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眼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扣眼缝纫机,特别是与控制压布料的压脚的抬起有关的锁扣眼缝纫机。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锁扣眼缝纫机是在被缝制物上形成扣眼、并在其周围施以锁边的缝纫机。在锁扣眼缝纫机上,一边沿规定方向由送布机构输送被压脚等保持的被缝制物、一边使穿过机针的面线与卷在机梭装置内的线轴上的底线进行缠绕并形成锁扣眼线迹。在缝制锁扣眼线迹的前后,使上侧切刀向下侧的承刀台下降,以此切开被缝制物而形成扣眼。
可是,在把布料装入缝纫机的针板上时,只有在上升到最上位置的压脚与针板之间有充分的间隔时才能在压脚下保持余量、并在针板上放入布料。
但是,以往的锁扣眼缝纫机,其压脚的最上位置是固定的。因此不太厚的布料没问题,比如对于象儿童坐垫那样的特厚的被缝制物,因压脚的最上位置过低而不能在压脚下顺利地把布料从针板放入和取出,产生放入布料时的操作性不好的问题。
并且,若在使压脚位于最上位置与压布位置的最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并有间隙地靠近布料的状态下,相对于压脚挪动布可以容易地进行布对位。若固定了压脚的中间位置,则在厚布的情况下就不能顺利地移动碰到压脚的布料,这也是导致操作性恶化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在锁扣眼缝纫机上,即使对于厚的被缝制物布料也具有良好的从针板上将布料取出放入和对位的操作性,并能将布料定位。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例如如图1~图4、图8、图9所示,
是一种在由可移动到最上位置、中间位置及最下位置的压脚15在最下位置压住的布料上,用穿过机针9的面线与卷在线轴上的底线、按着从多个锁扣眼图案中选择出的图案形成扣眼周围的锁边线迹并用切布刀16切断布料而形成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以能够变更上述压脚15的最上位置而对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最上位置。
锁扣眼图案是根据缝制的布料的厚度、形状选择的,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变更上述压脚的最上位置而对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最上位置,所以可用根据布料的厚度变厚把压脚的最上位置往高设定的方法,即使是厚的被缝制物布料也可以在与压脚之间有充分的余地把布料顺利地从针板处放入取出,以提高装布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之2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进而以能够变更上述压脚的中间位置而对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由于可以对每个锁扣眼图案变更上述压脚的中间位置而设定中间位置,所以可用根据布料的厚度变厚把压脚的中间位置往高设定的方法,使压脚与布料之间空出间隙并接近。从而可以使布料顺利地挪动并与压脚对齐,进一步提高装布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之3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在把压脚上升到上述设定的最上位置时,用缝纫机电机的倒转使位于通过上死点的上方停止位置的机针、上升到不超过上死点的上方抬针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由于当把压脚上升到上述设定的最上位置时,使缝纫机倒转、并把位于通过上死点的上方停止位置的机针上升(反转抬针)到不超过上死点的上方抬针位置,所以即使在所设定的最上位置、比机针的上方停止位置的针尖还高时,也可以通过压脚向最上位置上升而使机针不突出于压脚的下侧,进而不伤及插入压脚下的布料。
本发明之4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脚的设定的最上位置比上述机针在上方停止位置的针尖还高时,可以进行由上述缝纫机电机的倒转的上述机针向上方抬针位置的上升。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由于当所设定的最上位置比在机针的上方停止位置的针尖还高时、也可以进行由上述缝纫机的倒转使机针向上方抬针位置的上升(反转抬针),所以因压脚向最上位置的上升、机针不会突出于压脚的下侧,并且不伤及插入压脚下的布料。
本发明之5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设定反转抬针压脚高度的反转抬针压脚高度设定机构,并且上述压脚的所设定的最上位置比上述设定的反转抬针压脚高度还高时,可以由上述缝纫机电机的倒转进行上述机针向上方抬针位置的上升。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由于即使上述压脚的所设定的最上位置比所设定的反转抬针压脚高度还高时,也可由用以上述缝纫机电机的倒转进行使机针向上方抬针位置的上升(反转抬针),所以可考虑到针尖的高度、适当地设定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以此,用压脚向最上位置的上升使机针不突出于压脚的下侧,从而不伤及插入压脚下的布料。
