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8613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40925.3

申请日:

2014.05.30

公开号:

CN105272972A

公开日:

2016.01.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05/14申请日:20140530|||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05/14; C07D493/10; C07D491/113; A61K31/4178; A61K31/4184; A61P31/14

主分类号:

C07D405/14

申请人:

上海唐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所明

地址: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720弄1号楼518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代理人:

刘秋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通式(I)所示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其中,当A1为O或S时,A2为CR2,A3为C(R7)(R8);当A2为O或S时,A1为C(R7)(R8),A3为CR2;当A3为O或S时,A1为C(R7)(R8),A2为CR2;Z1、Z2独立地为或者与邻位的R1连接共同形成芳环、杂芳环、环烷环、杂环烷环或者为连接键。本发明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抗丙肝病毒的活性。

权利要求书

1.具有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
当A1为O或S时,A2为CR2,A3为C(R7)(R8);当A2为O或S时,
A1为C(R9)(R10),A3为CR2;当A3为O或S时,A1为C(R9)(R10),A2
CR2
各个A4独立地为连接键或C(O);
Z1、Z2独立地为6~10元芳环、5~10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
的杂芳环、3~7元环烷环、3~7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
环,或者,Z1、Z2独立地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6~10元芳环、5~10元含
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环、3~7元环烷环、3~7元含1~2个选
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或者,Z2为连接键;
各个R1独立地为H、D或卤素;
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8烷基)1-2氨基、
C1-C8烷氧羰基、(C1-C8烷基)1-2氨基羰基、C1-C8烷基巯基、C1-C8烷基磺酰
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3-C10环烷基、C2-C8
杂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5个氧取代的
C1-C8烷基;
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8烷基)1-2氨基、
C1-C8烷氧羰基、(C1-C8烷基)1-2氨基羰基、C1-C8烷基巯基、C1-C8烷基磺酰
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3-C10环烷基、C2-C8
杂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5个氧取代的
C1-C8烷基;
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
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被0~2个
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7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原子的2
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
各个R4独立地为C1-C8烷基、C3-C7环烷基、C2-C7杂环烷基或C6-C10
的芳基;
各个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
地为H、D、C1-C8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
原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10元杂环;
各个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或卤
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8烷基、C3-C7环烷基、C2-C7杂环烷基、6~10
元芳基和5~10元含有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或者,R7
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
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12元的环烷环,或者,R7与R8两者
共同形成一氧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Z1、Z2独立地为6~8元
芳环、5~8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环、3~6元环烷环、3~6
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或者,Z1、Z2独立地与邻
位的R1连接形成一6~8元芳环、5~8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
杂芳环、3~6元环烷环、3~6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
或者,Z2为连接键;优选地Z1为苯环或Z1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
Z2为连接键或Z2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4为连接键,Z1为苯环,
Z2为连接键,R1为H,通式(I)形成为通式(Ia);

或者,A4为连接键,Z1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Z2为连接键,
Z2邻位的R1为H,通式(I)形成为通式(Ib);

或者,A4为连接键,Z1为苯环,Z1邻位的R1为H,Z2与邻位的R1
接形成一苯环,通式(I)形成为通式(Ic);

