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姓*** 文档编号:8703114 上传时间:2020-12-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3896.1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4130725B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123/08,C09J11/00,C09J11/06,C09J7/00

主分类号:

C09J123/08,C09J11/00,C09J11/06,C09J7/00

申请人:

广州保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余力

发明人:

余力,黎成武,梁文平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金钟路官禄工业园A1厂房

优先权:

CN201410353896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任哲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由掺杂钨铈锑的二氧化锡与EVA树脂及有机溶剂制成。EVA不流胶胶膜由EVA树脂、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偶联剂、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制成。添加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EVA不流胶胶膜屏蔽红外线和紫外线性能可显著提高。EVA不流胶胶膜可在保障可见光透过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阻隔率,并且雾度低,厚薄均一性高,生产中由油浴对挤出机的模头进行低温控温处理,从而避免EVA不流胶胶膜在高交联状态下烂边、烧料或厚薄不均,厚度差可控制在±0.02mm。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组成:EVA树脂粘结剂60-90份,纳米隔热浆料10-40份;所述EVA树脂粘结剂由EVA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固含量为5-20%;所述纳米隔热浆料由掺钨铈锑二氧化锡和有机溶剂组成,固含量为15-30%;所述掺钨铈锑二氧化锡的粒径为30-90nm,掺钨铈锑二氧化锡中,二氧化锡与铈、钨和锑的摩尔比为1:0.05-0.2:0.1-0.4:0.0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g/10min,VA质量百分含量为28-33%。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在120-150℃下回流10-30min,并使EVA的质量百分比为5-20%,得EVA树脂粘结剂;S2、将掺钨铈锑二氧化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并使掺钨铈锑二氧化锡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得纳米隔热浆料;S3、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均匀,得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4.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制成:EVA树脂90-98份,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0.5-5份,偶联剂0.3-1份,交联剂0.3-1份,紫外线吸收剂0.1-1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1,1-二特戊基过氧化环己烷、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双{3-[3-(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2-(2-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g/10min,VA质量百分含量为28-33%。 9.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得初料;S2、将偶联剂、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得助剂混合物;然后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得粗料;S3、粗料通过流延法制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挤出机制膜,所述挤出机的螺杆温度为85-100℃,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80-100℃,所述挤出机的模头通过油浴加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 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大面积的采光玻璃应用十分广泛,人们对建筑玻璃的要求 越来越高,但建筑用普通玻璃的传热系数比砖体结构墙壁要高很多,从而导 致建筑物的热量损耗增加。据统计,各项建筑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 左右,而在建筑能耗中,高达50%以上又是由门窗玻璃散失的。在中国430亿m2的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 筑。因此,如何正确选择设计建筑玻璃,使其能耗降低到最小,满足国家《公 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之一。

最早由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开发成功的在线镀膜技术,它采用化学气相沉 积的高温热解法生产Low-E薄膜。以后,美国的PPG和法国的Saint-Gobai公司 也掌握了类似的工艺。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能源危机,促进了Low-E玻璃的 开发和应用。

Low-E玻璃发展了近20年后,很多技术趋于成熟,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 题。由于是单片,镀层暴露在空气中,发现镀膜使用三年后开始被氧化,渐渐 失去节能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制真空玻璃,就是将两片 Low-E玻璃,使镀层在内則合片抽真空,这样能有效的保护镀层不被氧化,这 是目前主流产品。新产品一上市问题就出现了,容易掉片,抗风压低,于是 人们把目光转移到隔热夹层玻璃上。国内建筑用夹层玻璃夹层产业的起步较 晚,主要体现在PVB和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上。PVB是最早应用 于夹胶玻璃的材料,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其对玻璃的附着力 很好、透明度也非常好,但由于其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用户在设备的投 资高、价格也很高,所以限制了玻璃加工商对其的广泛应用。虽然EVA胶片 在国内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用户使用方便,成 本低,所以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热捧,可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隔热 耐老化的节能环保型EVA胶片上市。

中国专利CN102643037A采用EVA表面涂覆一层隔热涂料,成功制备出纳 米隔热EVA胶膜。虽然成功解决了雾度问题,但相对工艺还是比较复杂,并 且流胶比较严重,直接造成做出夹层玻璃容易出现边框。采用低熔融指数的 EVA虽然可以成功解决流胶问题,但由于挤出机模头两边温度分布不均,造 成胶膜厚薄分布不均,如果长期积累,会使两边出现烧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制备高隔热性能的EVA胶 膜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供一种紫外线、红外线阻 隔率高,胶膜均匀度好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组成:EVA树脂粘结 剂60-90份,纳米隔热浆料10-40份。

