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095175.X (22)申请日 2018.09.19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 究所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 189号 (72)发明人 吴怀之吕雪峰段仰凯张凯 刘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王志坤 (51)Int.Cl. C12M 1/00(2006.01) C12M 1/12(2006.01) C12N 1/12(2006.01) C12N 1/02(2006.01) C。
2、12R 1/89(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方 法, 包括进液管、 滤渣床、 采收床、 喷水清洗管、 培 养液收集槽、 藻泥输出口、 废液排出口、 清水泵、 滤渣收集槽、 滤渣清扫杆、 清水箱、 转动轮、 滤渣 排出口、 排渣通道、 转动轴等, 所述进液管与滤渣 床连接, 滤渣床、 藻泥输出口分别与采收床连接, 采收床与培养液收集槽连接, 喷水清洗管设置在 采收床内部, 滤渣收集槽与滤渣床连接, 滤渣排 出口设置在滤渣收集槽中, 转动轴与清水箱、 转 动轮连接。 本发明通过倾斜角由0 向90 连续变 化。
3、或梯次变化的采收床对微藻细胞进行快速采 收, 既保证了微藻细胞与培养液的彻底分离和充 分清洗, 又有效地避免了微藻细胞排出不畅的问 题, 实现了微藻细胞的高效采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08823073 A 2018.11.16 CN 108823073 A 1.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系统由滤渣床、 采收床构成; 所述 滤渣床设置在采收床上方, 且两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采收床的下端形成藻泥输出口; 所述滤渣床为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的圆锥台状结构, 圆锥台的侧面形成过滤结 构的滤渣床床面; 所述采收床为变曲面喇叭漏斗型结构, 其侧壁形成过滤。
4、结构的采收床床面, 采收床床 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进液 管, 进液管呈环形固定在滤渣床床面的上端, 且进液管上设置有若干射流方向朝向滤渣床 的布液孔; 或, 所述滤渣床的床面为膜孔过滤结构, 优选为由膜孔10-100目的硬质或软质膜材料 制成; 或, 所述采收床床面为膜孔过滤结构, 优选为由膜孔100-800目的硬质或软质膜材料制 成; 或, 所述采收床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梯次变化分为4个梯度: 5 、 15 、 45 、 85 。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
5、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系统还包括滤 渣收集槽、 滤渣清扫杆、 转动轮、 滤渣排出口、 排渣通道、 转动轴; 所述滤渣收集槽设置在滤 渣床的下端面的外周, 并与滤渣床紧密连接, 所述滤渣排出口设置在滤渣收集槽中, 排渣通 道与滤渣排出口连接, 所述滤渣清扫杆与转动轴连接, 并能够在转动轴的驱动下沿着滤渣 收集槽做圆周转动,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采收床内, 另一端穿过滤渣床后与转动轮连接, 且转动轴、 滤渣床、 采收床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清洗喷 水管, 所述清洗喷水管位于采收床中, 清洗喷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 喷。
6、水孔的射流方向面向 采收床, 且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采收床床面或微藻细胞流动的方向呈倾斜角度; 优选的,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清水箱, 清水箱设置在采收装置外部, 且清水箱与清洗喷 水管的一端连接, 清洗喷水管的另一端位于采收床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为中空结构, 转 动轴的一端位于采收床内部, 另一端穿过滤渣床与转动轮连接后再与清水箱连通, 所述清 洗喷水管的一端或两端均与转动轴位于采收床中的部分连通, 且清洗喷水管能够随转动轴 一起转动, 并向采收床面喷射出清洗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支。
7、撑 架、 清水泵、 清水输入口, 所述清水箱固定在支撑架上, 所述清水输入口设置在清水泵上, 清 水泵与清水输入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微 藻细胞流动方向之间的倾斜角为45 -90 ; 或, 所述动密封部件包括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培养液 收集槽,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设置在采收床床面下部, 采收床的下端形成的藻泥输出口贯穿 培养液收集槽的底面, 且藻泥输出口与培养液收集槽底面接触的部位密封连接, 防止培养 液收集槽中的培养液泄露后再次与微藻细。
