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866057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853245.7

申请日:

20180730

公开号:

CN109111626A

公开日:

201901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L23/06,C08L23/28,C08L23/08,C08L63/00,C08K3/04,C08K13/02,C08K5/098,C08K3/22,C08K5/03,C08K3/34

主分类号:

C08L23/06,C08L23/28,C08L23/08,C08L63/00,C08K3/04,C08K13/02,C08K5/098,C08K3/22,C08K5/03,C08K3/34

申请人:

江苏星河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匡红卫,尚武银

地址: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兴隆镇

优先权:

CN201810853245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冯子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0—80份、聚乙烯蜡0.5—6份、环己酮6—10份、氯化聚乙烯12—18份、抗菌剂母粒10—15份、POE增韧剂3—7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45—80份、环氧树脂20—40份、硬脂酸钙5—10份、增塑剂5—7份、没食子酸丙酯0.1—1份、乙烯基硅烷0.5—1份、阻燃剂母粒5—8份。本发明采用双层共挤技术,并且在内层管内添加了抗菌剂母粒,外层管添加了阻燃剂母粒,使得内层管具有抗菌功能,外层管具有阻燃功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0—80份、聚乙烯蜡0.5—6份、环己酮6—10份、氯化聚乙烯12—18份、抗菌剂母粒10—15份、POE增韧剂3—7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45—80份、环氧树脂20—40份、硬脂酸钙5—10份、增塑剂5—7份、没食子酸丙酯0.1—1份、乙烯基硅烷0.5—1份、阻燃剂母粒5—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2份、聚乙烯蜡3份、增韧剂3份、环己酮8份、氯化聚乙烯12份、抗菌剂母粒12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51份、环氧树脂25份、硬脂酸钙10份、增塑剂5份、没食子酸丙酯0.5份、乙烯基硅烷0.5份、阻燃剂母粒8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并搅拌均匀,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再造粒即可。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5—20份、三氧化二锑15—18份、十溴二苯乙烷20—35份、硅藻土余量。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至少包括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己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环氧油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8份、三氧化二锑15份、十溴二苯乙烷30份、硅藻土余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先将竹炭烧制,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具体工艺条件为:入射功率为110W,氩气流量为10L/min,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沉底温度为140℃,处理时间为15min,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使得竹炭微粉化,得到粒径约为0.1—0.2μm的竹炭粉末。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背景技术

管道被普遍应用于建筑管道、石油、电力、化工、造纸、城市给排水、工厂污水处理等行业。但由于聚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很容易燃烧,且释放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而且,现有的管道大多数没有抗菌功能,不能抑制或杀灭管道中存在的各种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0—80份、聚乙烯蜡0.5—6份、环己酮6—10份、氯化聚乙烯12—18份、抗菌剂母粒10—15份、POE增韧剂3—7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45—80份、环氧树脂20—40份、硬脂酸钙5—10份、增塑剂5—7份、没食子酸丙酯0.1—1份、乙烯基硅烷0.5—1份、阻燃剂母粒5—8份。

进一步,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2份、聚乙烯蜡3份、增韧剂3份、环己酮8份、氯化聚乙烯12份、抗菌剂母粒12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51份、环氧树脂25份、硬脂酸钙10份、增塑剂5份、没食子酸丙酯0.5份、乙烯基硅烷0.5份、阻燃剂母粒8份。

进一步,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并搅拌均匀,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再造粒即可。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5—20份、三氧化二锑15—18份、十溴二苯乙烷20—35份、硅藻土余量。

进一步,所述增塑剂至少包括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己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环氧油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8份、三氧化二锑15份、十溴二苯乙烷30份、硅藻土余量。

进一步,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先将竹炭烧制,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具体工艺条件为:入射功率为110W,氩气流量为10L/min,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沉底温度为140℃,处理时间为15min,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使得竹炭微粉化,得到粒径约为0.1—0.2μm的竹炭粉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双层共挤技术,并且在内层管内添加了抗菌剂母粒,外层管添加了阻燃剂母粒,使得内层管具有抗菌功能,外层管具有阻燃功能。

