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 本发明涉及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Pd
x(dba)
y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复合物用于C-C偶联反应。
已有关于钯(0)复合物Pd(dba)
2的描述(请参见Y.Takahashi等,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065(1970);以及Inorganic Synthesis,28,110(1990))。该复合物通过向热的Na
2PdCl
4(Takahashi)的甲醇溶液或热的PdCl
2(InorganicSynthesis)的甲醇溶液中加入醋酸钠(NaAc)和过量的dba(dba:Pd≥3)而制得。将所述溶液在搅拌下冷却,由此使复合物沉淀出来。然后,过滤以收集该复合物,并先用水再用丙酮对其进行洗涤。
T.Ukai等人披露了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以Pd
2(dba)
3×CHCl
3的形式)的合成(请参见T.Ukai等,J.Organomet.Chem.65,253,1974)。为此,将PdCl
2加入到dba-NaOAc和甲醇的热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在40℃下搅拌4小时,由此使产物沉淀,并在氯仿中将其重结晶。氯仿与该复合物结合并保留于其中。
Hermann/Brauer等人参考上述T.Ukai和Y.Takahashi等的文献,披露了Pd
2(dba)
3×dba的合成(请参见Hermann/Brauer等,SyntheticMethods of Organometallic and Inorganic Chemistry,vol.1,160,1996)。根据以上方法而生产的这些产品,由于受实质上不溶性成分的污染而变得不纯。
M.C.Mazza和C.G.Pierpont描述了Pd
2(dba)
3×C
6H
6的合成(请参见M.C.Mazza,C.G.Pierpont,Inorg.Chem.,12,2955(1973))。
M.C.Mazza和C.G.Pierpont还描述了Pd
2(dba)
3×CH
2Cl
2的合成(请参见M.C.Mazza,C.G.Pierpont,J.C.S.,Chem.Comm.,207(1973))。
上述文献中描述的产物都没有被完全表征。因此,不论是上述化合物中钯的含量,还是其组成,在上述参考文献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潜在的原因大概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溶剂而不能将产物纯化。当将所述产物溶解在CHC或芳烃类化合物中之后,由于其与溶剂的反应而生成了新产物。
M.C.Mazza和C.G.Pierpont(请参见Inorg.Chem.,12,2955,1973)推断存在可逆的Pd-dba复合物系列:Pd
2(dba)
3、Pd(dba)
2和Pd(dba)
3,其中Pd的含量分别为23.2%,18.5%和13.1%。
根据P.Espinet和A.M.Echavarren所述(请参见Angew.Chem.2004,116,4808),作为双金属复合物,术语[Pd
2(dba)
3]*dba比Pd(dba)
2更准确。
由于不溶性的成分会使元素分析的结果出错,并且Pd
x(dba)
y复合物的溶解会迅速导致生成其中加合复合有溶剂的另外的化合物,因此难以对Pd
x(dba)
y复合物进行分析。
在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的大规模生产中,以高产量获得高纯度且易于过滤的结晶产物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获得成本有效的该化合物产品,使干燥时间尽可能缩短也是很重要的。就纯度而言,化合物在溶解时(如溶于CHC或芳烃类化合物中时),不含或仅含有少量不溶性的成分是绝对重要的。这确保产物中所有的Pd都能用于产物的催化作用。含有Pd的不溶性的成分,尤其是金属Pd,在均相催化工艺中是不可用的。因此,不希望有这种杂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的纯度,而为此要尽可能减少其中的不溶性的成分,尤其是,要防止氯代烃类化合物的加合-复合作用。
为了达到该目的,通过使含有Pd的析出物(特别是Pd盐类)在醇中与二亚苄基丙酮和醋酸钠反应,而提供含有较少不溶性的成分的Pd(dba)
2。为此,将二亚苄基丙酮含于(特别是将其溶解于)醇中,并加热到57℃。然后将含有Pd的析出物(特别是Pd盐类,例如PdCl
2、H
2PdCl
4、(NH
4)