所述EVA树脂粘结剂由EVA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固含量为5-20%,优 选的固含量为10%;优选的,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g/10min(190℃ /2.16Kg),醋酸乙烯(VA)含量为28-33wt%。

所述纳米隔热浆料由掺钨铈锑二氧化锡(WxCey-ATO)和有机溶剂组成, 固含量为15-30%;

所述的WxCey-ATO的粒径为30-90nm,WxCey-ATO中,二氧化锡与铈、钨 和锑的摩尔比为1:0.05-0.2:0.1-0.4:0.05-0.2;即铈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 锡物质的量的5-20%,钨的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锡物质的量的10-40%,锑的 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锡物质的量的5-20%。

以上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异 丙醇和甲基异丁基酮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所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在120-150℃下回流10-30min,并控 制EVA的质量百分比为10%,得EVA树脂粘结剂;

S2、将WxCey-ATO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并使WxCey-ATO的质量百分比 为15-30%,得纳米隔热浆料;

S3、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 均匀,得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一种应用上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由以下重量 份额的物质制成:EVA树脂90-98份,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0.5-5份,偶联 剂0.3-1份,交联剂0.3-1份,紫外线吸收剂0.1-1份。

所述的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 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 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 种。

优选的,偶联剂由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γ-缩水甘油 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任意比例组成。

所述的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 丁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碳 酸-2-乙基己酯、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1,1-二特戊基过氧化环己 烷、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

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双{3-[3-(2H-苯并三唑 -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2-(2-羟基-5-庚 基苯基)苯並三唑、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3,5-二-叔-戊 基苯基)苯並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紫外吸收剂还可以是 2-(2-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与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和/或2-(2- 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以任意比例混合。

所述用于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 g/10min(190℃/2.16Kg),VA含量为28-33wt%。

优选的,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28g/10min;更优选的,EVA树脂的 熔融指数为7g/10min。

以上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 物干燥,得初料;

S2、将偶联剂、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得助剂混合物;然 后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得粗料;

S3、粗料通过流延法制膜。

所述流延法制膜过程中,用挤出机制膜,所述挤出机的螺杆温度为 85-100℃,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80-100℃,所述挤出机的模头通过油浴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特定掺杂量的 WxCey-ATO与EVA树脂制成稳定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添加该助剂的EVA 不流胶胶膜屏蔽红外线和紫外线性能可显著提高。本发明按一定的配比联合 使用EVA树脂、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偶联剂、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制备 EVA不流胶胶膜,该胶膜可在保障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情况下,又能很好的屏 蔽紫外线和红外线,并且雾度低;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各组分配比,可提高 胶膜的厚薄均一性,厚度差可控制在±0.02mm;生产中由油浴对挤出机的模 头进行低温控温处理,从而避免EVA不流胶胶膜在高交联状态下烂边、烧料 或厚薄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实施例12、14的EVA不流胶胶膜制作的EVA夹层玻璃的透 射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EVA树脂是熔融指数为5-43g/10min(190℃ /2.16Kg)及VA含量为28-33wt%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如KA-31(新加坡 TPC)、KA-31(日本住友)、KA-30(日本住友)、ES-28005(韩国LG)、280PV (韩国三星)、EV-150(日本三井)、SV-1055(泰国TPI)等。

所述的WxCey-ATO的粒径为30-90nm,WxCey-ATO中,SnO2、Ce、W和Sb 的摩尔比为1:0.05-0.2:0.1-0.4:0.05-0.2。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 和甲基异丁基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γ-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a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3)、乙烯基三乙 氧基硅烷(a4)、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5)、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 丙氧基硅烷(a6)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b1)、1,1- 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b2)、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b3)、叔 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b4)、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b5)、1,1- 二特戊基过氧化环己烷(b6)、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b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c1)、双{3-[3-(2H-苯 并三唑-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c2)、2-(2- 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c3)、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4)、2-(2- 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c5)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1-6

按以下方法制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1)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使EVA树脂的含量为8-12wt%,然 后在120-150℃下回流10-30min,得EVA树脂粘结剂。

