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龙脉 文档编号:865736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884830.3

申请日:

20180806

公开号:

CN109021229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G65/334,C08G65/28,C08J7/04,B01D71/78,B01D67/00,C08L81/06,C08L77/00,C08L33/20,C08L27/16,C08L1/12

主分类号:

C08G65/334,C08G65/28,C08J7/04,B01D71/78,B01D67/00,C08L81/06,C08L77/00,C08L33/20,C08L27/16,C08L1/12

申请人: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发明人:

蔡韬,李雪,李家乐,黄文刚,黄娅,李秀娟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

优先权:

CN201810884830A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彭劲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缩水甘油和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在强碱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单体的作用下,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进行无规共聚,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其在光引发剂和紫外光作用下和硫醇化合物进行点击反应,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即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本发明所用的共聚单体简单易得,无规共聚物合成方便,条件温和,反应步骤简单,易于实现,极大降低了成本。使用本发明的共聚物所修饰的渗透膜,表面具有大量羟基功能端基,易于后续功能化,适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缩水甘油和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在强碱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单体的作用下,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进行无规共聚,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2)在光引发剂和紫外光作用下,将硫醇化合物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进行点击反应,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缩水甘油与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为1:99~99:1;所述的强碱为甲醇钠、叔丁醇钾、氢氧化铯或氢化钠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中烯/炔丙基的摩尔比为1:2~1:10;所述的硫醇化合物为2-氨基乙硫醇或SH-R-NH,R为(CH),n>2,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优选为2:1~5:1。 4.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在修饰渗透膜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渗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接枝修饰于渗透膜上;(2)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浸泡到银离子溶液中,使银离子耦合到修饰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1)将盐酸多巴胺溶于0.01molL、8.0<pH<8.6的Tris缓冲液中配成溶液A,将渗透膜浸入溶液A中使盐酸多巴胺充分涂覆到渗透膜上;2)往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水溶液中加入三乙胺配成溶液B,再将盐酸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浸入到溶液B中0.5~6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膜为聚醚砜、聚砜、聚酰胺、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或醋酸纤维素酯为原材料的渗透膜。 9.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近年,由于聚缩水甘油醚在生物医药技术等方面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这类聚合物原料简单易得、价格低廉,聚合物无生物毒性,在生物医药方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聚缩水甘油醚类材料也因为在水中较低的表面吸附性能,能起到减少污染积累的作用,很好的降低表面污染,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具有树枝状的超支化结构,作为修饰涂层,更有利于保护物体表面,增加亲水性,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增强作用。Li等于2014年首次报道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的聚酰胺复合膜,并将其应用于压力延滞渗透发电(Li X.et al.Environ.Sci.Technol.2014,48,9898-9907.)。Li等还对表面带电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的压力延滞渗透膜进行了水处理清洗研究,增强其在污水中应用性(Li X.et al.J.Membr.Sci.2017,522,116-123.)。

含硫化合物可耦合银离子,可以提高化合物的抗菌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目前关于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膜的报道仅限于单一缩水甘油聚合物在压力延滞渗透应用研究(Zhang Y.et al.J.Membr.Sci.2018,563,521-530.),其聚合结构单一,制备方法步骤复杂,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不宜于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缩水甘油和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在强碱(催化剂)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单体(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进行无规共聚,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其中,所述缩水甘油与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优选为1:99~99:1;所述强碱优选为甲醇钠、叔丁醇钾、氢氧化铯或氢化钠的一种。

(2)在光引发剂和紫外光作用下,将硫醇化合物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进行点击反应,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即本发明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其中,所述光引发剂优选为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DMPA),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中烯/炔丙基的摩尔比优选为1:2~1:10;所述硫醇化合物优选为2-氨基乙硫醇或SH-R1-NH2,R1为(CH2)n,n&gt;2,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优选为2:1~5:1。

上述步骤(1)的化学反应式为:

