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653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81144.5

申请日:

2015.09.14

公开号:

CN105256793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2D 5/3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王警 李平 李磊变更后:张驰 王警 刘清宽 李平 李磊|||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5/38申请日:2015091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38

主分类号:

E02D5/38

申请人:

王警; 李平; 李磊

发明人:

王警; 李平; 李磊

地址:

474150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古城街道办事处新华中路10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0

代理人:

吕爱萍; 李荷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下桩设备,桩体外管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在桩体外管的下方连接有桩头,桩头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所述的桩头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与桩头相连通,在桩头的下方通过铁链活动连接有堵头,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同时向下作业,下桩作业完成后,通过外部浇筑设备在桩体内管向上起桩作业时,水泥浇注料向内管中下料作业,填充桩体外管形成的空洞,实现水泥桩体的浇筑作业,桩体不在预留在地下,打桩与浇筑实现同步完成,凝固后形成自然的桩体,不需要再次浇筑,即可实现水泥填充料形成的桩体的牢固下桩作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层下桩设备,包括桩体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体外管(1)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2),在桩体外管(1)的下方连接有桩头(3),桩头(3)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2)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4),所述的桩头(3)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4)与桩头(3)相连通,在桩头(4)的下方通过铁链(5)活动连接有堵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下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体外管(1)套装在桩体内管(2)的外部,桩体外管(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盘(7),第一连接盘(7)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8),桩体内管(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盘(9),第二连接盘(9)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8)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10),在第二连接盘(9)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管连接盘(11),支撑连接管连接盘(11)上开设有支撑连接管连接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下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连接头(4)通过连接螺纹(13)与桩体内管(2)相连接,内管连接头(4)的外径与桩体内管(2)相等,所述的桩头(3)的外径与桩体外管(1)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下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头(6)为圆球状,桩头(3)为空心圆柱形管状结构,堵头(6)的直径不小于桩头(4)的内径。

说明书

一种双层下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层下桩设备。

背景技术

打桩机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等组成。桩锤依附在桩架前部两根平行的竖直导杆,俗称龙门之间,用提升吊钩吊升。桩架为一钢结构塔架,在其后部设有卷扬机,用以起吊桩和桩锤。桩架前面有两根导杆组成的导向架,用以控制打桩方向,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桩锤按运动的动力来源可分为落锤、汽锤、柴油锤、液压锤等。打桩机是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塔架和导向架可以一起偏斜,用以打斜桩。桩架能转动,也能移行。

传统的打桩机无论类型怎样变化,均是利用打桩动力源将桩体打入地下,并将桩体保留到地下的机械设备。这种打桩方式需要浪费较多的资源和设备。在打桩作业时,受到桩体直径的限制,落桩作业完成后,桩体留在地下,桩体直径无变化,受力点全部由桩体制成,桩体自上而下受理不均匀,影响上层建筑物的搭建。桩体留在地下作为必要的预留件,不能周转反复使用,浪费了资源。并且,传统的打桩机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缺陷桩,传统的处理方法有扩大承台、原位复桩、接桩、桩心凿井、补桩、钻孔加强、改变施工方法或者修改设计方案。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一旦出现缺陷桩,采取上述审核一种方法都会造成成本加大,增加开支,并且可能造成整体设计改变后的缺陷问题。因此,采用传统打桩机预留桩体在地下的方式容易造成施工的不方便,一旦出现缺陷桩,会给生产和工期带来滞后,并给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上层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稳定牢固,桩体成桩率高,节省成本,高效快捷的双层下桩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稳定牢固,桩体成桩率高,节省成本,高效快捷的双层下桩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下桩设备,包括桩体外管,所述的桩体外管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在桩体外管的下方连接有桩头,桩头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所述的桩头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与桩头相连通,在桩头的下方通过铁链活动连接有堵头。

所述的桩体外管套装在桩体内管的外部,桩体外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盘,第一连接盘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桩体内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盘,第二连接盘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在第二连接盘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管连接盘,支撑连接管连接盘上开设有支撑连接管连接孔。

所述的内管连接头通过连接螺纹与桩体内管相连接,内管连接头的外径与桩体内管相等,所述的桩头的外径与桩体外管的外径相等。

所述的堵头为圆球状,桩头为空心圆柱形管状结构,堵头的直径不小于桩头的内径。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桩体外管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在桩体外管的下方连接有桩头,桩头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所述的桩头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与桩头相连通,在桩头的下方通过铁链活动连接有堵头,在使用时,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在下桩作业时,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同时向下作业,下桩作业完成后,通过外部浇筑设备在桩体内管向上起桩作业时,水泥浇注料向内管中下料作业,填充桩体外管形成的空洞,实现水泥桩体的浇筑作业,桩体不在预留在地下,打桩与浇筑实现同步完成,在打桩作业完成后,退桩的同时将水泥料浇筑到桩体形成的空间内,利用水泥料填充外管打桩形成的空间,凝固后形成自然的桩体,不需要再次浇筑,即可实现水泥填充料形成的桩体的牢固下桩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桩体内管和桩体外管套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桩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桩体内管与桩体外管和桩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双层下桩设备,包括桩体外管1,所述的桩体外管1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2,在桩体外管1的下方连接有桩头3,桩头3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2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4,所述的桩头3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4与桩头3相连通,在桩头4的下方通过铁链5活动连接有堵头6。

所述的桩体外管1套装在桩体内管2的外部,桩体外管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盘7,第一连接盘7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8,桩体内管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盘9,第二连接盘9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8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10,在第二连接盘9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管连接盘11,支撑连接管连接盘11上开设有支撑连接管连接孔12。所述的内管连接头4通过连接螺纹13与桩体内管2相连接,内管连接头4的外径与桩体内管2相等,所述的桩头3的外径与桩体外管1的外径相等。所述的堵头6为圆球状,桩头3为空心圆柱形管状结构,堵头6的直径不小于桩头4的内径。

在下桩作业时,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同时向下作业,下桩作业完成后,通过外部浇筑设备在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向上起桩作业时,水泥浇注料向内管中下料作业,填充桩体外管形成的空洞,实现水泥桩体的浇筑作业,桩体不在预留在地下,打桩与浇筑实现同步完成,在打桩作业完成后,退桩的同时将水泥料浇筑到桩体形成的空间内,利用水泥料填充外管打桩形成的空间,凝固后形成自然的桩体,不需要再次浇筑,即可实现水泥填充料形成的桩体的牢固下桩作业。节省了金属桩体材料,同时避免了桩体缺陷,形成的桩体为下部大、上部小的圆台状结构,提高了桩体完成后的稳定性能,方便上层建筑物的搭建和施工需求。

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层下桩设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下桩设备,桩体外管的内部套装有桩体内管,在桩体外管的下方连接有桩头,桩头的上部设置有与桩体内管相连接的内管连接头,所述的桩头为空心结构,内管连接头与桩头相连通,在桩头的下方通过铁链活动连接有堵头,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桩体外管和桩体内管同时向下作业,下桩作业完成后,通过外部浇筑设备在桩体内管向上起桩作业时,水泥浇注料向内管中下料作业,填充桩体外管形成的空洞,实现水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