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86835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1115.7

申请日:

2009.02.25

公开号:

CN101497704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8J9/28申请日:20090225授权公告日:20110427终止日期:201402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8J9/28; C08J5/18; C08L25/06; C08L25/08; C08L53/00

主分类号:

C08J9/28

申请人:

厦门大学

发明人:

李 磊; 陈财康; 张爱娟

地址:

361005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应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高聚物膜材料。提供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在聚苯乙烯薄膜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着至少一层球形或半球形的中空结构。聚苯乙烯薄膜的化学成分为纯的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在容器中加入水使容器内水蒸气压达到饱和,得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将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溶解在二硫化碳或氯仿溶液中,将配好的溶液加在基片上,将该基片放入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中,密封,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得多孔聚合物膜;将孔聚合物膜置于紫外光下照射,得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其特征在于为:
在聚苯乙烯薄膜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着至少一层球形或半球形的中空结构,所述聚苯乙烯薄膜中孔的平均直径为1.5~8μm,孔隙率为15%~80%,孔密度为75~220个/mm2,所述聚苯乙烯薄膜的厚度小于10μm,聚苯乙烯薄膜的化学成分为纯的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为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聚合物或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聚合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5,000~260,00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可密封的容器中,加入水使容器内水蒸汽压达到饱和,得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
2)将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溶解在二硫化碳或氯仿溶液中,将配好的溶液加在基片上,然后将该基片放入在步骤1)中准备好的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中,将该容器密封,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得多孔聚合物膜;
3)将步骤2中制备的孔聚合物膜置于紫外光下照射,得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入水的量以达到饱和蒸汽压为准。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配好的溶液按质量比,浓度为6~130mg/mL。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为玻璃片、硅片或铝片。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200~400nm,照射的时间为2~16h,环境温度为20~32℃。