或者,A4为连接键,Z1、Z2分别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通式(I)
形成为通式(I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个R2独立地为H、D、
OH、卤素、CN、氨基、(C1-C6烷基)1-2氨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基)1-2
氨基羰基、C1-C6烷基巯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
烷基、C1-C6烷氧基、C3-C7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C6-C8芳基、C6-C8
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3个氧取代的C1-C6烷基;
优选地,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4烷基)1-2
氨基、C1-C4烷氧羰基、(C1-C4烷基)1-2氨基羰基、C1-C4烷基巯基、C1-C4
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3-C6环烷
基、C2-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代的
C1-C4烷基;
更优选地,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2
烷基)1-2氨基、C1-C2烷氧羰基、(C1-C2烷基)1-2氨基羰基、C1-C2烷基巯基、
C1-C2烷基磺酰基、C1-C2烷基亚磺酰基、C1-C2烷基、C1-C2烷氧基、C5-C6
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
代的C1-C2烷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个R3独立地为H、D、
OH、卤素、CN、氨基、(C1-C6烷基)1-2氨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基)1-2
氨基羰基、C1-C6烷基巯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
烷基、C1-C6烷氧基、C3-C7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C6-C8芳基、C6-C8
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3个氧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
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
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
入的3~7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
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
优选地,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4烷基)1-2
氨基、C1-C4烷氧羰基、(C1-C4烷基)1-2氨基羰基、C1-C4烷基巯基、C1-C4
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3-C6环烷
基、C2-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代的
C1-C4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
C3-C6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
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
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的碳环;
更优选地,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2
烷基)1-2氨基、C1-C2烷氧羰基、(C1-C2烷基)1-2氨基羰基、C1-C2烷基巯基、
C1-C2烷基磺酰基、C1-C2烷基亚磺酰基、C1-C2烷基、C1-C2烷氧基、C5-C6
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
代的C1-C2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
形成C3-C6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
成可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
个碳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的碳
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个R4为C1-C6烷基、
C3-C6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或C6-C8的芳基;R5、R6独立地为H、D、
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地为H、D、C1-C6烷基,或者R1′、
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原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
S杂原子的3~8元杂环;
优选地,R4为C1-C4烷基、C5-C6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或C6的芳基;
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地为H、
D、C1-C4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原子及
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6元杂环;
更优选地,R4为C1-C2烷基、C5-C6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或C6的芳
基;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地为
H、D、C1-C2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原
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6元杂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7、R8、R9、R10独立地
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6烷基、
C3-C7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6~8元芳基、5~8元含有1~2个选自N、O
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或者,R7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
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10
元的环烷环,或者,R7与R8两者共同形成一氧代;
优选地,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
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4烷基、C3-C6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6
元芳基、5~6元含有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或者,R7
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
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8元的环烷环,或者,R7与R8两者共同
形成一氧代;
更优选地,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
代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2烷基、C3-C6环烷基、C2-C5杂环烷基或
6元芳基,或者R7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被氘
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的环烷环,
或者,R7与R8两者共同形成一氧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中的
独立地为:

其中,R3′为C1-C8烷基,优选为C1-C6烷基,更优选C1-C4烷基,最优
选C1-C2烷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为下列化合
物之一: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或者
抗病毒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病毒优选肝炎病毒,特别优选丙型肝炎病毒。

说明书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

背景技术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
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丙型肝炎病毒(HCV),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5′非编码区(5′-UTR)、开放读码框架(ORF)以及
3′非编码区(3′-UTR)。ORF翻译产生一条多肽链,它随后被加工成至少10
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一种壳(核心)蛋白,两种包膜蛋白(E1和E2)和
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目前虽然NS3/4Aa
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较多,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
HCVRNA的载量,但是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出现,使得HCV病毒的治疗
仍然需要新型药物。丙肝病毒NS5a蛋白是另外一个抗丙肝药物靶点,针对
这一靶点的第一个在研HCVNS5a蛋白抑制剂是BMS-790052,它对丙肝病
毒的抑制活性极强,其EC50可达到皮摩尔级,是目前为止报道的最有效的
HCV复制抑制剂之一。

苯并杂环己二烯是一种含有杂原子的10元稠环化合物,例如有:色烯
(chromene,也称苯并吡喃)、异色烯(isochromene,也称异苯并吡喃)、
硫色烯(thiochromene,也称苯并噻喃)和异硫色烯(也称异苯并噻喃)等
等。(异)(硫)色烯本身并不重要,但它们的某些衍生物却很重要。例如,维
生素E属于色烯的二氢化物即色满(chroman)的衍生物;苯并-α-吡喃酮又
称香豆素,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些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苯并-γ-
吡喃酮又称色酮(chromone),2-位或3-位有苯基取代的色酮是一类重要
植物成分的母核,2-苯基色酮称为黄酮(flavone),3-苯基色酮称为异黄酮
(isoflavone),含有这类母核的植物成分通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异)(硫)
色烯衍生物在抗病毒、抗真菌及抗癌等方面有诸多报道。

