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醛)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醛)化合物,特别涉及S-1-(α-氨基苄基)-2-萘酚和R-1-(α-氨基苄基)-2-萘酚。二、背景技术
(±)-1-(α-氨基苄基)-2-萘酚(1,也称之为Batti Base)[见:Betti,M.Org.Synth.1941,Coll.Vol.I,381],具有理想的1,3-氨基-羟基结构,它的镜影异构体(S)-1和(R)-1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天然手性源化合物。目前这些镜影异构体的N-取代和N,N-二取代化合物已经在金属离子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中用作配体,并显示出优秀的手性诱导作用[见:Jun Lu,Xuenong Xu,Cunde Wang,Jiangang He,YuefeiHu and Hongwen Hu,Tetrahedron Lett.,2002,43,8367.及其文中引用的文献]。
(±)-1-(α-氨基苄基)-2-萘酚(1)的手性拆分方法早在上世纪初就有所报道,但是拆分的化学产率和光学产率均不理想。最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1-(α-氨基苄基)-2-萘酚(1)在过去使用的质子型拆分溶剂中,如甲醇、乙醇或两者的混合物,可以自动发生逆向Michael加成反应。当氨气放出后,生成副产物苯甲醛(2)和2-萘酚(3)。然后苯甲醛(2)再与化合物(1)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另一种副产物亚胺4。酒石酸的存在会加速逆向Michael加成反应的速度。所以,在使用上述溶剂和酒石酸对1进行的拆分过程中,有时检测到的副产物4的量可达到10%以上。为此我们开发了使用丙酮为溶剂的拆分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拆分过程中的分解现象,经此方法获得的拆分结果具有满意的化学产率和光学产率[见:胡跃飞,陆军,许学农,王存德,王少仲,胡宏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1129170.1]。三、发明内容
在进一少的研究中,本发明人制得了一类新的化合物即(±)-1-(α-氨基苄基)-2-萘酚地缩酮或缩醛化合物,它们具有结构通式:
通式中-RH=-H,-CH3,-CH2CH3;或者-R-R-=-(CH2)4-,-(CH2)5-。
化合物(±)-1-(α-氨基苄基)-2-萘酚(1)可以与对称的小分子酯肪酮或醛,例如丙酮、戊酮、环戊酮、环己酮或甲醛等,生成相应的缩酮或缩醛5。特别是当化合物1在丙酮中放置几分钟后就可以观察到有相应的缩酮5a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的平衡点不断地向生成缩酮5a的方向移动。在室温下搅拌一周后,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80-90%的缩酮5a。当有酒石酸存在时,化合物1转换成为缩酮5a的速度明显加快。分离后的化合物5a为白色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熔点为124-125℃的白色晶体。化合物5a结构与其相应的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结果相符合,在固态或中性溶液中均稳定。5a -RH=-Me5b -RH=-H5c -RH=-Et5d -R-R-=-(CH2)4-5e -R-R-=-(CH2)5-
因此,一种制备(±)-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或缩醛化合物的方法可以是:将(±)-1-(α-氨基苄基)-2-萘酚与过量的酮或甲醛水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即生成(±)-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或缩醛化合物。所说的酮可以是丙酮、戊酮、环戊酮或环己酮,它们的用量是1克(±)-1-(α-氨基苄基)-2-萘酚用酮3-10mL,或甲醛40%水溶液3.5~12mL。
上述的制备方法加入催化量的催化剂酸,可以大大地加速反应,所述的催化剂酸可以是硫酸、盐酸、磷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或者酒石酸。
由于生成的(±)-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在酮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因此为了提高缩酮的得率,可以在反应完成后,加入Na2CO3溶液中和催化剂酸。蒸去过量的酮后,残留物用CH2Cl2溶解提取,分出有机层,用水洗涤,干燥后蒸去溶剂,得到(±)-1-(α-氨基苄基)-2-萘酚的缩酮。上述方法中Na2CO3溶液可以由K2CO3、NaHCO3或KHCO3溶液替代。
上述方法中的CH2Cl2可用CHCl3替代。
事实上,正是由于(±)-1-(α-氨基苄基)-2-萘酚(1)在丙酮溶液中很快地生成稳定的缩酮5a,才有效地阻止了逆Michael加成反应的发生。从而避免了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了手性拆分的化学产率和光学产率。
发明人还发现当使用1:1(mol/mol)的L-(+)-酒石酸和化合物1在丙酮溶液中进行拆分时,析出的复合物是(S)-1与酒石酸生成的复合物6。而母液中在完全蒸去丙酮后得到的是具有(R)-1与酒石酸生成的复合物7。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推测:拆分过程可能首先是在酒石酸的催化下,(±)-1-(α-氨基苄基)-2-萘酚(1)在丙酮溶液中很快地生成以缩酮5a为主的平衡混合物。然后L-(+)-酒石酸镜影选择性地识别和分解化合物(S)-5a成为(S)-1,并与之生成稳定的固体复合物6。将固体复合物6过滤后,母液中的丙酮在后处理中不断除去,因此最后得到的只能是(R)-1与酒石酸生成的复合物7。
为了证实上述过程,我们使用0.5∶1的L-(+)-酒石酸和化合物1在丙酮中进行了同样的拆分。结果发现分离去固体复合物6后的拆分母液中确实含有大量的缩酮化合物R-5a。这一现象说明L-(+)-酒石酸对化合物5a的生成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对化合物5a的分解具有镜影异构体选择性,整个拆分过程是一个通过分子识别完成的动力学手性拆分过程。因此,化合物5可以用于制备S-1-(α-氨基苄基)-2-萘酚或R-1-(α-氨基苄基)-2-萘酚。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缩酮5a的制备
在室温和搅拌下,将4滴98%的浓硫酸滴加到由(±)-1-(α-氨基苄基)-2-萘酚(1,5.0g)和丙酮(50mL)组成的溶液中。滴加时马上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搅拌约30分钟后,将生成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8小时。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10mL),并减压蒸去大部分丙酮,生成的残留物用CH2Cl2溶解、提取。分出的有机层用水洗涤和干燥后,蒸去溶剂得到白色颗粒状固体(5.5g,94%)。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棱柱状无色晶体5a,mp 124-125℃。IR(KBr):2986,1620,1512,1454,1281,1120,844,820,759,710cm-1.1H NMR(CDCl3):7.64-7.67(m,2H),7.01-7.23(m,9H),5.53(s,1H),2.11(br.s,1H),1.47(s,6H)ppm.MS(EI):m/z 289(M+,6.7),232(42),231(100),202(20),42(24).AnalCalcd.For C20H17NO:C,83.01%;H,6.62%;N,4.84%.Found:C,83.34%;H,6.64%;N.4.87%.
