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取代的 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药学可接受的酸式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它们 的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它们在制备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或治疗 血栓和栓塞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其体内代谢过程 的研究中,发现有85%的氯吡格雷原型药物经肝脏水解代谢为非活性的氯 吡格雷羧酸衍生物;另外,没有代谢为非活性代谢产物的氯吡格雷还需要 依赖P450酶系代谢活化,由于不同个体肝脏内P450酶系表达的差异,使 得依赖P450酶系代谢起效的氯吡格雷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产生较大的个体 差异,P450代谢活性弱的个体,服用氯吡格雷低效或无效,产生“氯吡格 雷抵抗”现场,血栓形成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得不到降低。
普拉格雷是日本三共制药公司和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开发的另外一个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虽然较氯吡格雷没有类似的“药物抵抗”,起效快、 活性强,但是具有更大的出血风险。
所以,起效快、活性强,没有药物抵抗,同时出血风险小的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取代的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作为抗血小 板聚集药物,预防或治疗血栓和栓塞相关疾病中的发展;这些药物具有起 效快、活性强、出血风险小及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小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取代的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它通 过血液中的酯酶(而非依靠肝脏内P450酶系)代谢产生与氯吡格雷相同 的活性代谢产物。因为酯酶在人体血液中的普遍存在,避免了氯吡格雷的 “氯吡格雷抵抗”现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的药物 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或药物组合 物在制备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或者预防或治疗血栓和栓塞相关疾病的药 物中的用途。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的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如通式 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式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
其中:
R1为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6个碳的环烷基、或OR3;
R2为牛磺酰基、硬脂酰基、软脂酰基、月桂酰基、 豆蔻酰基、油酰基、亚油酰基、或亚麻酰基;
R3为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
R4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和
X为氢、氯、氟、溴、或碘;
n=0-6。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R1 为环丙基或甲氧基、或乙氧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R2为
R4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n=0-6。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X为氯、或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R1为环丙基或甲氧基、乙氧基;
R2为
R4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n=0-6; 和
X为氯、或氟。
在本发明的一种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R1为甲氧基;
R2为
R4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n=0-6; 和
X为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R2为牛磺酰基、硬脂酰基、软脂酰基、月桂酰基、豆蔻酰基、油酰基、亚 油酰基、或亚麻酰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R1为环丙基或甲氧基、或乙氧基;
R2为牛磺酰基、硬脂酰基、软脂酰基、月桂酰基、豆蔻酰基、油酰基、 亚油酰基、或亚麻酰基;和
X为氯、或氟。
在本发明的一种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 R1为甲氧基;
R2为牛磺酰基、硬脂酰基、软脂酰基、月桂酰基、豆蔻酰基、油酰基、 亚油酰基、或亚麻酰基;和
X为氯。
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 物中的一种,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式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衍生物包括式I化合物的 对映异构体和外消旋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衍生物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药 学上可接受的酸式盐,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与下列酸形成的盐:盐酸、氢 溴酸、硫酸、硝酸、柠檬酸、酒石酸、磷酸、乳酸、乙酸、马来酸、富马 酸、苹果酸、杏仁酸、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草酸、或琥珀酸。