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6326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1550.8

申请日:

2010.11.04

公开号:

CN101962683A

公开日:

2011.02.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日:20101104授权公告日:20130123终止日期:201311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日:20101104|||公开

IPC分类号:

C12Q1/68

主分类号:

C12Q1/68

申请人:

徐州师范大学

发明人:

陈宏; 汪琴; 张春雷; 房兴堂; 袁静; 钱丽娜; 单俐敏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以包含TAS1R2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对产物进行变性后,再对变性后的扩增片段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TAS1R2基因第288bp的碱基多态性。该方法是一种在DNA水平上筛查和检测与黄牛产肉性状密切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用于黄牛的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其特征在于, 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 括: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为 A 或 G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2: 一种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以包含 TAS1R2 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 DNA 为模板, 以引物对 P 为引物, PCR 扩增黄 牛 TAS1R2 基因 ; 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处理之后, 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根据电泳结 果鉴定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所述的引物对 P 为 : 上游引物 P1 : F5′ -CACCTCTGAGACCTCCATT-3′ 下游引物 P2 : R5′ -ACTCACTCCTTGCACTTGG-3′。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PCR 扩增反应程序为 : 95 ℃预变性 5min ; 94 ℃变性 30s, 64 ℃退火 30s, 72 ℃延伸 30s, 35 个循环 ; 72 ℃延伸 10min。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质量浓度为 10%。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为 : AA 型表现 ; AG 型表现和 GG 型表现。