本发明旨在寻找新的(异)(硫)色烯衍生物作为HCVNS5a蛋白抑制剂以
将其应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中,以应对现有的抗HCV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
作用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

当A1为O或S时,A2为CR2,A3为C(R7)(R8);当A2为O或S时,
A1为C(R9)(R10),A3为CR2;当A3为O或S时,A1为C(R9)(R10),A2
CR2

各个A4独立地为连接键或C(O);

Z1、Z2独立地为6~10元芳环、5~10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
的杂芳环、3~7元环烷环、3~7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
环,或者,Z1、Z2独立地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6~10元芳环、5~10元含
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环、3~7元环烷环、3~7元含1~2个选
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或者,Z2为连接键;

各个R1独立地为H、D或卤素;

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8烷基)1-2氨基、
C1-C8烷氧羰基、(C1-C8烷基)1-2氨基羰基、C1-C8烷基巯基、C1-C8烷基磺酰
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3-C10环烷基、C2-C8
杂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5个氧取代的
C1-C8烷基;

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8烷基)1-2氨基、
C1-C8烷氧羰基、(C1-C8烷基)1-2氨基羰基、C1-C8烷基巯基、C1-C8烷基磺酰
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3-C10环烷基、C2-C8
杂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5个氧取代的
C1-C8烷基;

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
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被0~2个
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7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原子的2
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

各个R4独立地为C1-C8烷基、C3-C7环烷基、C2-C7杂环烷基或C6-C10
的芳基;

各个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
地为H、D、C1-C8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
原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10元杂环;

各个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或卤
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8烷基、C3-C7环烷基、C2-C7杂环烷基、6~10
元芳基和5~10元含有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或者,R7
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
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12元的环烷环,或者,R7与R8两者
共同形成一氧代(即=O)。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Z1、Z2独立地为6~8元芳环、5~8元含1~2
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环、3~6元环烷环、3~6元含1~2个选自N、
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或者,Z1、Z2独立地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6~8
元芳环、5~8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环、3~6元环烷环、
3~6元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环烷环,或者,Z2为连接键;
优选地Z1为苯环或Z1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Z2为连接键或Z2与邻
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A4为连接键,Z1为苯环,Z2为连接键,
R1为H,通式(I)形成为通式(Ia);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A4为连接键,Z1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
一苯环,Z2为连接键,Z2邻位的R1为H,通式(I)形成为通式(Ib);


在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中,A4为连接键,Z1为苯环,Z1邻位的R1
为H,Z2与邻位的R1连接形成一苯环,通式(I)形成为通式(Ic);


在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例中,A4为连接键,Z1、Z2分别与邻位的R1
连接形成一苯环,通式(I)形成为通式(Id);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
基、(C1-C6烷基)1-2氨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基)1-2氨基羰基、C1-C6
烷基巯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C1-C6
氧基、C3-C7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C6-C8芳基、C6-C8芳基氧基、糖基
氧基、或被1~3个氧取代的C1-C6烷基;

优选地,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4烷基)1-2
氨基、C1-C4烷氧羰基、(C1-C4烷基)1-2氨基羰基、C1-C4烷基巯基、C1-C4
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3-C6环烷
基、C2-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代的
C1-C4烷基;

更优选地,各个R2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2
烷基)1-2氨基、C1-C2烷氧羰基、(C1-C2烷基)1-2氨基羰基、C1-C2烷基巯基、
C1-C2烷基磺酰基、C1-C2烷基亚磺酰基、C1-C2烷基、C1-C2烷氧基、C5-C6
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
代的C1-C2烷基。其中,所述的糖基氧基为葡萄糖基氧基、核糖基氧基、阿
拉伯糖基氧基、木糖基氧基或果糖基氧基。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
基、(C1-C6烷基)1-2氨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基)1-2氨基羰基、C1-C6
烷基巯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C1-C6
氧基、C3-C7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C6-C8芳基、C6-C8芳基氧基、糖基
氧基、或被1~3个氧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
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
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7元
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
子一起形成C3-C7的碳环;

