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水稻分蘖的一个DHHC型锌指蛋白基因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控水稻分蘖的一个DHHC型锌指蛋白基因及应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296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02 CN 102229661 A *CN102229661A* (21)申请号 201110148392.2 (22)申请日 2011.06.03 C07K 14/415(2006.01) C12N 15/29(2006.01) C12N 15/63(2006.01) C12N 5/10(2006.01) C12N 1/00(2006.01) C12N 15/82(2006.01) A01H 5/00(2006.01) C12R 1/91(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大学 地址 410082 湖南。
2、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 (72)发明人 刘选明 林建中 周波 唐冬英 彭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11039 代理人 刘江良 (54) 发明名称 调控水稻分蘖的一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 及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调控水稻分蘖的一个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 OsDHHC1 及应用, 属于植物基因 工程领域。OsDHHC1 基因具有正调控水稻分蘖从 而构建理想株型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 OsDHHC1 基因的表达量能够增加水稻分蘖的数量 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因此, OsDHHC1 的 分离和鉴定对将来阐明水稻分蘖调控网络和分子 机制具。
3、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同时 OsDHHC1 基因在塑造理想水稻株型和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 品种两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序列表 4 页 附图 6 页 CN 102229662 A1/1 页 2 1. 一种水稻分蘖相关蛋白, 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 : 1) 序列表中的 SEQ ID No : 4 或 SEQ ID No : 5 ; 2) 将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或 SEQ ID No : 5 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 酸残基的取代和。
4、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 且仍然具有水稻分蘖相关蛋白活性。 2.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分蘖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编码基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水稻分蘖相关蛋白的 cDNA 基 因, 具有下述核苷酸序列之一 : 1) 序列表中 SEQ ID No : 2 或 SEQ ID No : 3 的 DNA 序列 ; 2) 编码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或 SEQ ID No : 5 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编码基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水稻分蘖蛋白的基因组基因, 具 有下述核苷酸序列之一 : 1) 序列表中 SEQ 。
5、ID No : 1 的 DNA 序列 ; 2) 编码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或 SEQ ID No : 5 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 5. 一种含有权利要求 2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水稻分蘖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 6. 一种含有权利要求 5 所述表达载体的细胞系或宿主菌。 7. 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利用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表达载体导入植 物细胞, 培育出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的转基因植物。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植物是水稻。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1/6 页 3 调控水。
6、稻分蘖的一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水稻分蘖的一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 同时, 本发明还涉及 所述基因的应用, 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矮秆基因 sd-1 的发现和应用引发了作物生产的 “绿色革 命” ” , 实现了水稻单产的第一次飞跃。 70年代中期, 我国发现水稻野败型不育系并成功选 育了三系配套的杂交水稻。使得我国的水稻单产水平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以理想株型塑造 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新株型水稻品种选育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 途径(程式华等, 中国水稻科学, 19 : 2。