2PdCl
4、Na
2PdCl
4或K
2PdCl
4)溶解在上述加热的溶液中,并加入醋酸钠。Pd(dba)
2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将溶液冷却以促进其完全分离析出。将沉淀物过滤,先用醇洗涤,再用汽油(石油溶剂油)洗涤,然后在40℃真空干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极高纯度的Pd(dba)
2。在该复合物的生产中,避免使用含有卤素的,特别是氯代的烃类化合物。所得产物中钯和二亚苄基丙酮的摩尔比在1∶2±0.1的范围。通过这种方法,假定主要成分是Pd(dba)
2,则相对于不溶于CHC的成分,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的纯度可以达到99重量%,优选为99.5重量%,特别是99.9重量%。相应地,不溶性的成分的含量降低到小于1重量%,特别是小于1重量‰。含有卤素的(特别是含氯的)化合物基本上不存在。而且,复合物中不含芳香族溶剂。根据本发明,既不使用含卤素的溶剂,也不使用芳香族溶剂。使用纯的起始反应物,很容易将由CHC或芳烃类化合物引起的污染控制在小于1重量‰,优选地小于100ppm,尤其是小于10ppm。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工序可以提供钯含量为19到23重量%(特别是20到21重量%)的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向反应器中提供包含于醇中的二亚苄基丙酮,并将之加热到60℃;然后将含有Pd的析出物(特别是Pd盐类,例如H
2PdCl
4、(NH
4)
2PdCl
4、K
2PdCl
4、Na
2PdCl
4或PdCl
2)溶解于其中;加入醋酸钠,冷却,使反应产物沉淀;将沉淀物过滤,先用醇洗涤,再用汽油洗涤,然后在40℃真空干燥。不溶于CHC的杂质的含量小于1重量%。该高的钯含量伴随着高的Pd
2(dba)
3含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工序可以提供钯含量为13到17重量%(特别是15到16.5重量%)的钯(0)-二亚苄基丙酮复合物:将包含于醇中的二亚苄基丙酮加热至50℃,然后向其中加入含有Pd的析出物(特别是氯化物,例如PdCl
2、H
2PdCl
4、(NH
4)
2PdCl
4、Na
2PdCl
4或K
2PdCl
4);加入醋酸钠,将反应混合物冷却,以使反应产物沉淀。将沉淀物过滤,先用醇洗涤,再用汽油洗涤,最后,在40℃真空干燥。杂质的含量小于1重量%。该低的钯含量伴随着高的Pd(dba)
3含量。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的Pd
x(dba)
y复合物,其中所不溶于有机溶剂或CHC的Pd杂质成分的含量小于5‰,更优选为小于1‰。残留的痕量杂质基本上是醇和汽油。已制备的Pd
x(dba)
y复合物中有Pd(dba)
3、Pd(dba)
2和Pd
2(dba)
3。因此,化学计量的Pd
x(dba)
y复合物在Pd(dba)
3和Pd
2(dba)
3之间。
对比例 1)按照Inorganic Synthesis,28,110(1990)的方法的合成 该合成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在氩气保护下,提供2.096g(11.73mmol)PdCl
2和0.686g(11.73mmol)NaCl,并加入59ml甲醇。
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在密封的烧瓶中搅拌过夜达18小时,然后将所得的深红棕色的溶液在氩气保护下用G3玻璃料过滤,玻璃料上没有残留物。
用293ml甲醇将滤液转入500ml的三口烧瓶中,并加热到60℃。在此温度下,在氩气保护下加入8.563g(36.54mmol)二亚苄基丙酮。然后再加入17.595g(214.49mmol)醋酸钠。
沉淀出大量微红色固体。随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产物,并用300ml甲醇、300ml水、和300ml丙酮洗涤。产品在室温下真空干燥。
外观:深棕色固体
溶解性测试: 将1.00g产品溶解在150ml氯仿中,并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抽吸溶液以使其通过薄膜过滤器。用30ml水和30ml丙酮洗涤该过滤器,然后在45℃真空干燥过夜。残留物的量为1.4%。
结果: 质量(产物):6.4g
关于Pd的产量:94%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1.4%
分析: Pd[%] C[%] O[%] H[%]
理论值 18.5 71.0 5.6 4.9
实测值 18.2 71.08 5.65 4.92