优选地,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4烷基)1-2
氨基、C1-C4烷氧羰基、(C1-C4烷基)1-2氨基羰基、C1-C4烷基巯基、C1-C4
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3-C6环烷
基、C2-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代的
C1-C4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
C3-C6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成可
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个碳
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的碳环;

更优选地,各个R3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C1-C2
烷基)1-2氨基、C1-C2烷氧羰基、(C1-C2烷基)1-2氨基羰基、C1-C2烷基巯基、
C1-C2烷基磺酰基、C1-C2烷基亚磺酰基、C1-C2烷基、C1-C2烷氧基、C5-C6
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C6芳基、C6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个氧取
代的C1-C2烷基;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
形成C3-C6的碳环,或者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R3与其连接的1个碳原子形
成可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环,或者中间间隔有1
个碳原子的2个碳原子上的R3与其连接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的碳
环。其中,所述的糖基氧基为葡萄糖基氧基、核糖基氧基、阿拉伯糖基氧
基、木糖基氧基或果糖基氧基。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各个R4为C1-C6烷基、C3-C6环烷基、C2-C6
杂环烷基或C6-C8的芳基;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
R1′、R2′独立地为H、D、C1-C6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
有至少1个N原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8元杂环;

优选地,R4为C1-C4烷基、C5-C6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或C6的芳基;
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地为H、
D、C1-C4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原子及
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6元杂环;

更优选地,R4为C1-C2烷基、C5-C6环烷基、C4-C5杂环烷基或C6的芳
基;R5、R6独立地为H、D、N(R1′)(R2′)或NHC(O)OR1′;R1′、R2′独立地为
H、D、C1-C2烷基,或者R1′、R2′与N原子共同形成一含有至少1个N原
子及另可含0~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3~6元杂环。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
择性地被氘取代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6烷基、C3-C7环烷基、C2-C6
杂环烷基、6~8元芳基、5~8元含有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
或者,R7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
取代或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10元的环烷环,或者,R7
与R8两者共同形成一氧代;

优选地,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
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4烷基、C3-C6环烷基、C2-C6杂环烷基、6
元芳基、5~6元含有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的杂芳基,或者,R7
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
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8元的环烷环,或者,R7与R8两者共同
形成一氧代;

更优选地,R7、R8、R9、R10独立地为H、D、或者可选择性地被氘取
代或卤素取代的下列取代基:C1-C2烷基、C3-C6环烷基、C2-C5杂环烷基或
6元芳基,或者,R7与R8两者或R9与R10两者共同形成一可选择性地被氘
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个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6元的环烷环,
或者,R7与R8两者共同形成一氧代。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是,式(I)中的

独立地为:


其中,R3′为C1-C8烷基,优选为C1-C6烷基,更优选C1-C4烷基,最优
选C1-C2烷基。

在本发明的通式中,表示既可以为单键,也可以为双键,也就
是说,既可以为也可以为

在本发明中,术语″氧代″是指″=O″。

在本发明中,术语″可选择性地被取代″是指可以被取代基取代,也
可以不被取代;术语″可选择性地被插入″是指可以被杂原子插入,也可
以没有杂原子。例如,术语″可选择性地被氘取代、卤素取代或被1~2个
选自N、O和S杂原子插入的3~12元的环烷环″是指3~12元的环烷环可
以被氘和/或卤素取代,也可以不被取代;3~12元的环烷环可以被杂原子插
入,也可以是没有杂原子;或者,同时即被氘和/或卤素取代又被杂原子插
入;或者,即没被取代基取代又没有杂原子。