用盐酸、磷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对甲苯磺酸、甲基磺酸或者酒石酸代替硫酸作催化剂,得到同样的产物,产率有所变化。
用甲醛水溶液、戊酮、环戊酮、或环己酮代替丙酮相应得到化合物5b、5c、5d或5e。实施例2 使用0.5摩尔的L-(+)-酒石酸对化合物1进行拆分
在室温和搅拌下,将L-(+)-酒石酸(16.6g,110mmol)的丙酮(500mL)溶液滴加到由1(50g,201mmol)和丙酮(300mL)组成的溶液中。在滴加过程(约1小时)的后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混合物在室温下继续搅拌4小时后,滤出生成的白色固体。滤饼用丙酮(2×50mL)洗涤后,得到复盐6的白色固体(39.3g,98%)。将该固体加入到由饱和碳酸钠溶液(200mL)、水(200mL)和CH2Cl2(400m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约30分钟后,白色复盐固体完全溶解,两相溶液均变澄清。分出的有机层,用水(100mL)、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在室温下蒸去大部分溶剂。剩余的残留物经乙醚(100mL)稀释后,在0℃下继续放置2小时。滤出生成的晶体,并用少量乙醚洗涤后,得到20.0g(82%)无色针状晶体S-1。在溶剂化手性试剂R-(-)-3,5-二硝基-N-(1-苯基乙基)苯甲酰胺的存在下,该化合物的1H NMR(CDCl3)图谱显示其光学纯度为99%ee。该异构体具有m.p.133-134℃,[α]25=+58.2(C6H6,c=1);IR(KBr)ν:3360,3290,3010,2550,1620,1600,1462,1450,1416,1316,1260,1236,1140,1070,1020,1010,930,820,700cm-1;1H NMR(CDCl3)δ:2.39(br.s,2H),6.16(s,1H),7.19-7.38(m,6H),7.48-7.50(m,2H),7.73-7.78(m,3H);MS m/z(%):249(M+),232(37),231(100),203(11),202(33).Anal.Calcd.For:C17H15NO:C,81.90;H,6.06;N,5.62.Found:C,81.72;H,5.88;N,5.70.
复盐固体6滤出后得到的母液加饱和Na2CO3溶液(50mL),减压蒸去大部分丙酮,生成的残留物用CH2Cl2溶解、提取。分出的有机层用水洗涤和干燥后,蒸去溶剂得到白色颗粒状固体(26.7g,92%)。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棱柱状无色晶体R-5a。在溶剂化试剂R-(-)-3,5-二硝基-N-(1-苯基乙基)苯甲酰胺的存在下,该化合物的1H NMR(CDCl3)图谱显示其光学纯度为99%ee。实施例3 使用缩酮5a进行的拆分
在室温和搅拌下,将L-(+)-酒石酸(2.25g,15mmol)的丙酮(50mL)溶液滴加到由5a(5.8g,20mmol)和丙酮(50mL)组成的溶液中。然后加入稀盐酸(0.2mL),反应混合物中慢慢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搅拌4小时后,滤出生成的白色固体。滤饼用丙酮(20mL)洗涤后,得到复盐6的白色固体(3.9g,98%)。将复盐6按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处理,得到无色针状晶体S-1。在溶剂化试剂R-(-)-3,5-二硝基-N-(1-苯基乙基)苯甲酰胺的存在下,该化合物的1H NMR(CDCl3)图谱显示其光学纯度为99%ee。
将滤出固体复盐6后得到的母液加饱和Na2CO3溶液(10mL),减压蒸去大部分丙酮,生成的残留物用CH2Cl2溶解、提取。分出的有机层用水洗涤和干燥后,蒸去溶剂得到白色颗粒状固体(2.7g,93%)。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棱柱状无色晶体。在溶剂化试剂R-(-)-3,5-二硝基-N-(1-苯基乙基)苯甲酰胺的存在下,该化合物的1H NMR(CDCl3)图谱显示其光学纯度为98%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