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发酵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层发酵塔.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831905.3 (22)申请日 2014.12.2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5436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29 (73)专利权人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25127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工业园纵 一路1号 (72)发明人 徐静吕岩峰殷文建高文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任利国 (51)Int.Cl. C12M 1/14(2006.01) C12M 1/02(20。
2、06.01) C12M 1/10(2006.01) A23L 5/00(2016.01) G05B 19/18(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4393256 U,2015.06.17, 审查员 赖燕娜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层发酵塔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发酵塔, 包括竖向多层 叠置的圆盘状发酵床体, 各层发酵床体的中心与 外筒壳之间分别设有主梁, 各层发酵床体的中心 上方分别设有总料管, 总料管下端分别设有可旋 转三通, 各可旋转三通下部分别连接有层进料管 和直通料管, 各层的总料管、 层进料管和直通料 管分别设有阀门; 各层进料管的出口分别对准该 层输料绞龙的内。
3、端头, 各直通料管的下端分别穿 过发酵床体与位于发酵床体中心区域下方的出 料锥斗相通; 各出料锥斗的下端口分别连接有锥 斗料管, 锥斗料管的下端分别与下层总料管的上 端口对接, 最下方锥斗料管的下端口与出料输送 机的入口相连接。 该发酵塔可以同时对物料进行 多层大批量发酵, 且各层之间互不干涉。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0页 CN 104543610 B 2017.09.19 CN 104543610 B 1.一种多层发酵塔, 包括竖向多层叠置的圆盘状发酵床体, 各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 外周分别设有外筒壳,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与所述外筒壳之间分别设有主梁, 其特征在于: 。
4、各层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上方分别设有总料管, 各所述总料管均与圆盘状 发酵床体共轴线, 所述总料管的下端分别设有可旋转三通, 各所述可旋转三通的下部分别 连接有层进料管和直通料管, 各层的总料管、 层进料管和直通料管分别设有阀门; 各所述层 进料管的出口分别对准该层输料绞龙的内端头, 各所述直通料管的下端分别穿过圆盘状发 酵床体与位于圆盘状发酵床体中心区域下方的出料锥斗相通; 各所述出料锥斗的下端口分 别连接有锥斗料管, 所述锥斗料管的下端分别与下层总料管的上端口对接, 最下方的锥斗 料管的下端口与出料输送机的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
5、床体与其上方 的外筒壳分别合围成上风室,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下方分别设有向床体送风的下风 室, 各所述下风室分别通过下进风道与风机的出口相连, 各所述风机分别由风机电机驱 动, 各所述风机的入口分别安装有可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空气换热器, 各所述空气换 热器的入口分别与喷淋装置的出口相连, 各所述喷淋装置中分别安装有多组雾化喷嘴, 各 所述喷淋装置的入口分别与进风管相连, 各所述进风管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大气相通, 各所 述进风口处分别安装有进风阀和空气过滤器; 各所述上风室分别与上排风道相连, 各所述 上排风道分别设有排风口与大气相通, 各所述排风口处分别安装有排风阀。 3.根据权利要求。
6、2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进风管分别通过回风口与相 应的上排风道相连, 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有调节回风量的回风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壳的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 有链架, 所述链架的顶部为平面, 所述链架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链节, 所述主梁的外端头分 别通过行走轮支撑在相应链架的顶面上, 所述主梁的内端头下方分别固定有主梁支撑座, 所述主梁支撑座的下端分别通过主梁轴承支撑在固定筒的顶部, 各所述固定筒的下部分别 通过支架支撑在相应出料锥斗的内壁上, 各所述出料锥斗的外部分别通过支脚支撑在楼面 或地面上; 各所述主梁的外端头分别安装有主梁电机及。
7、其减速机构, 所述主梁电机及其减 速机构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主梁驱动链轮, 所述主梁驱动链轮分别与相应链架的链节相啮 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梁上分别安装有输料绞龙, 所述输料绞龙由绞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所述输料绞龙分别从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 延伸在圆盘状发酵床体的外边缘, 所述输料绞龙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料板; 所述输料绞 龙的两端支架分别固定在升降齿条的下端, 所述升降齿条分别嵌装于升降导轨中且可沿升 降导轨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梁上, 所述升降齿条分别与升降齿轮啮 合, 所述升降齿轮分别安装在升降驱动轴上, 所述升降驱动轴的两。