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所述1-6 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 叔丁基、戊基、或己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其中,所述3-6 个碳的环烷基选自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或环己烷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取代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式I化合物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酸式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或式I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其中,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和式IV化合物中的R1、R2、X如式 I化合物中所定义,Z为离去基团,如:氯、五氟酚基、硝基酚基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取代的四氢噻吩并吡啶 衍生物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酸式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的制备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式II化合物或其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冷却下分批加入 碱,然后与式III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常规 方法例如重结晶、柱层析等进一步纯化。这里,所述的碱可以是无机碱或 有机碱,可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三乙胺、或N,N- 二异丙基乙胺等。
特别的,对于本发明化合物例如MJ10605等末端含有活泼基团的化合 物,可采用相应的保护基,如9-芴甲氧羰基保护,并在成酯缩合反应后, 增加用哌啶脱保护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治疗有效量的前述取代四氢噻吩并吡啶 衍生物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接受的酸式盐、溶剂化物或者水合物 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可以还包含可药用载体或稀释剂。该药物组 合物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通过注射入组织给药、腹膜内给药、口服给药 或鼻腔内给药。该药物组合物可具有选自溶液、分散体、悬浮液、粉末、 胶囊、片剂、丸剂、延时释放胶囊、延时释放片剂和延时释放丸剂的形式。 该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为5-5000mg/日。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取代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如式I化合 物、或其药学上接受的酸式盐、溶剂化物或者水合物在制备用于抗血小板 聚集、预防或治疗血栓和栓塞相关疾病,尤其是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缺血性脑血栓、外周动脉疾病、急性冠 脉综合症或冠脉介入术后的血栓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的取代的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具有 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甚至明显好于氯吡格 雷。
本发明的化合物通过血液中的酯酶(而非依靠肝脏内P450酶系)代 谢产生与氯吡格雷相同的活性代谢产物,避免了氯吡格雷的“氯吡格雷抵 抗”现象。
此外,体内释放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新型取代四氢噻吩并吡啶衍生物 可在体内有效地转化为药理活性代谢物而发挥作用,且活性代谢物的前体 2-氧基-氯吡格雷浓度显著高于氯吡格雷。
附图说明
图1雄性SD大鼠(n=3)灌胃给予2mg/kg的本发明化合物及硫酸氢氯 吡格雷后2-氧基-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ng/mL)。
图2雄性SD大鼠连续5天给药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比较(20μmol/L ADP诱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根据现有技术,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 行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中使用的化合物原料的来源是:所有的试剂由试剂公司购买, 起始原料(2S)-2-(2-氯苯基)-2-(2-氧-5,6,7,7a-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基)乙酸 甲酯参考中国专利申请201210333184.4的方法由2-氯扁桃酸甲酯的苯磺酸 酯合成并经拆分得到。
核磁共振氢谱数据是由BrukerAV-300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并处理。
实施例1
环己氧基乙酸的合成
将60%的氢化钠(8.79g)混悬在四氢呋喃(500ml)中,加入环己醇 (10g),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溴乙酸(13.9g),加完 后回流反应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水溶 液用水稀释至200ml,用甲基叔丁基醚洗涤,用1N盐酸酸化水层,用甲 基叔丁基醚萃取,分离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掉有机溶剂, 得油状物(环己氧基乙酸)(12.9g),收率81.6%。1H-NMR(CDCl3)δ: 1.18~1.47(5H,m),1.52~1.63(1H,m),1.72~1.85(2H,m),1.90~2.03(2H, m),3.36~3.47(1H,m),4.13(2H,s)。
实施例2
MJ10601的合成
环己氧基乙酸(1.58g)用10ml氯化亚砜混悬,60℃反应2小时,减 压蒸除溶剂,得环己氧基乙酰氯;将(2S)-2-(2-氯苯基)-2-(2-氧-5,6,7,7a-四 氢噻吩并[3,2-c]吡啶基)乙酸甲酯(0.3g)溶于NMP(N-甲基吡咯烷酮)(10 ml),加入0.3ml三乙胺,在0℃下滴加环己氧基乙酰氯(0.18g),滴加结 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液倒入30ml水中,乙酸乙酯(30ml×3) 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有机相得油状物0.7g。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白 色固体0.25g,收率52.3%。MS(m/z):478.2[M+1]+;1H-NMR(DMSO-d6) δ:1.16~1.43(5H,m),1.51~1.63(1H,m),1.72~1.86(2H,m),1.89~2.05(2H, m),2.66~2.91(m,4H),3.35~3.69(m,3H),3.71(s,3H),4.14(2H,s), 4.91(s,1H),6.25(s,1H),7.21~7.68(m,4H)。
实施例3
丙氧基乙酸的合成