本发明之6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2、3、4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当设定了压脚的最上位置或中间位置时,可以在定位布料之前驱动上述压脚电机,并用使压脚移动到该设定的高度位置,以此确认向该设定的高度位置的压脚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时,可以在定位布料之前确认向该设定的最上位置的压脚的移动,所以能可靠地进行设定完了以后的压脚位置的控制。
本发明之7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2、3、4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如图5、图6所示,具有:按其倾斜位置的不同分为压脚的最上位置(中立位置a)、压脚的中间位置(1档踏板位置b)、在压脚的最低位置且缝纫机电机的停止位置(2档踏板位置c)、在压脚的最低位置且缝纫机电机的驱动位置(3档踏板位置d)的4种操作位置的脚踏板84;通过配置在脚踏板倾斜途中的两个传感器124(踏板传感器A)、传感器125(踏板传感器B)检测上述4种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脚踏板进行压脚向最上位置等移动的缝纫机操作,因此提高了操作性。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例的锁扣眼缝纫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主要表示图1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和机针升降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主要表示图1的缝纫机的机针升降机构和摆针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使图1的缝纫机的压脚上下运动的压脚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设于图1的缝纫机上的脚踏板的位置图(a)、以及踏板位置与压脚位置等的关系示意图表(b)。
图6是用图5的踏板位置的踏板传感器检测的说明图。
图7是图1的缝纫机的控制线路方块图。
图8是图1的缝纫机的操作面板的主视图。
图9是可以从图8的操作面板输入的缝制数据的数据表。
图10是图9的各数据项目与锁扣眼缝制对应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扣眼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12是在图11的处理中操作面板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在图12的操作面板处理中的键处理示意图、即增加键处理的流程(a)和减少键处理的流程(b)。
图14是在图12的操作面板处理中的键处理示意图、即加号键处理的流程(a)和减号键处理的流程(b)。
图15是在图12的处理中的压脚高度移动处理流程图。
图16是在图11的处理中踏板压脚处理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压脚高度移动处理流程图。
图18是与图17相同实施例的踏板压脚处理流程图。
图中:1—锁扣眼缝纫机,5—缝纫机电机,9—机针,15—压脚,16—切布刀,70—压脚机构,84—脚踏板,100—操作面板,110—控制线路,111-CPU,112—ROM,113—RAM,124—踏板传感器A,125—踏板传感器B,127—压脚抬起脉冲电机。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扣眼缝纫机1,如图1及图2所示,由底座部2、纵机身部3和机头部4构成。该缝纫机1,具有进行上下动作和左右摆针动作的缝纫机针(缝纫针)9、压布(被缝制物)的压脚15、在其下侧保持布料的同时沿送布方向(Y方向)前后移动的送布板14、在压脚15上侧切断面线的面线切断装置60、在针板下的切断底线的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布料并形成扣眼的切布刀16、使压脚15上下移动的压脚机构70(图4)、操作者用脚踏动用以操作压脚15的位置以及操作缝纫机电机的起动·停止的脚踏板84(图5)、作为输入各设定数据等的输入机构的操作面板100(图8)、以及控制该锁扣眼缝纫机1的控制线路110(图7)等。
压脚15和送布板14在两者夹持保持布料的同时、被Y送布驱动机构13所驱动,并沿前后方向(Y方向)送布。如图2所示,压脚15被固定在与送布部件23连接的连接臂24的前端的一侧,另外,送布板14被直接连接在送布部件23上。该送布部件23被固定在有齿条22a的送布轴22上,当使Y送布脉冲电机20旋转时通过小齿轮20a驱动、使压脚15和送布板14前后移动。即,由Y送布脉冲电机20、送布轴22、送布部件23、连接臂24构成了Y送布驱动机构13。
升降缝纫机针9的升降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由上轴(主轴)6、缝纫机电机5、曲柄凸轮7等构成,并把缝纫机电机5的旋转驱动用曲柄凸轮7转换为升降运动并传递给针杆8,以此使缝纫机针9作升降运动。上轴6通过上下端配有伞齿轮10a、10b的连接轴10与下轴11连接、并与下轴11连接的机梭12连动。