上述步骤(2)的化学反应式为: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在修饰渗透膜中的应用。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渗透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接枝修饰于渗透膜上。

(2)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浸泡到银离子溶液中,使银离子耦合到修饰层中。所述的银离子溶液优选为硝酸银溶液或乙酸银溶液。

优选的,上述修饰渗透膜的方法的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盐酸多巴胺溶于0.01mol L-1、8.0&lt;pH&lt;8.6的Tris缓冲液中配成溶液A,将渗透膜浸入溶液A中使盐酸多巴胺充分涂覆到渗透膜上(8~12h)。其中,溶液A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优选为100~500mg/L。

2)往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水溶液中加入三乙胺配成溶液B,再将盐酸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浸入到溶液B中0.5~6h。其中,溶液B中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浓度优选为10~100g/L,溶液B中三乙胺的体积分数优选为0.2~0.7%。

上述渗透膜优选为聚醚砜、聚砜、聚酰胺、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或醋酸纤维素酯为原材料的渗透膜。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可以用于不同领域,如生物医药等。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可以在常温下、水溶液中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步骤简单,产率在75%以上;所制备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表面亲水,具有大量羟基功能端基,易于后续功能化,且无生物毒性,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用的共聚单体简单易得,无规共聚物合成方便,条件温和,易于实现;

(2)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价格低,共聚反应便于引入其他可做后续反应的官能团,容易放大。

(3)本发明使用紫外光引发巯基-烯基和巯基-炔基点击反应,选择性好,反应时间短(&lt;1h),点击效率高(&gt;99%),得到的氨基端基易于保存,不易被氧化,硫元素的引入可用于后续耦合银离子,进一步提高修饰层的抗菌能力,容易赋予修饰层自修复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未修饰膜(a)、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b)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吸附测试图;

图2是未修饰膜(a)、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b)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吸附测试图;

图3是未修饰膜(a)、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b)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60℃反应2h,置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的溶剂,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将8.0mL缩水甘油、3.6mL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和10mL1,4-二氧六环混合,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氧气,在100℃反应温度下,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继续进行6h,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分子量6300g/mol。

将1.26g分子量63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0.46g 2-氨基乙硫醇、77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混合均匀,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分子量7500g/mol。

实施例2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60℃反应2h,置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的溶剂,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将2.0mL缩水甘油、14.4mL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和10mL 1,4-二氧六环混合,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氧气,在100℃反应温度下,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继续进行6h,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分子量8100g/mol。

将1.62g分子量81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85g 2-氨基乙硫醇、307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混合均匀,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分子量12700g/mol。

实施例3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60℃反应2h,置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的溶剂,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将6.0mL缩水甘油、6.50mL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和10mL 1,4-二氧六环混合,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氧气,在100℃反应温度下,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继续进行6h,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分子量6800g/mol。

将1.36g分子量68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83g 2-氨基乙硫醇、153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混合均匀,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反应完成后,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分子量11500g/mol。

实施例4

将100mg盐酸多巴胺溶于1L0.01mol/L、pH=8.0的Tris缓冲液中,配成多巴胺溶液。将渗透膜浸入多巴胺溶液中12h,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已浸润的渗透膜3次,制得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渗透膜为聚醚砜、聚砜、聚酰胺、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或醋酸纤维素酯为原材料的渗透膜。

将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75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配制成50g/L的水溶液,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7%(体积分数)的三乙胺,搅拌均匀。将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浸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中6小时。再将渗透膜浸入0.1g/L的硝酸银水溶液中6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

实施例5

该实施例中,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如图1a、1b所示,分别是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吸附测试图,将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分别用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润洗2次,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中(0.5mg/L)1小时。用Leica DMLM荧光光谱仪进行荧光测定。图1a、1b分别为荧光测定结果。未修饰膜表面被蛋白完全覆盖,即未修饰膜受到严重的蛋白粘附,见图1a。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微弱荧光,表明只有少量粘附。从粘附强度可以看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粘附强度从92%减少为8%,见图1b。

