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以往单纯、简易外形的鞋底,在一种聚烯烃塑料(EVA)成型发泡控制较易,但
在鞋体造型三维(3D)外型多样化的今日,鞋底的发泡成型技术就变得较为困难,因
此,目前制鞋业界常把鞋底分段成中底及大底两部份,且各自分开生产后,再行化
学胶合。
美国专利第4,960,374号是在请求一种鞋体的成型装置,且可在鞋面与鞋大底
间的接缝处形成封闭状的鞋饰条,其是将鞋面套设在鞋楦头后,再以射出成型法将
发泡料射入成型模具的模穴内,以成型一鞋底、具鞋饰板的鞋中底,并经由高温高
压而获得一鞋子成品。惟,以射出方法制造鞋底的方法必须考量的问题相当多,例
如,模具的排气结构、射入模具的压力大小,温度等,其所产生的缺料、溢料或成
型时变形等问题,均是目前的生产技术中最难以克服的困难点,造成产品良率无法
提升,生产耗材大、不适于制作鞋型复杂的鞋体。
美国专利第5,560,877号揭示一种具有压花纹路的鞋中底制法,该制法是将原
料经磅重后再压制成未发泡的EVA胶片,然后,将前述未发泡的胶片置入一次模内
发泡成初型胚,经整修溢料后,再置入二次模内加热加压成型为成品。在此制法中,
鞋中底必须要经过两道不同的模具压制,且制成的只是鞋体构件的一部份,仍须与
鞋面、鞋大底作贴合,制程上较为麻烦。
美国专利第4,266,314号则揭示一种运动鞋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有两层重
叠且以弹性物质制成的衬垫物,再经过入模热压贴设于一轻便鞋内靴的底部与鞋
面,最后再贴合上鞋中底、鞋大底而成。这种方法,模具的热压只是单纯将鞋体构
件压合的结合效果,且中底仍是经制成为成品状态后,才入模热压。
台湾专利第425271号揭示一种具有压花纹路及立体轮廓的发泡鞋体结构,且
是以一体压制方式制成,其是将已发泡的鞋中底初胚加热呈高温状态后,再将一涂
布有粘胶的鞋大底及一套设于鞋楦上的鞋面,一并置入一定型模具内一体压合冷却
定型,利用加温呈软化状态的鞋中底初胚以利成型模具的压合塑型并压制出花纹,
来解决上述(美国专利第4,266,314号)的鞋中底需经两道模压后,再另行与鞋面、
大底胶合的制程麻烦问题。上述的制法中,虽然鞋中底初胚先在模外加温至高温状
态后,较易于入模热压塑型处理,但此举对于一些鞋型较为简单的鞋体或是厚度较
薄的鞋中底制作上而言,此方式较为麻烦、不经济,另一方面,加温后的鞋中底初
胚收缩率较难以控制,造成有尺寸不准缺点。
针对一些具有不同颜色、材质的多色系鞋底制法而言,如图1所示,一般的制
造上是将预定形状、颜色的多数橡胶(或EVA)块体101、102、103以排列方式拼接
成一鞋中底1外型后,再与一鞋大底2一并置入模具内,经加热、加压后,以获得
一具有美观新颖且多色彩变化的鞋底成品。
然而若以上述的制法(台湾专利第425271号)运用在具有多色系、材质的鞋底
成品来看,橡胶或EVA块体101、102、103很难在加热至高温状态后,再置入模具
内热压成型(因对位接合不准),所以前述的制法并不适用于具有多色系的鞋底一体
入模热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示出以往具有EVA发泡鞋体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一示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
图4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鞋底单元内埋设有一缓冲元件的充气状态的
组合剖面图;
图5是一示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鞋面与一鞋中底初胚间利用一饰条系结线绑
缚后入模热压的状态的分解剖面图;
图7是一示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鞋底单元的一鞋中底初胚及一鞋大底在入模
前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鞋底单元在成型模具内的加压状态的组合
剖面图;
图10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型套的弯挠状态的组合立体图;
图11是一示出所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凉鞋式鞋面与所述鞋底单元的缝结状态