使缝纫机针9左右摆动的摆针机构,由以某基准线为原点按规定的振幅摆动缝纫机针9的主摆针机构和改变该机针振幅的振幅变更机构、以及使上述基准线向左右方向变更的基准线变更机构等构成。
如图3所示,主摆针机构,由针杆摇动台18、摆针臂49、连接轴48、连接杆47、摆针凸轮杆46、三角凸轮35、齿轮42a、42b等构成,并以把上轴6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三角凸轮35的方式使摆针凸轮杆46按规定的振幅摆动,并传递该摆动、使针杆摇动台18以支点18a为中心转动,以此使缝纫机针9向左右方向摆动。在主摆针机构上,缝纫机针9在第一次下降的时刻使针杆8到达基准线的位置、在第二次下降的时刻使针杆8到达从基准线规定的振动幅度的位置。
振幅变更机构,是由摆针进给脉冲电机41的转动、通过连杆36、37、连接连杆45改变摆针凸轮杆46的振动幅度,以此改变缝纫机针9的振动幅度。
基准线变更机构,是由基准线进给脉冲电机40的转动、使基准线变更用杠杆43以支点43a为中心转动而改变基准线杠杆44的支点44a的位置。由于支点44a决定了摆针凸轮杆46的摇摆运动的原点,所以支点44a位置的改变通过连接连杆45改变了摆针凸轮杆46的摇摆运动的原点,也就变更了缝纫机针9的基准线位置。
安装在连接臂24前端的压脚15,通过装入压脚杆的压脚机构、由压脚抬起脉冲电机使其在上下方向升降。在连接臂24前端与压脚15相反的一侧固定着面线切断装置60的面线切剪动作板,安装于固定在压脚杆前端的安装台上的套管与面线切剪动作板的钩部配合。
压脚机构70的构成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在纵向的压脚杆71的轴中央部分用分段螺钉72固定着压脚杆卡箍73、并且纵向的连杆部件74的长孔74a与该分段螺钉72配合,把连杆部件74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杠杆75的一端上。用支轴75a把杠杆75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无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在压脚杆71上嵌装着通过压着压脚卡箍73把压脚杆71压向下方的无图示的弹簧。
杠杆75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横向的连接杆76的一端上,在连接杆76的另一端上可转动地安装着杠杆77的一端。杠杆7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纵向的连杆部件78的一端上,连杆部件78的另一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于纵向轴79中央部分的轴卡箍80上。用支轴77a把杠杆77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缝纫机机架上。用上下支承部件79a、79a把纵向轴79可上下运动自如地安装在缝纫机机架上,并且设于其下半部的齿条79b与装于压脚抬起脉冲电机127输出轴上的小齿轮81噛合。
从而,脉冲电机127一旦旋转并使纵向轴79上升,则通过连杆部件78、杠杆77、连接杆76、和杠杆75使连杆部件74下降,分段螺钉72便可在长孔74a内滑动,压脚杆71因上述弹簧的压力向下方移动并驱动连接臂24前端的压脚15下降到压布位置。这样,使分段螺钉72处于在连杆部件74的长孔74a内的浮动状态,而用弹簧力使压脚15下降到压布位置,是因为压脚15因布料的厚度而改变压脚的下降位置,尽管到此为止不再下降,但再要驱动使其下降会引起脉冲电机127失调等的不良情况上午缘故。如果使脉冲电机127反转,则压脚杆71抵抗上述弹簧并上升,使连接臂24前端的压脚15移动到上升位置。
用控制该脉冲电机127的反正方向的旋转量的方法,可以对压脚1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锁扣眼的图案设定压脚15的最上位置、位于该最上位置与最低位置(压布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对此将于后述。
脚踏板84被置于缝纫机机架之下,是为了操纵者用脚踏动并用于操作压脚位置以及缝纫机电机的起动·停止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脚踏板84如图5(a)所示,具有操纵者未踏动踏板或离开踏板状态的最上的中立位置a、和1档、2档、3档踏动踏板的1档踏位b、2档踏位c、3档踏位d的四种倾斜位置。把脚离开则脚踏板84,则从各踏位返回中立位置。
在该踏板位置a~d中分配成如下缝纫机操作位置。在踏板的最上的中立位置a,如图5(b)的图表所示,被指定为压脚15的最上位置,并可以把压脚上升到设定的最上位置。如果把踏板置于1档踏位b,则被指定为中间位置,可以把压脚移动到设定的中间位置。如果把踏板置于2档踏位,则被指定为最低位置,可以把压脚移下降到最低位置(压布位置)。压脚在该最低位置由上述的弹簧力把布料压住。如果把踏板置于3档踏位d,则压脚在该最低位置把布料压住的状态下起动缝纫机。起动缝纫机以后,即使把脚从踏板离开踏板、踏板回到中间位置,仍进行缝纫。
