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8707112 上传时间:2020-12-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41244.8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号:

CN107043693A

公开日:

2017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2,C12M1/00,H01M2/02,H01M4/92,C12R1/89

主分类号: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2,C12M1/00,H01M2/02,H01M4/92,C12R1/89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何雅玲,宋秉烨,姚森,黄东,李小跃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优先权:

CN201710041244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张震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所述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光反应管、储液罐和循环水泵,藻液由循环水泵带动在光反应管和储液罐中循环流动,在光反应管之间的连接处安装圆筒型碱性燃料电池;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光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溶氧量的藻液进行处理,在保证藻液高效培养的情况下,无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传统的曝气装置,同时燃料电池阳极氧化产生CO2作为藻液的碳源,其产生的电能亦可作为外加光源的电源,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燃料电池组,所述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7)的储液罐(23),储液罐(23)通过循环水泵(25)与若干光反应管(13)相连接;相邻两光反应管(13)首尾之间分别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连通;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6),CO供气系统(2)的管路开关(5)与主控制器(6)相连,主控制器(6)还与设置在储液罐(23)内的CO曝气管(9)、溶氧电极(10)、pH电极(11)及安装在相邻两光反应管(13)之间的外加光源(20)相连;所述的储液罐(23)内还设置有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的空气曝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反应管(13)通过90°弯管(14)与圆筒形燃料电池(15)连通,且外加光源(20)采用LED灯组并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内加入有蓝藻、小球藻、螺旋藻、衣藻、硅藻、金藻、甲藻、轮藻或裸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7)与恒温水槽(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和上下封盖(15-1),在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之间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15-5),在阴离子交换膜(15-5)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和阴极电极(15-4),所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通过上下连通口(15-7)与上下光反应管(13)连接,且在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与燃料电池连通的连接孔(15-10),所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18)与燃料储液罐(19)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15-8),反应后的阳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15-9)与气液分离器(26)相连,气液分离器(26)分离出的气体经管路与储液罐(23)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外筒(15-2)、上下封盖(15-1)和光反应管(13)均采用有机玻璃、玻璃、石英透明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内筒(15-3)采用树脂、尼龙、金属制成,连接孔(15-10)的开孔率大于8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均采用碳布、碳毡、活性炭颗粒、石墨颗粒、不锈钢网、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和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表面涂有Pt、Pd、Au、Ag/泡沫Ni、Pt-Bi、Pt-Au、Pt/Ni-Co的单元或多元催化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及二氧化碳捕获封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藻类高效培养、CO2捕获、溶氧效应抑制及溶氧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能源的渴望日趋迫切,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供应缺口越来越大。据相关报道,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60%,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此外,2015年我国出现了11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霾过程,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非常显著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在这种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的研究以期替代高污染的一次能源。

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的可替代燃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利用,发展生物柴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原料的来源问题,其中高含油的微藻没有换季和生产周期的限制,并且来源丰富被认为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微藻具有比传统作物效率更高的光合作用,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合成大量油脂,微藻的高密度培养是实现微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可以开放式培养和密闭式培养。

光生物反应器是指用于培养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物组织、细胞的实验设施,通过控制温度、pH、光照强度、营养液浓度、CO2等进行连续或者半连续的培养,从而获得较高生物密度或者单位面积产量。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氧气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但是,在CO2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生的高浓度的溶解氧会破坏藻细胞,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在藻液中,溶解氧为空气中O2饱和度(7.5mL·L-1,30℃)的情况下,藻细胞的耐受时间只有2-3h。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生成的O2会沿管道梯度转移,在反应器末端溶解氧值超过空气O2的饱和度400-500%。

目前,解决反应器中溶解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案(1)在反应器内部加快藻液流速,增大扰动,一方面使藻液得到均匀的分布,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氧气与藻液的分离;(2)在反应器内部加入气体分离装置,分离氧气。但是,这两种方式分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很难收集再利用,是光和作用的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在藻类高效培养与CO2捕获的同时,无需外加曝气装置,实现消耗藻液中的溶氧、降低系统能耗,能量回收利用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燃料电池组,所述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的储液罐,储液罐通过循环水泵与若干光反应管相连接;相邻两光反应管首尾之间分别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连通;

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CO2供气系统的管路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主控制器还与设置在储液罐内的CO2曝气管、溶氧电极、pH电极及安装在相邻两光反应管之间的外加光源相连;