实施例6

该实施例中,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如图2a、2b所示,分别是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吸附测试图;将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分别用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润洗2次,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含大肠杆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108细菌群落总数每毫升)4小时,用扫描电镜进行测定,图2a、2b为扫描电镜测定结果。未修饰膜表面被大肠杆菌密集覆盖,甚至有细菌团簇,见图2a,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零星大肠杆菌粘附。从粘附强度定量测定可以看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粘附强度从100%减少为8.1%,见图2b。

实施例7

该实施例中,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如图3a、3b所示,分别是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测试图,分别将未修饰膜、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用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润洗2次,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108细菌群落总数每毫升)4小时,用扫描电镜进行测定,图3a、3b为扫描电镜测定结果。未修饰膜表面被细菌密集覆盖,有大量细菌团簇,见图3a,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少量细菌粘附。从粘附强度定量测定可以看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粘附强度从100%减少为9.2%,见图3b。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所做出的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84830.3 (22)申请日 2018.08.06 (71)申请人 武汉大学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武汉大学 申请人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72)发明人 蔡韬李雪李家乐黄文刚 黄娅李秀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彭劲松 (51)Int.Cl. C08G 65/334(2006.01) C08G 65/28(2006.01) C08J 7/04(2006.01) B01D 71/。

2、78(2006.01) B01D 67/00(2006.01) C08L 81/06(2006.01) C08L 77/00(2006.01) C08L 33/20(2006.01) C08L 27/16(2006.01) C08L 1/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 备方法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属于生物医药技 术领域。 缩水甘油和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 在强 碱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单体的作用下, 通过阴 离子开环聚合进行无规共聚, 得到超支化聚(缩 水甘油-无规-缩水甘。

3、油烯丙基醚), 其在光引发 剂和紫外光作用下和硫醇化合物进行点击反应,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 醚-点击-氨基乙硫醇)即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醚共聚物。 本发明所用的共聚单体简单易得, 无 规共聚物合成方便, 条件温和, 反应步骤简单, 易 于实现, 极大降低了成本。 使用本发明的共聚物 所修饰的渗透膜, 表面具有大量羟基功能端基, 易于后续功能化, 适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9021229 A 2018.12.18 CN 109021229 A 1.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4、1)缩水甘油和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 在强碱和1,1,1-三羟甲基乙 烷单体的作用下,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进行无规共聚,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 甘油烯/炔丙基醚); (2)在光引发剂和紫外光作用下, 将硫醇化合物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 烯/炔丙基醚)进行点击反应,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点击- 氨基乙硫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所述的缩水甘油与缩水甘 油烯丙基醚或缩水甘油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为1:9999:1; 所述的强碱为甲醇钠、 叔丁醇钾、 氢氧化铯或氢化钠的一种。 3.根据。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2-二 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 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中烯/炔丙 基的摩尔比为1:21:10; 所述的硫醇化合物为2-氨基乙硫醇或SH-R1-NH2, R1为(CH2)n, n2, 其与超支化聚(缩水 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优选为2:15:1。 4.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 方法制备得到。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在修饰渗透膜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

6、饰渗透膜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接枝修饰于渗透膜上; (2)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浸泡到银离子溶液中, 使银离子 耦合到修饰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盐酸多巴胺溶于0.01mol L-1、 8.0pH2, 其与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炔丙基醚)的摩尔比优 说明书 1/5 页 3 CN 109021229 A 3 选为2:15:1。 0010 上述步骤(1)的化学反应式为: 0011 0012 上述步骤(2)的化学反应式为: 0013 0014 一种含。

7、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0015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在修饰渗透膜中的应用。 0016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渗透膜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17 (1)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接枝修饰于渗透膜上。 0018 (2)将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浸泡到银离子溶液中, 使银 离子耦合到修饰层中。 所述的银离子溶液优选为硝酸银溶液或乙酸银溶液。 0019 优选的, 上述修饰渗透膜的方法的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0020 1)将盐酸多巴胺溶于0.01mol L-1、 8.0pH8.6的Tris缓冲液中配成溶液A, 将渗透。