在该脚踏板84上,如图6所示,在踏板前端的倾斜的路途上配置有踏板传感器124(踏板传感器A),在踏板后端的倾斜路途上配置有踏板传感器125(踏板传感器B)。并且,在踏板84的前端设有传感部84a、84b,在后端设有传感部84c,并用踏板84倾斜位置、以传感部84a、84b的与传感器A的接触·非接触、传感部84c的与传感器B的接触·非接触、用以接通·断开传感器A、B,以此检测出踏板的各个位置。当传感器A/B为接通/断开(ON/OFF)时检测为中立位置a、为断开/断开(OFF/OFF)时检测为1档踏位b、为断开/接通(OFF/ON)时检测为2档踏位c、为接通/接通(ON/ON)时检测为3档踏位d。
把传感器A/B的接通/断开信号送往控制电路110的CPU111,并用CPU判别得以最终实现该踏板位置的检测。
控制电路110如图7所示,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1、ROM(Read Only Memory)112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113。CPU111是把RAM113的规定区域作为操作区域,按照储存于ROM112中的控制程序,根据从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数据和从与其连接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各驱动器进行各驱动部控制的控制机构。
在CPU111上连接着对Y送布脉冲电机20、基准线进给脉冲电机40、和摆针进给脉冲电机41进行驱动的脉冲电机驱动器114、115、116、驱动面线切断剪致动器67(螺线管)的面线切断剪致动器驱动器117、驱动底线切断剪致动器66(螺线管)的底线切断剪致动器驱动器118、驱动控制缝纫机电机5的缝纫机电机驱动器119、驱动控制压脚抬起脉冲电机127的压脚抬起脉冲电机驱动器126、驱动使切布刀16下降的切布刀下降驱动缸19的缸驱动器120。
在上述缝纫机电机驱动器119上,除了缝纫机电机5以外还连接着把缝纫机电机5的转动量代码化为上轴6的转动角度的缝纫机电机编码器121、检测机针9超过上死点且稍稍下降的停止位置的机针上方位置的机针上方位置传感器122、检测机针9位于上死点的针杆上死点传感器130、检测上轴6转速的TG(测速发电机)发生器123。
并且在CPU111上还连接着检测操作面板100和脚踏板84位置的踏板传感器124(踏板传感器A)、踏板传感器125(踏板传感器B)。
在ROM112中储存着包括根据从操作面板100的输入处理或通过操作面板100输入的各种缝制数据、计算用于锁扣眼缝制的控制数据(从缝制开始到缝制结束的全部落针位置等)的计算处理、并根据计算出的控制数据进行缝制动作的缝制处理等的控制程序。
在ROM112中储存有分别对应于图9所示的数据项目的可设定的数据值的范围、将于后述的用加号键(+键)103b和减号键(-键)103c操作增减所得的数据的单位值、标准的数据值等。
并且,在ROM112中储存有为了缝制规定形状图案的扣眼、按着图9的全部数据值(No.1~No.19)设定的多个图案。
RAM113是成为CPU111的工作区域的同时还储存通过操作面板100输入的锁扣眼线迹的各种数据的存储机构。
锁扣眼缝纫机1所具备的操作面板(输入机构)100如图8所示。
操作面板100是既设定各种缝制数据、又进行设定值显示输出和缝制控制上的错误的显示输出的机构,因此,被设在承载锁扣眼缝纫机1的缝纫机座上。
在操作面板100上,设有起动操作部101、编号操作部102、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模式转换操作部104。
在起动操作部101上,设有操作者用于整理缝制准备和为再设定输入的准备键101a和显示该状态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显示部101b。
在编号操作部102上,设有编号显示部102a、减少键(DOWN键)102b和增加键(UP键)102c。编号显示部102a由2位的7节段(segment)显示器构成,用来显示输入数据值的项目编号或图案编号。
减少键102b和增加键102c是一个一个地挪动项目编号和图案的键,减少键102b是退后一个数的键,增加键102c是前进一个数的键。关于数据项目的内容有待后述。
在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上,设有数据显示部103a、减号键103b、加号键103c。数据显示部103a由4位的7节段显示器构成,用来显示各数据项目的数据值。减号键103b和加号键103c是按规定的单位值一个个增减数据值的键。如后所述,对每个数据项目决定规定的单位值和可设定范围,按减号键103b则数据值减小一个单位值,按加号键103c则增大一个单位值。
在模式转换操作部104上,设有转换到图案编号设定模式的图案编号键104a、转换到数据输入设定模式的数据键104b。在图案编号键104a和数据键104b上分别设有LED等的显示器104c、104d,并可以以其亮灯的方式告知操作者是图案编号设定模式还是数据输入模式。
操作者首先操作图案编号键104a、并从图9的图案No.1、2、3、4…中选择所希望的图案编号。该图案编号的选择是根据缝制布料的厚度和形状决定的。然后,操作数据键104b、选择各数据项目并在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上设定、变更数据值。而且,由于用选择图案编号的方法设定该每个图案的予选值(初期值),所以在该数据值是适当的情况下没有变更的必要。
图9所示的是可以从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数据项目的数据表。图10是说明图9的数据表的数据No.1~11的数据项目所表示的锁扣眼的哪部分的说明图。在图10的锁扣眼线迹u0的各数据项目名上附加了带括号的数据No.。
