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560344.3 (22)申请日 2013.11.12 C09D 175/14(2006.01) C09D 167/06(2006.01) C09D 7/12(2006.01) (73)专利权人 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 地址 516221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新 塘工业区 专利权人 天津长润发化工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东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任海燕 赵瑾 CN 102702936 A,2012.10.03, CN 102942841 A,2013.02.27,。
2、 (54) 发明名称 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化工涂料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纳 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 漆, 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 树脂 2050% ; 单体 1040% ; 纳米 ITO 粉体 37% ; 碳纳米管 28% ; 填充剂 1020% ; 光引发剂 35% ; 分散剂 0.20.5% ; 助剂 0.51%。本发明的纳米隔 热紫外光固化漆, 通过添加的纳米材料使得涂层 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使涂层经过长时间吸热也 不会开裂, 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宋雪 (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3589325 B 2016.03.23 CN 103589325 B 1/1 页 2 1.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 树脂 20 50 ; 单体 15 40 ; 纳米 ITO 粉体 3 7 ; 碳纳米管 2 8 ; 填充剂 10 20 ; 光引发剂 3 5 ; 分散剂 0.5 1 ; 助剂 0.3 1, 所述的树脂为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 所述的单体为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 6- 己二醇二丙 烯酸酯、 甲基丙。
4、烯酸羟乙酯的混合物, 所述的填充剂是滑石粉、 石英粉、 透明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光引发剂是 1- 羟基 - 环已基 - 苯基甲酮、 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 (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 二苯基氧化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分散剂是聚丙烯酸钠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混合物, 所述的助剂为消泡剂、 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其特征在于 : 该紫外光固化漆 的配方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 :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15 25 ;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0 20 ; 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4 8 ; 三羟甲。
5、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3 6 ; 1, 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4 10 ;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5 9 ; 纳米 ITO 粉体 3 7 ; 碳纳米管 2 8 ; 填充剂 10 20 ; 光引发剂 3 5 ; 聚丙烯酸钠 0.2 0.5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2 0.5 ; 消泡剂 0.2 0.5 ; 流平剂 0.1 0.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89325 B 2 1/3 页 3 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工涂料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节能和环保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6、注。 普通玻璃虽然透明性好, 但是对红外线的隔绝不够, 给许多需要隔绝热辐射的场合带来巨 大的能量损失。为节约能源, 人们采取了使用金属镀膜热反射玻璃和各种热反射贴膜等产 品, 用以反射部分太阳光中的能量, 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 但是这些产品有的隔热效果 不佳 ; 有的透光率较低 ; 有的则需要昂贵的设备, 工艺条件的控制也很复杂, 不利于向市场 大面积推广。而且, 现有的一些隔热涂料虽然添加了一些材料可以有效吸收不同波段的光 线,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吸热, 这样涂层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开裂, 导致整个涂层受到破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及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7、, 通过添加的纳 米材料使得涂层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使涂层经过长时间吸热也不会开裂, 具有良好的隔 热效果。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0005 一种纳米隔热紫外光固化漆, 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 0006 树脂 2050% ; 0007 单体 1540% ; 0008 纳米 ITO 粉体 37% ; 0009 碳纳米管 28% ; 0010 填充剂 1020% ; 0011 光引发剂 35% ; 0012 分散剂 0.51% ; 0013 助剂 0.31%。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的树脂为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
8、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一定假塑性, 漆膜很柔韧, 抗拉伸, 特别优异的耐水解性, 耐磨 性好, 丰满度度高 ; 饱和聚酯作为主体树脂之一, 有非常好的成膜性, 较高的丰满度, 整体收 缩率较低 ; 因此, 这两种树脂结合使用能够使得漆膜的抗拉伸强度好, 韧性高。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单体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TPGDA) 、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 酯 (TMPTA) 、 1, 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HDDA) 、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 的混合物, 所选用的 这些单体表面张力小, 它们混合使用能够起到降低粘度, 提高附着力, 而且能够赋予产品很 好的流平性和稀释性,。