(2)将粒径为30-90mm的WxCey-ATO加入有机溶剂中,并使WxCey-ATO 的含量为15-30wt%,然后将混合物置于超声仪中用超声波分散10-20 min,接着再将混合物置于高速砂磨机上循环分散5-8h,得纳米隔热 浆料。

(3)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 均匀,得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实施例1-6中的各组分及具体用量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中制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各组分及用量

上表1中,熔指的单位是g/10min,测试条件是190℃/2.16Kg。

实施例1-6所制得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分别依次标记为d1、d2、d3、 d4、d5、d6。

实施例7-12

分别应用上述实施例制备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d1-6按以下方法制备隔 热EVA不流胶胶膜:

(1)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KA-31,VA28%,熔指 7g/10min)与60g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 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如搅拌10min或30min等),得初料。

(2)将12g偶联剂a1、16g交联剂b1和12g紫外线吸收剂c1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物;然后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 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如搅拌10min或30min等),得粗料。

(3)采用吸料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 杆温度控制在90℃,通过油浴(油浴所用的油为耐高温油,如硅油等)对模 头加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85℃,流延速度2-3m/min。粗料依次经过螺杆 和弯头,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膜,制成0.76mm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实施例7-12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分别依次标记为M7、M8、M9、 M10、M11、M12。

分别观察制膜过程中膜两边的烧料情况,测量所制得的EVA不流胶胶膜 M7-12的厚度;并分别用M7-12制作EVA夹层玻璃(记为BM7-12),测试EVA夹层玻 璃的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阻隔率、红外线阻隔率和雾度。

制作EVA夹层玻璃:采用5mm(玻璃)+0.76mm(胶膜)+5mm(玻璃)制片,在 -0.08Mpa,135℃夹胶炉中保持35min,制得EVA夹层玻璃(BM7-12)。

分别用S-45Lambda9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47Spectrum100傅力 叶变换红外光谱仪、Q-07WTH-A智能透射比/雾度测试仪测试所制得的EVA 夹层玻璃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EVA不流胶胶膜M7-12及EVA夹层玻璃BM7-12的测试结果

表2中,“可见光”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指紫外线阻隔率,“红 外线”指红外线阻隔率,“厚薄”指膜的厚薄均一性,“烧料”指两边烧料情 况。

根据上述表2的测试数据,选择实施例4-6所制备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 剂d4-6制作EVA不流胶胶膜。

实施例13-32

按以下方法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1)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如搅拌10min 或30min等),得初料。

(2)将偶联剂、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得助剂混合物;然 后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 5min以上,如搅拌10min或30min等),得粗料。

(3)采用吸料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 杆温度控制在85-100℃,通过油浴对模头加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80-100 ℃,流延速度为2-3m/min。粗料依次经过螺杆和弯头,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 膜,制成0.76mm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实施例13-32中的各组分及具体用量如下表4所示,所制得的隔热EVA 不流胶胶膜分别依次标记为M13-32。

表3实施例13-32中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各组分及用量

表3中的“核壳助剂”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偶联剂用N-(β- 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替换a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3。将M33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M33发黄。

实施例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偶联剂用N-氨乙 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替换a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4。将M34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M34发黄。

实施例3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交联剂用1,1- 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替换b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5。

实施例3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交联剂用叔丁基 过氧化异丁酸酯替换b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6。M36的散射严重,光泽性差,雾度偏大。

实施例3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2- (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替换c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7。将M34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M34发黄、老化。

实施例3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 AU-35(佛山市普玛斯化工有限公司)替换c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8。

采用M38制作的EVA夹层玻璃BM38置于UV老化箱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200h时,BM38已发黄;将BM38置于恒温恒湿箱(85℃,85%湿度)中进行老化 性能测试,72h时,BM38已发黄。即BM38的耐辐照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差。

实施例3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 AU-16(佛山市普玛斯化工有限公司)替换c1。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 胶胶膜记为M39。

采用M39制作的EVA夹层玻璃BM39置于UV老化箱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200h时,BM39已发黄;将BM39置于恒温恒湿箱(85℃,85%湿度)中进行老化 性能测试,72h时,BM39已发黄。即BM39的耐辐照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差。

