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生产中黑板问题的新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生产中黑板问题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解锰在电解的过程中常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电效差、上锰慢,甚至出现黑板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产量和以及产品的质量。而且在生产中大量使用价格昂贵的SeO2,造成成本较高。同时电解槽槽况迅速恶化,极板难以剥离、清洗,抛光板大量增加,使得生产难以为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生产中黑板现象、提高电解效率的新工艺。
本发明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的技术路线如下:
(1)将矿粉与硫酸进行化合反应、压滤等工序制备合格的电解液;
(2)将高位池中合格液注入电解槽中,酸液与合格液混合均匀后一同加入电解槽,或酸液直接加入电解槽,调节电解槽内PH值,进行电解反应;
(3)电解后阳极池内的溶液部分继续用于矿粉与硫酸的化合,另一部分则送入酸液高位池中,根据电解槽中电解液PH值变化情况及时添加。
电解槽液PH值控制在5.5-8.2之间;
电解槽液PH值最佳值控制在6.0-7.5之间;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技术既有效预防黑板又能解决了黑板后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剥离、清洗、抛光等工序的影响;处理黑板电解槽不再用传统的“串液”等方法,同时降低了SeO2的消耗量,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控制槽内PH值使槽况得到保护,延长了电解槽使用周期,提高了电解效率。根据生产中电解槽内PH值的变化情况,主动控制电解槽内酸液的加入量,使电解槽内电流效率达到最佳。使用本技术后,每10000吨/年电解锰生产线每天(24小时)可提高产量1-8吨,全年按10个月生产可提高产量300-2400吨,电解效率可提高2-16%。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生产中黑板问题的新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将矿粉与硫酸进行化合反应、压滤等工序制备合格的电解液;将高位池中合格液注入电解槽中,酸液与合格液混合均匀后一同加入电解槽,或者酸液直接加入电解槽,调解电解槽内PH值为6.0-7.5左右,进行电解反应;电解后阳极池内的溶液部分继续用于矿粉与硫酸的化合,另一部分则送入酸液高位池中,根据电解槽中电解液PH值变化情况及时添加。
本技术使用前后生产和SeO2消耗情况对比
1、本技术使用前2008年4-5月生产中经常出现电解黑板造成产量低,SeO2单耗高,举例统计如下表。
时间:2008年4月 17 18 19 20 21 22 全月平均 产量:t 23.4 22.8 24.5 24.0 23.9 24.3 23.79 SeO2单耗kg/tMn 2.051 2.5 2.041 1.958 1.810 1.458 1.791
时间:2008年5月 17 18 19 20 21 22 全月平均 产量:t 24.5 24.7 24.5 24.0 24.0 23.9 24.05 SeO2单耗kg/tMn 1.796 1.66 1.878 1.875 1.833 1.255 1.777
2、使用本技术后2009年4-5月生产中未出现黑板现象,产量提高,SeO2单耗降低,举例统计表如下。
时间:2008年4月 17 18 19 20 21 22 全月平均 产量:t 28.1 27.9 28.7 28.0 27.6 26.2 28.12 SeO2单耗kg/tMn 1.459 1.505 1.429 1.429 1.522 1.412 1.468
时间:2008年5月 17 18 19 20 21 22 全月平均 产量:t 28.4 28.3 28.4 28.5 28.4 27.5 28.17 SeO2单耗kg/tMn 1.541 1.413 1.514 1.439 1.514 1.20 1.438
3、本技术使用前产量及SeO2单耗情况对比
(1)本技术使用前后产量对比表(月平均)
(2)本技术使用前后SeO2单耗对比表(月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