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7848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8191.7

申请日:

2002.08.27

公开号:

CN1408920A

公开日:

2003.04.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4H 1/4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苏天鸟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4205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杏园路变更后:214205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杏园路|||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4H 1/4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天鸟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4216 江苏省宜兴市闸口镇丰收路特字8号变更后:214205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杏园路|||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4H 1/4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宜兴市天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4216 江苏省宜兴市闸口镇丰收路特字8号变更后:214216 江苏省宜兴市闸口镇丰收路特字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H1/46; D01F9/22

主分类号:

D04H1/46; D01F9/22

申请人:

宜兴市天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缪云良

地址:

214216江苏省宜兴市闸口镇丰收路特字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宜兴市天宇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史建群;李妙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预制薄层无纺织物及编织布,以及经多重交替叠层针刺形成的准三维预制件,克服了已有采用以长条OPF编织布为主叠层针刺预制件的缺陷。预制件层间结合力强,体积密度均匀,整体稳定不变形,不分层,并可直接进入CVD工艺,大大缩短了碳/碳复合材料制作工期,收缩小,可渗透性好、沉积碳多,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耐摩擦、磨损小,导热性及抗热震性好,剪切强度高,离散系数低,特别适用飞机刹车盘或耐烧蚀碳/碳复合材料等纤维基体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其特征是由短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经蒸汽或 化学改性处理、机械松散、疏理、针刺成面密度为40-120克/米 2 的薄层无 纺织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针刺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说聚丙烯腈基碳 纤维长度为50-1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针刺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说无纺织物面密 度为80-120克/米 2 。
4: 一种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纤维为聚丙烯腈基 碳纤维,所说纤维叠层分别为权利要求1-3所述薄层无纺织物及单层纤维 编织布交替叠合逐层针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叠 层为无纺织物与纤维编织布逐层交替。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叠 层纤维编织布旋转交错铺设。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纤 维编织布为无纬布。
8: 根据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 在于所说预制件两面层为无纺织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交 替叠层纤维编织布层厚大于无纺织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 无纺织物层厚为0.1-0.4mm。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 纤维编织布层厚为0.3-0.8mm。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 件中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大于无纺织物。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 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百分比为65-90%。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说 纤维编织布面密度为70-360克/cm 2 。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层间 密度为12-20层/cm。
16: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针刺 密度20-35针/cm 2 。
17: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纤维叠层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 件体积密度为0.4-0.8克/cm 3 。
18: 根据权利要求9、10、11、12、13、14、15或16所述纤维叠层 针刺准三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件体积密度为0.4-0.8克/cm 3 。

说明书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功能纤维叠层针刺预制件,尤其是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成的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特别适用于随后直接沉积碳被加工成碳/碳结构材料,例如飞机刹车盘或耐烧蚀碳/碳复合材料等纤维基体材料。

    背景技术

    功能纤维叠层经针刺形成的预制件,由于其特殊的高温力学及热学性能,高的高温强度、耐磨损和耐高温烧蚀特性,被公认是优良的航空器刹车盘、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用结构材料。

    中国专利96121709公开了一种由碳纤维前体聚丙烯腈基预氧纤维(OPF),多重叠层针刺形成的准三维预制件,面层采用层厚8-13mm、由25mm或以下短纤维经气流成网得到面密度为800g/m2的纤维网,中间层为层厚3mm,由三层OPF纤维交向搭接轻度针刺成的长纤维层,上下相邻层旋转60度叠放,经逐层针刺而成。然而由OPF纤维叠层针刺得到的预制件,首先必须碳化,使纤维变为碳纤维(CF),然而整体预制件碳化可控性差、难度大,不仅容易发生纤维蠕动产生应力变化,造成预制件层间变形,整体收缩性大;而且内部纤维碳化不易均匀,整体密度均匀性差,强度低,CVD沉积难度大,影响后续产品质量。并且中间层均为长纤维结构,其连接各层的Z向纤维则通过针刺在长纤维层中产生,造成长纤维损伤,而长纤维损伤将影响预制件层面方向的抗拉强度。