在本发明中,术语″独立地″是指各个取代基可以在取代基组中任意
选择,互相独立,互不影响,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各个R1独立
地为H、D或卤素″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当其中一个R1为H时,另一个
R1可以为H,也可以不为H如为D或卤素,两个R1可以在取代基组中任
意选择互不影响。

本发明的具体化合物包括下列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预
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或者抗病毒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病毒优选肝炎
病毒,特别优选丙型肝炎病毒。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HCV感染的疾病方
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给予HCV感染的病人施加有效量的式(I)所示
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HCVNS3/4a蛋白酶
抑制剂、HCVNS5b聚合酶抑制剂或其它抗丙肝药物联合用于治疗HCV感
染的病人。

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流程如下所示:

合成流程一:


合成流程二:


合成流程三:


StepA将原料A或中间体2与双联频哪醇硼酸酯在催化剂Pd(dppf)Cl2
和KOAc下于1,4-二氧六环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反应过夜得
到中间体1或中间体3。

StepB:再将中间体1或中间体3与原料Bi(其中i=1、2、3......)在
催化剂Pd(dppf)Cl2下,并在1,4-二氧六环和KCO3水溶液的混合溶剂中,
于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反应过夜得到中间体2或式(I)所示的目标化
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合成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对溴苯乙酸(10g,46.37mmol),冰浴条件下加
入2M二异丙基胺基锂(52mL)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下反应1h后,加入
无水氯化镁(4.88g,51.4mmol)。搅拌0.5h后,于-70℃加入丙酮(2.98g,51.4
mmol),室温反应过夜。将反应液加入水(60mL)中,用盐酸中和至pH=3~4。
甲基叔丁基醚(200mL)萃取,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到
11g油状化合物1-A。

化合物1-B

50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1-A(11.0g)加入二氯甲烷(100mL)溶解,
然后于15~20℃加入浓硫酸(55g),搅拌20分钟,室温下减压除去溶剂,继
续搅拌2h。加入约250g冰,析出固体,过滤,二氯甲烷萃取,食盐水洗
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到10g化合物1-B。

化合物1-C

10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1-B(1.4g,5.35mmol)、间二苯酚(1.2g,11.0
mmol)和甲基磺酸(8.4mL),加热至70℃反应2h。反应完毕,用二氯甲烷稀
释,饱和碳酸氢钠洗涤,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至干,
柱层析得到1.3g产品即化合物1-C,收率68%。

1HNMR(400MHz,CDCl3)δ7.84(d,J=8.4Hz,1H),7.44(d,J=8.8Hz,
2H),7.09(d,J=8.4Hz,2H),6.53(dd,J=8.8,2.4Hz,1H),6.43(d,J=2.4
Hz,1H),5.69(s,1H),3.64(s,1H),1.49(s,3H),1.28(s,3H).

化合物1-D

化合物1-C(1.3g,3.18mmol)溶于四氢呋喃(25mL)中,冰浴条件下加
入四氢铝锂(48mg,2.1mmol),室温搅拌20min。反应用冰水淬灭,加入
1M盐酸(20mL),乙酸乙酯(80mL)萃取,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浓缩至干,得到化合物1-D粗品1.3g。

化合物1-E

化合物1-D(1.3g,3.17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中,冰盐浴冷却下
加入三乙胺(1.28g,12.7mmol),然后滴加三氟甲磺酸酐(Tf2O,2.2g,7.93
mmol),室温反应过夜。二氯甲烷(30mL)稀释,水洗,碳酸钠洗,食盐水
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至干,柱色谱纯化得到420mg化合物1-E。

化合物1-F

化合物1-E(350mg,0.5mmol)、醋酸钾(245mg,2.5mmol)、双联频哪醇
硼酸酯(306mg,2.0mmol)、[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二氯化钯(Pd(dppf)Cl2
29mg,0.04mmol)及二氧六环(5mL)的混合物,脱气,在氮气下80℃反应
过夜。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甲醇(10/1)混合溶剂(20mL),搅拌10
分钟后过滤,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得到170mg化合物1-F。