说明书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聚物膜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膜的类型涵盖广泛,由于高度有序多孔高聚物薄膜在分离[1.R.E.Kersting,Syntheticpolymer membrane,Wiley,New York,1985]、组织工程[2.V.P.Shastri,I.Martin and R.Langer,Proc.Natl.Acad.Sci.U.S.A.,2000,97,1970;3.T.Nishikawa,J.Nishida,R.Ookura,S.I.Nishimura,S.Wada,T.Karino and M.Shimomura,Mater.Sci.Eng.,C,Biomim.Mater.,Sens.Syst.,1999,8-9,495]、光子晶体[4.M.Imada,S.Noda,A.Chutinan,T.Tokuda,M.Murata,G.Sasaki,Appl.Phys.Lett.,1999,75,316]、微电子[5.M.Imada,S.Noda,A.Chutinan,T.Tokuda,M.Murata and G.Sasaki,Appl.Phys.Lett.,1999,75,316]、催化[6.A.Boker,Y.Lin,K.Chiapperini,R.Horowitz,M.Thompson,V.Carreon,T.Xu,C.Abetz,H.Skaff,A.D.Dinsmore,T.Emrick,T.P.Russell,Nat.Mater.,2004,3,302]和光掩模[7.J.E.G.J.Wijnhoven and W.L.Vos,Science,1998,281,802]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很多制备高度有序结构薄膜的方法已经被公开,包括刻蚀[8.P.T.Tanev,M.Chibwe and T.J.Pinnavaia,Nature,1994,368,321]或软刻蚀[9.J.C.McDonald,D.C.Duffy,J.R.Anderson,D.T.Chiu,H.Wu,O.J.A.Schueller and G.M.Whitesides,Electrophoresis,2000,21,27;10.J.A.Rogers,K.E.Paul,R.J.Jackmann and G.M.Whitesides,Appl.Phys.Lett.,1997,70,2658;11.T.W.Odom,J.C.Love,D.B.Wolfe,K.E.Pauland G.M.Whitesides,Langmuir,2000,18,5314]、胶状晶体[12.B.T.Holland,C.F.Blanford andA.Stein,Science,1985,281,538;13.K.M.Kulinowski,P.Jiang,H.Vaswani and V.L.Colvin,Adv.Mater.,2000,12,833;14.S.H.Park and Y.Xia,Chem.Mater.,1998,10,1745]、乳液[15.A.Imhof and D.J.Pine,Nature,1997,389,94]、自组装共聚物[16.S.A.Jenekhe and X.Chen,Science,1999,283,372;17.M.Lee,M.H.Park,N.K.Oh,W.C.Zin,H.T.Jung and D.K.Yoon,Angew.Chem.Int.Ed.,2004,43,6466]和微相分离嵌段共聚物[18.T.Thurn~Albrecht,R.Steiner,J.DeRouchey,C.M.Stafford,E.Huang,M.Bal,M.Tuominen,C.J.Hawker and T.P.Russell,Adv.Mater.,2000,12,787;19.M.Templin,A.Frank,C.A.Du,A.Leist,A.Zhang,R.Ulrich,V.Schalder and U.Wiesner,Science,1997,278,1795;20.A.S.Zalusky,R.Olayo~Valles,J.H.Wolf and M.A.Hillmyer,J.Am.Chem.Soc.,2002,124,12761]等。最近,Francois等人[21.G.Widawski,M.Rawieso and B.Francois,Nature,1994,369,397]发展了一种制备有序多孔膜的简单方法,即所谓的呼吸图法。在这项技术中,疏水的高聚物溶液在基质上挥发。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气化冷却促进液滴凝聚在气/液界面上。这些液滴陷入溶液表面,并且被稳定。在表面对流和热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冷凝的液滴在彼此凝聚之前通过自组装有序分散在高聚物溶液中。随着溶剂挥发,高聚物包围在液滴的周围。最后,溶剂和水挥发完后,蜂窝状孔将留在高聚物膜上。
在实际应用中,薄膜要求具有化学和热稳定性。用化学法[22.H.Yabu,M.Tanaka,K.Ijiroand M.Shimomura,Langmuir,2003,19,6297;23.A.S.Karikari,S.R.Williams,C.L.Heisey,A.M.Rawlett and T.E.Long,Langmuir,2006,22,9687;24.O.Karthaus,Y.Hashimoto,K.Kon andY.Tsuriga,Macromol.Rapid Commun.,2007,28,962]或者光化学法[25.Erdogan,L.L.Song,J.N.Wilson,J.O.Park,M.Srinivasarao and U.H.F.Bunz,J.Am.Chem.Soc.,2004,126,3678;26.H.Yabu,M.Kojima,M.Tsubouchi,S.Onoue,M.Sugitani and M.Shimomura,Colloids Surf.A,2006,254,284]对聚合物膜进行交联以提高膜的化学与热稳定性是常用的手段。
Shimomura等人[22]报道了由交联的聚酰亚胺制备蜂窝状结构薄膜,并且还显示在300℃下退火,薄膜仍然保持蜂窝状结构。Karthaus等人[24]提出,含聚肉桂酸的蜂窝状多孔膜,经紫外辐射光化学交联后,显示出很好的稳定性。最近,他们[24]又报道了经化学交联的马来酸酐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薄膜能耐350℃的高温在所有提及到的方法中,特殊的可交联的化学结构是不可缺少的.含有可光交联官能团的聚合物在制备上比较复杂,价格高。
聚苯乙烯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通用塑料,20世纪70年代曾有文献报道在强紫外光的辐照下,在将其交联的同时,还可以引入羰基,使表面变为亲水[27.B.Ranby and J.F.Rabek,Photodegradation,Photo~Oxidation and Photostabilization of Polymers,Wiley,New York,1975]。由于聚苯乙烯不含极性基团,在溶液中只能形成无规线团,很难用呼吸图法制备多孔膜。目前唯一一篇关于用聚苯乙烯制备多孔膜的报道是韩艳春等用氯仿和甲苯为溶剂,相对湿度为40%~86%时,在流动空气中,可以用分子量为22万的聚苯乙烯得到多孔膜[28.J.Peng,Y.Hanand B.Li,Polymer,2004,45,44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为:
在聚苯乙烯薄膜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着至少一层球形或半球形的中空结构。所述聚苯乙烯薄膜中孔的平均直径为1.5~8μm,孔隙率为15%~80%,孔密度为75~220个/mm2,所述聚苯乙烯薄膜的厚度小于10μm,聚苯乙烯薄膜的化学成分为纯的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
所述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可为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5,000~260,000。
所述的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能耐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包括能溶解制备该聚苯乙烯薄膜的原料(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二硫化碳、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丙酮等。该聚苯乙烯薄膜在上述有机溶剂中不仅不会溶解,而且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多孔结构不会受到破坏(如断裂、坍塌、扭曲等)。该聚苯乙烯薄膜在加热到300℃时仍不熔化流动,而制备该聚苯乙烯薄膜的原料(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在130℃以下便会完全熔化。不仅如此,该聚苯乙烯薄膜的多孔结构在加热到300℃时不会受到破坏(如断裂、坍塌、扭曲等)。制备该聚苯乙烯薄膜的原料(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均为疏水物质,所制备的这种聚苯乙烯薄膜表现出明显的亲水特性,水接触角小于30°。水接触角表征的是物质表面亲水/疏水的特性,接触角大于90°为疏水,接触角小于90°为亲水,触角小于30°为超亲水。
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可密封的容器中,加入水使容器内水蒸汽压达到饱和,得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
2)将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溶解在二硫化碳或氯仿溶液中,将配好的溶液加在基片上,然后将该基片放入在步骤1)中准备好的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中,将该容器密封,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得多孔聚合物膜;
3)将步骤2中制备的孔聚合物膜置于紫外光下照射,得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
在步骤1)中,加入水的量以可以达到饱和蒸汽压为准。在步骤2)中,所述配好的溶液按质量比,浓度最好为6~130mg/mL;所述基片为玻璃片、硅片或铝片等。所述紫外光的波长最好为200~400nm,照射的时间最好为2~16h,环境温度最好为20~32℃。
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的膜性能可通过以下方法检测。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合物溶液成膜以后的表面多孔结构,用接触角仪检测聚合物膜在经过紫外光照射后表面的水接触角(CA)以及亲水性的变化,在空气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经过紫外光照射的膜加热至300℃(该方法以下简称为热处理),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的变化,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交联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聚苯乙烯6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2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3为(a)未经处理的PS膜的水接触角为125°(对应的PS膜性质为疏水);(b)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为30°(对应的PS膜性质为超亲水)。
图4为聚苯乙烯12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5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6经过紫外光照射2h后膜的水接触角为28°(对应的PS膜性质为亲水)。
图7为聚苯乙烯38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8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9经过紫外光照射2h后膜的水接触角为25°(对应的PS膜性质为亲水)。