8、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及支 架支撑在所述主梁上, 且所述升降驱动轴分别由升降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筒的外周分别套装有旋转 筒, 所述旋转筒的上端封闭且分别通过旋转筒上支架与相应的主梁支撑座固定连接, 所述 旋转筒的下端口分别与所述出料锥斗的上端口相对接, 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口分别安装有旋 转筒下支架, 所述旋转筒下支架的内圆周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滚轮, 各所述滚轮对称贴合在 相应固定筒的下端外壁上; 所述旋转筒与所述固定筒之间的夹套中分别被分隔有竖向的出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04543610 B 2 料溜管, 所述出料溜管的下端。
9、口与相应出料锥斗的上端口相通, 所述出料溜管与相应输料 绞龙的内端头连接的侧壁分别设有可以启闭的出料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梁上安装有多根竖向的翻料 轴, 各所述翻料轴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各所述翻料轴的下端分别向所述圆盘 状发酵床体伸出且分别设有翻料螺旋, 各所述翻料轴的上端分别安装有翻料驱动齿轮, 所 述翻料驱动齿轮由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所述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固定在所述主 梁上; 所述翻料轴沿主梁的长度方向分有多组, 同组翻料轴的翻料驱动齿轮依次啮合且由 同一台所述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
10、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分别包括筛 片、 筛架、 径向支撑梁和环状支撑梁, 各所述环状支撑梁以发酵床的轴线为中心依次分布在 不同直径的圆周上,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以发酵床的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在相邻两道环 状支撑梁之间,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和环状支撑梁的连接节点分别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 各 所述支撑柱的下方分别连接有与支撑柱的轴线相垂直的支撑柱底板, 各所述支撑柱底板的 外周分别均匀连接有多根调节螺杆, 各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分别通过并帽螺母与所述支撑 柱底板固定连接, 各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分别支撑在预埋板上, 各所述预埋板分别固定于 下层楼面或地面上;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的顶部两侧分别连。
11、接有多个偏心调节块, 各所述筛 架的下部分别支撑在所述偏心调节块上方, 所述筛架的上方平铺且固定有所述筛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每层圆盘状发酵床体分别受控于控 制系统, 主梁外端头安装有判断主梁所处相位的读齿传感器 (ZS1) , 主梁电机 (M1) 受控于主 梁电机变频器 (VFD1) , 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的电源回路串联有断路器一 (QM1) 的主触头 和热继电器一 (FC1) ;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一常开触头 (K5-1) 和中间继电器六的第一常开触 头 (K6-1) 分别接入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的反转信号输入段和正转信号输入端; 主。
12、梁控制电路(A)包括依次串联的断路器一 (QM1) 的辅助触头和热继电器一 (FC1) 的常 闭触头, 热继电器一 (FC1) 常闭触头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设有主梁第一支路和主梁第二支 路; 主梁第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待机按钮 (SB1) 和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 待机按钮 (SB1) 的两端并联有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一常开触头 (K3-1) ; 主梁第二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 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 中间继电器 六的第二常闭触头 (K6-2) 和中间继电器五 (K5) 的线圈;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一触头 (P1-1)。