数据No.1是扣眼长度的切口长度数据(扣眼孔u1的长度),数据No.2、3是切口右宽度数据(扣眼孔u1与右侧缝部u2左端的距离)和切口左宽度数据(扣眼孔u1与左侧缝部u2右端的距离),数据No.4是锁边宽度数据(侧缝部u2的左右宽度),数据No.5是加固缝长度数据(加固缝部u3的纵向长度),数据No.6、7是作为间隙长度数据的间隙数据(上加固缝部u3的下端与扣眼孔u1上端的距离)和第2间隙数据(下加固缝部u3的上端与扣眼孔u1下端的距离),数据No.8是平行部间距数据(侧缝部u2的两针之间纵向的距离),数据No.9是加固缝部间距数据(加固缝部u3的两针之间纵向的距离),数据No.10、11是加固缝宽度右修正数据(加固缝部u3右端与右侧缝部u2右端的偏差长度)和加固缝宽度左修正数据(加固缝部u3左端与左侧缝部u2左端的偏差长度)。
数据No.12、13是左平行部张力数据(缝制左侧缝部u2时的机线张力)和右平行部张力数据(缝制右侧缝部u2时的机线张力),数据No.14、15是第1加固缝部张力数据(缝制上加固缝部u3时的机线张力)和第2加固缝部张力数据(缝制下加固缝部u3时的机线张力),数据No.16是最高速限制数据(缝纫机转速的最高限制数)。
数据No.17~19是本发明的特征数据项目,数据No.17是脚踏板84的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压脚的最上位置),数据No.18是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压脚的中间位置),数据No.19是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数据。
数据No.17的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即压脚的最上位置可在1.00~20.00mm的范围内、以0.5mm间隔设定。数据No.18的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即压脚的中间位置可在0~20.00mm的范围内、以0.5mm间隔设定。数据No.19的反转抬针压脚高度可在14.00~20.00mm的范围内、以0.5mm间隔设定。
本实施例的最大特征在于:当往针板上放布料时,即使是厚布也可操作性良好地把布在针板上放入取出,并且为了能对正压脚位置,其中特别是可按每个锁扣眼的图案1、2、3、4…变更并设定数据No.17的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压脚的最上位置)、数据No.18的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压脚的中间位置)的设定值。
据此,对于缝制厚布的锁扣眼图案,可以用往高设定压脚最上位置的方法、使其与压脚之间打开充分的余量,以便能在针板上顺利地使布料出入。并且对于厚布用往高设定压脚中间位置的方法、可使压脚与布料空有间隙地接近并顺利地相对压脚移动布料和容易地对正位置。
在上述中,所谓的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是指在通过上死点又稍稍下降后位于上方停止位置的机针突出于压脚下侧、并处于伤及压脚下方的缝制物的压脚高度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求使机针位于比上方停止位置还要靠上的压脚高度位置。该反转抬针压脚高度的值是缝纫机固有的值,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上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变更并设定。
在上方停止位置的机针的反转抬针是由使缝纫机电机以规定量反转进行的,并与用缝纫机电机正转的正转抬针时不同,可以不形成线迹而使机针上升。反转抬针位置是比到达上死点的上方停止位置还要靠上的规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锁扣眼时进行上述的压脚控制。本实施例的锁扣眼的处理工序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的流程,例如从接通缝纫机1的电源时开始。该流程具有步骤S1的操作面板设定处理、步骤S3、6、9的踏板压脚处理。还具有在操作面板设定处理的步骤S18(图12)中的压脚高度移动处理。首先,说明这些处理。
操作面板设定处理,是当操作者缝制锁扣眼时,用操作面板100对锁扣眼的图案编号、缝制数据进行设定的处理并按照图12所示的流程实行。通常的操作面板设定处理,是从用图案编号键104a选择图案编号开始。然后输入打算输入的数据No.、并一边输入该数据值、一边重复所希望的全部数据No.的输入直到结束。
在图12中,首先,在步骤S11判断操作者是否按动操作面板100的键,若没按动过则原封不动地结束处理。然后在步骤S12,操作者按动操作面板100的键、即按图案编号键104a,根据后述的步骤S13、S14、从图9的数据表所示的图案No.1、2、3、4…中选择图案编号(图案键处理)。
然后在步骤S13,对于数据编号的选择、按动数据键104b,并根据步骤S13、S14选择与数据No.1~数据No.16的有关锁边数据、以及与数据No.17~数据No.19有关的压脚高度数据(数据键处理)。
可以在步骤S13、S14通过按动操作面板100的增加键102c、减少键102b来切换图案编号、数据编号(UP键处理、DOWN键处理)。