说明书


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 涉及以黄牛的功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作 为分子遗传标记, 特别涉及一种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 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 但生产水平较低, 平均产肉率不高, 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 产, 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 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
     作为世界牛品种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黄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适应性 强, 肉质良好。 然而,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 我国黄牛作为规模化肉用生产的牛种, 缺点也 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后驱不发达, 产肉少, 育肥增重速度赶不上国外的专门化品种, 加 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 肉的品质规格往往差异较大, 优质高档肉块产量少, 造成 发展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比不上专门化的国外肉牛品种。但另一方面, 我国各黄牛品种内 个体间存在极大的差异, 一些个体的生长肥育性能较好。 在一些群体中, 部分个体具有很好 的肉用特征。如果通过品种内高强度的选择和培育, 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为中 国特有的优良肉牛品种。
     肉用性状是典型的、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数量性状,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用常规 育种方法进行育种进展缓慢。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国际上的动物遗传育种已经进入分 子水平, 即分子育种, 使育种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 由于分子生 物学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又可能直接从遗传物质本身的基础上揭示生物的 性状特征, 它与基因产物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年龄、 性别、 组织及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所提供的遗传差异, 即遗传标记的种类又非常多, 如微卫星、 PCR-SSCP、 PCR-RFLP 等遗 传标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因此, 分子育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以后, 我国逐渐开展了黄牛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采用基因标记等现代分子育种新 技术结合常规育种, 以便能够加快中国肉牛品种的培育和选育。
     SSCP(single strand comformation polymorphism) 即 单 链 构 象 多 态 性。 PCR-SSCP 技术是 PCR 技术和 SSCP 技术的结合, 其原理是变性后的产物在电泳时, 空间构象 不同的单链 DNA 会因其迁移率不同而得到分离, 从而检测相应的遗传变异。这项技术具有 简便、 快速、 敏感和经济等特点, 适用于大样本基因变异情况的筛查。
     TAS1R2(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2) 是味觉受体第一家族的成员。 目前已 确定的哺乳动物味觉受体基因家族有两个, 即味觉受体第一家族 (taste receptor family T1Rs) 和味觉受体第二家族 (taste receptor family 2 members, T2Rs)。研究 1 members, 表明, 甜味与鲜味 ( 氨基酸味 ) 主要由味觉细胞上 G 蛋白偶联受体第一家族 (T1Rs) 识别。
     味觉是动物最基本、 最原始的生理感觉之一, 人和动物利用味觉来识别食物的性 质、 调节食欲、 控制摄食量。鲜和甜被人们认为为相对 “好” 的味觉, 它能促进对营养食物较 多进食 ; 而苦和酸相对而言的是 “坏” 的味觉, 使得机体对有毒的和低 PH 值食物更加警惕,
     促使它们拒绝或是减少对含有有害物质的摄取。 所以味觉恰如其分的调整了生物体的采食 行为。
     T1Rs 家族由 3 个基因组成, T1R1、 T1R2 和 T1R3, 它们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 用, T1R2 和 T1R3 结合形成甜味受体, T1R1 和 T1R3 一起作为鲜味受体。甜味觉一直是人类 和其他动物的喜好的味觉, 所以甜味觉可以提高食欲, 增加摄食量。为此, TAS1R2 基因遗传 变异或 SNP 位点在动物生产实践中对肉用性状、 生长发育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 TAS1R2 基因的研究国内外多见于人和小鼠, 还未见有关 TAS1R2 基因遗传变 异或 SNP 研究的报道。由于目前中国黄牛 TAS1R2 基因遗传变异领域的研究匮乏, 使该基因 位点的功能研究及该基因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 ( 如 : 产肉、 生长发育等性状 ) 关联的研究成 为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黄牛 TAS1R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应 用, 寻找与黄牛经济性状相关的 SNP 作为分子标记, 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 :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为 A 或 G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上述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为 :
     以包含 TAS1R2 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 DNA 为模板, 以引物对 P 为引物, PCR 扩 增黄牛 TAS1R2 基因 ; 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之后, 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根据电泳结 果鉴定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所述的引物对 P 为 :
     上游引物 P1 : F5′ -CACCTCTGAGACCTCCATT-3′
     下游引物 P2 : R5′ -ACTCACTCCTTGCACTTGG-3′。
     所述的 PCR 扩增反应程序为 :
     95℃预变性 5min ; 94℃变性 30s, 64℃退火 30s, 72℃延伸 30s, 35 个循环 ; 72℃延 伸 10min。
     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质量浓度为 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所述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碱基多态性为 : AA 型表现 ; AG 型表现 ; GG 型表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
     本发明公开了与黄牛产肉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 TAS1R2 的核苷酸多态性, 该核苷 酸多态性能够作为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利用标记位点信息和数量性状的表型信息, 更准确 估计动物个体的育种值, 提高选择效率, 加快育种进展。
     针对上述 TAS1R2 基因的 SNP 多态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检测方法, 通过设计特定 的 PCR 引物扩增片段, 运用 SSCP 方法并结合 DNA 测序方法, 简单、 快速、 低成本、 精确的检测 其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本发明对 TAS1R2 基因的 SNP 进行了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 以及与郏县红牛、 秦川牛和鲁西牛性状之间进行了性状关联分析 ; 结果显示 TAS1R2 基因的核苷酸多态位点
     能够成为分子遗传辅助育种的标记。
     由于 TAS1R2 基因功能主要涉及产肉这个经济性状,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为 TAS1R2 基因的 SNP 与体尺性状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以便用于中国黄牛肉用经济性状的 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建立遗传资源优良的黄牛种群。 附图说明 图 1 为黄牛血样基因组 DNA 电泳检测图 ;
     图 2 为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 ;
     图 3 为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PCR 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TAS1R2 基因多态性的电泳结果图 ; 泳道 2、 4 为 AA 基因型个体 ; 泳道 1、 3、 5 为 AG 基因型个 体; 泳道 6 为 GG 基因型个体。
     图 4 为黄牛 TAS1R2 基因 SNP 的不同基因型测序峰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 TAS1R2 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片段, 分别以 3 种黄牛品种的基因组为模板, 进行 PCR 扩增, 并对 PCR 产物纯化, 经 SSCP 分析和测 序后寻找该扩增片段的单核苷酸多态 ; 针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进行性状关联性分析, 并 提供其检测方法, 使得 TAS1R2 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成为一种能够快速、 方便检测的分子遗 传标记, 为加快建立具有优质经济性状的黄牛种群提供依据。
     a、 黄牛 TAS1R2 基因部分 DNA 序列的扩增及其多态性的检测
     1、 黄牛血样的采集及处理
     取黄牛血样 10mL, 加入 0.5mol/L 的 EDTA 500μL 抗凝, 缓慢颠倒 3 次后放入冰 盒, -80℃保存备用。
     本发明采用了 3 个黄牛品种, 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黄牛样品来源表
     品种 郏县红牛 秦川牛 鲁西牛
     样品数 394 116 65样品名称 血样 血样 血样样品来源 陕西 河南 河南采样方式 随机采样 随机采样 随机采样采样时间 2008.7-9 月 2008.7-9 月 2008.7-9 月2、 血样基因组 DNA 的提取、 纯化
     (1) 将冷冻血样室温解冻, 转移 500μL 至 1.5mL Eppendorf 管, 加入等体积 PBS 缓 冲液, 充分混匀, 12000r/min 离心 10min(4℃ ), 弃去上清液, 重复上述步骤至上清液透明、 沉淀呈淡黄色。
     (2) 在离心管中加入 DNA 抽提缓冲液 500μL, 摇动, 使血细胞沉淀脱离离心管管 壁, 37℃水浴 1h。DNA 抽提缓冲液的配制 : 0.6057g 的 Tris、 18.612g 的 EDTA 和 2.5g 的 SDS加超纯水 500mL, 灭菌、 调 pH 至 8.0, 4℃保存备用。
