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87627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21927.3

申请日:

2002.05.24

公开号:

CN1388051A

公开日:

2003.01.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1.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更正卷=19号=1页码=扉页更正项目=优先权号误=特愿2001-15955正=2001-159551|||发明专利公报更正卷=19号=1页码=58更正项目=优先权号误=特愿2001-15955正=2001-159551|||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38; B65D13/02; A47J41/00; B28B11/04

主分类号:

B65D81/38; B65D13/02; A47J41/00; B28B11/04

申请人: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田州央; 大塚荣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1.05.28 JP 特愿2001-1595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学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制的隔热容器,具备优良的保温性能,适合于一般家庭使用。其特征在于该陶瓷制隔热容器(1),是在陶瓷制的外容器(2)内,隔着空隙部(4)配置陶瓷制的内容器(3),一体化后构成,并在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侧,及内外容器的大气侧的至少一方,配设玻璃质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陶瓷制隔热容器,其特征为: 一在陶瓷制的外容器内,将陶瓷制的内容器,隔着空隙部一体化, 形成陶瓷制隔热容器; 一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侧全面,或内外容器的大气侧全面的至少一 方配设玻璃质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制隔热容器,其特征为:在内外容器 的空隙部封入热传导率较空气小的低热传导率气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制隔热容器,其特征为:内外容器的 空隙部为真空封闭。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制隔热容器,其特征为: 在内容器的外面与外容器内面的至少一方,或在该空隙部内设辐射热 防止膜层。
5: 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首先,将陶瓷制的内容器与底部有开口的陶瓷制外容器,各别 素烧; 一其次,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及外容器的内外面中,至少内容器 的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或在前述的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 器的内外面中,内容器的内面、外容器的外面及内外容器的隔热层面 的至少一方涂布釉药; 一再将外容器与内容器隔着空隙部一体化后,进行本烧; 一再于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最后,将空隙部的空气换置为低热传导率气体,或成真空后, 再封闭开口。
6: 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先在底部有开口的陶瓷制外容器,将陶瓷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 一体化后,进行素烧; 一再于该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器的内外面中,至少在内容器的 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后,进行本烧; 一其次,在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最后,将空隙部的空气换置为低热传导率气体,或成真空后, 再封闭开口。
7: 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先将陶瓷制内容器与底部有开口的陶瓷制外容器,各别素烧; 一接着,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器的内外面中,至少在内容 器的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后;或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 器的内外面中的内容器内面、外容器的外面及内外容器的隔热层面的 至少一方涂布釉药后,进行本烧; 一再于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或空隙部内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再次,将内容器与外容器配成有空隙部,一体化的; 一最后,将空隙部的空气换置为低热传导率气体,或成真空后, 再封闭开口。

说明书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汤饮、茶碗等有关的陶瓷制的隔热容器,其陶瓷制的二重壁体构造的壁间有隔热空间层。背景技术

    公知的有隔热机能的汤饮器,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0-316481号所提出的二重构造的陶瓷容器。该汤饮器为在陶瓷制的外侧容器内,隔着空隙部置陶瓷制内侧容器,再于口缘部一体化,该空隙部成减压状态的隔热容器。

    该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为,先造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非接着状态的二重构造的陶器素材,在陶器素材的高台表面穿设小径的空气流出孔,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在非接着状态素烧后,在上述空气流入孔注入孔密闭剂,其后在高台表面涂布防止釉药附着用的防水剂,在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的接着沟及二重构造的陶器涂布釉药后,陶器地上端开口周缘向上,二重构造的陶器的高台表面向下,放置于表面成微小凹凸的棚板上面,进行本烧,利用高温溶解接着沟内的釉药,接合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同时用高温下玻璃化的孔密闭剂封闭上述的空气流出孔。

    隔热容器的别的例,尚有本专利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7044号提出的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为树脂制外容器与树脂制的内容器,隔着空隙部在碗口部一体化,空隙部内封入热传导率比空气小的低热传导率气体而成。

    该隔热容器为,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与外空器至少一方的隔热层侧,配设防止辐射用的铝箔等,内容器与外容器的口缘部以振动溶接等接合一体化后,再经外容器底部的开口部,把空气换成低热传导率的气体,用封止板及黏着剂封闭开口部,制造而成。