13、 与第二触头 (P1-2) 互为通断且两者的上桩头均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的 上桩头并接,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一触头 (P1-1) 的下桩头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的下桩头并接,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二触头 (P1-2) 的下桩头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三 常闭触头 (K5-3) 及中间继电器六 (K6) 的线圈串联后接入零线; 待机控制电路(B)中, 读齿传感器 (ZS1) 和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分别通过熔断器二 (F2) 接入控制电源, 读齿传感器 (ZS1) 的信号输出端接入读齿计数器 (P1) 的脉冲输入端 (IN) , 零位。
14、检测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接入读齿计数器 (P1) 的复位输入端 (R) ; 零位检测 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还依次与出料门关到位行程开关 (SC-YV1) 、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三常开触头 (ZSH1-3) 和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线圈相串联, 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 线圈两端并联有待机完成指示灯 (H1) ,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三常开触头 (ZSH1-3) 的两端并联有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常开触头;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还与中间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04543610 B 3 继电器二 (K2。
15、) 的线圈串联后接入零线; 待机按钮 (SB1) 与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之间串 联有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三常闭触头 (K2-3) ; 热继电器一 (FC1) 常闭触头的下桩头与中间继 电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之间串联有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六常闭触头 (K2-6)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发酵塔, 其特征在于: 主梁上安装有由升降电机驱动的 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上安装有由绞龙电机驱动的输料绞龙, 升降电机 (M2) 的电源回路 依次串联有断路器二 (QM2) 的主触头和热继电器二 (FC2) , 交流接触器一 (C1) 的常开触头和 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常开触头。
16、分别控制升降电机 (M2) 的反转和正转; 升降控制电路(C)包 括依次串联的断路器二 (QM2) 的辅助触头和热继电器二 (FC2) 的常闭触头, 热继电器二 (FC2) 常闭触头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分别连接有下降支路和上升支路; 下降支路包括依次 串联的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常闭触头、 绞龙低位行程开关 (ZSL1) 的常闭触头和交流接触器 一 (C1) 的线圈; 上升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三常开触头 (K3-3) 、 交流接触 器一 (C1) 的常闭触头、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二常闭触头 (ZSH1-2) 和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线圈;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
17、三常闭触头 (K2-3) 的两端并联有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一常闭触头 (ZSH1-1) ; 绞龙电机 (M3) 受控于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 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的电源回路串联 有断路器三 (QM3) 的主触头和热继电器三 (FC3) ; 中间继电器七的第三常开触头 (K7-3) 接入 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的正转信号输入端; 进料控制电路(D) 包括依次串联的断路器三 (QM3) 的辅助触头、 热继电器三 (FC3) 的常闭触头、 进料按钮 (SB2) 、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的 通电延时断开触头、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一常开触头 (K2-1)。