9、 起到改善漆膜的作用。 0016 而在本发明中, 选择添加纳米 ITO 粉体和碳纳米管, 不但可以起到填充的作用, 而 且 ITO 粉末对于具有一定的吸波能力, 能够有效吸收太阳光, 使得涂层起到隔热的作用, 而 说 明 书 CN 103589325 B 3 2/3 页 4 且它具有高透光率, 无讯号干扰还有效的切断有害辐射的特性 ; 而碳纳米管在本发明中可 以有效吸收、 传递热量, 使得整个涂层温度不会过高而导致涂层开裂, 也能够有效提高涂层 的强度与韧性。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的填充剂是滑石粉、 石英粉、 透明粉中的至少一种。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的光引发剂是 1- 羟基 - 。
10、环已基 - 苯基甲酮 (184) 、 2- 羟基 -2- 甲 基 -1- 苯基 -1- 丙酮 (1173) 、(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 (TPO) 中的至少一种, 它们能起到降低粘度, 增加硬度和抗刮性, 提高附着力的作用。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的分散剂是聚丙烯酸钠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混合物, 所 选用分散剂与树脂体系相似, 其在树脂中分散性好, 而且能与纳米 ITO 粉末, 碳纳米管形成 氢键作用, 使得纳米材料能够均匀的分散至涂层当中。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的助剂为消泡剂、 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消泡剂是本技术领 域常用的丙烯酸消泡剂, 优选为。
11、 BYK066N ; 所述的流平剂是本技术领域常用的丙烯酸流平 剂, 优选为 BYK358N。 0021 进一步的, 该紫外光固化漆的配方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 : 0022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1525% ; 0023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020% ; 0024 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48% ; 0025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36% ; 0026 1, 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410% ; 0027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59% ; 0028 纳米 ITO 粉体 37% ; 0029 碳纳米管 28% ; 0030 填充剂 1020% ; 0031 光引发剂 35% ; 0032 聚。
12、丙烯酸钠 0.20.5% ; 0033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20.5% ; 0034 消泡剂 0.20.5% ; 0035 流平剂 0.10.3%。 0036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水性 UV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具有附着力强、 硬度高等特 点。 本发明的紫外光固化底漆不但隔热效果显著, 而且利用碳纳米管的导热作用, 使得漆膜 的耐热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9 实施例 1 0040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3% ; 不饱和聚酯。
13、丙烯酸酯 19% ; TPGDA 7% ; TMPTA 5% ; HDDA 6% ; HEMA 9% ; 纳米 ITO 粉体 6% ; 碳纳米管 5% ; 滑石粉 5%、 石英粉 6%、 透明粉 5% ; 184 说 明 书 CN 103589325 B 4 3/3 页 5 2% ; 1173 1% ; 聚丙烯酸钠 0.3%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3% ; BYK066N 0.2% ; BYK358N 0.2%。 0041 实施例 2 0042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17% ;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9% ; TPGDA 8% ; TMPTA 5% ; HDDA 7% ; HEMA 。
14、8% ; 纳米 ITO 粉体 7% ; 碳纳米管 6% ; 滑石粉 8%、 石英粉 6%、 透明粉 5% ; 184 1% ; 1173 1% ; TPO 1% ; 聚丙烯酸钠 0.2%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4% ; BYK066N 0.3% ; BYK358N 0.1%。 0043 实施例 3 0044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4% ;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2% ; TPGDA 6% ; TMPTA 6% ; HDDA 5% ; HEMA 8% ; 纳米 ITO 粉体 6% ; 碳纳米管 8% ; 滑石粉 5%、 石英粉 9%、 透明粉 6% ; 184 1.5% ; 1173。
15、 1% ; TPO 1% ; 聚丙烯酸钠 0.5%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5% ; BYK066N 0.2% ; BYK358N 0.3%。 0045 实施例 4 0046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2% ;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5% ; TPGDA 7% ; TMPTA 5% ; HDDA 8% ; HEMA 8% ; 纳米 ITO 粉体 5% ; 碳纳米管 7% ; 滑石粉 5%、 透明粉 13% ; 184 1% ; 1173 1% ; TPO 1.5% ; 聚丙烯酸钠 0.5%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5% ; BYK066N 0.3% ; BYK358N 0.2%。。
16、 0047 对比例 1 0048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3% ; 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 19% ; TPGDA 7% ; TMPTA 5% ; HDDA 6% ; HEMA 9% ; 纳米 ITO 粉体 6% ; 滑石粉 5%、 石英粉 6%、 透明粉 10% ; 184 2% ; 1173 1% ; 聚丙烯酸钠 0.3%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0.3% ; BYK066N 0.2% ; BYK358N 0.2%。本对比 例只使用纳米 ITO 粉, 不使用碳纳米管, 其他用填充剂代替。 0049 性能测试 0050 附着力测试 : 用划格器在漆膜表面划 100 格 1 毫米 1 毫米的正。
17、方型格, 用 3M 胶 纸粘在漆膜表面, 45角用力即时拉起, 观察划痕边缘处有无脱落 : 如脱落在05%之间为 5B, 在 5 10% 之间为 4B, 在 10 20% 之间为 3B, 在 2030% 之间为 2B, 在 30 50% 之间 为 1B, 在 50% 以上为 0B。 0051 硬度 : 用摆杆硬度计测试, 中华铅笔, 1KG 力。 0052 耐热性 : 采用 GB/T1735-79 进行才测试, 在 100下烘烤 2 小时, 测其漆膜状态。 0053 检测其性能结果如表 1 所示。 0054 表 1 0055 附着力硬度耐热性 实施例 15B2H漆膜无变化 实施例 25B2H漆膜无变化 实施例 35B2H漆膜无变化 实施例 44B2H漆膜无变化 对比例 14B1H漆膜开裂 005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 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 术方案, 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589325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