所述的储液罐内还设置有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空气曝气管。

所述的光反应管通过90°弯管与圆筒形燃料电池连通,且外加光源采用LED灯组并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相连。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内加入有蓝藻、小球藻、螺旋藻、衣藻、硅藻、金藻、甲藻、轮藻或裸藻。

所述的换热盘管与恒温水槽相连。

所述的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燃料电池阴极内筒和上下封盖,在燃料电池阳极外筒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之间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在阴离子交换膜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所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通过上下连通口与上下光反应管连接,且在燃料电池阴极内筒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与燃料电池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与燃料储液罐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反应后的阳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气流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经管路与储液罐相连。

所述的燃料电池外筒、上下封盖和光反应管均采用有机玻璃、玻璃、石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的燃料电池内筒采用树脂、尼龙、金属制成,连接孔的开孔率大于80%。

所述的燃料电池阳极电极,燃料电池阴极电极均采用碳布、碳毡、活性炭颗粒、石墨颗粒、不锈钢网、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和燃料电池阳极电极表面涂有Pt、Pd、Au、Ag/泡沫Ni、Pt-Bi、Pt-Au、Pt/Ni-Co的单元或多元催化剂。

本发明克服了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溶氧积累的问题,同时,可为补充光源提供电能。本发明集藻类培养、CO2捕获、溶氧效应抑制及节能为一体:一、藻类培养:通过控制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内的温度、pH、光照强度、营养液浓度、CO2等培养条件,实现藻类的连续培养。二、CO2捕获:燃料电池阳极甲醇还原反应释放的CO2、光生物反应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CO2及额外碳源由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吸收,以此实现对CO2的捕获。三、溶氧效应的抑制及溶氧的回收利用:将高溶氧量的藻液通入燃料电池的阴极,在阴极室内阴极电极可以利用藻液中的溶解氧实现氧还原反应,以此实现藻液中溶解氧的消耗。四、降低系统能耗:无需曝气除氧装置,并且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通过串并联电路维持外加光源LED灯的运行。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溶氧效应进行处理;能够使光生物反应器在进行高效藻类培养、CO2捕获的同时,消耗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氧,降低了系统能耗。本发明易于实现且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空气压缩机1、CO2供气系统2、空气管路开关3、恒温水槽4、CO2管路开关5、主控制器6、换热盘管7、空气曝气管8、CO2曝气管9、溶氧电极10、pH电极11、光生物反应器出口阀12、光反应管13、90°弯管14、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15、PC控制段16、电化学工作站17、蠕动泵18、燃料电解质储液罐19、外加光源LED灯组20、光生物反应器支架21、光生物反应器入口阀22、储液罐23、储液罐开口阀24、循环水泵25、气液分离器26。

图2为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图中燃料电池阳极上下封盖15-1、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阴离子交换膜15-5、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燃料电池阴极连接口15-7、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燃料入口15-8、阳极产物出口15-9,连接孔15-10。

图3为以藻液为阴极溶氧供给液的圆筒形燃料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图。

图4为以藻液为阴极溶氧供给液的圆筒形燃料电池在进行溶氧消耗实验中的极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7的储液罐23,换热盘管7与恒温水槽4相连,储液罐23通过储液罐开口阀24、循环水泵25、光生物反应器入口阀22、光生物反应器出口阀12与安装在光生物反应器支架21上的由有机玻璃、玻璃等透明材质制成的光反应管13相连接;上下光反应管通过90°弯管14与圆筒形燃料电池15连通。光生物反应器内加入蓝藻、小球藻、螺旋藻、衣藻、硅藻、金藻、甲藻、轮藻或裸藻等光合微藻,藻液由循环水泵25带动在光反应管与储液罐中循环流动;

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6,CO2供气系统2的管路开关5与主控制器6相连,主控制器6还与设置在储液罐23内的CO2曝气管9、溶氧电极10、pH电极11及安装在相邻两光反应管13之间的外加光源LED灯组20相连,外加光源LED灯组20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相连由其供电;藻液的培养状态由连接有溶氧电极10、pH电极11和LED灯管20的主控制器6进行监控,在储液罐23内还设置有通过空气管路开关3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的空气曝气管8,主控制器6通过CO2气体2和压缩空气1调节光生物反应器中的pH和溶氧量。