    该合成树脂制的隔热容器,虽然很轻,但材质为合成树脂有目视不够温暖,难以亲近的问题。

    另一方面,陶瓷制容器并为一般家庭使用,为容易接受的材质,但做成隔热容器,则陶瓷器为微细的多孔质材料,制造时空隙部成减压状态,以后空气会慢慢通过壁面流入空隙部。又因本烧是在高温下进行之故,辐射热防止膜不能在隔热空间层配置,有性能上不能满足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家庭一般用的陶瓷器制成的保温性能优良的隔热容器。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制隔热容器,其特征为:在陶瓷制的外容器内,将陶瓷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一体化形成的陶瓷制隔热容器,其内外容器的空隙部全侧面,或内外容器的大气侧全面的至少一方配设玻璃层。

    在该隔热容器的内外容器的空隙部,封入热传导率较空气小的低热传导率气体的构成亦可。或,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为真空封密的构成也好。

    该隔热容器中,内容器的外面与外容器内面的至少一方,或在该空隙部内,设置辐射热防止膜层的构成亦可。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将陶瓷制内容器,与底部有开口部的陶瓷制外容器;分别素烧;

    一其次,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器内外面中,至少内容器的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又,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与外容器的内外面中,内容器的内面、外容器的外面以及内外容器的隔热层面二者的至少一方涂布釉药;

    一接着,将外容器与内容器隔着空隙部一体化后,进行本烧;

    一再于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最后,于空隙部用低热传导率气体替换空气,或真空化后,封闭开口部。

    再,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在底部有开口部的陶瓷制外容器内,把陶瓷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一体化后,进行素烧;

    一在该内容的内外面及外容器的内外面中,至少内容器的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后,进行本烧;

    一在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将空隙部的空气换置低热传导率气体,或成真空化后,封闭开口部。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一将陶瓷制内容器与底部有开口部的陶瓷制外容器,分别素烧;

    一该内容器的内外面及外容器内外面中,至少内容器的外面及外容器的内面涂布釉药后。又,在该内容器的内外面及外容器的内外面中,内容器的内面、外容器的外面及内外容器的断热层二者的至少一方,涂布釉药后进行本烧;

    一在内外容器的至少一方,或于空隙部内设辐射热防止膜层;

    一将外容器与内容器配置空隙部一体化。

    一将空隙部的空气用低热传导率气体换置,或成真空化后,封闭开口部。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一例的断面图。

    图2为图1的主要部扩大断面图。

    1:隔热容器

    2:外容器

    3:内容器

    4:空隙部

    5:辐射热防止膜层

    6:开口

    7:封止板

    8:凹部

    9:玻璃质层

    10:脚部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陶瓷制隔热容器,该隔热容器1为陶瓷制外容器2,及陶瓷制内容器3隔着空隙部4一体化而成的构造。在内容器3的外面与外容器2的内面,如图2所示,有由釉药溶融固着形成的玻璃质层9。更在内容器3的玻璃质层9,设置金属膜形成的辐射热防止膜层5。又,在外容器2的底部,设有为安定放置隔热容器1的环状脚部10,在该脚部10环状中央有封止部包括凹部8及贯穿该凹部中央的开口6,以及封闭凹部8的封止板7。

    设于内外容器2、3间的空隙部4,封入较气空(0℃的热传导率=2.41×10-2w.m.k-1)热传率小的气体,最好为无毒性、不活性的气体,最好选择氪气、氙气、氩气或该些的混合气等的低热传导率气体,在大气压下封入隔热层4a。或使空隙部4成气压10托里(Torr)以下,最好为10-2托里以下的真空封闭状态的隔热层4b。

    内容器3及外容器2,为以粘土为主原料,配合碱性金属、碱性土金属等的氧化矿物原料烧制的陶瓷,最好用稠度大,几无吸水性的陶器、石器或瓷器。内容器3与外容器2的壁厚为1~7mm程度,以2~5mm左右较佳。该些内容器3与外容器2的材料,可用周知的粘土等为陶瓷器原料,又其成形法也可用公知的陶瓷器制造法。而且,形成玻璃质层9的釉药,也可使用公用制造陶瓷食器所用的釉药。