增加键处理(UP键处理)如图13(a)所示,若按了增加键,在选择了数据时就把数据No.加1(+1),在选择了图案时就把图案No.加1(+1)。无论哪一个,在超过设定范围时,输入的是选择了的项目的最小值(最小图案No.)。
同样,减少键处理(DOWN键处理)如图13(b)所示,若按减少键,在选择了数据时就把数据No.减1(-1)、在选择了图案时就把图案No.减1(+1)。无论哪一个,在超过设定范围时,输入的是选择了的项目的最大值(最大图案No.)。
输入了上述数据编号以后,再输入该数据值。并可以在步骤S16、17中用按动操作面板100的加号键103c、减号键103b来切换数据No.1~19的数据值(+键处理、-键处理)。
加号键处理(+键处理)如图14(a)所示,在按动加号键时,就在选择了的数据值上加一个变更单位。在超过设定范围时,输入各个选择了的项目的最小值。同样,减号键处理(-键处理)如图14(b)所示,在按动减号键时,就在选择了的数据值上减一个变更单位。在超过设定范围时,输入各个选择了的项目的最大值。
接着,在步骤S18进行压脚高度移动处理。该压脚高度移动处理是在操作面板设定时的最后、根据高度设定数据把压脚上下移动并进行压脚向设定高度移动的确认处理。压脚高度移动处理按着图15的流程进行。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21判断是否选择了数据(在操作面板设定数据),若没选择数据,则原封不动地结束处理。若选择了数据,则在步骤S22中判断是否选择了数据No.17(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若选择了数据No.17,则在步骤S23把踏板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的设定值设定并输入RAM113的工作区域内。接着,在步骤S24判断该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压脚最上位置)是否不低于(即,同样高度还是更高)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数据No.19的设定值)。
在步骤S24判断为踏板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不低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时(“是”时),在步骤S25进行反转抬针处理,并使机针位于比上方停止位置还要靠上的到上死点之前的上方抬针位置。在把压脚上升到踏板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即上升到设定最上位置时,位于该上方抬针位置的机针处于不从压脚下方凸出出来的高度。
其后,在步骤S26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127,使压脚移动(上升)到踏板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
在步骤S24判断为压脚高度低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时(“否”时),则没有必要进行步骤S25的反转抬针,故从步骤S24进入步骤S26,并在步骤S26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使压脚移动到踏板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
并且在步骤S22判断为没有选择数据No.17时进入步骤S27,判断是否选择了数据No.18(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并在没有选择时原封不动地结束处理。在步骤S27判断为选择了数据No.18时,则在步骤S28把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中间位置)的设定值输入到RAM113内并设定。在步骤S24判断该压脚高度是否不低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当判断为不低时,则在步骤S25进行了反转抬针处理以后,在步骤S26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127,使压脚移动(下降)到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
通常,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比反转抬针高度低,故从步骤S24不经步骤S25而进入步骤S26。
根据上述,在操作面板设定阶段的缝制之前,可以使用实际的布料确认根据设定数据压脚向最上位置、中间位置的移动。这样,在数据设定之后用图11的流程进行踏板压脚处理中,能可靠地进行压脚的高度控制。
