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6387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39475.0

申请日:

2010.03.08

公开号:

CN101811800A

公开日:

2010.08.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00308|||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1/52(2006.01)N; C02F3/28(2006.01)N; C02F3/32(2006.01)N; C02F1/58(2006.01)N; C02F101/16(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刘海亚

发明人:

刘海亚

地址: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伦花园18幢1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代理人:

李友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管网以外的单位、办公楼、居民点、住宅、旅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本发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砂池、厌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滤池,通过在沉砂池中设置沉砂区和截留区,在厌氧消化池中设置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以及在生态净化滤池中设置多道带好氧区的垂直折流的沉淀过滤区,使得经过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的污水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要求。且构筑物均埋设于地面以下,不需动力,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管理简单方便、基本无运行费用,同时不影响周围景观,还可美化环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砂池、厌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滤池,其中,所述沉砂池的进口与出口之间悬设有一道半没在水中的隔墙将沉砂池分为沉砂区和截留区,沉砂池出口前设有一道格栅;所述厌氧消化池进口处设有垂直向下的进料抽渣通道,进料抽渣通道底部高于厌氧消化池底板,围绕进料抽渣通道出口设有曲向导流墙将厌氧消化池内部分为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导流墙上设有多个导流口,导流口位于导流墙的中上部,导流墙底部设排渣口,导流墙顶部与池墙顶部持平,在厌氧过滤区设有对称的两道悬挑挡流墙,厌氧过滤区安装弹性填料,厌氧消化池出口设置在厌氧过滤区,厌氧消化池顶部预留有沼气输气管;生态净化滤池内设多道垂直折流的沉淀过滤区,第二道至末道沉淀过滤区的上游设有好氧区,沉淀过滤区上部设有溢流口,前道沉淀过滤区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后道沉淀过滤区的好氧区,好氧区水面与大气相通,好氧区的下部与下一道沉淀过滤区下方联通,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为沉淀区,上部为过滤区,过滤区底部设有带孔过滤板,其上至下而上设置多层净滤填料,污水由下而上过滤后从上部溢流口流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内截留区的底部高于沉砂区底部,并向沉砂区倾斜,所述格栅安装角度与水平成50°~80°夹角;所述厌氧消化池采用圆筒形池型结构,底部成球面形,所述厌氧消化池的进料抽渣通道由进料抽渣井及底部的进料排渣管构成,进料排渣管底部高于厌氧消化池底板,所述导流墙为与进口所在池壁相对的弧形墙,弹性填料为四方体形悬设在厌氧消化池出口与导流墙及挡流墙之间,弹性填料高度与池墙高度相同,导流口设置在靠近弧形导流墙的两端,排渣口设置在弧形导流墙中间的底部,所述挡流墙为对称的两道悬挑隔墙,长度为厌氧消化池直径的1/6-1/4;所述生态净化滤池设有五道沉淀过滤区,第一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由石灰石构成;第二、三、四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至下而上由石灰石、木炭和煤渣构成;第五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由木炭和石英砂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道过滤区顶部还设有人工土壤,由细石和种植土组成,上面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过滤板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凿孔或留缝铺设,生态净化滤池末道过滤区出处设有检测井。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管网以外的单位、办公楼、居民点、住宅、旅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或其它分散生活污水的装置主要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其中,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装置由格栅截留井、沉砂井、前处理区1、前处理区2和后处理区组成。