7、80-284, 2005)。 水稻株型是发挥水稻高产性状基因的 载体, 而分蘖是创新水稻株型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分蘖数目和分蘖角度是水稻分蘖的两 个主要研究内容。 水稻分蘖调控基因的分离和鉴定对于水稻分蘖调控分子机制的解析以及 水稻理想株型塑造育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0003 水稻分蘖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即分蘖芽的形成和分蘖芽的伸长。目 前, 在水稻中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分蘖形成过程相关的基因, 其中与分蘖芽的形成相关的基 因有 MOC1, LAX 和 SPA 等 ; 与分蘖芽的伸长相关的基因有 D3, D10, THD1, OsTB1, OsNAC2 等 (Wang Y。
8、, Li J, Annu Rev Plant Biol, 59 : 253-279, 2008)。Li 等 (The Plant Journal, 58 : 592-605, 2009) 通过研究小粒多分蘖突变体 sp1 分离出了 SP1 基因, 发现该基因编码一 个肽转运蛋白, 主要调节稻穗的分枝和粒径的大小。近年研究发现, 独脚金内酯是 MAX 途 径产生的一种控制植物分枝的新的激素, 是腋芽生长调控途径中位于生长素下游的负调节 因子 (Gomez-Roldan, et al.Nature, 455 : 189-194, 2008)。Lin 等 (The Plant Cell, 21 : 。
9、1512-1525, 2009)通过研究矮化多分蘖突变体d27分离出了D27基因, 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 Fe离子蛋白, 参与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的生物合成, 从而调控水稻的分蘖。 最近, Jiao 等 (NatureGenetics, 42 : 541-545, 2010) 分离鉴定了一个理想株型 IPA1, 发现该基因 编码 OsSPL14 蛋白, 当对 OsSPL14 基因定点突变后, 转化株系分蘖数减少, 表现出明显的理 想株型。 0004 水稻分蘖角度是指植株主茎与分蘖之间的夹角, 它是决定水稻株型的另一重要因 素之一。外界环境是影响水稻分蘖角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
10、尤其光照条件对水稻分蘖角度的 形成影响较大。 迄今为止, 许多与分蘖角度相关的突变体被分离鉴定出来, 如分蘖平卧生长 的突变体 la, 分蘖直立生长的突变体 er, 株型分散矮化突变体 d20 等 (Wang Y, Li J, Annu RevPlantBiol, 59 : 253-279, 2008)。李培金等 ( 科学通报, 48 : 2271-22741, 2003) 通过图 位克隆分离了 LAZY1 基因, 并发现该基因对植物生长激素的极性运输具有负调控作用。Yu 等 (The Plant Journal, 52 : 891-898, 2007) 分离出一个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新基因 T。
11、AC1, 发现 TAC1 mRNA 水平决定着分蘖角度的大小。Tan 等 (Nature Genetics, 40 : 1360-13641, 2008) 克隆了控制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的 C2H2 型锌指蛋白基因 PROG1, 发现该基因主要 在腋芽分裂组织表达。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2/6 页 4 0005 锌指蛋白在调控 RNA 的结合、 转录、 细胞凋亡、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命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根据 Cys 和 His 与锌离子结合的位点和数量, 有 C2H2, , C2C2, , C2HC, C2C2C2C2, C2HCC2C2 和。
12、 DHHC 等不同类型的锌指结构域。其中 DHHC 型锌指蛋白是锌指蛋白大家族中 较小的一类, 具有 DHHC(Asp-His-His-Cys) 富含半胱氨酸高度保守的锌指结构域, 多数家 族成员具有蛋白质酰基转移酶 (protein acyltransferase, PAT) 活性。目前, DHHC 型锌指 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酵母和哺乳动物 (Jessica, et al.Cell Biology, 170 : 1091-1099, 2005), 而在植物中的研究较少。Hemsley 等 (The Plant Cell, 17 : 2554-2563, 2005) 从 tip1 突变体中分。
13、离和克隆了一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 TIP1, 发现锌指蛋白 TIP1 有 PAT 活 性, 参与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当该基因缺失时则会造成根尖的根毛发育不良。最近, 本 发明人通过研究拟南芥多分枝突变体 scc10-D 分离和鉴定了一个新的 DHHC 型锌指蛋白基 因 AtDHHC1(GenBank accession no.At5g04270), 初步发现该基因对腋芽的生长起正调控 作用, 同时也揭示了 DHHC 型锌指蛋白的一种全新功能 (Xiang, et al.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45 : 7759-7766, 2010)。由此可。
14、见, DHHC 型锌指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株 型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家族其它成员的功能仍不清楚, 特别是水稻中 DHHC 型锌指蛋白对株型调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分蘖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0007 本发明所提供的水稻分蘖蛋白, 名称为 OsDHHC1, 来源于水稻 (Oryza sativavar L.), 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 : 0008 1) 序列表中的 SEQ ID No : 4 和 SEQ ID No : 5 ; 0009 2) 将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和 SEQ ID No : 5 的氨基酸残。