化合物1

10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1-F(170mg,0.5mmol)、碳酸钾(289mg,2
mmol)的水(1mL)溶液、原料B1(420mg,1mmol)、
[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二氯化钯(29mg,0.04mmol)及二氧六环(5mL)。
混合物脱气,在氮气下80℃反应过夜。减压浓缩至干,制备薄层色谱纯化(二
氯甲烷/甲醇/丙酮=70/2/30)得化合物1(71mg)。

化合物1(HCl盐):1HNMR(400MHz,DMSO-d6):δ14.2-15.4(brs,4H),
8.09(brs,2H),7.84(d,J=8.0Hz,2H),7.50-7.65(m,3H),7.30-7.44(m,4H),
6.61(s,1H),5.13(m,2H),4.10-4.20(m,2H),3.82-4.00(m,4H),3.56(s,6H),
2.36-2.44(m,2H),1.90-2.20(m,8H),1.55(s,6H),0.83(dd,J=6.4,2.0Hz,6H),
0.79(d,J=6.4Hz,6H);

ESI-LC/MS:m/z822.5(M+H).

实施例2化合物2的合成


100mL反应瓶中加入6-羟基-4,4-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2-酮(3.4g,
17.47mmol),在0℃下加入咪唑(1.42g,20.96mmol)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3.15g,20.96mmol),室温下搅拌过夜。用1M盐酸淬灭,二氯甲烷萃取,
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至干,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
酯=50/1)纯化得到浅黄色固体化合物2-A(4.1g)。

化合物2-B

10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2-A(1.58g,5.16mmol)和四氢呋喃(15.6
mL),0℃下加入2M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NaHMDS)的四氢呋喃溶液(3.09
mL),搅拌25min后,加入N-双三氟甲磺酰基苯胺(2.02g,5.67mmol),室
温搅拌2h。减压浓缩至干,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50/1)纯化得1.95
g无色油状化合物2-B。

化合物2-C

5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2-B(603mg,1.37mmol)、碳酸钾(475mg,
3.45mmol)水溶液(3mL)、原料B2(570mg.1.14
mmol)、[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二氯化钯(41mg,0.06mmol)、氯化锂(145
mg,3.45mmol)及二氧六环(15mL)。反应混合物脱气,在氮气下100℃反
应2h。减压浓缩至干,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100/1~50/1)得化合物2-C
(500mg)。

化合物2-D

5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2-C(570mg,0.881mmol)、四氢呋喃(10
mL)及四丁基氟化铵(555mg,1.76mmol),然后室温搅拌2h。二氯甲烷稀释,
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至干,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
=100/1~30/1)纯化得375mg化合物2-D。

化合物2-E

50mL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2-D(300mg,0.54mmol)、二氯甲烷(9mL)
及三乙胺(276mg,2.7mmol),0℃下滴加三氟甲磺酸酐(390mg,1.38
mmol),室温搅拌1.5h。加入4.2mL的1N氢氧化钠水溶液及8mL甲醇,
搅拌30min,二氯甲烷稀释,水洗,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
缩得化合物2-E(330mg)。

化合物2-F

方法同化合物1-F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2-E(200mg,0.355
mmol)代替化合物1-E,得到化合物2-F(220mg)。

化合物2

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2-F(220mg,0.355
mmol)代替化合物1-F,得到80mg化合物2。

化合物2(HCl盐):1HNMR(400MHz,DMSO-d6)δ14.04-15.06(m,4
H),8.11(s,1H),8.04(s,1H),8.00-8.03(s,1H),7.88-7.96(m,4H),7.68(dd,J
=8.8,1.6Hz,1H),7.26-7.36(m,3H),5.85(s,1H),510-5.20(m,2H),4.10-4.20
(m,2H),3.82-4.00(m,4H),3.56-3.67(m,6H),2.36-2.44(m,2H),2.00-2.20
(m,8H),1.52(s,3H),1.50(s,3H),0.84(d,J=6.4Hz,6H)),0.78(d,J=6.4Hz,6H);

ESI-LC/MS:m/z925.6(M+H).