系统总水力滞留期为3-5天,其中前处理区1和前处理区2为两级厌氧消化池,后处理区为兼性生物过滤池,其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格栅→截留井→沉砂井前处理区1→前处理区2→后处理区→排出或接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采用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各池均埋置于地下,池顶覆盖,不影响周边景观,但其出水一般只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要求,且对于氨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存在的氨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出水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要求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有效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使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要求,而且比相同容积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占地面积更小、投资更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砂池、厌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滤池,其中,所述沉砂池的进口与出口之间悬设有一道半没在水中的隔墙将沉砂池分为沉砂区和截留区,沉砂池出口前设有一道格栅;所述厌氧消化池进口处设有垂直向下的进料抽渣通道,进料抽渣通道底部高于厌氧消化池底板,围绕进料抽渣通道出口设有曲向导流墙将厌氧消化池内部分为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导流墙上设有多个导流口,导流口位于导流墙的中上部,导流墙底部设排渣口,导流墙顶部与池墙顶部持平,在厌氧过滤区设有对称的两道悬挑挡流墙,厌氧过滤区安装弹性填料,厌氧消化池出口设置在厌氧过滤区,厌氧消化池顶部预留有沼气输气管;生态净化滤池内设多道垂直折流的沉淀过滤区,第二道至末道沉淀过滤区的上游设有好氧区,沉淀过滤区上部设有溢流口,前道沉淀过滤区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后道沉淀过滤区的好氧区,好氧区水面与大气相通,好氧区的下部与下一道沉淀过滤区下方联通,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为沉淀区,上部为过滤区,过滤区底部设有带孔过滤板,其上至下而上设置多层净滤填料,污水由下而上过滤后从上部溢流口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沉砂池内截留区的底部高于沉砂区底部,并向沉砂区倾斜,所述格栅安装角度与水平成50°~80°夹角;所述厌氧消化池采用圆筒形池型结构,底部成球面形,所述厌氧消化池的进料抽渣通道由进料抽渣井及底部的进料排渣管构成,进料排渣管底部高于厌氧消化池底板,所述导流墙为与进口所在池壁相对的弧形墙,弹性填料为四方体形悬设在厌氧消化池出口与导流墙及挡流墙之间,弹性填料高度与池墙高度相同,导流口设置在靠近弧形导流墙的两端,排渣口设置在弧形导流墙中间的底部,所述挡流墙为对称的两道悬挑隔墙,长度为厌氧消化池直径的1/61/4;所述生态净化滤池设有五道沉淀过滤区,第一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由石灰石构成;第二、三、四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至下而上由石灰石、木炭和煤渣构成;第五道过滤区内的净滤填料由木炭和石英砂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各道过滤区顶部还设有人工土壤,由细石和种植土组成,上面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过滤板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凿孔或留缝铺设,生态净化滤池末道过滤区出处设有检测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活污水先经过沉砂池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和悬浮物体,然后接入厌氧消化池,污水在厌氧消化池内大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寄生虫卵去除率达到90%以上,厌氧消化池的出水再经过生态净化滤池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利用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和组合净滤填料提高生活污水的氨氮、磷的去除率,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将厌氧消化池与生态净化过滤池相结合处理生活污水,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且处理过程中无剩余污泥和臭气产生。系统构筑物均埋设于地面以下,不需动力,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管理简单方便、基本无运行费用,同时不影响周围景观,还可美化环境,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沉砂池,2.厌氧消化池,3.生态净化滤池,4.检测井,5.进水管,6.隔墙,7.格栅,8.进料抽渣井,9.进料抽渣管,10.弧形导流墙,11.导流口,12.排渣口,13.挡流墙,14.弹性填料,15.沼气输气管,16.草本植物16,17.净滤填料I,18.净滤填料II,19.净滤填料III,20.溢流口,21.出水管,22.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由连接管22连接的沉砂池1、厌氧消化池2和生态净化滤池3。沉砂池1为矩形,生活污水由进水管5进入沉砂池1。沉砂池1的进口与出口之间悬设有隔墙6分为沉砂区和截留区,截留区的底部高于沉砂区底部,并向沉砂区倾斜,隔墙6可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预制板,顶部高于水面200mm,便于拦截悬浮物体,底部高于池底板300mm,使截留区的沉渣能回流至沉砂区;截留区安装格栅7,以拦截较大体积固体,格栅7由不锈钢网片或钢筋网制成,安装角度与水平成50°~80°夹角,通常成60°夹角为佳。厌氧消化池2采用圆筒形沼气池的池型结构,底部成球面形,厌氧消化池2的进口处设有进料抽渣井8,进料抽渣井8的下方连接进料排渣管9进入厌氧消化池2内部构成进料抽渣通道。