8、胞混合;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8823073 A 2 优选的,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的下部设置有废液排出口。 9.利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采收装置进行微藻细胞采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微藻细胞和培养液分布到滤渣床的床面, 通过滤渣床的床面的过滤结构对微藻 细胞和培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使培养液和微藻细胞 快速分离, 微藻细胞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泥输出口中排出, 即可。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采收能够合成甘油葡萄糖苷的螺旋藻的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9、1)首先, 通过藻液输送泵将螺旋藻和培养液送入进液管, 进液管将螺旋藻和培养液通 过布液孔均匀分布到滤渣床床面上, 通过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对螺旋藻和培养液中的杂 质进行过滤, 杂质汇集在滤渣收集槽中后, 被滤渣清扫杆从滤渣排出口中清除进入滤渣通 道, 最后清理出采收系统, 而过滤掉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 斜角 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 同时, 清水箱中设置的与培养液等浓度的含盐洁净 水通过中空的转动轴后进入清洗喷水管, 随着转动轴的转动, 清水从喷水清洗管的喷水孔 喷出后对采收床床面上的螺。
10、旋藻进行均匀的清洗, 且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螺旋藻流动的方 向呈45 -90 倾斜角度, 使培养液和螺旋藻快速分离, 螺旋藻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泥输 出口中排出, 用于下一步的分离萃取; 而培养液则通过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进入培养液 收集槽后从废液排出口排出。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8823073 A 3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藻的采收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微藻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养植物, 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油 脂、 蛋白质、 甘油葡萄糖苷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
11、 而且, 由于光合效率高、 生长快、 单位亩产 高等特点, 被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是可能的人类未来最重要粮食资源之一。 然而, 由于藻细胞 体积微小, 造成了采收困难和采收成本高, 成为制约微藻行业发展和规模化推广的难点问 题之一。 常用的微藻采收方法主要有絮凝沉降、 过滤或离心分离等, 絮凝沉降需要加入絮凝 剂, 造成养殖废水回用困难, 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工业化微藻采收难以采用。 离心分离 成本高, 要求高速旋转的动能, 采收能耗极高, 主要是实验室小规模采收分析使用。 因此, 过 滤成了主要的微藻采收手段, 国内外主要的过滤采收方法是通过人工控制的筛网器具来完 成的, 如螺旋藻采用300。
12、-380目的软滤网制成平筛、 兜筛或倾斜筛等无动力筛具, 通过单级 斜面滤床或多级斜面滤床实现采收。 这种采收装置, 藻液如瀑布一般从斜面滤床流过, 水分 透过滤网而藻泥附着在网面上, 需要利用水流的冲刷, 这种结构的装置, 不仅采收装置占地 面积很大, 建设成本也较高, 而且需要不间断水流冲刷, 防止藻泥堆积影响采收, 无人化管 理难度大。 另外, 这种平筛或倾斜筛平台所采收的藻泥需要首先流入一个采收池, 需要利用 活塞泵等额外动力转输到藻泥脱水机或其他干燥设备或容器进行深加工, 工艺流程长, 采 收效率低下。 为解决平筛或倾斜筛装置的采收效率低下和占地面积大的现实问题, 中国专 利申请CN。
13、102696340A提出了一种倾斜式转筒过滤机相串联的藻液采收和脱水装置, 其核心 就是利用滚筒的驱动装置, 带动多级滚筒转动分离藻液藻泥, 让泵入的藻液在滚筒过滤机 内旋转移动。 与现有无动力平面筛具相比, 需要利用大功率的驱动装置带动笨重的采收膜 平台转动, 由于采收膜装置大而笨拙, 采收动力能耗大幅增加, 与目前常用的无动力多级平 筛相比, 技术优势并不明显, 反而会因为藻泥在滚筒过滤膜表面堆积, 造成采收不畅的问 题。 0003 综上, 现有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方法仍然存在采收成本高、 效率低等问题, 因 此, 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