2、本发明的抗菌剂采用竹炭和粉末橡胶制成,竹炭以粉末橡胶为载体添加入管道的生产中,竹炭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孔隙多,比表面积高达300平方米/克以上,所以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其分子表面所附生的微生物可将所吸附的物质彻底分解。

3、添加了本发明的阻燃剂后,使得本管道的燃烧等级达到了难燃级别,并且通过UL94V-0燃烧等级,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0份、聚乙烯蜡5份、环己酮6份、氯化聚乙烯12份、抗菌剂母粒10份、POE增韧剂7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53份、环氧树脂20份、硬脂酸钙10份、己二酸二辛酯7份、没食子酸丙酯1份、乙烯基硅烷1份、阻燃剂母粒8份。

其中,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并搅拌均匀,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再造粒即可。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5份、三氧化二锑15份、十溴二苯乙烷20份、硅藻土余量。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先将竹炭烧制,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具体工艺条件为:入射功率为110W,氩气流量为10L/min,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沉底温度为140℃,处理时间为15min,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使得竹炭微粉化,得到粒径约为0.1—0.2μm的竹炭粉末。

实施例2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78份、聚乙烯蜡1份、环己酮6份、氯化聚乙烯12份、抗菌剂母粒10份、POE增韧剂3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53份、环氧树脂20份、硬脂酸钙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份、没食子酸丙酯1份、乙烯基硅烷1份、阻燃剂母粒8份。

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并搅拌均匀,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再造粒即可。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8份、三氧化二锑15份、十溴二苯乙烷30份、硅藻土余量。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先将竹炭烧制,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具体工艺条件为:入射功率为110W,氩气流量为10L/min,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沉底温度为140℃,处理时间为15min,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使得竹炭微粉化,得到粒径约为0.1—0.2μm的竹炭粉末。

实施例3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挤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62份、聚乙烯蜡3份、增韧剂3份、环己酮8份、氯化聚乙烯12份、抗菌剂母粒12份;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乙烯51份、环氧树脂25份、硬脂酸钙10份、环氧油酸丁酯5份、没食子酸丙酯0.5份、乙烯基硅烷0.5份、阻燃剂母粒8份。

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并搅拌均匀,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再造粒即可。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氢氧化镁18份、三氧化二锑15份、十溴二苯乙烷30份、硅藻土余量。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先将竹炭烧制,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具体工艺条件为:入射功率为110W,氩气流量为10L/min,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沉底温度为140℃,处理时间为15min,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使得竹炭微粉化,得到粒径约为0.1—0.2μm的竹炭粉末。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53245.7 (22)申请日 2018.07.30 (71)申请人 江苏星河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兴隆镇 (72)发明人 匡红卫尚武银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51)Int.Cl. C08L 23/06(2006.01) C08L 23/28(2006.01) C08L 23/08(2006.01) C08L 63/00(2006.01) C08K 3/04(2006.01)。

2、 C08K 13/02(2006.01) C08K 5/098(2006.01) C08K 3/22(2006.01) C08K 5/03(2006.01) C08K 3/3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包括 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 共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080份、 聚乙烯蜡0.56份、 环己酮6 10份、 氯化聚乙烯1218份、 抗菌剂母粒1015 份、 POE增韧剂37份; 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 原料制成: 聚乙烯4580份、 环氧树脂2040份、 硬脂。

3、酸钙510份、 增塑剂57份、 没食子酸丙酯 0.11份、 乙烯基硅烷0.51份、 阻燃剂母粒5 8份。 本发明采用双层共挤技术, 并且在内层管内 添加了抗菌剂母粒, 外层管添加了阻燃剂母粒, 使得内层管具有抗菌功能, 外层管具有阻燃功 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9111626 A 2019.01.01 CN 109111626 A 1.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 用双层共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080份、 聚乙烯蜡0.56 份、 环己酮610份、 氯化聚乙烯1218份、 抗菌剂母粒1015份、。