15、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 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且与水稻分蘖相关的蛋白质。 0010 序列表中的序列 4 由 22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0011 序列表中的序列 5 由 27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0012 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是指不超过 10 个氨基 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如将序列 4 自氨基端第 76 位半光氨酸残基取代为 丙氨酸残基的与水稻分蘖相关的蛋白质 ; 将序列4自氨基端第76位半光氨酸残基取代为丙 氨酸残基且将序列 4 缺失自氨基端第 73 位 -76 位氨基酸残基而得到的由 223 个氨基酸残 基组成。
16、的与水稻分蘖相关的蛋白质 ; 将序列 5 的自氨基端第 125 位半光氨酸残基取代为丙 氨酸残基的与水稻分蘖相关的蛋白质 ; 将序列 5 的自氨基端第 125 位半光氨酸残基取代为 丙氨酸残基且将序列 5 缺失自氨基端第 121 位 -125 位氨基酸残基而得到的由 272 个氨基 酸残基组成的与水稻分蘖相关的蛋白质。 0013 本发明还提供 OsDHHC1 和 Os02g0819100 的编码基因。 0014 OsDHHC1 和 Os02g0819100 的 cDNA 基因, 具有下述核苷酸序列之一 : 0015 1) 序列表中 SEQ ID No : 2 或 SEQ ID No : 3 的。
17、 DNA 序列 ; 0016 2) 编码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或 No : 5 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 ; 0017 3) 在高严谨条件下可与序列表中 SEQ ID No : 1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 列 ;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3/6 页 5 0018 4) 与序列表中 SEQ ID No : 2 或 SEQ ID No : 3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70以上同源 性, 且编码相同功能蛋白质的 DNA 序列。 0019 序列表中的序列 1 由 1293 个碱基组成, 其开放阅读框架 (ORF) 为自 5 端第 。
18、66 位 至 884 位碱基。 0020 OsDHHC1 的基因组基因, 可具有下述核苷酸序列之一 : 0021 1) 序列表中 SEQ ID No : 1 的 DNA 序列 ; 0022 2) 编码序列表中 SEQ ID No : 4 或 No : 5 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 ; 0023 3) 在高严谨条件下可与序列表中 SEQ ID No : 1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 列 ; 0024 4)与序列表中SEQ ID No : 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70以上同源性, 且编码相同功 能蛋白质的 DNA 序列。 0025 序列表中的序列1为OsDHHC1的基因组序列, 包含了1293。
19、个碱基, 该基因含有2个 外显子 ( 序列 1 的 5 端起 : 67-189, 336-884), 1 个内含子 ( 序列 1 的 5 端起 : 190-335)。 0026 所述高严谨条件可为在0.1SSPE(或0.1SS), 0.1SDS的溶液中, 在65下杂 交并洗膜。 0027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OsDHHC1和Os02g0819100基因的表达载体, 以及含有所述载体 的细胞系或宿主菌。OsDHHC1 的基因表达为非组成型表达。 0028 扩增 OsDHHC1 和 Os02g0819100 基因中任意片段的引物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可利用所述水稻分蘖相关蛋白编码基因中的 15 。
20、个或 15 个以上连续碱基的寡核苷酸选 育水稻品种。 0029 利用任何一种可以引导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载体, 将本发明所提供的水稻分 蘖相关蛋白编码基因OsDHHC1和Os02g0819100导入植物细胞, 可获得改变植物分枝的转基 因细胞系及转基因植株。 0030 本发明的基因在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时, 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 种一般性启动子、 增强启动子或诱导型启动子。 0031 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植物细胞进行鉴定及筛选, 可对所使用的载体进 行加工, 如加入可选择性标记 (GUS 基因、 GFP、 YFP、 AsRed 和荧光素酶基因等 ) 或具有抗性 的抗生素标。
21、记基因 ( 潮霉素、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氨苄青霉素、 博莱霉素等 )。为了转基因 植物释放的安全性, 在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也可不携带任何标记基因, 在苗期进行特定 PCR 分子标记筛选。 0032 含有本发明的 OsDHHC1 和 Os02g0819100 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 Ti 质粒、 Ri 质 粒、 植物病毒载体、 直接 DNA 转化、 显微注射、 电导、 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等常规生物学方法 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 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 0033 被转化的植物宿主既可以是单子叶植物, 也可以是双子叶植物, 如 : 水稻、 小麦、 玉 米、 黄瓜、 番茄、 杨树、 草坪草、。