18、 和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线圈, 中 间继电器七的第二常开触头 (K7-2) 与进料按钮 (SB2) 的两端并联,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四常 闭触头 (K2-4) 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通电延时断开触头的上桩头和中间继 电器二的第一常开触头 (K2-1) 的下桩头之间,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 七 (K7) 的线圈相并联。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04543610 B 4 一种多层发酵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盘发酵塔, 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发酵塔, 可用于固体物料的发酵, 属于粮食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
19、术中, 固体物料的发酵形式很多, 如车阵式木箱发酵、 平床发酵机、 圆盘发 酵机等等。 车阵式木箱发酵主要适用于厌氧发酵, 但出料困难且不能适用于耗氧发酵, 其劳 动强度大, 投资费用相对较低。 平床发酵机可以适用于厌氧耗氧发酵, 但占地面积大, 劳动 强度相对较高。 圆盘发酵机可以适用于厌氧耗氧发酵, 劳动强度较低, 但不能适用用料层厚 度较高的物料发酵, 最大料层厚度在600mm左右。 上述现有的发酵机都是单层发酵, 难以满 足当今社会对提高产量的需求。 如果要提高发酵床的生产能力, 必须建设多个发酵床, 占地 面积大, 投资高。 0003 目前的圆形发酵设备包括圆盘状发酵床体, 圆盘状发。
20、酵床体的外周设有外筒壳, 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与外筒壳之间设有大梁。 现有的圆形发酵设备都是圆盘动, 上侧工 作的大梁是不旋转的。 一种是大盘侧面驱动, 一种是大盘中间驱动。 当圆盘直径很大的时 候, 圆盘状发酵床体的重量非常大, 而且圆盘状发酵床体上还堆积有物料, 料层很难保证绝 对均匀, 因此圆盘状发酵床体旋转的负荷非常大, 动平衡很难保证。 面积大且重量重的圆盘 状发酵床体如果要旋转, 支撑、 稳定及平衡比较难, 设计难度大, 制造成本高, 运行中的电耗 也高, 容易发生故障; 另外从床体外侧进出料, 不方便。 0004 圆盘状发酵床体包括筛片、 筛架、 径向支撑梁和环状支撑梁, 各环状。
21、支撑梁以发酵 床的轴线为中心依次分布在不同直径的圆周上, 各径向支撑梁以发酵床的轴线为中心呈放 射状连接在相邻两道环状支撑梁之间, 筛架固定在支撑梁的上方, 筛架的上方平铺且固定 有筛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发酵床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 尽管筛片、 筛架和支撑梁在制造 厂定制加工, 尺寸非常统一标准, 对于面积很大的发酵床床面, 要想保持筛片上表面的绝对 平整仍然比较困难。 在现场安装时, 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校平, 可效果往往仍 然不理想。 筛片的上表面如果不能保证平整, 容易造成筛片上的物料清理不干净, 而且凸出 的筛片还会与筛面上的设备形成干涉, 造成筛片损坏。 发明内容 00。
22、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多层发酵塔, 可以同时 对物料进行多层大批量发酵, 且各层之间互不干涉。 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多层发酵塔, 包括竖向多层叠置的圆盘状发 酵床体, 各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外周分别设有外筒壳,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 与所述外筒壳之间分别设有主梁, 各层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上方分别设有总料管, 各所 述总料管均与圆盘状发酵床体共轴线, 所述总料管的下端分别设有可旋转三通, 各所述可 旋转三通的下部分别连接有层进料管和直通料管, 各层的总料管、 层进料管和直通料管分 说明书 1/14 页 5 CN 10454。
23、3610 B 5 别设有阀门; 各所述层进料管的出口分别对准该层输料绞龙的内端头, 各所述直通料管的 下端分别穿过圆盘状发酵床体与位于圆盘状发酵床体中心区域下方的出料锥斗相通; 各所 述出料锥斗的下端口分别连接有锥斗料管, 所述锥斗料管的下端分别与下层总料管的上端 口对接, 最下方的锥斗料管的下端口与出料输送机的入口相连接。 0007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多层圆盘状发酵床体叠置, 大 大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 可以同时对大批量的物料进行发酵, 单位面积的产量高, 而且各 层可以独立进行进料、 出料, 相当于并联关系, 相互之间互不干涉。 如果某层总料管与层进 料管。
24、的阀门同时打开, 直通料管的阀门关闭, 物料将进入该层床体, 完成该层进料。 如果某 层的总料管与直通料管的阀门同时打开, 层进料管的阀门关闭, 物料将进入下层, 对下层进 行进料。 某一层出料时, 该层的总料管、 层进料管和直通料管中的阀门全部关闭, 该层的出 料门打开, 物料进入出料门后落入该层的出料溜管, 从出料溜管底部的洞口落入该层的出 料锥斗, 从出料锥斗下部的锥斗料管进入下一层的总料管, 该层以下的各总料管的阀门均 打开, 该层以下的各层进料管的阀门均关闭, 该层以下的各直通料管的阀门均打开, 物料一 直流到最下方的锥斗料管中, 最后进入出料输送机, 由出料输送机完成出料。 000。
25、8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与其上方的外筒壳分别合围成上风 室, 各层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下方分别设有向床体送风的下风室, 各所述下风室分别通 过下进风道与风机的出口相连, 各所述风机分别由风机电机驱动, 各所述风机的入口分别 安装有可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空气换热器, 各所述空气换热器的入口分别与喷淋装置 的出口相连, 各所述喷淋装置中分别安装有多组雾化喷嘴, 各所述喷淋装置的入口分别与 进风管相连, 各所述进风管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大气相通, 各所述进风口处分别安装有进风 阀和空气过滤器; 各所述上风室分别与上排风道相连, 各所述上排风道分别设有排风口与 大气相通, 各所述排。