实施例40

首先,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KA-31)与2.56g的 WxCey-ATO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得初料。WxCey-ATO中 n(SnO2):n(Sb):n(W):n(Ce)=1:0.1:0.4:0.15。

然后,将12g偶联剂a1、16g交联剂b1和12g紫外线吸收剂c1混合均 匀,得助剂混合物;接着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至混合 物干燥,得粗料。

采用吸料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温度 控制在90℃,通过油浴对模头加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85℃,流延速度为 2-3m/min。粗料依次经过螺杆和弯头,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膜,制成0.76mm 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M40。

本实施例中所添加WxCey-ATO的量与实施例12中WxCey-ATO的量相同。

分别观察制膜过程中膜两边的烧料情况,测量所制得的EVA不流胶胶膜 M13-41的厚度;并分别用M13-41制作EVA夹层玻璃(记为BM13-40),测试EVA夹层 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阻隔率、红外线阻隔率和雾度。同时选用广州 保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76mm的PA(EVA)胶膜作对比, 记为M41;应用M41制作的EVA夹层玻璃记为BM41。

制作EVA夹层玻璃:采用5mm(玻璃)+0.76mm(胶膜)+5mm(玻璃)制片,在 -0.08Mpa,135℃夹胶炉中保持35min,制得EVA夹层玻璃(BM13-41)。

分别用S-45Lambda9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47Spectrum100傅力 叶变换红外光谱仪、Q-07WTH-A智能透射比/雾度测试仪测试所制得的EVA 夹层玻璃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5所示,其中实施例12与实施例14的透 射比图如图1所示。

表4EVA不流胶胶膜M13-41及EVA夹层玻璃BM13-41的测试结果

表4中,“可见光”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指紫外线阻隔率,“红 外线”指红外线阻隔率,“厚薄”指膜的厚薄均一性,烧料”指两边烧料情 况。

本发明制作的EVA不流胶胶膜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紫外线阻隔率和红外 线阻隔率高;厚薄均一性好,厚薄差可控制在±0.02mm;且胶膜的两边不出 现烧料现象。

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 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 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53896.1 (22)申请日 2014.07.23 C09J 123/08(2006.01) C09J 11/00(2006.01) C09J 11/06(2006.01) C09J 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州保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金 钟路官禄工业园 A1 厂房 专利权人 余力 (72)发明人 余力 黎成武 梁文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代理人 任哲夫 (54) 发明名称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 EVA 不流胶 胶膜。

2、及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 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 EVA 不流胶胶膜及制 备方法。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由掺杂钨铈锑的二 氧化锡与 EVA 树脂及有机溶剂制成。EVA 不流胶 胶膜由 EVA 树脂、 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偶联剂、 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制成。添加核壳式抗红外 线助剂的 EVA 不流胶胶膜屏蔽红外线和紫外线性 能可显著提高。EVA 不流胶胶膜可在保障可见光 透过率的情况下, 显著提高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的 阻隔率, 并且雾度低, 厚薄均一性高, 生产中由油 浴对挤出机的模头进行低温控温处理, 从而避免 EVA 不流胶胶膜在高交联状态下烂边、 。

3、烧料或厚 薄不均, 厚度差可控制在 0.02mm。 (51)Int.Cl. 审查员 潘科明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页 CN 104130725 B 2016.06.15 CN 104130725 B 1.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组成: EVA树脂粘结 剂60-90份, 纳米隔热浆料10-40份; 所述EVA树脂粘结剂由EVA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 固含量为5-20; 所述纳米隔热浆料由掺钨铈锑二氧化锡和有机溶剂组成, 固含量为15-30; 所述掺钨铈锑二氧化锡的粒径为30-90nm, 掺钨铈锑。

4、二氧化锡中, 二氧化锡与铈、 钨和 锑的摩尔比为1: 0.05-0.2:0.1-0.4:0.0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EVA树脂的熔融指 数为5-43g/10min, VA质量百分含量为28-33。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S1、 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 在120-150下回流10-30min, 并使EVA的质量百分比 为5-20, 得EVA树脂粘结剂; S2、 将掺钨铈锑二氧化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并使掺钨铈锑二氧化锡的质量百分比为 15-30, 得纳米隔热浆料; S。

5、3、 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均匀, 得核壳式抗红外 线助剂。 4.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制成: EVA树脂90-98 份,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0.5-5份, 偶联剂0.3-1份, 交联剂0.3-1份, 紫外 线吸收剂0.1-1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联剂为-甲基丙 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 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 烷中的至少一种。。