22、 苜蓿等。 0034 本发明的水稻分蘖基因及其蛋白正调节分蘖芽的伸长, 在水稻理想株型塑和高产 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发明人将该基因超强表达于水稻后, 发现其转化株系的分 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 产量也显著提高。 因此, 本发明的水稻分蘖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工 程的方法用于增加水稻分蘖数和有效穗数, 从而达到水稻增产的目的。 同时, 还可以利用该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4/6 页 6 水稻分蘖基因来调节分蘖的发生, 从而使水稻的分蘖发生理想化, 即早期分蘖发生快, 中后 期不发生分蘖, 既保证每亩的穗数, 又杜绝无效分蘖, 避免浪费营养物质,。
23、 以最终达到光合 物质的经济产量产出最大化。 另外, 该水稻分蘖基因及其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可以作为一种 重要的分子标记用于水稻分子辅助选择育种, 加速水稻高产和理想株型塑造育种的进程。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6 图 1 为水稻和拟南芥的 DHHC 型锌指蛋白的聚类分析。 0037 图 2 为 AtDHHC1 和 Os02g0819100 的氨基酸序列对比。 0038 图 3 为 Os02g0819100 和 OsDHHC1 的基因序列对比。 0039 图 4 为 Os02g0819100 和 OsDHHC1 的氨基酸序列对比。 0040 图 5。
24、 为 OsDHHC1 的基因结构分析。 0041 图 6 为 OsDHHC1 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 0042 图 7 为 T0代 OsDHHC1 转基因水稻中的 Hpt 基因检测。 0043 图 8 OsDHHC1 过表达植株的表型鉴定及分子检测, 其中, A.OsDHHC1 转基因株系的 代表植株 ; B.OsDHHC1 在野生型和过表达植株中的表达分析 ; C. 野生型和 OsDHHC1 过表达 植株的分蘖数统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45 1.OsDHHC1 基因的克隆 0046 最近, 我们研究组通过研究拟南芥多分枝突变。
25、体 scc10-D 分离和鉴定了一个新 的 DHHC 型锌指蛋白基因 AtDHHC1(GenBank accession no.At5g04270), 初步发现该基因 对腋芽的生长起正调控作用 (Xiang, et al.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45 : 7759-7766, 2010)。于是我们利用同源对比的方式将 AtDHHC1 的氨基酸序列在 NCBI 的水稻 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搜索, 共找到了 27 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序列 ; 同时也将 AtDHHC1 的序列 在 NCBI 的拟南芥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搜索, 共找到 28。
26、 个 DHHC 型锌指蛋白序列。然后用分 子遗传进化分析软件 MEGA4.0.2 对水稻和拟南芥 DHHC 型锌指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了 分子进化树 ( 图 1)。从树形图中可以看出, AtDHHC1 与 Os02g0819100 的序列相似性最高, 处在同一个小分支上, 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 53 ( 图 2)。由此可见在水稻中与拟南芥 AtDHHC1 基因相似性最高的是 Os02g0819100。我们已知 AtDHHC1 基因在拟南芥中能调控分 枝, 于是推测 Os02g0819100 基因在水稻中也能调控分蘖。 0047 用引物设计软件 Primer Premier 5 设计了特异的。
27、引物 : 0048 OsDHHC1Q-F : 5 -ATGGCGCGGAGGAGGGGAA-3 0049 OsDHHC1Q-R : 5 -TCAGTTGTTTGTGATCTGGAACTCAGTGCC-3 0050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的 c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 Os02g0819100 基因的 CDS 序列。 结果在电泳检测时发现有2条扩增产物带, 一条长约700bp, 另一条长约800bp。 约700bp的 扩增带非常亮, 而约 800bp 的扩增带比较弱。为了确定哪个片段是本发明所扩增的目的基 因, 将 2 条带胶回收后亚克隆到 pGEM-T vector, 并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
28、限公司测序。测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5/6 页 7 序结果显示, 约 800bp 片段的序列与 NCBI 水稻数据库中由电子克隆得到的 Os02g0819100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 约700bp片段的序列与Os02g0819100基因序列相比少了113-250位点 之间的 148bp 片段, 其他部位的序列完全一致 ( 图 3)。该基因在 GenBank 中没有收录, 它 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 编码序列能够通读, 与Os02g0819100编码蛋白相比少了38-86 位点之间的 49 个氨基酸 ( 图 4)。该研究结果表明, Os0。
29、2g0819100 基因有 2 种不同的剪接 方式 : 一种较短序列的剪接方式在 GenBank 中没有登记, 而且是该基因的主要剪接方式, 命 名为 OsDHHC1 ; 在 GenBank 中登记的剪接方式仍命名为 Os02g0819100。由于 GenBank 中登 记的 Os02g0819100 序列仅为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进行序列分析所得的序列, 并且功能 未知, 而本发明中所提供的 OsDHHC1 和 Os02g0819100 经过后续研究发现该 2 种剪接方式均 调控水稻分蘖。 0051 2.OsDHHC1 基因的分子特征 0052 通过比较日本晴的Os02g0819100的cDN。
30、A及其基因组DNA序列, 发现OsDHHC1共有 2 个外显子 ( 序列 3 的 5 端起 : 1-112, 251-819), 1 个内含子 ( 序列 1 的 5 端起 : 113-249) ; 其基因组全长为 1293bp( 见 SEQ ID No : 1), cDNA 全长为 672bp( 见 SEQ ID No : 2), 其开放 阅读框架为序列 2 自 5 端第 1 至 672 位点共有 672 个碱基 ; 该基因编码蛋白长度为 223 个 氨基酸 ( 图 5B)。 0053 3.OsDHHC1 的表达分析 0054 用已经克隆出短片段的引物OsDHHC1Q-F和OsDHHC1Q-R。