实施例3化合物3的合成


方法同化合物1-F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7-溴-3-(4-溴苯基)苯并吡喃
-2-酮(150mg,0.3947mmol)代替化合物1-E,得到化合物3-A(95mg)。

ESI-LC/MS:m/z474(M)。

化合物3

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3-A(95mg,0.200mol)
代替化合物1-F,得到化合物3(50mg)。

化合物3(HCl盐):1HNMR(400MHz,DMSO-d6):δ15.1(brs,2H),14.85
(brs,2H),8.40(s,1H),8.25(brs,1H),8.18(s,1H),7.90~8.00(m,7H),7.33(dd,
J=8.0,8.0Hz,2H),5.17(t,J=6.8Hz,2H),4.13(t,J=7.2Hz,2H),3.83~4.00
(m,4H),3.57(s,6H);2.33~2.43(m,2H),2.12~2.22(m,4H),1.98~2.10(m,
4H),0.751~0.864(m,12H);

ESI-LC/MS:m/z807(M+1).

实施例4化合物4的合成


在0℃下将氢化钠(2.468g,61.7mmol)加入对溴苯乙酸乙酯(10g,41.1
mmol)的四氢呋喃(200mL)溶液中,搅拌30分钟,加入碳酸二乙酯(9.71g,
82.2mmol),升到室温过夜,倒入冷的2N盐酸中,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
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纯化得
到无色油状物即化合物4-A(12.5g,收率:96%)。

化合物4-B

将化合物4-A(4g,12.7mmol)、间溴苯酚(2.196g,12.7mmol)和二苯醚
(30mL)加入到单口瓶中,加热到250℃搅拌1小时,常压蒸去二苯醚,升
温至290℃,搅拌3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甲苯,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
涤,干燥得到化合物4-B(2.1g,42%)。

化合物4-C

将化合物4-B(2g,5mmol)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30mL),冰浴下
加入氢化钠(303mg,7.6mmol),搅拌30分钟,加入碘甲烷(1.08g,7.6
mmol),加热到60℃反应5小时,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
水洗,干燥后浓缩,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纯化得到黄色
固体化合物4-C(630mg,收率31%)。

1HNMR(400MHz,DMSO-d6)δ7.81(d,J=8.4Hz,1H),7.79(s,1H),
7.67-7.65(dt,J=2.0,8.8Hz,2H),7.61(dd,J=8.4Hz,2.0Hz,1H),7.42-7.40
(dt,J=2.0,8.8Hz,,2H),3.56(s,3H)。

化合物4-D

方法同化合物1-F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4-C(500mg,1.2
mmol)代替化合物1-E,得到黄色粗产物即化合物4-D(700mg)。

化合物4

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4-D(700mg,1.2mmol)
代替化合物1-F,得到化合物4(130mg)。

化合物4(盐酸盐):1HNMR(400MHz,DMSO-d6):δ8.22(s,1H),8.12(s,
1H),7.99(d,J=8.4Hz,1H),7.94(s,1H),7.89(d,J=8.4Hz,2H),7.85(dd,J
=8.0,1.6Hz,1H),7.71(d,J=8.4Hz,2H),7.29-7.33(m,2H),5.15-5.17(m,2H),
4.10-4.14(t,J=8.0Hz,2H),3.85-3.90(m,4H),3.63(s,3H),3.39(s,6H),
2.34-2.45(m,2H),1.95-2.22(m,8H),0.85(d,J=6.4Hz,3H),0.84(d,J=6.4Hz,
3H),0.78(d,J=6.8Hz,6H).

ESI-LC/MSm/z:419.4(M/2+H).