将60%的氢化钠(8.79g)混悬在四氢呋喃(500ml)中,加入正丙醇 (6g),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溴乙酸(13.9g),加完后 回流反应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水溶液 用水稀释至200ml,用甲基叔丁基醚洗涤,用1N盐酸酸化水层,用甲基 叔丁基醚萃取,分离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掉有机溶剂,得 油状物(丙氧基乙酸)(10.9g),收率92.3%。1H-NMR(CDCl3)δ:0.89(3H, t),1.51(2H,m),3.37(2H,t),4.12(2H,s)。
实施例4
MJ10602的合成
丙氧基乙酸(1.18g)用10ml氯化亚砜混悬,60℃反应2小时,减压 蒸除溶剂,得丙氧基乙酰氯;将(2S)-2-(2-氯苯基)-2-(2-氧-5,6,7,7a-四氢噻 吩并[3,2-c]吡啶基)乙酸甲酯(0.3g)溶于NMP(N-甲基吡咯烷酮)(10ml), 加入0.3ml三乙胺,在0℃下滴加丙氧基乙酰氯(0.14g),滴加结束后,升 温至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液倒入30ml水中,乙酸乙酯(30ml×3)萃 取水相,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有机相得油状物0.8g。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白 色固体0.21g,收率47.9%。MS(m/z):438.1[M+1]+;1H-NMR(DMSO-d6) δ:0.88(3H,t),1.51(2H,m),2.65~2.91(m,4H),3.34~3.68(m,4H),3.71(s, 3H),4.13(2H,s),4.93(s,1H),6.26(s,1H),7.23~7.68(m,4H)。
实施例5
2-(四氢吡喃-4-氧基)乙酸的合成
将60%的氢化钠(8.79g)混悬在四氢呋喃(500ml)中,加入四氢吡 喃-4-醇(10.2g),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溴乙酸(13.9g), 加完后回流反应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 水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l,用甲基叔丁基醚洗涤,用1N盐酸酸化水层, 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分离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掉有机溶 剂,得油状物(2-(四氢吡喃-4-氧基)乙酸)(10.9g),收率69.0%。1H-NMR (CDCl3)δ:1.58~1.91(4H,m),3.23(1H,m),3.41~3.65(4H,m),4.21(2H,s)。
实施例6
MJ10603的合成
2-(四氢吡喃-4-氧基)乙酸(1.60g)用10ml氯化亚砜混悬,60℃反应 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得2-(四氢吡喃-4-氧基)乙酰氯;将(2S)-2-(2-氯苯 基)-2-(2-氧-5,6,7,7a-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基)乙酸甲酯(0.3g)溶于NMP (N-甲基吡咯烷酮)(10ml),加入0.3ml三乙胺,在0℃下滴加2-(四氢吡 喃-4-氧基)乙酰氯(0.18g),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 液倒入30ml水中,乙酸乙酯(30ml×3)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用饱和 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有机相 得油状物1.1g。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色固体0.23g,收率47.9%。 MS(m/z):480.2[M+1]+;1H-NMR(DMSO-d6)δ:1.61~1.89(m,4H),2.66~ 2.91(m,4H),3.25(s,1H),3.38~3.75(m,6H),3.71(s,3H),4.21(s,2H), 4.96(s,1H),6.23(s,1H),7.22~7.68(m,4H)。
实施例7
异丙基氧基乙酸的合成
将60%的氢化钠(8.79g)混悬在四氢呋喃(500ml)中,加入异丙醇 (6g),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溴乙酸(13.9g),加完后 回流反应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水溶液 用水稀释至200ml,用甲基叔丁基醚洗涤,用1N盐酸酸化水层,用甲基 叔丁基醚萃取,分离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掉有机溶剂,得 油状物异丙基氧基乙酸(10.3g),收率87.3%。1H-NMR(CDCl3)δ:1.15(6H, d),3.21(1H,m),4.33(2H,s)。
实施例8MJ10604的合成
异丙基氧基乙酸(1.18g)用10ml氯化亚砜混悬,60℃反应2小时, 减压蒸除溶剂,得异丙基氧基乙酰氯;将(2S)-2-(2-氯苯基)-2-(2-氧-5,6,7,7a- 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基)乙酸甲酯(0.3g)溶于NMP(N-甲基吡咯烷酮)(10 ml),加入0.3ml三乙胺,在0℃下滴加异丙基氧基乙酰氯(0.18g),滴加 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液倒入30ml水中,乙酸乙酯 (30ml×3)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用饱和 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有机相得油状物0.9g。采用硅胶柱层 析分离得到白色固体0.22g,收率49.2%。MS(m/z):438.2[M+1]+; 1H-NMR(DMSO-d6)δ:1.14(d,6H),2.63~2.91(m,4H),3.12(m,1H),3.36~ 3.66(m,2H),3.73(s,3H),4.37(s,2H),4.96(s,1H),6.27(s,1H),7.22~7.69(m, 4H)。
实施例9
MJ10611的合成
将(2S)-2-(2-氯苯基)-2-(2-氧-5,6,7,7a-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基)乙酸甲 酯(0.3g)溶于NMP(N-甲基吡咯烷酮)(10ml),加入0.3ml三乙胺,在0℃ 下滴加十六酰氯(0.4g),滴加结束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小时,将反应 液倒入30ml水中,乙酸乙酯(30ml×3)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用饱和 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有机相 得油状物1.3g。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色固体0.45g,收率43.3%。 MS(m/z):576.2[M+1]+;1H-NMR(DMSO-d6)δ:0.92(t,3H),1.25~1.32(m, 24H),1.53(m,2H),2.53(t,2H),2.67~3.12(m,4H),3.39~3.68(m,2H),3.75(s, 3H),4.96(s,1H),6.25(s,1H),7.23~7.68(m,4H)。