8、 膜浸入溶液A中使盐酸多巴胺充分涂覆到渗透膜上(812h)。 其中, 溶液A中盐酸多巴胺的 浓度优选为100500mg/L。 0021 2)往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的水溶液中加入三乙胺配成溶液B, 再将盐 酸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浸入到溶液B中0.56h。 其中, 溶液B中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 聚物的浓度优选为10100g/L, 溶液B中三乙胺的体积分数优选为0.20.7。 0022 上述渗透膜优选为聚醚砜、 聚砜、 聚酰胺、 聚丙烯腈、 聚偏二氟乙烯或醋酸纤维素 酯为原材料的渗透膜。 说明书 2/5 页 4 CN 109021229 A 4 0023 一种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

9、饰的渗透膜,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0024 上述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的渗透膜可以用于不同领域, 如生物医 药等。 0025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可以在常温下、 水溶液中进行 反应获得, 反应步骤简单, 产率在75以上; 所制备的含硫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修饰 的渗透膜表面亲水, 具有大量羟基功能端基, 易于后续功能化, 且无生物毒性, 具有很好的 生物相容性, 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0026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27 (1)本发明所用的共聚单体简单易得, 无规共聚物合成方便, 条件温和, 易于实现; 0028 (2)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价。

10、格低, 共聚反应便于引入其他可做后续反应的官能团, 容 易放大。 0029 (3)本发明使用紫外光引发巯基-烯基和巯基-炔基点击反应, 选择性好, 反应时间 短(99), 得到的氨基端基易于保存, 不易被氧化, 硫元素的引入可用 于后续耦合银离子, 进一步提高修饰层的抗菌能力, 容易赋予修饰层自修复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未修饰膜(a)、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 硫醇)修饰膜(b)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吸附测试图; 0031 图2是未修饰膜(a)、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 硫醇)修饰膜(b)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吸附测试图;。

11、 0032 图3是未修饰膜(a)、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 硫醇)修饰膜(b)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的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0034 实施例1 0035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 60反应2h, 置 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的溶剂, 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 将8.0mL 缩水甘油、 3.6m。

12、L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和10mL1,4-二氧六环混合, 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氧 气, 在100反应温度下, 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 滴加完成后, 反应 继续进行6h, 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反应完成后, 混合物 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色 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分子量6300g/mol。 0036 将1.26g分子量63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溶于 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0.46g 2-氨基乙硫醇、。

13、 77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 酮, 混合均匀, 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 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 反应完成后, 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 说明书 3/5 页 5 CN 109021229 A 5 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 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 分子量7500g/mol。 0037 实施例2 0038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 60反应2h, 置 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

14、的溶剂, 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 将2.0mL 缩水甘油、 14.4mL缩水甘油烯丙基醚和10mL 1,4-二氧六环混合, 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 氧气, 在100反应温度下, 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 滴加完成后, 反 应继续进行6h, 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反应完成后, 混合 物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 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分子量8100g/mol。 0039 将1.62g分子量81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

15、水甘油烯丙基醚)溶于 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1.85g 2-氨基乙硫醇、 307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 酮, 混合均匀, 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 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 反应完成后, 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 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 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 分子量12700g/mol。 0040 实施例3 0041 往2.0mL甲醇中加入24.3mg甲醇钠和181mg 1,1,1-三羟甲基乙烷, 60反应2h, 。

16、置 于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所有的溶剂, 将固体分散在40mL1,4-二氧六环中。 将6.0mL 缩水甘油、 6.50mL缩水甘油炔丙基醚和10mL 1,4-二氧六环混合, 通入氩气除去混合液中的 氧气, 在100反应温度下, 于12h内将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前面的分散液中, 滴加完成后, 反 应继续进行6h, 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 反应完成后, 混合 物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 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 分子量6800g/mol。 0042 将1.36g分子量6800g/。