进料排渣管底部高于厌氧消化池2底板,以500mm为佳,同时兼具进料和排渣的功能。厌氧消化池2进口和出口最好处于圆心对称的两侧的池壁上,导流墙10为与进口所在池壁相对的弧形墙构成,弹性填料14为四方体形悬设在厌氧消化池2出口与导流墙10及挡流墙13之间,本具体实施例中弹性填料14悬挂间距150mm×150mm,高度与池墙高度相同,弧形导流墙10和挡流墙13顶部与池墙顶部持平。弧形导流墙10将厌氧消化池2内部分成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弧形导流墙10可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现浇。挡流墙13为对称的两道悬挑隔墙6,长度为厌氧消化池2直径的1/6-1/4挡流墙13,从弹性填料14的两侧和底部将厌氧过滤区分成两部分;导流口11靠近弧形导流墙10的两端设置,本具体实施例中尺寸为300mm×300mm,排渣口12设置在弧形导流墙10中间的底部,污水通过导流墙10上的导流口11,同时在挡流墙13的配合下,在池内导流墙10和挡流墙13之间形成曲向流程,导流口11顶部距离弧形导流墙10顶部200mm,弧形导流墙10底部设一个洞口尺寸为400mm×300mm的排渣口12,厌氧消化池2顶部预留沼气输气管15,可以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得到利用。污水经厌氧消化池2去除大部分有机杂质后由连接管22接入生态净化滤池3。生态净化滤池3内设多道垂直折流沉淀过滤区,本具体实施例中设有五道。第二道至末道沉淀过滤区的上游设有好氧区,各区之间由砖墙隔开。沉淀过滤区上部设有溢流口20,前道沉淀过滤区出水通过溢流口20进入后道沉淀过滤区的好氧区,好氧区水面与大气相通,好氧区的下部与下一道沉淀过滤区下方联通,污水经过好氧区进行自然充氧后进入下一道沉淀过滤区。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为沉淀区,上部为过滤区,过滤区底部设有带孔过滤板,其上至下而上设置多层净滤填料,污水由下而上过滤后从上部溢流口20流出。沉淀区高度不小于600mm;沉淀区上部为过滤区,过滤区至下而上依次为过滤板、一层棕片(或竹制网片)、净滤填料,过滤区顶部覆盖人工土壤,上面种植水生植物。第一道过滤区内的过滤板低于液面500mm,净滤填料I 17由300mm厚石灰石构成;第二、三、四道过滤区内的过滤板高于池底板600mm,净滤填料II 18由300mm厚石灰石、300mm厚木炭和400mm厚煤渣构成;第五道过滤区内的过滤板低于液面800mm,净滤填料III19由300mm厚木炭和300mm厚石英砂构成;各过滤区顶部的人工土壤由200mm厚细石和200-300mm厚种植土组成,上面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16,可选择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过滤板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凿孔或留缝铺设。生态净化滤池3出水经检测井4检测达标后由出水管21排放。
生活污水进入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后经沉砂池1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和悬浮物体后,接入厌氧消化池2。厌氧消化池2结合了净化沼气池的前处理区1和前处理区2的功能,池内由多向导流墙10分为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多向导流墙10由弧形导流墙10和挡流墙13组成,污水由弧形导流墙10上的导流口11进入厌氧过滤区,在挡流墙13的挡流作用下形成曲向布料的形式,延长了污水在消化池内的流程,既达到了二级发酵的效果,同时避免了现有净化沼气池存在的短流现象;厌氧过滤区中部安装弹性填料14,提高了厌氧消化池2的耐高负荷冲击能力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厌氧消化池2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天,污水经厌氧消化后,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寄生虫卵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由于只设了一个厌氧消化池2,因此避免了多个消化池的池体重复建设,降低了设施造价。污水经厌氧消化池2去除大部分有机杂质后再接入生态净化滤池3。生态净化滤池3内设五道垂直折流沉淀过滤区,沉淀过滤区底部为沉淀区,沉淀区上部铺设过滤板,其上安装组合净滤填料,采用除磷效果较佳的石灰石和吸附过滤能力较强的煤渣、木炭、石英砂等,使磷和不溶性有机物在过滤区内不断被截留去除,在组合净滤填料底部铺一层棕片或竹制网片,防止填料堵塞过滤板同时提高了生物的过滤效果;沉淀过滤区顶部覆盖人工土壤,由细石和种植土组成,上面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有助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等成分;各沉淀过滤区之间为好氧区,好氧区水面与大气相通,使污水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了氨氮的去除效果,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生态净化滤池3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天。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管网以外的单位、办公楼、居民点、住宅、旅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本发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沉砂池、厌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滤池,通过在沉砂池中设置沉砂区和截留区,在厌氧消化池中设置导流区和厌氧过滤区以及在生态净化滤池中设置多道带好氧区的垂直折流的沉淀过滤区,使得经过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的污水出水能达到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