     (3) 加蛋白酶 K 3μL(20mg/mL) 并混匀, 55 ℃过夜至澄清, 尚未澄清者, 可补加 1μL 蛋白酶 K 混匀继续消化至澄清。
     (4)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加 Tris- 饱和酚 500μL, 温和摇动离心管 20min, 使其充 分混匀 ; 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将上清液转入另一 1.5mL 离心管中, 重复一次。
     (5) 加氯仿 500μL, 充分混匀 20min, 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将上清液转入另 一 1.5mL 离心管中。
     (6) 加 0.1 倍体积 NaAc 缓冲液及 2 倍体积的冰冷的无水乙醇, 混合转动离心管直 至白色的絮状沉淀析出, -20℃保存 30 ~ 60min。
     (7)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弃去上清液, 用 70%的冰冷乙醇漂洗 DNA 沉淀 2 次。
     (8)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弃去上清液, 室温下使乙醇挥发干净。
     (9) 干燥后的 DNA 溶于 80 ~ 100μL 的 TE- 缓冲液或超纯水, 4℃保存直至 DNA 完 全溶解, 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质量, -80℃保存。
     (10)500μL 的 DNA 溶液中加入 10% SDS 使其终浓度为 0.1%, 加入蛋白酶 K 至终 浓度达到 50μg/mL ; (11)5℃保温 10h 左右 ;
     (12) 等体积苯酚、 氯仿、 异戊醇 (25 ∶ 24 ∶ 1) 和氯仿分别抽提一次 ;
     (13)12000r/min 离心 5min 分相, 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离心管中 ;
     (14) 加入 1/10 体积 3mol/L 醋酸钠和 2 倍体积冰冷无水乙醇沉淀 DNA ;
     (15) 倒掉液体, 70%乙醇洗涤后晾干, 加入 60μL 灭菌超纯水溶解, 4℃待检测。
     3、 基因组 DNA 的电泳检测
     用 1%的琼脂糖对部分黄牛血样 DNA 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检测结果见 图 1,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牛基因组 DNA 的质量非常高, 可用于下一步扩增。
     4、 PCR 扩增引物设计
     从 NCBI 数据库中 (http://www.ncbi.nlm.nih.gov/) 获得牛的 GenBank 登录号 为: NC_007300 的 TAS1R2 基因 DNA 序列, 以该基因序列保守区序列为参考利用 Primer 5.0 设计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片段的 PCR 引物对, 其引物对序列如下 :
     上游引物 P1 : F5′ -CACCTCTGAGACCTCCATT-3′
     下游引物 P2 : R5′ -ACTCACTCCTTGCACTTGG-3′。
     5、 PCR 扩增黄牛 TAS1R2 基因
     分别以 3 个黄牛品种的 DNA 为模版, 用设计的特定引物进行 PCR 扩增, PCR 总反应 体系为 25μL, 见表 2 ; PCR 总反应程序, 见表 3。
     表 2PCR 反应体系
     体系成分 10×PCR 缓冲液 (MBI)体积 (μL) 2.56101962683 A CN 101962684说MgCl2(25mmol/L) dNTPs(2.5mmol/L)明书1.5 2.5 0.25 0.25 2.0 1.0 15.0 25.05/7 页上游引物 (10pmol/L) 下游引物 (10pmol/L) Taq DNA 聚合酶 (0.5U/μL) DNA 模板 (50ng/μL) 灭菌超纯水 (H2O) 总体积
     表 3PCR 反应程序
     6、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用 1%的琼脂糖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检测结果见图 2, 从图中可 以看出扩增产物的质量非常高, 可用作下一步分析。
     7、 PCR-SSCP 分析
     (1) 变性 : 取 4μL PCR 产物与 6μL 上样缓冲液混合, 98℃变性 10min, 取出后迅速 置于准备好的碎冰中, 保证至少 5min 后开始点样。
     (2) 电泳 : 开始 10min 300 ~ 400V 高压电泳, 然后 140 ~ 200V 电泳 14h 左右。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根据图像人工初步判断基因型, 经过测序后最终 判断基因型。当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发生 A > G 突变时, 由于黄牛为 2 倍体动物, 所以当 发生 A > G 的突变时, 可形成 3 种不同的基因型, 分别为 AA、 AG、 GG, 其 SSCP 凝胶检测的结 果如图 3 所示 : 其中, AA 型表现为上一条带 ; GG 型表现为下一条带 ; 杂合子 GA 型表现为上 下结合的两条带。
     (4) 不同基因型个体 PCR 产物的测序验证
     根据条带的类型, 如图 3 所示的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能够基本判定是否发生了点突 变, 再结合如图 4 所示的 DNA 测序结果, 就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了突变, 从而检测其 SNP 多态
     性。
     c、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 SNP 作为分子标记在不同黄牛群体多态性中的应用 1、 群体多态性中的诊断
     利用上述的 SNP 多态性检测方法对郏县红牛 394 份 DNA 样品、 秦川牛 116 份 DNA 样品和鲁西牛 65 份 DNA 样品, 分别进行 SNP 多态性的鉴定 ; 统计其 SNP 位点的频率以及与 性状的关联情况。
     2、 SNP 位点的频率统计分析
     基因型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某种基因型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PAA = NAA/N, 其中 PAA 代表某一位点的 AA 基因型频率 ; NAA 表示群体中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数 ; N 为检测群体的总数量。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数对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率。 计算的公式 可以写成 : PA = (2NAA+NAa1+NAa2+......+NAan)/2N。式中, PA 表示等位基因 A 频率, NAA 表示群 体中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数量, NAai 表示群体中具有 Aai 基因型个体数量, a1-an 为等位基 因 A 的 n 个不同的复等位基因 ; 统计结果见表 4。
     表 4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 SNP 基因频率分布表从表 4 可以看出 : 郏县红牛、 秦川牛和鲁西牛的 A 等位基因频率远高于 G 等位基 因, 这表明等位基因可能 AA 可能是优势基因型。
     3、 基因效应的关联分析
     基因型数据 : 基因型 AA、 AG 和 GG
     生产数据 : 体尺数据 ( 体长、 体高、 胸围、 管围 )
     关联分析模型 :
     利用 SPSS(17.0) 软件分析基因位点、 公畜、 场别效应、 年龄和品种效应与生长性 状的相关性。 先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确定是否存在离群值, 再利用最小二乘分析对数据校 正; 根据数据特征, 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效应。模型如下 :
     yijklmn = μ+Genotypei+Sj+Bk+Fl+Agem+Xn+eijklmn
     其中 : yijklm 为个体表型记录 ; Fl 场别效应 ; Sj 为种公畜效应 ; Bk : 品种效应 ; Agem 为 年龄效应 ; Xn 为各种二级和二级以上互作效应, 如: Age×Genotype, Sj×Genotype 等 ; eijklmn 为随机误差 ; 运用 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对各 基因型间体尺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 见表 5) : 对于第 288 位的 SNP 位点, AA 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 ; 对于体 高, 体长和胸围,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值均显著高于 AG 基因型个体, 研究表明体尺性状与产 肉性状呈正相关, 这说明 AA 基因型可以成为一个提高黄牛产肉性状育种速度的分子遗传 标记。
     表 5 多态位点与郏具红牛体尺之间的方差分析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 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 但生产水平较低, 平均产肉率不高, 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 产, 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 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
     作为世界牛品种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黄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适应性 强, 肉质良好。 然而,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 我国黄牛作为规模化肉用生产的牛种, 缺点也 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后驱不发达, 产肉少, 育肥增重速度赶不上国外的专门化品种, 加 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 肉的品质规格往往差异较大, 优质高档肉块产量少, 造成 发展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比不上专门化的国外肉牛品种。但另一方面, 我国各黄牛品种内 个体间存在极大的差异, 一些个体的生长肥育性能较好。 在一些群体中, 部分个体具有很好 的肉用特征。如果通过品种内高强度的选择和培育, 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为中 国特有的优良肉牛品种。
     肉用性状是典型的、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数量性状,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用常规 育种方法进行育种进展缓慢。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国际上的动物遗传育种已经进入分 子水平, 即分子育种, 使育种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 由于分子生 物学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又可能直接从遗传物质本身的基础上揭示生物的 性状特征, 它与基因产物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年龄、 性别、 组织及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所提供的遗传差异, 即遗传标记的种类又非常多, 如微卫星、 PCR-SSCP、 PCR-RFLP 等遗 传标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因此, 分子育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以后, 我国逐渐开展了黄牛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采用基因标记等现代分子育种新 技术结合常规育种, 以便能够加快中国肉牛品种的培育和选育。