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一示出本发明运用于外型简易的鞋体构件及成型模具的热压方式的立
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3所示,本发明发泡鞋体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
括有下列的步骤:
一、制备一鞋面组件及一鞋底单元:所述鞋面组件10是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
以上材料形成,其具有一位于顶缘的顶开口11、一环绕外周身的外表面12,以及
一位于鞋面组件10底部且衔接所述外表面12的底面13,所述鞋底单元20于本实
施例中包括有一由已发泡的EVA鞋中底初胚21及一预先成型的鞋大底22所构成,
其中,所述鞋中底初胚21是呈尺寸略大于成品的一半成品状态,且具有一顶面211
及一由所述顶面211的周缘朝上延伸的边墙212,二个相配合界定出一可容纳物件
的容室213。
二、套设定位鞋面组件:将所述鞋面组件10借助其顶开口11端套设于一鞋楦
30上,所述鞋楦30底部并埋设有一加热装置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31
是由环设在楦头上的导热管所构成,可借助一电路控制模组(图未示)适时的产生加
热作用,同时套设在所述鞋楦30上的鞋面组件10外表面12,还利用一组对合的
鞋楦夹模40夹固定位,且当所述组鞋楦夹模40闭合时,可使得一部份的鞋面组件
10外表面12凸露出所述鞋楦夹模40外。
三、涂设粘胶:在所述鞋大底22顶面221及鞋面组件10凸露出鞋楦夹模40
的外表面12部位涂布粘胶,另外,将具有热活化性的一热熔胶膜23(常温下是呈
薄膜状)铺置在所述鞋中底初胚21的顶面211上。
四、连结鞋面组件与鞋中底初胚:将所述鞋中底初胚21的边墙212先行粘贴
于所述鞋面组件10的外表面12底缘(即外表面12涂布粘胶处)。
五、常温入模:在常温状态下,将所述鞋底单元20及套设于鞋楦30的鞋面组
件10一并置入一成型模具100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模具100包括有一底
模座50、一组呈枢接且底缘与所述鞋楦夹模40轮廓互补的侧模座60、一设置在成
型模具100外周侧的加热装置(未图示),以及在所述底模座50及侧模座60内部沿
着所述鞋底单元20的纵向方向分别开设有一循环流道51、61,所述循环流道51、
52是由呈横向贯通状的二通孔所构成(或是也可采用呈蜿蜒设置的流道,以增加热
源的传递面积),所述底模座50上恰可供置抵所述鞋底单元20的鞋大底22。
六、压合鞋体构件并塑型鞋中底初胚:当成型模具100闭合后,利用加热装置
的热源输入所述循环流道51、61中,使成型模具100升温,借其模温传导于所述
鞋底单元20的鞋中底初胚21外缘及边墙212,以产生塑型作用,使所述鞋中底初
胚21及鞋大底22粘固为一体,同时,鞋楦30底面的加热装置31也同步产生热能,
且间接由所述鞋面组件10的底面13传热至所述热熔胶膜23,以活化所述热熔胶
膜23,促使所述鞋面组件10与鞋底单元20的鞋中底初胚21相互粘结,这样,借
助所述热压作用,可使所述鞋面组件10、鞋底单元20固结成一体,同时借助模温
塑型所述鞋中底初胚21,使其成为一鞋中底成品尺寸,且可使得鞋中底初胚21的
边墙212紧密贴合在鞋面组件10外表面12底缘。上述的模具加温时间约为1~7
分钟,加热温度约为摄氏100℃~150℃。
七、冷却定型:然后,加热装置停止将热源输入成型模具100的循环流道51、
61,接着,再以冷却液(水)泵送入所述循环流道51、61,以进行冷却作业。
八、开模修边:开启上述的成型模具100,并整修鞋中底21经塑型而受挤压
并生成于边墙212顶缘的溢料,即可获得鞋面组件10、鞋底单元20固结为一体的
鞋体成品,同时,所述加热装置则再度输入热源于成型模具100的循环管路51、61
内进行预热动作,以利下一制程的进行。
另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鞋底单元20的容室213底面还凹设有一凹槽214,
可将一选择性的缓冲元件24置入所述鞋中底初胚21的凹槽214中,所述缓冲元件
24可为张力式的充气囊,及其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241,供一充气单元70伸设入
