙东经济开发区中山东一路4号余姚市金和实业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白洪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及化学工程领域,是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它是针对目前Zn-Mn电池工作电压低,1.1伏以上放电容量差,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正极材料。特点是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中的钴、锌分别占活性材料物质总量的1-5%、0-6%,是球形β-NiOOH,在球形Ni(OH)2内部含有0-10%Co和Zn。制备工艺步骤:氧化前,球形氢氧化镍与水的质量比为1∶4-10;氧化过程中,逐加5-10MNaOH溶液,控制pH7-14;氧化温度控制在30-70℃,氧化时间8-24小时;强氧化剂用量是球形Ni(OH)21.5-4.5倍。能量密度是Zn-Mn电池的3-5倍,性能属国际先进水平,是数码相机、MP3、MD等大电流放电专用电池的原材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1、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 是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中的钴、锌分别占活性材料物 质总量的1-5%、0-6%,它是球形β-NiOOH,所用的球形Ni(OH) 2 含有0-10%Co和Zn;制备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氧化前,球形氢氧化镍与水的质量比为1∶4-10; (2)氧化过程中,逐加5-10 M NaOH溶液,控制PH7-14; (3)氧化温度控制在30-70℃,氧化时间8-24小时; (4)强氧化剂用量是球形Ni(OH) 2 重量的
2: 5-4.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 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制备工艺中的Co是共沉后再氧化成羟 基氧化钴,氧化过程中PH值是通过逐加入5-10M的氢氧化钠来 控制。

说明书


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及化学工程领域。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对一次碱性Zn-Mn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电池的放电电压与放电容量的要求。而Zn-Mn电池工作电压低,1.1伏以上放电容量差,已不能满足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正极材料来代替。据悉,目前国外研究开发新型材料β-NiOOH代替MnO2作正极材料只是刚刚起步;国内目前研究这种新型材料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尚未见到该方面更深一层的资料报道。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代替二氧化锰作正极,其电池的能量密度是Zn-Mn电池的3-5倍,通过化学氧化法对球形β-Ni(OH)2进行氧化,制备β-NiOOH。其特征是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中的钴、锌分别占活性材料物质总量的1-5%、0-6%,它是球形β-NiOOH,所用的球形Ni(OH)2含有0-10%Co和Zn。

    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制备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氧化前,球形氢氧化镍与水地质量比为1∶4-10;

    (2)氧化过程中,逐加5-10M NaOH溶液,控制PH7-14;

    (3)氧化温度控制在30-70℃,氧化时间8-24小时;

    (4)强氧化剂用量是球形Ni(OH)2重量1.5-4.5倍。

    所述的制备工艺中Co含量不同于其他机械方法混合,而是采用共沉的方法。其特征是制备工艺中的Co是共沉后再氧化成羟基氧化钴,氧化过程中PH值是通过逐加入5-10M的氢氧化钠来控制。

    本发明步骤是将β球形Ni(OH)2在强氧化剂作用下,通过调节PH值与温度至工艺范围逐步氧化而成。其Co含量为活性物质1-5%。氧化时,各物质量配比如下:

    β-Ni(OH)2                  1

    H2O                         4-10

    强氧化剂                     1.5-4.5

    所用溶液浓度如下: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10moL/L

    氧化10-24小时后,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包装得产品。

    本发明的特点是用球形氢氧镍直接氧化β-NiOOH,并通过共沉钴经氧化得羟基氧化钴,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通过共沉锌,提高材料在电池中的稳定性,减少自放电。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可以增大正极放电容量,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提高电池的储存性和稳定性;而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未含Co、Zn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Na(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当反应溶液PH值降到13时,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24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1#。

    实施例2:含Co 4.0%、Zn 4.0%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 Ni(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当反应的溶液PH值降到13时,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24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2#。

    实施例3:含Co 1.5%、Zn 4.0%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 Na(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当反应的溶液PH值降到13时,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24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3#。

    实施例4:将含Co 4.0%、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Na(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当反应的溶液PH值降到13时,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24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4#。

    实施例5:含Co 6.0%、Zn 4.0%球形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 Na(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24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5#。

    实施例6:含Co 4.0%、Zn 4.0%球形Ni(OH)2 5Kg放入盛有40L 1M  Na(OH)2溶液反应釜中,溶液温度控制在60℃,加入强氧化剂40Kg,逐加10M 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PH值13-14,反应10小时,经陈化、洗涤、烘干、过筛得产品,编号6#。

    通过某电池厂家试用,作成电池后,放入数码相机应用比较,结果如下:正极材料名称1.1V放电次数0.9V放电次数      60℃存放7天后1.1V放电次数0.9V放电次数二氧化锰    22    40    21    381#正极材料    75    90    30    512#正极材料    98    106    94    1003#正材极料    86    90    83    864#正材极料    90    110    74    865#正极材料    97    106    95    1006#正极材料    94    106    92    99

    综上比较本发明研究出用化学氧化法制备新型材料β-NiOOH代替MnO2制碱性电池,其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Zn-Mn电池生产厂家试用检测表明,可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大电流放电的比例,其大电流的能量密度是Zn-Mn电池的3-5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Β-NIOOH及其制备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及化学工程领域,是一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NiOOH及其制备工艺。它是针对目前ZnMn电池工作电压低,1.1伏以上放电容量差,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正极材料。特点是电池正极材料NiOOH中的钴、锌分别占活性材料物质总量的15、06,是球形NiOOH,在球形Ni(OH)2内部含有010Co和Zn。制备工艺步骤:氧化前,球形氢氧化镍与水的质量比为1410;氧化过程中,逐加510MNaOH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