实施例5化合物5的合成


将Mg(179mg,7.36mmol)和四氢呋喃(30mL)加入到干燥的反应瓶中,
氮气保护下,加入1,4-二溴丁烷(0.795g,3.68mmol)和催化量的碘,加热回
流3小时至镁屑基本消失。7-溴-3-(4-溴苯基)-苯并吡喃-2-酮(1g,2.63mmol)
溶解在四氢呋喃(20mL)中,冰浴下缓慢加入上述制备的格式试剂中,加完
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反应液到入冰的饱和氯化铵中,乙酸乙酯萃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纯化得到
化合物5-A(500mg,收率:43%)。

1HNMR(400MHz,DMSO-d6)δ10.14(s,1H),7.54-7.49(m,3H),7.41(d,
J=8.4Hz,2H),6.99(d,J=2.0Hz,1H),6.96(dd,J=8.4Hz,2.0Hz,1H),
6.23(s,1H),4.94(s,1H),1.58-1.56(m,4H),1.36-1.31(m,4H).

化合物5-B

将化合物5-A(800mg,1.8mmol)和醋酸(10mL)加入到单口瓶中,回
流3小时,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倒入水中,过滤,滤饼乙酸乙酯溶解,乙
酸乙酯相饱和碳酸氢钠洗,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
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5-B(270mg,收率36%)。

1HNMR(400MHz,DMSO-d6)δ7.8(d,J=8.4Hz,2H),7.29(d,J=8.4Hz,
2H),7.15(d,J=8.0Hz,1H),7.11(dd,J=8.0Hz,1.6Hz,1H),7.03(d,J=
1.6Hz,1H),6.54(s,1H),2.05-2.01(m,2H),1.83-1.76(m,4H),1.71-1.64(m,
2H).

化合物5-C

方法同化合物1-F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5-B代替化合物1-E,
得到化合物5-C。ESI-LC/MS:m/z515(M+1)。

化合物5

方法同化合物1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用化合物5-C代替化合物1-F,
得到化合物5。ESI-LC/MS:m/z847(M+1)。

化合物6~17的合成

原料Bi(其中i=1、2、3....)可从市场上购得,也可根据下列文献合成



以实施例1合成出的化合物或实施例2合成出的化
合物作为原料A,并选择相应的原料Bi,根据合成流程一
或合成流程三,可制备得到表1所示的目标化合物。

表1化合物6~17



效果实施例HCV复制子细胞抑制活性

按照文献(Science.1999Jul2;285(5424):110-3以及J.Virol.2003,Mar;
77(5):3007-19)中所述方法,运用HCV基因型GT1b复制子细胞系统(稳
定转染HCV1b复制子的Huh7细胞)对化合物1~5进行HCV1b复制子的
抑制活性检测。

HCV复制子转染细胞:HCV复制子(野生型1b)转染的Huh7.5.1细
胞。将转染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8000细胞每孔,在37℃、5%CO2培养
24小时。

样品处理:在HCV复制子转染的Huh7.5.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
物1~5样品,每个浓度设二复孔,并设无样品对照孔。受试样品从受试最
高浓度开始,用POD810全自动微孔板预处理系统加不同浓度化合物至细
胞中;3倍稀释10个浓度;继续培养72小时。

化合物的活性及细胞毒性测定:

加入CellTiter-fluor(Promega)测定荧光信号,获得的数据(RFU)
用GraphPadPrism软件计算化合物的EC50

化合物1~5都表现出抑制HCVGT1b基因型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5
的EC50值见表1。

表1化合物1~5对HCV1b基因型复制子的EC50


其中,A表示EC50≤0.010nM;B表示0.010nM<EC50≤10nM。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通式(I)所示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其中,当A1为O或S时,A2为CR2,A3为C(R7)(R8);当A2为O或S时,A1为C(R7)(R8),A3为CR2;当A3为O或S时,A1为C(R7)(R8),A2为CR2;Z1、Z2独立地为或者与邻位的R1连接共同形成芳环、杂芳环、环烷环、杂环烷环或者为连接键。本发明的苯并杂环己二烯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抗丙肝病毒的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