内部,可自外界将高温热气灌注入所述缓冲元件24内,以间接加热所述鞋中底初
胚21,且利用内部膨胀外扩的张力,可对所述鞋中底初胚21产生撑张作用,以利
于模塑所述鞋底单元20。
上述的附图中,所述鞋底单元20是单独以鞋中底初胚21的型态来制作,当然,
可视实际需求,在鞋面组件10与鞋中底初胚21模塑固结后,再另行将预先成型的
鞋大底22另行粘结在鞋底单元20的底面,以增加耐磨效果,或是如第一较佳实施
例所述,直接将鞋中底初胚21与鞋大底22制成一体式的单一鞋底单元,而在入模
热压后接附在所述鞋顶组件10的底面,以制成一完整式的鞋体结构。
如图5、6所示,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是与上一实施
例相同,差异只在于,所述鞋面组件10’的外表面12’借着车缝或粘结等方式结合
一饰条14’,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所述饰条14’为PVC、EVA、PU、塑胶、
皮革或是类似皮革的塑胶皮所制成,其沿着开放端缘且围绕着鞋面组件10’的底面
13’部份缝设有数系结线141’,且当鞋楦30’及底模座50’上下位移夹压前,所述
鞋中底初胚21’即可借助所述饰条14’的系结线141’绑缚在所述鞋面组件10’的底
面13’,经成型模具100’的加热、加压后,即能与鞋大底22’固结为一体。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7所示,是适用于凉鞋式的鞋体制法,其中,所
述鞋面组件10”底面是呈开放状,而具有数种选自如弹性材或织物、皮革、布料…
等其中一种或任一种以上所组合的鞋跟拉带15”(或饰带环),制造时是将固结于
鞋面组件10”上的鞋跟拉带15”穿置过鞋中底初胚21”上的穿孔215”,再以一
般车缝或系缚拉线151”的方式绑结在鞋大底22”上,然后,再关闭模具进行前述
实施例的模内加热、加压制程,以制成一凉鞋式的鞋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或是可先将二呈长条直状的连结片25”以
车缝或粘固方式设在所述鞋大底22顶面,然后,将连结片25”两端穿置过鞋中
底初胚21”的穿孔215”,及于其凸露出鞋中底初胚21”部位各套设一定型套
26”,所述定型套26”是可选用具可挠弯且耐高温佳的材料例如,PE、PP、PU等
制成,接着,再将所述鞋中底初胚21”及鞋大底22”一并置入所述成型模具100”
内,所述定型套26”恰可嵌置入所述成型模具100”的一定位孔110”中,以利成
型模具100”的夹置定位,接着将定型套26”朝外扳折,如图10所示,使连结片
25”获得定位,然后,再利用二对合的加热板A、B(假想线所示)将成型模具100’
闭合,以进行前述的加热加压制程,然后,取出鞋中底21”与鞋大底22固结为
一体的鞋底单元20”,如图7所示,最后,取下定型套26”,再将鞋面组件10”
的鞋跟拉带15”与连结片25”两端一一缝合,如图11所示,也可获得鞋面组件
10”、鞋中底21”与鞋大底22固结为一体的凉鞋式鞋体成品。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发泡鞋体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优点如下:
(一)、由于发泡鞋体内的鞋中底初胚21是在常温或是只剩余温的状态下置于
模内加温,不会有收缩率难控制的问题,所以产品优良率高。
由于鞋中底是在半成品状态下,直接与鞋面、大底入模热压即获得塑型与固结,
非经二次入模制成成品状态后再分别与鞋体构件胶合成形,可省却二次模具的热压
步骤,有简化制程、节省成本的优点。
(三)、对于外观较为简单的鞋体而言,本发明成型技术条件低,鞋体构件的结
合紧密,不会有胶合不紧密的缺点。
(四)、相对于以往的鞋中底须加热至高温状态而言,由于本发明的鞋底单元20
并不需经模外的加温步骤,在常温状态下的鞋中底初胚21对位容易,以方便检选
对位和实施热压处理,所以能适用具多色系或是厚度较薄的鞋底的鞋体成品。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2所示,本发明也能运用在简单式的鞋体制法,即鞋中
底初胚无边墙的结构,其中所述鞋楦30及鞋楦夹模40是呈枢接连结设置,且当鞋
楦夹模40闭合时,恰可衔接在鞋底单元20所凸伸出的一挡缘,同样能达到相同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