     SSCP(single strand comformation polymorphism) 即 单 链 构 象 多 态 性。 PCR-SSCP 技术是 PCR 技术和 SSCP 技术的结合, 其原理是变性后的产物在电泳时, 空间构象 不同的单链 DNA 会因其迁移率不同而得到分离, 从而检测相应的遗传变异。这项技术具有 简便、 快速、 敏感和经济等特点, 适用于大样本基因变异情况的筛查。
     TAS1R2(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2) 是味觉受体第一家族的成员。 目前已 确定的哺乳动物味觉受体基因家族有两个, 即味觉受体第一家族 (taste receptor family T1Rs) 和味觉受体第二家族 (taste receptor family 2 members, T2Rs)。研究 1 members, 表明, 甜味与鲜味 ( 氨基酸味 ) 主要由味觉细胞上 G 蛋白偶联受体第一家族 (T1Rs) 识别。
     味觉是动物最基本、 最原始的生理感觉之一, 人和动物利用味觉来识别食物的性 质、 调节食欲、 控制摄食量。鲜和甜被人们认为为相对 “好” 的味觉, 它能促进对营养食物较 多进食 ; 而苦和酸相对而言的是 “坏” 的味觉, 使得机体对有毒的和低 PH 值食物更加警惕,
     促使它们拒绝或是减少对含有有害物质的摄取。 所以味觉恰如其分的调整了生物体的采食 行为。
     T1Rs 家族由 3 个基因组成, T1R1、 T1R2 和 T1R3, 它们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 用, T1R2 和 T1R3 结合形成甜味受体, T1R1 和 T1R3 一起作为鲜味受体。甜味觉一直是人类 和其他动物的喜好的味觉, 所以甜味觉可以提高食欲, 增加摄食量。为此, TAS1R2 基因遗传 变异或 SNP 位点在动物生产实践中对肉用性状、 生长发育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 TAS1R2 基因的研究国内外多见于人和小鼠, 还未见有关 TAS1R2 基因遗传变 异或 SNP 研究的报道。由于目前中国黄牛 TAS1R2 基因遗传变异领域的研究匮乏, 使该基因 位点的功能研究及该基因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 ( 如 : 产肉、 生长发育等性状 ) 关联的研究成 为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黄牛 TAS1R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应 用, 寻找与黄牛经济性状相关的 SNP 作为分子标记, 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 :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为 A 或 G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上述黄牛 TAS1R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为 :
     以包含 TAS1R2 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 DNA 为模板, 以引物对 P 为引物, PCR 扩 增黄牛 TAS1R2 基因 ; 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之后, 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根据电泳结 果鉴定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所述的引物对 P 为 :
     上游引物 P1 : F5′ -CACCTCTGAGACCTCCATT-3′
     下游引物 P2 : R5′ -ACTCACTCCTTGCACTTGG-3′。
     所述的 PCR 扩增反应程序为 :
     95℃预变性 5min ; 94℃变性 30s, 64℃退火 30s, 72℃延伸 30s, 35 个循环 ; 72℃延 伸 10min。
     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质量浓度为 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所述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碱基多态性为 : AA 型表现 ; AG 型表现 ; GG 型表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
     本发明公开了与黄牛产肉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 TAS1R2 的核苷酸多态性, 该核苷 酸多态性能够作为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利用标记位点信息和数量性状的表型信息, 更准确 估计动物个体的育种值, 提高选择效率, 加快育种进展。
     针对上述 TAS1R2 基因的 SNP 多态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检测方法, 通过设计特定 的 PCR 引物扩增片段, 运用 SSCP 方法并结合 DNA 测序方法, 简单、 快速、 低成本、 精确的检测 其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本发明对 TAS1R2 基因的 SNP 进行了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 以及与郏县红牛、 秦川牛和鲁西牛性状之间进行了性状关联分析 ; 结果显示 TAS1R2 基因的核苷酸多态位点
     能够成为分子遗传辅助育种的标记。
     由于 TAS1R2 基因功能主要涉及产肉这个经济性状,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为 TAS1R2 基因的 SNP 与体尺性状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以便用于中国黄牛肉用经济性状的 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建立遗传资源优良的黄牛种群。 附图说明 图 1 为黄牛血样基因组 DNA 电泳检测图 ;
     图 2 为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 ;
     图 3 为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PCR 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TAS1R2 基因多态性的电泳结果图 ; 泳道 2、 4 为 AA 基因型个体 ; 泳道 1、 3、 5 为 AG 基因型个 体; 泳道 6 为 GG 基因型个体。
     图 4 为黄牛 TAS1R2 基因 SNP 的不同基因型测序峰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 TAS1R2 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片段, 分别以 3 种黄牛品种的基因组为模板, 进行 PCR 扩增, 并对 PCR 产物纯化, 经 SSCP 分析和测 序后寻找该扩增片段的单核苷酸多态 ; 针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进行性状关联性分析, 并 提供其检测方法, 使得 TAS1R2 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成为一种能够快速、 方便检测的分子遗 传标记, 为加快建立具有优质经济性状的黄牛种群提供依据。
     a、 黄牛 TAS1R2 基因部分 DNA 序列的扩增及其多态性的检测
     1、 黄牛血样的采集及处理
     取黄牛血样 10mL, 加入 0.5mol/L 的 EDTA 500μL 抗凝, 缓慢颠倒 3 次后放入冰 盒, -80℃保存备用。
     本发明采用了 3 个黄牛品种, 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黄牛样品来源表
    品种 郏县红牛 秦川牛 鲁西牛
    样品数 394 116 65样品名称 血样 血样 血样样品来源 陕西 河南 河南采样方式 随机采样 随机采样 随机采样采样时间 2008.7-9 月 2008.7-9 月 2008.7-9 月2、 血样基因组 DNA 的提取、 纯化
     (1) 将冷冻血样室温解冻, 转移 500μL 至 1.5mL Eppendorf 管, 加入等体积 PBS 缓 冲液, 充分混匀, 12000r/min 离心 10min(4℃ ), 弃去上清液, 重复上述步骤至上清液透明、 沉淀呈淡黄色。
     (2) 在离心管中加入 DNA 抽提缓冲液 500μL, 摇动, 使血细胞沉淀脱离离心管管 壁, 37℃水浴 1h。DNA 抽提缓冲液的配制 : 0.6057g 的 Tris、 18.612g 的 EDTA 和 2.5g 的 SDS加超纯水 500mL, 灭菌、 调 pH 至 8.0, 4℃保存备用。
     (3) 加蛋白酶 K 3μL(20mg/mL) 并混匀, 55 ℃过夜至澄清, 尚未澄清者, 可补加 1μL 蛋白酶 K 混匀继续消化至澄清。
     (4)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加 Tris- 饱和酚 500μL, 温和摇动离心管 20min, 使其充 分混匀 ; 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将上清液转入另一 1.5mL 离心管中, 重复一次。
     (5) 加氯仿 500μL, 充分混匀 20min, 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将上清液转入另 一 1.5mL 离心管中。
     (6) 加 0.1 倍体积 NaAc 缓冲液及 2 倍体积的冰冷的无水乙醇, 混合转动离心管直 至白色的絮状沉淀析出, -20℃保存 30 ~ 60min。
     (7)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弃去上清液, 用 70%的冰冷乙醇漂洗 DNA 沉淀 2 次。
     (8)4℃, 12000r/min 离心 10min, 弃去上清液, 室温下使乙醇挥发干净。
     (9) 干燥后的 DNA 溶于 80 ~ 100μL 的 TE- 缓冲液或超纯水, 4℃保存直至 DNA 完 全溶解, 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质量, -80℃保存。
     (10)500μL 的 DNA 溶液中加入 10% SDS 使其终浓度为 0.1%, 加入蛋白酶 K 至终 浓度达到 50μg/mL ; (11)5℃保温 10h 左右 ;
     (12) 等体积苯酚、 氯仿、 异戊醇 (25 ∶ 24 ∶ 1) 和氯仿分别抽提一次 ;
     (13)12000r/min 离心 5min 分相, 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离心管中 ;
     (14) 加入 1/10 体积 3mol/L 醋酸钠和 2 倍体积冰冷无水乙醇沉淀 DNA ;
     (15) 倒掉液体, 70%乙醇洗涤后晾干, 加入 60μL 灭菌超纯水溶解, 4℃待检测。
     3、 基因组 DNA 的电泳检测
     用 1%的琼脂糖对部分黄牛血样 DNA 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检测结果见 图 1,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牛基因组 DNA 的质量非常高, 可用于下一步扩增。
     4、 PCR 扩增引物设计
     从 NCBI 数据库中 (http://www.ncbi.nlm.nih.gov/) 获得牛的 GenBank 登录号 为: NC_007300 的 TAS1R2 基因 DNA 序列, 以该基因序列保守区序列为参考利用 Primer 5.0 设计黄牛 TAS1R2 基因第 1 外显子 215bp 片段的 PCR 引物对, 其引物对序列如下 :
     上游引物 P1 : F5′ -CACCTCTGAGACCTCCATT-3′
     下游引物 P2 : R5′ -ACTCACTCCTTGCACTTGG-3′。
     5、 PCR 扩增黄牛 TAS1R2 基因
     分别以 3 个黄牛品种的 DNA 为模版, 用设计的特定引物进行 PCR 扩增, PCR 总反应 体系为 25μL, 见表 2 ; PCR 总反应程序, 见表 3。
     表 2PCR 反应体系
    