    在外容器2的底部形成的开口6的大小或形状虽无限定,但以直径1~3mm的圆孔状较佳。封塞该开口6的封止板7,可用陶瓷板,玻璃板或金属板(含珐琅板)。该封止板7可用如釉药的可在外容器底面烧结的接合剂,或者可熔接外容器底面与封止板7的封止玻璃、金属焊料、合成树脂制接着剂、气密接合。再者,该封止板7,如图1所示为在外容器2底部形成封止板配置用的凹部8,在该凹部8插入封止板7,再以接着剂密接着封闭开口6的构成,但不设凹部8也可以,或以脚部10代用为凹部8,使用加大的封止板7封闭开口6也好。

    设于内容器3外面的辐射热防止膜层5,为热反射率高的金属,如银(Ag)或钖(Al)及铜(Cu)的薄膜形成。该辐射热防止膜层5,可用如银的非电解(化学)镀法,喷镀法、铝的真空蒸着法或铝箔的接着等方法形成。

    该隔热容器1的内外容器2、3用热传导率小的陶瓷形成,该内外容器间的空隙部4,为封入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层4a,或为真空隔热层4b,且在面对空隙部4的内容器3的外面设辐射热防止膜层5,与公用有空气隔热层的隔热容器相比,隔热效能格外提升,装入内容器3的饮料或食物能长时间保温。

    又,该隔热器1,其内外容器2、3用陶瓷制成,外观良好,手触或口触感觉均良好,与合成檥脂制容器相比,可提升容器的使用感。

    该陶瓷制隔热容器1,可用下述三个方法的任一方法制造:

    一先第一制造方法制造内外容器2、3的原型成形体,例如用粘土等灌入成形加工的型模。此时,外容器2的底部设有烧制后成直径1~3mm的圆孔状开口6;

    一制成的内外容器2、3干燥后,进行素烧,其温度在800~1100℃,最好850~1000℃,时间3~15小时,以5~8小时较佳;

    一素烧后,在内外容器2、3与空隙部4接触的而全部涂布釉药,再使成一体化的形状进行本烧。釉药使用在约900℃可熔解玻璃化的釉药。本烧的处理条件,虽因内外容器2、3的材料不同,通常在1000~1400℃烧制10~30小时,上述釉2具接着剂的机能,将内外容器2、3的口缘部气密地一体化,同时釉药在内外容器2、3的空隙部4侧的面玻璃化固着;

    一其次,用非电解镀法(化学镀法)形成辐射热防止膜层。经设于外容器3低面的开口6灌入空隙部4,氨基硝酸银液及,葡萄糖等的还原剂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混合液灌入的同时,就产生银镜反应在空隙部形成具辐射热防止膜层5作用的银膜层。反应后,取出空隙部4的残液,放置加热一定时间,使空隙部成干燥状态;

    一再于开口6连接导入真空泵及低热传导率气体的导入部。在空隙部4的空气排除后,切换到低热传导率气体导入部,以大约大气压的压力导引低热传导率气体进入空隙部4。然后,取下导入部,在开口周边涂接着剂,配置封止板,将低热传导率气体封存于空隙部4,就制成了空隙部封存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容器1。此处使用的封止板7可用与内外容器2、3同样的陶瓷材料,用金属制,树脂制的封止板亦可。

    如上所述,在空隙部4配置釉药,以可玻璃化的温度烧制,使空隙部4被玻璃质层9包围成气密状态。空隙部4有细微的凹凸的陶瓷表面,被平滑的玻璃质层覆盖,可使银镜反应的银膜空易形成,同时也可提高辐射效率,也提升保温性能。

    开口6的口径,考虑溶液的注入,取出需约10mm左右,但溶液的取出时,如用吸管插入空隙部4,用吸出法取出的场合,有吸管出入可能的程度(约1~3mm)即可。

    在第一制造方法,虽在内外容器2、3的隔热层4a侧的面涂布釉药,如在内外容器2、3的靠大气侧的面涂布釉药也可维持空隙部4的气密性,所以隔热层4a侧的釉药,只在内容器3的外面,或外容器2的内面的一方涂布就可以。