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为1,1-二叔 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 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 叔丁基过氧化-3,5,5-三 甲基己酸酯、 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 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 1,1-二特戊 基过氧化环己烷、 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羟 基-4-正-辛氧基苯酮、 双3-3-(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 二醇300酯、 2-(2-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 2-羟基。

7、-4-甲氧基二苯甲酮、 2-(2-羟基-3, 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EVA树脂的熔融指数 为5-43g/10min, VA质量百分含量为28-33。 9.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初料; S2、 将偶联剂、 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物; 然后将助剂混合物与 初料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粗料; S3、 粗料通过流延法制膜。 10.根据权。

8、利要求9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 通过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4130725 B 2 挤出机制膜, 所述挤出机的螺杆温度为85-100, 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80-100, 所述挤出 机的模头通过油浴加热。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4130725 B 3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和隔热EVA不 流胶胶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建筑中,大面积的采光玻璃应用十分广泛,人们对建筑玻璃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建筑用。

9、普通玻璃的传热系数比砖体结构墙壁要高很多,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热量损耗增 加。 据统计,各项建筑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建筑能耗中,高达50以上 又是由门窗玻璃散失的。 在中国430亿m2的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即使是新建筑,也 有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设计建筑玻璃,使其能耗降低到最小,满 足国家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的规定,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 一。 0003 最早由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开发成功的在线镀膜技术,它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高温 热解法生产Low-E薄膜。 以后,美国的PPG和法国的Saint-Gobai公司也掌握了类似的工艺。 。

10、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能源危机,促进了Low-E玻璃的开发和应用。 0004 Low-E玻璃发展了近20年后,很多技术趋于成熟,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是 单片,镀层暴露在空气中,发现镀膜使用三年后开始被氧化,渐渐失去节能功能; 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制真空玻璃,就是将两片Low-E玻璃,使镀层在内則合片抽真空,这样 能有效的保护镀层不被氧化,这是目前主流产品。 新产品一上市问题就出现了, 容易掉片, 抗风压低, 于是人们把目光转移到隔热夹层玻璃上。 国内建筑用夹层玻璃夹层产业的起步 较晚, 主要体现在PVB和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上。 PVB是最早应用于夹胶玻璃的 。

11、材料, 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 其对玻璃的附着力很好、 透明度也非常好, 但由 于其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 用户在设备的投资高、 价格也很高, 所以限制了玻璃加工商对 其的广泛应用。 虽然EVA胶片在国内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 用户 使用方便, 成本低, 所以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热捧, 可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隔热耐 老化的节能环保型EVA胶片上市。 0005 中国专利CN102643037A采用EVA表面涂覆一层隔热涂料, 成功制备出纳米隔热EVA 胶膜。 虽然成功解决了雾度问题, 但相对工艺还是比较复杂, 并且流胶比较严重, 直接造成 做出夹层玻璃容易。

12、出现边框。 采用低熔融指数的EVA虽然可以成功解决流胶问题, 但由于挤 出机模头两边温度分布不均, 造成胶膜厚薄分布不均, 如果长期积累, 会使两边出现烧料。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制备高隔热性能的EVA胶膜的核壳 式抗红外线助剂, 及其制备方法; 以及提供一种紫外线、 红外线阻隔率高, 胶膜均匀度好的 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及其制备方法。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说明书 1/9 页 4 CN 104130725 B 4 0008 一种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质组成: EVA树脂粘结剂60-90份, 纳米隔热。

13、浆料10-40份。 0009 所述EVA树脂粘结剂由EVA树脂和有机溶剂组成, 固含量为5-20, 优选的固含量 为10; 优选的, 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g/10min(190/2.16Kg), 醋酸乙烯(VA)含量为 28-33wt。 0010 所述纳米隔热浆料由掺钨铈锑二氧化锡(WxCey-ATO)和有机溶剂组成, 固含量为 15-30; 0011 所述的WxCey-ATO的粒径为30-90nm, WxCey-ATO中, 二氧化锡与铈、 钨和锑的摩尔比 为1: 0.05-0.2:0.1-0.4:0.05-0.2; 即铈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锡物质的量的5-20, 钨的的 物质的量为二。