    体系成分 10×PCR 缓冲液 (MBI)体积 (μL) 2.56101962683 A CN 101962684说MgCl2(25mmol/L) dNTPs(2.5mmol/L)明书1.5 2.5 0.25 0.25 2.0 1.0 15.0 25.05/7 页上游引物 (10pmol/L) 下游引物 (10pmol/L) Taq DNA 聚合酶 (0.5U/μL) DNA 模板 (50ng/μL) 灭菌超纯水 (H2O) 总体积
    
    表 3PCR 反应程序
    6、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用 1%的琼脂糖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检测结果见图 2, 从图中可 以看出扩增产物的质量非常高, 可用作下一步分析。
     7、 PCR-SSCP 分析
     (1) 变性 : 取 4μL PCR 产物与 6μL 上样缓冲液混合, 98℃变性 10min, 取出后迅速 置于准备好的碎冰中, 保证至少 5min 后开始点样。
    (2) 电泳 : 开始 10min 300 ~ 400V 高压电泳, 然后 140 ~ 200V 电泳 14h 左右。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根据图像人工初步判断基因型, 经过测序后最终 判断基因型。当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发生 A > G 突变时, 由于黄牛为 2 倍体动物, 所以当 发生 A > G 的突变时, 可形成 3 种不同的基因型, 分别为 AA、 AG、 GG, 其 SSCP 凝胶检测的结 果如图 3 所示 : 其中, AA 型表现为上一条带 ; GG 型表现为下一条带 ; 杂合子 GA 型表现为上 下结合的两条带。
     (4) 不同基因型个体 PCR 产物的测序验证
     根据条带的类型, 如图 3 所示的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能够基本判定是否发生了点突 变, 再结合如图 4 所示的 DNA 测序结果, 就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了突变, 从而检测其 SNP 多态
     性。
    c、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的 SNP 作为分子标记在不同黄牛群体多态性中的应用 1、 群体多态性中的诊断
     利用上述的 SNP 多态性检测方法对郏县红牛 394 份 DNA 样品、 秦川牛 116 份 DNA 样品和鲁西牛 65 份 DNA 样品, 分别进行 SNP 多态性的鉴定 ; 统计其 SNP 位点的频率以及与 性状的关联情况。
     2、 SNP 位点的频率统计分析
     基因型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某种基因型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PAA = NAA/N, 其中 PAA 代表某一位点的 AA 基因型频率 ; NAA 表示群体中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数 ; N 为检测群体的总数量。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数对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率。 计算的公式 可以写成 : PA = (2NAA+NAa1+NAa2+......+NAan)/2N。式中, PA 表示等位基因 A 频率, NAA 表示群 体中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数量, NAai 表示群体中具有 Aai 基因型个体数量, a1-an 为等位基 因 A 的 n 个不同的复等位基因 ; 统计结果见表 4。
    
