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79908.1 (22)申请日 2016.07.21 (71)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72)发明人 白林泉齐震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5 代理人 杨元焱 (51)Int.Cl. C12N 15/76(2006.01) C12N 15/53(2006.01) C12N 15/31(2006.01) C12R 1/465(2006.01) (54)发明名称 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
2、造方法 (57)摘要 一种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是通过在菌株Streptomyceschattanoogensis QZ12中过表达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 实现了匹 马霉素A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并降低了匹马霉素B 的产生。 本发明利用代谢工程方法构建了一株高 效低毒匹马霉素A的高产菌株, 该菌株在使匹马 霉素B产量降低86的基础上, 将高效低毒匹马 霉素A的产量提高了107, 实验室摇瓶发酵水平 达到746mg/L, 为匹马霉素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 基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6191095 A 2016.12.07 CN 106191095 A 1.一。
3、种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菌株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 QZ12中过表达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 实现了匹马霉素A产量的大幅度 提高, 并降低了匹马霉素B的产生。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pimD 为P450单加氧酶基因, pimD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pimF 为铁氧还蛋白基因, 所编码的铁氧还蛋白为P450单加氧酶PimD的辅助蛋白, pimF基因序列 如SEQ ID N。
4、O.2所示。 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 在菌株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 QZ12中过表达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的构建步骤 如下: 一、 设计并构建用于基因pimD与pimF过表达的质粒I; 二、 将第一步构建得到的质粒I接合转移导入受体菌株QZ12中; 三、 通过对突变株的PCR验证及阿泊拉霉素抗性验证筛选得到过表达菌株QZ14。 5.权利要求书4所述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 质粒I的构建方法是, 在质粒pPM927的EcoRI位点依次插入两拷贝1.4kb测序确。
5、认的红霉素 启动子控制下的基因pimD的PCR片段及0.4kb测序确认的红霉素启动子控制下的基因pimF 的PCR片段。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191095 A 2 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匹马霉素的结构简单, 化学性质稳定, 是一种常用的多烯类抗生素, 被广泛用作食 品防腐添加剂、 抗真菌兽药以及用于角膜炎治疗。 在目前最常用的四种多烯类抗生素(匹马 霉素、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和杀念菌素)中, 匹马霉素的溶血毒性最低, 但其抗真菌活性同 样也相对较低。
6、。 相对偏低的药理性质, 严重限制了匹马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在前期的 研究中, 我们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 对匹马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P450单加氧酶基 因pimG进行了失活, 并成功从其发酵产物中鉴定得到了一种高效低毒的匹马霉素衍生物 匹马霉素A(12-脱羧-12甲基-匹马霉素)。 经体外活性实验测定, 匹马霉素A的活性是匹马霉 素的2倍, 而其毒性不足匹马霉素的1/4,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匹马霉素衍生物, 具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 0003 但是, P450单加氧酶基因pimG失活菌株QZ01除产生匹马霉素A外, 还产生一种低毒 的匹马霉素B(4,5-脱环氧-12-脱羧-12甲基-匹。
