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

上传人:伱** 文档编号:8626649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93346.4

申请日:

20160527

公开号:

CN205774267U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7/02,C09J133/12,C09J177/00,C09J171/12,C23C14/20

主分类号:

C09J7/02,C09J133/12,C09J177/00,C09J171/12,C23C14/20

申请人:

扬州市祥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正宇,张爱斌

地址: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邮镇工业园卫星路1号

优先权:

CN201620493346U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利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包括:基材薄膜、真空镀铝层、阻热涂层和粘结层,所述真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方,所述阻热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所述粘结层设置在阻热涂层的上方,所述真空镀铝层是在基材薄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可以施用于火炉、保温胆等受保护对象的外壁,节能性好,对内外两侧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使用时外壁热量将粘结层熔融,使得贴膜与受保护体紧密粘合,阻热效果显著,停止阻热时只需将贴膜揭下,操作简便,施工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薄膜、真空镀铝层、阻热涂层和粘结层,所述真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方,所述阻热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所述粘结层设置在阻热涂层的上方,所述真空镀铝层是在基材薄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铝层的厚度为5~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为5~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涂层的厚度为5~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5μ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科技领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尤其是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最为显著。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至今已逾百年,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原理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标的用途设计出理想化的分子结构,再通过有效地聚合方式得到某一特定聚合度的高分子材料。例如,1952年Flory提出了可以通过多官能团单体制备高度支化的聚合物,这一设想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由杜邦公司的Kim团队实现,该种超支化聚合物能溶于多种极性和非极性溶剂,并且溶液粘度较低,可以用于制备增溶剂,其本身的超支化结构有着丰富的活性官能团,又可以用于某些材料的改性。

不仅如此,高分子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高强超韧高分子合金及复合材料流变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化工,1996(2):33~36,系统解答了如何实现高分子材料高强超韧化的若干问题。

高分子材料还有传统材料难以比及的其他特性,诸如超导电性、超强抗压性能、优良的电子屏蔽功能等。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工作者们近期研究发现,某些具有阻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制作成相应的阻热涂料。例如,高效节能热屏蔽降温涂层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9,报道了通过制备阻热型涂层对热传递的显著阻抗来达到隔热效果,其基本依据是采用低热导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隔热中涂的研究重点是选取合适的低导热系数的隔热材料来实现涂层的高热阻隔,因此隔热材料对涂层的隔热效果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提升阻热性能和使用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包括:基材薄膜、真空镀铝层、阻热涂层和粘结层,所述真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方,所述阻热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所述粘结层设置在阻热涂层的上方,所述真空镀铝层是在基材薄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镀铝层的厚度为5~15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材薄膜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为5~20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阻热涂层的厚度为5~15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由四层复合结构制成,制作成本低廉,可以施用于火炉、保温胆等受保护对象的外壁,节能性好,对内外两侧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使用时外壁热量将粘结层熔融,使得贴膜与受保护体紧密粘合,阻热涂层的阻热效果显著,停止阻热时只需将贴膜揭下,操作简便,施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包括:基材薄膜1、真空镀铝层2、阻热涂层3和粘结层4,所述真空镀铝层2设置在基材薄膜1上方,所述真空镀铝层2是在基材薄膜1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采用高纯度铝丝通过特定镀铝机实现,铝丝纯度≥99.99%,所述真空镀铝层2的厚度为5~15μm,表面光滑如镜,对内外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阻隔效果。

所述阻热涂层3设置在真空镀铝层1的上方,所述阻热涂层3的厚度为5~15μm,是起主要阻热作用的部分,所述阻热涂层3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以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PURF)制取阻热涂层为最佳,厚度以10±1μm为最佳,隔热效果好,厚度轻薄。

所述基材薄膜1作为阻热型复合贴膜全部功能层的载体,起到支撑与桥梁的作用,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基材薄膜1的厚度为5~20μm。

所述粘结层4主要作用在于贴膜与受保护对象表面粘结,主要是热塑性树脂,其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反复多次使用而不产生化学性质的改变,设置在阻热涂层3的上方,所述粘结层4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层4的厚度为2~5μ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利用粘结层4热熔后贴合在物体表面,阻热涂层3和真空镀铝层2提升了阻热的效果,减少热能的损失,操作方便,不用时撕下冷却即可,适应范围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93346.4 (22)申请日 2016.05.27 (73)专利权人 扬州市祥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邮镇 工业园卫星路1号 (72)发明人 陈正宇张爱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34 代理人 张利强 (51)Int.Cl. C09J 7/02(2006.01) C09J 133/12(2006.01) C09J 177/00(2006.01) C09J 171/12(2006.01) C2。

2、3C 14/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包 括: 基材薄膜、 真空镀铝层、 阻热涂层和粘结层, 所述真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方, 所述阻热 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 所述粘结层设置 在阻热涂层的上方, 所述真空镀铝层是在基材薄 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 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 聚苯乙烯 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 通过上述方 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 可以施 用于火炉、 保温胆等受保护对象的外壁, 节能性 好, 对内外两侧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 。