    
    表 4 黄牛 TAS1R2 基因第 288 位 SNP 基因频率分布表从表 4 可以看出 : 郏县红牛、 秦川牛和鲁西牛的 A 等位基因频率远高于 G 等位基 因, 这表明等位基因可能 AA 可能是优势基因型。
     3、 基因效应的关联分析
     基因型数据 : 基因型 AA、 AG 和 GG
    生产数据 : 体尺数据 ( 体长、 体高、 胸围、 管围 )
     关联分析模型 :
     利用 SPSS(17.0) 软件分析基因位点、 公畜、 场别效应、 年龄和品种效应与生长性 状的相关性。 先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确定是否存在离群值, 再利用最小二乘分析对数据校 正; 根据数据特征, 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效应。模型如下 :
     yijklmn = μ+Genotypei+Sj+Bk+Fl+Agem+Xn+eijklmn
     其中 : yijklm 为个体表型记录 ; Fl 场别效应 ; Sj 为种公畜效应 ; Bk : 品种效应 ; Agem 为 年龄效应 ; Xn 为各种二级和二级以上互作效应, 如: Age×Genotype, Sj×Genotype 等 ; eijklmn 为随机误差 ; 运用 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对各 基因型间体尺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 见表 5) : 对于第 288 位的 SNP 位点, AA 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 ; 对于体 高, 体长和胸围,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值均显著高于 AG 基因型个体, 研究表明体尺性状与产 肉性状呈正相关, 这说明 AA 基因型可以成为一个提高黄牛产肉性状育种速度的分子遗传 标记。
     表 5 多态位点与郏具红牛体尺之间的方差分析
    注: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9101962683 A CN 101962684
    序列表1/1 页

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2683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2CN101962683ACN101962683A21申请号201010531550822申请日20101104C12Q1/6820060171申请人徐州师范大学地址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72发明人陈宏汪琴张春雷房兴堂袁静钱丽娜单俐敏54发明名称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以包含TAS1R2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对产物进行变性。

2、后,再对变性后的扩增片段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TAS1R2基因第288BP的碱基多态性。该方法是一种在DNA水平上筛查和检测与黄牛产肉性状密切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用于黄牛的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序列表1页附图3页CN101962684A1/1页21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特征在于,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为A或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2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包含TA。

3、S1R2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处理之后,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所述的引物对P为上游引物P1F5CACCTCTGAGACCTCCATT3下游引物P2R5ACTCACTCCTTGCACTTGG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30S,64退火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

4、态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质量浓度为1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TAS1R2基因第288位为AA型表现;AG型表现和GG型表现。权利要求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1/7页3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涉及以黄牛的功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特别涉及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

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0003作为世界牛品种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黄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适应性强,肉质良好。然而,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我国黄牛作为规模化肉用生产的牛种,缺点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后驱不发达,产肉少,育肥增重速度赶不上国外的专门化品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肉的品质规格往往差异较大,优质高档肉块产量少,造成发展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比不上专门化的国外肉牛品种。但另一方面,我国各黄牛品种内个体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一些个体的生长。

6、肥育性能较好。在一些群体中,部分个体具有很好的肉用特征。如果通过品种内高强度的选择和培育,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肉牛品种。0004肉用性状是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用常规育种方法进行育种进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的动物遗传育种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即分子育种,使育种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又可能直接从遗传物质本身的基础上揭示生物的性状特征,它与基因产物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年龄、性别、组织及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所提供的遗传差异,即遗传标记的种类又非常多,如微卫星。

