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碱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有效成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喜树叶为原料,生产喜树碱的工艺。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为淡黄色片状结晶,分子式:C20H16N2O4,分子量348.3,分子结构式:
喜树碱,是1966年由美国学者从我国特有树种喜树中提取得到的生物碱,并由此而命名。喜树碱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是目前已应用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CPT-11(Irinotecan,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直肠/结肠癌)、TPT(Topotecan,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HCPT(10-hydroxycamptothecin,我国临床应用)的母体化合物。
目前,喜树碱一般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提取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1996年5月8日公开了一种喜树碱的提取方法,该发明专利是以喜树的果实或根皮为原料提取喜树碱。它采用磨粉→水煮→煮液浓缩→膏状物→乙醇分离树胶杂质→析出粗品→氯仿混合液多次重结晶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然而,上述生产喜树碱的生产方法以喜树根皮为原料,需破坏喜树森林资源,以果实为原料又受季节限制。同时,该发明以氯仿混合液进行重结晶对生产人员毒害大,且产品收率低(2/10000)、纯度低(92%)。
1999年12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开了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该发明专利以喜树叶为主要原料,果实为辅助原料生产喜树碱。它采用原料粉碎→乙醇渗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剩余物质→浓缩渗漉液和萃取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
2000年4月26日又公开了另外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该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以喜树叶及种子为原料,生产喜树碱的工艺方法。它采用原料粉碎→乙醇及水渗漉→浓缩渗漉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上述两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均需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树脂价格昂贵,处理过程复杂,且树脂再生使用的步骤也十分繁琐,其消耗可占总生产成本的1/3左右。此外,进行柱层析亦需要层析柱及其他辅助设备,也提高了设备投资。渗漉的浓缩液易腐败变质,生产过程中无法储存,要求生产需连续进行。生产过程中废液仍含有一定的有机残留,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价廉易得的喜树叶为原料,浸膏、粗品等中间产品便于储存、运输的喜树碱生产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喜树叶为原料经粉碎→乙醇或碱水萃取→浓缩萃取液至浸膏→溶剂萃取并结晶得粗品→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
本发明的优点是:
1、以喜树叶为原料生产喜树碱,原料来源丰富,采收方便。
2、本发明将乙醇或碱水萃取所得萃取液浓缩至浸膏,储存及运输均十分方便。便于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粗提和精加工两部分,提高了生产过程地灵活性。
3、本发明以喜树叶为原料生产喜树碱,产品收率为2/10000。
4、本发明产品中的喜树碱含量可超过97.5%。
5、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综合成本可降低1/3左右。
6、本发明生产过程中无废液,基本无环境污染,对生产人员毒害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以喜树叶为原料经粉碎→乙醇或碱水萃取→浓缩萃取液至浸膏→溶剂萃取并结晶得粗品→重结晶后得到喜树碱产品的工艺路线。
所述的萃取液浓缩至浸膏。
所述的萃取浸膏所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醇的混合液。
所述的乙酸乙酯/乙醇的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4~4/1 。
所述的重结晶溶剂为萃取浸膏所用溶剂。
所述的重结晶次数为2~3次。
将喜树鲜叶60~80℃烘干后,粉碎至40目。取10千克喜树叶粉经7倍体积60%乙醇或30倍体积稀氢氧化钠溶液萃取后,将所得萃取液浓缩至浸膏。以10倍体积的乙酸乙酯/乙醇(1/1)回流萃取浸膏后浓缩至析出结晶。放置至结晶完全后过滤干燥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乙醇(1/1)重结晶2次得到喜树碱产品2克(得率为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