17、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醚)溶于 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1.83g 2-氨基乙硫醇、 153m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 酮, 混合均匀, 在365nm紫外光下反应1h, 得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炔丙基 醚-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 反应完成后, 混合物沉淀在正己烷中, 通过反复溶解在甲醇和 沉淀在正己烷中对聚合物进行纯化, 即得到白色粘稠状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 甘油炔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 分子量11500g/mol。 0043 实施例4 0044 将100mg盐酸多巴胺溶于1L0.01mol/L、 pH8.0。

18、的Tris缓冲液中, 配成多巴胺溶 液。 将渗透膜浸入多巴胺溶液中12h, 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已浸润的渗透膜3次, 制得多巴胺涂 覆的渗透膜。 渗透膜为聚醚砜、 聚砜、 聚酰胺、 聚丙烯腈、 聚偏二氟乙烯或醋酸纤维素酯为原 材料的渗透膜。 0045 将实施例1制备的分子量7500g/mol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 醚-点击-氨基乙硫醇)配制成50g/L的水溶液, 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7(体积分数)的三乙 胺, 搅拌均匀。 将多巴胺涂覆的渗透膜浸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点击-氨基乙硫醇)溶液中6小时。 再将渗透膜浸入0.1g/L的硝酸银水溶液中6小时, 得。

19、到超 说明书 4/5 页 6 CN 109021229 A 6 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 0046 实施例5 0047 该实施例中, 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 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 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0048 如图1a、 1b所示, 分别是未修饰膜、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吸附测试图, 将未修饰膜、 超支化聚(缩水甘 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分别用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润洗 2次, 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

20、的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中(0.5mg/L) 1小时。 用Leica DMLM荧光光谱仪进行荧光测定。 图1a、 1b分别为荧光测定结果。 未修饰膜表 面被蛋白完全覆盖, 即未修饰膜受到严重的蛋白粘附, 见图1a。 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 微弱荧光, 表明只有少量粘附。 从粘附强度可以看出,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 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粘附强度从92减少为8, 见图1b。 0049 实施例6 0050 该实施例中, 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 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 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0051 如图2a、 2b所示, 分别是未修饰膜、 超支化聚。

21、(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吸附测试图; 将未修饰膜、 超支化聚(缩水甘 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分别用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润洗 2次, 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含大肠杆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108细菌群落总数每毫 升)4小时, 用扫描电镜进行测定, 图2a、 2b为扫描电镜测定结果。 未修饰膜表面被大肠杆菌 密集覆盖, 甚至有细菌团簇, 见图2a, 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零星大肠杆菌粘附。 从粘 附强度定量测定可以看出,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 醇)粘附强度从100减少。

22、为8.1, 见图2b。 0052 实施例7 0053 该实施例中, 未修饰膜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聚醚砜膜, 修饰膜是聚醚砜膜按照实施 例4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修饰膜。 0054 如图3a、 3b所示, 分别是未修饰膜、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 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测试图, 分别将未修饰膜、 超支 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乙硫醇)修饰膜用10mmol/L磷酸盐缓 冲液润洗2次, 在室温条件下将之浸渍在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108细菌 群落总数每毫升)4小时, 用扫描电镜进行测定, 图3a、 3b为扫描电镜测。

23、定结果。 未修饰膜表 面被细菌密集覆盖, 有大量细菌团簇, 见图3a, 共聚物修饰后的膜表面只有少量细菌粘附。 从粘附强度定量测定可以看出,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无规-缩水甘油烯丙基醚-点击-氨基 乙硫醇)修饰膜粘附强度从100减少为9.2, 见图3b。 0055 应当理解的是, 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0056 应当理解的是, 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 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 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 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 所做出的替换或变形,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请 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5/5 页 7 CN 109021229 A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8 CN 109021229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9 CN 109021229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