    除了空隙部4侧的面,面对大气侧的面也配设玻璃层,故形成二重的气密壁,封入空隙部的低热传导率气体更难以漏出外部。

    在第一制造方法中,封入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层4a,代之以将该空隙部4换成10托里以下,最好10-2托里以下的真空密闭的隔热层4b亦可。该真空隔热层4b的形成作业为,把本烧及银膜形成后的容器,底部向上置于真空加热炉内,在开口6的周围置釉药或低融点玻璃、金属焊材等的接着剂,再于其上面放置封止板7,在真空加热炉内排气真空的同时,对容器加热熔解接着剂,真空排气完后冷却使接着剂固化,完成真空隔热层4b的制作。第二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隔热容器1的第二制造方法。

    一先制作内外容器2、3的原型的成形体,例如用石膏等灌入加工的成形模型制作。此时,外容器2的底部设有烧制后,形成直径1~3mm的圆孔状开口6。制成的内外容器2、3的口缘部,用与内外容器同样材质粘土熔解作成的接着剂涂布,内外容器一体化后,在温度800~1100℃,以850~1000℃较佳,进行3~15小时,以5~8小时较适的素烧;

    一在一体化成形的内外容器间的空隙部4注入釉药。此处,使用在900℃右会融解玻璃化的釉药。使空隙部全体付着釉药后,进行1000~1400℃高温10~30小时的本烧,使釉药在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侧表面形成玻璃质层9固着;

    一其次,混合氨基硝酸银液及葡萄糖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经设于外容器底面的开口6灌入空隙部4。混合液灌入的同时即进行银镜反应,在容隙部形成具辐射热防止膜层5作用的银膜。反应后,取出空隙部4的残液,放置加热一定时间,使空隙部成干燥状态;

    一再于开口6连接导入真空泵及低热传导率气体的导入部。在空隙部4的空气排除后,切换至低热传导率气体导入部,以大约大气压的压力导入低热传导率气体至空隙部4。然后,取下导入部,在开口部周导涂布UV接着剂,并固着的。如此,完成了在空隙部密封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容器1的制造。

    如上所述,在空隙部4配置釉药,以可玻璃化的温度烧制,使空隙部4为玻璃质层9包围成气密状态。空隙部4的有微细凹凸的陶瓷表面,被平滑的玻璃质层覆盖,可使银镜反应的银膜容易形成,同时亦提高辐射效率,也提升保温性能。

    在第二制造法中,涂布釉药的面,只在空隙部4侧的面,但面对大气的面涂布釉药亦无问题。如在面对大气侧的面也加设玻璃层,可使封入空隙部的低热传导率气体更难以漏出外部。

    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封密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层4a,可代之以将该空隙部4换成10托里以下,最好为10-2托里以下的真空密闭的隔热层4b。该真空隔热层4b的形成作业为,把本烧及银膜形成后的容器,底部向上置于真空加热炉内,在开口6的周围置釉药或低融点玻璃、金属焊材等的接着剂,再于基上面放置封止板7,在真空加热炉内排气真空的同时,对容器加热熔化接着剂,真空排气后冷却使接着剂固化,完成真空隔热层4b的制作。第三制造方法

    下面说明隔热容器1的第三种制造方法。

    一先制造内外容器原型的成形体,即将陶瓷材料灌入成形加工的模型。此时,外容器2的低部设有烧制后成真径1~3mm的圆孔状开口6;

    一制成的内外容器分别进行素烧,其素烧温度800~1100℃,以850~1000℃左右较佳,素烧时间3~15小时,以5~8小时较佳;

    一在素烧后的内外容器2、3的与空隙部4接触的面全部涂布釉药,再个别进行本烧。釉药使用900℃左右可融解玻璃化的釉药,在1000~1400℃温度经10~30小时烧制后,釉药在内外容器的靠空隙部4侧的面玻璃化固着,形成玻璃质层9;