14、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方 法。 本发明通过倾斜角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的采收床对微藻细胞进行快速采收, 既保证了微藻细胞与培养液的彻底分离和充分清洗, 又有效地避免了微藻细胞排出不畅, 堆积在采收床中的问题, 大幅度提高了微藻细胞的采收效率, 实现了微藻细胞的高效采收。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方法。 说明书 1/6 页 4 CN 108823073 A 4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采收合成甘油葡萄糖苷的螺旋藻的方法。 0008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具。
15、体的, 本发明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0009 首先,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包括: 滤渣床、 采收床, 所述滤渣床设 置在采收床上方, 且两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滤渣床为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的圆 锥台状结构, 其侧面形成过滤结构的床面, 即滤渣床床面, 以便于对采收的微藻细胞和培养 液混合物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 0010 所述采收床为变曲面喇叭漏斗型结构, 其侧壁形成膜孔过滤结构的床面, 即采收 床床面, 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 经过滤渣床滤除杂 质的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流动过程中, 大部分培养液从采收床床面的膜孔 滤。
16、掉而微藻细胞被截留在床面上, 实现微藻细胞和培养液的快速分离, 分离掉大部分培养 液的微藻细胞形成藻泥, 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泥输出口中排出。 0011 优选的, 所述采收床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梯次变化分为4个梯度: 5 、 15 、 45 、 85 , 这种梯度变化的特点是床面的起始坡度较缓, 使床面分离面积较大, 有利于对大 量培养液的快速分离, 随着培养液的快速分离, 采收床面坡度快速增大, 床面分离面积快速 收缩, 这样有利于微藻细胞流动和快速排出采收床, 防止微藻细胞堆积。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进液管, 所述进液管呈环形固定在滤渣床的床面 的上端, 且进液。
17、管上设置有若干射流方向朝向滤渣床的布液孔, 布液孔的设置实现了含有 微藻细胞的培养液在滤渣床床面上的均衡分配。 0013 优选的, 所述滤渣床床面为膜孔过滤结构, 所述膜孔过滤结构由膜孔10-100目的 硬质或软质过滤材料制成; 这种孔径范围的滤渣床既可以使微藻细胞顺利通过, 又可以将 杂质过滤在滤渣床床面上, 实现微藻细胞和杂质的有效分离。 0014 优选的, 所述采收床床面为膜孔过滤结构, 所述膜孔过滤结构由膜孔100-800目的 硬质或软质过滤材料制成; 这种孔径范围的采收床既可以将微藻细胞留在采收床床面上, 又不影响微藻细胞中液体的通过, 可以有效实现对微藻细胞的采收。 0015 进一。
18、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滤渣收集槽、 滤渣清扫杆、 转动轮、 滤渣排出口、 排 渣通道、 转动轴; 所述滤渣收集槽设置在滤渣床的下端面的外周, 并与滤渣床紧密连接, 滤 渣排出口设置在滤渣收集槽中, 排渣通道与滤渣排出口连接, 所述滤渣清扫杆与转动轴连 接, 并能够在转动轴的驱动下沿着滤渣收集槽做圆周转动, 以便于对滤渣床过滤下来的杂 质不间断清理, 并依次经过滤渣排出口、 排渣通道排出, 防止杂质在滤渣收集槽中堆积影响 过滤效果; 且转动轴、 滤渣床、 采收床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6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采收床内, 另一端穿过滤渣床后与转动轮连接, 且转动轴、 滤渣床、 采收床三者的。
19、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转动轮的作用是为转动轴提供驱动力, 所述滤渣 收集槽用于收集从微藻细胞和培养液中过滤出来的杂质。 0017 优选的, 所述滤渣排出口为一个或多个适合形状的开孔, 以便于将杂质排到指定 的区域。 0018 更优选的, 所述滤渣排出口为2个圆形孔, 对称地分布在滤渣收集槽的底面上, 可 有效提高滤渣的排出速度和效率。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清洗喷水管, 所述清洗喷水管位于采收床中, 清洗 喷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 喷水孔的射流方向面向采收床, 且与采收床床面或微藻细胞流动 说明书 2/6 页 5 CN 108823073 A 5 的方向呈倾斜角度。 清洗喷水管主。
20、要用于清洗和冲刷采收床床面上的微藻细胞表面的营养 盐、 菌群等异物, 在清洗微藻细胞的同时, 将微藻细胞冲刷到藻泥输出口排出采收床。 0020 优选的, 所述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采收床床面或微藻细胞流动方向之间的倾斜角 为45 -90 。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清水箱, 清水箱设置在采收装置外部, 且清水箱与 清洗喷水管的一端连接, 清洗喷水管的另一端位于采收床中, 所述清水箱中的清水为不含 盐或与培养液等浓度的含盐洁净水, 当采收含有甘油葡萄糖苷的藻细胞时, 需采用与培养 液等浓度的含盐洁净水作为清洗液, 防止藻细胞内的甘油葡萄糖苷向清洗液中分泌, 造成 甘油葡萄糖苷的损失。。