    中国专利95191073公开的另一种预制件,采用叠加厚度基本恒定的纤维层,以获得体积纤维整体恒定、Z向体积纤维率恒定和层厚恒定的均匀结构。但并未指明各层纤维结构,并且也是由碳纤维前体聚丙烯腈基预氧纤维制备。

    然而有研究表明,当纤维层是由长或连续单丝制成时,连接各层的Z向纤维较难达到永久性转移,并且纤维长度、纤维卷曲、纤维表面光洁度等也会影响纤维永久性转移。显然叠层的纤维及叠层结构不同,针刺所形成的预制件性能会有较大差异。

    发明技术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接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成,且有利针刺形成永久转移的Z向纤维,易于后续CVD沉积的可针刺无纺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上述无纺织物,有利于得到层间剪切强度高,抗脱层好,可直接进入CVD,且CVD过程中整体稳定不变形,易渗碳易沉积,可得到高致密度,整体均匀的准三维预制件。

    本发明第一目的实现,其特征是由短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经蒸汽或化学柔性处理、机械松散、疏理、针刺成面密度为40-12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本发明无纺织物,经蒸汽或化学改性处理(如用抗静电整理剂及柔软剂处理)后,使得碳纤维变得柔软,去除静电,表面毛糙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增强纤维抱和力,使之适于成网,且可针刺性好,易于后续针刺得到永久转移地Z向纤维。为有利机械松散及疏理成网,本发明CF纤维长度较好切成50-100mm。为有利于与随后复配的长纤维层结构配比,及获得更好的层间密度,本发明无纺织物面密度最好为80-120克/米2。

    本发明第二目的实现,主要改进采用上述无纺织物与PANCF纤维单层编织布交替叠合,经逐层针刺得到具有准三维结构的预制件。

    本发明为有利针刺形成较多层间连接的Z向纤维,增强预制件层间接合力,所说叠层优选采用无纺织物与纤维编织布逐层交替,交替叠层又以不等厚为好,其中以纤维编织布层厚大于无纺织物层厚为优,有利于得到较高的编织布重量比,无纺织物层厚以0.1-0.4mm为好(针刺后层厚),纤维编织布层厚以0.3-0.8mm为好(针刺后层厚)。

    本发明预制件为有效防止预制件面层纤维向两边松散,两面层最好采用无纺织物封面。

    本发明预制件纤维编织布叠层添加较好采用旋转交错铺设,有利于均衡预制件平面方向强度。

    本发明预制件纤维编织布尤以采用无纬布,有利于Z向纤维转移,提高预制件Z向强度。

    本发明预制件为有利增强预制件整体强度,预制件中最好使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大于无纺织物,其中尤以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百分比65-90%为优,视产品要求而定,如用于烧蚀用碳/碳复合材料,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比可适当低一些;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纤维编织布体积重量应高一些。

    本发明预制件无纺织物面密度较好为40-120克/cm2,用于烧蚀用碳/碳复合材料,面密度宜高一些;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面密度宜低一些;

    本发明预制件纤维编织布面密度较好为70-360克/cm2,用于烧蚀用碳/碳复合材料,面密度宜低一些;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面密度宜高一些;

    本发明预制件层间密度较好为12-20层/cm,用于烧蚀用碳/碳复合材料,层间密度可以低一些;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层间密度应高一些;

    本发明预制件体积密度较好为0.4-0.8克/cm3,用于烧蚀用碳/碳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可以低一些;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体积密度应高一些。

    本发明逐层针刺方法,可按通常针刺方式,如以相同针刺步长逐层针刺至所需厚度,无特别要求。

    本发明由于直接采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以及分别制成无纺织物和编织布,逐层交替叠合针刺得到的预制件,不仅使预制件可直接进入CVD工艺,大大缩短了碳/碳复合材料制作工期,而且在CVD过程中众多的无纺织物层更能沉积较多的碳,且能渗透至每一个层面。相间铺设无纺织物更有利于针刺形成层间连接的Z向纤维束,且永久转移性好,预制件层间结合力强,不易分层。编织无纬布,更有利于Z向纤维转移,提高预制件Z向强度,有效防止在高温渗碳过程中应力变化造成纤维层分层,预制件整体稳定,不易变形。本发明制得的准三维预制件,具有体积密度均匀,性能稳定,整体收缩性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易渗碳易沉积,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耐摩擦、磨损小,导热性及抗热震性好,剪切强度高,离散系数低,特别适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飞机刹车盘及耐高温耐烧蚀件。本发明碳纤维无纺织物,克服了长期以来人们较难采用碳纤维直接制造无纺织物的技术难题,可针刺性好,有利于针刺形成永久转移的Z向纤维,特别适用于针刺预制件的制造,可大大提高预制件性能。