    一其次,在内容器3贴着铝箔的辐射防止膜层5后,在空隙部4侧的内外容器2、3的有玻璃层的开口部的最少一方涂布接着剂,固着内外容器使气密的一体化;

    一再于开口6连接导入真空泵及低热传导气体的导入部。空隙部4的空气排除后,切换至低热传导率气体导入部,以大气压的压力导入低热传导率气体至空隙部4。最后取下导入部,在开口6周导涂布接着剂,配置封止板7,就可制成在空隙部4封存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容器1。此处使用的封止板7,可用与内外容器同样的陶瓷器,但金属制、树脂制的封止板亦可。

    如上所述,在空隙部4配置釉药,以可玻璃化的温度烧制,空隙部4为玻璃质层包围,可使空隙部4成气密状态。有细微凹凸的空隙部4的陶瓷器表面,由平滑的玻璃层覆盖,故银镜反应的银膜容易形成,同时可提升辐射效率,也可提高保温性能。又辐射热防止膜层5也可使用铝箔。铝箔并无必要贴付在内容器的外面或外容器的内面,可以浮悬在内外容器构成的空隙部。

    开口6的口径,考虑及液体的注入取出则约10mm左右较佳,如在液体取出是用管插入空隙部,用吸出取出的场合,则吸管可进出的程度的口径(1~3mm左右)就可。

    在第三制造方法中,在内外容器2、3的隔热层侧涂布釉药,如在内外容器2、3的大气侧涂布釉药,也能维持空隙部的气密性,故隔热层侧的釉药,只在内容器3外面或外容器2内面的一方涂布就可以。

    又除了空隙部4侧的面,面对大气的侧面也配置玻璃层,故形成二重的气密壁,使空隙部密封的低热传导率气体更难以漏出。

    在第三制造方法中,封密低热传导率气体的隔热层4a,可代之以将该空隙部换成10托里以下,最好为10-2托里以下的真空密闭的隔热层4b。该真空隔热层4b的制造方法为,将本烧及银膜形成后的容器,底部向上置于真空加热炉内,在开口6的周围置釉药或低融点玻璃、金属焊材等的接着剂,再于其上面放置封止板7,在真容加热炉内排气真空的同时,对容器加热熔化接着剂,真空排气后冷却使接着剂固化,完成真空隔热层4b的制作。

    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制造方法中,内外容器2、3的壁厚,可应容器的用途适当选择,从强度应力的观点厚度1~3mm较佳。

    由外面加饰、涂布釉药,可提升创意性。

    至于空隙部4的空隙距离,隔热构造上以2~10mm左右较佳。

    依第一制造方法,制成空隙部封入氪(Kr)气体,开口部直径140mm的隔热容器1。又依第二制造方法,制成了空隙部真空,开口部直径140mm的隔热容器2。

    为测定该些隔热容器的性能,另制造一个同形状的比较容器,其空隙部保持原来的空气,亦未设辐射膜层。在隔热容器1、隔热容器2及比较容器的内容器各注入95℃的开水,盖碗盖后放置于定温20℃的恒温室,测定一小时后的温度。

    一小时以后,测得本发明的隔热容器1的水温为61℃,隔热容器2的水温为64℃,另比较容器的水温为56℃。实际证明隔热容器1,隔热容器2较比较容器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此次用图1的碗状容器的结果比较,如将容器的开口部缩小,做成热水瓶或磁柸的形状比较,其结果将有更大的差异。

    本发明的陶瓷制隔热容器,因玻璃质层的保持气密性,在内外容器间的空隙部封入低热传导率气体,或封密成真空状态,更配置以前的陶瓷制隔热容器未有的辐射热防止膜层,故成为有优良保温性能的隔热容器。在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侧及大气侧全面设玻璃层,更提高其气密性。因此,本发明用大众熟悉公用的陶瓷器,制成隔热性能优越的隔热容器。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制的隔热容器,具备优良的保温性能,适合于一般家庭使用。其特征在于该陶瓷制隔热容器(1),是在陶瓷制的外容器(2)内,隔着空隙部(4)配置陶瓷制的内容器(3),一体化后构成,并在内外容器的空隙部侧,及内外容器的大气侧的至少一方,配设玻璃质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