4、 POE增韧剂37份; 所述外 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4580份、 环氧树脂2040份、 硬脂酸钙510份、 增塑 剂57份、 没食子酸丙酯0.11份、 乙烯基硅烷0.51份、 阻燃剂母粒5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 原料制成: 聚乙烯62份、 聚乙烯蜡3份、 增韧剂3份、 环己酮8份、 氯化聚乙烯12份、 抗菌剂母粒 12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 原料制成: 聚乙烯51份、 环氧树脂25份、 硬脂酸钙10份、 增塑剂5份、 没食子酸丙酯0.5份、 乙 烯基硅。

5、烷0.5份、 阻燃剂母粒8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 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 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 并搅拌均匀, 使得竹炭微粉进入 粉末橡胶, 再造粒即可。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 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520份、 三氧化二锑1518份、 十溴二苯乙烷2035份、 硅 藻土余量。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至少包括 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己二酸二辛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环氧油酸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 辛酯。 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 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8份、 三氧化二锑15份、 十溴二苯乙烷30份、 硅藻土余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 制成: 先将竹炭烧制, 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 具体工艺条件为: 入射功率为110W, 氩气流量为10L/min, 六氟化硫流量为15sccm, 沉底温度为140, 处理时 间为15min, 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 然后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 使得竹炭微粉化, 得到粒径约为0.10.2 m的竹炭粉末。 权利要求书 1/。

7、1 页 2 CN 109111626 A 2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管材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背景技术 0002 管道被普遍应用于建筑管道、 石油、 电力、 化工、 造纸、 城市给排水、 工厂污水处理 等行业。 但由于聚乙烯由碳、 氢两种元素组成, 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很容易燃烧, 且释放大量 烟气和有毒气体。 而且, 现有的管道大多数没有抗菌功能, 不能抑制或杀灭管道中存在的各 种细菌。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提供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抗菌。

8、阻燃塑料管道, 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 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080份、 聚乙烯蜡0.56份、 环己酮 610份、 氯化聚乙烯1218份、 抗菌剂母粒1015份、 POE增韧剂37份; 所述外层管由下 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4580份、 环氧树脂2040份、 硬脂酸钙510份、 增塑剂57 份、 没食子酸丙酯0.11份、 乙烯基硅烷0.51份、 阻燃剂母粒58份。 0006 进一步,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2份、 聚乙烯蜡3份、 增韧剂3 份、 环己酮8份、 氯化聚乙烯12份、 抗菌剂母粒12份。 如权利要求1所述。

9、的一种抗菌阻燃塑料 管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51份、 环氧树脂25份、 硬脂酸 钙10份、 增塑剂5份、 没食子酸丙酯0.5份、 乙烯基硅烷0.5份、 阻燃剂母粒8份。 0007 进一步,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 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 行熔融, 并搅拌均匀, 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 再造粒即可。 0008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520份、 三氧化二锑 1518份、 十溴二苯乙烷2035份、 硅藻土余量。 0009 进一步,所述增塑剂至少包括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己二酸二辛酯、 邻苯二甲酸 二丁酯、 环。

10、氧油酸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0010 进一步,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8份、 三氧化二锑15 份、 十溴二苯乙烷30份、 硅藻土余量。 0011 进一步,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 先将竹炭烧制, 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 体技术对竹炭进行改性, 具体工艺条件为: 入射功率为110W, 氩气流量为10L/min, 六氟化硫 流量为15sccm, 沉底温度为140, 处理时间为15min, 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 然后 用行星球磨机反复球磨, 使得竹炭微粉化, 得到粒径约为0.10.2 m的竹炭粉末。 0012 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有。