踏板压脚处理,是操作面板设定处理结束以后的缝制操作中的压脚高度控制,并包含由操作者操作脚踏板84的控制。按照图16所示的流程进行。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31由踏板传感器A、B检测脚踏板84的位置并判断踏板是否位于中立位置,若是中立位置,则在步骤S32把踏板在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数据No.17的设定值)输入RAM113的工作区域内并设定。接着在步骤S33判断该压脚高度是否不低(即,同样高、还是比它高)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数据No.19的设定值),若判断为不低于时(为“是”时),则在步骤S34进行反转抬针处理并使机针位于直到上死点的规定上方的上方抬针位置。然后,在步骤S35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127,使压脚移动(上升)到踏板在中立位置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
在压脚上升到踏板在中立时的压脚高度、即上升到最上位置时,由于因反转抬针而位于上方抬针位置的机针处于不从压脚下方凸出出来的高度,所以在以后把布料插入针板时,布料不会被机针所伤,在本事实例中,由于可以按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即使对厚布也是可能的。
在步骤S33判断为压脚高度低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为“否”时)时,由于没有必要进行步骤S34的反转抬针,故从步骤S33进入步骤S35并在步骤S35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使压脚移动到踏板在中立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
并且在步骤S31判断为踏板(因操作者踏动)没有位于中立位置时,则在步骤S36判断踏板是否位于1档踏位,若是1档踏位则在步骤S37把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数据No.18的设定值)输入RAM113内并进行设定。然后在步骤S33判断该压脚高度是否不低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若判断为不低于时,则在步骤S34进行反转抬针处理以后在步骤S35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使压脚移动到踏板在1档踏位位置时的压脚高度(中间位置)。
通常,由于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比反转抬针高度低,所以从步骤S33不经步骤S34就进入步骤S36。
上述的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即位于中间位置的压脚处于与布料有间隙的接近状态,若在针板上已经插入了布料,则可以把该布料相对于压脚滑顺地移动,并把布料对正。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按每个扣眼设定压脚的中间位置,所以即使是厚布也是可能的。
然后在步骤S36判断为踏板不是在1档踏位、即踏板位于2档踏位或3档踏位时,在步骤S38把压脚最下位置(压布位置)输入RAM113内并设定。由于该最下位置比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低,所以从步骤S33不经步骤S34而进入步骤S35,并在步骤S35驱动压脚的脉冲电机,使压脚移动(下降)到压布的最下位置(压布位置)。
下面,说明图11的锁扣眼的流程。图11中,在步骤S1进行图12所示的操作面板设定处理,在步骤S2判断是否按动操作面板100的准备键101a,如按动了则进入步骤S3,若没按动则返回步骤S1。在该操作面板设定处理的最后步骤中,如上所述,当选择了数据No.17、18时,在根据需要进行反转抬针处理之后,移动压脚使其位于数据No.17、18的压脚高度并根据设定数据确认向最上位置、中间位置的移动。
在步骤S3,根据用操作面板100设定的设定数据进行落针位置计算的处理,接着在步骤S4中,在操作者把布料放入针板上并在定位操作之前的阶段进行图16的踏板压脚处理。在踏板处理中,如上所述,进行踏板是在中立位置、是在1档踏位、还是在2档踏位或3档踏位的判断,必要的话在进行反转抬针处理之后把压脚移动到对应各个踏板位置的压脚高度位置。
最初把布料放入并定位于针板上时,踏板位于中立位置,压脚位于最上位置。然后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按动过准备键101a,若再次按动准备键101a、则又返回步骤S1并可以使用操作面板100进行设定。
在步骤S5若没有再次按动准备键101a的话,则在步骤S6操作者一边进行踏板压脚处理(图16)、一边把布料定位在针板上。操作者还未踏动踏板而踏板位于中立位置的话,则压脚位于最上位置。
这时,由于为了可以根据缝制布料的厚度提高压脚的最上位置、按照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所以即使是厚布料也可以在其与压脚之间具有充分的余量,并可把厚布料顺利地插入针板。并用反转抬针使位于上方针抬起位置的机针不会从上升到最上位置的压脚下方凸出出来,即使是厚布料也不会被机针所伤。
当操作者把踏板踏在1档时,则压脚就位于最上位置与最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此时,可以根据缝制布料的厚度提高压脚的中间位置地按照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中间位置,所以即使是厚布料也可以使压脚处于与布料具有间隙的接近状态,并可使布料相对压脚移动并容易地对正位置。