21、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转动轴为中空结构, 转动轴的一端位于采收床内部, 另一端穿过滤 渣床与转动轮连接后再与清水箱连通, 所述清洗喷水管的一端或两端均与转动轴位于采收 床中的部分连通, 且清洗喷水管能够随转动轴一起转动, 并向采收床面喷射出清洗水。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支撑架、 清水泵、 清水输入口、 动密封部件, 所述清 水箱固定在支撑架上, 清水箱上设置有清水输入口, 转动轴和清水箱之间通过动密封部件 连接, 所述清水输入口与清水泵连接。 0024 优选的, 所述动密封部件包括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采收装置还包括培养液收集槽。
22、,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设置在采收床 床面下部, 用于收集从采收床中过滤下来的液体, 采收床的下端形成的藻泥输出口贯穿培 养液收集槽的底面, 且藻泥输出口与培养液收集槽底面接触的部位密封连接, 防止培养液 收集槽中的培养液泄露后再次与微藻细胞混合。 0026 经过滤渣床滤除杂质的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流动过程中, 培养液 和微藻细胞快速分离, 微藻细胞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泥输出口中排出, 而培养液则通 过采收床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进入培养液收集槽。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的下部设置有废液排出口, 便于将培养液收集槽中 的培养液收集后统一排出。 0028 进一步地, 所。
23、述采收装置还包括藻液输送泵, 所述进液管与藻液输送泵连接, 用于 将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输送到进液管中。 0029 其次,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30 (1)将微藻细胞和培养液分布到滤渣床的床面, 通过滤渣床的床面的过滤结构对 微藻细胞和培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0031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使培养液和微藻 细胞快速分离, 微藻细胞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泥输出口中排出, 即可。 0032 最后,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收合成甘油葡萄糖苷的螺旋藻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33 (1)首先, 通过藻液输送泵将螺旋藻和培养液送入。
24、进液管, 进液管将螺旋藻和培养 液通过布液孔均匀分布到滤渣床床面上, 通过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对螺旋藻和培养液中 的杂质进行过滤, 杂质汇集在滤渣收集槽中后, 被滤渣清扫杆从滤渣排出口中清除进入滤 渣通道, 最后清理出采收系统, 而过滤掉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 0034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床面相对于水平面 的倾斜角 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 同时, 清水箱中设置的与培养液等浓度的含盐 说明书 3/6 页 6 CN 108823073 A 6 洁净水通过中空的转动轴后进入清洗喷水管, 随着转动轴的转动, 清水从喷水清洗管的喷 水孔喷。
25、出后对采收床床面上的螺旋藻进行均匀的清洗, 且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螺旋藻流动 的方向呈45 -90 倾斜角度, 使培养液和螺旋藻快速分离, 螺旋藻汇集后从采收床底部的藻 泥输出口中排出, 用于下一步的分离萃取; 而培养液则通过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进入培 养液收集槽后从废液排出口排出。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的采收床相比, 本发明采用滤 渣床与采收床上下叠层结构, 节省了装备布置的占地面积, 滤渣床过滤出的大颗粒杂质通 过清扫杆及时清理出去, 提高了装置处理废弃物的能力。 另外, 将采收床床面结构采用倾斜 角为由0-90 连续或梯次变化的变曲面喇叭漏斗形结构,。
26、 其特点是: 微藻细胞和培养液刚进 入床面时, 床面的坡度较缓, 床面分离面积较大, 有利于大量培养液的快速分离, 随着培养 液的快速分离, 采收床面快速收缩, 床面的倾斜角也不断增大, 有利于微藻细胞流动和快速 排出采收床, 防止微藻细胞堆积问题, 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3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 本申请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 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37 图1为本发明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实施例1中滤渣床和采收床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为实施例2中滤渣床和采收床的结构示意图。