14、氧化锡物质的量的10-40, 锑的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锡物质的量的5-20。 0012 以上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二甲苯、 甲醇、 无水乙醇、 乙酸乙酯、 异丙醇和甲基异 丁基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3 以上所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4 S1、 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 在120-150下回流10-30min, 并控制EVA的质量 百分比为10, 得EVA树脂粘结剂; 0015 S2、 将WxCey-ATO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并使WxCey-ATO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得纳 米隔热浆料; 0016 S3、 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

15、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均匀, 得核壳式抗 红外线助剂。 0017 一种应用上述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由以下重量份额的物 质制成: EVA树脂90-98份, 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0.5-5份, 偶联剂0.3-1份, 交联剂0.3-1份, 紫外线吸收剂0.1-1份。 0018 所述的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 烷、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9 优选的, 偶联剂由-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缩水甘油醚氧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以任意比例。

16、组成。 0020 所述的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 1,1-二叔丁基过氧 化环己烷、 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 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 过氧化碳 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 1,1-二特戊基过氧化环己烷、 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1 优选的, 所述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 0022 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 双3-3-(2H-苯并三唑-2-基)-4- 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 2-(2-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 2-羟基- 4-甲氧基二苯甲。

17、酮、 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0023 优选的, 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 紫外吸收剂还可以是2-(2-羟 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唑与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和/或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 基)苯並三唑以任意比例混合。 0024 所述用于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43g/10min(190/ 2.16Kg), VA含量为28-33wt。 说明书 2/9 页 5 CN 104130725 B 5 0025 优选的, EVA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28g/10min; 更优选的, EVA树脂的熔融。

18、指数为7g/ 10min。 0026 以上所述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7 S1、 将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初 料; 0028 S2、 将偶联剂、 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物; 然后将助剂混合 物与初料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粗料; 0029 S3、 粗料通过流延法制膜。 0030 所述流延法制膜过程中, 用挤出机制膜, 所述挤出机的螺杆温度为85-100, 挤出 机的模头温度为80-100, 所述挤出机的模头通过油浴加热。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用。

19、特定掺杂量的WxCey-ATO与EVA树 脂制成稳定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添加该助剂的EVA不流胶胶膜屏蔽红外线和紫外线性 能可显著提高。 本发明按一定的配比联合使用EVA树脂、 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偶联剂、 交联 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制备EVA不流胶胶膜, 该胶膜可在保障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情况下, 又能很 好的屏蔽紫外线和红外线, 并且雾度低; 此外, 通过本发明的各组分配比, 可提高胶膜的厚 薄均一性, 厚度差可控制在0.02mm; 生产中由油浴对挤出机的模头进行低温控温处理, 从 而避免EVA不流胶胶膜在高交联状态下烂边、 烧料或厚薄不均。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应用实施例12、 14。

20、的EVA不流胶胶膜制作的EVA夹层玻璃的透射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 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34 以下实施例中, 所述的EVA树脂是熔融指数为5-43g/10min(190/2.16Kg)及VA含 量为28-33wt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如KA-31(新加坡TPC)、 KA-31(日本住友)、 KA-30 (日本住友)、 ES-28005(韩国LG)、 280PV(韩国三星)、 EV-150(日本三井)、 SV-1055(泰国TPI) 等。 0035 所述的WxCey-ATO的粒径为30-90nm, WxCe。

21、y-ATO中, SnO2、 Ce、 W和Sb的摩尔比为1: 0.05-0.2:0.1-0.4:0.05-0.2。 0036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二甲苯、 甲醇、 无水乙醇、 乙酸乙酯、 异丙醇和甲基异丁基 酮中的至少一种。 0037 所述的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 -氨丙基三乙氧基 硅烷(a2)、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3)、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4)、 乙烯基三异 丙氧基硅烷(a5)、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6)中的至少一种。 0038 所述的交联剂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b1)、 1,1-二叔丁基 过氧。

22、化环己烷(b2)、 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b3)、 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 酯(b4)、 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叔丁酯(b5)、 1,1-二特戊基过氧化环己烷(b6)、 过氧化异壬 酸叔丁酯(b7)中的至少一种。 说明书 3/9 页 6 CN 104130725 B 6 0039 所述的紫外吸收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苯酮(c1)、 双3-3-(2H-苯并三唑-2- 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c2)、 2-(2-羟基-5-庚基苯基)苯並三 唑(c3)、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4)、 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