26、风口处分别安装有排风阀。 同时打开某一层的进风阀和排风阀, 启动所 在层的风机, 就可以对该层的物料进行通风, 而且不影响其它层的发酵状态。 可以根据各层 的发酵进度选择是否进行通风, 操作简便, 易于控制。 空气换热器中通入冷介质或热介质, 可以对进入圆盘状发酵床体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 使空气的温度满足料层发酵的具体需 求。 通过雾化喷嘴的喷淋, 可以对进入发酵床的空气进行加湿, 使空气的湿度满足料层发酵 的具体需求, 而且喷淋可以对空气进行洗涤, 使进入发酵床的空气更加洁净。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各所述进风管分别通过回风口与相应的上排风道相 连, 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有调。
27、节回风量的回风阀。 通过调整进风阀、 回风阀和排风阀的开 度, 可以调整进入发酵床空气的新风和回风比例, 既保持空气适当的新鲜度, 又实现了空气 的重复利用, 有利于节约能源。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筒壳的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链架, 所述链架 的顶部为平面, 所述链架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链节, 所述主梁的外端头分别通过行走轮支 撑在相应链架的顶面上, 所述主梁的内端头下方分别固定有主梁支撑座, 所述主梁支撑座 的下端分别通过主梁轴承支撑在固定筒的顶部, 各所述固定筒的下部分别通过支架支撑在 相应出料锥斗的内壁上, 各所述出料锥斗的外部分别通过支脚支撑在楼面或地面上; 各所 述。
28、主梁的外端头分别安装有主梁电机及其减速机构, 所述主梁电机及其减速机构的输出端 分别安装有主梁驱动链轮, 所述主梁驱动链轮分别与相应链架的链节相啮合。 主梁的内端 头通过主梁支撑座和主梁轴承支撑在固定筒的顶部, 主梁的外端头支撑在链架的顶面上, 说明书 2/14 页 6 CN 104543610 B 6 且可以通过行走轮在链架的顶面上行走; 当主梁电机及其减速机构启动后, 主梁驱动链轮 转动, 沿链架的链节行走, 带动整个主梁围绕着圆盘发酵塔的轴线旋转。 通过主梁的旋转实 现了主梁与圆盘状发酵床体的相对运动, 使驱动更为简单、 可靠, 圆盘状发酵床体处于静止 状态, 大大降低了设计及制造的难度。
29、, 且主梁驱动电耗低, 节能, 故障少; 主梁上还可以任意 安装输料绞龙、 翻料装置等, 变换简便。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梁上分别安装有输料绞龙, 所述输料绞龙由绞 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所述输料绞龙分别从圆盘状发酵床体的中心延伸在圆盘状发酵 床体的外边缘, 所述输料绞龙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料板; 所述输料绞龙的两端支架分别 固定在升降齿条的下端, 所述升降齿条分别嵌装于升降导轨中且可沿升降导轨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梁上, 所述升降齿条分别与升降齿轮啮合, 所述升降齿轮 分别安装在升降驱动轴上, 所述升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及支架支撑在所述主梁。
30、 上, 且所述升降驱动轴分别由升降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主梁回转的同时, 输料绞龙正向 转动, 可以将投放到圆盘状发酵床体中心区域的物料向床体的外边缘输送, 使物料均匀铺 设在床体上; 输料绞龙反向转动, 可以将外周的物料向发酵床体的中心区域输送, 进行出 料; 挡料板既可以将物料限制在输料绞龙中向外输送, 在主梁回转时, 也可以起到刮料的作 用。 输料绞龙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料层的高度, 升降电机及其减速机构启动后, 驱动升降驱动 轴转动, 升降驱动轴带动升降齿轮转动, 升降齿轮驱动升降齿条上行或下行, 带动输料绞龙 沿升降导轨升高或降低, 从而改变料层高度。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31、, 所述固定筒的外周分别套装有旋转筒, 所述旋转筒的 上端封闭且分别通过旋转筒上支架与相应的主梁支撑座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口分 别与所述出料锥斗的上端口相对接, 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口分别安装有旋转筒下支架, 所述 旋转筒下支架的内圆周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滚轮, 各所述滚轮对称贴合在相应固定筒的下端 外壁上; 所述旋转筒与所述固定筒之间的夹套中分别被分隔有竖向的出料溜管, 所述出料 溜管的下端口与相应出料锥斗的上端口相通, 所述出料溜管与相应输料绞龙的内端头连接 的侧壁分别设有可以启闭的出料门。 旋转筒的上端与主梁支撑座固定连接使得旋转筒随着 主梁同步转动, 出料门始终与输料绞龙的内端头靠在一。
32、起, 旋转筒转动时, 其下端的滚轮贴 在固定筒的下端外壁滚动, 对旋转筒起到稳定作用。 进料时, 出料门关闭, 旋转筒的内腔及 其出料溜管与圆盘状发酵床体上的物料相隔绝, 输料绞龙正向旋转将床体中心区域的物料 向外输送; 出料时, 出料门打开, 输料绞龙反向旋转将床体外缘的物料向出料门输送, 物料 进入出料门后即落入出料溜管, 从出料溜管底部的洞口落入出料锥斗。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梁上安装有多根竖向的翻料轴, 各所述翻料轴 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各所述翻料轴的下端分别向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伸出且 分别设有翻料螺旋, 各所述翻料轴的上端分别安装有翻料驱动齿轮, 所。