27、。 0040 图4为本发明清水箱与转动轴填料密封连接示意图。 0041 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 1-进液管、 2-滤渣床、 3-采收床、 4-喷水清洗管、 5-培养液收 集槽、 6-藻泥输出口、 7-废液排出口、 8-清水泵、 9-滤渣收集槽、 10-滤渣清扫杆、 11-清水箱、 12-转动轮、 13-滤渣排出口、 14-藻液输送泵、 15-转动轴、 16-支撑架、 17-动密封部件、 18-清 水输入口、 19-排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应该指出, 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 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地说明。 除非另 有指明, 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
28、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3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 “包含” 和/或 “包 括” 时, 其指明存在特征、 步骤、 操作、 器件、 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4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 现有的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方法仍然存在采收成本 高、 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004。
29、5 实施例1 0046 如图1、 2、 4所示,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包括: 进液管1、 滤渣床2、 采收床3、 喷 水清洗管4、 培养液收集槽5、 藻泥输出口6、 废液排出口7、 清水泵8、 滤渣收集槽9、 滤渣清扫 说明书 4/6 页 7 CN 108823073 A 7 杆10、 清水箱11、 转动轮12、 滤渣排出口13、 藻液输送泵14、 转动轴15、 支撑架16、 动密封部件 17、 清水输入口18、 排渣通道19。 0047 所述进液管1与藻液输送泵14连接, 所述滤渣床2为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的 圆锥台状结构, 且圆锥台的侧面形成过滤结构的床面(过滤床床面), 进液管。
30、1呈环形固定在 滤渣床的床面上端, 且进液管1上设置有射流方向朝向滤渣床2的布液孔。 所述滤渣床2床面 为膜孔过滤结构, 由膜孔50目的软质过滤布制成。 0048 所述滤渣床2设置在采收床3的上方, 且两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采收床3的下端形成 藻泥输出口6; 所述滤渣床2的下端面外周设置有滤渣收集槽9, 滤渣收集槽9的底面上设置 有滤渣排出口13, 排渣通道19与滤渣排出口13连接。 0049 所述滤渣收集槽9中设置有与转动轴15连接, 并能够在转动轴15的驱动下沿着滤 渣收集槽9做圆周转动的滤渣清扫杆10。 0050 所述采收床3为漏斗型结构, 其侧壁形成过滤结构的床面(采收床床面), 床面。
31、相对 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由0-90 连续变化, 经过滤渣床2滤除杂质的微藻细胞和培养液进入采 收床3的床面, 流动过程中, 培养液和微藻细胞快速分离, 微藻细胞汇集从采收床3底部的藻 泥输出口6中排出, 而培养液则通过床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进入培养液收集槽5, 所述采收 床3的床面为膜孔过滤结构, 由膜孔300目的硬质过滤布制成。 0051 所述喷水清洗管4设置在采收床3中, 所述转动轴15为中空结构, 且转动轴15的中 心轴线与采收床3的中心轴线重合, 转动轴15的一端位于采收床3内, 喷水清洗管4与转动轴 15伸入采收床3中的部分连通, 且喷水清洗管4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 喷水孔的射流方向面。
32、 向采收床3, 且与微藻细胞流动的方向呈45 倾斜角度; 转动轴15的另一端与清水箱连通, 所 述清水箱11设置在转动轴15的上方, 且固定在支撑架16上, 清水箱11上设置有清水输入口 18, 转动轴15和清水箱11之间通过动密封部件连接, 所述清水输入口18与清水泵8连接, 所 述动密封部件17为填料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0052 所述转动轴15的一端位于采收床内, 另一端穿过滤渣床2后与转动轮12连接, 且转 动轴15、 滤渣床2、 采收床3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转动轮12为转动轴15的转动提供驱动 力, 清水箱11中的清水通过中空的转动轴15后进入喷水清洗管, 所述清洗喷水管的一端与。