23、苯並三唑(c5)中 的至少一种。 0040 实施例1-6 0041 按以下方法制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0042 (1)将EVA树脂加入有机溶剂中, 使EVA树脂的含量为8-12wt, 然后在120-150 下回流10-30min, 得EVA树脂粘结剂。 0043 (2)将粒径为30-90mm的WxCey-ATO加入有机溶剂中, 并使WxCey-ATO的含量为15- 30wt, 然后将混合物置于超声仪中用超声波分散10-20min, 接着再将混合物置于高速砂 磨机上循环分散5-8h, 得纳米隔热浆料。 0044 (3)将60-90份的EVA树脂粘结剂与10-40份的纳米隔热浆料混合均匀, 得核。

24、壳式抗 红外线助剂。 0045 实施例1-6中的各组分及具体用量如下表1所示。 0046 表1实施例1-6中制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的各组分及用量 0047 0048 上表1中, 熔指的单位是g/10min, 测试条件是190/2.16Kg。 0049 实施例1-6所制得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分别依次标记为d1、 d2、 d3、 d4、 d5、 d6。 0050 实施例7-12 0051 分别应用上述实施例制备的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d1-6按以下方法制备隔热EVA不 流胶胶膜: 0052 (1)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KA-31, VA28, 熔指7g/10min)与60g的 说明书。

25、 4/9 页 7 CN 104130725 B 7 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 如搅拌 10min或30min等), 得初料。 0053 (2)将12g偶联剂a1、 16g交联剂b1和12g紫外线吸收剂c1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物; 然后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 如搅 拌10min或30min等), 得粗料。 0054 (3)采用吸料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 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温度控制 在90, 通过油浴(油浴所用的油为耐高温油, 如硅油等)对模头加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 85, 流。

26、延速度2-3m/min。 粗料依次经过螺杆和弯头, 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膜, 制成0.76mm 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0055 实施例7-12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分别依次标记为M7、 M8、 M9、 M10、 M11、 M12。 0056 分别观察制膜过程中膜两边的烧料情况, 测量所制得的EVA不流胶胶膜M7-12的厚 度; 并分别用M7-12制作EVA夹层玻璃(记为BM7-12), 测试EVA夹层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 紫外线 阻隔率、 红外线阻隔率和雾度。 0057 制作EVA夹层玻璃: 采用5mm(玻璃)+0.76mm(胶膜)+5mm(玻璃)制片, 在-0.08Mpa, 135。

27、夹胶炉中保持35min, 制得EVA夹层玻璃(BM7-12)。 0058 分别用S-45Lambda9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47Spectrum100傅力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 Q-07WTH-A智能透射比/雾度测试仪测试所制得的EVA夹层玻璃的性能。 测试结果如下 表2所示。 0059 表2EVA不流胶胶膜M7-12及EVA夹层玻璃BM7-12的测试结果 0060 0061 表2中,“可见光” 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 指紫外线阻隔率,“红外线” 指红外线 阻隔率,“厚薄” 指膜的厚薄均一性,“烧料” 指两边烧料情况。 0062 根据上述表2的测试数据, 选择实施例4-6所制备的核壳。

28、式抗红外线助剂d4-6制作 EVA不流胶胶膜。 0063 实施例13-32 0064 按以下方法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0065 (1)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与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混合均匀, 并持 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 如搅拌10min或30min等), 得初料。 0066 (2)将偶联剂、 交联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物; 然后将助剂混合 物与初料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常温下搅拌5min以上, 如搅拌10min或30min 等), 得粗料。 说明书 5/9 页 8 CN 104130725 B 8 0067 (3)采用吸料。

29、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 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温度控制 在85-100, 通过油浴对模头加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80-100, 流延速度为2-3m/min。 粗 料依次经过螺杆和弯头, 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膜, 制成0.76mm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0068 实施例13-32中的各组分及具体用量如下表4所示,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分别依次标记为M13-32。 0069 表3实施例13-32中制备隔热EVA不流胶胶膜的各组分及用量 0070 0071 表3中的 “核壳助剂” 指核壳式抗红外线助剂。 0072 实施例33 007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