参见图2,所述的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和上下封盖15-1,在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之间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15-5,在阴离子交换膜15-5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和阴极电极15-4,所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通过上下连通口15-7与上下光反应管13连接,且在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与燃料电池连通的连接孔15-10,所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18与燃料储液罐19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15-8,反应后的阳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15-9与气液分离器26相连,气流分离器26分离出的气体经管路与储液罐23相连。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外筒15-2和上下封盖15-1均采用有机玻璃、玻璃、石英等透明材质制成,燃料电池内筒15-3采用3D打印技术由树脂、尼龙、金属等材质制成,实现80%以上的开孔率。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均采用碳布、、碳毡、活性炭颗粒、石墨颗粒、不锈钢网、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表面涂有Pt/C或Pd/C催化剂,燃料电池阳极15-6表面涂有Pd/C催化剂。

本发明提出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如下:

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持续向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臭氧10min,保持密闭10min,完成反应器的消毒过程。向储液罐23中加入超纯水,同时开启空气压缩机1和CO2供气系统2,启动循环水泵将水抽入光反应管13中,关闭循环水泵25继续加水,循环此过程,直到水在储液罐和光反应管之间可以循环流动。之后向储液罐中加入高浓度的BG-11营养液,开启循环水泵,使培养液在反应器中分布均匀。然后向储液罐中加入藻种,完成接种。开启完成接种后,调节循环水泵控制藻液流速,开启光照系统提供光照。控制培养条件为:温度为30℃,pH在7~8之间,光照强度为3000lux,光暗周期为24h,光暗时间比为1:1。待其藻液浓度经历“迅速上升—缓慢上升—稳定”趋势认为完成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

二、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的启动:圆筒形燃料电池组通过90°弯管加装在上下光反应管之间,高溶氧量的藻液通过上下的燃料电池阴极连接口15-7进入圆筒形燃料电池的阴极室,并通过连接孔15-10与阴极电极15-4接触。阳极电解质燃料通过蠕动泵18进入阳极室与阳极电极15-6接触,阳极氧化产物由气液分离器26分离,气体产物由导管引入光生物反应器的储液罐23中。参见图3,圆筒形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由电化学工作站17进行监测,待开路电压稳定后完成燃料电池阴阳极的极化过程。

三、系统集成: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在完成启动之后,停止压缩空气及CO2对藻液的曝气,降低循环水泵的频率,减小藻液流速,通过溶氧电极对藻液中的溶氧量进行监测。参见图4,由圆筒形燃料电池组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高溶氧量的藻液进行梯级溶氧消耗,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为光生物反应器的LED光源提供匹配的外接电源(稳定运行时,LED灯两端所需电压为2.8V~3.6V左右)。

本发明提出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系统结构简单,可在原有的微藻固碳培养工程中的光生物反应器之上进行改造,以实现藻类的高效培养,CO2捕捉、反应器中溶氧效应抑制等多重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41244.8 (22)申请日 2017.01.17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 路28号 (72)发明人 何雅玲宋秉烨姚森黄东 李小跃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5 代理人 张震国 (51)Int.Cl. C12M 1/38(2006.01) C12M 1/36(2006.01) C12M 1/34(2006.01) C12M 1/04(2006.01) C12M 1/02(2006。

2、.01) C12M 1/00(2006.01) H01M 2/02(2006.01) H01M 4/92(2006.01) C12R 1/89(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57)摘要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包括管式 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 所述的 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光反应管、 储液罐和循环 水泵, 藻液由循环水泵带动在光反应管和储液罐 中循环流动, 在光反应管之间的连接处安装圆筒 型碱性燃料电池; 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的阴极氧 还原反应对光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溶氧量的藻液 进行处理, 在保证藻液高效培养的情况下, 无需 管式光生物反应。

3、器传统的曝气装置, 同时燃料电 池阳极氧化产生CO2作为藻液的碳源, 其产生的 电能亦可作为外加光源的电源, 达到降低系统能 耗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7043693 A 2017.08.15 CN 107043693 A 1.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燃 料电池组, 所述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7)的储液罐(23), 储液罐(23)通过循环水 泵(25)与若干光反应管(13)相连接; 相邻两光反应管(13)首尾之间分别与圆筒形碱性燃料 电池。

4、(15)连通; 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6), CO2供气系统(2)的管路开关(5)与主控制器 (6)相连, 主控制器(6)还与设置在储液罐(23)内的CO2曝气管(9)、 溶氧电极(10)、 pH电极 (11)及安装在相邻两光反应管(13)之间的外加光源(20)相连; 所述的储液罐(23)内还设置有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的空气曝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光反应管 (13)通过90 弯管(14)与圆筒形燃料电池(15)连通, 且外加光源(20)采用LED灯组并与圆筒 形碱性燃料电池(1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