33、述翻料驱动齿轮由 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所述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固定在所述主梁上; 所述翻料轴 沿主梁的长度方向分有多组, 同组翻料轴的翻料驱动齿轮依次啮合且由同一台所述翻料电 机及其减速机构驱动。 如果物料的发酵温度超过设定温度, 即启动翻料电机及其减速机构, 通过翻料驱动齿轮驱动各翻料轴转动, 翻料轴下端的翻料螺旋转动即可以对料层进行翻 料, 使料层得到一定的散热, 也使物料之间比较疏松, 利于通风; 翻料轴的旋转的同时, 主梁 绕圆盘状发酵床体的轴线回转, 可以对圆盘状发酵床体的全面积进行翻料。 由于各翻料螺 说明书 3/14 页 7 CN 104543610 B 7 旋与床体的轴。
34、线距离不一样, 主梁在回转时, 距离轴线近的, 移动的线速度小且扫过的料层 面积小; 距离轴线远的, 移动的线速度大且扫过的料层面积大; 在主梁的长度方向将翻料轴 分成多组, 可以分别控制翻料轴的旋转速度, 距离轴线远的旋转速度快, 距离轴线近的旋转 速度慢, 使得翻料效果基本一致。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各所述圆盘状发酵床体分别包括筛片、 筛架、 径向支撑 梁和环状支撑梁, 各所述环状支撑梁以发酵床的轴线为中心依次分布在不同直径的圆周 上,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以发酵床的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在相邻两道环状支撑梁之间,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和环状支撑梁的连接节点分别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
35、 各所述支撑柱的下 方分别连接有与支撑柱的轴线相垂直的支撑柱底板, 各所述支撑柱底板的外周分别均匀连 接有多根调节螺杆, 各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分别通过并帽螺母与所述支撑柱底板固定连 接, 各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分别支撑在预埋板上, 各所述预埋板分别固定于下层楼面或地 面上; 各所述径向支撑梁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偏心调节块, 各所述筛架的下部分别 支撑在所述偏心调节块上方, 所述筛架的上方平铺且固定有所述筛片。 通过调整并帽螺母 在调节螺杆上的位置, 就可以改变调节螺杆相对于支撑柱底板的位置, 从而改变支撑柱底 板与预埋板之间的距离, 支撑柱的顶部高度也得以改变。 由于调节螺杆位于地面上, 与。
36、径向 支撑梁顶面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因此调整调节螺杆时, 观察径向支撑梁顶面的水平不太方 便, 而且不够精确; 直接在径向支撑梁的顶部两侧铰接偏心调节块, 通过旋转可以调整偏心 调节块的顶部高度, 调整到位后, 将偏心调节块与径向支撑梁进行点焊, 如此先通过调节螺 杆进行粗调, 再通过偏心调节块进行微调, 可以确保圆盘发酵床的筛片平整。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每层圆盘状发酵床体分别受控于控制系统, 主梁外端 头安装有判断主梁所处相位的读齿传感器 (ZS1) , 主梁电机 (M1) 受控于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 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的电源回路串联有断路器一 (Q。
37、M1) 的主触头和热继电器一 (FC1) ;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一常开触头 (K5-1) 和中间继电器六的第一常开触头 (K6-1) 分别 接入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的反转信号输入段和正转信号输入端; 主梁控制电路(A)包括 依次串联的断路器一 (QM1) 的辅助触头和热继电器一 (FC1) 的常闭触头, 热继电器一 (FC1) 常闭触头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设有主梁第一支路和主梁第二支路; 主梁第一支路包括依次 串联的待机按钮 (SB1) 和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 待机按钮 (SB1) 的两端并联有中间继电 器三的第一常开触头 (K3-1) ; 主梁第二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中间继电。
38、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 中间继电器六的第二常闭触头 (K6-2) 和中 间继电器五 (K5) 的线圈;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一触头 (P1-1) 与第二触头 (P1-2) 互为通断且 两者的上桩头均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的上桩头并接, 读齿计数器 (P1) 的 第一触头 (P1-1) 的下桩头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的下桩头并接, 读齿计数 器 (P1) 的第二触头 (P1-2) 的下桩头与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三常闭触头 (K5-3) 及中间继电器 六 (K6) 的线圈串联后接入零线; 待机。