7、马霉素)及无活性的匹马霉素C(2-氢-3-羟 基-4,5-脱环氧-12-脱羧-12甲基-匹马霉素)。 前期实验中, 我们通过替换PKS基因中的 DH12KR12结构域构建了突变株QZ12, 并成功消除了发酵产物中匹马霉素C的产生。 但菌株 QZ12发酵产物中匹马霉素B的存在仍限制了后续的分离纯化, 而其相对较低的产量也限制 了匹马霉素A的工业化生产。 因此,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 进一步消除或降低菌株QZ12 中低效低毒匹马霉素B的产生并进一步提高匹马霉素A的产量, 将极大地推动匹马霉素A的 工业化生产,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 匹马霉素B是匹马霉素A未发生 C4-C5。
8、位环氧化的前体, 因此, 我们在QZ12菌株中尝试通过超量表达负责编码环氧化酶的基 因pimD及其辅助基因pimF, 降低或消除匹马霉素B的产生, 并提高匹马霉素A的产量, 进而达 到优化产生菌株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 就是为了提高匹马霉素A的产量, 提供一种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 工程改造方法。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匹马霉素A菌株的基因工程 改造方法, 是通过在菌株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 QZ12中过表达后修饰基因pimD 与pimF, 实现了匹马霉素A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并降低了匹马霉素B的产生。
9、。 0006 所述pimD为P450单加氧酶基因, pimD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 所述pimF为铁氧还蛋白基因, 所编码的铁氧还蛋白为P450单加氧酶PimD的辅助蛋 白, pimF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8 所述通过在菌株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 QZ12中过表达后修饰基因pimD 与pimF的构建步骤如下: 说明书 1/8 页 3 CN 106191095 A 3 0009 一、 设计并构建用于基因pimD与pimF过表达的质粒I; 0010 二、 将第一步构建得到的质粒I接合转移导入受体菌株QZ12中; 。
10、0011 三、 通过对突变株的PCR验证及阿泊拉霉素抗性验证筛选得到过表达菌株QZ14。 0012 步骤一中所述质粒I的构建方法是, 在质粒pPM927的EcoRI位点依次插入两拷贝 1.4kb测序确认的红霉素启动子控制下的基因pimD的PCR片段及0.4kb测序确认的红霉素启 动子控制下的基因pimF的PCR片段。 0013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可以使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10及7倍 左右, 进而提高匹马霉素B到匹马霉素A的转化, 最终使匹马霉素A的产量提高了约107, 实 验室摇瓶发酵水平达到746mg/L, 极大推动了匹马霉素A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
11、4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 进行实施, 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下 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厂商的建议条件。 0015 实施例 0016 步骤一: 整合型质粒I的构建 0017 以菌株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 QZ1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使用引物 pimD-F/R、 pimF-F/R, 通过PCR扩增得到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 通过基因测序确认PCR片段 的正确性; 在质粒pPM927的EcoRI位点依次插入两个拷贝的红霉。
12、素启动子控制下的的pimD 基因片段及单拷贝的红霉素启动子控制下的pimF基因片段(MunI/EcoRI酶切位点); 通过上 述方法得到用于基因pimD与pimF过表达的质粒I。 0018 上述步骤一中所用到的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0019 表1 0020 0021 步骤二: 将整合型质粒I通过接合转移的策略导入菌株QZ12, 并筛选得到改造菌株 QZ14。 0022 将已构建完成用于基因过表达的质粒I转化进入大肠杆菌宿主E.coli ET12567 (含有pUZ8002质粒)中。 取该转化子于含有氯霉素、 卡那霉素和阿泊拉霉素三种抗生素的LB 中于37过夜培养, 用相同的培养基, 将过夜培养。