7、、PCRSSCP、PCRRFLP等遗传标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分子育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逐渐开展了黄牛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采用基因标记等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以便能够加快中国肉牛品种的培育和选育。0005SSCPSINGLESTRANDCOMFORMATIONPOLYMORPHISM即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是PCR技术和SSCP技术的结合,其原理是变性后的产物在电泳时,空间构象不同的单链DNA会因其迁移率不同而得到分离,从而检测相应的遗传变异。这项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经济等特点,适用于大样本基因变异情况的筛查。0006T。

8、AS1R2TASTERECEPTOR,TYPE1,MEMBER2是味觉受体第一家族的成员。目前已确定的哺乳动物味觉受体基因家族有两个,即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RECEPTORFAMILY1MEMBERS,T1RS和味觉受体第二家族TASTERECEPTORFAMILY2MEMBERS,T2RS。研究表明,甜味与鲜味氨基酸味主要由味觉细胞上G蛋白偶联受体第一家族T1RS识别。0007味觉是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生理感觉之一,人和动物利用味觉来识别食物的性质、调节食欲、控制摄食量。鲜和甜被人们认为为相对“好”的味觉,它能促进对营养食物较多进食;而苦和酸相对而言的是“坏”的味觉,使得机体对有毒的和。

9、低PH值食物更加警惕,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2/7页4促使它们拒绝或是减少对含有有害物质的摄取。所以味觉恰如其分的调整了生物体的采食行为。0008T1RS家族由3个基因组成,T1R1、T1R2和T1R3,它们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T1R2和T1R3结合形成甜味受体,T1R1和T1R3一起作为鲜味受体。甜味觉一直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喜好的味觉,所以甜味觉可以提高食欲,增加摄食量。为此,TAS1R2基因遗传变异或SNP位点在动物生产实践中对肉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0009关于TAS1R2基因的研究国内外多见于人和小鼠,还未见有关TAS1R2基因遗传。

10、变异或SNP研究的报道。由于目前中国黄牛TAS1R2基因遗传变异领域的研究匮乏,使该基因位点的功能研究及该基因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如产肉、生长发育等性状关联的研究成为空白。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黄牛TAS1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寻找与黄牛经济性状相关的SNP作为分子标记,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0011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12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0013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为A或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0014上述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为0015以包含TAS1R2基因的待测黄。

11、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之后,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0016所述的引物对P为0017上游引物P1F5CACCTCTGAGACCTCCATT30018下游引物P2R5ACTCACTCCTTGCACTTGG3。0019所述的PCR扩增反应程序为002095预变性5MIN;94变性30S,64退火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0021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质量浓度为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0022所述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TAS。

12、1R2基因第288位的碱基多态性为AA型表现;AG型表现;GG型表现。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0024本发明公开了与黄牛产肉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TAS1R2的核苷酸多态性,该核苷酸多态性能够作为一个分子遗传标记,利用标记位点信息和数量性状的表型信息,更准确估计动物个体的育种值,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展。0025针对上述TAS1R2基因的SNP多态性,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检测方法,通过设计特定的PCR引物扩增片段,运用SSCP方法并结合DNA测序方法,简单、快速、低成本、精确的检测其单核苷酸的多态性。0026本发明对TAS1R2基因的SNP进行了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以。

13、及与郏县红牛、秦川牛和鲁西牛性状之间进行了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TAS1R2基因的核苷酸多态位点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3/7页5能够成为分子遗传辅助育种的标记。0027由于TAS1R2基因功能主要涉及产肉这个经济性状,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为TAS1R2基因的SNP与体尺性状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以便用于中国黄牛肉用经济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建立遗传资源优良的黄牛种群。附图说明0028图1为黄牛血样基因组DNA电泳检测图;0029图2为黄牛TAS1R2基因第1外显子215BPPCR扩增产物电泳图;0030图3为黄牛TAS1R2基因第1外显子215BPPCR产物的。

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TAS1R2基因多态性的电泳结果图;泳道2、4为AA基因型个体;泳道1、3、5为AG基因型个体;泳道6为GG基因型个体。0031图4为黄牛TAS1R2基因SNP的不同基因型测序峰图。具体实施方式0032本发明以TAS1R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TAS1R2基因第1外显子215BP片段,分别以3种黄牛品种的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纯化,经SSCP分析和测序后寻找该扩增片段的单核苷酸多态;针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进行性状关联性分析,并提供其检测方法,使得TAS1R2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成为一种能够快速、方便检测的分子遗传标记,为加快建立具有优质经济性状的黄牛。

15、种群提供依据。0033A、黄牛TAS1R2基因部分DNA序列的扩增及其多态性的检测00341、黄牛血样的采集及处理0035取黄牛血样10ML,加入05MOL/L的EDTA500L抗凝,缓慢颠倒3次后放入冰盒,80保存备用。0036本发明采用了3个黄牛品种,具体如表1所示。0037表1黄牛样品来源表0038品种样品数样品名称样品来源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郏县红牛394血样陕西随机采样200879月秦川牛116血样河南随机采样200879月鲁西牛65血样河南随机采样200879月00392、血样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00401将冷冻血样室温解冻,转移500L至15MLEPPENDORF管,加入等体积P。

16、BS缓冲液,充分混匀,12000R/MIN离心10MIN4,弃去上清液,重复上述步骤至上清液透明、沉淀呈淡黄色。00412在离心管中加入DNA抽提缓冲液500L,摇动,使血细胞沉淀脱离离心管管壁,37水浴1H。DNA抽提缓冲液的配制06057G的TRIS、18612G的EDTA和25G的SDS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4/7页6加超纯水500ML,灭菌、调PH至80,4保存备用。00423加蛋白酶K3L20MG/ML并混匀,55过夜至澄清,尚未澄清者,可补加1L蛋白酶K混匀继续消化至澄清。00434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TRIS饱和酚500L,温和摇动离心管20MI。