3、使 用时外壁热量将粘结层熔融, 使得贴膜与受保护 体紧密粘合, 阻热效果显著, 停止阻热时只需将 贴膜揭下, 操作简便, 施工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774267 U 2016.12.07 CN 205774267 U 1.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材薄膜、 真空镀铝层、 阻热涂层和粘结 层, 所述真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方, 所述阻热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 所述粘 结层设置在阻热涂层的上方, 所述真空镀铝层是在基材薄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 光滑的镀铝层, 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 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

4、 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镀铝层的厚度为515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薄膜为双向拉伸聚丙 烯薄膜、 双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 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为5 20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热涂层的厚度为515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型复合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 聚酰胺、 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5 m。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774267 U 。

5、2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背景技术 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 各科技领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 尤其是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为 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最为显著。 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至今已逾百年, 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制 备及原理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标的用途设计出理想化的分子结 构, 再通过有效地聚合方式得到某一特定聚合度的高分子材料。 例如, 1952年Flory提出了 可以通过多官能团单体制备高度支化的聚合物, 这一设想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由杜邦公司 的Kim团队实现, 该种超支化聚合物能溶于多种极性。

6、和非极性溶剂, 并且溶液粘度较低, 可 以用于制备增溶剂, 其本身的超支化结构有着丰富的活性官能团, 又可以用于某些材料的 改性。 0003 不仅如此, 高分子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 例如, 高强超韧高分子合金及 复合材料流变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化工, 1996 (2) : 3336, 系统解答了如何实现高 分子材料高强超韧化的若干问题。 0004 高分子材料还有传统材料难以比及的其他特性, 诸如超导电性、 超强抗压性能、 优 良的电子屏蔽功能等。 值得一提的是, 科研工作者们近期研究发现, 某些具有阻热性能的高 分子材料可以制作成相应的阻热涂料。 例如, 高效节能热屏蔽降温涂。

7、层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 文, 山东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 2009, 报道了通过制备阻热型涂层对热传递的显著阻抗来达 到隔热效果, 其基本依据是采用低热导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 得良好的隔热效果。 隔热中涂的研究重点是选取合适的低导热系数的隔热材料来实现涂层 的高热阻隔, 因此隔热材料对涂层的隔热效果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提升阻热性能和使 用便利性。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阻热型复合 贴膜, 包括: 基材薄膜、 真空镀铝层、 阻热涂层和粘结层, 所述真。

8、空镀铝层设置在基材薄膜上 方, 所述阻热涂层设置在真空镀铝层的上方, 所述粘结层设置在阻热涂层的上方, 所述真空 镀铝层是在基材薄膜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 所述阻热涂层为硬质聚 氨酯发泡树脂、 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泡树脂中的一种。 0007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真空镀铝层的厚度为515 m。 0008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基材薄膜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双向拉 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 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为520 m。 0009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阻热涂层的厚度为515 m。 001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

9、佳实施例中, 所述粘结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酰胺、 聚苯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5774267 U 3 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5 m。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由四层复合 结构制成, 制作成本低廉, 可以施用于火炉、 保温胆等受保护对象的外壁, 节能性好, 对内外 两侧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 使用时外壁热量将粘结层熔融, 使得贴膜与受保护体紧 密粘合, 阻热涂层的阻热效果显著, 停止阻热时只需将贴膜揭下, 操作简便, 施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10、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 其中: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

11、015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6 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包括: 基材薄膜1、 真空镀铝层2、 阻热涂层3和粘结层4, 所述 真空镀铝层2设置在基材薄膜1上方, 所述真空镀铝层2是在基材薄膜1之上直接真空镀铝得 到的双面光滑的镀铝层, 采用高纯度铝丝通过特定镀铝机实现, 铝丝纯度99.99%, 所述真 空镀铝层2的厚度为515 m, 表面光滑如镜, 对内外辐射热能有一定的反射阻隔效果。 0017 所述阻热涂层3设置在真空镀铝层1的上方, 所述阻热涂层3的厚度为515 m, 是起 主要阻热作用的部分, 所述阻热涂层3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 聚苯乙烯发泡树脂和酚醛发 泡树脂中的。

12、一种, 以硬质聚氨酯发泡树脂 (PURF) 制取阻热涂层为最佳, 厚度以101 m为最 佳, 隔热效果好, 厚度轻薄。 0018 所述基材薄膜1作为阻热型复合贴膜全部功能层的载体, 起到支撑与桥梁的作用, 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双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中的一种, 所述基 材薄膜1的厚度为520 m。 0019 所述粘结层4主要作用在于贴膜与受保护对象表面粘结, 主要是热塑性树脂, 其具 有受热软化、 冷却硬化的性能, 反复多次使用而不产生化学性质的改变, 设置在阻热涂层3 的上方, 所述粘结层4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酰胺、 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所述粘结层4的。

13、厚度为25 m。 0020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阻热型复合贴膜, 利用粘结层4热熔后贴合在物 体表面, 阻热涂层3和真空镀铝层2提升了阻热的效果, 减少热能的损失, 操作方便, 不用时 撕下冷却即可, 适应范围广泛。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5774267 U 4 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577426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5774267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