5、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 路内加入有蓝藻、 小球藻、 螺旋藻、 衣藻、 硅藻、 金藻、 甲藻、 轮藻或裸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热盘管 (7)与恒温水槽(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圆筒形碱性 燃料电池(15)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 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和上下封盖(15- 1), 在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之间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15- 5), 在阴离子交换膜(15-5)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

6、15-6)和阴极电极(15-4), 所 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通过上下连通口(15-7)与上下光反应管(13)连接, 且在燃料 电池阴极内筒(15-3)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与燃料电池连通的连接孔(15-10), 所 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18)与燃料储液罐(19)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15-8), 反应 后的阳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15-9)与气液分离器(26)相连, 气液分离 器(26)分离出的气体经管路与储液罐(23)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料电池 外筒(15-2)、 上下封盖(15-1)和光。

7、反应管(13)均采用有机玻璃、 玻璃、 石英透明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料电池内 筒(15-3)采用树脂、 尼龙、 金属制成, 连接孔(15-10)的开孔率大于8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料电池阳极 电极(15-6), 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均采用碳布、 碳毡、 活性炭颗粒、 石墨颗粒、 不锈钢 网、 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 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和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 表面涂有Pt、 Pd、 Au、 Ag/泡沫Ni、 Pt-Bi、 Pt-Au、 Pt/N。

8、i-Co的单元或多元催化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7043693 A 2 一种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及二氧化碳捕获封存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集藻类高效培养、 CO2捕获、 溶氧效应抑制及溶氧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在我 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对能源的渴望日趋迫切, 传统的化石能 源的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据相关报道, 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60, 这种情况 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 此。

9、外, 2015年我国出现了11次大范围、 持续性的霾过程, 化石能 源的利用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非常显著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在 这种背景下,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的研究以期替代高污染的一次 能源。 0003 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的可替代燃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利用, 发展生物柴油最 关键的问题在于原料的来源问题, 其中高含油的微藻没有换季和生产周期的限制, 并且来 源丰富被认为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 微藻具有比传统作物效率更高的光合作用, 将碳水 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和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合成大量油脂, 微藻的高密度培养是实现微藻 资源综合开发利。

10、用的关键, 可以开放式培养和密闭式培养。 0004 光生物反应器是指用于培养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物组织、 细胞的实验设施, 通 过控制温度、 pH、 光照强度、 营养液浓度、 CO2等进行连续或者半连续的培养, 从而获得较高 生物密度或者单位面积产量。 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 氧气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但 是, 在CO2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 光合作用产生的高浓度的溶解氧会破坏藻细胞, 抑制藻细 胞的生长。 在藻液中, 溶解氧为空气中O2饱和度(7.5mLL-1, 30)的情况下, 藻细胞的耐受 时间只有2-3h。 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生成的O2会沿管道梯度转移, 在反应器末端溶解氧 值超。

11、过空气O2的饱和度400-500。 0005 目前, 解决反应器中溶解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案(1)在反应器内部加快藻液流 速, 增大扰动, 一方面使藻液得到均匀的分布, 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氧气与藻液的分离; (2)在 反应器内部加入气体分离装置, 分离氧气。 但是, 这两种方式分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并 且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很难收集再利用, 是光和作用的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在藻类高效培养与CO2捕获 的同时, 无需外加曝气装置, 实现消耗藻液中的溶氧、 降低系统能耗, 能量回收利用的自吸 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12、,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燃 料电池组, 所述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 0008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的储液罐, 储液罐通过循环水泵与若干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7043693 A 3 光反应管相连接; 相邻两光反应管首尾之间分别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连通; 0009 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 CO2供气系统的管路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 主控制器还与设置在储液罐内的CO2曝气管、 溶氧电极、 pH电极及安装在相邻两光反应管之 间的外加光源相连; 0010 所述的储液罐内还设置有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空。

13、气曝气管。 0011 所述的光反应管通过90 弯管与圆筒形燃料电池连通, 且外加光源采用LED灯组并 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相连。 0012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内加入有蓝藻、 小球藻、 螺旋藻、 衣藻、 硅藻、 金藻、 甲藻、 轮藻 或裸藻。 0013 所述的换热盘管与恒温水槽相连。 0014 所述的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 燃料电池阴极内筒和上下封 盖, 在燃料电池阳极外筒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之间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 在阴离子交换膜 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 所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通过上下连通口与 上下光反应管连接, 且在燃料电池阴极内筒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