17、N,使其充分混匀;4,12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入另一15ML离心管中,重复一次。00445加氯仿500L,充分混匀20MIN,4,12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入另一15ML离心管中。00456加01倍体积NAAC缓冲液及2倍体积的冰冷的无水乙醇,混合转动离心管直至白色的絮状沉淀析出,20保存3060MIN。004674,12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70的冰冷乙醇漂洗DNA沉淀2次。004784,12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室温下使乙醇挥发干净。00489干燥后的DNA溶于80100L的TE缓冲液或超纯水,4保存直。

18、至DNA完全溶解,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质量,80保存。004910500L的DNA溶液中加入10SDS使其终浓度为01,加入蛋白酶K至终浓度达到50G/ML;0050115保温10H左右;005112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和氯仿分别抽提一次;00521312000R/MIN离心5MIN分相,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离心管中;005314加入1/10体积3MOL/L醋酸钠和2倍体积冰冷无水乙醇沉淀DNA;005415倒掉液体,70乙醇洗涤后晾干,加入60L灭菌超纯水溶解,4待检测。00553、基因组DNA的电泳检测0056用1的琼脂糖对部分黄牛血样D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

19、结果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黄牛基因组DNA的质量非常高,可用于下一步扩增。00574、PCR扩增引物设计0058从NCBI数据库中HTTP/WWWNCBINLMNIHGOV/获得牛的GENBANK登录号为NC_007300的TAS1R2基因DNA序列,以该基因序列保守区序列为参考利用PRIMER50设计黄牛TAS1R2基因第1外显子215BP片段的PCR引物对,其引物对序列如下0059上游引物P1F5CACCTCTGAGACCTCCATT30060下游引物P2R5ACTCACTCCTTGCACTTGG3。00615、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0062分别以3个黄牛品种的DNA为模版,用设计。

20、的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PCR总反应体系为25L,见表2;PCR总反应程序,见表3。0063表2PCR反应体系0064体系成分体积L10PCR缓冲液MBI25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5/7页7MGCL225MMOL/L15DNTPS25MMOL/L25上游引物10PMOL/L025下游引物10PMOL/L025TAQDNA聚合酶05U/L20DNA模板50NG/L10灭菌超纯水H2O150总体积25000650066表3PCR反应程序006700686、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0069用1的琼脂糖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

21、扩增产物的质量非常高,可用作下一步分析。00707、PCRSSCP分析00711变性取4LPCR产物与6L上样缓冲液混合,98变性10MIN,取出后迅速置于准备好的碎冰中,保证至少5MIN后开始点样。00722电泳开始10MIN300400V高压电泳,然后140200V电泳14H左右。0073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根据图像人工初步判断基因型,经过测序后最终判断基因型。当TAS1R2基因第288位发生AG突变时,由于黄牛为2倍体动物,所以当发生AG的突变时,可形成3种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AA、AG、GG,其SSCP凝胶检测的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AA型表现为上一条带;GG型表现为下一条带;杂合子。

22、GA型表现为上下结合的两条带。00744不同基因型个体PCR产物的测序验证0075根据条带的类型,如图3所示的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能够基本判定是否发生了点突变,再结合如图4所示的DNA测序结果,就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了突变,从而检测其SNP多态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6/7页8性。0076C、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的SNP作为分子标记在不同黄牛群体多态性中的应用00771、群体多态性中的诊断0078利用上述的SNP多态性检测方法对郏县红牛394份DNA样品、秦川牛116份DNA样品和鲁西牛65份DNA样品,分别进行SNP多态性的鉴定;统计其SNP位点的频率以及与性。

23、状的关联情况。00792、SNP位点的频率统计分析0080基因型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某种基因型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PAANAA/N,其中PAA代表某一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NAA表示群体中具有AA基因型的个体数;N为检测群体的总数量。008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数对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率。计算的公式可以写成PA2NAANAA1NAA2NAAN/2N。式中,PA表示等位基因A频率,NAA表示群体中具有AA基因型的个体数量,NAAI表示群体中具有AAI基因型个体数量,A1AN为等位基因A的N个不同的复等位基因;统计结果见表4。0082表4黄牛TAS1R2基因第288位SNP。

24、基因频率分布表00830084从表4可以看出郏县红牛、秦川牛和鲁西牛的A等位基因频率远高于G等位基因,这表明等位基因可能AA可能是优势基因型。00853、基因效应的关联分析0086基因型数据基因型AA、AG和GG0087生产数据体尺数据体长、体高、胸围、管围0088关联分析模型0089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基因位点、公畜、场别效应、年龄和品种效应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先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离群值,再利用最小二乘分析对数据校正;根据数据特征,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效应。模型如下0090YIJKLMNGENOTYPEISJBKFLAGEMXNEIJKLMN0091其中YIJKLM。

25、为个体表型记录;FL场别效应;SJ为种公畜效应;BK品种效应;AGEM为年龄效应;XN为各种二级和二级以上互作效应,如AGEGENOTYPE,SJGENOTYPE等;EIJKLMN为随机误差;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各基因型间体尺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7/7页90092结果表明见表5对于第288位的SNP位点,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对于体高,体长和胸围,AA基因型个体的数值均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研究表明体尺性状与产肉性状呈正相关,这说明AA基因型可以成为一个提高黄牛产肉性状育种速度的分子遗传标记。0093表5多态位点与郏具红牛体尺之间的方差分析00940095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说明书CN101962683ACN101962684A1/1页100001序列表CN101962683ACN101962684A1/3页11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62683ACN101962684A2/3页12图4A图4B说明书附图CN101962683ACN101962684A3/3页13图4C说明书附图CN10196268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