11、益效果是: 0013 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采用双层共挤技术, 并且在内层管内添加了抗菌剂母 粒, 外层管添加了阻燃剂母粒, 使得内层管具有抗菌功能, 外层管具有阻燃功能。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9111626 A 3 0014 2、 本发明的抗菌剂采用竹炭和粉末橡胶制成, 竹炭以粉末橡胶为载体添加入管道 的生产中, 竹炭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孔隙多, 比表面积高达300平方米/克以上, 所以它具有 较强的吸附能力, 而其分子表面所附生的微生物可将所吸附的物质彻底分解。 0015 3、 添加了本发明的阻燃剂后, 使得本管道的燃烧等级达到了难燃级别, 并且通过 UL94V-0燃。

12、烧等级, 具有环保、 高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 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 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 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7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 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 除非特别叙述, 均可 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 即, 除非特别叙述, 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 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 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0份、 聚乙烯蜡5份、 环己酮6份、 氯化聚。

13、 乙烯12份、 抗菌剂母粒10份、 POE增韧剂7份; 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53 份、 环氧树脂20份、 硬脂酸钙10份、 己二酸二辛酯7份、 没食子酸丙酯1份、 乙烯基硅烷1份、 阻 燃剂母粒8份。 0020 其中, 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 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 熔融, 并搅拌均匀, 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 再造粒即可。 0021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5份、 三氧化二锑15份、 十溴二 苯乙烷20份、 硅藻土余量。 0022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 先将竹炭烧制, 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 对竹炭进行改性, 。

14、具体工艺条件为: 入射功率为110W, 氩气流量为10L/min, 六氟化硫流量为 15sccm, 沉底温度为140, 处理时间为15min, 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 然后用行星 球磨机反复球磨, 使得竹炭微粉化, 得到粒径约为0.10.2 m的竹炭粉末。 0023 实施例2 0024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 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78份、 聚乙烯蜡1份、 环己酮6份、 氯化聚 乙烯12份、 抗菌剂母粒10份、 POE增韧剂3份; 所述外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53 份、 环氧树脂20份、 硬脂酸钙。

15、10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份、 没食子酸丙酯1份、 乙烯基硅烷1 份、 阻燃剂母粒8份。 0025 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 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 并搅拌均匀, 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 再造粒即可。 0026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8份、 三氧化二锑15份、 十溴二 苯乙烷30份、 硅藻土余量。 0027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 先将竹炭烧制, 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 对竹炭进行改性, 具体工艺条件为: 入射功率为110W, 氩气流量为10L/min, 六氟化硫流量为 15sccm, 沉底温度为140, 处理时间为15min。

16、, 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 然后用行星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9111626 A 4 球磨机反复球磨, 使得竹炭微粉化, 得到粒径约为0.10.2 m的竹炭粉末。 0028 实施例3 0029 一种抗菌阻燃塑料管道, 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 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采用双层共 挤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所述内层管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62 份、 聚乙烯蜡3份、 增韧剂3份、 环己酮8份、 氯化聚乙烯12份、 抗菌剂母粒12份; 所述外层管由 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聚乙烯51份、 环氧树脂25份、 硬脂酸钙10份、 环氧油酸丁酯5份、 没食 子酸丙酯0.5份、。

17、 乙烯基硅烷0.5份、 阻燃剂母粒8份。 0030 所述抗菌剂母粒由竹炭微粉和粉末橡胶制成, 将竹炭微粉与粉末橡胶进行熔融, 并搅拌均匀, 使得竹炭微粉进入粉末橡胶, 再造粒即可。 0031 所述阻燃剂母粒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 氢氧化镁18份、 三氧化二锑15份、 十溴二 苯乙烷30份、 硅藻土余量。 0032 所述竹炭微粉由以下方法制成: 先将竹炭烧制, 再利用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技术 对竹炭进行改性, 具体工艺条件为: 入射功率为110W, 氩气流量为10L/min, 六氟化硫流量为 15sccm, 沉底温度为140, 处理时间为15min, 即可使得竹炭充分被刻蚀脆化, 然后用行星 球磨机反复球磨, 使得竹炭微粉化, 得到粒径约为0.10.2 m的竹炭粉末。 003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 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 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 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9111626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