13、物按10的比例转接一次并培养4h, 然后 用新鲜的LB溶液漂洗菌体以除去培养物中的抗生素。 于此同时制备菌株QZ12的新鲜孢子约 109个, 用TES溶液漂洗23次之后再用2mLTES溶液悬浮孢子, 于50热激10min后, 冷却至 室温, 等体积加入2孢子预萌发培养液后于37培养2.5h, 并用新鲜的LB溶液漂洗孢子2 3次。 将预萌发的孢子与之前制备的大肠杆菌宿主菌E.coli ET12567混合(孢子和宿主菌 说明书 2/8 页 4 CN 106191095 A 4 的比例约为10:1)均匀后涂布于YMG平板, 待平板吹干后转移至30培养箱正置培养17h后 取出平板, 分别取阿泊拉霉素和。
14、萘啶酮酸两种抗生素混匀于1mL无菌水中, 覆盖于YMG平板 上, 将平板晾干后转移至30培养箱中培养。 一般35天后可见平板上有单菌落接合子长 出, 通过菌丝体PCR验证和抗性验证的方法验证接合子正确, 即得到改造菌株QZ14。 0023 步骤三: 改造菌株QZ14中基因pimD与pimF转录水平的测定 0024 用于RNA提取的样品为发酵培养48h的菌丝体, 其一般保存在Redzol溶液中。 RNA提 取过程要求低温, 离心过程除特殊说明, 均在4、 1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 取已经破碎处理 的样品500 L加入100 L氯仿, 涡旋振荡混匀, 离心15min后吸取上清液, 加入100。
15、 L无水乙醇 并混匀后将样品吸入离心柱(赛百盛)中, 静置2min, 离心1min, 弃液体, 用漂洗液(Washing buffer, 赛百盛)漂洗两次, 弃液体, 将离心柱置于收集管中继续离心2min。 换用新的收集 管, 往离心柱中加入60 L DEPC处理过的水, 离心2min, 将RNA样品从离心柱上洗脱下来。 用 Nanodrop 2000型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RNA的浓度和OD260/280, 提取后的RNA样品-80保 存。 RNA样品经DNase消化处理4h后, 每个反应体系加入5 L 50mM EDTA后65加热10min即 可终止消化, 消化好的RNA样品-80保存。 RN。
16、A经过逆转录后就得到cDNA, 可用于后续的基 因转录分析。 0025 取cDNA样品用DEPC处理水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配制qRT-PCR体系(2SYBR Green 缓冲液10 L, 引物20pmol, cDNA5 L, 加DEPC水至体积20 L), 离心去掉溶液中的气泡之后使 用ABI公司7500型快速RT-PCR仪测定样品Ct值。 采用hrdB作为看家基因测定pimD与pimF的 转录水平。 收集的数据使用2- CT法进行处理。 一般对照组样品的基因转录水平设参比为1, 实验组样品基因转录与之比较即得到实验组基因转录改变的倍数。 0026 测定基因转录水平使用的引物如表2所示: 00。
17、27 表2 0028 0029 改造菌株QZ14的后修饰基因pimD与pimF转录变化结果表明, 在基因pimD与pimF过 表达后, 其转录水平较对照菌株分别有大约10倍与7倍的提高, 基因pimD与pimF的转录量明 显提高。 0030 步骤四: 改造菌株QZ14的发酵培养及其产量测定 0031 种子培养基各组分质量体积比为葡萄糖1.75、 胰蛋白胨1.5、 氯化钠1.0; 发 酵培养基各组分质量体积比为葡萄糖6.0、 酵母提取物0.7、 黄豆饼粉2.8。 按种子培 养基及发酵培养配方, 分别配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 并分装于250mL三棱瓶中, 每瓶 说明书 3/8 页 5 CN 1。
18、06191095 A 5 装50mL, 115灭菌30min, 将过表达菌株及对照菌株菌丝体接入上述种子培养基中, 在 220rpm转速、 30, 摇床培养24h得种子培养液。 将种子培养液按10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 基中, 在220rpm转速、 30, 摇床培养5d。 0032 使用Agilent公司的Agilent 1200系列HPLC进行色谱分析, 采用DAD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测定303nm下的色谱吸收峰。 色谱柱的参数为: Agilent TC-C18, 5 m, 4.6250mm; 流动 相流速为1mL/min; 流动相组成及其体积比为: 67的含0.1甲酸(v/v)的水溶液和33的 。
19、HPLC级乙腈。 柱温: 35。 0033 表3为出发菌株QZ12与改造菌株QZ14的发酵产量数据, 结果表明, 改造菌株QZ14中 低效低毒匹马霉素B的产量降低了86左右, 而高效低毒匹马霉素A的产量提高了约107, 达到746mg/L, 为匹马霉素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0034 表3: 出发菌株QZ12与改造菌株QZ14的发酵产量数据 0035 0036 表示该菌株不产生这一类抗生素。 说明书 4/8 页 6 CN 106191095 A 6 0037 说明书 5/8 页 7 CN 106191095 A 7 0038 说明书 6/8 页 8 CN 106191095 A 8 0039 说明书 7/8 页 9 CN 106191095 A 9 0040 说明书 8/8 页 10 CN 106191095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