实施例10
MJ10601盐酸盐的制备
将化合物MJ10601(478mg)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搅拌下降温至 0℃,通入干燥氯化氢气体,收集析出固体,得到类白色粉末(316mg), 收率61.4%。
其他盐用不同的酸在无水有机溶剂中反应制备。
实施例11抗血小板聚集试验:
供试溶液的制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适量,加0.5%CMC-Na溶液, 研磨,制得0.6mg/ml、2.0mg/ml的混悬液,即得。同法,取化合物MJ10601、 MJ10602适量,制得0.2mg/ml、0.6mg/ml的混悬液;取化合物MJ10604、 MJ10611适量,制得0.6mg/ml的混悬液,即得。
动物:SD大鼠,雄性,250-270g。共54只,分为9组,每组6只。 大鼠按5ml/kg的体积灌胃给予各供试液,换算得各供试物给药剂量为 1-1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CMC-Na溶液。
方法及结果:灌胃给药后2小时,各大鼠股动脉取血,与3.8%枸橼酸 钠溶液以适当比例混合,离心7分钟(1000rpm),制得富血小板血浆(PRP); 取另一份全血,同法以3000rpm离心5分钟,制得贫血小板血浆(PPP)。 PRP中加入PPP适量,使最终血小板浓度为5×109--10×109/L。以 5μmADP(二磷酸腺苷)试液适量为诱导剂加入测试液中,于血小板聚集仪 上测定5分钟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并依此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0%×(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试验组 动物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与氯吡格雷3mg/kg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与氯吡格雷10mg/k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上述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药物疗效几乎是等剂量硫酸氯吡格雷的6 倍,且这种效应在不同动物间的差异,试验用药明显较氯吡格雷小。
实施例12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体内首先代谢活化生成2-氧基-氯吡格雷,2- 氧基-氯吡格雷再进一步水解生成活性代谢物。2-氧基-氯吡格雷的生成反 应是代谢的限速步骤,所以2-氧基-氯吡格雷的生成量是评价这类化合物体 内活性的关键指标。
本发明人通过考察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化合物MJ10601、MJ10602、 MJ10604、MJ10611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后,它们的代谢物2-氧基-氯吡格雷 的经时过程,考察化合物给药后在体内能否代谢产生2-氧基-氯吡格雷,并 评价它们的生成量。
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体重250-270g),分为5组,每组3只,分 别灌胃给予化合物MJ10601、MJ10602、MJ10604、MJ10611及硫酸氢氯 吡格雷(2mg/kg)。给药后未见任何异常,提示动物对该剂量的化合物耐 受。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经有机溶剂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 质谱法测定血浆中2-氧基-氯吡格雷的浓度,结果见图1。大鼠服测试化合 物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后,2-氧基-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按照非房室模 型计算,结果见表2。
表2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测试化合物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后2-氧基- 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测试化合物可在体内有效地转化为药理活性代 谢物而发挥作用,且灌胃给予MJ10601、MJ10602、MJ10604、MJ10611 后产生活性代谢物的前体2-氧基-氯吡格雷AUC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组。
同时,比较各动物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AUC等)的变化,试 验药RSD明显小于氯吡格雷组。
以上研究表明,测试化合物在体内可转化为2-氧基-氯吡格雷并进一步 代谢活化,并且代谢的个体差异性较氯吡格雷组小,药物的特殊酶依赖性 较小,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由于测试化合物在体内产 生的活性代谢物前体2-氧基-氯吡格雷的量在等质量时显著高于氯吡格雷 组,有望通过减少给药剂量,在起效快、疗效高的前提下,减少非活性代 谢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以上化合物外,本发明涉及的优选化合物代谢产生 的2-氧基-氯吡格雷的AUC也大于等剂量下硫酸氢氯吡格雷产生的2-氧基 -氯吡格雷的AUC,在等剂量条件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都优于硫酸氢氯吡 格雷组。
实施例13多次给药后抗血小板聚集试验
本试验将供试品灌胃给予正常SD大鼠5天,比较供试品不同时间点 对20μmol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试验用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每大组18只,分别给 予19.65mg/kg硫酸氢氯吡格雷、2mg/kgMJ10611、1.52mg/kgMJ10602, 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前禁食8~12h,第5天给药后每大组分6小组, 每组3只于0.17h、2h、4h、6h、12h、24h测试20μmol/LADP诱导血小 板聚集率,测试方法见实施例11,依此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0%×(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试验组 动物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结果见表3, 图2。
表3雄性SD大鼠连续5天给药后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以近乎氯吡格雷1/10的剂量给药,产 生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与氯吡格雷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