布料的位置对正结束以后,通过操作者再次踏动踏板(2档踏位)、使压脚下降到最下位置,并用嵌装在压脚杆上的弹簧的压力、用压脚把布料压住。然后操作者再次踏动踏板(3档踏位)、接通缝纫机的起动开关。接受这些信号,在步骤S7中判断压脚位于最下位置且缝纫机的起动开关已经被接通(3档踏位),并进入步骤S8,在此进行包括锁边、开扣眼、切线等的缝制处理。
即使操作者把脚从踏板离开,缝制处理也自动地进行。踏板因把脚离开而恢复到中立位置。
步骤S8的缝制处理一旦结束,则在步骤S9进行踏板压脚处理之后,返回步骤S5,重复到对缝制物的全部数量的锁扣眼结束。
在该步骤S5的踏板压脚处理中,由于当操作者在第1个扣眼的缝制结束以后把踏板踏在1档踏位时,由于压脚停在中间位置,所以可原封不动地维持在使压脚容易地对正第2个扣眼的缝制的状态。第3个以下的扣眼的缝制也是同样进行。
由于本实施例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以上构成,故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1)通过因可根据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故可根据缝制的布料的厚度往高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的方法,即使缝制的布料厚,也可以在与压脚之间具有充分的余地而把布料在针板上顺利地放入取出,以提高放入布时的操作性。
(2)通过因可根据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中间位置、故可根据缝制的布料的厚度设定压脚的中间位置的方法,使压脚与布料具有间隙地接近。因此,即使是厚布料也可相对于压脚顺利地移动并容易对正位置,提高布料定位的操作性。
(3)在把压脚上升到最上位置时,所设定的最上位置比通过上死点的机针在上方停止位置的针尖高度高时,由于可使缝纫机电机实行反转,从而把位于上方停止位置的机针反转抬针到不超过上死点的上方针位抬起位置,所以通过压脚向最上位置的上升使机针不凸出于压脚的下侧,并不伤及插入压脚下方的布料。
(4)在与压脚上升位置相同或比其低时,可以用设定反转抬针压脚高度的方法反转抬针。
(5)在设定了压脚的最上位置和中间位置时,可以于定位布料之前驱动压脚电机,把压脚移动到该设定的高度位置,以此确认压脚向设定的高度位置的移动,因此可以可靠地进行数据设定结束以后的压脚高度控制。
(6)操作者通过操作脚踏板可以进行压脚向最上位置移动等的缝纫机操作,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在压脚高度移动处理、踏板压脚处理中,在把压脚向设定了的踏板在中立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移动时,为了简化压脚抬起控制,不添加该压脚高度是否比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低的判断,一律进行反转抬针处理。本实施例的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压脚高度移动处理的流程如图17所示,踏板压脚处理如图18所示。
图17所示的压脚高度移动处理,省略了在图15的流程中判断踏板在中立时压脚高度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大小的步骤S24。并且由于即使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中间位置)比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低、也不需要在向踏板1档踏位时的高度移动时的反转抬针处理,所以图15的把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高度(数据No.18的设定值)设定在RAM中的步骤S28,在图17中不是插入步骤S25(反转抬针处理)而是插入下一个步骤26(驱动脉冲电机至压脚高度)上的流程。
同样,图18所示的踏板压脚处理,省略了在图16的流程中的判断踏板在中立时压脚高度与反转抬针压脚高度大小的步骤S33。并且由于即使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压脚高度(中间位置)、压脚最下位置(压布位置)比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低,也不需要在向各个压脚高度移动时的反转抬针处理,所以图16的把踏板在1档踏位时的高度(数据No.18的设定值)设定于RAM中的步骤S37、及把压脚最下位置设定于RAM中的步骤S38,在图18中不是插入步骤S34而是插入下一个步骤35(驱动脉冲电机至压脚高度)上的流程。
根据本实施例也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压脚高度移动处理,由于在踏板压脚处理中,把压脚向设定了的踏板中立时的压脚高度(最上位置)移动时不添加该压脚高度是否比反转抬针压脚高度低的判断,一律进行反转抬针处理,所以即使在压脚的设定了的最上位置比机针上方停止位置的针尖高时,也通过使压脚向最上位置上升而使机针不突出于压脚的下方。并简化了压脚的抬起控制。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可以按照每个锁扣眼图案设定压脚的最上位置和中间位置,所以,即使被缝制物的布料很厚也可以进行操作性良好的在针板上的布料的出入或位置对正,并把布料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