    以下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切成长度为60mm短纤维,用纺织抗静电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SN)喷湿表面,放入密闭容器中密封存放22小时左右,使其软化改性,取出经纺织开松机开松呈90%松散度絮状纤维绒,然后由疏理机疏理成超薄网,通过控制机械行程及频率往复铺设,经针刺定型制得面密度为5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备用。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通过编织机编成面密度为200克/米2有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有纬布逐层交替旋转铺设,并使上下面层为无纺织物,按针刺密度25针/cm2,针刺深度为14mm逐层针刺,控制层间密度18层/cm,无纺织物及有纬布层厚分别为0.17mm、0.39mm,得体积密度为0.45克/cm3,长纤维含量为79%的准三维预制件。此预制件较适用于碳/碳复合摩擦材料。

    实施例2: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切成长度为75mm短纤维,将短纤维置入温室为80℃蒸汽房内,用水蒸汽喷湿,保温密闭5小时左右,使其软化改性,取出经纺织开松机开松呈90%松散度絮状纤维绒,然后由疏理机疏理成超薄网,通过控制机械行程及频率往复铺设,经针刺定型制得面密度为8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备用。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通过编织机编成面密度为240克/米2无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无纬布逐层交替铺设,并使上下面层为无纺织物,按针刺密度30针/cm2,针刺深度为18mm逐层针刺,控制层间密度16层/cm,无纺织物及无纬布层厚分别为0.19mm、0.44mm,得体积密度为0.52克/cm3,长纤维含量为73%的准三维预制件。此预制件用于飞机碳刹车盘料。

    实施例3:按上述方法分别制得面密度为10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及面密度为360克/米2无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无纬布逐层交替铺设,并使上下面层为无纺织物,按针刺密度20针/cm2,针刺深度为14mm逐层针刺,控制层间密度17层/cm,无纺织物及有纬布层厚分别为0.18mm、0.41mm,得体积密度为0.77克/cm3,长纤维含量为84%的准三维预制件。此预制可用于高温炉内层板。

    实施例4:按上述方法分别制得面密度为12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及面密度为240克/米2无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无纬布逐层交替铺设,控制层间密度17层/cm,无纺织物及有纬布层厚分别为0.18mm、0.41mm,得体积密度为0.62克/cm3,长纤维含量为65%的准三维预制件。此预制可用于高温发热构件。

    实施例5:按上述方法分别制得面密度为4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及面密度为180克/米2无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无纬布逐层交替铺设,控制层间密度20层/cm,无纺织物及有纬布层厚分别为0.15mm、0.35mm,得体积密度为0.44克/cm3,长纤维含量为81%的准三维预制件。此预制可用于人体生物骨架材料。

    实施例6:按上述方法分别制得面密度为120克/米2的薄层无纺织物,及面密度为240克/米2无纬布。将无纺织物与无纬布逐层交替铺设,控制层间密度13层/cm,无纺织物及有纬布层厚分别为0.18mm、0.54mm,得体积密度为0.48克/cm3,长纤维含量为65%的准三维预制件。用于碳/碳复合烧蚀材料。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预制薄层无纺织物及编织布,以及经多重交替叠层针刺形成的准三维预制件,克服了已有采用以长条OPF编织布为主叠层针刺预制件的缺陷。预制件层间结合力强,体积密度均匀,整体稳定不变形,不分层,并可直接进入CVD工艺,大大缩短了碳/碳复合材料制作工期,收缩小,可渗透性好、沉积碳多,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耐摩擦、磨损小,导热性及抗热震性好,剪切强度高,离散系数低,特别适用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