33、 转动轴连通或两端均与转动轴连通, 随着转动轴15的转动, 清水从喷水清洗管4的喷水孔喷 出后对采收床床面上的微藻细胞进行均匀的清洗, 并在清洗微藻细胞的同时, 将微藻细胞 冲刷到藻泥输出口6排出采收床3。 0053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5设置在采收床3的床面下部, 采收床3的下端形成的藻泥输出 口6贯穿培养液收集槽5的底面, 且藻泥输出口6与培养液收集槽5底面接触的部位密封连 接。 0054 所述培养液收集槽5的下部设置有废液排出口7, 培养液经过废液排出口7排出。 0055 实施例2 0056 如图3所示,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同实施例1, 区别在于: (1)所述滤渣床2的 床面由膜孔为。
34、80目的硬质膜材料制成。 0057 (2)所述采收床3的床面由膜孔为100目的软质过滤布制成。 0058 (3)所述采收床3的床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梯次变化分为4个梯度, 依次为 1 5 、 215 、 345 、 485 。 说明书 5/6 页 8 CN 108823073 A 8 0059 实施例3 0060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同实施例1, 区别在于: (1)所述滤渣床2的床面由膜孔 为30目的硬质膜材料制成。 0061 (2)所述采收床3的床面由膜孔为400目的软质过滤布制成。 0062 (3)所述喷水清洗管4上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藻泥流动的方向呈90 倾斜角度。 0063 (。
35、4)所述动密封部件17为机械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0064 实施例4 0065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同实施例1, 区别在于: (1)所述滤渣床2的床面由膜孔 为100目的软质过滤布材料制成。 0066 (2)所述采收床3的床面由膜孔为600目的软质过滤布制成。 0067 (3)所述喷水清洗管4上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藻泥流动的方向呈60 倾斜角度。 0068 (4)所述动密封部件17为机械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0069 实施例5 0070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同实施例1, 区别在于: (1)所述滤渣床2的床面由膜孔 为10目的硬质膜材料制成。 0071 (2)所述采收床3的床面由膜孔为80。
36、0目的软质膜制成。 0072 (3)所述喷水清洗管4上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藻泥流动的方向呈75 倾斜角度。 0073 (4)所述动密封部件17为机械密封的动密封结构。 0074 实施例6 0075 一种采收合成甘油葡萄糖苷的螺旋藻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76 (1)首先, 通过藻液输送泵14将细胞内富含甘油葡萄糖苷的微藻、 培养液送入进液 管1, 进液管1将螺旋藻和培养液通过布液孔均匀分布到滤渣床2的床面, 通过滤渣床2的床 面上的膜孔过滤结构对螺旋藻和培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杂质汇集在滤渣收集槽9中后, 被滤渣清扫杆10从滤渣排出口13中清除进入滤渣通道19, 最后清理出采收系统, 而。
37、过滤掉 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3; 0077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3的床面, 同时, 清水箱中 的清水通过中空的转动轴15后进入喷水清洗管4, 随着转动轴15的转动, 清水从喷水清洗管 4的喷水孔喷出后, 对采收床床面上的螺旋藻进行均匀的清洗, 且喷水孔的射流方向与螺旋 藻流动的方向呈45 -90 倾斜角度, 使培养液和螺旋藻快速分离, 螺旋藻汇集后从采收床3 底部的藻泥输出口6中排出, 用于下一步甘油葡萄糖苷的分离萃取; 而培养液则通过床面上 的膜孔过滤结构进入培养液收集槽5后从废液排出口7进入培养液回收装置12, 以对培养液 进行回收处理, 然后通。
38、过出液阀门13后再次用于螺旋藻的培养。 0078 (2)经过步骤(1)滤除杂质的螺旋藻和培养液进入采收床床面, 床面相对于水平面 的倾斜角 由0 向90 连续变化或梯次变化; 同时, 清水箱中设置的与培养液等浓度的含盐 洁净水通过中空的转动轴后进入清洗喷水管, 0079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 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 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08823073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108823073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108823073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108823073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108823073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