2)
按照Takahashi等人的文献(J.Chem.Soc.Chem.Comm.1065(1970))描述的方法进行合成 该合成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将1.55kg(6616mmol)二亚苄基丙酮、657.9g(2208mmol)Na
2PdCl
4和56L甲醇在反应烧瓶中加热到57℃。然后,加入1.47kg(17920mmol)醋酸钠。沉淀出大量微红色固体。
随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产物,并用50L水和50L丙酮洗涤。产品在室温下真空干燥。
外观:深棕色固体
溶解性测试: 将1.00g产品溶解在150ml氯仿中,并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抽吸溶液以使其通过薄膜过滤器。用30ml水和30ml丙酮洗涤该过滤器,然后在45℃真空干燥过夜。残留物的量为1.1%。
结果: 质量(产物):1053g
关于Pd的产量:93%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1.1重量%
分析: Pd[%] C[%] O[%] H[%]
理论值 18.5 71.0 5.6 4.9
实测值 20.8 68.08 5.93 4.92
实验例1
该合成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在氩气保护下,将300ml甲醇加入反应烧瓶中,并加热到57℃。然后在氩气流中,加入8.245g(35.2mmol)二亚苄基丙酮和3.495g(1.248g Pd,11.7mmol Pd)Na
2[PdCl
4]。
然后,在57℃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7.80g(95.1mmol)无水醋酸钠。将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搅拌器,并将混合物静置1.5小时,由此使产物沉淀。将浮在上层的母液轻轻倒出,并用300ml洗液(甲醇/完全去除矿物质的水=1/1)洗去产物中的NaCl。用70ml水(氯化物检测:阴性)洗涤产物,随后再用300ml丙酮和200ml汽油洗涤。产物在40℃真空干燥过夜。
外观:微红棕色固体
溶解性测试: 将1.00g产品溶解在150ml氯仿中,并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抽吸溶液以使其通过薄膜过滤器。用30ml水和30ml丙酮洗涤该过滤器,然后在45℃真空干燥过夜。残留物的量为0%。
结果: 质量(产物):6.4g
关于Pd的产量:95.4%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0%
分析: Pd[%] C[%] O[%] H[%]
Pd(dba)2理论值 18.5 71 5.6 4.9
实际值 18.6 70.81 5.66 4.85
实验例2
按照实验例1进行合成反应,不同之处在于,反应起始温度为50℃。
结果: 质量(产物):7.05g
关于Pd的产量:92.4%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0.2%
分析: Pd[%] C[%] O[%] H[%]
Pd(dba)2理论值 18.5 71 5.6 4.9
实际值 16.35 72.47 5.75 5.02
实验例3
按照实验例1进行合成反应,不同之处在于,样品量是实验例1中的四倍。反应起始温度为60℃。
结果: 质量(产物):24.682g
关于Pd的产量:96.4%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0.2%
分析: Pd[%] C[%] O[%] H[%]
Pd(dba)2理论值 18.5 71 5.6 4.9
实际值 19.5 70.34 5.41 4.8
实验例4
按照实验例3进行合成反应。反应起始温度为60℃。
结果: 质量(产物):25.0g
关于Pd的产量:96.2%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0%
分析: Pd[%] C[%] O[%] H[%]
Pd(dba)2理论值 18.5 71 5.6 4.9
实际值 19.2 70.55 5.59 4.96
实验例5
按照实验例1进行合成反应,不同之处在于,反应起始温度为
60℃,并保持在该温度5分钟,然后开始冷却。
结果: 质量(产物):6.15g
关于Pd的产量:99.5%
不溶于CHCl
3的成分:0.1%
分析: Pd[%] C[%] O[%] H[%]
理论值 18.5 71 5.6 4.9
实际值 20.2 69.33 5.6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