14、与燃料电池连通 的连接孔, 所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与燃料储液罐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 反应后 的阳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相连, 气流分离器分离出的气 体经管路与储液罐相连。 0015 所述的燃料电池外筒、 上下封盖和光反应管均采用有机玻璃、 玻璃、 石英透明材质 制成。 0016 所述的燃料电池内筒采用树脂、 尼龙、 金属制成, 连接孔的开孔率大于80。 0017 所述的燃料电池阳极电极, 燃料电池阴极电极均采用碳布、 碳毡、 活性炭颗粒、 石 墨颗粒、 不锈钢网、 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 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和燃料电池阳极电极 表面涂有Pt、 Pd、 Au、。

15、 Ag/泡沫Ni、 Pt-Bi、 Pt-Au、 Pt/Ni-Co的单元或多元催化剂。 0018 本发明克服了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溶氧积累的问题, 同时, 可为补充光源提供电 能。 本发明集藻类培养、 CO2捕获、 溶氧效应抑制及节能为一体: 一、 藻类培养: 通过控制管式 光生物反应器内的温度、 pH、 光照强度、 营养液浓度、 CO2等培养条件, 实现藻类的连续培养。 二、 CO2捕获: 燃料电池阳极甲醇还原反应释放的CO2、 光生物反应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CO2及 额外碳源由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吸收, 以此实现对CO2的捕获。 三、 溶氧效应的抑制及溶 氧的回收利用: 将高溶氧量的藻液通入燃料。

16、电池的阴极, 在阴极室内阴极电极可以利用藻 液中的溶解氧实现氧还原反应, 以此实现藻液中溶解氧的消耗。 四、 降低系统能耗: 无需曝 气除氧装置, 并且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通过串并联电路维持外加光源LED灯的运行。 0019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光生物反应器中 的溶氧效应进行处理; 能够使光生物反应器在进行高效藻类培养、 CO2捕获的同时, 消耗管 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氧, 降低了系统能耗。 本发明易于实现且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系统示意图。 0021 图中, 空气压缩机1、 CO2供气系统2、 空气管路开关3、 恒温。

17、水槽4、 CO2管路开关5、 主 控制器6、 换热盘管7、 空气曝气管8、 CO2曝气管9、 溶氧电极10、 pH电极11、 光生物反应器出口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7043693 A 4 阀12、 光反应管13、 90 弯管14、 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15、 PC控制段16、 电化学工作站17、 蠕 动泵18、 燃料电解质储液罐19、 外加光源LED灯组20、 光生物反应器支架21、 光生物反应器入 口阀22、 储液罐23、 储液罐开口阀24、 循环水泵25、 气液分离器26。 0022 图2为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0023 图中燃料电池阳极上下封盖15-1、 燃料电池阳。

18、极外筒15-2、 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 3、 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 阴离子交换膜15-5、 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 燃料电池阴极连接 口15-7、 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燃料入口15-8、 阳极产物出口15-9, 连接孔15-10。 0024 图3为以藻液为阴极溶氧供给液的圆筒形燃料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图。 0025 图4为以藻液为阴极溶氧供给液的圆筒形燃料电池在进行溶氧消耗实验中的极化 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参见图1, 本发明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组, 管式光生物反 应器包括藻液循环回路及藻类培养条件控制段;。

19、 0028 所述的藻液循环回路包括安装有换热盘管7的储液罐23, 换热盘管7与恒温水槽4 相连, 储液罐23通过储液罐开口阀24、 循环水泵25、 光生物反应器入口阀22、 光生物反应器 出口阀12与安装在光生物反应器支架21上的由有机玻璃、 玻璃等透明材质制成的光反应管 13相连接; 上下光反应管通过90 弯管14与圆筒形燃料电池15连通。 光生物反应器内加入蓝 藻、 小球藻、 螺旋藻、 衣藻、 硅藻、 金藻、 甲藻、 轮藻或裸藻等光合微藻, 藻液由循环水泵25带 动在光反应管与储液罐中循环流动; 0029 所述的藻类培养控制段包括主控制器6, CO2供气系统2的管路开关5与主控制器6 相连。