图10为聚苯乙烯63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11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12经过紫外光照射2h后膜的接触角为20°(对应的PS膜性质为亲水)。
图13为聚苯乙烯126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14为聚苯乙烯38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4℃下在玻璃基片上成膜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15为聚苯乙烯13mg/mL的二硫化碳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16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17经过紫外光照射2h后膜的接触角为28°(对应的PS膜性质为亲水)。
图18为聚苯乙烯120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19为聚苯乙烯60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20为聚苯乙烯15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21为SBS15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22为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图23为PSPI15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图24为PSPDMS45mg/mL的氯仿溶液在玻璃基片上成膜以后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聚苯乙烯均聚物:
a)商品聚苯乙烯(日本旭化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0.5%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0.5%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聚苯乙烯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0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2。
经过紫外光处理后,聚合物的膜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征。
图3(a)给出未经处理的PS膜的接触角为125°(疏水),图3(b)给出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为30°(亲水)。
b)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1%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聚苯乙烯1%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4。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聚苯乙烯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0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5。
经过紫外光处理后,聚苯乙烯多孔膜的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征。图6给出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28°(亲水)。
c)商品聚苯乙烯(日本旭化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3%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3%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7。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聚苯乙烯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0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8。
经过紫外光处理后,聚合物的膜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征。
图9给出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为25°(亲水)。
d)商品聚苯乙烯(日本旭化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5%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5%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0。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聚苯乙烯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0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11。
经过紫外光处理后,聚合物的膜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征。
图12给出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为20°(亲水)。
e)商品聚苯乙烯(日本旭化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10%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10%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3。
f)商品聚苯乙烯(日本旭化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137,000,重均分子量为260,000,分子量分布为1.88,配成3%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4℃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3%的二硫化碳溶液在4℃下成膜后所得到的孔参见图14。
g)商品聚苯乙烯(方兴化工),数均分子量为114,000,重均分子量为215,000,分子量分布为1.89,配成1%的二硫化碳(CS2)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
聚苯乙烯1%的二硫化碳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5。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聚苯乙烯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2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16。
经过紫外光处理后,聚合物的膜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征。
图17给出经过紫外光处理2h后膜的接触角为28°(亲水)。
h)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为10,400,重均分子量为15,000,分子量分布为1.47,配成8%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聚苯乙烯8%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8。
i)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为26,439,重均分子量为40,620,分子量分布为1.47,配成4%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聚苯乙烯4%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19。
j)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为122,813,重均分子量为225,476,分子量分布为1.84,配成1%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聚苯乙烯1%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20。
2)含聚苯乙烯嵌段聚合物:
a)SBS商品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聚合物(日本旭化成公司),牌号H1053,配成1%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SBS1%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21。
用254纳米的紫外光对SBS多孔膜进行辐照2h后,在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条件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20℃,样品的形貌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聚苯乙烯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和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参见图22。
b)PSPI商品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聚合物(Aldrich公司),配成1%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PSPI 1%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23。
c)PSPDMS商品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聚合物(Polym.Sour.公司),配成3%的氯仿(CHCl3)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在玻璃片上滴膜,室温下在饱和相对湿度中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到多孔结构。PSPDMS 3%的氯仿溶液成膜以后所形成的孔参见图24。
结论:用呼吸图法,在静态环境中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PS以及含PS嵌段聚合物的聚合物多孔膜,经过紫外光交联后,不仅聚合物膜的耐热性可以提高到320℃,而且膜表面也由疏水变为亲水。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高聚物膜材料。提供一种耐高温、超亲水聚苯乙烯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在聚苯乙烯薄膜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着至少一层球形或半球形的中空结构。聚苯乙烯薄膜的化学成分为纯的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链段的嵌段聚合物。在容器中加入水使容器内水蒸气压达到饱和,得充满饱和水蒸气的容器;将聚苯乙烯或含聚苯乙烯的嵌段聚合物溶解在二硫化碳或氯仿溶液中,将配好的溶液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