39、控制电路(B)中, 读齿传感器 (ZS1) 和零位检测接近开 关 (ZA1) 分别通过熔断器二 (F2) 接入控制电源, 读齿传感器 (ZS1) 的信号输出端接入读齿计 数器 (P1) 的脉冲输入端 (IN) ,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接入读齿计数器 (P1) 的复 位输入端 (R) ;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还依次与出料门关到位行程开关 (SC- YV1) 、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三常开触头 (ZSH1-3) 和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线圈相串 联, 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线圈两端并联有待机完成指示灯 (H1) ,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
40、SH1) 说明书 4/14 页 8 CN 104543610 B 8 的第三常开触头 (ZSH1-3) 的两端并联有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常开触头;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的下桩头还与中间继电器二 (K2) 的线圈串联后接入零线; 待机按钮 (SB1) 与中间继电 器三 (K3) 的线圈之间串联有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三常闭触头 (K2-3) ; 热继电器一 (FC1) 常闭 触头的下桩头与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之间串联有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六常 闭触头 (K2-6) 。 手动按下待机按钮 (SB1) 后, 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三 的第一常开触。
41、头 (K3-1) 吸合自保, 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吸合。 如果现齿数 小于设定齿数,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一触头 (P1-1) 接通, 第二触头 (P1-2) 断开, 则中间继电 器五 (K5)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吸合自保,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 一常开触头 (K5-1) 也吸合, 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控制主梁电机 (M1) 反转。 在主梁电机反 转进行中读齿计数器 (P1) 会继续累加, 当读齿计数器 (P1) 累计的齿数超过设定值后, 由于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二常开触头 (K5-2) 吸合自保, 主梁电机 (M1) 仍保。
42、持反转。 手动按下待机 按钮 (SB1) 后, 如现齿数大于设定齿数, 读齿计数器 (P1) 的第二触头 (P1-2) 接通, 第一触头 (P1-1) 断开, 中间继电器六 (K6)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六的第一常开触头 (K6-1) 吸合, 主 梁电机变频器 (VFD1) 控制主梁电机 (M1) 正转。 通过读齿计数器 (P1) 判断反转或正转哪个离 零相位更近就采取相应的旋转方向, 可以使主梁更快地回到零相位。 主梁旋转过程中, 读齿 传感器 (ZS1) 不断向读齿计数器 (P1) 发出脉冲信号, 读齿计数器 (P1) 不断累积齿数。 当主梁 转动至零相位后,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
43、1) 得电闭合, 读齿计数器 (P1) 得到复位信号清零重 新开始计数, 同时中间继电器二 (K2)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三常闭触头 (K2-3) 断 开, 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失电, 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二常开触头 (K3-2) 断开, 使中间继电 器五 (K5) 的线圈或中间继电器六 (K6) 的线圈失电, 中间继电器五的第一常开触头 (K5-1) 或 中间继电器六的第一常开触头 (K6-1) 断开, 主梁电机变频器 (VFD1) 控制主梁电机 (M1) 停止 反转或正转。 主梁位于零相位,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得电闭合读齿计数器 (P1) 得到复位 信号清零重新。
44、开始计数; 输料绞龙到达高位,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三常开触头 (ZSH1-3) 闭合; 此时出料门处于关闭状态, 出料门关到位行程开关SC-YV1闭合, 中间继电器 一 (K1)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一 (K1) 的常开触头闭合自保, 有待机完成指示灯 (H1) 亮起, 待机状态完成。 主梁一旦正转一定角度, 即离开了零相位, 零位检测接近开关 (ZA1) 失电, 中 间继电器二 (K2) 的线圈失电。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主梁上安装有由升降电机驱动的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 装置上安装有由绞龙电机驱动的输料绞龙, 升降电机 (M2) 的电源回路依次串联有断路。