31、考察水稻成年植株不同组 织部位的 OsDHHC1 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发现在根、 茎和穗中都只能扩增出约 700bp 的片段, 但是在叶片中既能扩增出约 700bp 的片段又能扩增出约 800bp 的片段 ( 图 6)。为了进一 步确认该 800bp 片段是否为该基因的另一种剪接方式, 我们将该条带通过胶回收后将其克 隆到 pGEM-T vector, 然后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 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序列与 NCBI 水稻数据库里的 Os02g0819100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该结果说明, OsDHHC1 均能在水稻 各组织器官中稳定表达, 尤其在穗中表达量最高, 相反 Os02g08。
32、19100 仅在叶片表达, 或在 其它组织器官表达量很低, 以致无法检测到。 0055 4.OsDHHC1 基因的功能验证 0056 (1) 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0057 为了验证 OsDHHC1 基因的功能, 将 OsDHHC1 的 CDS 序列亚克隆到具有相同酶切位 点的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 得到重组质粒pCAMBIA1301-OsDHHC1。 然后再将该重组 质粒通过电激方法转入农杆菌 (Agrobacterium) 菌株 EHA105 中。 0058 (2) 愈伤组织的诱导 : 0059 将野生型中花 11(WT) 的成熟种子脱壳灭菌, 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
33、, 培养 10 天。 0060 (3) 转化和筛选 : 0061 用含有重组质粒 pCAMBIA1301-OsDHHC1 的农杆菌菌株浸染水稻愈伤组织, 在黑暗 处28培养3天后, 在含有50mg/L潮霉素和450mg/L羧苄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抗性 愈伤组织, 然后于含 35mg/L 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以获得转基因植株。再生 植株经炼苗 1 周后移栽到大田中, 并通过 PCR 检测潮霉素抗性基因 Hpt, 确定 T0代转基因阳 性植株 ( 图 7)。本实施例中, 共获得了 23 个独立阳性转化株系 (T0)。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
34、2 A6/6 页 8 0062 (4) 表型鉴定 : 0063 单株收取 T0代种子, 在水中浸种 2 天后, 移入 37培养间催芽 3 天, 然后将露白 的种子播在装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用 100 mg/L 的潮霉素筛选 1 周。一周后统计各转化株系 潮霉素抗性苗和敏感性苗的分离比,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确定其 T-DNA 插入拷贝数。然后 将抗性苗移栽至苗床上育秧, 于 4 叶期移栽入大田。同时, 还可以通过常规分子检测以获得 T1代转基因植株。然后于整个生长发育期考察各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 结果发现在 23 个 OsDHHC1 超强表达株系 (OeOsDHHC1)(T1) 中, 共有 1。
35、5 个株系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比野生型 明显增加 ( 图 8A-C, 表 1), 而且其产量也增加了 10-30 ( 图 8D 和 E, 表 1)。该结果说明, OsDHHC1 能够促进水稻的分蘖, 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穗数和产量的目的, 在水稻理想株型塑和 高产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0064 表 1. 部分 OsDHHC1 超强表达株系的农艺性状统计 0065 株系 有效穗数 a 单穗种子数 a 单株产量 (g)a 每亩产量 (Kg)b WT( 中花 11) 14.62.8 111.232 38.93.3 466.643 OeOsDHHC1-1 185.7 165.740.8 52.55.2。
36、 539.966 OeOsDHHC1-2 21.35.7 1 39.548.7 43.34.2 509.848 OeOsDHHC1-3 233.4 165.645.3 52.56.3 535.672 0066 a. 数据 (MeanSE) 由栽培于同一个小区的 50 个单株统计而来。 0067 b. 数据 (MeanSE) 由 50 个单株栽培面积的产量折算成的亩产量, 分别由 3 个独 立小区统计而来。 说 明 书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1/4 页 9 0001 0002 0003 序 列 表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2/。
37、4 页 10 0004 序 列 表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3/4 页 11 0005 序 列 表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4/4 页 12 序 列 表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1/6 页 13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2/6 页 14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3/6 页 15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4/6 页 16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5/6 页 17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CN 102229662 A6/6 页 18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966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