20、, 主控制器6还与设置在储液罐23内的CO2曝气管9、 溶氧电极10、 pH电极11及安装在相 邻两光反应管13之间的外加光源LED灯组20相连, 外加光源LED灯组20与圆筒形碱性燃料电 池15相连由其供电; 藻液的培养状态由连接有溶氧电极10、 pH电极11和LED灯管20的主控制 器6进行监控, 在储液罐23内还设置有通过空气管路开关3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的空气曝气 管8, 主控制器6通过CO2气体2和压缩空气1调节光生物反应器中的pH和溶氧量。 0030 参见图2, 所述的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15包括燃料电池阳极外筒15-2、 燃料电池阴 极内筒15-3和上下封盖15-1, 在燃料电池阳极。

21、外筒15-2和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之间设置 有阴离子交换膜15-5, 在阴离子交换膜15-5的两侧紧贴有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和阴极电 极15-4, 所述的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通过上下连通口15-7与上下光反应管13连接, 且在 燃料电池阴极内筒15-3的筒壁上开设有光生物反应器与燃料电池连通的连接孔15-10, 所 述的下封盖开设有通过蠕动泵18与燃料储液罐19相连通电解质燃料入口15-8, 反应后的阳 极产物经开设在上封盖上的阳极产物出口15-9与气液分离器26相连, 气流分离器26分离出 的气体经管路与储液罐23相连。 0031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外筒15-2和上下封盖15-1均。

22、采用有机玻璃、 玻璃、 石英等透明 材质制成, 燃料电池内筒15-3采用3D打印技术由树脂、 尼龙、 金属等材质制成, 实现80以 上的开孔率。 燃料电池阳极电极15-6, 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均采用碳布、 、 碳毡、 活性炭颗 粒、 石墨颗粒、 不锈钢网、 钛网或泡沫镍作为电极材料, 且燃料电池阴极电极15-4表面涂有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7043693 A 5 Pt/C或Pd/C催化剂, 燃料电池阳极15-6表面涂有Pd/C催化剂。 0032 本发明提出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如下: 0033 一、 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 持续向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臭氧10m。

23、in, 保持密闭 10min, 完成反应器的消毒过程。 向储液罐23中加入超纯水, 同时开启空气压缩机1和CO2供 气系统2, 启动循环水泵将水抽入光反应管13中, 关闭循环水泵25继续加水, 循环此过程, 直 到水在储液罐和光反应管之间可以循环流动。 之后向储液罐中加入高浓度的BG-11营养液, 开启循环水泵, 使培养液在反应器中分布均匀。 然后向储液罐中加入藻种, 完成接种。 开启 完成接种后, 调节循环水泵控制藻液流速, 开启光照系统提供光照。 控制培养条件为: 温度 为30, pH在78之间, 光照强度为3000lux, 光暗周期为24h, 光暗时间比为1:1。 待其藻液 浓度经历 “。

24、迅速上升缓慢上升稳定” 趋势认为完成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 0034 二、 圆筒形碱性燃料电池的启动: 圆筒形燃料电池组通过90 弯管加装在上下光反 应管之间, 高溶氧量的藻液通过上下的燃料电池阴极连接口15-7进入圆筒形燃料电池的阴 极室, 并通过连接孔15-10与阴极电极15-4接触。 阳极电解质燃料通过蠕动泵18进入阳极室 与阳极电极15-6接触, 阳极氧化产物由气液分离器26分离, 气体产物由导管引入光生物反 应器的储液罐23中。 参见图3, 圆筒形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由电化学工作站17进行监测, 待 开路电压稳定后完成燃料电池阴阳极的极化过程。 0035 三、 系统集成: 管式光生物。

25、反应器在完成启动之后, 停止压缩空气及CO2对藻液的 曝气, 降低循环水泵的频率, 减小藻液流速, 通过溶氧电极对藻液中的溶氧量进行监测。 参 见图4, 由圆筒形燃料电池组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高溶氧量的藻液进行梯级溶氧消耗, 并通 过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为光生物反应器的LED光源提供匹配的外 接电源(稳定运行时, LED灯两端所需电压为2.8V3.6V左右)。 0036 本发明提出的自吸氧式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其系统结构简单, 可在原有的微藻固 碳培养工程中的光生物反应器之上进行改造, 以实现藻类的高效培养, CO2捕捉、 反应器中 溶氧效应抑制等多重目的,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7043693 A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07043693 A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07043693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