45、器二 (QM2) 的主触头和热继电器二 (FC2) , 交流接触器一 (C1) 的常开触头和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 常开触头分别控制升降电机 (M2) 的反转和正转; 升降控制电路(C)包括依次串联的断路器 二 (QM2) 的辅助触头和热继电器二 (FC2) 的常闭触头, 热继电器二 (FC2) 常闭触头的下桩头 与零线之间分别连接有下降支路和上升支路; 下降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常闭触头、 绞龙低位行程开关 (ZSL1) 的常闭触头和交流接触器一 (C1) 的线圈; 上升支路 包括依次串联的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三常开触头 (K3-3) 、 交流接触器一 (C1) 的常闭。
46、触头、 绞 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二常闭触头 (ZSH1-2) 和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线圈; 中间继电器 二的第三常闭触头 (K2-3) 的两端并联有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一常闭触头 (ZSH1- 1) ; 绞龙电机 (M3) 受控于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 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的电源回路串联 有断路器三 (QM3) 的主触头和热继电器三 (FC3) ; 中间继电器七的第三常开触头 (K7-3) 接入 说明书 5/14 页 9 CN 104543610 B 9 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的正转信号输入端; 进料控制电路(D) 包括依次串联的。
47、断路器三 (QM3) 的辅助触头、 热继电器三 (FC3) 的常闭触头、 进料按钮 (SB2) 、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的 通电延时断开触头、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一常开触头 (K2-1) 和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线圈, 中 间继电器七的第二常开触头 (K7-2) 与进料按钮 (SB2) 的两端并联,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四常 闭触头 (K2-4) 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通电延时断开触头的上桩头和中间继 电器二的第一常开触头 (K2-1) 的下桩头之间,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 七 (K7) 的线圈相并联。 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得电后,。
48、 中间继电器三的第三常开触头 (K3-3) 也闭合, 如果输料绞龙不在高位, 则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一常闭触头 (ZSH1-1) 和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二常闭触头 (ZSH1-2) 均处于闭合状态, 则交流接 触器二 (C2) 的线圈得电, 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常开触头闭合, 升降电机 (M2) 正转使输料绞 龙上升。 当输料绞龙升到高位后, 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二常闭触头 (ZSH1-2) 断开, 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线圈失电, 交流接触器二 (C2) 的常开触头断开, 升降电机 (M2) 停止运 转, 使输料绞龙保持在高位。 当主。
49、梁转动至零相位后, 尽管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三常闭触头 (K2-3) 断开, 如果此时输料绞龙仍未到达高位, 则绞龙高位行程开关 (ZSH1) 的第一常闭触 头 (ZSH1-1) 仍然使中间继电器三 (K3) 的线圈保持得电状态, 升降电机继续驱动输料绞龙上 行直至到达高位。 在待机完成状态,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一常开触头 (K2-1) 处于闭合状态, 手 动按下进料按钮 (SB2) 后, 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七的第二常开触头 (K7-2) 得电自保, 中间继电器七的第三常开触头 (K7-3) 也闭合, 绞龙电机变频器 (VFD2) 控 制绞龙电机 (M3) 正转, 将物料从发酵床的中心区域向外周输送布料。 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 线圈得电时,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的线圈也得电, 第一时间继电器 (KT1) 通电延时断开触 头在延时一段时间后断开, 此时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线圈通过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四常闭触 头 (K2-4) 保持得电状态。 进料布料时当主梁旋转一周重新到达零相位后, 零位检测接近开 关 (ZA1) 得电重新闭合, 读齿计数器 (P1) 得到复位信号清零重新开始计数, 同时中间继电器 二 (K2) 的线圈得电, 中间继电器二的第四常闭触头 (K2-4) 断开, 中间继电器七 (K7) 的线圈 失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