30、的偶联剂用N-( -氨乙基)-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替换a1。 0074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3。 将M33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 M33发黄。 0075 实施例34 说明书 6/9 页 9 CN 104130725 B 9 007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偶联剂用N-氨乙基-氨 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替换a1。 0077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4。 将M34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 M34发黄。 0078 实施例35 007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31、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交联剂用1,1-二叔丁基过 氧化环己烷替换b1。 0080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5。 0081 实施例36 008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交联剂用叔丁基过氧化异 丁酸酯替换b1。 0083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6。 M36的散射严重, 光泽性差, 雾度偏大。 0084 实施例37 008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2-(2-羟基- 3,5-二-叔-戊基苯基)苯並三唑替。

32、换c1。 0086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7。 将M34持续露天放置30天后, M34发黄、 老化。 0087 实施例38 008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AU-35(佛山 市普玛斯化工有限公司)替换c1。 0089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8。 0090 采用M38制作的EVA夹层玻璃BM38置于UV老化箱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200h时, BM38 已发黄; 将BM38置于恒温恒湿箱(85, 85湿度)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72h。

33、时, BM38已发黄。 即BM38的耐辐照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差。 0091 实施例39 009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组分中的紫外吸收剂用AU-16(佛山 市普玛斯化工有限公司)替换c1。 0093 EVA不留胶胶膜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9的相同, 所制得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记为 M39。 0094 采用M39制作的EVA夹层玻璃BM39置于UV老化箱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200h时, BM39 已发黄; 将BM39置于恒温恒湿箱(85, 85湿度)中进行老化性能测试, 72h时, BM39已发黄。 即BM39的耐辐照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差。 0095 实施例40 0。

34、096 首先, 在卧式高速混料机中将2Kg的EVA树脂(KA-31)与2.56g的WxCey-ATO混合均 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初料。 WxCey-ATO中n(SnO2):n(Sb):n(W):n(Ce)1:0.1: 0.4:0.15。 说明书 7/9 页 10 CN 104130725 B 10 0097 然后, 将12g偶联剂a1、 16g交联剂b1和12g紫外线吸收剂c1混合均匀, 得助剂混合 物; 接着将助剂混合物与初料混合均匀, 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干燥, 得粗料。 0098 采用吸料机将粗料抽到单螺杆挤出机中, 并将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温度控制在90 , 通过油浴对模头加。

35、热且将模头温度控制在85, 流延速度为2-3m/min。 粗料依次经过螺 杆和弯头, 最后通过模头流延成膜, 制成0.76mm厚的隔热EVA不流胶胶膜, 记为M40。 0099 本实施例中所添加WxCey-ATO的量与实施例12中WxCey-ATO的量相同。 0100 分别观察制膜过程中膜两边的烧料情况, 测量所制得的EVA不流胶胶膜M13-41的厚 度; 并分别用M13-41制作EVA夹层玻璃(记为BM13-40), 测试EVA夹层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 紫外 线阻隔率、 红外线阻隔率和雾度。 同时选用广州保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 0.76mm的PA(EVA)胶膜作对比, 记为M41;。

36、 应用M41制作的EVA夹层玻璃记为BM41。 0101 制作EVA夹层玻璃: 采用5mm(玻璃)+0.76mm(胶膜)+5mm(玻璃)制片, 在-0.08Mpa, 135夹胶炉中保持35min, 制得EVA夹层玻璃(BM13-41)。 0102 分别用S-45Lambda9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47Spectrum100傅力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 Q-07WTH-A智能透射比/雾度测试仪测试所制得的EVA夹层玻璃的性能。 测试结果如下 表5所示, 其中实施例12与实施例14的透射比图如图1所示。 0103 表4EVA不流胶胶膜M13-41及EVA夹层玻璃BM13-41的测试结果 010。

37、4 说明书 8/9 页 11 CN 104130725 B 11 0105 0106 表4中,“可见光” 指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 指紫外线阻隔率,“红外线” 指红外线 阻隔率,“厚薄” 指膜的厚薄均一性, 烧料” 指两边烧料情况。 0107 本发明制作的EVA不流胶胶膜的可见光透过率高、 紫外线阻隔率和红外线阻隔率 高; 厚薄均一性好, 厚薄差可控制在0.02mm; 且胶膜的两边不出现烧料现象。 0108 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 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 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 均受本发 明的保护。 说明书 9/9 页 12 CN 104130725 B 12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3 CN 104130725 B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